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餘生長醉弦未盡

    1366年3月,朱元璋在知道自己家鄉被收服後心裡非常高興,要知道朱元璋自從加入郭子興的義軍後,13年都沒有回到家鄉了。所以心裡非常想念家鄉,這一次一定要回家看一看。 朱元璋富貴還鄉,到底有什麼目的呢?分享榮耀,思念故鄉那是肯定的。還有就是可能要報恩和報仇了。 朱元璋的父親名叫朱五四,因生活貧困,搬到了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靠租種地主劉德家的幾畝地為生。

    地主劉德為人十分刻薄,朱五四一家沒少受他的欺負,朱元璋年少的時候,給劉德家放牛,也沒少遭到劉德打罵。這倒是還不是關鍵的,1344年,濠州接連發生旱災、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長在半個月內先後離世。朱元璋與二哥找到地主劉德,跪求於他,希望看到父母為其辛苦一輩子的份上,給一角地來安葬逝者。 任憑朱元璋兄弟涕淚俱下,苦苦哀求,地主劉德就是不給地,反而惡語相向,厲聲斥罵朱家兩兄弟。此時朱元璋的內心是崩潰,或許在他看來,這個劉德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心裡想著將來一定要報復。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被感動了,他就是劉德的哥哥劉繼祖,他同意將朱五四葬在自己的土地上。

    這當年的一幕幕,朱元璋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策馬疾馳,在護衛們簇擁下,終於回到了闊別13年的家鄉!村民們做夢也想不到,當年村裡最窮的朱五四家,竟然出了大官,那個放牛娃朱重八竟然做了吳王,已經成為“準皇帝”。朱元璋對前來叩拜自己的鄉親們,當眾宣佈以後鄉親們就是陵戶,每戶均賜予地,免徵賦稅。 鄉親們十分高興,但有一個人卻十分害怕,躲躲閃閃的藏在人群當中,生怕朱元璋發現他。但朱元璋早就留心此人。自己當年那樣對待朱家,劉德能不害怕麼?老頭見勢不妙,趕緊跪在地上,向朱元璋求饒。 或許鄉親們也認為這個劉德死定了,但沒想到朱元璋卻把他攙了起來,說道:“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朱元璋不僅沒報仇,還送給劉德一份厚禮,賜地30頃,並免除10年的賦稅、徭役。當然朱元璋也沒忘記已經過世的劉繼祖,他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來報答他當年的贈地之恩。

  • 2 # 小小螞蟻

    劉繼祖本人倒是沒有等到朱元璋衣錦還鄉那一刻,朱元璋衣錦還鄉的時候劉繼祖已經去世多年了,這個訊息還是朱元璋還鄉之後從前東家地主劉德口中得知的,也不知道朱元璋有沒有後悔沒有見到劉繼祖最後一面。

    但是朱元璋真是個有恩必報的明君,即便恩人已經不在世了,也要照顧上他的子孫。不顧眾人議論堅持追封恩人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這個爵位是世襲的哦(也就是這大明朝能有多少年無重大變故上這爵位就保多少年)。大家都知道丞相是官至一品,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哦。至於侯這個爵位在可是“超一品”哦,當然值得注意的是侯並不算是官位,不能跟官位進行比較,但這個僅授予皇親國戚和對國家有特大貢獻的臣子(當時只有外姓人來說只有一直忠心耿耿陪著打天下的湯和以及劉繼祖最先獲得爵位哦)已經是天大的殊榮。

    無論怎麼說至少保證了劉繼祖的子孫帶著榮恩眷顧,即使不能算榮華富貴用之不盡也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樣辛勤勞作也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了,加上身份所在也多多少少會受一些照顧不會被人欺負吧。

    我想劉繼祖在天上看到因為當時自己的善舉惠澤到自己的子子孫孫,也是甚感欣慰了吧。

    所以說我們平時做人呀,還是要多行善舉,能幫則幫,所謂種善恩得善果,萬一哪一天你就吃到了這甜美的善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呢?

  • 3 # 一江春水向東流6254

    朱元璋是開創大明朝的洪武皇帝,為了活命當過和尚出過家,小名朱重八他可為經歷坎坷,為了生存他參加起義軍,經過十多的戰爭南平定了張士城、陳友諒,北擊敗元朝終於平定四海,創立了明朝成為開國之主!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可謂吃盡了苦頭,嚐遍了人間冷暖,他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祖上幾代都是貧民,靠租種幾畝薄田養家餬口,最大的想法就是能吃上飽飯!朱元璋出生時正是元朝末年,貪官汙吏橫行,官商勾結共同壓榨底層百姓,致使民不聊生,而他的老家濠州鍾離更是災害不斷,朱元璋小時候沒錢讀不起書,為了能吃口飽飯,就去給地主劉德家打短工放牛!當時元朝賦稅嚴重,即使他家沒日沒夜的勞作忙碌,仍是交不起租吃不飽飯,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在朱元璋十七那年,由於父母常年勞作積勞成疾,再加上家鄉發生了瘟疫,短短一多月時間父母及長兄就染病身亡,他家實在是太窮了,既沒有辦喪事的錢也沒有能安葬的土地,實在沒法只好去求地主劉德,請求他能借給一塊土地安葬父母!

    沒想到這個地主劉德,對於朱元璋的請求嗤之以鼻,還把他罵了一頓趕了出去,最後村裡另一個較為富裕的地主劉繼祖,看不下去發了善心,給了他一塊地皮,這樣朱元璋的父母才得於入土為安,多年之後他當上了皇帝,就想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去看看,鄉親們都沒想到昔日吃不上飯的窮小子,如今會成為高高在上的帝王,所以大家戰戰兢兢、謹小慎微生怕惹怒了他,尤其是地主劉德站在人群裡瑟瑟發抖,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他記起以前的事降罪於己!沒想到朱元璋沒有報復他,先是下旨賜封已過世的劉繼祖為義惠候,以及子孫後代從此後都受到朝廷庇廕,接著又下道聖旨,賜給劉德三十頃田地,免除十年的賦稅、徭役並對他說道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我就不於你計較了,朕當時那樣貧窮連我自己都想不到以後會成為皇帝,你又怎麼可能想到會有今天呢?劉德聽了之後知道自己沒有性命之憂了,還受到了賞賜當時是非常感動,痛哭流涕跪倒謝恩,這就看出了朱元璋在當上帝王之後的胸懷肚量,在這件事上為了收得民心,他就不於小民百姓一般見識了!

  • 4 # 瘋狂的008

    假如說這是一場投資的話,無疑是低投入高回報的典型案例,正應了那句“積善人家,必有餘慶”:當年的窮小子朱元璋實在看不出有啥可圖的地方,劉繼祖也想不到:一個無心善舉,給他的後人帶來了一張長期飯票——封侯爵,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朕昔寒微,生者為衣食之苦,其死者急無陰宅之難.籲,艱 哉!爾劉繼祖發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聯。膚得斯地, 樂葬皇考、砒於是,至今難忘。” ——《高皇帝御製文集》

    (明太祖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幼年家貧,往上數三代到他曾祖輩兒都是交不起賦稅的“逃戶”,在淮河流域流落躲債,最後在鳳陽落腳靠給地主做佃戶餬口。

    到了元至正四年,淮河沿岸遭遇了嚴重的旱災,朱元璋的父母被先後餓死,家裡僅剩他和他二哥倆人,但是別說預備棺材壽衣了,就連一片埋葬父母的墳地都沒有,因為他家只是佃戶,種的地是屬於地主劉德家的。

    兄弟倆只能去求劉德,看在給他家做了多年佃戶份上,能找個地方埋了餓死的父母,劉德很乾脆的拒絕了,理由是你家幹活,但我也給糧食了,死不死的跟我有啥關係!

    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明史·太祖本紀》

    父母餓死卻不能入土為安,朱元璋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好在同村的劉繼祖不忍心,贈了一塊地才讓兄弟倆草草辦了父母身後事,劉繼祖這種不圖回報的善心對朱元璋來說自然是天大的恩德,並在發跡後對劉家多次封賞。

    丙午年春,朱元璋攻取了張士誠據有的淮西諸城,當年四月,已經是吳王的朱元璋回濠州省墓,重新修繕了父母陵墓。

    陵旁居民汪文、劉英於上有舊,召至,慰撫之,令招致鄰黨二十家以守陵墓,命有司復其家。——《明太祖實錄》

    劉英就是已經去世劉繼祖的兒子,汪文則是朱元璋另一個好鄰居汪大娘的兒子,當時就是她指點朱元璋去當和尚討口飯吃,而且還置辦了點禮物,讓兒子汪文送朱元璋去黃覺寺出家。

    洪武七年六月,已經是皇帝的朱元璋又下令“立皇陵祠祭署,以汪文為署令,劉英為署丞,專典祀事”,使二人“俾不去其鄉,而身享安榮之貴”。”

    汪劉兩家算是徹底脫離了農民階層,成了明皇陵的奉祀官,雖然談不上實權有多大,但絕對是個富貴差使。

    洪武十一年九月,朱元璋又親自下令,追封死去的劉繼祖為義惠候,妻子婁氏為侯夫人,在誥文中寫到:

    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聖孝,真只千古矣!——《萬曆野獲編》

    要知道,明代開國功臣劉伯溫也只是被封了個誠意伯,連侯爵都沒掛上,可見朱元璋對這個雪中送炭的恩人是有多看重,歷史上或許只有韓信的一飯千金可以稍比。

    此外,對於薄情寡義的地主劉德,雖然深受其剝削壓榨,但朱元璋並沒有以直報怨,反而原諒了他的行為,認為劉德當初的所做所為是人之常情,如果他能算到朱元璋能做皇帝,就不會只是個小地主了。

    朱元璋不但沒殺他的,還賜給劉德三十傾良田,免除十年賦稅徭役。

    世人皆說朱元璋是暴君,立國後大肆屠戮開國勳臣為後世詬病,但朱元璋對普通老百姓和老家的這些恩人卻顯得尤其寬仁,哪怕是對“仇人”劉德都以原諒的姿態進行賞賜,只能說朱元璋的“仁”只針對那些對皇權沒有威脅的普通人,對於貪官或者有可能威脅到皇權的人——放眼皆可殺!

  • 5 # 國史春秋

    在這裡,有必要再重溫一下朱元璋當年無力葬家人的故事,包括放牛,每一個都是一段辛酸的往事,令人嘆息。

    元朝末年,在安徽鳳陽的山野,經常會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孩童,趕著若干只大牛小牛,被一群小夥伴簇擁著,踩著日頭的節奏,早出而晚歸,在玩鬧中忘記了飢餓,渡過一個又一個看似無憂無慮的童年。這個孩子就是朱重八,日後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洪武萬歲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於鳳陽,但祖上並不鳳陽人,而是江蘇人,也就是秦漢時期的楚人,劉邦、項羽的同鄉。

    對於項羽,朱元璋不太感冒,倒是常把劉邦掛在嘴邊,或許他一直就把劉邦當做惺惺相惜的偶像。所以,從幼時起,朱元璋便有了當皇帝的夢想,於是經常一邊放牛,一邊坐在高高的石頭堆上,讓小夥伴們高呼“萬歲”,如同一位威風八面的真皇帝,接受朝臣們誠惶誠恐的叩拜。

    孩子們的想法單純、幼稚,他們所渴望的東西,有時候連自己都弄不清楚是什麼,比如當皇帝,也許只圖個威風,或肚子不再捱餓。而世上一多半的夢想何嘗不都是說出時有些可笑,而一旦實現後,反倒敬佩做夢者的勇氣。沒多久,朱元璋就做了一件在小夥伴們看來是驚天動地的事情,他把一頭小牛烤熟,給大家解了饞,代價是被劉德揍了個半死。

    對於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歡樂是短暫的,飢餓才是一個永遠避不開的話題。每當夕陽西下,趕著悠哉悠哉的牛群,嗆著夾雜著牛糞味兒的塵土,朱元璋想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回家能不能吃上一頓飽飯!”

    一個朝代在改朝換代之前,必顯露頹廢之徵兆。政治黑暗、官吏貪腐、惡霸橫行、饑荒遍佈天下,百姓無以過活,只能扶老攜幼、背井他鄉,尋找新的棲身之處。

    其實到了元朝後期,無論是流民,還是朱元璋的祖上,不管是從何地遷往何方,只不過是如灰坑跳入火坑,不但改變不了赤貧的面貌,而且在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中越陷越深,很難再有翻身機會,除非推倒腐朽的元朝廷。

    當然,對於年幼時的朱元璋來說,不會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即便有,不過是一閃而過的念頭。而窮人家的日子向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朱元璋十六歲那年,家鄉爆發瘟疫,沒過幾父母及大哥被奪去生命。

    擺在朱元璋面前的不僅僅是失去親人的悲傷,還有一無錢,二無地,如何將親人遺體安葬的問題。於是,朱元璋與二哥試探性地找到了東家劉德,希望劉地主能夠伸出援手,以解燃眉之急,不至於讓親人露屍荒野。

    當然,朱元璋開出的條件就是為劉德做牛做馬,直到還清喪葬欠下的債務。沒想到劉德一頓棍棒將兄弟倆轟出門外,在劉德看來,“泥腿子”一抓一大把,何必在乎一個放牛娃,而且前陣子無緣無故少了一頭小牛的帳還沒算清呢!想起來,劉德的氣就不打一處來。

    正當灰頭兄弟倆的兄弟倆絕望的時候,劉德的堂兄劉繼祖給了朱元璋一些舊衣服,並送了一塊地。朱元璋千恩萬謝,將親人草草安葬,之後去黃覺寺剃度出家。沒過兩年,寺廟也成了自身難保的泥菩薩,朱元璋只好開始了以和尚為招牌的乞討之路。

    二十五歲那年,朱元璋的人生迎來轉機,經好友湯和的引見,加入郭子興領導的反元義軍。從此,朱元璋算是踏上了去往皇帝寶座的光輝大道。

    因此,朱元璋的早年,對他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大地主劉德,一位是劉德的堂兄劉繼祖。劉德刻薄寡義,讓朱元璋看透了炎涼的世態,劉繼祖施捨人於危難,給了朱元璋活下去的勇氣。

    然而,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風光還鄉,劉繼祖已經過世,而劉德還健在,只不過如一段枯藤,似一片敗葉,被風吹著、兜著,蜷縮於沒人在意的角落裡。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道的變化還是快了點。昔日飛揚跋扈的大地主,如今一貧如洗、風光不在。曾經的放牛娃,現如成了最大的地主,給誰地種他說了算。好在朱元璋不記前嫌,如韓信對待當年胯下之辱的惡霸一樣,不僅沒有責罰劉德,而且還賜了他良田三十畝,免十年稅賦,以示皇恩浩蕩。

    而對於已故的劉繼祖,朱元璋格外的恩惠,追封其為義惠侯,餘蔭子孫。義惠侯,字裡行間突顯一個義字,也彰顯出朱元璋知恩圖報的作派,給天下百姓樹一股新風,立一道標杆,成就洪武之治良好的開端。

  • 6 # 歲月是一條河流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底,已是紅巾軍鎮撫的朱元璋身邊多了兩位親兵,朱元璋多次阻擋兩人去前線衝鋒陷陣,只要他們安全地給自己做個警衛。

    朱元璋為人刻薄猜忌,但對這兩位親兵卻非常厚待和信任有加,這又是為何呢?原來這個兩人的父母都曾有恩於朱元璋。名喚曹秀的親兵,他的母親就是當年幫助朱元璋入寺為僧的汪大娘,而另一名親兵劉英的父親則是當年送給朱元璋墳地的地主劉繼祖。

    至正四年(1344年),對朱元璋一家來說是家破人亡的一年。這一年,朱元璋的家鄉鍾離遭到了幾十年不遇的大旱,田地龜裂,莊稼都要枯死了。可是天災不斷,當時又起了蝗災,把本來要旱死的莊稼吃了個精光,田地顆粒無收,老百姓食不果腹,哀號遍地。

    旱災、蝗災還沒有過去,瘟疫又肆虐鍾離,每家幾乎都有親人故去,朱元璋家更是悽慘無比,半個月之內,他的父親、母親、大哥接連染疫身亡。

    首先離去的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這位六十四歲的老人故去三天後,他的大兒子朱重四也身亡。禍不單行,十多天後,朱五四的老伴陳二孃也撒手西去。

    三位親人先後故去,可朱元璋家窮得連埋葬親人的墳地都沒有。朱元璋兄弟長年給地主劉德家種地、放牛,因此朱元璋懇求地主劉德能幫他一把,施捨給他一點田地,讓他的親人入土為安。

    可劉德毫無憐憫之心,不但不給朱元璋墳地,還大聲喝斥、辱罵朱元璋,鄰里們聽了,都暗罵劉德薄情寡義。

    幸虧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是個富有同情心的地主,他見朱元璋家境的悽苦,就把自家的一塊地給了朱元璋做墳地。

    埋葬了親人後的朱元璋與二哥為了活命,各自逃生。朱元璋在鄰居汪大娘的幫助下,到了皇覺寺做了個小沙彌,總算有了口飯吃。

    可是好景不長,皇覺寺也鬧饑荒了,做了五十多天和尚的朱元璋又成為了雲遊和尚,就是四處要飯的乞丐。

    三年後,浪跡四方的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覺寺,做了個安份守己的小和尚。但在戰亂的年代,朱元璋做個和尚也做不成。皇覺寺不久就被亂軍一把火燒了,朱元璋又沒了存身之處。

    朱元璋很受郭子興的賞識,先做了郭子興的親兵,後來郭子興還把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他。至正十三年六月,朱元璋成為紅巾軍鎮撫,從一名討飯的和尚成為了紅巾軍的軍官。

    也就是在這一年,劉繼祖的兒子劉英和汪大娘的兒子曹秀來投奔朱元璋。原來汪大娘早已病逝,而劉繼祖也在至正十三年去世,劉英和曹秀為生活所迫就來投奔朱元璋了。

    朱元璋對劉繼祖和汪大娘的恩情沒齒難忘,他非常厚待劉英和曹秀,堅決不讓他倆上戰場衝鋒陷陣,而是讓他們做了自己的警衛。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的部隊拿下濠州後,朱元璋帶著劉英和曹秀衣錦還鄉。

    回到家鄉後,朱元璋決定修繕父母陵寢,劉英和曹秀被任命為守陵官,負責修繕寢陵。

    朱元璋稱帝后,劉英和曹秀被任命為從仕郎,全權護衛皇陵。七年後,劉英和曹秀分別任“皇陵祠祭署署令”和“皇陵祠祭署署丞”。朱元璋對劉英和曹秀的後代也非常照顧,送他們進入南京國子監讀書。

    明皇陵建成後,劉繼祖被追封為義惠侯,劉繼祖夫婦和汪大娘被陪葬朱元璋父母寢陵,以示朱元璋不曾忘記舊恩。

    多年後,劉英去世,朱元璋還滿懷悲痛寫下悼念劉英的文章。朱元璋不忘舊恩,對劉繼祖家情深義重,其子孫世襲侯爵,世代為官,直至明亡。

  • 7 # 歷史每日說

    朱元璋出生在了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裡,祖孫三代為農,靠租種地主劉德的田地勉強餬口。可惜靠天吃飯,天怒無情,在朱元璋年少時,遇到了旱災,蝗災還有瘟疫。一下子家裡就只剩下朱元璋和他二哥朱興盛。

    當時正處元朝末年,蒙古人社會地位很高,哪怕殺死人都只要賠償一頭驢就完事了,而且人心都很自私。而朱氏兄弟自身溫飽都跟成問題,但又沒有錢葬父母。古人都講究入土為安,如果讓親人曝屍荒野,是會被人戳脊梁骨的。於是兄弟二人去求地主劉德能給點銀兩將父母還有哥哥、姐姐買個棺材下葬,畢竟朱氏一家都給他打工。 (朱元璋年少時劇照)

    可地主劉德覺得這個錢花出去,朱氏兄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還得清,於是將兄弟二人趕出去,兄弟二人就看著親人的屍骨大哭。這正好被同鄉稍微富裕的劉繼祖看在眼裡,劉繼祖又是那種心腸比較軟的人,於是將朱氏兄弟喊進家裡,好好吃了頓,再安排了一塊地讓朱元璋去世的親人入土為安。兄弟兩千恩萬謝,處理好後事各自逃命。

    後來朱元璋開創了大明王朝,從他對待功臣的行為上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冷酷鐵血的人,那麼朱元璋是如何對待鄰居劉繼祖跟地主劉德的呢?

    朱元璋對待劉繼祖只說了十個字:世襲罔替,與明朝相始終。當朱元璋作為一國之君,回鄉感謝當時給予朱氏兄弟幫助的劉繼祖,卻發現恩人已經過世。內心十分難受,追封他為義惠侯。但是經過詢問得知劉繼祖後繼有人,於是想著既然劉繼祖沒有享受到榮華富貴,就將他的子孫後代跟著明朝共繁榮。只要老朱家在一天,就不能忘記劉繼祖當年的恩德。

    劉繼祖當年只是一時心軟搭救了下朱元璋,因果迴圈,善有善報,他的善意之舉,最後讓子孫後代享受榮華富貴,如果劉繼祖泉下有知的話,會很欣慰吧。

    據《萬曆野獲編 》記載: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

    朱元璋對待地主劉德就有所不同。按照朱元璋的秉性應該會跟劉德秋後算賬,畢竟當年的恥辱一直都記在心裡。當兩人相見的時候,劉德戰戰兢兢,生怕朱元璋不高興滅他滿門。可朱元璋破天荒的並沒有處罰劉德,反而賞賜他良田還免他賦稅。同時告訴劉德:“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大概意思就是,劉德不會想到朱元璋現在會做皇帝,對於劉德的行為表示諒解,畢竟元末兵荒馬亂的,自顧就好。

    追封劉繼祖,讓其子孫後代享受榮華富貴,世人眼中鐵血無情的朱元璋,還是有柔情的一面。這也告訴我們,平時對人多點善意,或許有一天,這份善良會讓你收穫很多。

  • 8 # 家庭工作日常

    萬事難料,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將來會發生什麼誰也說不準,所以我們不應該看不起任何一個人。

      熟悉歷史的看官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還未成為皇帝前,是一個有了這頓沒下頓的貧困農民。為了混口飯吃,他曾為地主放過牛、當過和尚討過飯,可以說是當時底層人物的真實寫照了。

      元朝時期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到元末時,身份階級程度更加明顯,蒙古人不需要勞動就可以衣食無憂,更誇張的是殺死一個南人,就只需付出一頭驢的代價。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姓民不聊生,從而導致災荒不斷。

      朱元璋的父母與大哥,就死在了一場災荒中,親人相繼離世的噩耗,沉重的打擊了朱元璋兄弟姐妹幾個。收拾悲傷後,朱元璋與哥哥準備籌辦葬禮,因為人死後埋在土中,才能得以安息。這對普通家庭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朱元璋家裡早已揭不開鍋,連埋葬的地方都沒有,於是只好尋求地主劉德的幫助。

      劉德家的牛就是朱元璋放的,原以為他能念在這份感情給予幫助,但面對朱元璋的苦苦哀求,劉德卻選擇視而不見並將他們趕了出去。在朱元璋一籌莫展時,劉德的遠方親戚劉繼祖得知這個訊息後,先是邀請他們兄弟兩來到家中,好吃好喝伺候一頓後,並答應給他們一塊土地作為父母的墳地。兩人下跪道謝後,急忙回家準備後事,就這樣朱元璋的父母與長兄才不會落屍荒野。

      為了生存,朱元璋被迫與親人分離,當上了和尚四處化緣。直到朱元璋25歲後,參加了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曾經吃不起飯、葬不起家人的少年,在十幾年的摸爬打滾,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並且建立起明朝當上了皇帝。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從小吃盡苦頭的朱元璋,成為皇帝后並沒有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他依舊保持簡單樸素。而且朱元璋還十分憎恨貪官汙吏,在他執政期間,朝中大臣發生貪汙事件大大減少,百姓們也因此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社會發展逐漸穩定後,朱元璋也開始閒下來了,這天,他突然想起當初送地葬父的劉繼祖,要知道這份恩情對他來說,是無法比擬的。於是派人前往尋訪,可惜劉繼祖在朱元璋還在起義時就已經去世了。

      值得慶幸的是,劉繼祖子孫滿堂,朱元璋只好賞賜重金與田地給他的後人,並封他為義惠侯,世受皇恩。在黃泉下的劉繼祖絕對想不到,他生前一個小小的舉動卻換來了如此巨大的回報。

      在尋找劉繼祖時,朱元璋順便找到了當初將他拒之門外的劉德,他還健在於世,生活過得同樣滋潤。被傳命進朝見皇帝時,劉德嚇得深吸一口氣,當年的所作所為,他一直沒忘。或許你會認為,朱元璋肯定會嚴懲他,以解心頭之恨。

      但現實往往不如人意,朱元璋對他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大概意思是,你當年的行為在情理之中,我不會問罪與你,在我貧困時,你也不會知道我能成為當今聖上。

      最後朱元璋還賞賜他田地與金錢,當然這些小回報自然比不上劉繼祖義惠侯的爵位,而朱元璋大人不記小人的舉動,更能說明他不愧為一代明君。這個故事同樣也告誡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欺少年窮啊!

  • 9 # 免費手機炒幣機器人

      明太祖朱元璋這個人是最典型的開國皇帝,在他的眼中,明王朝的穩定與長治久安壓倒一切!對於可能危及明王朝穩定和長治久安之人,朱元璋從來不會手軟,更加不惜牽連數萬人、大開殺戒,著名的“胡惟庸案”“藍玉案”便是血淋淋的例證!但是,沒有了政治的大前提之後,朱元璋卻又展現出了溫情的一面。

      

      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朱元璋封了兩位沒有寸尺軍功的侯爵,一位是恩親侯李貞,另一位是義惠侯劉繼祖。恩親侯李貞是朱元璋已故二姐——曹國長公主朱佛女的丈夫、追贈岐陽武靖王李文忠的父親。朱元璋早年家徒四壁,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唯有這位二姐夫李貞家還有些餘糧。因此,李貞夫婦時不時就會救濟救濟這位弟弟,而此舉讓朱元璋記了一輩子。

      

      因為元末的戰亂,李貞家漸漸也支援不下去了,這時候李貞帶著兒子李文忠找到了在紅巾軍中剛剛發跡朱元璋。朱元璋二話不說,便收留了姐夫和外甥,而且還把外甥李文忠改為了朱姓,當親兒子一般培養、重用,直到明王朝開元建國前夕才又改回了李姓。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同時也沒有忘了姐夫李貞,先封李貞為恩親侯,恩親這個爵號幾乎就是明著說:“這爵位就是專門給我姐夫留的!”不久以後,因為李貞的兒子李文忠受封曹國公的緣故,李貞也被小舅子朱元璋封為了曹國公!明初的公爵,除了這位曹國公李貞,那可都是獨當一面的風雲人物!不僅如此,李貞去世後,朱元璋更是破例給了這位姐夫封王的待遇,追贈李貞隴西王,諡“恭獻”,並賜祖上三世王爵。這就更加不得了了,明初能夠獲得如此待遇的,只有徐達、湯和以及李貞的兒子李文忠等少數幾位開國元勳!

      

      接下來再說一說義惠侯劉繼祖。劉繼祖是朱元璋的同鄉,算是當地的富戶吧。朱元璋未發跡前家中赤貧,父兄去世後無處下葬。其實,最初朱元璋想到的並不是劉繼祖,而是自己的東家劉德。朱元璋家是劉德家的佃戶,朱元璋原本想著自己父兄為劉德家辛苦了一輩子,希望劉德能夠看在這個份上給自己一塊薄地安葬父兄。可這位劉德偏偏不是個喜歡助人為樂之人,一口便拒絕了!就在這個時候,劉德的哥哥(一說堂兄)劉繼祖發了善心,主動找到朱元璋,送給了朱元璋一小塊自家的荒地,朱元璋這才得以讓父兄入土為安。同樣是一件小事,朱元璋也記了一輩子!

      

      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朱元璋在原來那塊荒地之上為自己父母兄長建起了氣勢恢宏的鳳陽皇陵(即今明皇陵)。同時,朱元璋也沒有忘記當初給自己這塊地的劉繼祖。彼時劉繼祖實際上已經謝世多年,但是朱元璋仍然堅持要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這個義惠侯爵位是世襲罔替的!恐怕劉繼祖自己都沒有想到,當初自己一個小小的善舉,居然給後世子孫換來了二百餘年的貴族身份和榮華富貴!而對於那位“為富不仁”的劉德,朱元璋並沒有“睚眥必報”,反而以德報怨,賞了劉德一部分土地並免除了其多年徭役、賦稅。可是,這一切和世襲罔替的義惠侯爵位比起來算什麼呢?不知道劉德四下無人時會不會為當年自己的行為感到悔恨呢?

      

      現在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屠戮功臣等等。但是,對於親人和沒有政治利害衝突的外人,朱元璋還是非常人性的。身為帝王、九五之尊,能夠不忘貧賤之時給自己伸出過援手的人,朱元璋比起陳勝之流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慧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資料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 10 # 當朝大學士

    1343年,濠州鍾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蟲災與旱災,千辛萬苦生長出來的作物最終還是沒能禁得起蟲災的洗劫,農民顆粒無收。就在這一年,朱重八的父親、母親、大哥在飢餓與疾病之中閉上了雙眼。年僅十七歲的朱重八和二哥用幾件破衣服包裹住父母兄弟的屍首,但是苦於沒有一塊屬於自家的土地。

    當時的鍾離地主很多,但是大都夥同元朝政府壓榨平民,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大地主劉繼祖竟然意外的發了善心,拿出了一塊地皮送給朱家作墳墓。“助人助到底,送佛送到西”,在劉繼祖的幫助之下,朱重八得以埋葬逝去的人。

    四海漂泊,蓄髮入伍

    父母死後,朱重八與大嫂、二哥分開,各奔東西以謀生路。朱重八年紀尚輕,便在皇覺寺做了小行童。只可惜,在災難面前是沒有任何地方得以倖免的。在住持的建議之下,皇覺寺行童們只能外出謀生。

    朱重八帶著缽盂,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最終在三年後回到皇覺寺,此時的他二十歲。回到皇覺寺後,朱重八收到了兒時夥伴湯和的信封,想要拉他投靠濠州紅巾軍,朱重八還在猶豫之際,其師兄發現了這封信並且要寫到要去官府揭發。朱重八無奈之下,一不做二不休,決定蓄髮入伍。

    在郭子興的隊伍之中,朱重八作戰英勇且有勇有謀,不久之後便被郭子興冊提拔成為千總,並且被郭子興收為義子,給他改名朱元璋,字國瑞,並將自己的義女馬姑娘許配給了朱元璋。這個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就在這個時候與他結為髮妻。

    獨領一軍,定鼎天下

    朱元璋敏銳的軍事眼光發現,小小的一個濠州城竟然成了義軍們的安樂窩,義軍將領毫無鬥志,於是向郭子興請命,自帶一隊人馬出去擴充實力。朱元璋這一去就帶了二十四個人,也就是後來的“淮西二十將”。馬姑娘則留在了濠州城,名為郭子興代替照顧,實際上是留下來做人質。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朱元璋成功的成為了濠州一股很強的軍事力量,期間郭子興被元軍打敗,朱元璋火速馳援,彌留之際的郭子興將自己領導的紅巾軍全部交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就此勢力大增,後來又使用“聲東擊西”之計,一舉拿下金陵,改名應天府。

    這時的江南有三股勢力“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朱元璋採取“滅強圖弱”的軍事策略,先在“鄱陽湖水戰”大勝陳友諒,後來又滅掉了張士誠,一統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派徐達北上,蕩平北元,統一中國。

    結草銜環,知恩圖報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下旨:

    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聖孝,真只千古矣!

    朱元璋並沒有忘記曾經給他一方土地埋葬父母的劉繼祖,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夫人為侯夫人,世襲罔替。劉繼祖家因此有了蔭封,為富一方。可能劉繼祖在多年之前看中了這個毛頭小子將來必成大器,押了一注,沒想到中了終極大獎。也或許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舉手之勞,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氣。總而言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多做好事,必會有好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郭敬明拍攝的《妖貓傳》片段,你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