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聯謎

    一是當初項羽劉邦等共尊義帝,約定先入關中滅秦者為王,劉邦因為有賢臣輔佐,加上正確的策略,先打到咸陽,俘獲秦王子嬰,按理說應該劉邦為霸王,但項羽仗著自己實力強大,撕毀盟約,自立西楚霸王,害死義帝,大封諸侯,劉邦對如此不公平的結果當然是反感的。

    二是退一步吧,就算分封,總該給劉邦封個好點的地方吧,畢竟人家功勞大大的,可是項羽出於私心和防範心理,把劉邦封到當然地處偏遠的漢中地,明顯是整人嘛。

    三是項羽把秦的舊將章邯等三人封王,封在了秦國故地,擋住了劉邦出漢地之路,等於把劉邦看死了,劉邦怕一進漢中永無出頭之日,所以不樂意去。

  • 2 # 自由的因子

    @因為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連他的下屬們都不滿意,所以特別不情願去。

    具體情況是這樣:項羽進了咸陽,把六國舊貴族和有功的將領一共封了18個異姓侯王,稱為西楚霸王。在這18個諸侯中,項羽最不放心的是劉邦。他把劉邦封在了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章邯等人,讓他們擋住劉邦,不讓劉邦出來。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不但劉邦不願意去,跟隨劉邦的將士也都不願意去,因為劉邦和他的部下,幾乎都是今江蘇一帶人,而封地偏僻閉塞,水土不服。項羽給他的封地是今天的四川,陝西漢中一代。 那時候的巴蜀之地,不像今天這樣風景秀麗,豐衣足食。秦漢時期的巴蜀是流放犯人的之地。當然劉邦想留在中原是要和項羽爭奪天下,畢竟留守中原可以伺機待發,一旦有人反項羽,他就一馬當先,給項羽致命的一擊。遺憾的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去了。  漢王到了封地,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漢王急壞了,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麼也逃走?”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蕭何說:“韓信。”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典故的由來。 後來劉邦在這裡養精蓄銳,屯田練兵,發展實力,出了許多諸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

  • 3 # 羽菱君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入咸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自立為西楚霸王。又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劉邦對於這一封地,十分不滿,起初根本就不想前往封地就封。

    首先本來按照楚懷王所定“先入咸陽者王之”的盟約,劉邦軍先入關中咸陽,按盟約劉邦應為“關中王”。但項羽背信棄義,將劉邦遠遠的封到巴蜀、漢中(漢中平原還是張良透過項伯向霸王爭取過來的)。把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分別賜給了秦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是為三秦。想利用巴蜀環山地勢,外加三秦扼制,把劉邦困死在蜀地。劉邦很清楚項羽的這一用心,擔心入川就等於死路一條。

    其次,劉邦軍隊自劉邦上下,包括他的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多都是沛縣老家和原山東六國之人(崤山以東)。推翻暴秦後個個都想像項羽江東兵一樣衣錦還鄉,擔心一入巴蜀之地就再沒機會重回故土,而且巴蜀風俗民情跟中原地區大異,誰都都不想前往。劉邦也有這種想法,一幫不想入蜀的手下也一個勁的勸劉邦斷了入蜀的念想,大不了跟項羽拼了。

    劉邦因此拒絕入川,欲與項羽決一高低。但蕭何力勸:“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劉邦採納了蕭何的建議,四月,前來漢中,項羽僅派士卒三萬隨往。途中劉邦接受張良建議燒燬棧道,表示自己無再東出爭奪天下之意,徹底麻痺了項羽。到了漢中休養生息,憑藉天府之國的蜀地漢中,擴充實力。隨後還定三秦,開始楚漢相爭。

  • 4 # Su57

    分封之前,劉邦和項羽兩個人都清楚,劉邦有可能對分封不滿意,可能會從封地出來打仗,統一天下。這是因為,滅秦之前,按照義帝的安排,先入咸陽者為王,意思是說,先消滅秦國的人功勞最大。

    但實際上,由於眾人都支援劉邦,所以幫他入咸陽,而讓項羽去啃難啃的骨頭,消滅秦軍主力。所以按照規則來的話,項羽是非常委屈的。項羽憑實力消滅了秦軍主力,自己的實力大漲,在諸侯中是最強的。所以項羽以實力為依託,甩開義帝之約,自己進行分封,沒人敢不服從。於是他處處防著劉邦,分封讓劉邦很難受

    1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四川。而劉邦的部眾大多是從江蘇老家帶出來的。滅秦之後,許多人自然想衣錦還鄉,不願意趕往偏僻的四川。所以劉邦從自己的角度考慮,當然不希望自己封地太過於偏僻,使自己的人士氣低落,心情沮喪,紛紛外逃。 事實上,劉邦進入封地以後,自己的部隊的確潰逃成風。這也是項羽希望看到的結果。

    2劉邦的封地交通不便。正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一旦劉邦進入封地,很容易就被封鎖在裡面,難出來。 這也是出於項羽防止劉邦出來爭天下的考慮。從劉邦的角度看,當然不願意去封地。

    3在劉邦封地的外圍,項羽還安插了自己手下的能征善戰的人封王,讓他們領兵阻擋劉邦出來。這樣的戰略態勢讓人看不到希望。所以劉邦不願意去封地。

  • 5 # 中原一哥

    導語:秦始皇巡遊至沛縣時,巨大的排場,整齊的隊伍,給跪在地上的劉邦為一振,並說大男子應該如此。漢代以前封王都是一方諸侯,一方霸主,都是一統天下的資本,此時劉邦為什麼不願意去呢?

    外因方面

    一、名譽。楚懷王定下的“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和劉邦兩路大軍同時出發,項羽啃硬骨頭,一路打打殺殺,甚至差點丟了性命。而劉邦一路輕鬆,反倒先攻打到咸陽,按約定他就是關中王,在外界看來他就是關中王。

    二、軍事實力相比較弱。“鴻門宴”這場戲可以看出,劉邦是怕項羽的,在軍事上更是不如,項羽把劉邦封為漢王,是軍事不濟。三、巴蜀當時為犯人的流放地。劉邦的部隊多生活在富裕地區,一聽說封地在巴蜀,部隊一直都有逃散,可以看出部隊的不正規,生活在好地方怪了,一下讓你去差的地方,誰也不願意,因為巴蜀偏僻,為流放地。

    四、項羽用秦朝三將把劉邦困死在巴蜀。用秦朝舊三將,封住劉邦回關中,以磨滅劉邦一統天下的決心。內因方面

    一、迫於無奈。此時劉邦也是無奈,傷心,絕望,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把咸陽讓給項羽,自己還的去巴蜀,最起碼回沛縣也好。俗話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得已而為之。

    二、面子上過不去。人人都想衣襟還鄉,想在家鄉人面前風風光光,現在反其道了,內心深處,也不想去,自己率領的舊鄉人,出來跟自己受罪。綜上所述,劉邦不願意去封地巴蜀,但又不得不去,大丈夫欲成大事,當要能屈能伸,舍小節而顧大局,劉邦能一統,是有其深層次原因,你說呢?

  • 6 # 知未是也

    劉邦封地在巴蜀,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四川一帶,剛開始還不包括漢中,漢中分給了雍王章邯,巴蜀在當時屬於偏僻荒野之地,山多溝深,人少不毛,交通不便,經濟落後,遠離北方政治中心,更要命的是,若章邯在軍事上依託秦嶺,守住漢中,就等於將劉邦置於死地,劉邦將永無出頭之日,這是劉邦當年不願去封地的主要原因。

    把劉邦封到巴蜀,表面上看是項羽對劉邦率先佔領咸陽的獎賞,其實和貶罰沒有什麼區別,要知道,中國古代南方大部分地區沒有今天的繁華,屬於不毛之地,許多犯罪的人都被放到南方進行勞動改造,把劉邦封到這樣一個地方,不但是對劉邦人格上的汙辱,還等於從政治上結束了劉邦的生命,畢竟劉邦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這是劉邦不願意到村地去的根本原因。

    劉邦不願意去封地的另一個原因是對項羽違背楚懷王當初約定表示強烈不滿。按照當初約定,先入咸陽者為關中王,項羽廢了楚懷王,自封西楚霸王,把劉邦封為漢王而非關中王,這當然引起了劉邦的不滿,因為關中之地乃當時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全國當時最富庶和最繁華的地方,在這樣一個地方稱王,有利於劉邦未來發展,這當然是劉邦求之不得的事情,但項羽沒有給劉邦這個機會,故意把劉邦貶封到巴蜀偏遠不毛之地,劉邦能高興嗎?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與其說是封賞,不如說是封殺,與其說是提拔,不如說是汙辱。他封劉邦意圖和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讓劉邦遠離政治中心,把他放到不毛之地,派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擋住他北進和東攻的去路,把劉邦困死在巴蜀,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劉邦最終還是戰勝了項羽。

    劉邦不願意到封地的原因很多,有地理方面的,也有政治經濟方面的,歸根到底就是封地不利於劉邦實現政治抱負,但由於當時實力不如項羽,劉邦對項羽的分封雖然有意見和看法,但他也無能為力,聽之任之,發發牢騷罷了。

  • 7 # 揮弓探賾

    在戰國時期,秦國吞併了地形上易守難攻的巴蜀地區後,經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巴蜀這才得以空前的發展,成為了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糧倉。巴蜀這裡四周都是山,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以至於秦國放逐罪犯都選擇在巴蜀。正因為此,西楚霸王項羽決定借巴蜀之天險來封死、困死劉邦。

    並故意封秦國的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王,以牽制、扼制劉邦。劉邦深知項羽的用意,透過張良約項伯去求項羽,這才把漢中平原也給了自己。

    項羽時握四十萬精兵,而自己只有十萬的大軍,劉邦不得不示之以弱,不得不答應去漢中、巴、蜀郡,即使首先攻入咸陽,依舊不敢得罪項羽。巴蜀地區已經百年不遭戰火,且民風彪悍尚武,自己的大軍又都是外地人。當劉邦行至漢中,在張良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妙計後,趁勢拿下了關中地區。

  • 8 # 故紙匯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將各路反秦領袖分為諸侯。和項羽關係好的,封地就好;和項羽關係一般的,封地也一般;要是得罪過項羽的,封地不光是差,有的乾脆沒封。

    劉邦被封為漢王,地盤基本是現在四川和漢中一帶。對這個結果,劉邦當然不滿意,換其他人估計也不會滿意。

    首先,有句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是劉邦之後1千年的李白說的。歷來都知道巴蜀的交通很不發達,和中原地帶的交流很費力。所以,很久以來巴蜀的文化都是自己發展的,中原人瞭解的不多。

    劉邦之前200年,秦國滅亡巴蜀,把巴蜀設郡縣,巴蜀地區和中原的聯絡才緊密起來。但到劉邦的時候,巴蜀仍然是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人口少。屬於窮山惡水的地方。

    在這種地方當王,不光窮,而且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對劉邦這樣的有志青年是不合適的。

    其次,劉邦是有理由不滿的。

    秦末反秦的各路義軍有一種普遍看法,就是以楚國為首。楚國大將項梁戰死的時候,楚王向天下承諾:“先入關者為王”。誰打下秦國門戶函谷關,那麼滅掉秦國後,秦國的關中土地就歸誰。

    劉邦作為一路反秦諸侯,非常賣力的首先打下了函谷關,並且打下咸陽,俘虜秦王子嬰,滅掉了秦國。按照楚王的約定,劉邦應該佔有關中之地才是。

    關中之地作為秦國的老巢,是秦國能滅掉六國的根本基業。這裡“四塞以為固”,把函谷關一關,東方的諸侯誰也別想打進來。而要想進攻東方諸侯,則有從上而下的優勢。

    並且,當時的關中號稱“天府之國”,氣候好、土地好,經濟很發達。

    還有,秦國經營關中多年,老百姓習於耕戰,是良好的兵源基地。

    關中這樣一塊大肥肉,是天下諸侯都覬覦的。劉邦本以為自己先滅了秦國,且在秦國推行“約法三章”,非常得秦地百姓之心,自己一定會成為關中之主。沒想到項羽出於私心,把關中一分為三,封秦國降將章邯等三人為三秦王。而把在當時最差的巴蜀封給劉邦,劉邦當然不平衡,不願意了。

    最後,劉邦和他的手下都是豐沛一帶的人。很多手下跟著他也是求富貴的。到了巴蜀這麼哥鳥不拉屎的地方,很多人一則是思念家鄉,二則是過不慣這個地方的苦日子,三則是覺得劉邦沒什麼前途了。所以,劉邦的軍隊大量的將領都偷偷跑了。

    眼看著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小,但是條件所限,劉邦也沒有什麼辦法。劉邦的內心當然是不滿意這個地盤了。

  • 9 # 聽濤軒書法

    劉邦被封為漢王,不願意去自己的封地主要有三個原因,以下一一分解。

    劉邦心裡不平衡

    最初楚王訂下劉邦與項羽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項羽失信,劉邦怨氣大。關中之地是秦國的首都所在地,是天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能在關中稱王是所有人的願望。

    劉邦第一個入關破了秦軍,降了秦王子嬰,按照約定劉邦將成為漢中王。但項羽入關後大封十八個王,失信,把劉邦封在了巴蜀。劉邦肯定心有不滿,而又不敢發作,所以心裡不平衡,不願意去自己封地。

    自己封地位置偏僻

    劉邦最初只是被封在巴蜀,後來張良賄賂項伯說服項羽,才使得劉邦得到了漢中。相較於關中,劉邦的巴蜀和漢中不論是人口還是土地資源都大遜於關中。冒著掉腦袋的危險起兵抗秦,最後誰不想得一個好的地方稱王?

    項羽一直提防著劉邦,所以把他封在了偏闢的地方。把關中封給了三個秦人,目的就是看住劉邦不讓劉邦越過秦嶺。劉邦不甘為人下之人,心裡明白自己的處境,所以很不情願去自己的封地。

    自己與手下將士背井離鄉

    劉邦和他的部下基本都是蘇北人,離開家鄉時間太久,又被迫前往漢中,使得歸家遙遙無期。當初起兵抗秦可能是被逼的,如今天下安定,高官厚祿等著自己,誰不想回家享受一下。就在劉邦前往封地的路上,就有許多將士逃跑了,劉邦心裡肯定也明白逃跑的原因。

    劉邦最怕的就是軍心不穩,他很清楚在漢中為王就意味著軍心潰散的危險。為了手下的將士他也是不願意去自己的封地的。

    項羽錯就錯在自己沒有鎮守關中看住劉邦。更不該把漢中封給劉邦。劉邦心裡根本就沒有打算在西南稱王,他要的是天下!

  • 10 # gjjnnbggdccggg1233

    別說劉邦不願意去漢中,換誰都不願意去。

    首先第一 ,當時楚懷王在彭城定下“誰先入關中就為關中王”的盟約,項羽是答應的。項羽帶了幾十萬正規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留給劉邦淨是一幫老弱殘兵。最後劉邦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智謀,一路披荊斬棘拿下咸陽奪取關中。項羽卻不承認說什麼我遇見的是秦國主力部隊 你劉邦是突襲的手,不算。項羽沒能耐你就別裝,現在我劉邦已經取了關中確讓我讓出來,讓我面子往哪擱,以後在諸侯面前咋抬得起頭。

    第二,誰都知道,關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物產豐美,人口眾多,得了關中不禁能補給糧草,還能招募大量兵源。不禁如此,關中之地還有四隘所鏃,進可稱霸天下,退可為一方諸侯。

    漢中(當時由於沒有開發)到處都是高山深澗,密林叢生 一片片的原始森林,人口更是少的可憐,交通也就一條棧道,能前往關中和中原。假如,項羽派一隊人馬守住棧道,縱使劉邦有千軍萬馬也很難打過去,更別說爭奪天下了。正式因為劉邦知道這一點,所以對前往漢中深有顧慮。

    第三,劉邦的屬下以及自己本人,都是中原人士,還有就是劉邦在入駐關中的時候,在當地大量招募的關中本地人。你讓這些人遠離家鄉前往漢中,他們誰願意去,別說地下士卒不願意去,就是劉邦自己和屬下的將軍也不願意去,他們一個個都恨項羽恨的牙癢癢。只是人家項家軍人多勢力大,自己不甘就範而已。

    最後還是張良勸說劉邦,說明前往漢中其實利大於弊,留在關中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劉邦才心不甘情不願離開咸陽前往漢中,走的時候還依依不捨看了下身後秦王宮殿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火爆”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