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太陽慢讀

    我們老家打招呼都廢話,比如說一見面:

    “去街裡啊?”

    “去街裡。”

    “忙著呢?”

    “忙著呢。”

    “幹嘛去呀啊?”

    “去那邊。”

    在不?

    “穿新衣服了啊。”

    “穿新衣服了。”

    特別幹吧?就這麼幹的話,大家打起招呼來,全都是一臉興高采烈,歡天喜地的。嗯,效果等同於:

    “來了老弟?”

    “來啦。”

  • 2 # 清萍

    我們這見面打招呼看時間段,如果是飯點才這樣問,其他時間不會這樣說。早上碰見會問,街的去嗎?買菜去的?或者過了早沒有?午飯和晚飯正點時會問吃飯沒?不過我們這土話是,吃打飯冇得?其他時間一般問,你到哪咯去?或者搞麼事去?

  • 3 # 石門紅葉滿山谷

    我們這裡和你的差一字,叫“吃了沒”。在街上見了長輩必須恭恭敬敬問候一句“二大爺,吃了沒”?“三叔,幹嗎去?”。這是老輩傳下來的老禮節,必須傳下去。

  • 4 # 使用者79322499224

    “吃飯沒”是我們當地見面語。既親切又隨和,更顯人情味。忙活加勞累更需要補充能量,此話一出精神倍增。好似雪中送炭,更勝景上添花!

  • 5 # 微笑咖啡30206

    我們這裡除了一些平常的打招呼以外,比如說,吃飯了沒,去哪裡呀這些,可能最親切的就是,忙完了沒,打牌啦,三缺一!

  • 6 # 祖國萬歲145758046

    為什麼人們常見面用‘吃飯了嗎’打招呼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吃飯就是人們的頭等大事,食物對於人們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以前條件艱苦,經常食不飽腹,大部分地區的溫飽問題解決也不過是二三十年的事情,所以吃飽飯成了對一個人最淳樸、最真摯的祝福,逐漸成為了人們見面打招呼用語。可見如今的飲食文化已經融入了日常生活,連打個招呼也會與飲食有關。隨著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見面時相互問候的口頭禪也在一步步的改變。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加上人口也是眾多,見面打招呼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就是我們周口市附近都不一樣。一般在早上、中午見面後就問‘吃了麼’,晚上是‘喝過湯啦’,‘吃飯嘛’等,但是見面問‘吃飯了沒有’也是要注意場合和時間。比如說對方剛從廁所裡面出來就不宜問吃了沒有,否則豈不成了笑話。再就是見面或打電話時的問候要注意時間的掌握,到了上午九點多十點了,你再問‘吃飯了’那樣就會令人十分尷尬。再說了,在自己的生活圈內,天天低頭不見抬頭見,你總不能見面總要問吃了沒有吧,我們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不妨改變一下打招呼的方式,如今天的天氣真好啊、準備幹什麼去啊、今天又在哪兒發財啊等等。

    現在是晚上八點多了,我就想問一下,吃了嗎恁吶?

  • 7 # 北國清雪

    是呀,俺們老家也習慣這樣互相問候,幹啥去?吃飯了沒?有的剛從廁所裡出來,褲腰帶還沒繫好呢,有的熟人見到了也會問?吃飯啦?粗心者就順口應了句,啊,吃過了。有的細心的就說早呢,或者拿別的話岔開了去。就看什麼地點,怎麼尋思了?

  • 8 # 三水三心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這個問題背後,其實反映的是文化。

    在我們老家,最親切的打招呼的語言,是三句話:

    一句是“吃飯沒”。這句話,基本上用在飯店前後幾個小時,比如,早上7:00——10:00,問的是“吃早飯沒?”到了中午11:00——下午2:00,問的就是“吃午飯沒?”而到了下午5:00——晚上8:00,就會問“吃完飯沒?”

    所有的打招呼,還可以簡化成“吃沒?”即使是你剛從廁所出來,遇到你之後也會問"吃沒?"

    為什麼很多地方打招呼,都喜歡問“吃沒”呢?我想,這其實是一種歷史文化。在古代,由於生活艱難,很多人朝不保夕,一年到頭,就為了填飽肚子。所以,詢問“吃沒”,其實就是對人身體健康的高度關心!

    另外,還表達一種熱情,而這種熱情,是不會有任何客套的熱情。比如,你問“吃沒”。對方回答“沒有”。你馬上就會非常真誠的說“我給你煮”或者是“到我們家一起吃”!所以,這種打招呼,是一種淳樸民風的反映。

    另外,打招呼還喜歡用兩句話“到哪裡去”“幹啥子”。在西方的文化視野中,這兩句話,都涉及到侵犯隱私——我到哪裡去,去幹什麼,是我的事,跟你有關嗎?其實,在我們中國的文化語境中,這兩句話,飽含著人與人之間脈脈的溫情。

    比如,我問“到哪裡去”,你說“到城裡去”。假如剛合適,我也要到城裡去,我就會說“我們一起去”。再加入我有車,就會說“來坐我的車,我們一起去”。

    而同樣的道理“幹啥子”,如果剛好我可以給你提供幫助,我就可以幫助你。比如,

    “你到哪裡去?”

    “去鎮上!”

    “去鎮上幹啥子”

    “買醬油!”

    “買啥子醬油,我這裡有”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那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文化中,互幫互助,已經融入了血液裡。

    所以,今天,我們有些人,自以為喝了幾瓶洋墨水,把我們老祖宗最親切的打招呼的語言,理解為“吃貨”“隱私窺探狂”,其實,是自己對文化傳統缺乏深入的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男朋友第一次吃飯,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