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誰沒事去屠殺功臣呢?劉邦也沒殺功臣啊,朱元璋殺,也不至於屠殺吧?

    你以為殺功臣很容易?一個弄不好就被打翻船的,看看宋之前“梁唐晉漢周”,除了周,哪一個不是因為皇帝想收武將兵權,然後被武將造反打垮了,然後滅國?

    你想收兵權,問題是,武將那麼乖,你說收就收?權力向來都是給出去容易收回來難,

    張匡胤為什麼能收兵權成功?

    因為在從安史之亂755年到宋開國的960年,這二百年來,每一個皇帝,都在削弱手下武將的兵權,包括節度使,也在削弱手下將領的軍權,這樣每一次的削權,使得武將的權力已經很小了,很難再威脅皇權了,不然,宋也是一個短命王朝,

    當然,趙匡胤的削兵權也不是那容易的事,因為直接關係安全的就是禁軍,於是最開始是對禁軍將領的權力進行分割,將禁軍一分為三,分三人統轄,再分別剝奪他們的調兵權,然後派監軍等分割統兵權,

    這一系列手段下來,那些跟著他的將軍,已經不可能威脅皇權了,於是才有“杯酒釋兵權”這出系,失去這個背景,別說一桌酒了,就是刀架在脖子上,別人也不會放權的。

    這不是趙匡胤仁慈,也不是他英明神武,而是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誰都知道武將權力是最大威脅,範浚在《五代論》中指出:“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揭示了唐末五代以來,在政治局面變換中兵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所以每一個皇帝,在登記後,不斷的削弱武將兵權,到了張匡胤時代,已經難以威脅皇權了,

    如果朱元璋處於趙匡胤的位子,他也會善待功臣,如果趙匡胤處於朱元璋的時代,趙匡胤也會殺功臣,這跟人品無關

  • 2 # 清水空流

    在華夏曆史上開國皇帝基本上都屠殺開國功勳集團,第一個殺的是漢高祖劉邦,殺的最絕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沒有殺過功勳集團的有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再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但有點欠缺的就是大宋沒有統一天下。僅僅是統一中原地區。

    趙匡胤開國以後用比較文明的方式來對待功勳集團,就是“杯酒釋兵權” 用金錢和姻親來籠絡功勳集團,從而避免了殺戮。但我們仔細想一下,石守信,高懷德等人是開國功勳嗎,他們對大宋的建立有何功績。最大的功勞就是幫助趙匡胤篡位,無非一般趙家狗,殺於不殺實在是沒有必要。不殺還可以留下一個好名聲。這些功勳集團對趙匡胤的威脅幾乎沒有,潛在的危機也似乎沒有。至於說大宋統一天下?終兩宋三百餘年也沒有成功、也就無需預測了。

    再就是趙匡胤給予這些功勳集團巨大的經濟利益,讓他們去醉生夢死的生活。這種及時行樂的人生哲學也造成了兩宋經濟的發達和市井文化。趙匡胤既是大政治家,有著恢弘的氣度,廣闊的胸懷,這種性格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比朱元璋陰暗性格要強的多的多。而且趙匡胤在制度上避免發生篡位的事情。文官掌軍。相權分開,財權分開。監察權也是分為御史臺和知諫院。如此以來就造成權力的分散。形成了大量的冗官。

    最後一點就是趙匡胤自己就是大軍閥,靠篡位成事。不怕別人造反。他以一種別緻方式來避免造反的發生,那就是宣揚教化。重文抑武。兩宋文化之燦爛,科技之發達。是封建時代的巔峰。唐宋八大家北宋出現了六個。四大發明北宋有三個。 文官始終掌控北宋政權。但也是由於此,導致兩宋守內而虛外,兩宋的軍事最疲軟的。

    趙匡胤的做法造成了華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是喪失,這是最致命的,儒家思想徹底成為華夏的主導思想。

  • 3 # 沂藍書院趙月光

    趙匡胤上臺的第二年七月,就“杯酒釋兵權”,而不是大殺功臣,原因很多,但無非從內,從外找原因。

    1,內因一:趙匡胤本人算是一個比較仁慈的皇帝

    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後,首先就要求不要加害後周柴氏家族,保留後周的百官。這一點他基本上說到做到了。趙匡胤還在太廟立了一個誓碑,要求子孫後代:不濫殺士大夫和言官。宋朝重文輕武的基調也是趙匡胤建立起來的。

    2,內因二:趙匡胤本人是高階軍官家庭出身,有一定的文明素質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在後漢時期,就擔任護聖都指揮使,相當於師長少將級別。到了後周,趙弘殷任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後來轉右廂都指揮,領嶽州防禦使,相當於軍長級別兼地方軍司令。

    趙弘殷曾跟隨周世宗攻打南唐的兩淮。經過壽春時,周世宗發現壽春賣燒餅的餅都比外地小一號,非常生氣,要把壽春城裡賣燒餅的都殺掉。趙弘殷及時勸阻了周世宗的魯莽行動。趙弘殷的這些品德應該對趙匡胤有一些影響。

    劉邦、朱元璋,都是農民出身,“劉項原來不讀書”,他們都是從血淋淋的戰場裡爬到寶座上的,心狠手辣。手下功臣都是打仗打出來的,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劉邦、朱元璋總在心裡想:哪一天,手下的一幫人也可以學自己一樣爬上寶座!所以,劉邦、朱元璋大殺功臣。

    3,外因一:功臣很多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和關係比較好的人

    趙匡胤在郭威手下時,就結拜了很所兄弟。

    兩宋之際的李攸記載:“太祖義社兄弟,保靜軍節度使楊光義,天平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義軍節度使兼侍中李繼勳,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中書令、秦王王審琦,忠遠軍節度使、觀察留後劉慶義,左驍衛上將軍劉守忠,右驍衛上將軍劉廷讓,彰德軍節度使韓重斌(贇),解州刺史王政忠。”

    隨著趙匡胤在後周步步高昇,他結交的人原來越多,可以說他私人的勢力已經控制了後周的主要禁軍部隊。

    4,外因二:奪取政權並沒有太大的流血犧牲,功臣主要是擁立之功。

    功臣並沒有直接立戰功,主要是擁立之功,對李筠、李重進兩節度使的叛亂也是很輕鬆地擊敗了。

    5,外因三:天下未定,濫殺功臣,會導致地方反叛。另外濫殺之後,會導致無將收復十國。

    趙匡胤實際是有兩次釋兵權,第一次是上臺的第二年,把好兄弟們的禁軍兵權收了,把他們放到外地當節度使。等基本上收復十國後,又透過各種方式把節度使的權都收了。節度使從此只是一個榮譽,沒有了任何實權。

  • 4 # 秦野雁

    殺戮畢竟是殘忍的,在跟隨周世宗時,趙匡胤算是是個武將出身。而武將造反要麼手握重兵,要麼像他一樣黃袍加身。顯然他對自己的部下是有信心的,他最擔心的不是武將造反,而是怕別人效法於他,用黃袍加身的方法篡位。

    那怎樣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呢?只有讓他們主動交出兵權,於是杯酒釋兵權解決了這一問題。不殺功臣會不會也可能和北疆未定有關係呢?我想也不能排除這個因素。當然,跟他喜愛讀書應該也有一定的關係,他酷愛讀書,經常手不釋卷。他的這一習慣深深地影響了大宋朝。宋朝建立後,他常常鼓勵身邊的人要多讀書,說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還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趙普就是在他的鼓勵下變得手不釋卷的。所以他說:“宰相還要用讀書人”。

    趙匡胤延續了周世宗很多的優良傳統,首先就是不濫殺功臣。而是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如此所作所為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

    公元961年7月初九的晚上,宋太祖在宮裡宴請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酒過三巡,酒酣耳熱之際宋太祖說:“沒有你們幫助我就沒有今天,但是我整天睡不著覺,就是擔心有一天,你們計程車兵把黃袍披到你們的身上,就算你們不想當皇帝又能怎麼辦呢?”石守信等人聽了趕緊的,第二天一上朝就稱病告老辭職。宋太祖一一批准,並收回了他們的兵權,送給他們每人很多錢讓他們到外地去了。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不以殺戮服人。有兩件事可以說明,有一次,他宴請群臣,有個叫王著的人,原是後周之臣。喝醉酒後思念故主大聲喧譁。大家都以為他必死,結果宋太祖原諒了他,放過了他。還有一次,趙匡胤剛好出宮,忽然,一支冷箭飛來射到了他的黃龍旗上,他下令不許追查射箭者。後來也相安無事了。

  • 5 # 歷史百家爭鳴

    熟悉北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北宋建立以後,趙匡胤為了解決武將權力過大的問題,便親自導演了一部戲,讓昔日跟自己一起奪天下的將領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的權力,這就是歷史上出名的“杯酒釋兵權”。趙匡胤並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帝一樣,對於功臣就是瘋狂的殺戮,而是採取了比較緩和的手段,這是為啥呢?

    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後,最重要的執政觀念就是“以德治國”,想用仁義管理天下,所以趙匡胤不僅不殺功臣,反而立下了不能對文人動武的規定,像蘇軾多次被朝廷排擠,可就是沒有受到迫害,都是流放。而且趙匡胤想遷都,都因晉王的“在德不在險”而擱淺,可見趙匡胤是個注重德化的人。這樣,趙匡胤當然不會殺死自己的功臣,這不符合他的治國理念。

    再有就是形勢的無奈。趙匡胤當上皇帝時,北宋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宋並沒有恢復到唐朝時期的疆域,而且宋朝的北面就是虎視眈眈的遼國,要是把功臣全部趕盡殺絕,可能宋就沒有足夠的將領去抵抗遼國的進犯,所以趙匡胤只是一步步奪取將領的權力,他並不會把將領殺了。而且,趙匡胤手底下的這些將領都手握重權,要是趙匡胤對他們可能趕盡殺絕,可能會逼的他們起兵造反,宋本就剛剛建立,要是再發生內訌,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趙匡胤就找了個臺階,讓功臣有的下。

    趙匡胤雖說沒有殺絕功臣,可是他對武將的提防,導致了宋朝軍隊戰鬥力的低下,不能有效地抵擋住外來入侵。

  • 6 # 紫城焉沙

    個人觀點,開國皇帝大殺功臣源於自身的不自信!我們算一算我們熟知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沒有殺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殺了,唐太宗李世民沒有殺,宋太祖趙匡胤沒有殺,明朝洪武大帝朱元璋殺了。

    有一個規律看到沒有,沒殺的自身出生就是貴族,將門子弟。殺功臣的這兩位開國皇帝一個算是流氓,另個是乞丐,完全的屌絲逆襲。

    劉邦怕不怕,自己原來什麼貨色自己不清楚嘛,自己都可以當皇帝,其他比自己牛百倍的部下謀士怎麼會不去取代自己,下令非劉姓者不得封王。大殺功臣。那時候分封天下,各個諸侯國實力還是很強悍的,找個理由也得殺。

    朱元璋也這麼想,當我我就是個要飯的也能當皇帝,怕啊,不過前期大明朝還不穩妥,北方元朝還未徹底解決,一解決了,天下大定了,藍玉悍將啊,殺,!再加上太子朱標死了,想要傳位皇長孫,怕主弱臣欺,那更加得殺。

    趙匡胤也怕啊,當初你們黃袍加身,怎麼辦呢?

    趙匡胤就敢杯酒釋兵權?最最重要的一點,他完全掌握禁軍的兵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最後跟這些悍將結兒女親家,讓這些部下做個富家翁,也算圓了千古美談!

  • 7 # 王斌兔斯基

    因為現代人對於杯酒釋兵權有錯誤的理解,以為趙匡胤收權就在一杯酒的時間就完成了,實際上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

    首先看下圖,這個是北宋初期兵權的分配。

    在這個圖上,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個熟悉的名字,分別是趙匡胤、趙光義,還有石守信。

    這三個人分別是宋太祖、宋太宗,和杯酒釋兵權裡的男二號。

    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杯酒釋兵權發生於建隆二年七月。

    在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以石守信為代表的趙匡胤親信,在趙匡胤剛剛當權時,並沒有馬上就成為軍中大佬。但是大家注意看殿前司都虞候,這個直接掌軍的職位是誰:是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光義啊!

    有親兄弟直接掌軍,趙匡胤還怕嗎?至少當時是不怕的。

    而且,石守信三月當了馬步軍都指揮使,屁股都還沒坐熱,九月就去職了。試想一下,你半年時間能籠絡多少部下的人心呢?

    更何況,職位越高,所能直接掌握的實權其實是越低的。因為你沒有辦法直接指揮下級了,你要靠中層的將領去指揮底下的隊伍。

    所謂捧殺,不外如是。與之相對的,趙光義可以說是一直掌握著實際的軍事力量。

    而且,杯酒釋兵權的前後,石守信實際的官職在哪裡呢?

    首先在杯酒釋兵權之前,他就已經移鎮鄆州,鄆州上哪裡呢?山東東平。而杯酒釋兵權之後,石守信順利的接受了天平軍節度使的職位,天平軍又是哪裡呢?山東東平。

    此時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自北宋開國前,五代十國時期的大將為國主立下功勳後,被授予節度使的職位是個不成文的規定。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表象也不過是延續以前的規矩,讓給自己裹上黃袍的大將們去當各個地方的節度使。

    而自唐末以來,藩鎮節度使掌握地方的財權,行政,軍事,但趙匡胤高就高在軟刀子殺人不見血。把石守信等封了節度使後,慢慢的削減了他們的財權,之後又削行政權,最後以禁軍壓陣,迫使地方節度使的軍隊變為戰鬥力低下的廂軍。

    這樣一來,實際上趙匡胤完成了對這些功臣的和平封殺。

    至於以後的帝王為啥做不到?

    因為趙匡胤是第一個這麼玩的啊,後來的人們一看你這麼玩早晚要陰死我,那麼他們肯定會激勵抵抗,不管這帝王是杯酒釋兵權還是缸酒釋兵權,本質都是要讓功臣讓度權力。功臣們不滿,抵抗,那隻能誰刀子快誰勝利了。

    所以北宋以後的帝王玩不了和平封殺啦。

  • 8 # 開新說事

    對於這個問題,我要說的是,歷史上根本就沒有“杯酒釋兵權” 這回事,這個故事是後世文人演義出來的。

    1.事件演化的經過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的經過,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石守信、王審琦等將領的擁戴下,發動了陳橋後,黃袍加身,成為了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武將出身,摸爬滾打、刀頭鐵血中走過來的。大宋之前的王朝走馬燈似的變換,他心裡非常明白,要想自己的王朝長久,就必須要抑制節度使的權力。這時候,宰相趙普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建議:稍奪其奪,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於是就出現了為後代津津樂道的那一幕,趙匡胤請他的義社十兄弟喝酒,就包括上面提到的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酒過十旬,菜入五味。趙匡胤突然說,“你們貪圖富貴,讓我做皇帝。萬一哪天,你們的手下把黃袍加到你們身上,你們怎麼辦?“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聽了非常害怕,趕緊跪下求饒,求皇帝指條退路。於是趙匡胤順水推舟,提出讓他們交出兵權,賜給他們良田美宅,從此頤養天年。於是第二天就這樣做了,收了石守信等人的權力。

    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也不例外,這個故事最早記載是宋真宗時期丁謂寫的《談錄》,裡面說趙匡胤和義社十兄弟喝酒,至於談話內容根本就沒有。在宋徽宗時期的《續資治通鑑長編》裡,出現了君臣對話,不對作者李烹懷疑對話的真實性。後來到了清朝的書裡,才出現了我們熟悉的這一幕,說得活靈活現,彷彿作者曾經穿越回去一樣。

    2.真實的集權過程

    既然杯酒不能釋兵權,那麼趙匡胤是如何收回節度使的兵權呢?我們以其中一個節度使符彥卿為例。符彥卿是後周的驍將,在遼國入侵時,他散盡家財號召鄉人奮力抵抗。趙匡胤稱帝后,符彥卿依然在自己地盤上我行我素,掌握財政、司法和兵權。

    趙匡胤先是召符彥卿入朝,對他大加賞易,給他很多寶物。然後趙匡胤給他撥款,讓他在自己的地盤上興修水利工程。符彥卿很高興,回去後著手準備工程。這時,趙匡胤又宣佈,所有的工程不能再調民夫,各地節度使要用自己的手下的廂軍,在當時,中央叫禁軍,地方叫廂軍。趙匡胤還吩咐各地的廂軍要到外地去修水利,這些廂軍有些都是地方上的無賴和遊手好閒的人,符彥卿也沒在意他們的去留,落得耳根子清淨。

    接下來的事情,就讓人覺得不對勁了。

    趙匡胤先是斥責符彥卿辦事不利,地方沒治好,皇帝翻臉真快。然後,趙匡胤為了幫助他,派了一些官員去做他手下的知縣。這些人在朝廷上可不是芝麻官,而是真正的實權派,符彥卿見了他們也得行禮。

    幾位高官一下馬,就開始指手畫腳,還調來京城裡的一些監官來負責收稅,收上來的稅直接交給中央,和他符彥卿無緣了。

    其中一位高官叫周謂,一上任就重新審理當地案件,把一些給符彥卿送錢、送名馬的人都給咔嚓了,也沒和他商量。

    就這樣,堂堂的節度使,竟然被幾個知縣給架空了,沒有了財政權和司法權,又失去了最精良的廂軍,符彥卿就是想反抗都沒力量了。時間不長,趙匡胤又把符彥卿調到洛陽去養老。就這樣,趙匡胤用同樣的方式削奪了各地節度使的權力,讓中央集權空前強大。如果真有杯酒釋兵權,也不過是臨門一腳罷了。

    個人觀點,敬請斧正:更多交流請關注 文風五千年

  • 9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首先題主的提問有一個明顯的問題,歷代開國皇帝對功臣都打大開殺戒這個明顯的有誘導性,對功臣展開屠殺的除了劉邦和朱元璋之外,其餘的並沒有大規模的如此,比如光武帝劉秀對功臣就比較厚道,採取退功臣,進文臣的方式,讓文臣治理國家,對待功臣又不完全冷落,沒事兒了和功臣們聚聚會,喝喝酒,君臣一派和諧景象。

    等到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一個殘酷的現實擺在他的面前,怎麼對待功臣成為他建國後的首要問題,是殺還是貶,趙匡胤也在權衡,最終趙匡胤選擇了貶。

    這是因為趙匡胤能建國,功臣們出力不小,也是因為功臣們的擁立,他這才能皇袍加身,若是貿然動起屠刀,一來寒了將士們的心,二來也許宋朝會成為下一個後周。

    怎麼使功臣們交出權力呢?趙匡胤選擇了杯酒釋兵權,即先禮後兵,一次他在和功臣們喝酒時,訴說了自己當皇帝后的不安,也透露了害怕皇袍加身再次上演在這些將領身上,功臣們聽完趙匡胤的訴說知道若不交出兵權也許會立刻喪命當場,眾人很識趣的交出兵權,此即為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的結果是皇帝權力更大,兵權全部被皇帝掌控,中央集權進一步加深,功臣沒權對皇帝而言自然不用擔心造反。

    不過雖然解決了功臣們掌權的問題,但後續趙匡胤重文輕武、軍事體制改革的做法卻是間接的為宋朝滅亡埋下伏筆。

  • 10 # 帝國的臉譜

    眼界和胸懷,是決定行為的指南。眼界寬廣,胸懷博大,自然待人誠懇,以己度人,換位思考,便不會做出禽獸之舉、畜生之為。趙匡胤出生於兵荒馬亂、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五代時期,武將出身,參戰無數,卻能在了卻天下君王事的過程中,突顯出人性的悲憫,內心的慈悲,殊為難得。

    其實,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趙匡胤不但是透過“杯酒釋兵權”實現皇權的穩固,而非大肆殺戮功臣,而且在奪取天下時,也沒有過分殺戮,他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奪取了政權。

    公元960年,時任後周殿前司都點檢、掌管後周禁軍的趙匡胤,將部隊拉到黃河邊上的陳橋驛,在部眾的擁戴之下,發動了陳橋兵變,實現了黃袍加身。在手握軍隊的情況下,趙匡胤沒有用鮮血鋪就登上皇帝寶座的道路,而是以不殺人為底線,迂迴曲折地推進。

    比如,對於如何上位,他特意徵求了後周原宰相範質的意見。範質是後周世宗柴榮臨終的託孤之臣,他自然竭力維護後周幼帝柴宗訓和皇太后的利益,在生米煮成熟飯的情況下,他向趙匡胤提出三點要求:一、要求趙匡胤接受柴宗訓的禪讓,行禪讓之禮;二、像尊敬自己的母親一樣,尊敬柴榮的妻子(太后);三、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照顧好遜位的少帝柴宗訓。趙匡胤一一答應,所以,他的上位,宮闈中沒有流下一滴血。

    對待後周的將領和大臣,他也是儘量拉攏,以不殺人為底線。對於領有重兵的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候韓令坤和副都點檢慕容延釗,趙匡胤安排人分頭勸降,當他們表示歸順,趙匡胤立即授予他們高官。

    對於後周舊臣,如範質、王溥、魏仁浦三個後周宰相,讓他們繼續任宰相,又給他們加官進爵。因此,趙匡胤的新朝,政府班子幾乎全部是後周時期的原班人馬。

    為了解決五代以來武將奪皇位的歷史慣性問題,趙匡胤決定收兵權。961年7月,他在宮中設宴,請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等喝酒。酒酣之際,趙匡胤悶悶不樂起來說:“若非你等出力相助,我哪有今日?你們的功德,我銘記於心。只是如今做了皇帝,卻反而睡不著。”大將們忙問為何。趙匡胤說:“做皇帝如此風光,誰人不想?”大將們均表示不會有異心。趙匡胤說:“縱使你們無異心,但你們的部下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那也由不得你們了。”大將們嚇出一身冷汗,趕緊請教辦法。趙匡胤說說:“人生所謂富貴者,不過多積金銀,厚自娛樂。你們何不釋去兵權,購買良田,為子孫立永久之業,我們君臣上下相安,豈不好?”

    於是,大將們第二天就提出辭去軍職。趙匡胤十分高興,立即賞給他們大量金銀財寶,又與他們結為兒女親家,於是,這些大將便高高興興地安享富貴去了,得以高位善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吸取五代藩鎮之亂的教訓,削奪了武將兵權,鞏固了帝位,但他沒有因此殺戮功臣,充分顯示出他在政治上傑出的政治才能。

  • 11 # 遊戲塵間

    這是趙匡胤做的最傻逼的事!做後權利便集中在弟弟手中,然後整個國家就不屬於自己和自己的後代,甚至帶來殺身之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達慕大會上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