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軟藝學堂
-
2 # 不可不知的數學
1把握培養專注力的關鍵期
關鍵期的概念,對於不少80後媽媽而言,並不陌生。“2歲寶寶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度大約為7分鐘,3歲約為9分鐘,4歲約為12分鐘,5歲約為14分鐘。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應該從2歲開始。2歲前是培養寶寶專注力的關鍵期。”廣州益壽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馬平指出,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其實也是有關鍵期的,在關鍵期內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應該從感官注意力訓練開始
在馬平看來,2歲之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應該從感官訓練入手。這裡所說的感官訓練,主要包括視覺注意力、聽覺注意力。在兩歲之前,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戶外觀察活動,觀察地上的螞蟻、樹葉上的蝸牛,並提一些問題,引導他們去深度觀察一些事物和現象,並把他們所看到的現象表述出來。在進行視覺感官訓練時,孩子所看的東西應該經常變換。除了視覺注意力的培養,聽覺注意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你可以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並讓孩子回答一些跟故事有關的問題,如此一來孩子在聽故事時,就會特別用心,不知不覺專注力便得到了提高。
除了單純的視覺訓練和聽覺訓練,等到孩子稍大一點,還可以做一些綜合感官訓練。比如說讓孩子跟你一起做同樣的運動,便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不錯選擇。它能夠訓練孩子的視覺和聽覺,同時又訓練孩子的肢體動作。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綜合感官訓練的難度不宜過大,操之過急,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3結合孩子愛玩的天性,用遊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愛玩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豐富認知、增長技能的一個重要方式。馬平強調,在專注力的培養上,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對於年齡小的幼兒,閱讀、搭積木、拼圖、串珠、找不同等都是培養專注力的很好的遊戲。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做遊戲時一定要做完一個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個,要想辦法讓寶寶關注一件事的時間逐漸增加。
孩子3歲之後,父母可以適當增加遊戲難度,來鍛鍊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比如說,撲克牌遊戲。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4,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梅花2在哪兒。如她猜對了,就勝,兩人輪換做遊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這種方法能高度培養注意力的集中,由於是遊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非常受孩子歡迎,玩起來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每天堅持玩一陣,注意力會有所提高。孩子5歲之後,還可以玩一些抗干擾型別的遊戲。比如說,讓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繞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來。又或者讓孩子玩“反向遊戲”,即當聽到指示後,做與指示相反的動作。
具體可以參考如下幾種方法:
1.要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境。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檯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
2.合理安排孩子寫作業和活動的時間。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專注力一般不超過1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走神。三四年級的小學生為20分鐘,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則為半個小時。所以,孩子寫累了就讓他休息一會兒再寫。
3.改定時為定量。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八點就寫完作業了,於是讓孩子額外再做題。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反正早寫完也得寫,還不如晚點兒寫完。
4.家長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思路和注意力。有些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發現錯誤,就說,你這道題做錯了。也不顧孩子正在寫其他作業。
5.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嘮叨和訓斥。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也不要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那樣等於強化孩子不集中的特點,孩子也會在心裡認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6.在關鍵期內加強培訓。科學研究表明3到10歲是兒童各項能力提升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訓練孩子的提升速度最快,呈直線上升趨勢,超過最佳年齡段,訓練效果呈下降趨勢。
專家稱,對於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不注意,反映在學習上才開始著急。所以,對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抓得越早越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學習ABCD,而是意志品質、性格及注意力的培養。
-
3 # David黃
至始至終,孩子不專心學習的原因,第一還沒有到自我認識的一個狀態,長大後小學的學習記憶基本上記不住,只有哪些童年的快樂才留得住,這個也別太急,給孩子一些獎勵誘導孩子學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當然要是能管教的好的話也是可以的,不過要適用得當。
-
4 # 家庭教育知識分享王康
這說明孩子從小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就需要我們家長耐下心來陪伴我們孩子一起成長了,與孩子多溝通,前期比如他寫作業的時候我們可以在一旁一直陪伴著他左右,然後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做事情做作業一定要認真仔細,家長以身作則,時間久了,孩子的壞習慣慢慢就改了,只有作為我們家長的好好學習,我們的孩子才會天天向上
-
5 # 松仁玉米pt
最近聽了學長組織的一次講課,關於孩子的,專家說,家長的陪伴很重要,陪伴不止是在孩子身邊,更是心靈上的陪伴,關注他,尊重他,陪她一起長大,
-
6 # ProgramLife
現在小孩學習壓力都挺大的,我家裡一個妹妹五年級每天晚上作業到兩三點,至於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力,提高興趣尤為重要,我說一下我的看法:我小時候學霸學渣都當過,當學霸的時候第一是要有興趣去學,第二老師的獎罰與教學方式,第三家長的獎罰與教育方式;那如何提高孩子的興趣,我覺得除了本身對學習的興趣,像我小學喜歡數學,然後數學成績就一直很好,假如沒興趣如何培養興趣,這個也很關鍵,我覺得透過獎勵的方式(許諾孩子最想要的東西,達到什麼程度就給他買)讓孩子先去嘗試著去認真學,讓他體驗到這門課的魅力,漸漸的他自己也就會專心學了;記得我四年級的時候,我們數學老師特別好,每次考試前三都有獎勵,所以我們學習積極性也很高,以上,謝謝。
-
7 # 河小象小太陽老師
如家長所說,孩子已經五年級了,已經是可以控制自己行為的小小少年了,不是那個一二年級聽話的樣子。所以你一定要讓他明白,學習不專心帶來的後果,不要覺得沒用,他們會認真聽的。
小事最能培養孩子的習慣,5-12歲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黃金期,如果想要讓孩子日後的學習有所保障,最好是培養孩子的習慣。提高專注力也是培養習慣中的一種。比如寫字,能很好地靜心。在寫字的時候,手部和眼部都需要高度集中,這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可以有效的。
因為研究表明兒童的專注時間是15-20左右,所以如果孩子覺得無聊,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的休息一會兒。
-
8 # 魏蘭芳
要想孩子學習的時候有高度的專注力,還是得提高孩子的興趣吧。我記得我上初中時,物理怎麼都聽不懂,一點都不喜歡物理。突然有一天我們的物理老師換了,來了一個特別帥氣高大年輕的男老師,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他講什麼我都能聽得懂,我的物理成績一下子提高了。
-
9 # 金克斯的法則
培養興趣現在還不晚,不要一股腦的給孩子報很多班,大家都是過來人,都瞭解學習的時候多難過
1.樂高,這是一個強烈推薦玩具學習,哪怕是成年人也可以坐在那裡玩幾個小時
2.培養孩子睡前回顧學習內容的習慣,可以和孩子多交流聊聊學校的生活,哪怕是問問老師穿的什麼顏色衣服都是對上課的專注
3.引導孩子做筆記,不是全部都著記,選出關鍵詞,回家讓孩子用口述把關鍵詞編成小故事,對寫作有幫助
4.適當合理的玩遊戲,玩遊戲不要為了攀比,是為了更放鬆的情況下動頭腦
5.每天做的事情拆分為5步,讓孩子自己拆分,一定會有他喜歡和適應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
10 # 鬧夠了沒有苗苗
看到你的問題,孩子五年級,想必從小就沒有從細節處給孩子樹立專注力。造成這種現在與家長的寵溺分不開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沒必要去給他在思想與行為上立規矩,一直由著孩子的性子來,給孩子一種“我怎麼做都是對的”的錯覺;再加上現在還是應試教育的時代,學校主抓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好習慣與專注力。出現這種情況,及時正確的引導干預很有必要,比如,相比較而言,現在孩子業餘時間比較豐富,可以給孩子報寫字班,可以在安靜的氛圍內讓心靈安靜下來,同時還能練的一手好字;還可以給孩子報機器人班,在閒暇時間,對於科技的好奇,可以讓躁動的心得以平靜,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會慢慢集中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跟老師需要耐心的引導,切不可急於求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給孩子一個緩衝,也給自己反思的機會,永遠不要放棄孩子
回覆列表
孩子為什麼不專注?影響專注力的8個原因,家長必看!
讓孩子變得專注起來,並不是難題。
01 / 爸爸媽媽把“不專注”標籤化
“我孩子不專注怎麼辦?”——煩惱的爸爸媽媽們,一上來就提出這樣一個高度概括的問題。
我們通常會反問:“您是覺得孩子做什麼不夠專注呢?是孩子做所有的事情都不專注嗎?孩子有沒有什麼事,做得特別專注呢?”
回答通常是看書不專注、上課聽講不專注、做作業不專注,看起動畫片、玩起玩具、打起遊戲來,還是挺專注的。
這就是了。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辦法專注的孩子是非常少的,孩子只是在某些事情上非常專注,而在爸爸媽媽特別希望他專注的事情上不夠專注而已。比如上課不聽講,光玩文具的孩子,他玩的時候,狀態也是專注的。
所以問題不是孩子缺乏專注力,而是有時會把專注力放偏。我們發現,大部分爸爸媽媽說的孩子不專注的問題,都是這種情況。
這時,爸爸媽媽要做的,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給孩子貼上一個不專注的標籤,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去找孩子為什麼在學習上不夠專注、在玩上就很專注的原因。原因很多,後文還會繼續談到。
02 / 爸爸媽媽從小鼓勵孩子“一心二用”
這麼說,可能很多爸爸媽媽會大呼冤枉,“我培養孩子專注力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從小鼓勵他一心二用?”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到底什麼是專注。所謂專注,簡單說,就是較長時間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專心致志地去做。專注的物件,是一件事,不是兩件事,也不是好幾件事。
但一些爸爸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讓孩子發展更多興趣、學到更多東西、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往往從小就是讓孩子一邊幹這、一邊幹那。最典型的,就是在學齡前孩子玩玩具時,在旁邊給他放音樂、放英語,美其名曰“磨耳朵”。
“磨耳朵”的理論依據,似乎是讓孩子使用視覺時,聽覺也別閒著,把“潛能”充分調動起來。但專注,要求的是“全神貫注”,是全部的視覺、聽覺注意力和心理活動的目標,都聚焦於一件事,不分神、不一心二用。讓孩子邊玩邊聽,並不能讓孩子對聽和玩兩件事同時全神貫注,結果就是聽也沒聽進去、玩也被外界噪音干擾,兩件事,都不能專注。
孩子長期這麼被培養著“一心二用”,就會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比如在寫作業時,手上寫著,耳朵還會聽著旁邊的動靜,稍有風吹草動,就要跑出來看看、參與一下,這就是讓大人煩惱無比的“不專心”了。
03 / 活動過於密集,不給孩子留專注投入的時間
專注的狀態,還表現為較長時間的投入,如果孩子在一件事上只能投入很短時間,很快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上,我們就會說孩子不專注。其實,這也往往是大人給孩子安排過於密集的活動、留給孩子專注一件事的時間太短造成的。
我們曾經看到過一位媽媽給孩子安排的時間表,孩子幼兒園放學、媽媽下班後的時間,被以半小時為單位,分成五六段,分別安排進英語啟蒙、親子閱讀、親子游戲、親子散步、睡前朗讀等內容,每一時間段之間,沒有一分鐘的間隔,孩子媽媽自己說:“每天按照這個時間表走,追求最佳價效比的育兒,簡直跟打仗一樣。”
如此密集的活動,就算是大人,也要疲於應付,更不用說孩子了。孩子的注意力,需要不停頓地、快速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外一件事上,他怎麼可能做到像機器人一樣,做每一件事,都迅速投入、專注無比?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需要給孩子留出專注投入的時間,讓孩子能有較長的時間,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比如他喜歡玩某個玩具,可以一直玩兒兩三個小時,中間不被催促著去看書;他喜歡看一本書,看上小半天也沒關係,中間不會被督促著去做作業。孩子經常有這樣自由的專注投入某件事的機會,他的專注力無需特別培養,也能很自然地發展起來。
04 / 需要孩子“專注”的事情太多
一個人的專注力再強,他在一天之內,能專注去做的專案也是有限的。比方一個成人,一天之內有五六件不同型別的工作要做,每個都需要專注地投入,我們就會覺得這一天又趕、又忙、又累、又緊張,而且很難對每一件事都保持同樣高的專注度,不是走神、心不在焉,就是丟三落四,哪件都做不好。
但我們的可憐的孩子,要專注去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在學校六七個小時,要上好幾門課,下課之後,好多孩子都是要趕著去上各種名目的興趣班、補習班,連晚飯都不能坐下來踏踏實實地吃。好不容易回家了,還有寫作業、彈鋼琴、聽英語、親子共讀等好多事情等著他呢,他怎麼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像大人期望的那樣專心致志?
不但週一到週五如此,就是週六日,孩子也不得休息。前幾天,我們小兒子班級想在週末組織一次外出參觀活動,在家長群裡商量時間,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週六要“上班兒”,沒時間,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週日要“上班兒”,沒時間,另三分之一的孩子,是週六、週日都“上班兒”,更沒時間。
孩子們忙成這樣,哪裡還能踏踏實實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呢?
05 / 以陪伴為名的打擾
爸爸媽媽從小到大以陪伴為名的打擾,也是孩子專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現在的爸爸媽媽們,越來越關注對孩子的陪伴,孩子做很多事情——玩、閱讀、寫作業,爸爸媽媽都會陪伴在孩子身邊。但這種陪伴,卻常常成為對孩子的打擾:
孩子玩玩具,大人會邊看邊指揮,“你這麼玩不對,應該那麼玩”;孩子寫作業,大人會邊督促邊糾正,“你快點,別磨蹭”、“哎,你這道題寫錯了”、“注意拿筆的姿勢啊”、“頭抬起來點,離那麼近,回頭近視啦!”
孩子不停地被爸爸媽媽打岔,他的思路被不斷打斷、他的方法不停地被糾正,他還得時不時地對爸爸媽媽的指揮做出反饋,怎麼可能進入全神貫注的專注狀態?說不定一些孩子還會因此不耐煩起來,又被大人貼上“壞脾氣”的標籤。
關於在孩子玩時不要打擾孩子,我們專門寫過《要想孩子更專注,專心玩兒時別打擾》,關於如何高效地陪孩子寫作業,我們專門寫過《爸爸媽媽陪孩子寫作業的八個技巧,省心又高效》,其實說的都是孩子專注力的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
06 / 專注源於興趣,但一些爸爸媽媽常常不考慮孩子的興趣
這就回到了前面說過的,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很專注,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不夠專注的問題。
孩子能專注做的事,一定是他非常感興趣的事,比如看動畫片、玩遊戲,不能專注做的事,一定是他不感興趣的事,比如上課聽講不專注,可能是他對那門課程興趣不足,不能專注地練琴,是因為他對彈鋼琴興趣不足。
我們不能把興趣不足造成的不專注現象,簡單地歸結為孩子不專注,而要從如何提升他做某事的興趣,或者如何讓他更多做有興趣的事上來想解決辦法。
比如孩子上課不專注,反反覆覆地跟孩子講“你上課要認真聽講”是不管用的,爸爸媽媽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培養出對那門課程,或者所有課程學習的興趣,學習興趣上來了,上課聽講的品質自然會得到提升。如何提升孩子課程學習的興趣是個大問題,這篇文章無法囊括,真心爸媽會在以後的文章中繼續討論。
比如孩子對某項才藝學習不專注,反覆地跟他講“你要專心練琴”、“你要專心畫畫”、“你要專心練書法”,也是不管用的。我們不能因為大人希望孩子學什麼,就要求孩子一定能對那個專案發生興趣。
真正能讓孩子專注地投入興趣、特長、才藝學習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選擇他要學什麼,讓孩子能去學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比如真心家小兒子最近喜歡上了畫漫畫,不用大人說,他就自己上網買來了漫畫教程自學,還上網搜尋很多漫畫資料,每天都會花一些時間在漫畫學習上。
07 / 上太多課外班,影響孩子課堂專注
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還可能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上了太多課外班,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他都在課外班上學過了,上課時自然缺乏新鮮感,難以專注於已經學過的內容。
對應學校課程的課外班,主要會講授課本上的內容,辦法是比學校講得快一點、深一點,然後再透過大量做題、做難題來強化,以達到“提分”的目的。但實際上,孩子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都很難得到提升,反倒會影響他課堂學習專注程度。
真心家兩個孩子,一個五年級,一個初二,孩子的老師都很反對學生們去上這樣的補習班,無奈執著於送孩子去補習的家長,都根本聽不進去老師的勸告。
最近聽清華大學一位專門從事教育研究的老師的演講,他說他們的研究中心,對數百位清華學生做過一個訪談,發現這些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沒上過課外補習班!
08 / 父母的不專注示範
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會把爸爸媽媽身上很多東西原原本本地學過來,專注力也是一樣。
我們帶孩子看電影,經常看到很多帶孩子看電影的爸爸媽媽,看兩眼螢幕,再刷一會兒手機,再看兩眼螢幕,再刷一會兒手機。帶孩子在外邊吃飯,也是經常看到,很多爸爸媽媽,跟孩子說這說那,但是頭都不抬,注意力一直在手機上。這樣的爸爸媽媽,當他們要求孩子做事專心時,怎麼能有說服力?
所以真心爸媽特別建議,當您發現孩子做作業不夠專注、閱讀不夠專注、上課聽講不夠專注時,先在自己身上下一點功夫:
跟孩子說話時,看著他,專心傾聽,認真迴應;和孩子看電影時,把手機關機;嘗試花一兩個小時,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把花在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挪到閱讀、學習上;做事時不匆匆忙忙、不走神、不丟三落四。
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做事專注,也會慢慢學習到大人的專注風格。
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講到過他在“兒童之家”觀到的一件小事:
一位三歲左右的小女孩,反反覆覆地把一系列圓柱體放入小孔,然後再把它們取出來,一次又一次,安安靜靜,聚精會神,完全不受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在旁邊走動的影響。“她重複這項練習42遍,然後才停下來,彷彿從夢中醒來並愉快地微笑著。”
可見,專注做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相當愉快的過程,而且三歲的孩子達到這種心無旁騖的專注狀態也毫無困難。那麼為什麼慢慢長大之後,很多孩子卻失去了這種專注力呢?這真的是特別需要爸爸媽媽們反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