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踏實的教育工作者
-
2 # 善良不能再沉默
我肯定不是!我和孩子他媽管孩子是不一樣的,孩子他媽管孩子知冷知熱,而我比較嚴格和嚴厲。
①一些關鍵性的東西,是十分嚴厲的,比方說誠實。我一直對孩子強調不要說假話,要誠實。誠實,是一個男人最可貴的品格。這個應該在全中國明確並廣泛傳播。
②一些十分重要的東西,我格外注意,比方說做自己。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清晰的看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是每一個人需要一生去努力的一件事。人只有做自己,才能最終獲得從容,而從容是幸福和快樂的根基。很多人忙碌一生到死都不得其義,是很可悲的。
回答的很簡略,教育孩子,我總覺得是全天下最困難的事。最重要的其實是做好自己。你自己尚且看不清,又怎麼教育和要求孩子相信呢
-
3 # 就不錯長城乾紅
我不是管孩子的家長,咱華人就是對孩子管教太多,孩子的創造性與個性都磨滅不少,應該鼓勵孩子獨立自主,獨立思考,走他自己的路,以後孩子的任何決定都要孩子來負責
-
4 # 福州搜尋
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可父母愛孩子也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不是一味去付出體力、金錢就可以培養好的。
我認為父母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給孩子提供較好的物質條件、教育資源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有些方面如果父母一直慣著孩子的話,可能非但對他成長沒有幫助,甚至有害,那到底是在哪些方面呢?
接下來,我們和大家詳細聊聊究竟父母在哪些方面不能太慣著孩子,否則不利於孩子的獨立健康成長。
1.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事事依賴父母
在如今物質較豐富的時代,很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父母、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圍著轉,甚至有的孩子洗個澡需要三個人伺候,吃飯要兩個人伺候,直到三歲還是讓大人喂,這不禁讓我們為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養成感到擔憂。
可能很多大人會覺得,這孩子就是我們全家的寶貝,我們樂意這麼慣著,誰也管不著。可孩子註定是要長大的,他需要去接觸其他小朋友、接觸社會,如果他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就會無法適應集體生活,產生自卑心理,或者因長期依賴父母的關係,解決問題及抗挫折能力差,在日後遇到問題時容易逃避、退縮,也就難有什麼成就。
2. 玩電子產品沒有節制,導致心神受損
如今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經常沉迷於電子產品中,而如果父母在這件事情上不去起到示範作用,不去約束孩子,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雖然現在孩子們在學習方面也離不開電子產品,但那畢竟是有限的,並不需要孩子投入過多時間、精力去做。
孩子長期沉迷於電子產品,弊必然大於利,比如視力的損傷、身體長期缺乏運動,最重要的是孩子長期沉迷於虛擬世界後會出現情緒暴躁、眼神呆滯、對生活失去興趣等嚴重問題,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否則後悔都來不及。
3. 物質方面總是滿足,導致孩子慾望膨脹
過去人們普遍物質條件不好,孩子想要的總是很難得到,而現在條件好了,很多父母出於補償心理,認為我曾經沒得到的我一定要讓我孩子得到,從而在物質上無限滿足孩子。可能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這麼小,要的東西能有多貴,況且我們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滿足。
但孩子是會長大的,物質需求也是會不斷增加的,如果家長一味滿足、驕縱孩子,到了一天他想要的東西你無法給予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就難以控制,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建議父母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不要孩子一哭一鬧就立馬給,要告訴孩子如何獲得物質,如何推遲滿足,如何將花費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這樣才是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做法。
4.霸道任性,總是搶他人玩具,還打人、說髒話
我身邊有一對夫妻,結婚多年才終於透過試管有了一個兒子,這孩子從小就被寵著慣著,要什麼都給買,家裡什麼東西就緊著他用,久而久之變得霸道任性。這孩子就算在小區裡玩,也總是搶別人玩具,別人不給,他就會打人,而媽媽卻一副視若無睹的樣子。
再後來,這孩子還學會了說髒話,有時連媽媽都罵,還打奶奶,簡直不像話。
建議父母千萬不要慣著孩子霸道任性,不要讓他認為什麼東西都是他的,別人都必須順著他,打人更是不可以,否則他一旦進入幼兒園,就會被其他同學隔離,其他孩子家長都孩子遠離他,時間一長,孩子的負面情緒積壓,而又不懂得如何發洩和改善問題,只會加劇打人、霸道等問題,成為熊孩子。
-
5 # 育兒潘潘老師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就像是育兒過程中,大家時常提到的,自由和規則這兩面的問題。時常作為一名教師身份可以很好的平衡自由和規則界限的問題。但在撫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時常不知底線在哪,原因是我們作為一個成人並沒有很客觀和理性地被對待。我們自身在原生家庭中所受過的創傷並未撫平。久而久之會把自己的期待,無形加印在孩子身上。
現在會有兩類不同育兒理念的父母,有一類父母,很崇尚一些國外的自由教育,認為只有給到孩子足夠的自由,才能發展他們的個性,創造性等,所以在平時的育兒過程中,基本以放養散養為主。另外一類家長的觀念則非常明確,孩子一定不能太隨著他,不然就太隨性放任,不懂理,社會上“熊孩子”事例頻頻揭示就是這個原因。
其實我們可以深入剖析為什麼會有這兩類及其不同觀念的家長。根本原因是和父母小時候是受怎麼的養育方式有密切關係。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該不該慣著,哪些方面不能慣的問題。而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她們的父母也不相同。所以需要了解她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才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不是一味的總結,孩子不可以慣。
舉個例子,如果為人父母平日裡很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特別在禮儀接人待物方面很重視,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很有分寸,又有節制的人。正好有一次,孩子做錯了一件事。這時候,父母如果孩子照著以往嚴厲的要求去責備孩子,那是很限制孩子的自我。如果父母這時是多一份共情和理解,甚至給孩子一個擁抱。那麼就會增加孩子的勇氣和對待事物的包容度。但這樣的行為不是慣著孩子。
另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生活的家庭是父母一直很尊重,給到他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認為孩子做什麼都有他的原因,可以被原諒。等到有一次,孩子和別人發生衝突,把其他孩子弄受傷了。父母孩子一味地理解和共情,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在慣著孩子。看似父母理解有耐心,懂孩子。實則是一種變相寵溺孩子。時間久了,這類孩子並不是長成我們理解的有個性,有創意的人才。相反則會變成極度自我,沒有同理性的人。
總結:孩子慣也可以,不慣也可以,要看你是否對你自己的孩子有足夠的瞭解,以及對你自身有足夠的瞭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位父母也是千奇百態的。不要拿別人家成功的案例來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你的孩子,什麼不能慣,只有你才能瞭解到。
-
6 # 易語新解
習慣是伴隨人一生的事情,在孩子小的時候應該讓其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而不能慣出一些不好的習慣出來
那麼哪些習慣是不能讓孩子養成的呢?
第一,說謊
有的人可能認為,孩子會說謊是一個好現象,這表明孩子的思維邏輯很好,但是,孩子如果一直說謊,就意味著孩子以後做錯了事情,不是想著承擔責任,而是找各種謊話來逃避責任。
之前有聽過這樣一件事情,孩子經常為自己沒有寫作業找藉口,老師說,如果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孩子長大之後會更加難以管教,甚至到了後面,孩子會誤入歧途。
所以,說謊是不能慣的,一旦成為了習慣,就很麻煩了。
第二,在別人未同意的情況下就翻別人的東西。
小的時候,孩子難免會跟著家長去親戚家,朋友家,長大一些之後自己獨立去同學家等等,看到好看書或者好玩的玩具,肯定會有想去玩的心,然後也不問主人的意思,直接上手就開始玩,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雖然大部分的人看在還是孩子的份上不會斤斤計較,但是總歸會有點不舒服。
如果孩子這樣的話,家長就需要注意了,這樣的孩子一個是沒有禮貌,二個是沒有界限感,小的時候人家還能容忍,長大了之後還這樣,就沒有人會容忍了,社會上的人和規則,會狠狠的懲罰這樣的人。
第三,生活無規律,做事拖拉
早上無法按時起床,晚上無法按時睡覺,自己玩的玩具,經常到處亂放,老找不到自己的東西,房間亂七八糟,這樣的孩子小的時候還能大人幫著做一點,但是等孩子長大了,這些家長幫不了,而且在生活上沒有規律的孩子,長大之後做事情也容易沒有規律,不僅難以堅持,還缺乏章法,成功就離孩子很遠了。
第四,對人缺乏禮貌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是孩子仗著大人的偏愛,有各種各樣的不禮貌的行為,記得有個朋友,夫妻兩個都很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顧孩子,所以給孩子請了一個保姆照顧,但是孩子非常不尊重保姆,比如說上學要遲到了,保姆提醒了一下,孩子就不耐煩,口氣非常不好的說:“別催我行不?”,如果說有其他孩子去他家玩兒,也是說話非常的霸道,一點待客之道都沒有。
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尊重人,小時候可以矇混過去,但是長大了之後,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還會被社會上的其他人教訓。
第五,不懂尊重長輩
我們在看新聞的時候應該看到過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孩子動不動就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拳打腳踢還有言語上的辱罵,這讓人看了覺得非常不舒服,關鍵是長輩們居然還跟孩子道歉,這樣的情況,家長要負很大的責任,不能允許孩子有這樣的行為。
所以以上這些壞習慣是堅決不能讓孩子有的,發現有這些問題後,應該及時以及用比較得當的方式解決。
-
7 # 四季的人
育兒,是一個非常難的課題。
特別是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常常感嘆,現在的孩子還是孩子嗎?
說起來頭頭是道,嘴笨大人並不一定說得孩子。也不敢俺的父輩們棍梆教育,好象棍梆教育並不一定有效。
說不過,又不想打,小錯指證一下,當然大錯不容範。
孩子大一點時,有時用一些自己所知的法律教育,主例子,犯了什麼樣的錯,要成擔什麼樣的後果。
有點象打預防針,當然要了解什麼樣的季節,下什麼樣的藥。
對孩子盡力吧,至於教出個什麼樣結果就不知道了。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家長的夢,怎麼可能個個都是龍呢
“天生我孩才必有用”,做不成棟樑,做個填腳石也不錯哈。
網路圖片
-
8 # 開心41867738
每個父母都會寵愛自己的孩子,但“寵愛而不溺愛,放養而不放任”是我的原則和底線。我的兩個孩子小時候我都打過,但都是錯了不承認才打的,打一次就得讓他們記住自己錯在哪裡,特別是三歲之前,如果長大打了也沒用了,但打的時候誰都不能護短,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否則無效,所以直系家庭成員一定要統一思想。從小就教孩子先學會做人在學會做事,在家地位再高,出了門和別的孩子同等地位,要學會謙讓,要學會保護自己,更得學會對熊孩子的遠離和反擊。按我的方式教育的結果是:現在女兒高三了,學習一般,初中到高中都是班裡的班幹部,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同學朋友也多,比較聽話,準備讓她藝考。小的上五年級,和大的一樣聽話,學習靠前,雖然從沒當過班幹部,但他的同學很多都喜歡跟他一起學習一起玩兒,包括高年級和低年級的都有,喜歡無人機,一直在學,經常去比賽,也許以後就向這方面發展。不知道我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希望大家有好的教育方式推薦一下
-
9 # 使用者校正昨天
孩子必須科學理性的嚴格管教。在當今優裕的環境下,面對各種誘惑和挑戰,如不在4至6歲之間嚴格管教,將來走向社會很難生存……!
-
10 # 付禮成
愛可以說是人的天性,特別是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天下最無私的。不過因人的知識看法不同,而產生了許多不同愛的方法。
有些父母生怕小孩冷看了,給小孩穿得厚厚的,捂出了病。有些父母生怕小孩吃不飽,一天到晚追著小孩餵飯,有些父母生怕兒女輸在了起跑線上,二歲就開始教弟子規,背詩詞了,五歲不到就學完了小學的課程,成了四處發光的天才。這些表面上看去,好象充滿濃濃的愛意,實際上是害了自己的小孩。聰明的父母是小孩不吃了就拉倒,因為小孩餓了自然哭著要吃的。吃是人的天性。聰明的父母不會過早地教小孩認字算數,而是根小孩的生長規律,培養小孩的良好習慣,堅強意志,學習興趣,讓小孩在快樂中學習為人的基本道德,和適應社會的本領。這裡的快樂就是父母對兒女細心無私的關愛,習慣就是在愛中對小孩行為的嚴肅糾正和指導。這過程中小孩也許會哭會鬧會反抗,但父母這時就要心很一點,要明白糾正小孩不好的習慣,是對兒女真正的愛。我因工作關係,常不在小孩身邊,使其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成了我終生遺憾。
回覆列表
教育孩子的“兩不慣”是哪兩個方面呢?是規矩和原則。
其他的方面可以妥協,理解孩子的行為,但是規矩和原則破壞了的話,一定是不能慣著的。
什麼是規矩?那就是長幼有序,尊老愛幼,尊卑有禮。
如果你的孩子對家裡的老人大呼小叫,見到長輩也不打招呼,甚至是口出狂言,一定是要禁止的。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對他包容,想著他大了之後會改善的;錯了,孩子的行為是根據大人的反應來的,他沒規矩,你不糾正他,他就會以為這樣做沒錯。
久而久之,對自己的父母也會大呼小叫,沒大沒小,發展到後面就成了目中無人的混小子。
前段時間,看到一新聞,10歲的兒子,在超市對自己的媽媽拳打腳踢,可見其家教是多麼地失敗。
什麼是原則?就是底線,例如對錯、是非,明明犯了錯誤,傷害了別人的利益,你卻視而不見,會導致他今後犯的錯越來越大。
不能碰的一定不能慣著,明知道馬路上玩耍很危險,卻不制止,闖紅燈會有危險,也不制止,早晚有一天出事。
拿了別人家的東西,卻幫孩子打掩護,以後拿的會更多,最終什麼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規矩和原則就是高壓線,不能碰,更不能慣。
“兩不管”是指孩子能做到的事不管,孩子能承受的事不管。
孩子的動手能力都是父母在不斷放手的過程中練成的,只有父母“狠心”點,讓孩子自己做,自己體驗,才能不斷地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當孩子自己能穿衣時,就讓他自己穿;當孩子能自己吃飯時,不要喂;當孩子能自己倒水時,讓他自己倒,大不了打碎一個杯子。
中國缺的不是不會動手的孩子,缺的是“不管”的父母。
因為巨嬰都是父母一點一點養成的,要讓孩子自理,就要做到孩子能做的事不管。
如果孩子摔倒了,不要太擔心,他能自己爬起來,即使是大哭不止,放心,他也能從哭泣中得到鍛鍊。
既然我們不能養孩子一輩子,那就要該他們承擔的事情,就得承擔。
有句話說,該孩子走的彎路一條也少不了。
也許你今天幫他解決了這個困難,那明天還會有別的困難找上他,咋辦呢?沒辦法,他必須自己承受。
你越怕孩子摔跤,他越有可能摔跤,倒不如放手不管,因為他承受得住,等他承受不住時,我們再幫他。
願你三冬暖,願不春不寒,願你天黑有燈,雨下有傘,誰不希望孩子的道路一路順遂,但奈何道長且阻。
如果我們該放手時不放,到了不得不放手時,他會不適應。
如果該管的時候不管,後面再管就來不及了。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時機很重要,心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