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裝完機後應該幹些什麼?去百度了一下裝系統裝驅動分割槽。感覺還是不懂。
6
回覆列表
  • 1 # 挨踢俠客

    一臺自己diy的新電腦,需要做什麼

    硬體購買到來之後,先裝主機電源,再將主機板安裝至機箱內,接下來要注意的就是主機啟動電源線USB接線,正確的和主機板連線,在安裝處理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安裝完處理器之後,記得均勻塗抹矽膠,這你要按照記憶體的時候,注意記憶體的方向

    倘若已經組裝好了新的電腦,在安裝系統之前,要是你選擇的是固態硬碟加機械硬碟,那麼你先將固態硬碟四k對齊分割槽,如果是128g的固態硬碟,c盤最好預留在40gb

    複製映象完成之後,最好修復一下啟動引導檔案,防止重啟之後,無法識別啟動檔案造成釋放錯誤,並且在電腦硬體自檢完成之後進入bios,對硬碟模式進行修改

    在映象系統安裝完成之後,進入系統,使用驅動精靈或者魯大師,對裝置管理裡面的所有驅動,進行檢視,並且更新系統未識別的驅動檔案,尤其是主機板驅動和顯示卡驅動,如果更新不當,或者是相容性不高的取驅動,容易出現在操作過程中鼠標出現卡頓現象,或者在玩遊戲的時候感覺畫面不流暢,還有就是最好將硬碟控制器重新更新一遍

  • 2 # 愛玩520

    DIY其實還是挺考驗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的!

    組裝電腦也叫相容機,也就是說相容性的好壞,完全依賴於選購的配件,如果配件不相容,那大力也不可能出奇跡。不過題主提到配件快到了,說明題主要麼有現成的配置單,根據配置單下單購買的配件,要麼就是題主對於硬體介面等還算了解。所以我們假設題主的配件都是相容的吧。

    那麼在配件到手之後,怎麼把這一堆配件組裝好並且安裝作業系統最後能正常使用呢?

    組裝

    組裝可能是最麻煩的,但是隻要會看說明書,應該問題不大。而且電腦配件標準化程度很高,所以不同主機板CPU乃至其他配件的安裝方法大同小異。如果覺得自己不是很懂,可以在網上看一些影片教程,有很多厲害的大神錄的影片,完全可以做到手把手教你怎麼把一堆零件組裝成為一個完整的主機。所以組裝應該不成問題。

    那麼答主根據個人經驗,提出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洗手沒錯,就是要洗手。雖然有點玄學的味道,但是老師傅都是這麼教我們的。原因在於首先雙手在乾燥的情況下容易積累靜電,靜電有可能對主機板上的元器件造成損傷;其次如果手不乾淨,接觸到主機板電路容易留下汙漬(比如皮屑,汗漬等),而如果汙漬導電的話,有可能造成主機板電路短路而無法正常執行甚至燒燬。雖然這樣的機率很小,而且現在的產品也足夠強大,但是以防萬一還是要做的。況且,新的東西愛護要從小事做起,對吧!有條件呢,可以買一雙防靜電的橡皮手套。不僅消除靜電能防止在組裝過程中被機箱毛刺和主機板零配件的尖銳邊角劃傷手,以及防止手心出汗弄髒主機板和零配件介面的可能。有多少新手在第一次裝機的時候緊張得滿頭大汗的?(笑...)雙硬碟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是雙硬碟甚至多硬碟的配置,那請在安裝好硬碟後先拔掉(或者不接上)除了主硬碟以外的其他硬碟的資料線。一般主硬碟都是SSD固態硬碟,其他硬碟是機械硬碟,所以就是拔掉機械硬碟的資料線。為什麼要提到這個呢?因為現在很多主機板都是有M.2介面的,方便安裝SSD固態硬碟。即便沒有M.2介面,也可以透過SATA介面安裝SSD。那麼對於很多新手來說,在組裝完成後開機安裝作業系統的過程中,很多人無法分辨硬碟名稱(因為就是一串英文和數字組成的名字),為了防止在安裝作業系統的過程中把系統裝在錯誤的硬碟,也方便一些GHOST系統的碟符混亂問題。那就用最笨的辦法:拔掉其他硬碟的資料線,讓電腦在安裝系統的時候只有一塊硬碟,那就怎麼也不會搞錯了。另外,一些主機板還存在M.2(或MSATA)和SATA介面共用通道的問題,一般都是老主機板,或者一些老BIOS版本的新主機板,當然,一般也是低端主機板。那就存在M.2(或MSATA)和SATA介面搶資料通道的問題。說得直白點就是有些主機板一旦安裝M.2(或MSATA)的SSD之後,主機板上的某個SATA介面就不可用的問題(原因就是這個介面的通道已經被佔用了),這樣如果你在這個介面上插上機械硬碟,那就無法識別機械硬碟。這時候需要給機械硬碟換一個介面(一般不能是SATA_1這個)。雖然這類主機板說明書上一般都有說明解釋,但是還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這時候你會不會認為機械硬碟是壞的?哈哈,答主就遇到過。不過現在很少遇到了,因為只有走SATA通道的M.2接口才有可能遇到。如果這個介面的通道是獨立的則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走線

    走線其實就是合理對機箱內部的線材進行梳理,該固定的固定,改纏繞的纏繞。目的是讓機箱內部的走線合理、美觀、方便後期的清灰,硬體拆裝等。

    有的機箱是可以背部走線的,機箱背板一邊留有空隙,可以方便的把各種連線主機板的線材透過背板空隙繞過去直接連線。達到美觀,方便的效果。

    以上圖這個主機板為例,紅框中的部分都有可能會有線材連線。如果沒有背部走線的機箱,就只能從主機板的上方直接連線線材。最終會變成蜘蛛網的。但是背部走線則不然,可以從背部穿線,然後在機箱對應主機板上介面的位置穿出,就近彎折線材即可連線。主機板的上方是沒有各種飛線的。既美觀,又方便後期清灰,更換拆裝零配件。

    相信這種尼龍紮帶很多人都用過。而現在很多機箱都會在包裝裡面贈送幾根。如果沒有,也可以自己去商超買一袋。這東西在機箱裡面可以用來固定線材,捆綁線材等。下圖機箱有很多小空位,尼龍紮帶就可以利用這些孔位對線材進行捆綁固定纏繞等。

    因為不管是支援還是支援背部走線的機箱,都難免存在飛線的可能。比如顯示卡電源線,風扇排線等。綁一綁捆一捆,不僅美觀還方便。

    跳線

    其實跳線是組裝環節最容易出錯的。因為其他配件的介面基本上都是特殊的,方向不對,型號不對都插不上。而主機板電源則更是即可螺絲一擰就完事。跳線則不然,因為涉及到不同主機板細節不同,所以機箱的跳線往往是散的。需要對照說明書一個一個的去插上。方向和正負極都有要求。不過只要按照說明書來按照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而且哪怕接錯了一般也不會出現短路燒主機板的情況。

    所以跳線就是膽大心細就行嘍!

    細節

    細節可能不多。主要還是在於CPU的安裝,緊固。散熱器的安裝和緊固,如果需要塗矽脂要注意厚薄等。

    CPU安裝一般都有一個方向要求,Intel的CPU一般都以一個小三角指示方向。而且有防止錯誤安裝的小缺口。而這裡主要說一下AMD 的介面,AM4介面是沒有方向指示的,指示方向的是CPU和主機板介面上的文字方向。沒錯,只要你看見主機板介面和CPU上的字沒有顛倒反向的情況,也就是正對你的時候,方向就是正確的。這時候CPU就可以輕鬆的落入介面。

    注意兩個紅框中的文字方向一致即可。

    另外,一些第三方的散熱器可能沒有預先把矽脂塗在接觸面上(區別於Intel和AMD的原裝散熱器),那可能就需要自己把矽脂塗上去,厚薄均勻不宜過厚,網上一樣有影片教程可以學習借鑑。

    最後,檢查一下CPU風扇有沒有插上,沒插上就是乾燒喲,高負荷下很容易宕機的。運氣不好直接就燒壞了。

    點亮

    點亮就是在電腦組裝完成之後,連線上顯示器,滑鼠鍵盤,嘗試開機。看看顯示器有沒有亮屏,亮屏後有無異常(如果能進入BIOS或者UEFI則一般來說是正常的)。

    如果不亮屏呢?在確認資料線正確連線,且顯示器以開啟的情況下,主要可能有以下情況。

    1.顯示器介面不正確

    這是一個典型的主機板接口布局。中間有三個顯示器介面,上面寬的是DVI,下面左邊是常見的VGA,右邊是HDMI。如果顯示器無反應,很有可能是接在在VGA或者HDMI介面上。如果是獨立顯示卡,介面種類是差不多的,可能會多一種DP介面。既然有這麼多介面為什麼還會不亮屏呢?如果是接在VGA介面上不亮,則很有可能是主機板或者顯示卡較新,在沒有作業系統支援下對VGA的支援不夠好。畢竟VGA屬於畢竟老的顯示輸出標準,現在主流是DVI+HDMI+DP下,VGA應該是被逐步淘汰的,但是很多投影儀和一些老是顯示器還在用VGA介面,廠商為了照顧到所以會在主機板顯示卡上預留VGA的介面,但是VGA輸出是模擬訊號,很多主機板和顯示卡在沒有作業系統的支援下可能並不支援VGA輸出模式(在安裝作業系統後就會支援VGA介面),那這時候顯示器肯定是沒反應的。這是最常見的不亮屏的故障。

    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就是換用其他介面,如DVI介面(有可能是相容性最好的介面之一,一般都能點亮),而DVI可以使用轉接頭轉換成VGA然後接到顯示器上,解決一些顯示器只有VGA介面的尷尬。有些良心廠商會在顯示器包裝裡面贈送一個轉接頭,如果沒有可以在超市、電腦配件店、或者某貓某東上買一個,幾塊錢到十幾塊錢不等。

    DIV轉VGA轉接頭,注意是有方向要求的,反了是插不上的。

    同樣的,HDMI也可能出現無法亮屏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換DVI介面先點亮螢幕,安裝好作業系統才行換回來。如果都不行,建議更換顯示器和連線線,在裝好系統之後再換回來。

    2.不支援的情況

    晶片組BIOS和CPU的不匹配也會造成無法開機。最常見的就是AMD的B350晶片組和第二代銳龍CPU的相容性問題,需要給主機板刷上最新的BIOS才能支援第二代銳龍處理器。另外還有H81晶片組和第八代酷睿的問題,也是需要給H81晶片組刷個新的BIOS才能支援。

    也有主機板晶片組BIOS不支援原生的HDMI輸出和DP輸出的可能(當然,這種可能極小),同樣需要重新整理BIOS才能支援。

    設定錯誤:這一般發生在修改過BIOS或者UEFI之後。比如華擎的一款B350主機板在修改主機板引數尤其是記憶體相關的引數後可能造成無法啟動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恢復BIOS(UEFI)為出廠設定才行。方法就是找到主機板上的BIOS電池,把它摳下來。然後在說明書上找到清楚BIOS的跳線帽,把它從1、2針腳上拔下來插到2、3針腳上5秒左右,然後恢復成1、2針腳,裝上BIOS電池即可。箭頭所指的圓形電池就是BIOS電池,紅圈框出來的就是清除BIOS設定的跳線。具體請根據說明書來操作。

    3.系統問題

    檢查一下記憶體,主機板電源,CPU電源,跳線等是否插上,並且確保沒有鬆動。如果還是不行,把所有線材拔下來重新插上。

    安裝作業系統

    一般來說,只要正確安裝配件,是可以直接點亮的(BIOS沒刷除外,因為肯定點不亮的)。點亮沒問題就可以進入下一步,安裝作業系統。

    安裝作業系統分為三種:PE載入GHOST,PE安裝原版映象,以及隨身碟光碟直接安裝原版映象。

    用PE的都是稍微有點經驗的人,如果不會裝系統,推薦使用隨身碟安裝原版映象的方式。如果用PE,不管是安裝原版映象還是GHOST版本,都建議學習實踐之後再嘗試。因為PE安裝涉及到硬碟分割槽,格式化,重建引導記錄等操作,如果無經驗則容易失敗,而且市面上的PE系統都存在一定植入(有可能有病毒木馬,或者是垃圾軟體如某某衛士,某某瀏覽器等),個人建議還是下載原版映象做出啟動盤安裝,才可以安裝最純淨最安全的系統。

    原版映象在網上有不少驅動可以下載,系統之家,百度網盤等。(如果找不到可以關注我然後私信給我)然後用ultraISO將映象寫入一個空白的隨身碟,這個隨身碟最好是USB2.0的,因為win7 64位旗艦版版本號為677408的映象用USB3.0的隨身碟安裝在有些主機板上可能導致安裝失敗,原因是677408這個版本的win7 沒有UBS3.0的驅動。當然,現在的主機板一般都沒問題,所以只要是隨身碟就行。

    出現這一步的時候選擇自定義,也就是安裝全新的Windows

    ultraISO製作啟動盤的方法百度經驗上有,還算詳細。在用隨身碟啟動盤安裝原版映象的時候,可能遇到硬碟引導問題:無法安裝到MBR引導記錄的磁碟,或者找不到主引導記錄。如圖:

    原因在於硬碟的主引導記錄錯誤或者沒有,或者主引導記錄不符合系統要求(現在的主機板一般BIOS採用UEFI,也就是視覺化的介面,啟動引導也採用UEFI,而win10在uefi下需要的是GPT而不是MBR),這時候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刪除硬碟的分割槽,再重新分配,這時候Windows安裝程式會自動給硬碟分成三到四個分割槽,其中一個是最大的,其他的幾個都很小,幾十MB到幾百MB不等,並且會對硬碟的引導記錄重置為GPT格式。這時候選擇最大的那個分割槽就可以安裝了。如果需要給硬碟分割槽,則右鍵選擇新建簡單卷,輸入你需要的分割槽大小(1G=1024MB,如200G就是204800MB),具體方法請提前百度學習一下,不過不難,只針對完全不懂的小白。

    win7的安裝相對簡單,win10可能麻煩一點,但是在安裝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不同電腦的安裝速度不一樣(取決於CPU速度,硬碟速度),不要看著一直沒動就強行關機重來,這樣很容易損壞系統,又得重新安裝。在安裝過程中保持克制別亂按鍵盤,安裝win10時如果有跳過選項最好選擇跳過,不然可能會多花費你不少時間。

    最後提醒一點:如果你安裝系統的硬碟是SSD固態硬碟,除了安裝過程中系統自動分的區,請不要分割槽,沒有意義。哪怕你的固態硬碟有240G以上,因為固態硬碟要發揮其速度優勢的,分割槽不會有利於去發揮,反而有可能影響壽命。而且作為系統盤大一點可以安裝更多的軟體和遊戲。

    安裝驅動

    系統安裝好之後請反覆重啟兩道三次,原因是讓其自動生效某些設定和更新。尤其是win10,自帶網絡卡驅動會在安裝的時候就下載一定量的更新。而win7作為一個比較古老的系統,而且在網上能下載到的純淨版系統是677408版本居多,這是一個很就以前的版本,本身BUG很多,需要更新的量賊大,而更新都是存在失敗機率的。不過在安裝網絡卡驅動前,不會有更新(因為無法聯網),所以只需要重啟一次即可安裝驅動。

    驅動的安裝肯定是以原廠原版為好,但是硬體本身是高度標準化的,所以一般公版驅動也是可以的,所以可以用其他電腦下載一個驅動精靈或者驅動人生軟體,win7需要下載萬能網絡卡版,不然無法聯網。安裝好驅動精靈後,更新驅動程式,驅動精靈會自動匹配合適的驅動,然後逐個安裝,注意還是需要人值守,不是完全自動化的,安裝速度也是不同電腦速度不一。安裝過程可能頻繁重啟,如果Windows有更新的情況下,重啟時間較長,也可能會卡住不動,這時候要有耐心,如果判斷確實宕機了,可以強制重啟,但重啟之後需要重新安裝驅動以免驅動安裝有誤或安裝失敗。為了提高成功率,驅動請逐個安裝,在某個驅動安裝完成後如果提升重啟,請重啟之後再安裝下一個,反覆操作直到全部安裝完成。

    這時候電腦的全部安裝就完成啦,你已經有了一臺從一堆零件組裝的可用桌上型電腦啦。

    最後

    因為篇幅有限,說得畢竟淺顯。而且不同階段在網上都可用找到圖文甚至影片資料,你要相信網路的強大,也要敢於折騰(但不是大力出奇跡),多動手多練手不久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也能獨立完成從配件選購到組裝除錯,安裝作業系統和驅動的全部過程。

    有興趣的可以提前在網上學習一下DIY知識,有很多網站如中關村線上等都是不錯的平臺,完全可以讓你從小白到大神一步步蛻變。如果遇到問題不要慌,首先想一想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對,如果確認自己操作無誤,可以去找客服,發帖吧等等方式求助,新人裝機難免遇到困難,但是每解決一個困難你離大神就更近一步。

  • 3 # 小僧有禮了66666

    首先先確定電源,你去網上看看CPU顯示卡這些電源功耗多大,如果不確定話直接800瓦金牌全模組電源,800+++1000左右,能帶起1080TI8700看K,這些,CPU顯示卡是用電大戶,700---800瓦都可以,

    機箱最好是大機箱透明,可以安裝大中小,主機板,電源都是差不多大是可以放下的不考慮了

    主機板看配置什麼級別CPU,i5---4-----6---7---8代CPU,i7----6700---7700--8700---8700K.

    7700吧配置技嘉大主機板,有豪華版,但是不考慮,普通夠用了,豪華可以購買。i5-----7----250級別主機板,8代B360,8700上Z370主機板。

    記憶體看CPU支援什麼級別記憶體條,640-級別2133,7700-2400,8700-3000以上。記憶體8---16--32--64G,一般16G,32G和16區別不大,記憶體最好有馬甲條。

    固態M2固態120G專門做系統專用,有2個M2介面可以在上一個240-----500G固態,遊戲放在裡面,在弄個2T機械,做倉庫用,

    SATA固態也可以2*.5固態硬碟,

    散熱器嗎6400--I5,17塊包郵,8代300左右風冷,8700不帶K300綽綽有餘,8700K1000左右散熱器,散熱嗎夏天到了,肯定是好點,

    顯示卡1060--3--5--6,1070--TI或者1080--TI。

    顯示器嗎144HZ2K解析度。普通也可以,曲面平面,當然也有32寸曲面平面75---144或者普通2K一體機,自己去淘寶京東看看,不懂可以定製。

  • 4 # 虎步龍行G

    硬體裝完,就是裝系統了,現在是u盤系統盤裝,把系統u盤插好,啟動電腦顯示器亮了出現咔咔幾行字,只要沒說有問題,就說明硬體裝的基本沒問題,然後趕緊按住del或者f5鍵(這個在開機時螢幕下方有顯示)進入bios設定介面,基本上是找到boot(啟動)項設定從u盤啟動。然後f10退出,然後電腦自動重啟,從u盤啟動,先分割槽,c盤我是留60g,其餘的看著辦。然後就是裝系統到c盤,裝完後,是裝驅動,一般驅動不是最新,聯網,下個魯大師或驅動精靈,大體是這樣,詳細的流程去,百度

  • 5 # 星羽數碼

    組裝完電腦,肯定要裝系統了,

    1.自己準備一個8G優盤,在網上下載一個PE工具,把優盤做成PE啟動盤。

    2.把下載好的Windows系統複製到優盤,還有360萬能驅動軟體

    3.然後把優盤插入剛剛組裝的電腦上,開機按DEL鍵進入BIOS,在BIOS選項裡面找到boot選項,在裡面選擇隨身碟為第一啟動項,然後按F10儲存,重啟

    4.重啟後會自動進入PE系統桌面,然後選擇磁碟分割槽工具,然後給硬碟分割槽

    5.分完區以後,選擇ghost系統,選擇C盤,等待進度條走完。

    6.安裝完系統後,電腦提示自動重啟,拔掉隨身碟即可,等待系統自動部署完成後,進去桌面就可以了。

  • 6 # 琴花雨

    主機板跟cup要配好,平臺不同配的就不一樣,沒配好就會限制性能,什麼樣的cpu配什麼樣的主機板,其他都是小剋士

  • 7 # 聖地亞哥20356491

    幾個要點:

    1.CPU與主機板一定要匹配,即CPU是Intel的,主機板控制晶片也必須是Intel的;反之亦然。

    2.記憶體儘可能大,不要按照系統下限配記憶體容量。

    3.顯示卡和顯示器可以根據你的用途來配:打遊戲,處理影象影片等多媒體儘量選好的;辦公文字處理等就一般般可以了。同理,搞音樂的音效卡不能湊合,千萬不能用整合音效卡。

    4.電源功率要有預留。

    5.硬碟要儘可能大。

  • 8 # 清風吹四方

    首先你要在正規渠道購買。

    第二根據你自己需求和工作選配置。

    最後一句 酷睿七代什麼人叫你買,你千萬不要買。

  • 9 # 90Uncle

    組裝電腦的好處在於可以針對個人需求可以作有針對性的配置。如果是小白的話建議還是去實體店瞭解行情再按個人需求選擇配置。動手能力強的也可以在網上淘件自己組裝。

  • 10 # 薛定諤也擼貓

    首先,你裝電腦的時候,要熟悉各配件的效能,網上有各種天梯榜可以參考。

    其次要搞清楚自己的用途是什麼,是為了玩遊戲,看電影,還是辦公。

    第三,就是看一下自己想要花多少錢買電腦了。

    第四,如果在自己資本比較有限制的情況下,去配置一臺高效能的電腦,最好是在網上多諮詢幾個大神的方案,然後去百度瞭解一下,這個方案是否可行。

    第五,如果你這些都搞定了,那麼就可以,準備自己動手攢機了,但攢機之前,建議你可以到網站上搜相關的裝機影片,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也能減少錯誤。

    第六,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那麼可以正式開始組裝電腦了,首先你可以在相應的電腦城或者網路上購買配件,建議第一次全部買新品,而且是有品牌保障的一線大廠品牌。

    第七,在購買配件之前,最好是能拉一個清單,然後做一個預算,再找一個熟悉電腦配件的親戚和朋友幫你看一下,他們所提出的寶貴意見將為你的裝機順利與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八,這些問題都搞完了,就可以去開心的採買硬體了,買硬體的時候,要貨比三家然後再買,現在一些品牌價格基本透明,所以可以在網站上查完後,再進行購買。

    第九,東西都買好後,就可以組裝第一臺電腦了,當然這裡強調一點,現在電腦幾乎都有防傻瓜功能設計,如果插不進去,千萬別使用蠻力,換一個方向或換一個口再試一次,應該就能解決。

    最後,電腦裝好後 就可以組裝心儀的作業系統,以及安裝驅動程式了,這些網上都有教程,而且很多教程都很詳細,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祝大家裝機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conference與meeting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