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雨風

    朱元璋火燒功臣閣,史上有名。這既有狡兔死丶走狗烹之餘味,也有將官貪汙腐敗招致的殺身之禍丶滅族之災。這是與朱元璋出身行伍奪了天下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凡是武力造反的出身寒微的帝王,總怕自己百歲後江山被別人再奪去,總想為子孫鋪好路丶搭好橋,特別監視武官百將,稍有風吹草動、那怕是誣陷的,也會寧願錯殺千人丶也不願放過一人,從而大開殺戒。

    朱元璋還是很有作為的帝王,嚴厲整肅貪官汙吏,讓百姓安居樂業。馬皇后很善良,總要提醒夫君以天下為重。但朱皇雷厲風行,打擊“貪官“擴大化,一打一大遍,最後功臣幾遭覆亡。

    君子殘暴,必會影響王子王孫,朱元璋之後,燕王造反,奪了侄子天下。

  • 2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朱元璋是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從一個泥腿子成長為一國帝王,這需要多大的運氣和天賦,我們是不敢猜測的。

    可朱元璋也是出了名的暴君,他手裡沾染的鮮血不計其數。就算是建國以後,在位31年期間,也殺掉了15萬人之多。

    首先需要我們搞明白一點,朱元璋殺的這15萬人,都是什麼人?這些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01第一類是貪官汙吏,朱元璋此生最恨貪官。

    朱元璋是什麼出身?是貧農家庭的孩子。一家人都指望著給地主家幹活換點糧食餬口。可是元朝末年災年不斷,餓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再加上貪官汙吏使勁兒剝削老百姓,老百姓壓根就沒有活下去的可能。朱元璋的父母朱五四夫婦全都是被活活餓死的。

    全家都餓死了,就剩下了一個朱元璋。朱元璋運氣好,去寺廟裡做和尚,勉強混口飯吃。寺廟是有土地的,他們跟地主沒什麼區別,所以做和尚反倒能撿回一條命。

    不過災年的時候,就算是寺廟裡的土地,也無法長出糧食,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出去化緣。因為來的晚,所以方丈分配化緣路線的時候,朱元璋總是被分到最窮苦的那一條。

    這等於就是把朱元璋往死路上逼,所以朱元璋對官僚主義,那是恨之入骨。他上臺以後,立刻開始整頓吏治。

    “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安養生息之而已。唯廉者能約己而利人,貪者必損國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尼於私,善柔者,或昧於欲,此皆不廉政之也,爾等當深戒之”。---《明史》

    老朱規定了,凡是貪汙超過60兩白銀的官員,直接宰掉,不準求情,也不管你是官大官小,一視同仁。

    這一命令頒佈以後,舉國震動,因為要想當官的不貪汙,簡直是不現實的事情。可老朱的這個命令,無疑就是要把全國官員都給逼死。

    老朱手下有一批錦衣衛,所以各地貪汙情形他們是一清二楚。這個時候老朱殺掉了一大批貪官。可是問題來了,貪官一波比一波旺盛,根本就殺不完。

    再往下殺,那就沒有人給他幹活了。朱元璋痛心疾首,為此發明了很多折磨貪官的酷刑,聽著就讓人不寒而慄。此外貪汙情形嚴重的,那就株連全家,甚至株連九族。這麼一來又殺了一大批。

    利益擺在那裡,手裡又有獲取利益的權力,你要想讓人不貪汙,還真的挺困難,畢竟人性本就貪婪。除非這種權力得到限制,否則講什麼反腐,那就是玩笑話。

    02第二類是宰相及其家屬,朱元璋要廢除宰相制度。

    從秦王朝建立開始,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宰相制度可以說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是經久不衰。尤其是到了宋朝,宰相基本上成為了大權一把抓的總舵手,而皇帝只是負責點頭搖頭的吉祥物。

    宰相的能力很強,所掌握的權力也很大,這就有可能影響到皇權。北宋最巔峰時期,尤其是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如果能順利變法成功,北宋極有可能提前幾百年進入君主立憲制的王朝。

    很可惜王安石空有一腔熱血,卻不懂知人善任,所以最終變法失敗,不過可以從中得知,北宋時期的宰相權力有多大。

    所以朱元璋開國以後,雖然也設立了宰相,第一任宰相是開國元勳李善長,他被稱為朱元璋的蕭何,可見能力是相當強的。但是朱元璋總覺得宰相的設立,有些礙事兒了。

    因為朱元璋本身也是第一次做皇帝,能力又那麼強,為什麼處處都要一個宰相來掣肘呢?所以朱元璋一直想要廢掉宰相制度。

    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至十八年,李存義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藍玉徵沙漠,獲封績,善長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發,捕績下吏,訊得其狀,逆謀益大著。會善長家奴盧仲謙首善長與惟庸往來狀,而陸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惟庸共謀不軌。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明史》

    可這是千古以來的制度,李善長更是功臣中的魁首,要想廢除宰相制度談何容易。於是乎李善長退休以後,朱元璋改立驕傲自大的胡惟庸做了宰相。

    論資歷和能力,怎麼都輪不到胡惟庸,好歹劉伯溫還在那兒等著呢!所以說朱元璋任用胡惟庸做宰相,其實就表明了一點,老子要拿你開刀了。

    所以他不斷縱容胡惟庸胡作非為,讓胡惟庸看似擁有了朝政大權,甚至讓他有了謀反的心思。這一佈局實在是太可怕了。驕傲的胡惟庸果然掉入了陷阱之中,他開始貪戀權力的滋味,因為朱元璋都不管他,甚至常常把國家丟給他管理,自己跑出去郊遊。

    這個時候的胡惟庸萌生了篡位的想法,結果老朱回來覺得時機成熟了,在怨聲載道中,將胡惟庸全家老小全部誅殺,前後株連之人多達3萬多人,可謂是血流成河。

    誅殺胡惟庸之後,朱元璋宣佈廢除了延續千年的宰相制度,宣佈所有大權都歸皇帝一個人所有,就算是開國元勳也不行,後來李善長也被朱元璋誅殺。

    03第三類是功高蓋主的將領,朱元璋要為子孫掃清登基障礙。

    朱元璋手下的大將,每一個都是身經百戰,為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歷代開國皇帝,都有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擺在面前,那就是如何處置功臣的問題。

    因為功臣的功勞和權力太大,常常會出現功高蓋主的局面。比如說北周的大將趙匡胤,權力太大,結果就篡位建立了北宋王朝。所以朱元璋也同樣面對這樣的問題,他本人是鎮得住這些功臣,可是他的子孫呢?

    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辭雲:“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獄具,族誅之。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明史》

    他的兒子朱標,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一直以來都受到朱元璋的著重培養。可惜朱元璋還沒死,朱標就病死了。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了給兒子一個交代,所以就改立朱標的兒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做了皇太孫。

    那麼問題來了,朱標活著的時候,還勉強能夠鎮得住這些功臣,畢竟也是跟著朱元璋一路打仗走過來的皇太子,權威還是存在的。可朱允炆一個文弱書生,他怎麼可能鎮得住這些功臣呢?

    於是乎朱元璋開啟了一波屠殺功臣之路。最慘的當然是藍玉的案子,藍玉剛好撞在了槍口上,朱標死了沒多久,藍玉就有一種功高蓋主的模樣出現了。

    朱標活著,朱元璋不會對藍玉這些人動手,因為他們對朱標忠心耿耿。可現在朱標死了,不管什麼理由,藍玉、傅友德、馮勝這些大將們都必須要陪葬才行。

    所以朱元璋隨便找了個理由,聲稱藍玉謀反,就把藍玉全家包括九族都給誅殺了,此外傅友德等人也未能倖免,這一次又殺了1.5萬人之多。

    總結:朱元璋殺人都有著強烈的目的。

    你要說朱元璋是個暴君,這其實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為朱元璋對百姓非常好,是難得的愛民如子的皇帝。千古以來,愛民如子的皇帝又有幾個呢?連兒子都殺的唐玄宗例外。

    可是朱元璋又的的確確殺了那麼多人,這豈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其實朱元璋殺人的目的性是很強的。

    我們剛才歸納了他殺人的三個原因。第一個就是殺貪官,說明他有反腐情節。第二個就是剷除宰相一黨,說明他想要集權於皇帝之手。第三個就是殺戮功臣,因為他想要為孫子鋪平登基的道路。

    參考資料:《明史》

  • 3 # 卓聚樂學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皇帝,他在位期間殺了15萬人,百姓不僅不罵他是暴君,而且還歌功頌德,被稱為一代明君。就連很久以後的康熙皇帝對他也是非常崇拜,進行過5次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禮。是誰這麼厲害,殺人不眨眼還能被稱為明君,就連康熙都這麼敬重?

      這人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人生經歷確實是非常豐富。在他年幼時家裡非常窮,家裡人又因為瘟疫都死了,所以苦命的朱元璋只能去寺廟裡當和尚來混一口飽飯吃。沒成想又遇到了饑荒年,廟裡也是僧多粥少,實在沒有辦法,他來的最晚,只好最先離開。但是正是因為這幾年流浪,讓他看到了世間疾苦,同時也養成了堅強,果斷的性格,成為了他後來創業的基礎。

      1351年,元順帝強行徵調民工修建大堤,導致各個地區民不聊生。當時,在民間有一群綁著紅頭巾的農民起義軍號稱“紅巾軍”,在中原地區開始造反。此時已經快要餓死的朱元璋立即加入了起義軍郭子興的隊伍。他終於不再為自己肚子堪憂了,但是他一個小兵卻也只能是吃飽肚子,他還想吃大魚大肉,更不想死。

      於是他為了自己能夠吃上大魚大肉,還不用衝鋒陷陣,幹什麼事都能夠非常出色的完成工作,一時間名聲四起,逐漸成為起義軍中的新星。隨著郭子興年老,朱元璋成功掌控了這支起義軍,之後就把自己的名字從朱重八改成了朱元璋。他的老上級還把自己的乾女兒嫁給了他,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朱元璋從1352年到1367年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面大敗了自己的主要敵人,最後還成功建立起了大一統的帝國,他究竟憑的是什麼?

      第一點,善於奪得人心。當時起義軍一直都有一個通病,就是燒殺搶掠,郭子興的部隊自然也有這樣的毛病,但是朱元璋上任之後嚴明軍紀,不再燒殺搶掠,一下子吸引了周圍百姓,紛紛來到他的統治區,這大大增強了朱元璋統治區的實力。除了民心,他還非常善於獲得軍心。1356年,他俘虜了敵軍近4萬人。他非常想要收降這4萬人,當天晚上臨睡覺之前,他挑了500名精壯在沒有自己親衛的情況下為自己守營。第二天這4萬人都願意投降,誓死效忠。

      除了善得人心之外,他還非常重視讀書人意見。雖然他沒什麼文化,但是他眼光非常長遠,身上也沒有那種看不慣文人的毛病。他認為,文人鬼點子多,對他非常有幫助。就像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意見就非常好用,所以他非常在以人才的爭奪。

      第三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大局觀非常好,對時機把握也非常準確。他起義之後,多次因為時機把握好,判斷正確而死裡逃生。在起義初期他實力不夠,於是迅速前往南方發展自己實力,利用張士誠,陳友諒等人作為他的屏障,幫他阻擋元朝的大軍。

      其次,在統一南方的問題上,他的判斷幫了他一把。他的部下都認為應該先進攻張士誠,但是他卻極力主張進攻最強的陳友諒。隨後雙方在鄱陽湖上大動干戈,張士誠做了縮頭烏龜不幹增援,不久之後陳友諒被滅,張士誠也難逃一死。至於最小的方國珍,隨便派個人就能滅了。

      最後就是滅元政策。當時的元朝還是很強大,所以朱元璋並沒有急著北征。他先上書表示自己好意,元朝皇帝一高興要給他一個省長。直到1367年,朱元璋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於是開始了北征。一年之後他就在南京登基稱帝,國號大明。隨後大軍沿著運河一路北上,把蒙古人趕出了中原。

      統一中原之前,他本來對一眾大臣非常和善,但是做了皇帝沒幾年就開始老套路,殺功臣。先是廢除丞相,之後又設立歷史上威名赫赫的錦衣衛,朝中一眾官員各個都是瑟瑟發抖。朱元璋在位31年間一共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清洗,總計殺了貪官15萬人。百姓們對他敬若神明,稱他為一代明君。

  • 4 # 追逐歷史的光

    朱元璋在位期間殺掉15萬人,一是對貪官的厭惡,對百姓的保護;二是為了使皇權高度集中,為太孫朱允炆登基掃平障礙;三是因為自卑,大興文字獄。

    所以朱元璋所殺的十五萬人中多為貪官汙吏開國元勳和讀書人及其家屬。

    貪官汙吏

    朱元璋出身赤貧,從小就受到元朝官吏的迫害,所以對貪官汙吏恨之入骨,對於危害百姓的官員自然也是嚴懲不貸,而說到大規模的清理貪官就不得不提“空印案”與“郭恆案”。

    空印案:明初規定,每年各級政府均需要到戶部上交稅收,稽核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當時的稅收不像現在,銀行轉賬直接就過去了,而是需要攜帶金錢糧食布匹等物進京交稅,一路上糧食物資的損耗沒法計算,而當時的稽核極為嚴格,稍有錯誤就需要重新填寫,加蓋公章,各地官員為了方便工作,在出發時準備數份蓋有公章的空白報表,入京稽核時發現錯誤當場填寫新表,為的是節省時間。此為“空印”的由來。此做法本來此事只是官員們為圖省事,不想朱元璋知道後大發雷霆,認為官員們徇私舞弊,下令嚴查從戶部尚書到府縣涉事的官員都遭到處罰,掌管印章的官員一律處死,副手一律發配充軍。

    郭恆案:洪武十八年(1385 年),御史餘敏、丁廷舉二人檢舉告發戶部侍郎郭恆利用職權,夥同承宣布政使司李彧、提刑按察使司趙全德以及地方府州縣官吏等人舞弊貪汙,有吞盜賦稅、官糧等不法之舉。至此,郭恆案爆發。至於結果,史書中的記載很是嚇人,“百姓中產之家大抵皆破”,大小官員就更不用說了,從上至下牽涉一萬餘人,幾乎將大明朝的官場整個掃蕩了一遍。

    開國元勳

    對於開國元勳的清理影響最大也最有名的應為“胡惟庸案”及“藍玉”案。

    胡惟庸案:簡稱“胡獄”或“胡黨之獄”,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南韓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此案朱元璋剪除了文官集團中的障礙,廢丞相,所有權利歸於皇帝一人之手。

    藍玉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 朱元璋為加強集權藉口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名將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逾1.5萬。此案朱元璋將武將中的元勳屠戮盡矣,為太孫朱允炆登基掃平障礙。

    興文字獄

    有明一代,朱元璋因出身寒微,疑心極重,群臣往往因為一兩個字,而被認為訕笑他的過去,因而招致殺身之禍。

    朱元璋在位31年所殺之人無外乎以上三個原因,那真是一場場的血雨腥風啊。

  • 5 # 歷史的影子

    可以說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從平民成為皇帝,朱元璋便是如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他們打江山的人都有資格成為最高的權力者。這些人的子孫或者本人都是新時代的貴族,都能參與到權力的角逐。為了穩定皇權,讓自己成為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只能除之!

    而李淵、趙匡胤等人都或多或少前朝血統,或者說本來就是王侯將相,更容易被人承認,有很多人願意擁護。他們同時代的貴族大部分都成為了他們的敵人,早已被除。前朝餘孽也被除。來自自己身邊的威脅沒有那麼大。

    但朱元璋終歸是為了下一代做鋪墊,第一任皇帝為了第二代皇帝,通常會先除了打天下的兄弟,因為第二代皇帝控制不了,且這樣不方便權利的統一。也會打壓一個有才能的人一段時間,比如到偏遠地方去,或者是第一任皇帝在死前會讓大將軍去邊疆。

    第二任皇帝一上位就是把大將軍招回來,這樣將軍就對第二任的皇帝忠心。歷史上世人應該比較欣賞杯酒釋兵權,不過朱元璋在歷史中卻殺了15萬人,這樣的做法雖說殘忍,但總比朱元璋死後他的兄弟們造反弄得又是一番戰亂好很多。

    並且作為開國皇帝,其一要考慮自己的人生,其二也要考慮子孫後代的人生。宗旨就是絕不能失去大權。怎麼樣避免失去權柄呢?對外行仁政,百姓安康比什麼都好。對內只需要把軍政大權歸結於皇帝之手,這就來問題了,他們在世的時候或許能夠壓制得住那些悍勇的將帥謀臣,但他們的後人能壓制操縱的了嗎?這些個人傑能幫他打天下,要是反他的後代也很容易的。

    所以出於對後代失敗的恐懼,對底層生活的厭惡,為了集中全力,直接大肆殺戮功臣在朱元璋看來才是正確的選擇,換了哪個窮苦出生的皇帝都願意這樣。為保自己江山,他們會慢慢的除掉,一點點削權,一個個下獄,不然就是逼著造反了,還得有平反的能力,朱元璋便是如此。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 6 # 路透頻道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明朝的江山是他在劉伯溫、李善長以及一干驕兵悍將的幫助下打下來的。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他深刻明白這個道理,也瞭解眾多的開國元勳,他擔心自己百年以後仁慈的太子朱標無法震懾住這些驕兵悍將,所以一方面是在為太子朱標繼承大明王朝掃清障礙。另一方面大明建國以後戰事漸無,文臣可以治國安邦,但是武將已然沒有了用武之地,甚至有眾多的武將憑藉開國元勳的身份惹是生非,眾所周知朱元璋起於鄉野,這也讓他更加了解底層人民的辛勞,更加同情勞動人民,所以一干欺壓百姓的部舊被朱皇帝藉機清理。其次朱元璋疑心太重,他創立了錦衣衛監督天下,文臣武將身邊更是被安插了眼線,朝中大臣一旦有絲毫的悖逆之言就會被朱元璋以各種理由清理。

  • 7 # 津城沐雨

    朱元璋在位31年,為何殺掉十幾萬人?

    朱元璋殺這麼多人主要出於兩個目的:

    其一,消除功臣勳貴對朱明江山的威脅;

    其二,整頓吏治,懲戒腐敗。

    朱元璋出身低微,在取得江山後,一直對曾經跟隨自己大涼山的功臣勳貴心存疑懼,為了朱明江山的穩固,朱元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勳貴,最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兩案都是牽連甚廣,誅殺開國功臣勳貴各達兩三萬人。

    經過這兩個答案,大多數開國功臣勳貴被誅殺,僅有湯和等極少數人得以倖免。

    朱元璋出身低微,經歷過底層農民的辛苦,也因此非常憎恨貪官汙吏,大力整治吏治,打擊貪汙腐敗。

    為了起到威懾作用,對貪官汙吏整治非常嚴厲,動輒剝皮抽筋,牽連甚廣,就是皇親國戚也毫不例外。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安慶公主的駙馬歐陽倫,安慶公主是朱元璋最喜愛的女兒之一,但為了整治貪腐,他不顧安慶公主的傷心、馬皇后和太子親自求情,照樣賜死。

    可見,朱元璋整治貪官汙吏的決心。

    朱元璋為了朱明江山,大肆誅殺開國功臣勳貴和貪官汙吏,在位31年,累計殺人達到了十幾萬,可謂痛下狠手,不惜代價。

  • 8 # 安琪拉你不會

    其一為了鞏固皇太孫政權的地位,怕受到威脅,其二反貪腐力度很大範圍很廣,其三敢於挑戰皇權的人太多,其四君主的脾氣比較暴躁

  • 9 # 認識你我

    只能說明他能殺人,不能拯救人。

    如何能拯救人呢?透過殺人可以拯救人嗎?

    是什麼力量使人們相信殺人的人是在治理天下呢?

    殺人的人是惡人不是善良的人。

    為什麼惡人可以治理天下呢?因為神許可惡人被惡人治理。

    但那是暫時的,悔改脫離罪惡的一切可以改變治理天下成為永遠。

    誰給了貪官可貪的機會?這又牽涉到了人為什麼活著的問題?怎樣的活著是真正的活著問題。如果人不改變人的惡,百姓也是惡的,保護百姓的惡不會成為永遠,因為那也是惡的。

    沒有人願意被惡永遠掌管著。

  • 10 # 滄浪書生

    在中華帝國所有的皇帝中,朱元璋的出身算是最低的,不僅做過幾個月的和尚,還曾一度淪為乞丐。朱元璋曾經拿自己與劉邦相比,說他倆是布衣天子。不過真要比較的話,劉邦還比朱元璋條件稍好點,畢竟他還做過沛縣的泗水亭亭長,也算是吃皇糧的單位。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早期朱元璋確實有雄才大略清明治世的風範,但他殺人如麻的殘暴作為也是廣受後人詬病,甚至不乏有口誅筆伐的人,認為朱元璋過大於功,和平時期殺的人比他在戰場上殺的人還多,就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朱元璋在位期間,殺了將近十五萬人,明朝不知有多少冤魂死於他的屠刀之下。從歷史資料分析,朱元璋殺的最多的主要是這幾種人。

    貪官是朱元璋尤其恨的一類人,由於朱元璋出身低下,地位卑微,他經常親眼目睹窮苦的農民被官府和地主層層壓榨的不幸遭遇。因此,也會產生惻隱之心,有時還會減輕農民的稅賦。因此,一旦讓朱元璋知道誰貪汙受賄,那他從來都不會手軟,哪怕是自家親戚,也會拿起屠刀大義滅親。即使是最心愛的女兒安慶公主的駙馬爺歐陽倫,也照樣成了朱元璋的刀下鬼。

    朱元璋一生非常忌憚那些對大明王朝統治有威脅的武將。自建立明朝,邊疆逐漸穩定以後,就開始一步步解除武將的軍權,貶的貶殺的殺,一個藍玉案就將近殺了三萬多人。搞的當時文武大臣個個提心吊膽,紛紛以各種理由辭官,無奈朱元璋還不準大臣辭職。因此,那些大臣每天上朝之前都燒香拜佛,退朝回來後慶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文官集團中權力較大,又可以左右王朝政權的角色,也屬於朱元璋打擊的物件。朱元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削弱大臣的權力,加強皇帝的權力,以確保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因此,相權自然會被朱元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血腥加以打壓廢除。無論是明朝開國丞相李善長,還是其繼任者胡惟慵,無一例外都受到朱元璋兇殘的迫害,成了明朝的孤魂野鬼。

    還有被朱元璋殘殺的一類人,其實是非常可悲的,他們真的很無辜。有時自己都沒意識到,災難就這麼突如其來,就因為說話時或者文章裡有一點與朱有關的不敬,有時還是牽強附會的聯絡,就無端惹來殺身之禍,防不勝防。例如,某個和尚在其文章中有個“殊”字,就被認為是“歹”和“朱”,意思罵朱元璋死,這麼勉強聯絡起來,也會被殺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空氣“加碼”,如何優雅地表達“我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