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剷除異己!新皇帝登基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新政權,都會剷除一些對自己有威脅的人,或者說曾經對自己不滿或者曾經跟自己作對的人!曹丕也不例外,曹植當時也是有稱帝的機會的,朝中有很多人支援曹植,所以曹丕認為曹植對於自己是有威脅的,而且曹植曾反對曹丕稱帝,曹丕想對曹植下手,故讓曹植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如果寫不出來就會殺了他,這就誕生了著名的七步成詩,所以曹丕放過了曹植!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曹丕瞭解曹植只喜歡舞文弄墨,對政權沒太大的興趣,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所以才會放過曹植!

  • 2 # 梧桐樹縱談文史

    民間一直流傳著七步詩、甄宓等傳說,也總是在偏向曹植而貶低曹丕,而且這些虛構的故事已經讓很多人都以為是真實的。但是曹丕當上皇帝后,如果真的想殺曹植,總會找到理由的,說實話,只要皇帝暗示一下,很多察言觀色的大臣就會製造理由和機會。話說回來,曹丕繼位後,曹植沒有實權,也確實沒有妨礙過曹丕,曹植也心知肚明自己目前危險的境地,唯恐曹丕心有疑忌,招來殺生之禍,所以終日,甚至後半生生都在潛心文學研究經典。

    但畢竟曹植是當初自己最強的對手,差一點就要被他奪去了繼承人的位置,再加上朝中還是有一批人支援和同情曹植的,要說曹丕內心對曹植沒有防範之心那也是假的,估計他曾經也是動過殺機的,但最後還是沒有能夠下定決心殺掉這個弟弟,而僅僅是將其軟禁和監視起來。綜合分析下來,大概有以下三個原因 :

    第一,自從曹丕繼位以後,對於曹丕來說除掉曹植這一眼中釘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毫無實權的曹植對當時的曹丕根本夠不上威脅。都說知子莫如父,曹操早已預料到這些兄弟們之間必將暗中爭鬥,曹操在曹丕當上太子以後,就毅然決然地將曹植的心腹們殺死了,雖然對於當時的曹植來說痛苦萬分,然而正是父親這一舉動,最終讓曹植可以逃過一劫。曹丕當上皇帝以後,朝中朝外對曹丕都是俯首稱臣無人不服,此時的曹植除了寫詩作詞,對軍事上可謂是一竅不通。因此,曹丕知道若此時殺掉曹植,不僅多此一舉反而會被後人嘲笑成為恃強凌弱之人。

    第二,卞皇后對兒子曹植的保護。兩個兒子都是卞皇后的心頭肉,無論曹丕對兄弟們多麼殘忍,但是對卞皇后是極為尊敬的。曹丕在父親死後便想殺掉曹植,這時卞皇后聽聞傷心欲絕,就跑去對曹植說:“你們兩個都是我的親骨肉,你要是真的想殺掉你弟弟曹植,那就先殺掉我吧!”。曹丕自是不敢違背母后,馬上下跪賠罪,並對天發誓不會對弟弟曹植動手,曹植這才得以保命。

    第三,曹植用才華打動了曹丕。曹植在父親去世以後,便一蹶不振整日飲酒作詩,曹丕聽聞欲以曹植不孝來治其罪,曹植自然是不敢與哥哥作對就主動認罪,可是曹丕並沒有打算輕易放過他,於是就讓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來,並說若能打動到自己就放過曹植。曹丕在走到第五步時就開始吟詩,曹丕聽聞後抱著弟弟泣不成聲,這也是《七步詩》的由來。曹植知道兄弟同根,不過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同胞兄弟卻要苦苦相逼又有什麼必要呢,曹植這才用自己的才華和真情化解了此番危機。

  • 3 # 四季文史

    曹丕當上皇帝后,為何還不放過弟弟曹植?

    嚴格意義上來說,曹丕還是放過了曹植。之所以一開始想除掉曹植,主要是由於曹植給自己帶來的些許隱患。

    一、曹操選人問題

    要說曹丕和曹植,我們還是先說一下曹操在選接班人問題上的獨到之處。曹操25個兒子,為什麼就選中曹丕當接班人呢。我們知道,曹操一群孩子當中,比較出類拔萃的有曹昂、曹衝、曹丕、曹植和曹彰。曹昂在征戰張繡的戰鬥中死去了,曹衝很聰明,但是很早就去世了。在曹操心目當中接替王位的只有曹丕、曹植和曹彰三個人選了。

    通讀歷史不難發現,自古以來,武能安邦、文能治國。曹彰武藝精湛,但文治不行,曹植文學可以但武力尚缺,文武雙全當屬曹丕,所以在曹操心目中,曹丕最像自己,所以最終將位子傳給了曹丕。

    二、曹丕和曹植兩兄弟

    曹植大家都很熟悉,確實在文學上很有造詣。通過後來歷史我們也知道,曹植一直醉心於文學創作,基本上不礙曹丕的事。曹丕繼位以後,實行了清宮,也就是把宮廷內外一干人等都換成了自己的心腹。因為在曹丕看來,新皇位不穩,必須加強自己的集權統治,必須重新洗牌。針對曹植這個絕頂聰明的弟弟來說,曹丕自然要加強防範,甚至想方設法“找茬兒”。按理說曹植無心帝王之位,可哥哥為什麼這麼不依不饒呢。

    首先,在曹操選接班人的時候,曹丕和曹植是一對勁敵,曹植除了在武功上略遜以外,其他樣樣比曹丕都稍勝一籌。

    其次,曹植對於曹丕的威脅還在於其母后武宣皇后卞氏。在母親看來,她非常疼愛曹植,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母親兩碗水一直偏向於曹植。

    第三,關於《七步詩》。曹操死後,曹植和曹彰並沒有去送老爺子最後一程,曹丕以此為藉口,想要處死曹植,但曹植在“命題”作詩情景下,寫出了著名的《七步詩》,這在曹丕看來,這位弟弟確實與眾不同。

    如此種種,曹丕都覺得弟弟曹植對於他登上皇位,而充滿嫉妒和威脅,所以一直想找藉口除之而後快。

    三、宮廷內鬥是永不落幕的篇章

    我們也知道,曹丕登基以後,隨著武宣皇后從中調和,以及曹植的中規中矩,曹丕都沒有再對弟弟曹植下手。在封建的中原大地上,類似的宮廷內鬥,在三國時候只是一個序幕,只是一個開始,在後來千年帝王將相的家裡,一代代就曾上演了無數個兄弟相殘的真實歷史事件。

    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代名詞,身處萬人之上,那種王者霸氣的盛氣凌人,曾經令多少宮廷小哥你爭我奪、你死我活,但往往推動歷史發展的往往已經是命中註定了,所以很惋惜那些在內鬥中無辜死去的皇子們。

  • 4 # 隔壁歷史老王

    曹丕和曹植這對兄弟,在後世人的眼中,可能都會認為,曹丕在當上皇帝之後,對曹植一定很不好,畢竟曹植是當初自己最強的對手,差一點就要被他奪去了繼承人的位置,民間一直流傳著七步詩、甄宓等傳說,也總是在偏向曹植而貶低曹丕,而且這些虛構的故事已經讓很多人都以為是真實的。那麼歷史上曹丕登基之後,又是如何對待自己這個弟弟的呢?

    曹丕當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曹植的?

    歷史上的曹操有25個兒子,其中曹丕和曹植便是曹操和二夫人卞氏所生。曹丕作為魏國的開國皇帝,從小就天資聰慧不同凡人,不僅飽讀經書還文武雙全。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在司馬懿等重臣的協助下,曹丕打敗了他的弟弟曹植最終被立為世子。不久,曹操去世,曹丕擔任漢丞相一職,同年十二月,曹丕三次上書辭帝,最終漢獻帝被迫讓出皇位,曹丕從此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歷史舞臺,四百年的大漢就此結束,魏國政權從此建立起來。

    曹丕的爭奪世子之戰並不是一帆風順,雖然身為長子的曹昂死於了戰場,但是在眾多兒子中,曹操最喜愛的兒子卻是曹衝,然而曹衝在十三歲就病死了。那個時候的曹丕22歲,聽聞弟弟去世便跑去安慰父親,此時曹操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曹衝死了於我來說是最不幸的,但是對你們(其他兒子)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啊!”。

    曹丕當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曹植的?

    由此可見,曹操對其他兒子並沒有像對曹衝一樣寄予這麼深厚的期望,對於曹丕來說,雖然曹衝這個最大的勁敵不在了,然而曹操也並不喜歡他,相較於曹丕,曹操更喜歡忠厚老實的曹植。萬幸的是,在司馬懿眾人的輔佐下最終被立為世子的是曹丕,但是曹丕仍有很多次想除掉這個弟弟,為什麼卻遲遲不動手呢?小編我認為可能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第一,自從曹丕繼位以後,對於曹丕來說除掉曹植這一眼中釘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毫無實權的曹植對當時的曹丕根本夠不上威脅。都說知子莫如父,曹操早已預料到這些兄弟們之間必將暗中爭鬥,曹操在曹丕當上太子以後,就毅然決然地將曹植的心腹們殺死了,雖然對於當時的曹植來說痛苦萬分,然而正是父親這一舉動,最終讓曹植可以逃過一劫。曹丕當上皇帝以後,朝中朝外對曹丕都是俯首稱臣無人不服,此時的曹植除了寫詩作詞,對軍事上可謂是一竅不通。因此,曹丕知道若此時殺掉曹植,不僅多此一舉反而會被後人嘲笑成為恃強凌弱之人。

    曹丕當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曹植的?

    第二,卞皇后對兒子曹植的保護。兩個兒子都是卞皇后的心頭肉,無論曹丕對兄弟們多麼殘忍,但是對卞皇后是極為尊敬的。曹丕在父親死後便想殺掉曹植,這時卞皇后聽聞傷心欲絕,就跑去對曹植說:“你們兩個都是我的親骨肉,你要是真的想殺掉你弟弟曹植,那就先殺掉我吧!”。曹丕自是不敢違背母后,馬上下跪賠罪,並對天發誓不會對弟弟曹植動手,曹植這才得以保命。

    第三,曹植用才華打動了曹丕。曹植在父親去世以後,便一蹶不振整日飲酒作詩,曹丕聽聞欲以曹植不孝來治其罪,曹植自然是不敢與哥哥作對就主動認罪,可是曹丕並沒有打算輕易放過他,於是就讓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來,並說若能打動到自己就放過曹植。曹丕在走到第五步時就開始吟詩,曹丕聽聞後抱著弟弟泣不成聲,這也是《七步詩》的由來。曹植知道兄弟同根,不過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同胞兄弟卻要苦苦相逼又有什麼必要呢,曹植這才用自己的才華和真情化解了此番危機。

    所以,直到最後曹丕也沒有對曹植動手,事實上,曹植也確實沒有妨礙過曹丕,一生都在潛心文學研究經典。那麼你又是如何看待曹丕不殺曹植的呢?

  • 5 # 無智慧的人

    答:其實不存在曹丕放不放過曹植的事情。

    1.在繼承人爭取過程中,互有爭鬥本屬平常,曹植落選卻不是曹丕直接或間接導致,是曹植作為救援部隊,身為主帥飲酒過量延誤戰機,自己把自己踢出局。

    2.曹丕即魏王位封他做了侯,等作了魏帝又封他做了王。

    3.大部分人理解曹丕坑曹植源於七步詩,現代作家餘秋雨先生卻對這個故事持保留態度。

  • 6 # 雲清說史

    諸君好,我是雲清看世界,非常開心和大家探討這個話題。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由自主長嘆了一聲,至於說為什麼,請聽在下慢慢道來。諸君知道,曹操有好幾個兒子,長子曹昂在徵張繡之時喪身殞命。那麼能夠繼承曹操事業的重擔便落到曹丕和曹植身上了。以曹操、曹丕、曹植為核心的建安風骨團結了一大幫腹有詩書的優秀文人。與那些只會青春作賦,下筆千言的文人相比,曹操和曹丕更多了一些更擔當,尤其是曹操,志在結束分崩離析的局面,力主統一。剪除割據勢力,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設使國家無孤,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正是因為有曹操的存在,所以袁紹、袁術、劉表等人妄圖稱帝稱王的企圖終於破滅了。至於曹丕,從小隨其父曹操日在戎馬倥傯之間,終日出生入死於鋒鏑刀劍之中,因此更多一些敢擔當,以天下為己任的襟懷。可是曹植就不同了,似乎是浪漫主義的成份更多一些,他和那些有著不同政見的文人廝混在一起,什麼軍機大事、什麼拯黎庶於水火,什麼集團異己,他都不在乎。有些和曹丕不同政見的官僚會透過這些文人透過曹植有意無意左右魏國的政治走向。曹丕貴為魏國的開國皇帝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也不希望看到這種局面。他在司馬懿的耳提面命之下,深知政治是殘酷的,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是不可調和的鬥爭,因此他要用鐵的手腕無情摧毀、無情打擊那些反動集團勢力,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親弟弟曹植,因此曹丕這這樣做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絕非那種狹隘的兄弟情深所能代替的,政權政治鬥爭也不可能用優柔寡斷所代替。

  • 7 # 大黃扯點歷史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覺得稍微有些欠妥當,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曹丕在當皇帝后,對曹植都做了哪些事情。

    《七步詩》與《百步詩》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世說新語·文學》

    《七步詩》是後世流傳最廣,也是證明曹丕想要殺曹植的最直接證據。但最初記錄這首詩以及成詩背景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世說新語》,雖然這本書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典故與故事,但是這本書的定義是“文言志人小說集”,也就是說這裡面的記載,是小說家之言,或許有些是真實發生的,但免不了藝術加工。

    與《七步詩》相類似的還有知名度差一些的《百步詩》:

    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士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洩。

    而故事的背景與七步詩也很類似,大致就是曹丕和曹植一同騎馬外出,看見兩頭牛打架,一頭戰敗墜井而亡,於是曹丕故意刁難曹植,讓他在馬走出一百步的時間內,就剛才看到的牛打架寫一首詩,不能提到牛、井、鬥、死這些詞彙,於是曹植在百步沒走完的時候,就寫出了上面這首詩,之後意猶未盡的曹植又寫了《七步詩》。這個故事出自《太平廣記》,很遺憾《太平廣記》也是文言文小說集,還是小說家之言。

    所以,這兩件事並不能用來證實曹丕不放過弟弟曹植。而且從情理上分析,以這種牽強的藉口殺人,並不符合曹丕的性格以及辦事能力,或許兩首詩的確曹植所作,但絕不會是這種情況這種理由之下的產物,所以這兩個故事大家還是僅僅當作故事聊以一笑吧。

    剪除羽翼

    那麼我們還是來看看正史記載中,曹丕究竟對曹植做了哪些事情吧:

    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並其男口。——《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

    這裡提到的丁儀、丁廙是曹植的得力手下,地位和死去的楊修類似,“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曹植甚至還曾經寫詩贈與丁儀(《又贈丁儀王粲》),可見感情深厚,倚重為心腹。估計這兩兄弟沒少幫曹植出謀劃策對付曹丕,因此曹丕登基不久後就先將這兩人以及家中男丁全殺了,可見曹丕是恨極了這兩個弟弟的“幫兇”。按照一般慣例,對付重要的人都是先剪除羽翼,然後在直搗黃龍。既然殺了丁氏兄弟,楊修之前就已經被老爹曹操殺了,那麼接下來就要對付正主曹植了。

    由王到侯

    果然,殺了丁家兄弟後轉過年,就輪到曹植了:

    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

    這就是故意找茬了,曹植喝酒天下聞名,“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可以說曹植輸掉儲位之爭就有很大原因是因為酗酒。曹丕因此事獲益,繼承了江山社稷,明明應該感謝曹植酗酒的,拿這個事整曹植有點太不地道了。總之不管怎樣,曹植從王爺變成了侯爺。如果按照雍正整年羹堯的辦法,曹丕應該是以各種理由不斷地找曹植的麻煩,然後一直削爵貶官,直到最後逼曹植自盡。

    而我們印象中的曹丕,好像就是這樣做的,只不過結局變成了曹植抑鬱而終。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恢復王爵

    實際上,曹丕對曹植的打擊就此為止了,在貶為安鄉侯的第二年,曹植就恢復王爵了:

    三年,立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四年,徙封雍丘王。——《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

    所以,曹丕並沒有對曹植動殺心,只不過是敲打警告一番而已,在重新冊封曹植王爵的詔書中,曹丕寫道“植,朕之同母弟。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骨肉之親,舍而不誅,其改封植。”

    我覺得曹丕說的應該是真心話,所謂王者氣度包容天下,即使不是出乎本心,但至少看上去要有王者氣度。曹丕當上皇帝后,他的眼界已經是天下了,對於一個羽翼盡失、再也翻不起來浪花的弟弟,他沒必要趕盡殺絕。漢獻帝曾經君臨天下,大漢的招牌還有一定號召力,這種情況下,曹丕都能讓劉協善終,曹植的威脅遠不如漢獻帝,留他一命又何妨?我猜,這應該是曹丕的真實想法。

    當然,他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六年,帝東征,還過雍丘,幸植宮,增戶五百。——《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

    曹植不僅好好的當著王爺,曹丕甚至還去看望過他,給他增加了500戶的食邑。

    曹植鬱鬱而終

    當然,曹丕能做的也僅僅是讓曹植繼續當王爺,給他增加點食邑罷了。作為自己曾經最強的敵人,曹丕是不可能再給曹植任何染指朝政的機會,曹植的政治生命在曹丕登基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曹丕死後,繼任的曹睿對這個叔叔也始終懷有忌憚之心,沒有任用。而這也是曹植鬱鬱而終的真實原因,他一身的才華能力再也沒有施展的機會了:

    雖然曹植的鬱鬱而終和曹丕曹睿父子兩人對他的冷漠與不無關係,但如果就此將曹植的死歸咎於曹丕的逼迫,太過牽強了,對比後世的奪嫡失敗者,曹丕對曹植稱得上仁至義盡了。

  • 8 # 婉兮歷史

    其實曹丕繼位以後,是對曹植進行一系列的敲打警示,但是等到地位穩固以後,曹丕就沒有在打擊曹植,甚至還去看過自己這個弟弟,還增加了五百邑的俸祿,可見曹丕並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帝王,在確定曹植對自己沒有威脅以後對曹植還是很好的,最起碼榮華富貴是保證的,並且曹丕去世以後曹植還好好的活著,還上書打算做點事,只可惜被曹睿拒絕了,最後曹植是抑鬱而終的,可以想見只要曹植不參與政治是沒有生命危險的。

    對於曹丕想要殺害曹植最有利的證據就是那首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詩可以說是把曹丕的兄弟之情喚醒了,從而放了曹植一命,其實這個七步詩到底是不是曹植寫的還有待商榷,因為當時的資料記載根本沒有這首詩的影子,是後世才有的記載,第二就是曹丕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很有政治智慧的帝王,他要是想殺曹植隨便用個什麼方式都可以,怎麼會用這麼大張旗鼓讓天下盡之的方式呢?再說當時還有蜀國吳國在呢,要這樣做那兩國的文人還不知用什麼言語詆譭辱罵曹丕呢?最重要一點曹植的文采有多好,曹丕會不知道,他殺曹丕還用詩文的方式找茬為難這不是開玩笑一樣嗎?可見這很大可能是後世杜撰的。

    曹操一生兒子很多,早年長子曹昂是個文武全才,曹操也是用心栽培曹昂的,只可惜後來曹操沾惹張繡的嬸嬸而導致張繡造反,曹昂與典韋戰死,可惜了曹操的一片心,其次曹操的小兒子曹衝也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曹操還派司馬懿去輔導曹衝,只可惜曹衝十三歲的時候病死了,也真是辜負了曹操的一片心,其實對於曹衝之死是有隱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曹丕下的手,但是無論是不是,曹衝也沒了,這時候曹植與曹丕成了一對勁敵。

    曹植是個文學成就很高的才子,其實曹丕也是一個文武全才,但是文章稍遜曹植,武功稍遜曹彰,但是曹丕城府很深,並且很會駕馭人,這一點跟曹操很像,並且曹植雖有才華但是為人太過於浪漫,更重要一點就是曹植很愛喝酒並且還因酒誤事,所以曹操傳位給曹丕也是合理的,並且曹操知道司馬懿不好駕馭,但是想要殺司馬懿還一點錯也找不出來,而曹丕也能輕鬆的駕馭司馬懿,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司馬懿也是個人才啊,生生熬死了曹操曹丕以後才暴露自己的野心,也算是潛伏專家了,先不說司馬懿,單說曹丕繼位是曹操深思熟慮並且也是合乎情理的。

    曹丕是一個很優秀的政治家,並且曹丕絕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帝王,曹丕能容忍常人不能容忍的事,曹丕在地位穩固在曹植翻不起大浪以後,沒理由一定要曹植死,曹丕要真是想殺曹植,曹植到最後絕不會在曹丕死了以後在曹睿執政時期才抑鬱而亡。

  • 9 # 聊坐南書房

    這與曹丕與曹植之間曾發生過較為激烈的立儲爭奪戰有關。曹操在選擇繼承人時,曾在曹丕和曹植之間選擇誰,而長時間猶豫不決,雖然後來綜合各方面的意見,最終選擇了曹丕,但曹植對曹丕繼位的威脅依然沒有消除,因為曹植背後還站有一幫支援他的謀士,況且曹植在爭儲時還曾一度佔過上風,只有徹底打壓曹植,讓曹植遠離政治中心,曹丕才能安心繼位,再加上,曹丕繼位之初,軍隊騷動,人心不穩,如不能排除干擾,曹丕的繼位也面臨巨大的風險。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在洛陽去世,曹操去世前,一直擔心兒子曹丕,能否掌控住複雜的政治局面,臨終前還召見諫議大夫賈逵等人交待後事,詢問孫權和劉備的情況,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去世後,有大臣建議先不公佈曹操去世的訊息,以免人心不穩,但賈逵不同意,他認為這無法保密,遲早要公佈,不如早點告知天下,也好讓世子曹丕名正言順地處理後事,統一意見後,大臣們才將曹操去世的訊息公佈出去,而曹丕此時並不在洛陽,尚駐紮在鄴城。

    曹操去世的訊息公佈後,曹丕的弟弟鄢陵候曹彰,從長安率先趕到洛陽,曹彰從小就勇武過人,幼時理想就是“好為將”,長大後,曹操也培養他帶兵打仗的本領,曾立下不少戰功,此時的曹彰手握重兵,在哥哥曹丕和弟弟曹植兩人之中,曹彰是支援曹植的,當曹彰趕到洛陽時,曾問賈逵魏王的印璽在何處,賈逵擔心有變,就告訴曹彰繼位人選早已選定,其他人不得過問,曹彰見賈逵態度強硬,自知理虧,就沒有再問了,但這一事也引起了曹丕的警覺。

    曹操的去世,令朝廷政局非常混亂,雖有司馬孚等人出來協助,但曹丕一時還難以掌控局勢,更大的擔心是怕孫權和劉備趁機來犯,這時曹丕的母親卞夫人,站出來給予了曹丕強有力的支援,才使曹丕得以順利繼魏王位,朝廷大局和人心得以穩定。

    曹丕繼位後,首先必須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獲得更多人的支援,消除對他繼位的威脅也迫在眉睫。曹丕先是更改年號,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同時提拔了一批自己的親信,並對他繼位時的有功者進行封賞,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御史大夫、夏候惇為大將軍,曹丕的一系列措施逐漸穩固了他的地位,但曹丕仍感到有很大的威脅,這種威脅就來自他的眾多弟弟們,而最令他擔心的就是曹植。

    曹植雖然在“爭儲”中失敗,但他那一派的勢力還在,曹植曾受曹操寵愛,個人文才出眾,名聲在外,這一切都是那麼的讓曹丕不放心。曹操在世時已分封諸子,各自建立了邦國,於是,曹丕下了一道命令,讓各諸侯都回封國,遠離政治中心。但是,曹丕又擔心曹植在封地有不軌的舉動,就決定清除掉曹植身邊的智囊,曹植的謀士主要有楊修、丁儀、丁廙,此時楊修已死,剩下的丁儀、丁廙兩兄弟,被曹丕找藉口處死,《三國志》記載:“誅丁儀、丁廙並其男口”,《魏略》記載:

    及太子立,欲治儀罪,轉儀為右剌奸掾,欲儀自裁而儀不能。乃對中領軍夏候尚叩頭求哀,尚為涕泣而不能救。

    多種說法都說明了丁儀、丁廙兄弟是因依附曹植而丟掉了性命。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曹丕登基為帝,史為魏文帝。曹丕雖已稱帝,但仍然將曹植視為心腹大患,為防止諸候王做出不法舉動,曹丕下令派出監國使者協助諸侯國處理政事,等於派人在邦國時刻進行監視。可憐的曹植,為了減輕哥哥曹丕對他的敵意,接連上表《魏德論》和《慶文帝受禪表》拍曹丕的馬屁,以討好哥哥曹丕,但曹植的努力沒有換來曹丕的釋懷,反而令曹丕更為警覺,苦悶中的曹植只得借酒澆愁,用酒精來麻痺自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監國使者灌均舉奏“曹植醉酒叛逆傲慢,劫持要脅使者”,牆倒眾人推,一些官員們為了迎合曹丕,也紛紛上書請求治曹植的罪,曹丕正好藉機要置曹植於死地,得知訊息的卞太后,十分著急,趕緊到曹丕面前為曹植求情,請他放過曹植,礙於母親的面子,曹丕接見了曹植,對其進行了訓誡,並命其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這才有了著名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弟弟的詩後,也有些許慚愧,放棄了處死曹植的打算,但仍將他的爵位貶為安鄉候。

    險些丟了性命的曹植,開始檢討自己的行為,並上表《寫灌均上事令》給曹丕,表示自己將嚴格自律,一味向哥哥曹丕示好的曹植,也使哥哥曹丕逐漸減輕了對他的敵意,於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改封曹植為鄄城候,次年改封為鄄城王。雖然曹丕不再敵視曹植,但曹丕在位的六年裡,也一直沒有重用曹植,並四次改換曹植的封地,令曹植飽受顛簸之苦。待曹丕的兒子曹叡登基後,曹植又多次上表,請求能夠為朝廷作一番事情,但同樣沒能如願,懷才不遇的曹植,最終鬱鬱而終,去世時只有四十一歲。

  • 10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歷史上的曹操有25個兒子,其中曹丕和曹植便是曹操和二夫人卞氏所生。曹丕作為魏國的開國皇帝,從小就天資聰慧不同凡人,不僅飽讀經書還文武雙全。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在司馬懿等重臣的協助下,曹丕打敗了他的弟弟曹植最終被立為世子。不久,曹操去世,曹丕擔任漢丞相一職,同年十二月,曹丕三次上書辭帝,最終漢獻帝被迫讓出皇位,曹丕從此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歷史舞臺,四百年的大漢就此結束,魏國政權從此建立起來。

    曹丕的爭奪世子之戰並不是一帆風順,雖然身為長子的曹昂死於了戰場,但是在眾多兒子中,曹操最喜愛的兒子卻是曹衝,然而曹衝在十三歲就病死了。那個時候的曹丕22歲,聽聞弟弟去世便跑去安慰父親,此時曹操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曹衝死了於我來說是最不幸的,但是對你們(其他兒子)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啊!”。

    由此可見,曹操對其他兒子並沒有像對曹衝一樣寄予這麼深厚的期望,對於曹丕來說,雖然曹衝這個最大的勁敵不在了,然而曹操也並不喜歡他,相較於曹丕,曹操更喜歡忠厚老實的曹植。萬幸的是,在司馬懿眾人的輔佐下最終被立為世子的是曹丕,但是曹丕仍有很多次想除掉這個弟弟,為什麼卻遲遲不動手呢?小編我認為可能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第一,自從曹丕繼位以後,對於曹丕來說除掉曹植這一眼中釘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毫無實權的曹植對當時的曹丕根本夠不上威脅。都說知子莫如父,曹操早已預料到這些兄弟們之間必將暗中爭鬥,曹操在曹丕當上太子以後,就毅然決然地將曹植的心腹們殺死了,雖然對於當時的曹植來說痛苦萬分,然而正是父親這一舉動,最終讓曹植可以逃過一劫。曹丕當上皇帝以後,朝中朝外對曹丕都是俯首稱臣無人不服,此時的曹植除了寫詩作詞,對軍事上可謂是一竅不通。因此,曹丕知道若此時殺掉曹植,不僅多此一舉反而會被後人嘲笑成為恃強凌弱之人。

    第二,卞皇后對兒子曹植的保護。兩個兒子都是卞皇后的心頭肉,無論曹丕對兄弟們多麼殘忍,但是對卞皇后是極為尊敬的。曹丕在父親死後便想殺掉曹植,這時卞皇后聽聞傷心欲絕,就跑去對曹植說:“你們兩個都是我的親骨肉,你要是真的想殺掉你弟弟曹植,那就先殺掉我吧!”。曹丕自是不敢違背母后,馬上下跪賠罪,並對天發誓不會對弟弟曹植動手,曹植這才得以保命。

    第三,曹植用才華打動了曹丕。曹植在父親去世以後,便一蹶不振整日飲酒作詩,曹丕聽聞欲以曹植不孝來治其罪,曹植自然是不敢與哥哥作對就主動認罪,可是曹丕並沒有打算輕易放過他,於是就讓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來,並說若能打動到自己就放過曹植。曹丕在走到第五步時就開始吟詩,曹丕聽聞後抱著弟弟泣不成聲,這也是《七步詩》的由來。曹植知道兄弟同根,不過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同胞兄弟卻要苦苦相逼又有什麼必要呢,曹植這才用自己的才華和真情化解了此番危機。

    所以,直到最後曹丕也沒有對曹植動手,事實上,曹植也確實沒有妨礙過曹丕,一生都在潛心文學研究經典。那麼你又是如何看待曹丕不殺曹植的呢?

  • 11 # 柏葉林科普

    曹操曾經故意讓他們競爭。這就導致各有各的勢力。1.甚至曹丕被選為太子之後,曹操還想讓曹植掌兵,但是曹丕為了不讓曹植有兵權,他在曹植出兵前一晚與他一吃喝酒吃飯。席中曹丕說盡各種好話,曹植徹底信了他。但是這只是曹丕的一個計謀,灌醉曹植讓他第二天沒法領兵出征。這讓曹植徹底對他失去信任。2.就算曹植無意爭奪大位,他身邊的勢力黨派也會督促他奪位,這不是曹植一個人可以決定的,所謂處在那個位置身不由己。曹丕懂其中的道理,所以不肯放過。帝王最忌諱身邊有其他的勢力會威脅到自己。

  • 12 # 錯位愛人

    歷史見證了很多,為了權位穩固,會剷除一切對自己有威脅勢力,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 13 # 讓我們呼喚和平

    曹植身為才子,在當時的文官集團背後的世人當中很吃得開,影響力大,而曹丕身後只有一個謀臣和那些受先帝恩惠的大將,但是三國局面已經形成,對外作戰很少其勢力擴充套件很難,所以很怕曹植。

  • 14 # 追劇阿三

    曹丕,公元187年生,公元217年在與其弟曹植的繼承權爭奪戰勝出,被立為王世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公元226年曹丕因病去世。

    曹植,公元192年生,公元232年去世。

    曹丕成了皇帝后曾經想取曹植的性命,防止曹植東山再起,扼殺了他的謀士和勢力,將他多次遷地,就連曹丕的兒子也一直防著曹植。不過因為曹植的才華以及卞太后的求情,最終曹丕放過了曹植。

    曹丕登上王位,擁丕派立即飛黃騰達,擁植派則慘遭屠戮,萬劫不復。與此同時,作為擁植派骨幹的丁儀、丁廙兄弟則連同全家男口一起被曹丕處死。不久,孔桂、楊俊等也都先後被曹丕找藉口害死。羽翼尚且如此,曹植的處境可想而知。全仗他母親卞太后的庇護,曹植才幾次死裡逃生,但後半生形同被流放的囚徒,始終抑鬱寡歡。七步詩雖然使曹植逃脫了死劫,卻挽救不了他後半生的悲慘。在以後的日子裡,他一直受曹丕壓制打壓,滿腹才華卻得不到施展。後來曹丕去世,曹丕的兒子曹睿即位,繼承了他父親對這個叔叔的打壓政策,曹植依舊是抑鬱不得志,最後在痛苦憤慨中離開了人世,死時四十一歲。

  • 15 # 舊時斜陽

    準確的說,曹植對王位構成了威脅,曹丕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的沒有趕盡殺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江只是一名小吏,他為什麼有大量金錢結交豪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