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茶慢

    差別在於,三毛有過多段感情,而席慕容一生只愛一個人!

    三毛與席慕容都是我少女時代特別喜歡的作家。記得那時,曾經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讀她們的作品。她們的生活,都令少女時代的我那麼嚮往。那是一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愁強說愁的年紀,心情總是陰晴不定。

    記得看過三毛那本《雨季不再來》後,就莫名地覺得自己心裡也多了許多愁。其實沒什麼可愁的,不過是看了自己心怡的作家少女時期感情經歷或是學習經歷方面有難以承受的痛苦,便隨她一起無病呻吟罷了。

    而讀了席慕容的散文集《成長的痕跡》,我又變得開心起來。尤其是讀到她寫在瑞士遇到先生劉海北時的場景,更讓我羨慕不已。她說,劉海北是一個很有愛心的男生,因為他愛貓。看得人心裡暖暖的。

    從三毛少女時代的作品來看,她屬於特別敏感的人類。她與席慕容都生於1943年,也都由父母帶領從大陸前往臺灣。

    從原生家庭來看,三毛有和藹可親的父母,有關係親密的姊妹,似乎有個非常幸福的少女時代才對。然而,因為國中二年級時受不了老師給她畫了熊貓眼的屈辱,毅然休學,此後宅在家裡,成了問題少女。

    就這點而言,三毛那時在精神上就有抑鬱的潛質,一遇到挫折就異常脆弱。而她的家人也小心翼翼地不觸碰到她的傷口。任何小事,在少女時代的她而言,都可能發展成讓她精神崩潰的大事。

    雖然後來三毛在出國留學之後,逐漸讓自己從抑鬱情緒中脫離出來,尤其是遇到荷西,在婚姻生活中幸福完滿地過了7年,是她人生最快樂的時光。然而,荷西的離世,重又把三毛打回原形。雖然她後來又寫了很多作品,回到臺灣又堅持四處演講、出版作品,但她內心的傷口已如蟻穴潰堤一般,使她無法再支撐下去。

    與西部歌王王洛賓之間說不明道不清的感情,讓三毛徹底在生活面前敗下陣來。她先是患病,再是自殺,像是一種宿命般的人生。

    如果那時她去找心理醫生治療過,解開自己的心結,是否還會自殺呢?當然,如果三毛不是敏感又抑鬱,不是內心一直有痛感,怎麼會寫出那麼多動人的作品打動我們?人生很多時候就是充滿悖論的。

    席慕容寫過許多散文和詩歌,應該也屬於心性敏感的女性。然而,她生存的使用似乎更多是在感知美,感知幸福。她的人生經歷,也比三毛要簡單得多。

    她此生只和一個男人有過情感接觸,就是她的先生劉海北。

    劉海北是物理學博士,與席慕容同在布魯塞爾留學時相識。還記得她說他不僅學識淵博,還心地善良。他會為貓做舒適的窩,會送落單的女孩回家。陪她打乒乓球時,總會很有風度地輸給她幾分。

    他們曾經共同出版過《同心集》,記錄了兩人心心相印的生活。

    還記得席慕容寫到自己少女時代在北投山上恣肆玩耍的情景,覺得她真是活得無憂無慮。她的心中永遠光風霽月,她的生活永遠風清月明,所以,她沒有抑鬱的條件。

    最重要的,席慕容這一生只愛過一個人,只和一個人在一起度過悠長歲月。這個人也沒有給她添堵,呵護著她度過了一生。

    所以,一個女人的情感選擇是多麼重要。年紀越大越明白,人生簡單最好。多出的枝椏,全都應該剪掉,否則就是負累!

  • 2 # 沙慄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把兩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就好象很多人喜歡把張愛玲和林徽因或者蕭紅拿來比較一樣,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我始終認同,性格決定命運。兩個人不同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因此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就是這樣。

    小時候,三毛的書讀過不少,事實上讀的更多的是席慕容。

    網上關於數字課的故事想必是真的吧。

    其實從兩個人的作品裡就可以看得出

    三毛的內心是孤獨的,而席慕容的內心是充盈的。

    兩個人同樣是熱愛生活的,三毛的愛甚至更為熾熱;而席慕容的愛是溫婉平和的。

    三毛的憂鬱在作品當中顯露無遺,她的傷感是深深印在骨子裡的;而席慕容的作品當中是舒緩而行雲流水的溫暖,席慕容的詩歌與散文裡,即使是傷感,也是甜的。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席慕容,她的作品,讓我感覺到生活無論多麼憂傷,依然美得令人嚮往。尤其是她的詩歌,至今都能夠背誦出好多來。

  • 3 # 青月疏桐

    三毛和席慕容,有相同之處:同一年出生,幼時跟隨父母去了臺灣,兒時家境良好,父母同為知識分子,兩人都接受過良好教育,又同因為女作家身份(席慕容本職是畫家),在上世紀90年代初,被大陸讀者熟知……

    不同的是:三毛敏感,自由奔放,而內心孤獨;席慕容呢,平和,溫暖,即使也有憂愁,卻不鑽牛角尖,能夠與世界和解。

    我們經常講“性格即命運”,還講“紅顏多薄命”。三毛的一生,就印證了這兩句話。從小時候的三毛,就是一個敏感、憂鬱,精神有些孤僻的女孩。這樣的孩子,太過注重內心感受,心靈玲瓏脆弱,很容易誇大外界對她的任何評價。而家人呢,並沒有很好的引導和注意,忽略了對她負面情緒的釋放,太過小心翼翼的保護,讓她更是放大了自我的負面感受,反而適得其反。

    長大以後的三毛,太過浪漫的天性,經歷過多段感情。終於和荷西結婚,過了七年在她的描寫中,彼此深愛,自由浪漫,與眾不同的婚姻生活。我一直認為,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是有很多虛構成分的。三毛這樣個性的人,其實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她對愛和恨,對喜和憂,是大開大合的,她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強烈斑斕濃重色彩的另一個世界裡。生與死,對三毛來說,是生命的不同的表達方式。

    而席慕容,則接近於我們普通人,在溫暖平和中長大,能夠經受成長中的挫折,也不過分誇大生活裡的喜和憂。相貌平常,所以能接受一個普通的命運,不過分強調自我的孤獨和感受。這樣的性格,反而能更好的和人交往,成長生活。

    我們讀席慕容的試,不管是“一棵開花的樹”,還是“七里香”,“如歌的行板”,這些詩在唯美細膩之外,雖憂傷,卻並不絕望隔閡,處處透出微暖,和對生活的熱愛。這和我們讀三毛,往往讀出一聲輕嘆,不自覺湧上一絲:“原來我心頭的寂寞,也是無人知”,這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 4 # 鵜鶘心理

    這兩位女作家都是我喜歡的作家,她們文筆優美,隨心至性,都是以心寫文。然而,當我們看到她們的文章時,你會發現她們的性格迥異之處。以及對生活不同的價值觀,造成了不同的生活結局。

    從三毛的文學作品來說,最熟知聞詳莫過於《橄欖樹》,這首詩歌配上經典的音樂傳頌幾十年而經久不衰。然而我們在文中和音樂裡,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詩歌一起筆,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三毛的心無安處,所以整個歌詞的主旋律都有一個關鍵詞“流浪”。從三毛的經歷上,我們看到她的一生都在遊歷。無論是《雨季不再來》,還是《撒哈拉的故事》等,我們都在裡面尋找到她那種漂泊的哀傷感,甚至能看到她內心的那份憂鬱。當她找到荷西,讓自己的心好像找到紮根的地方,可是這種好景就像她生命中的一場夢境,夢醒時分正是夢碎之時。

    在年輕時,我也讀過很多席慕蓉的詩歌和散文,在裡面能夠感受到的是她一顆優雅的心,對待萬物總有一份感恩的心裡,讀她的作品,猶如沐浴在暖暖的春日。就拿《一顆開花的樹》來說吧: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Sunny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在裡面我們感受到她對生活的感恩和祈禱,能夠感受到她在內心有顆少女情懷,充滿著愛的真誠和嚮往。並且,“Sunny下慎重地開滿了花”在裡面我們看到她自身那種積極的力量。

    文如其人,所以透過她們的作品展現的是她們自身內心的性格特徵,三毛是憂鬱的,我甚至在懷疑她可能有抑鬱症,導致她生活價值感的自我喪失。就像入秋的雨絲,散發著道不盡的秋愁。而席慕蓉就像三月的微風,帶著溫度,不僅僅是暖和了別人,也是溫暖著自己。

  • 5 # 夢動心動行動

    與經歷性格都有關係,她偏重流浪愛情太多,沒有收集積蓄人世間的溫暖,少Sunny心態。就算遭遇再多的陰霾,自己有意識地遮蔽,捨棄,選擇性遺忘,只選對自己好的瞬間細節,就可以對抗精神世界的孤獨,麻木也好掩耳盜鈴也好,別人對你不友好就夠了,為什麼自己還要為難自己,她太把別人當回事,更太把自己當回事,其實哪有什麼誰不誰的,活著,和家人在一起活著,平淡地經過春夏秋冬,這也是完美,世俗的完美一點也不比藝術的完美差,甚至更好。另外我覺得她要是有個孩子,精神有所寄託也不會那樣,那樣的人生終點有什麼藝術感,更談不上美好,那是一個人的悲劇,一個披著光環的悲劇,不值得讚美更不值得學習。文字也是蒼白的,她沒有成為她的救贖,一個人自己不想呆在一個地方了,誰也攔不住。還不如席慕容,伴著文字伴著家人伴著世間的朝陽晚霞伴著喜怒哀樂,安好地活著,這樣才是完美的樣子。

  • 6 # 暖心理

    三毛與席慕蓉,同是當代最著名的女作家,她們出生於同一年(1943年)。但同年不同命,她們二人的人生結局卻完全不同。三毛,在1991年,在丈夫荷西死後不久因為抑鬱症用絲襪結束了自己年僅47歲的生命。而席慕蓉,一直和她的詩歌一樣:幸福美滿,她如今健在,讀她的作品如沐春風。

    三毛和席慕容,有相同之處:同一年出生,幼時跟隨父母去了臺灣,兒時家境良好,父母同為知識分子,兩人都接受過良好教育,又同因為女作家身份,在上世紀90年代初,被大陸讀者熟知……

    不同的是:三毛敏感,自由奔放,而內心孤獨;席慕容呢,平和,溫暖,即使也有憂愁,卻不鑽牛角尖,能夠與世界和解。

    從小時候的三毛,就是一個敏感、憂鬱,有些孤僻的女孩。她太過注重內心感受,心靈玲瓏脆弱,很容易誇大外界對她的任何評價,更在意外界的評價,而忽略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家人呢,並沒有很好的引導和注意,忽略了對她負面情緒的釋放,或者說是不允許這種釋放,太過小心翼翼的保護,讓她更是放大了自我的負面感受,反而適得其反,這或許就是造成三毛日後的作品和經歷的負面感受更多的原因,憂鬱而陰沉。

  • 7 # 有書共讀

    三毛和席慕容,出生在同一年代,同為有名的作家。但為什麼兩人有著迥然不同的人生結局呢?

    一、一生率性、真性情的奇女子三毛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三毛出生在戰時的陪都重慶。原名陳懋平。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宮內膜肥厚入榮民總醫院檢查治療。一月三日,進行手術。一月四日凌晨,在醫院以肉色絲襪繞頸窒息身亡。終年四十八歲。

    三毛的去世,卻一直是個迷,各種揣測都有。作為一個活得率性,真實的人,我不太相信三毛會自殺。但作為一個只在乎生命是否痛快活過的人,我想,三毛會做出這樣的驚人舉動。

    三毛是一個敏感而憂鬱的人,她的童年是一個灰色的童年。

    三毛自小就有些與眾不同,喜歡去墳地玩耍,敢眼睜睜的看完整個屠宰過程,被老師懷疑考試作弊當眾羞辱,三毛因此,自閉多年。這些童年的經歷,讓三毛形成了敏感的特性。

    而三毛的愛情路上一直都充滿了悲情的色彩。

    三毛對待愛情,是用盡心力的愛。但愛情對她,似乎又過於的吝嗇。沒有一段愛情是長久的。

    她兩次赴西班牙,都是因為情殤。第一次,是因為初戀舒凡不願意與她結婚,悲傷之下,三毛割腕自殺,被救回後,去了西班牙。也是在這時,遇到了十八歲的荷西。

    回國後,三毛又經歷了兩段坎坷的情傷。一次愛上了有婦之夫的畫家,一次已經談婚論嫁了,未婚夫卻突發疾病去世,三毛再次自殺未遂。

    為了逃開這個悲傷之地,三毛再次返回了馬德里。

    而在這裡,三毛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了。荷西的痴情讓三毛感動,1973年,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結婚。

    自此源源不斷的創作出了很多的優秀作品。多少年來深受大家喜愛的《撒哈拉沙漠》就出在這個時候。

    這段時光,是三毛一生裡最幸福的時光。她把每一天與荷西在一起的日子,都記錄了下來。艱難的日子也因有了兩人的愛情,而活得快樂而幸福。

    然而,老天並沒給予三毛長久的幸福,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潛水中意外事件喪生,三毛再次經歷了撕心裂肺的疼。之後的三毛,雖然不乏追求她的優秀男人,但三毛的心似乎再沒動過。或許是經歷的太多,對愛情的期待反而少了,沒了。

    三毛的父親陳嗣慶說:“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

    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絕不妥協。”三毛做到了,她的靈魂永遠是自由的。

    二、《家有名妻》席慕容

    席慕容,一九四三年農曆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臺灣。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席慕蓉是一位現代詩人、作家。

    童年顛沛流離的生活,養成了從不服輸的柔韌性。她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童年:“我不斷成為轉學生,於是性格中很惶恐,常常覺得被別人排斥。生命的難關有的很早來,有的很晚來。我的難關是在從香港到臺灣讀書的那段時間來的。因為一直在轉學,可能臉皮也就漸漸厚了,無所謂了。有過小時候感受到敵意和陌生感的經歷,那樣的童年,其實不容易過來。”

    然而,雖然不容易,但席慕容是幸運的,也是善於從點滴中感受溫暖的人。老師給她的微笑,都可以讓她感到安心。

    她用稚嫩的筆,寫下心裡的寂寞,孤獨。

    “知道不能再去打擾父母,父母已經夠辛苦了。這些跟別人說不清楚,說不出來的話我說給日記聽。日記是世界上不會離開我的朋友。它是我寫作的開始。”寫作成了席慕容的傾訴之地。

    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 寫得極美,淡淡的憂愁裡更多的飽含著對生命的熱愛。

    而席慕容更為幸運的,是遇到丈夫劉海北。兩人相識於比利時魯汶大學中國學生中心,這位典型的工科男生用他的博學和善良打動了席慕容,雖然劉海北不懂詩歌,但他永遠是席慕容的第一個讀者。

    劉海北曾寫過《家有名妻》,講述了家裡的這位“著名女詩人”燒的飯讓大家嚐了一口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想說一句話,或者是每個月的電話費賬單到了之後,“名妻”總是把因為自己愛煲電話粥而產生的鉅額賬單藏起來……“我有時候出去參加一些活動,別人會叫我‘席先生’,我只好糾正他說‘敝姓劉’。”

    席慕容也總說:“我有一個自信心很強的伴侶,我有時候晚上寫詩的時候會流淚,他看著我流淚,就說‘讓她自己慢慢寫吧,我們不打擾她了’,這是我的幸運。”

    兩人的恩愛幸福,在劉先生的調侃裡可窺探一番。2009年,陪伴了席慕容40年的劉海北因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在席慕容新的作品集中,為已逝的劉海北寫了很多詩。她說:“對我來說,愛情和時間一樣,永遠都只能追悔。

    我年輕的時候可能追悔愛情,現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麼沒有更多地去愛這個人,怎麼沒有更加去珍惜這個人。後來才知道,原來我錯過的不是隻有我的青春,我錯過的是我唯一僅有的、整整的一生。”

    三毛和席慕容兩人的感情之路迥然不同,或許也是她們人生結局不同的原因。亦或許,三毛活得太過用力,而席慕容如涓涓細流,溫暖而從容。

    但無論是怎樣的人生態度,她們都活出了生命裡最精彩的一面。

  • 8 # 魚唇姐姐

    兩人都很有才華。區別在於三毛過於關注自己,希望自己永遠都是全世界的焦點,席慕蓉則不然,她具有包容博愛之心,她愛所有美好的事物,願意祝福所有的人。人為什麼會幸福?是你足夠優秀就幸福嗎?不是!看看這兩位才女的命運就會知道答案

  • 9 # 潤楊閬苑

    三毛和席慕容,都出生在大陸,她們同歲。她們後來都隨父母去了臺灣,她們都接受過良好教育,都是知名女作家。

    潤楊知道三毛,是在八十年代,閱讀大量三毛作品也是在八十年代。

    知道席慕容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也是在那個年代讀了許多席慕容的作品。

    潤楊覺得三毛就像撒哈拉沙漠的風,炙熱灼人,呼嘯而來,席捲而去。雖然有大漠的滄桑,但總是積極的,樂觀的。她似乎總在流浪,但從未從絕望。始終認為她是一個大氣,豁達的人,從沒想過三毛經歷過什麼。

    直到傳出三毛愛上了王洛賓的傳聞,潤楊才關注了三毛的生活,而不是她的文字。為三毛的愛情扼腕嘆息。

    原來三毛是一個脆弱的人,她用樂觀的文字掩飾自己的軟弱。

    三毛是一個勇敢的人,她勇敢的追求愛情,可是每次都失敗了。不是遇人不淑,就是對方英年早逝。

    三毛是一個痴情的人,因為情殤,她幾次自殺!

    最後讀三毛的書是她的《萬水千山走遍》,這本書透露了三毛的羸弱,和她強打精神的堅強。以為是病痛的原因,實則是自己建設的防線出現了崩塌的跡象。這本書讓潤楊讀出了活著,是很辛苦的事!

    1991年,三毛在醫院裡再次自殺,這一次,她成功了,她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活著了。

    三毛像焰火一樣熄滅了……

    與三毛同齡的席慕容如娟娟流水一樣活在幸福的小家裡。

    席慕容沒有令人蕩氣迴腸的戀愛故事,只有令人羨慕嫉妒恨的好丈夫和溫暖平和的家。

    席慕容過的是平常人的日子,沒有挫折,沒有大悲大喜。她彷彿是《紅樓夢》裡的富貴閒人賈寶玉,吃穿不愁,幸福美滿。平日裡畫畫,寫詩,煲電話粥。

    席慕容與他的丈夫劉海北過的是神仙眷屬般溫馨從容的日子。

    丈夫對她極寬容,為她打理好一切。她只去寫詩就好了。

    席慕容的文字也是唯美的,輕快的,有一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淡淡的憂傷。

    席慕容的幸福持續到2009年,照顧她40年的劉海北因病去世。 席慕容與三毛一樣失去了摯愛!

    席慕容用寫作來緬懷愛人和婚姻。她說:“我年輕的時候可能追悔愛情,現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原來我錯過的不是隻有我的青春,我錯過的是我唯一僅有的、整整的一生。”

    三毛和席慕容兩人的愛情婚姻經歷不同;對待生活的方式也不同;對幸福的感受也不同。不過她們對丈夫的感情是一致的,愛到骨髓。

  • 10 # 素心流年

    有的人不屑於塵世,只為走一糟,而有的人卻在苦澀的人間活出精彩,前者三毛,後者席慕蓉。

    1 生活:脫俗與世俗

    三毛要的是與人不同,不能驚豔,也要醒目。

    她愛閱讀,喜詩詞,好繪畫,尤其是寫作,

    喜歡《紅樓夢》,愛不釋手,初中幾乎看完所有市面上的世界名著。文學的世界影響了她的世界觀,感性浪漫偏執,更欣賞林黛玉的人格獨立,叛逆脫俗,而不喜薛寶釵的聰明世故,八面玲瓏。

    她的理想是做個拾荒者,可以滿足她與不同的人打交道的好奇心。

    她一生經歷好幾次戀愛,可以與小六歲的荷西遠赴撒哈拉,可以遠赴烏魯木齊,與大她將近三十歲的王駱賓戀愛,她要的是純粹的愛情,而不計後果,更不在意如何生活!

    追求完美與純粹,便飛蛾撲火,一旦失去,就是是致命的傷與痛!

    席慕蓉似乎與之相反,習慣於世俗,努力脫穎而出。

    她也愛閱讀,愛寫作,是因動亂年代,舉家遷往香港,人生地不熟,唯有書能讓她擺脫孤獨,感受美好。

    席慕蓉的履歷很勵志,她寫作,繪畫,旅行,出版作品,開個人畫展,屢次獲獎,蜚聲中外。

    與大多數人一樣,為夢想努力,做傑出者。

    席慕蓉的愛情也世俗,遇到愛的人,便一起過日子,在城市在鄉下,柴米油鹽,相濡以沫。沒有轟轟烈烈,只有細水長流。

    甘於平淡,便熱愛生活,不甘於平庸,便活出自我!2 愛情: 逃避與面對

    對三毛而言,愛情是她的所有!

    圖片上這個長著絡腮鬍並不怎麼帥的男人便是荷西,

    從第一次見面到荷西溺亡,總共十幾年的時間,卻是三毛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也是寫作最輝煌的時期。

    《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等等。

    “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愛你。”(三毛)

    愛情出問題,便是逃避,這個詞是始終追隨三毛。

    學生時代的愛情出問題,便出走異國。

    “三毛逃回你們身邊去了,我事先實在不知道她會有如此瘋狂的舉動。”(荷西寫給岳母的信)

    荷西去世,她又逃避回家鄉。

    當無路可逃時,她便生無可戀了。

    席慕蓉的愛情更為樸實尋常。

    網上搜不到她丈夫劉海北的照片,他為妻子寫過一本書《家有名妻》,

    他們的愛情與婚姻生活,也沒有多少文字可查證,無非普通人家柴米油鹽,相互扶持的生活。

    作為名人的丈夫,如此低調,一定很有學識與氣度的。

    劉海北因病離世,席慕蓉寫詩“願天長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侶,我是你生生世世,溫柔的妻。”

    席慕蓉依舊在忙著創作。

    在愛情裡,三毛更像個小女人,她的作品更像是情緒化的產物,喜怒哀樂,從不掩飾,而席慕蓉更像是生活的智者,她的作品感性的感受,卻理性的思考。被愛情左右的人,註定死在愛情裡,

    左右生活的人,註定是生活的強者。

    性格即命運,任性而活,遲早殉葬於生活,只有被生活所磨練,越來越掌控生活的人,才是強者。

  • 11 # 海風詩語

    三毛的文風和她的經典語錄不難看出是一個很真性情 至情至性的女子 典型的追求完美主義者 一段真情 一份真愛 因為心上人荷西意外事故離她而去 對她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荷西走後 三毛字裡行間全都是緬懷寄託對心上人荷西的哀思 不捨與眷戀 這時可以預測到 在她心裡那時已然埋下了悲情的伏筆 以致後來和羅賓遜的短暫邂逅分手後的三毛就有了嚴重的抑鬱傾向 最終走上了自殺的不歸路 文學界痛失一個如此優秀的才女作家 令愛戴她的無數讀者朋友們悲痛不已 我想三毛的悲劇人生 是對愛傾注了無比的投入 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導致了她擁有愛的能力 卻沒有收拾殘局的勇氣和力量 最後無法面對內心痛苦的掙扎 選擇逃避現實 以如此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而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 席慕容也是一樣倍受讀者追捧喜愛的優秀作家 人各有命 一樣的才華橫溢的女人 因為愛情遭遇不同 命運大不相同 結局是一個是悲劇下場英年早逝 撒手人寰 一個是喜劇連連 集萬千寵愛與一身 幸福到老 有言 性格決定命運 我覺得應該是愛情決定命運才更加貼切合理 如果三毛沒有遇到荷西 也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下場 但話又轉回來 如果荷西沒有意外死亡 那不定三毛與荷西還正在幸福相愛到老著呢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 但願每一個能夠相愛的人好好相愛吧 能夠珍惜就好好珍惜吧 人這一生能遇到對的人不容易 人生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好好珍惜已然擁有的 把握該把握的 如此 命運該怎麼對待你 只要盡心到無能為力 也就無怨無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色盲可以治癒嗎?應該如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