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鐵血戰史1927
日本優先進攻美國而不進攻蘇聯從大方面來說有四個原因。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一、諾門坎戰役;
1939年蘇日戰爭爆發,名將朱可夫採用後發制人殲滅日軍。日軍很多聯隊指揮官在絕望中切腹自殺,被蘇軍坦克碾死計程車兵更是不計其數。在這次大戰中,蘇蒙軍僅傷亡6000餘人,損失飛機78架、坦克113輛。日軍則傷亡逾5萬人,光是戰死的就有2萬餘人,裝備損失是蘇蒙軍的5倍。戰後為追究責任日關東軍幾乎所有的“強硬派”被免職。諾門坎戰役不僅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也讓日軍看到了蘇軍的強大戰鬥力。這場戰役樹立了蘇軍對日軍的心理優勢。
二、日蘇友好;
日德其實並不是鐵桿一塊,日本知道德國的強大,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更希望用蘇聯削弱德國的力量。希特勒更想統治全世界,而日本則只想成為亞洲之王。為了將來的利益,日本沒有選擇跟德國一同進攻蘇聯。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
三、資源;
四、殖民地之爭;
日本是個島國,所有的殖民地都在東南亞跟美國有一定衝突,而且在太平洋美國海軍是唯一可以微威脅日軍的軍隊。優先進攻美國消除隱患。
-
3 # 薩沙
不是日本怕蘇聯,恰恰相反。
在日本和蘇聯、沙俄交手中,日本基本沒有佔過下風,比如日俄戰爭、干涉西伯利亞、張鼓峰事件、諾門罕戰役都是如此。
以張鼓峰事件、諾門罕戰役為例,蘇軍出動的兵力和武器遠遠超過日軍,但傷亡比仍然很懸殊。
張鼓峰事件日軍出動7000人,陣亡526人,蘇軍出動2萬多人,陣亡792人。
至於諾門罕戰役,蘇聯前後共投入近十萬人,約500輛坦克,380輛裝甲車和各式作戰飛機500餘架,彈藥投入超30000噸。
日軍再投入方面,參戰人數總計約70000人,除卻戰爭末期加入的四萬多人,真正在諾門罕和蘇軍死斗的只有約25000餘人,約200輛坦克和近600架飛機。
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即便如此,日軍不過約8700人失蹤或死亡,約8600人傷病,約30輛坦克和180架戰機損毀。
而蘇軍共有約9700人死亡或失蹤,約16000人傷病,約250輛坦克和200架戰機損毀。
在兵力火力都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蘇軍尚且打成這樣,自然談不上好。
這些戰役之所以以日軍退讓失敗,根本在於日本軍方沒有和蘇軍全面開戰的意圖。
在二戰時候,日本軍部認為北上攻擊蘇聯並不可取。
一旦攻打蘇聯,也就意味著德意日徹底並肩作戰,徹底和盟國為敵。但當時日本極度缺乏石油,必須透過荷蘭控制的印尼油田提供。
如果和蘇聯為敵,盟國必將切斷日本的石油供應,那麼日本陸軍和強大的聯合艦隊都會崩潰。
那麼,就算擊潰蘇聯,獲得了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大片荒涼的土地,沒有二三十年是開發不了的,遠水救不了近火。
所以,現在唯一可行的是南下攻打英美法,首先搶奪東南亞的油田,飢餓燃眉之急。
這種情況下,擅自和蘇聯全面開戰就是智障行為。
所以,日本根本不怕蘇聯,只是因為國內的軍事戰略決定他不能去打蘇聯。
實際上,如果日本不管不顧將侵華日軍100多萬人拿出來,全力攻打蘇軍,蘇聯已經會非常非常艱難,面臨可怕的兩線作戰。
在這種重壓下,蘇軍是存在崩潰的可能的。
因為日軍二戰期間僅僅侵華日軍和南方軍總數就超過200萬人。想要對付這200萬日軍,根據以往的表現蘇軍至少要出動二三百萬。
在和德軍全力拼命的時候,蘇聯哪裡還有這種實力。
常駐遠東對日本的蘇聯遠東特別集團軍,也不過110萬兵力而已。
-
4 # 聯合防務
日本當時對於打美國也是心裡沒底的,最終對美開戰是因為日本在美國製裁之下面臨著等死的前景,還不如鋌而走險搏一把。
日本致命的問題在於資源和市場雙匱乏,尤其是資源方面,日本維持戰爭所需的石油、橡膠、廢鋼鐵都被美英控制,日本還有不少資產在美國那兒。所以,當羅斯福對日本採取全面制裁,禁止出口石油、廢鋼鐵給日本,凍結日本在美資產,日本頓時就傻眼了。如果答應羅斯福的條件,那麼日本前面就白打了,亞太霸主以後壓根都不要想;如果不答應羅斯福的條件,要麼等著現有資源消耗殆盡等死,要麼發動對美戰爭,以武力搶奪所需的資源。當時日本內部也是爭吵不休,最終還是狂熱的軍國主義情緒佔據了主導,決定對美開戰。
賭國運,日本最喜歡玩,之前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本都是豪賭國運而且賭贏了,僥倖心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日本對美國又是賭徒心態,結果這次賭國運輸的底掉。
日本對蘇聯進行過兩次挑釁,也就是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諾門罕)事件。日軍原以為斯大林進行的大清洗對蘇軍戰鬥力是傷筋動骨的損傷,然而實際交戰卻沒有佔到便宜,特別是諾門坎事件,日軍飽嘗了蘇軍的優勢火力,才有點明白光憑精神戰勝不了鋼鐵。在德國對蘇聯發動閃擊戰之後,日本內部也有很強的聲音要出兵,與德軍東西對進,滅亡蘇聯。但是在看到蘇聯部署在西伯利亞的規模龐大的兵力兵器,再回憶一下諾門坎之戰,日本最終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轉而向從未交過手的美英開刀。
進攻西伯利亞,開玩笑呢。先不說氣候,那麼廣袤的原始森林凍土帶,日本關東軍那點兵力撒進去就被攤薄的不像樣了,而且馱馬制、挽馬制的日本陸軍師團如何去圍殲裝備大量坦克、火炮和迫擊炮的百萬蘇軍步兵師和坦克師,原始狀態的後勤保障如何去維持大規模交戰所需的裝備物資供應。(S)
-
5 # 軍武小咖
這個問題,還是往前說,在二戰之前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就互相看不起,誰也不服誰,按理說在大家都是一個國家的人,應該互相幫助才對,日本人偏不,陸海軍除歷史原因互相敵視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窮,日本的陸海軍的待遇可是差的天差地別,在影視劇中咱們經常看見日軍經常去打家劫舍老百姓,原因就是日本陸軍的伙食實在不咋滴好,要不然也不會搶到一隻雞就把嘴笑到耳朵根,根本原因就是日本陸軍伙食實在差,而海軍就不一樣了,伙食比日本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當時日本陸軍侵略中國,打的熱火朝天,取得的很大的戰果,但是日本的海軍卻是整日無所事事,只能給陸軍運運兵,打打下手,以至於日本陸軍經常嘲笑海軍為“敗家子”,用那麼多軍費,卻做這麼點事,,到頭來只能給陸軍打打下手,海軍也不服氣啊,就罵陸軍為“土包子”不懂高科技,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心裡也的確不舒服,實在是無仗可打,小咖說這個的原因就是,當時在二戰開始之處,分為了以陸軍為首的“北進派”和以海軍為首的“南進派”北進派主張向北打,這樣就透過中國攻打蘇聯,而南進派呢,則主張南下同英美開戰,誰也不服誰,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海軍更佔據話語權。日本大本營沒辦法,只能採用了“南北並進”的方法,但是關東軍私自挑起的諾門坎戰役的爆發給日本的北進派澆了一盆涼水,發現蘇聯好像沒有想象的那麼弱,當然這一場戰役和海軍極力想要南下,這兩個原因,還不足以打消日本北進的決心。用狗哥的話說,遠東那鳥不拉屎的地方,撅個茅坑都費勁,日本想要進行戰爭必然需要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但是當時的遠東貧瘠的讓人心疼,以日本自身的資源根本不足以打到蘇聯的油田產區,而此時美國也已經對日本實行了禁運,所以說日本更本無油可用,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為了提防日本的狼子野心,蘇聯可是從來沒有放鬆過,在蘇聯的遠東地區可以派了重兵的,這是蘇聯遠東地區各個時間的兵力數量圖。綜合考量後日本還是覺得打蘇聯不太合算,於是轉而南下同英美開戰。
-
6 # Mer86
日本會忌憚蘇聯?這種話,是不是太小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了?在那幫瘋子的眼裡:皇國戰無不勝,美國也好,蘇聯也罷,都是渣渣,有什麼惹不起的?
日美開戰之前,裕仁天皇很猶豫,因為他知道日美實力差距有多大。於是他接見了陸軍大將杉山元,問他:日美要開戰的話,要多久才能打贏?
杉山元回答說:只需要三個月!
裕仁當時就怒了!質問杉山元:當年中日戰爭開打的時候,我問你要多久能結束,你也是說要三個月,可是現在打了四年了還沒打完!你怎麼解釋?
杉山元辯解道:中國腹地深遠,拖這麼久真沒想到。
裕仁一聽這話就更怒了。大聲喝問道:中國腹地深遠,那太平洋豈不是更腹地深遠?你憑什麼這麼肯定說三個月能打完?
杉山元被裕仁問得頓時語塞,無言以對。但是一個多月後,衫山元拉著海軍大將永野修身一起,還是說服了裕仁,讓他在對美開戰的檔案上籤了字。
其實從對美開戰前,日本國內的猶豫,軍國主義分子的狂傲就可以看出,日本高層普遍分不清楚戰鬥和戰爭的區別。很多高層以為打贏了戰鬥,戰爭也一定能贏。甚至還天真的認為皇軍戰無不勝,沒有什麼國家會是日本的對手。
即便不是軍國主義分子,是那種還稍稍有點理智的人,比如海軍大將米內光政,也一樣是天地不怕的貨色。在日本美開戰前,米內光政就復強調:日本不應該對美開戰,而是集中全力對蘇聯開戰。為了此事,米內光政大罵“南進派”是白痴。
只不過出於現實需要,主張對美開戰的人佔了上風,所以日本才最終確定打美國,而不是配合德國打蘇聯。
但是,確定打美國,而不是打蘇聯,這只是戰爭優先順序的問題。對於日本人來說,不存在忌憚蘇聯的問題。
比如,就在日本確定對美開戰,南下東南亞的大方向後。由於德國進攻蘇聯,挑起了德蘇戰爭。日本國內當時又是再起爭論,大有否定了對美開戰,重新計劃對蘇聯開戰的勢頭。
1941年7月2日,也就是偷襲珍珠港之前的五個月。日本“御前會議”上通過了一份《適應形勢發展的帝國國策要綱》的檔案。
根據這份檔案,日本決心以三個準備行動以及三個攻勢行動,以不超過六個月的時間孤立並摧毀遠東的蘇軍。(滅中國三個月,滅東南亞三個月,滅蘇聯六個月)
為了落實這個計劃,日本參謀本部共下達兩次動員令,共動員戰列部隊307支、兵站部隊322支,共計629支部隊,另有大量武器、彈藥、馬匹和各式軍用物資等等,日本駐紮於東北的關東軍兵力增加至70萬人,大多佈署於滿洲東部與北部邊境地區。大有幹翻蘇聯的企圖。
圖片:1941年8月大量日軍雲集中國東北
圖片:日本全面進攻蘇聯遠東計劃圖
只不過,由於美國出面干涉,斷絕了日本的石油供應。再加上蘇德戰爭開始後,蘇聯的遠東部隊並沒有抽調到歐洲。所以最終主張對蘇開戰的一派又再度落了下風,日本對蘇開戰的計劃才再次被否定。而對美開戰的計劃,才又重新被拿到案上討論。(如果當時日本有足夠的石油、橡膠、鋼鐵等戰略性資源,必然會跟蘇聯開戰)
所以說,日本敢打美國,唯獨忌憚蘇聯,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問題。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眼裡,就沒有他們不敢惹的物件。中國不是對手,美國不是對手,蘇聯也一樣不是對手。只不過因為對美開戰之後,限於國力限制,日本無法同時維持對中國、對美國和對蘇聯的三線戰爭,因而才會給人一種日本很忌憚蘇聯的錯覺。
這裡再說點題外的內容。其實,如果日本沒有跟美國開戰,它倒是非常有可能跟蘇聯全面開戰。因為即便日本不主動打蘇聯,蘇聯在解決歐洲問題後,也會主動打日本。
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控制了整個千島群島、整個北韓半島、半個庫頁島。把蘇聯在遠東的出海口,徹底堵死了。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繼續擴大戰果,侵佔中國東四省,進一步壓縮蘇聯的空間,幾乎把把蘇聯在東北亞的所有擴張路徑,全部都給堵死了。蘇聯的遠東海軍想要向外海擴張,根本就沒有出口。
很顯然,對於一心想要追求世界霸權的蘇聯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
因此,蘇聯對日開戰,重新奪回它在遠東的出海口,也是必然的結果。
1945年8月18日,也就是日本宣佈投降後的第三天,蘇聯發動了千島戰役。蘇軍這一行動的目標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要重新奪回它在遠東的戰略優勢。即便當時日本已經投降了,它也要執行這一既定目標。
蘇聯的這種考量,日本高層知道嗎?很顯然,日本高層肯定是知道的。所以打蘇聯也一直是日本的既定戰略之一。
總的來說,對於日本而言,蘇聯、美國沒有區別,不存在敢打美國,唯獨就不敢惹蘇聯的情況。日本最終選擇打美國,而不是打蘇聯,主要是基於現實上的考量。
美國斷絕了日本的一切戰略物資供應,日本當時對美開戰,南下東南亞尋找資源,這是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而北上蘇聯並不能解決日本資源短缺的問題。打蘇聯只會讓日本崩裂的更快。因此,日本才會給人一種對蘇聯示弱,忌憚蘇聯的錯覺。
-
7 # 眾森淼
日軍對蘇聯曾經經過兩次的進攻,一次是張鼓峰事件,另外一次是洛門坎戰役。但是很不幸的是日軍的兩次戰役都是以失敗告終。而且由於中國戰場的原因,要是在貿然與蘇聯開戰,日軍將會受到無法承受的壓力。
首先蘇聯是一個軍事強國,而且在地理位置上與中國相交,另外他們與日本的距離又十分的近,貿然對他們出手,對自己也是沒有半點好處。
在沙俄時期,日軍曾經和俄國發生了一場日俄戰爭,這個時候日軍和俄軍的正面交鋒證明了俄軍已經不弱了。到了後來沙俄變成了蘇聯,日軍也是對他們進行了試探式的攻擊,結果發現竟然不是一個量級的,她又如何敢再對蘇聯動武。
再者,蘇聯的面積太大,縱深過長,日軍在中國就已經受到了巨大的阻礙,再投身於蘇聯,豈不是極不明智。而且就算真與蘇聯打起來了,能堅持多久真的是一個問題。
那麼他們又如何敢對美國出手呢?
從軍事實力上來看,美國絕對是大於蘇聯的。日軍在對蘇聯進行試探後,對比他更強的美國應該更加忌憚才對。事出反常必有妖,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則當時日軍是有著太平洋最大的艦隊,但是在他們佔領了法國的剩餘殖民地時,美軍斷了他們的石油供應。這一行為相當於打了日本的七寸。他們透過外交手段期望獲得幫助,但是終究沒有太多效果。
但是資源的匱乏迫使他們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面對石油,他們準備最後一搏了,但是來自珍珠港的威脅卻不曾消失,要是想要佔據東南亞,必須要先處理掉珍珠港的美軍。所以才有了偷襲珍珠港這一事件。
其實日軍也不是要和美軍交戰,他心裡也清楚無論是美軍還是前面所說的蘇聯都是他們無法招惹的存在。這個時候他們這麼做或許就是破釜沉舟了。
-
8 # 無月文化館
事實上日本剛開始並不忌憚蘇聯,日本在二戰時期和蘇聯是交過火的。
只是蘇聯真的不好打,老毛子號稱戰鬥民族,本來就不是怕打架的主,加上蘇聯的工業比日本要發達很多,資源也豐富,因此,老毛子經常摁著日本打。
日本若是不發動所謂的大東亞戰爭,而是專心跟蘇聯幹,憑小日本那種不要命的精神,說不定還能跟蘇聯較個高下。
但一旦多線作戰,大國和小國的實力差距就一覽無遺了。
日本對蘇聯的害怕發生在諾門罕戰役之後。
1939年,蒙古和偽滿的軍隊發生了交火,很快,兩家各自的大哥,蘇聯和日本也加入了戰鬥。
戰前,因為蘇聯內部剛經過斯大林主導的大清洗,軍官們正人心惶惶;而且蘇聯最近的鐵路離戰場有700多公里,補給線又長又不方便;此時希特勒又在西歐攪的天翻地覆。
經過綜合分析,日本關東軍認為蘇聯很可能不會參戰,即便參展也不會投入太大的兵力。
但是,事情總是出人意料。
5月28日,日軍出動了16000人的部隊,在轟炸機的掩護下發起進攻。蘇聯軍隊在炮兵和坦克的協同作戰下,戰鬥力極強,全殲了日軍的騎兵聯隊。日軍被迫在6月1日選擇撤退。
第一階段戰鬥結束,日軍完敗。
7月2日,日軍第23師團在飛機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強渡哈拉欣河。交戰雙方以坦克對坦克,爆發了亞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戰。日軍的坦克師團被蘇軍徹底打殘,日軍參戰的坦克和戰場幾乎全軍覆沒。
第二階段戰鬥結束,日軍再次完敗。
在7月23日,又調集3個重炮聯隊參戰,發起了第三次諾門罕戰役。但日軍在蘇聯大口徑火炮面前完全不夠看,日軍的重炮群被蘇軍壓制得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之後8月20日,蘇聯和蒙古的軍隊展開全面反攻,第二天就將日本軍隊全數趕出蒙古國境線。
諾門罕戰役,參戰的日軍第23師團1.6萬人,傷亡達到了1.2萬,損失高達80%。
當時有德國軍官在日本軍中觀摩整場戰役,戰後給出的結論是日軍的戰鬥力還處在一戰的水平…
從此,日本關東軍實力大減,在軍中也不敢再趾高氣揚了,而面對蘇聯更是小心翼翼,小日本骨子裡就是害怕將他們徹底打趴下的人。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9 # 是阿維啊
日本打美國實在是形勢所迫。
日本在進行珍珠港偷襲之前,國家已經處於一個極度危險的邊緣。日軍在中國地區久攻不下,已經耗費了日本方面的大量物資。而此時美國方面又決定要中斷通往日本方面的石油。日軍的資源也就更加的短缺。
此時對於美軍,還有蘇聯。日本方面也是做了大量的考慮。日軍急需資源。而蘇聯由於十分強大並不好打,他們也無意去挑戰美國所以他們就將眼光放到了東南亞,而他們此時就有大量的兵馬在東南亞。但是很不幸,美國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卻成了他們進軍東南亞的一個重要阻礙。
無論如何,日本方面都會得罪一個,而此時大量的部隊都在東南亞方面,再回頭去打蘇聯,似乎也是不太合適。而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幾乎都在珍珠港,要是偷襲珍珠港反而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機遇,也許會重創美國海軍也不一定。
賭徒的心態以及石油的誘惑使得日軍開始了這一冒險行動。而至於為何不去動蘇聯,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誘惑不夠吧。
-
10 # 夢嘗君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至於日本為啥忌憚美國,原因有三個:一是因為在“諾門坎之戰”中,被蘇聯打疼了,打怕了;二是因為蘇聯在二戰期間對待俘虜簡單、粗暴的方式,那種絕望、恐懼的感覺已經深入日本俘虜的骨髓了;三是日本出於同美軍決戰的需要,從關東軍中抽調了大量兵力,無暇顧及“北上”。
一、“諾門坎戰役”,蘇聯軍隊給日本人狠狠地上了一課,用軍事實力告訴日本什麼叫做“老虎的屁股摸不得!”20世紀30年代,日本國內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當局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並迅速佔領了東三省,“豐碩”的戰爭結果讓日本軍方的野心迅速膨脹,日本將目光放在了蘇聯遠東。1939年5月11日至9月16日,日俄之間爆發了兩次“諾門坎戰役”,日本關東軍試圖擊潰駐守在遠東地區的俄軍,但是均已失敗告終,給日軍造成了嚴重損失。甚至在“諾門坎戰爭”後期,日本在“中蒙”邊境“出手大方”,截止到7月底,日本駐守的兵力已經達到了25000人,擁有82門大炮,而蘇軍方面則集結了約100000人,同時給蘇軍配備了18000噸炸藥、7000噸燃料、6500噸炸彈……這些“物資”在日本軍方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而蘇聯“戰神”—朱可夫元帥,沉著指揮、冷靜面對,將日軍打的節節敗退。蘇聯的炮火在天空中“怒吼”,似乎要將天空撕裂,爆炸聲響徹雲霄,幾乎照亮了整個天空,而蘇軍連綿不斷的炮擊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陰影,面對蘇軍的機械化衝動,日軍只能使用“玉碎”的方式和坦克同歸於盡,戰後造成日軍死傷人數接近16000人,這對於日本這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損失,使得日本不敢輕易繼續進攻蘇聯,“日本北上計劃”正是宣告破產。
二、日本抽調大量關東軍的兵力同美國進行戰略決戰,無暇顧及“北上”打擊蘇聯。1941年12月7日,日本正式啟動代號為“虎!虎!虎!”的作戰計劃,正式同美國宣戰,日本“偷襲珍珠港”並沒有消滅美國的有生力量,反而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強敵,為此日本不得不從中國內陸戰場、關東軍中抽調大量的主力部隊與美軍進行戰略決戰,使得日本關東軍的軍事實力嚴重下滑,只能勉強維持和蘇軍的戰略平衡,此時的日本只是缺乏進行軍事進攻的實力,而不是沒有“野心”。
三、蘇聯對待俘虜堅信:“對待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蘇軍採用了殘酷的方式對待60萬日本俘虜,大約只有30萬日本俘虜遣返回了日本,而遣返的日本俘虜將“蘇聯的殘忍”傳遍了日本大街小巷。1945年的歐洲現場,局勢已經十分明朗,在歐洲現場上,納粹德國的喪鐘已經敲響,而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經過“中途島海戰”、“丟失菲律賓”等一系列的挫敗以後,日本法西斯已經是日薄西山,搖搖欲墜,蘇日之間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平衡被打破,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消滅了盤踞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並將日本俘虜帶回西伯利亞,將他們作為蘇聯恢復國內生產的勞動力,在蘇聯遠東地區,天寒地凍,日本戰俘飢寒交迫,只能沒日沒夜的勞動,宛如人間煉獄,待戰俘回到日本國內,將這一恐怖的畫面傳到了日本大街小巷。據說,有一次蘇聯方面接到通知,要接收150名日本戰俘,蘇聯方面也相應地準備了150個人的飯,但是後來卻來了500名日本戰俘,於是蘇聯軍隊命令先到的150名日本戰俘原地待命,將剩下的日本戰俘帶到樹林裡,全部槍斃、掩埋,蘇聯的“簡單、粗暴”將日軍俘虜嚇破了膽,此時誰也不會再去想“武士道”精神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蘇聯令人望而生畏的軍事實力,是日本不敢貿然進攻蘇聯的根本原因,而日本對美國宣戰,分散了大量兵力、日本俘虜在蘇聯宛如煉獄般的生活經歷也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綜上所述,日本不是不想進攻蘇聯,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回覆列表
你打蘇聯沒意義啊,諾門罕那邊幹了一架其實毛子沒也佔到什麼便宜,無非自家的BT系列和T26系列多了一點罷了。但就算諾門罕能打贏,日本人也不見得會去擴大戰果。
日本本身就缺油,西伯利亞那塊鳥不拉屎的地方連掘地挖個茅坑都費勁,石油就別想了,起碼得打到烏拉爾山東部的工業區。尼瑪這地方里當時滿洲3700公里...而且日本一單打進去。毛子的鐵路是肯定會毀的...這一路估計還得被毛子裝甲叢集衝擊,被毛子游擊隊幹。
而且當時諾門罕乾的熱火朝天時候(1939年8月),歐洲那邊小鬍子剛剛和慈父瓜分了波蘭,還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當時的本子表情就是
到了1941年6月,小鬍子發動巴巴羅薩,當時也有看法是和小鬍子一起夾擊蘇聯...但毛子一直在遠東部署超過80萬的軍隊,而且1941年,T34等新式武器開始裝備,遠東軍也沒拉下。
日本估摸了一下...想想自己一個缺油,二個西伯利亞沒油,三個毛子難啃...還不如先去南邊揍英法殖民地搶油先來的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