首頁>Club>
請看過的朋友介紹一下這本書。
9
回覆列表
  • 1 # 瓜子皮皮

    任何一本書都有人能評價出不同的看法,見仁見智,不同的是各自的關注點和對個人的影響力。學校裡的學習是為了接受初步的知識和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而知識積累和思維方式的不斷歷練,都是為了將來的“用”。如果說學校裡的收穫過程有所枯燥乏味,那麼《遙遠的救世主》這本小說就是我所見到的小說中把寓教於樂做到相當高度的典範。小說對社會、人生、宗教、思維、人性、商道、文化、善惡等等方面的見解直指本質,真正把知識得來的“學”與實踐所需的“用”融會貫通。實際上,評價這本書有點無從說起,因為這本小說內在的邏輯性很強,單純評價好與壞都比較片面。如果站立在某一個立場上來觀察做為切入口,比如從社會經濟層面來評價格律詩公司的所作所為,比如從某一個小說人物的角度看個體發展的認識和選擇等等。其實,看這本小說,更多的是學習和運用強勢文化的思維,深刻認識弱勢文化的弊端和如何克服的方法。

  • 2 # 劍飛齋主人

    我個人非常喜歡《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

    我至少看了三遍。

    後來改編成電視劇《天道》,王志文和左小青演的。

    我至少也看了三遍。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  

    酔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禍福。  

    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這是男主人公丁元英的一首自嘲詩。

    非常喜歡這道詩,這是多少個“我”的自我寫真,想做清心淡薄的後山人,過隱居的隱士生活,但是又不得不登堂入室,追名逐利做個俗人。

    多麼矛盾的內心寫照。

    對於這本書,我感受最深的有三個點:

    一、關於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觀點

    豆豆透過《遙遠的救世主》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並用了“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來做對比,強勢文化遵循客觀規律,弱勢文化依賴強者賜予。

    書中的好些個人物如劉冰、葉曉明、馮世傑等就是弱勢文化的代表,這些人物就是映襯了“中國傳統文化是皇恩浩蕩的文化,他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得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得價值判斷體系”。

    在書中,前面99%的篇幅都在為強勢文化搖旗吶喊。很自然的,我也跟著認同這種理念,然而結局卻實在是讓我很意外。

    我感覺豆豆對強勢文化的價值實際上也搖擺不定,所以用這樣的結局否定或者懷疑強勢文化。   

    丁和芮都是強勢文化的代表人,作者透過戲劇化的小說來做一個假設,其中一個人成為弱勢文化後會如何呢?

    芮小丹炸了腿、毀容之後選擇自殺就是對強勢文化的一種否定。 芮自殺,作為一個強勢文化的代言人,她無法容忍自己變為弱勢;丁痛苦,反思強勢文化是否真的是濟世良方。  

    芮和丁在一起實際上是不自信的,她在和丁的交往過程中透過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並不是依靠丁,這點從她去北京的那段過程中感受到,當然芮自身就是個很獨立的人,這透過丁對她的分析體現出來,同時丁的認可給了芮很大的自信,這種自信是建立在重新認識自己、客觀的認識自己之上。     

    我們可以這樣看芮的遭遇,她實際上就是強勢文化社會中的失敗者,在任何一個社會有成功者也會有失敗者,我們的社會能接受成功者,可是對失敗者呢?

    一個弱勢文化為什麼不能接受弱勢者呢?

    強勢和弱勢自然就是對立的,而且還必須長期共處,所以每種文化對應著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和執行體系,打破一種文化,必須創造相適應的價值體系和執行體系,即破與立,缺一不可,想必這也是丁元英痛苦的根源所在吧。

    “存在即是合理”,不論是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都自有其體系,都要遵從一定的客觀規律,這規律即是《天道》。

    二、丁元英在五臺山說禪論道

    作者豆豆想在這一段表達一個意思,就是說佛是覺悟。

    救世主是誰?

    就是自性覺悟,是自己。不是佛,也不是神,也不是耶穌。  

    那麼為什麼遙遠?   

    因為我們從無始生死以來帶著的業力,讓我們充滿著貪嗔痴。我們本身具有的佛性,卻被這些貪嗔痴迷障著。太難放下了,太難恢復了。所以佛性離我們很遙遠。   

    而實際上佛離我們也很近。

    因為我們本身就有佛性啊!

    看到五臺山論道一段,描述丁元英“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一分痞氣”,現在看來,丁,其實是十分殺氣。

    從進山門投石問路的三招:錢,錢錢,詩。老和尚吃套路,就範了。

    再說和老和尚過招的詩: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一見面就懟,生猛。

    老和尚剛問完神馬是真經,丁: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

    老和尚也不是吃素的,開始捧殺:施主站在得道的門檻了....

    就是這樣! 丁元英這個人物,在現實中太多了。 大多數的人都像他那樣,遊走在正與邪的邊緣。

    智玄大師把丁元英的詩改成: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務取真經     

    一生一滅一枯榮     

    皆有因緣註定 ”       

    智玄大師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務”,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滅”,把原句的“哪個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緣”。九個字的改動,理雖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氣卻全然不同,即滅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看到這裡,我以為丁元英會做到全然斷貪嗔痴。

    誰知道看完後,還是有些失望。呵呵。   

    丁元英給小丹的禮物不過就是為了讓她覺悟。

        

    丁元英說:“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女人的一個‘情’字。這兩個極致我都沒敢冒犯,不可以嗎?”

    看似有道理。實際站在佛法角度看,這個丁元英表面對女人敬而遠之,實際痞性還在。所以,他決然進不了佛門的。

    後來,丁元英在小丹的對話中說:“這不是簡單和複雜的問題,是生存境界不一樣。你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通俗點說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原來能說老實話、能辦老實事的人就是神!     

    這就是在說 我們的本身的佛性已經被迷障太久了。所以我們說實話、實事求是太難。 同時這也是小丹覺悟到的。

    芮小丹說:“進了窄門,神立刻就會告訴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證到如此也並不究竟,神是什麼?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三、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

    我喜歡左小青演的芮小丹。

    作為一個女警官,她是一個活的自由的人,精神獨立。

    當然喜歡她還在於她漂亮。

    漂亮到一種境界,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這是正常女人達不到遂只能仰望的境界。

    肖亞文評丁元英說:“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維顛倒了,不是人的思維。一旦動了心就算把地獄之門打開了……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這種人。”

    而丁元英卻對芮小丹說:“參來參去,我不如你。 ”

    芮小丹曾跟丁元英有過一次溫和又溫柔的爭論。她非要“收留他”,“養活他”以證明自己站著和他對話。

    然後丁元英想出了一個讓我為之驚歎叫絕直呼“鬼才就是鬼才”的解決辦法。

    他說:“我借給你500萬,3%的年息,第15年一次償還本息725萬。你預支這筆錢在柏林買一套這樣的房子,養著我。房子按2%的折舊計算,15年折舊150萬,加上15年的利息225萬,你的絕對風險是375萬,這就是你要證明站著對話的代價。於我而言是經營資本,於你而言是收留我。 ”

    他理解她,支援她。

    丁元英也真是奇才,才想的出這樣的非人的主意。

    小丹死的時候我真是沒辦法不掉眼淚。

    這是是真正現實意義的平平淡淡的刻骨銘心。

    小丹赴死赴的多麼平靜啊,死前回憶起元英那個“捧著一箱泡麵”的畫面,也是多麼現實的情理之中。

    芮小丹每次給他打電話都先以“乖”開頭:“乖,都悶在家裡幾天了,我帶你出來散散心……現在就去找你。”她心裡無數次獨白,都是“疼他”:“你是什麼人呢?你是我忍不住想疼的人,我把我積蓄了26年的能量在這一刻為你而迸發了。我知道你要走,所以我珍惜疼你的每一天。 ”

    訣別時刻,她心裡黯然自語的,既有“乖”又有“疼他”:“乖,我以後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

    她走了,丁元英怎麼辦?

    正是因為丁元英的“非人”懂他,才最後沉默地接受她作為警察選擇的訣別。

    然後就是聽到她自殺後,平平靜靜的試著做事,直到吐血。

    我看到書中的那段描寫,難受、感慨、遺憾、心痛不已。

    “然而,無論他怎麼對抗、舒緩、掩飾,都無濟於心頭的疼,那是一種心如刀絞、無可忍受、無可遏抑的——疼。他以為他是明白人,他以為他可以從容、達觀,但是當他靜靜地泡好一杯茶靜靜地喝到嘴裡的時候,這杯茶卻被喉嚨的一團東西堵住了,也就是在他試圖嚥下這杯茶的一瞬間,一股生理無法控制的東西突然從胸腔噴出,他本能地緊閉上嘴,快步走到衛生間的洗手池,吐出的是一口鮮紅鮮紅的血。

    過去他一直認為傷心吐血是文學的誇張描寫,而這一刻讓他體會了,那不是文人的誇張描寫,那是沒到那個傷心處。也就在這一刻,他的理性、他的堅強……崩潰了! 他突然渾身無力,眼前金星亂舞,似有千萬根針刺入心臟。那種像岩漿一樣爆發出來的絞痛撕心裂肺,胸腔哽咽得讓人想哭都哭不出來。”

    丁元英的痛,比誰都平靜卻比誰都痛。

  • 3 # 爾東說話

    遇到這個題目也是一機緣。有幸在此和諸位有識之士,共同探討《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我是因觀看了電視劇《天道》,而後讀了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背叛》等書,書中的故事、人物、文化、悟道、商戰、音樂等都讓我相當著迷,也讓我陷入長久的思考中,我也曾從作者、創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一些資料,可惜所得甚微。下面是我讀這本書時做的一些筆記:

    精英文化 世俗文化

    我認為《遙遠的救世主》以女性的視角,書寫雄性文化反映時代精英文化的一本實驗之書。這樣說也許有些片面,姑妄言之。關於女性視角,書中丁元英借穆特《流浪者之歌》闡述了一回。在另一本書《背叛》中夏英傑寫作《遙遠的救世主》一書始末,可以參考著來看。每個時代都有精英文化與世俗文化之分。中國自古以來的精英文化是士族文化。精英文化可以參考人物傳記《拿破崙傳》、司湯達《紅與黑》等。精英文化的基因:理想遠大、智謀深遠、自強不息。

    世無救主 但有英雄

    《遙遠的救世主》書中有大量的關於宗教教義的闡述,包括:佛家、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從佛家來說有漸悟頓悟、鈍根利根之分。基督也有窄門之說。丁元英說世上沒有救世主,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所以要覺悟。他是有大智慧利根之人,但在五臺山與智玄大師的一番對話,說明丁元英“悟道而不究竟,用智似不圓滿”,他尚未大徹大悟,還有四氣,還有人相我相眾生相,還要在紅塵中歷劫翻跟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為英雄豪傑。所以大師留下兩句偈沒有改,以待他日。

    文化屬性的探討

    丁元英認為,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關於文化屬性的討論是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這個部分應該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強勢文化、弱勢文化,書中也沒有給出滿意的答案。王廟村“格律詩”事件其實是一個實驗,丟一塊石子,擊幾片浪花。但實驗的結果令人滿意嗎?誰是這個事件的既得利益者?對丁元英來說這是一次勝利嗎?對於這個結果,丁元英應該是在預料之中的,但是林雨峰之死、劉冰之死,芮小丹之死,丁元英從這個實驗中得到了什麼?他原本就一無所圖,來到古城本是要歸隱,但他不老實。

    狼性法則

    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又是一條線,這個兩者之間就是生存空間,如果我們真能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們的生存空間就比別人大,這個市場競爭的確是非常歷害,勝負往往就是在毫釐之間,兩敗俱傷,如果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生存法則: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揚長避短,拾遺補缺,學會在夾縫中求生存。人從根本上要面對兩個問題:一、生存,得活下來。二、是要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住。

    情深不壽 慧極必傷

    《遙遠的救世主》情感的描寫實在太感人。芮小丹這樣的女子大概是隻有書本里才有吧!這種建立在經濟自立、人格獨立、情感相通、靈魂相融基礎上的愛情足以雄視古今、感天動地。完美。她的天國的女兒,求仁得仁,求死得死。來去從容。這種境界已達菩薩境界。

    《遙遠的救世主》主旨深遠,也沒有生硬的說教,整個故事生動有趣,讀罷令人拍案叫絕。情感部分的描寫也很動人。作者的視角橫跨中西。這個李紅英是何方神聖。《背叛》裡的夏英傑,《遙遠的救世主》裡的丁元英,都有一個“英”字,是同一個“英”字。還有丁元英最後的歸宿是去了哪裡?回法蘭克福了嗎?他會遁入空門嗎?

    《遙遠的救世主》,留下了一個神話。

  • 4 # 斑斕Z

    【讀書筆記】電視劇前後看了三遍,終於讀完原著,還是原著看著過癮。作者就像一個外科醫生,以筆為刀,把社會和社會各階層解剖了一遍,雖然鮮血淋漓,可是清晰可見;又像豎了一面鏡子,讓每個人對著鏡子都能照見自己的靈魂。對鏡自攬,自己的醜陋卑微那麼清楚明白,僅有的一點兒自以為是也被踩得稀巴爛,唯一的一點兒希望是知恥而後勇。 書中錦句摘錄及理解: 1、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世間萬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規律存在,這些規律只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簡單地說,支配人的價值取捨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文化屬性。 3、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和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理解為天道。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書成於2004年,當時中國確實不富裕)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希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判斷體系。 4、如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一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5、自嘲 本是後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 怒指乾坤錯 6、所謂高人就是認識並尊重客觀規律並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人;所謂市場神話就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這就產生兩個問題:一殺富是不是破壞性開採市場資源?二是讓井底的人扒著井沿看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讓他們患上精神絕症? 7、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經 一悲一喜一枯榮 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靜 紅塵不染性空 幽幽古剎千年鍾 都是痴人說夢 8、所謂國家大事歸根到底不過是百姓的柴米油鹽,世間冷暖歸根到底不過是男女間一個情字 9、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越是頭腦簡單的人越需要點綴和填充,而頭腦複雜的人則對簡潔有特殊的心理需求。 10、開悟 悟道方知天命 俢行務取真經 一生一滅一枯榮 皆有因緣註定

  • 5 # 和諧哥說電影

    很不錯!丁元英這個人物,以前沒出現過,絕頂聰明,對佛道理解很深,既可出山做事,又可大隱隱於市,可稱當代諸葛亮,應當是生活中有原型,對作者豆豆瞭解不多,大家有了解的嗎?

  • 6 # 消業人

    在同事推薦下看過了書。

    粗看之後,淺見如下:

    1.十年前的書,到現在不叫過時,而在當時,真的是對現實有很深的理解,非常有遠見。

    2.書中明顯看出是女性作者,對於無法擺脫女性的天然柔弱而充滿忿恨。對於男性的諸多不理解。

    3.涉世末深,感覺書中東西充滿很多書卷氣。

    4.書中有效成份集中在三、四處,情節相對比較簡單。

    5.一些細節描寫讓人感覺沒有必要,不知那些細節為何而寫。

    總之,書寫的很好,要說不足之處,遠觀格局不大,情節單調,細觀之,略膚淺。

  • 7 # 梅子客

    讀過此書,是看過電視劇《天道》後讀的,感覺很有味道,是一部思想深刻,發人深省的好書。建議大家都讀一讀。至於對此書的評價,我不想多說,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過後自有一番心得。唯一想說的是,電視劇非常忠實於原書的主題和情節脈絡,甚而會更進一步你對人物的認識。

  • 8 # 紅籠

    大約十五前看的,至今已閱讀若干遍了。也因為看了此書,對文化屬性產生了關注,收益很大。

    現在很好奇的一件事:此書的作者說是根據朋友提供的資訊完成的小說,那麼裡面的一些情節恐怕就具有相當的真實性了。

    也讀過豆豆的其他作品。竊以為她的筆力、閱歷和知識儲備無法獨自完成《遙遠的救世主》。

    丁元英是誰?

  • 9 # 益思享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到老戲骨王志文先生、左小青出演的電視劇《天道》,被其中的劇情以及經典臺詞深深的震撼到了。原來電視劇《天道》是參照《遙遠的救世主》這部小說而拍攝的,在《天道》這部電視劇看了好幾遍後,又特意找來小說原本來看了兩遍。

    整體說來,《天道》的大部分情節是參照原著的,拍攝的水準還是非常高。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內涵,很值得學習和玩味。

    1、不是人,卻是魔的鬼才——丁元英

    2、思想境界高的天國女兒——芮小丹

    3、儒雅穩重商界精英——韓楚風

    4、精明幹練的“白骨精”——肖亞文

    5、小富即安但又善於把握機會——歐陽雪

    6、敦實憨厚卻又豪爽的——馮世傑

    ……

    這本書裡很多智慧,有信仰層面的、有道德層面的、有人文歷史、有儒釋道等的深刻哲理,還有商場的雲波詭譎,人性貪嗔痴的考驗,值得品讀:

    1、丁元英先生的逆向邏輯思維,以及未戰而籌算的思維模式值得我們學習。

    2、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下的人物命運的差異。

    3、小人物的我們又將如何,才能歷練強勢文化的思維模式呢?

  • 10 # 暗香曲臨江

    《天道》不是一本書的名字,而是電視劇。這個由王志文、左小青主演,改編自女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小說講述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用“文化密碼”瘋狂掠奪中國錢財,良心發現後退出公司,受到嚴重懲罰。最後與女警芮小丹相識相知最後相愛,由一對音響發燒友演變成一對愛情發燒友,上演的一出精彩、浪漫、傳奇的“天國之戀”。

    丁元英,“道”的化身,講究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一個留學德國的海龜,原型傳聞是當年超級網紅的億安科技的操盤手李彪,著有《纏中說禪》。芮小丹,天國的女兒,是“釋”的化身,釋家求覺悟,證涅槃,認為世間一切皆為泡影,看破方得正果。芮小丹從初遇丁元英到最後的自殺,就是一個“覺”的過程。她看透了生死,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由,知行合一。當她最後看破人間Phantom的時候,就有了順理成章的涅槃而去。

    丁元英是一個對世俗文化無比包容的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清醒的認識,以及對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深有成見,給自己畫了個圈,一個與世俗格格不入的圈,裡面他對文化屬性、弱勢文化與強勢文化的比較,包括對殺富濟貧的判斷,都有著異於常人的理解和判斷,正如韓楚風引用尼采的話:“更高階的哲人獨處,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少時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好心贈給他墳地,日後得到怎樣的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