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給我來碗片湯
-
2 # 封護勝463
我最熟悉的一首唐詩是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該詩氣勢輝宏,景色秀麗,給人一種磅礴浩瀚之感,詩中這樣寫到: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Sunny照耀著香爐峰,繚繞著紫色的
煙霧,遠遠望去一條瀑布像掛在了山的前面,這個"掛"字把瀑布的遠看之靜寓於動中,區區幾字寫出靜中有動,動靜結合之美。瀑布的流水從天而降,像一股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個三千尺是詩人的形象的比喻,好像銀河落下了九天一樣。
詩人在這裡透過"飛流""直下"的描寫,把瀑布那種從天而降的氣勢,水流的湍急,下落的速度與激情,刻畫出了瀑布的壯觀景緻。體現了詩人漂逸灑脫的詩仙風格,很是耐人尋味。
詩人氣宇軒昂的表現了廬山的風景,表達了自己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尤其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已經成為古往今來的名句,人們都朗朗上口。
給人印象深刻的唐代詩歌還有很多,這首詩只是其中一首。我是封護
-
3 # 碧山雲起
我們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上有一首詩歌《山村詠懷》,是我最熟悉的一首古詩了。意境真美。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歌的作者是中國頂尖級的《周易》研究集大成者,宋朝大學問家邵康節先生。
小時候我家在太行山腳下的丘陵地帶。每到暑假 ,就和同村夥伴穿過兩三個小村落,去遠遠的山巒河谷裡放牧牛羊,日日都在這樣一幅圖畫裡遊走穿行,所以對邵康節先生的這首詩歌印象深刻。誠如詩歌所表達出來的作者熱愛鄉野閒適淡然的安逸情懷,邵康節先生終生不出仕做官,于山水秀麗處結廬而居,名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先生安心於恬淡的隱居生活。農忙躬自耕作,農閒讀書遊歷。風雨瀰漫的日子,閉門捧卷,小酌淺飲,自得其樂。日麗風和,童僕引車,隨意行走。無論達官貴人,還是鄉野農夫,也無論男女老幼,三教九流,遠遠望見先生,便爭相夾道歡呼:“我家先生來了。”其德行遠播,深受士庶愛戴。《宋史·邵雍傳》說他“人無貴賤少長,一接以誠,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先生如三月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所到之處,民如草木,鹹得教化。邵先生無論在哪裡居住久了,都能感召得當地民風忠厚,人才興盛。佛經上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學問家做小詩,是很說明邵先生的淡泊情懷的。每讀這首小詩,就想離開城市回老家,在村子裡居住,有山有水,有草有木有花果,有牛羊有莊稼,有新鮮空氣,有時令蔬菜,再有一添香的紅袖,陶醉在讀書寫作裡,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我是不是喝多了?忘了自己還有四十多萬的債務呢,不說了,打工去啊。
-
4 # 濃茶20
我最熟悉的一首唐詩就是從小學語文課本上學的《靜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首迴盪在神洲大地一千多年的思鄉情結,每當我念起這首詩的時侯,在他鄉異地打拼的我一股想家思親的掛念想思之情由然而生,故鄉是一句永恆的話題,但人生就是這樣,正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南牆屋外草萋萋,
手緊鋤頭上下揮。
一左一右塵土起,
一來一回汗溼衣。
-
5 # 腿兒叔
第一首,賀知章《回鄉偶書》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字號“四明狂客”,人稱“詩狂”,,但再狂的人都有悲慨的時候。“少小離家老大回”,唐玄宗天寶三載賀知章辭官回鄉,時年八十六歲,離家數十年,算是歷盡了世間滄桑變幻,“鄉音未改鬢毛衰”離家幾十年,仍未改變鄉音,可見賀知章有多愛家鄉,多重本,但是頭髮已經變白。“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兩句是比較戲劇性的,也是比較酸楚的。詩人回到家鄉卻被年幼的兒童當成是外鄉人,這個曾經最熟悉的地方已經變得陌生,幾十年滄海桑田,反倒讓自己在家鄉顯得格格不入,這種反主為客的辛酸很容易將讀者帶入,讓讀者感同身受,結尾並無回答,留下餘地,弦外之音,不言而明,更加深遠淒涼。
第二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透過迷濛風煙遙望五津,其實我有與你一樣離別的情感體驗,因為我們同是漂泊在外的遊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相隔萬里,但只要有你這個知己,天涯海角都如同近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不要因為我們將要分開各自踏上不同的旅程,就像小兒女那樣落淚沾溼衣衫。王勃的這首詞意境開闊,大開大合,淡了古往今來離別的苦澀,增添了曠達,卻絲毫不減真摯情感,是別離詩中獨樹一幟的名作。
第三首,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幼而聰穎,少而任俠,後因擊劍傷人,棄武從文,但是他的文學作品中一直存有俠士的傲骨,人稱“詩骨”。這首詩是滿懷凌雲壯志的他遭受政治打擊之後,登上薊北樓寫下的悲慨之作。“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天地宏闊遼遠,卻只有我如滄海一粟,獨自悲愴泣下。而悲愴的原因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裡的“古人”和“來者”都指慧眼識才的君主,可是前古人和後來者都不是現在的陳子昂可以見到的,而現在的君主又親信小人,令真正有識之士懷才不遇,這是一首慷慨悲歌,道不盡詩人心中苦楚。
-
6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我從兒時學習的第一首唐詩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不僅朗朗上口,而且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從卜卜練書法,也是用的這首詩。裡邊的各個漢字的結構,對於練習書法的確實是容易掌握。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唐代詩人。其詩雄奇豪邁,且音樂性強,尤其是《登鸛雀樓》一詩,描繪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表現了詩人的開闊胸懷,從某種意義上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給人以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藝術意境。屬對精密,通俗自然,因而流傳甚廣,且多次入選小學語文課本。
令人憤慨的是,如此國粹級的唐詩,竟被某些人拿來“日解“,肆意踐踏,令人不堪入目!!!
須知,唐詩是中國的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對於國家文學遺產,你可以不讀,不看,不愛她!但是,請你不要肆意踐踏她!!!
-
7 # 善意的生薑
我最熟悉的是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
8 # 蔡甸
我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靜夜思》了。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
9 # 藏叔
我記得最開始記住的一首詩歌,是駱賓王的《詠鵝》,當時印在一本唐詩三百首的封面上,不知道為什麼,就記了很多年。
-
10 # 單永明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回覆列表
詠鵝
唐朝·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