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稗官野石
-
2 # 郭來說歷史
他們四個中,對影響華夏曆史最大的,我認為還是趙匡胤。
嬴政雖然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國家,又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但是,我認為他能統一六國是,歷史走到那一步了,是歷史選擇了他。至於封建制度的確立,那是水到渠成的。漢武帝透過戰爭,讓周邊國家知道漢人不可欺。至於李世民作為創業之主,取得成就不稀奇,雖然唐人的稱呼遍佈全球。
說到對我們自己影響最大,還是趙匡胤。因為他是以軍隊起家,奪了後周的江山,因此對武將防範到了變態的地步,即使再忠誠的人也要猜忌,比如狄青。與之相對的他特別重視文人,講究文人治國,將文人抬的很高。宋真宗不是有句話:書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武將徹底被壓制。
科舉考試從隋唐時期的秀才、明經、明算、明法、進士等科,到宋朝逐步側重進士科。受他的影響,明朝朱元璋更是隻取進士科,只考八股文,清朝更是如此。
產生了那些影響呢?使統治階層開始變得保守,特別是明清時期。還有文臣徹底壓制了武將,宋朝之前都講究出將入相,到宋朝後武將基本不能再進入決策層了。最後,宋朝之前整個國家都是積極的,開拓的,向外發展的。宋朝後整個國家上下都變得保守起來,統治階層為了更好的統治百姓,開始限制人員流動,鼓吹父母在不遠行,都是從宋朝那時開始的。
總之,宋朝之後,整個社會活躍度下降了很多,都是因趙匡胤而起。這對華夏以後的歷史影響最大。
-
3 # 7柒天
毫無疑問肯定是秦始皇嬴政
千古一帝更多的時候並不是指他做到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王,而是他對整個華夏社會文明程序的推動,不論是車同軌,書同文還是統一度量衡擁有官方標準意義上的統一貨幣,乃至設立嚴峻的秦法,設立郡縣制,造長城來意圖根治北方遊牧民族對華夏的侵略,這些都可以說是之後2000多年中國歷史的第一參照物,之後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會借鑑秦朝的一部分制度再加一改進,也就是說,秦始皇可以說是萬帝之師,後世或許有文治武功或者仁愛超過他的,但論做皇帝和對文明的幫助,沒有一個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
4 # 王二講史
個人覺得如果非要選個帶頭大哥的話,還是首推秦始皇,他對華夏的影響才是最大的。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皇帝都算是千古一帝,是毛主席都親口稱讚過的人物。
既然是對華夏的深遠影響,當然要比他們對後世的功績嘍!
一方面,秦始皇有很多公認的歷史功績譬如掃六合結束春秋戰國的割據局面,建立大一統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建立帝制,廢分封,行郡縣,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等等。
要知道這些舉措的影響可是貫穿整個封建社會的。別的不說,德高三皇,功過五帝,連後世所有皇帝的名字都是秦始皇給起的!
至於他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咱現在不也一樣適用嘛?世界貨幣的產生不也是這麼個思想?
還有郡縣制,這個措施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華夏文明沒有中斷過,私以為和郡縣制也是離不開的。中國這麼大,如果繼續搞分封,或者像希臘的城邦自治那樣,華夏文明還不知道要被歷史長河裡的哪陣風給刮到水裡了。
另外秦始皇還有一些比較具有爭議的舉措譬如修長城,修秦始皇陵等等。但是既然題主問的是對華夏的深遠影響,那麼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這些措施還是利大於弊的。今天的長城不僅僅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世界建築奇蹟,更是我們華夏民族精神的象徵!
另外,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講兩個事。
規模宏大的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是極具爭議的,至少現有的史料不能證明阿房宮存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杜牧那篇《阿房宮賦》不過就是部極具想象力的文學作品,他對阿房宮的瞭解未必比我們多!所以這個鍋秦始皇不一定願意背,我個人覺得阿房宮不存在。
焚書坑儒其實被坑的最慘的是秦始皇,多少年來這四個字被越傳越邪乎,關於這個是史學界一直是有爭議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而且即便是我們所理解的焚書坑儒,也沒什麼,畢竟是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即便換個皇帝未必能比他做的更好。
我們以前總覺得秦始皇是不折不扣的暴君,其實無非是對他了解的太少,人云亦云罷了,類似這樣的皇帝還有很多,譬如隋煬帝楊廣。箇中見解,全在個人罷了。
說了這麼多,筆者並不是想說秦始皇是多麼完美,他的兇殘,殺戮都是的的確確存在的,不但是他,另外三人,劉徹,李世民,趙匡胤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都犯過很多錯誤。我只是就事論事,表達一下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
5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在他們4個之中,我認為是秦始皇嬴政。
自從三皇五帝經過夏商周將近2000年的時間裡。華夏民族一直在動盪中融合,融合中動盪。經過春秋戰國500年的大動盪,大融合,大分裂,大發展。
到了秦始皇繼位之初,應該還不可以稱秦始皇。到了秦王嬴政繼位之初,華夏民族即將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戰國七雄個個爭強好勝,他們哪一個能肩負起統一華夏,力合九州的重任呢?歷史人民選擇了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在中國歷史上第1次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格局。中華民族中國之所以屹立千年。雖時不時的有些分裂甚至大分裂大動盪,但始終能夠團結在一起,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秦始皇打下的根基。
秦始皇打下的根基是什麼呢?共同的政治制度。共同的文字。共同的度量衡。共同的高速公路。共同的倫理觀念。“車同軌,書同文,人同倫。”如果沒有秦始皇打下最初這個根基,也許歷史上還會出來另一個人打下這個根基,但這些人不是漢武帝劉徹,也不是唐太宗李世民,更不是宋太祖趙匡胤。
他們也許有著比秦始皇嬴政更加傑出的政治才能與雄才大略。但是他們說能辦到的事情都是在秦始皇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秦始皇,他們焉有這番功業?
-
6 # 劍客143461682
我認為,秦皇~漢武應該是連在一起的,嬴政開創了一系列新的制度,並短暫性實現了大一統。這在當時並未得到天下的認可,後來經過漢初的一系列改革,施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酎金奪爵、鹽鐵官營,從而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真正實現了大一統。所以說漢武帝是真正實現秦始皇的大一統思想的人,對外南征百越,北破匈奴,揚中國威,確定了兩千多年漢地基本範圍。至此世人以漢自居。這麼說吧,秦定一統,漢定一族。
-
7 # 神兵利劍1
這四個人,都是對華夏文明都有深遠影響,說誰影響力最大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我個人就史實影響力,歷史影響力,現代影響力進行評分,然後得出綜合影響力,由於自身的能力所限,望閱者不寧賜教。
嬴政,秦始皇,東方帝制祖龍。他的史實貢獻是:橫掃六合,天下一統,廢分封,行郡縣制,建立以三公九卿為行政首腦的中央集權式政府。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為七國國民融合,奠定基礎。史實影響力五星。
後世諫臣,每次勸諫皇帝必言秦始皇如何如何,不如何如何,必會如秦皇朝二世而亡,不聽諫言,打擊言官必是焚書坑儒的殘暴之君。歷史影響力五星。
秦皇朝對現在的影響力偏弱,畢竟統一時間較短,離現代最遠!現代影響力三星半。綜合評定:四星半。
劉徹,漢武帝,漢民族血性根骨的奠基人,漢帝國東方霸主地位的奠基人。他的歷史貢獻是:徹底扭轉了漢族農耕文明與蒙古高原遊牧文明的攻守態勢,自武帝起,漢族不僅不怕遊牧劫掠,反而不時出兵驅逐匈奴,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文化上獨尊儒術,罷除百家。政治上推恩削蕃,再次完成郡縣制為主體的中央集權;設立內朝,進一步加強皇權。歷實影響力:五星。
漢武帝的集權模式是:外儒內法,官員任用多為專業幹員(酷吏政治)。後世強權之君,多承習此道。歷史影響力:五星。
先有漢朝,後有漢民族,中國許多習俗和大多文化傳承都源於漢朝,故漢對中國現代的影響力極大。現代影響力:五星。綜合評定:五星。
李世民,唐太宗,中國史有記錄的中國皇帝和東方遊牧民族們聯合皇帝“天可汗”,手中擁有突厥,契丹,吐蕃多民族組建的“聯合國軍”。歷史實績有:滅東突厥,組建以胡人為中心的歸化僱傭軍團。和親西藏,讓西藏深化和華夏間的民族聯絡和認同感。大力傳播漢文化,組建了東北亞儒學文化圈(大唐科舉進士可是有日本人,波斯人,高句人,突厥人的)。開放的社會,寬容的民族氣度,是全球貿易中心。史實影響力:五星。
唐朝的科舉制度和政治制度,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文化影響力包括東亞,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南亞部分,西亞部分!歷史影響力:五星。
唐詩的優美和豪情,是中華的文化瑰寶,唐人的開放和包容讓折服,華人在國外的社群叫唐人街。現代影響力:五星。綜合評定:五星。
趙匡胤,宋太祖,再造統一的時勢英雄,然死因成謎,傳位存疑,很有玄案的意思。歷史貢獻:收復了除幽雲十六州之外的漢民故土,優待庶民地主,建立以庶民取士的文官體制,因自身是武將奪權的典型“黃袍加身,威脅孤兒寡母讓國”,故對武將猜忌更甚歷朝歷代,故有“以文鬱武”的傳統。漢族從此喪武志,其罪甚大矣!史實影響力:五星。
有宋一朝,因為傳位的存疑,故而宋太宗之政策是否一貫繼承於宋太祖,很難分辨,故歷史影響力:三星半。
宋朝是三教九流形成的年代,文化影響太過深遠,宋代文人編輯過中華大多數文史書籍,可謂,今日的中華典籍多為宋人心中的“正史經意”!現代影響力:五星。綜合評定:四星半。
-
8 # 滄海一粟7528
嬴政,秦始皇,統一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首次大一統,更為重要的是他不僅統一了國家政權,還統一了文字,這對中華民族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統一也許中華大地上就跟歐洲一樣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各種政權。
劉徹,漢武帝,他最主要的功績就是打敗了兇悍的匈奴,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
李世民,唐太宗,中華帝王的典範,對外跟劉徹一樣打敗了強大的異族入侵,確立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統治,可以說李世民首次建立了天朝上國的自信對內建立了意義深遠的貞觀之治。
趙匡胤,宋太祖,他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在他的時代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並徹底解決了唐末以來武將尾大不掉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他將文臣地位提高的無以復加的地位,就連皇帝像殺文臣都不容易,這就造成了宋代文化的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
9 # 靜語嫣兒
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著的《世界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一百人》書中,中國有八位偉人入選。他們分別是孔子、蔡倫、秦始皇、毛澤東、成吉思汗、老子、隋文帝、孟子。
秦始皇列第18位——偉大的中國皇帝,開創中國政府和文化統一的格局。
秦始皇雄才大略,用十年時間統一了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紛爭。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國家——秦王朝。在“大一統”中,華夏民族也從分散走向了統一。
第一、推行郡縣制,統一併穩定了華夏民族的共同地域。從春秋到戰國,郡縣制的產生和發乓與民族溶合的發生和發展相同步。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把郡縣制推行到全國。於是,在郡縣制的緊密聯絡中,“東至海暨北韓,西至臨兆、羌中,南至北響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成了華夏民族的共同地域,也是後來漢民族共同地域的基礎。
第二、秦始皇規定“書同文字”,是華夏民族共同語言統一併穩定的標誌。秦始皇先後兩次規定以整齊的秦國的小篆作為標準文字,以隸書作為日用文字,向全國頒發了文字範本,結束了戰國時“文字異形”的狀況,並奠定了現代方塊漢字的基礎。
第三、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和“車同軌”,是統一和穩定華夏民族共同經濟生活的有力措施。秦始皇把貨幣統一為兩種:黃金為上幣,以銳為單位,圓形方孔的銅錢為下幣,以半兩為單位,從根本上結束了幣制混亂的狀況,對經濟的交流和市場的擴大起了積極作用,加強了華夏民族的經濟聯絡。此後,方孔圓錢成了漢族貨幣的主要形式。秦始皇又用法律的形式統一了度量衡,頒發了度量衡標準器,不漢便利國家徵收賦稅,也有利於華夏民族共同經濟的發展。秦的度量衡制度一直沿襲到三國,以後雖有變化,但各種基本單位及比位卻延續下來,對後來漢民族的度量衡制度影響久遠。秦始皇又下令墮毀了各諸侯國的城廓,拆除了交通要道上的堡壘,疏通了河道上的障礙,以首都成陽為中心,實行“車同軌”,“治馳道”,把互不聯結的交通系統接通了,加上西北、西南以及嶺南地區開闢的山區道路,構成了秦王朝以馳道為主幹的全國性的交通網,使“工裝宮賈,流周天下,道無不通,故交易之道行”,不僅加強了華夏民族的經濟聯絡性,也為後來漢民族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
第四、秦始皇頒佈統一的法律令,把表現華夏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人倫”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秦律的指導思想是琅娜石刻所說的“聖智仁義”,要求人民“尊卑貴賤,不逾次行”。此即《禮記•中庸》託名孔子所說“行同倫”。
第五、秦始皇築長城,不僅阻擋了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是華夏民族共同地域上的長城,而且也是華夏民族共同心理素質上的長城。巍巍長城,是中國民族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是華夏民族統一的象徵。
秦始皇的這一切措施,使得華夏民族在“大一統”中更加確定地成為一個穩定的人們共同體。
秦始皇理應為對華夏族影響最大的。
-
10 # 歪史
為什麼這樣說?嬴政時代完成了國家的大一統,這種形式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他的一統是秦國幾百年來積蓄的結果,但是就是他臨門一腳完成,此後中央集權形成,郡縣制的政治形式一直延續,=書同文,車同軌,是的華夏族完全的變為一個整體。
第二位漢武帝,和嬴政一樣,他是咋漢朝積蓄了將近百年的實力以後一舉擊敗匈奴,然後設河西四郡,北韓四郡,平南越,勢力染指西域,除了青藏高原,全盛時期的漢朝版圖此後幾乎都是中國曆代王朝的版圖,沒有多大變化。但是他因為窮兵黷武,導致多年積蓄消耗光了。
任內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的正統地位。漢民族的雄風就是由漢武帝時代開啟的。
趙匡胤呢,這位軍人出身的皇帝,最大的成就就是杯酒釋兵權,壓抑軍人。非常溫和的解除了將領的兵權,不像劉邦朱元璋一樣大開殺戒。這也使得此後宋朝國策變成重文輕武,雖然文化盛極一時,但是武力一直不入流,被草原民族輪番欺凌。長達三百年的宋朝完善了科舉制度,並且讓貴族政治轉變為官僚政治。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可以說改變了國民性。也算是居功至偉,當然遺禍也不淺。
最後,李世民,名氣很大,要說實際的建樹並沒有多少影響深遠的,也就是說對次後發展有決定性影響的。對後世他的影響連隋煬帝都不如,譬如京杭大運河,科舉,三省六部等等。
回覆列表
當然是秦始皇!
雖然只有15年,但是為將來二千年的封建帝制打下基礎!
而且告訴我們這一個道理“雖然短,但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