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咔卡卡卡咔咔
-
2 # 願做一顆小小草
醫生這個職業其實是個辛苦而且危險的職業,也只有醫生才能明白醫生的苦,所以,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醫生都不願意讓子女再做醫生。
1.醫生沒有固定的假期,而且法定的假期也很短。除了老專家可以自由一些,其他人基本都是輪班。
2.醫生的生活極其不規律。拿坐診來說,醫院一般都是排隊叫號,一個班醫生經常要面對很多病人,但是醫院把號發出去了,醫生就要都看完,所以,經常延誤飯點。而且,即使下班回家,要是有急診,或住院病號,一個電話也要回醫院。
3.醫生也很危險。國家要是有什麼重大疫情,其他人都可以躲得遠遠的,但醫生卻要奮鬥在第一線。很多病毒都是無解的,醫生感染了,也會死亡,就像前些年的非典,就死了很多醫生。
4.醫生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病人。出了事故,醫生就可能要面對醫鬧,報復等。前幾年,記不得是新疆還是西藏了,就有個病人牙疼去找牙醫,病人看完牙醫回家就拿了一個鐵扳手,再去找那個醫生,把醫生砸死了。後來,經調查,殺人的原因,竟然是牙醫給他看牙時把他弄疼了!
因此,雖然醫生待遇不錯,也讓人尊敬,還有一些灰色收入,但醫生還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走這條路。
-
3 # 鳳凰城陽光
醫生職責是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妙手回春、仁心仁術……已經成為醫生的專屬讚譽,被人高看一眼。這麼光鮮亮麗的職業,卻讓醫生在幫助子女就業方面“望而卻步”,甚至傳出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流行語,醫生的孩子不學醫,學醫的學生忙轉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醫生從業的現實問題。
一、原因眾多,說起來都是淚
2018年1月,中國醫師協會發布了《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14.62萬醫師參與,從資料報告中,也反映出了這一問題。
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醫患矛盾空間緊張。患者家屬因不滿治療結果而對醫務人員大打出手的案例此起彼伏,醫鬧事件層出不窮,那種救死扶傷的成就感所剩無己,而是普遍缺乏安全感。在人身安全都感覺無法保障的情況下,醫生當然不望子女重操舊業。
工作時間“超長待機”。選擇從醫,基本上就選擇了愛的奉獻,一上手術檯就沒有了時間概念,加班熬夜更是習以為常,精神高度緊張,身體嚴重透支。
成長週期“遙遙無期”。“一入醫學深似海”,學醫週期明顯偏長,比如本科學歷普遍為4年,而醫學類普遍為5年。這還不算,參加工作後,各種學習培訓紛至沓來,還要寫論文,出成果,這樣才能精進醫術、提高工資收入,可謂是一生的修行。
二、存在問題,但前景一片光明
雖然上面的情況反映了了一些現實問題,但是不代表未來,醫療發生行業依然大有作為。國家衛健委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0.0萬個,與2017年11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1217個。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景還是光明的。而且,隨著全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對就醫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弱,醫院幾乎是不會消滅的機構,醫生也鐵定是不會消失的職業。
二、人各有志,自己的路還要自己走
雖然醫生不願子女重走自己老路的情況大有人在,但選擇不干涉和願意子女子承父業的,也不在少數。《白皮書》中,在“是否希望子女從醫”這一問題中,45%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22%表示不干涉。由此可見,是否讓孩子繼續選擇從醫,主要還是取決於孩子自身。建議作為父母的醫生,還是冷靜地看待自身經歷過的不愉快的記憶,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醫生依然是一份崇高的職業,救死扶傷的職責還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來承擔。人間正道是滄桑,事物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隨著法治環境的不斷改善,醫生的從業環境必將不斷最佳化,醫生的就業形勢必將趨穩向好。
-
4 # 好醫生2792
那只是你個人想法。不代表全部。北京協和醫院吳階平院士(醫學家)吳門三代有30餘人從事醫學,是醫生。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子女全是學醫。南京軍區總醫院著名外科學家黎介壽三兄弟都是學醫。3人都是醫學界的院士。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父親石美森是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母親是著名婦產科專家。伯父是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胸心外科專家。石應康女兒是華西醫院腎內科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從醫。例子太多舉不完。魯迅留學日本學醫。孫中山留學香港學醫。郭沫若留學日本學醫。可見醫學對優秀知識分子的吸引,外科之父裘法院士祖留學德國學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從馬拉西亞歸國報考同濟醫學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兒子也是子承父業留學美國學醫,也是著名神經外科醫生。現任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副院長。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學家程辛農院士,兒子是中醫學家。孫子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學醫。是醫學世家。可見越是著名醫學家,子女從醫比例越大。例子太多了。舉不完。你怎麼會說醫生打死不讓自己孩子學醫,
-
5 # Lily51790006
打死不學醫,通常是學醫的長輩給孩子們的選擇,哪些不從事醫療的家長還非常願意給孩子選擇學醫。在醫療行業中的長輩們,由於在醫療工作中深切體會到工作付出與差距巨大,百姓對醫療的意見和怨氣讓醫務人員背鍋,醫療已經成為百姓怨氣最大的行業,目前的醫療改革早已進入死衚衕,身在醫療行業的從業人員最清楚。社保都步履艱難,要求大家延遲退休,那裡有錢推進醫保普惠大眾。
-
6 # 法醫阿一
分析一個問題,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最後才是如何看待。
那麼先來看是不是所有的醫生家長都強烈反對子女學醫呢?先給結論:肯定不是。我也是學醫的,同學,朋友,老師,前輩裡面醫生很多,其中尤其是老師長輩中,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子女也學醫學的(專業老師,臨床教授)。這些長輩為什麼願意自己孩子學醫,除了孩子自身意願之外,其實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自身在這個行業發展多年,人脈廣,路子廣,有自身的助力,孩子將來的職業發展會平順很多。
那麼有沒有一些醫生家長不願意孩子學醫呢?答案是:當然也有。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生最常見這種想法。
那麼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首先是這些年國內一些地方醫療改革其實並不成功,就醫生而言,一些地方醫院的醫生待遇和收入明顯下降(或是趕不上其他職業的漲幅)。醫生,尤其是臨床醫生,學習時間長,學歷高,但是剛工作的時候,收入其實非常低,某些醫院,研究生畢業的醫生,前兩年月收入也才三兩千,讓他們覺得心理不平衡。而基層醫院的醫生覺得自己孩子就算學醫,自己也未必能幫助太多,孩子還得和自己一樣辛苦熬過來。
其次,近年,醫患矛盾越發突出,醫生的職業風險加大,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侵害。雖然由於打黑除惡,以及專項整治,典型的職業醫鬧已經越來越少見了。但是患者家屬對醫生的不信任卻是並沒有任何改變,各種分不清真假的網路資訊,讓一些患者半懂不懂之下,總覺得醫生不靠譜。而某些地方有喜歡按鬧分配,維穩第一,這樣就加劇了醫患矛盾。時不時爆出,醫生被打,被殺,更是讓很多基層醫院的醫生心裡拔涼拔涼的。甚至有醫生用惡搞的形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典型的就是廣泛流傳的各種醫生上班帶刀圖。
最後,醫生家長由於自身工作忙,經常覺得陪孩子時間少,家庭教育缺位,相對的就有補償心理,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其實這種心理幾乎存在於絕大部分繁忙職業的人群中。醫生不願意孩子讀醫,警察不願意自己孩子從警,農民更不願意自己孩子耕地。但是這些不願意,其實不外乎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勝過自己,在自己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罷了。
所以,很多事情看兩面,固然不少醫生說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學醫,但實際上當孩子的學業,教育前途擺在面前衡量時,也不過是因為本身利弊而已。畢竟只有小孩子才做選擇題,大人總是希望什麼都要。
-
7 # 勇敢的心6160476
醫改造成的醫患矛盾嚴重,重複檢查,過度治療,老百姓哪會滿意,所以現在的醫生也不好當了,畢竟能發財的只是少數有技術的醫生啊。
-
8 # 飄輕的秤砣2
很有同感 現在醫生執業環境差 不被少數患者認同 而且醫學生五年本科 考執業醫師資格證 兩年研究生 還有規培 讀博等等全部學完都三十歲了 沒有時間談戀愛 健身 旅遊 品美食。。。還是教師好 我想讓孩子今後當教師
-
9 # 手機使用者側目
當下,內行不讓子女學醫。可外行卻讓子女學醫,這就應了那句話話,看事容易做事難。
一個人牙疼的難以忍受,可別人看他好好的,不信,笑個不停。那天他也牙疼了,他就知道了。輪到別人笑了。所以醫者的子女都不學醫。醫者卻遍地不缺。
綠草如茵的草地,還有鮮花,摘花人陷在泥裡。叫苦不迭。外邊的人以為他怕別人搶花,說假話。仍然去摘花…………。
-
10 # hugn463
所有後代學醫的,都是父輩在醫院混的不錯,至少也是主任一級,孩子畢業後可以安排工作,還可以幫助晉級,接自己班接著當領導,普通醫生誰願意孩子再去受罪。醫生和主任收入天差地別,更不敢和院長比,然而所有的罵名都是醫生背,所有好處都是領導的,捱打捱罵被殺,還有勞累死,有幾個是主任以上的,
-
11 # 了緣3366
因為醫療方向,或者目前主導醫學是有問題的!很多病是人為製造出來的,過度醫療,藥物副作用這個業醫生不用承擔嗎?
不讓孩子學西醫是對的!學中醫還要找個好老師,其實全民中醫為主,絕對不會有這麼多病!古代可沒有民間大型醫療機構!用腳趾頭都可以想明白為啥!中醫才是健康之道!
-
12 # 手機使用者3527043189
這說明醫生教師心靈懺悔了,它們掙了不義之財,對不起患者學生家長,它們不想讓它們的孩子再做缺德事了!好!給醫生教師一億個贊……
-
13 # 休閒148105018
這就是利弊因果關係了,醫生得利了勢必要付出代價,過度醫療、人口結構、勢必造成醫生24 小時不能關機、隨叫隨到,半軍事化,僅此而已。
-
14 # 手機使用者6317573830黃
醫瘓矛盾越來越尖銳,越來越激烈,惡性案件頻發,有的說是醫生醫德問題,也:有的說是醫院黑心,還有的說是換者素質低不通情理,依我看這些都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在於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監督,調解解決制度,這些年的醫改側重於利益調整,沒有把以上問題做為重點,沒有把換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以致越改離初衷越遠,咋能意見不大呢
-
15 # 正直的旁觀者
我與大車司機的異同。
我是一名三甲醫院的醫生,昨天和一名大車司機聊天,發現其實我們的職業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又有很多不同。
相似之處:風險都特別大,一不小心就會出人命;沒有白天沒有夜晚的工作;工作時間都特別長。
不同之處:大車司機不需要很高的學歷,大車司機不需要寫論文,大車司機工資每月一萬五,將近醫生收入的兩倍。
相關檔案明確規定:從2020年起,無論本科還是碩士,必須先透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才可以找工作。任何醫院不得聘用沒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醫學生。
回覆列表
自己經歷了學醫的苦和累,只要條件允許,更願意孩子選擇相對輕鬆點的工作。會做適當引導,但最終還是尊重孩子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