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代小說雜談
-
2 # 倚夕陽笑黃昏
我沒有看過《蕩寇志》,無法回答是否兩本書中有矛盾的地方。但是古人寫此類小說,總是以現實為基礎,透過藝術加工,達到對現實社會或讚揚、或鞭撻。
《水滸傳》的成書時間,約元末明初,距離水滸傳中反映的時代---北宋末年已過去了數百年,那時的歷史書都是以統治者的意志編撰的,不可能正確反映時代的真實歷史。可是元末明初,連年戰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反元武裝遍佈全國各地。作者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極度憎恨這民不聊生在生活環境,有意去把胸中一腔怨恨表露出來,但也不能以現實為原型,那是要被殺頭,他只有借古諷今。結合史料、野史及故意情況需要,把元末農民起義轉移到了北宋。
至於與歷史是否接近,眼下已不好說,隨著歷史車輪的碾壓,誰又能復原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呢,就是現代的歷史學家,也只能瞭解大概吧
-
3 # 那一年燭花正紅
個人讀過《水滸傳》全本,對《蕩寇志》的瞭解之停留在故事簡介層面。
聽聞這本書算是《水滸傳》的續貂之作,而且特別之處,就是這續作是和原作立場相反的。《水滸傳》裡面描繪了一幫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的形象,而《蕩寇志》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本書是站在官方立場的。
所以說兩本書肯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前者提高,後者貶低。
至於哪部更加接近歷史,我覺得無法判斷。一部是小說,另外一部是小說的續貂之作。都是虛構的多,很難說哪個接近歷史。都離歷史遠遠的了。
-
4 # 沂蒙山人191
《蕩寇志》和《水滸傳》各有一部分接近歷史一一《蕩寇志》中張叔夜平滅宋江起義和水滸傳中的招安。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規模沒有小說中那麼大,只活躍在山東.河北一帶主要頭領有37人(《大宋宣和遺事》中有《宋江三十六人贊》,但其中沒包括宋江,後來大部分人被張叔夜擒獲了,並沒向蕩寇志中所說全部被殺了,而是收編進政府軍,和招安有所區別,招安足政府沒辦法了安撫,實際上就是袱抓獲後投降。如果說要有一個正宗的話,那當然是水滸傳了。《蕩寇志》清人俞萬春的續書。
-
5 # 成253838728
謝謝誠邀!《蕩寇志》這部小說,記得以前只是草草地翻閱 ,印象已經不是很深了。不過這部小說卻給人一種啟發,《水滸》的故事已流傳了好幾百年了,許多故事情節,已經婦孺皆知。然而,到了封建社會奄奄一息的時候,作者俞萬春,用模仿《水滸》的筆法,撰寫小說《蕩寇志》,該書始於道光中葉,其思想與金聖嘆相一致,他緊接金聖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水滸》,杜撰宋江如何被張書夜擒拿正法的故事。小說取名《蕩寇志》,可見作者用心。咸豐十年,太平軍攻下蘇州,認為該書是醜化農民起義的書,予以毀版。
不過作者,早年參加過與農民起義軍的作戰,在他的筆下,所描述梁山泊起義軍如何失敗,相對比較接近歷史。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矛盾肯定是有的,應該就是觀點衝突唄,但基本還是沒什麼多大沖突,畢竟招安和被平亂,之後的梁山好漢都沒好下場,唯一差別就是這股力量是被用來保家衛國還是當做賊寇處理掉而已。
《水滸傳》是保家衛國處理,《蕩寇志》是剿匪加正法處理。
哪一部更接近歷史,我想應該分開來看。
《水滸傳》的前頭如一副《清明上河圖》的文字說明,人物個性張揚,明顯,更是透過數位主要英雄好漢為何捨棄安逸和良善去當落草為寇的山大王經歷來描繪社會矛盾的實質。
《清明上河圖》多麼美麗的一副古代的畫卷,而人物的命運卻在如此安康的畫卷慢慢的演繹出故事,這也是我們喜愛《水滸傳》前半部分的原因。
這一部分是《蕩寇志》無法比肩的。
《蕩寇志》確實是描繪了匪徒的窮兇極惡的一面,但沒有如《水滸傳》那般描寫出強人為何落草為寇,可以視為一部參與剿匪的人員視角寫作的作品。
格局和角度,兩部小說相差甚大,但帶有歷史參與者眼光看待問題的價值。
最終結局,匪首的結局,《水滸傳》沿著對英雄好漢的同情給出了這股力量應該用於保家衛國,只是匪首之死是免不了的,奸臣陷害,容不下好漢的改過自新,四大權臣惡跡斑斑,加這麼一條也不為過。
呵呵,《蕩寇志》卻沒有那麼好意,直接處置了匪首,算是耀武揚威,但也很膚淺地結束,只能當做一部記錄手札看待吧,但也算符合歷史的記述。
因此,兩部小說都取材歷史,但文學價值和批判境界,《水滸傳》的地位比較高。
-
7 # 下鄉人語
《蕩寇志》雖又名《水滸結傳》,貌似給《水滸》做一結束,但該書作者完全站在與施耐庵截然相反的立場上來寫梁山好漢的結局和下場,故而不僅兩者有矛盾之處毫不奇怪,即使根本對立也屬正常。
《蕩寇志》在藝術上遠不如《水滸》,就是在皇權集中的封建社會,其流傳也不如《水滸》廣泛。魯迅先生在其著作中曾經敘述他在少年時期見過《蕩寇志》的繡相本,不知民國時期是否流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解放後一段時間,《蕩寇志》因其反農民起義的立場被禁止出版,即便全國上下評《水滸》的年代,也未見《蕩寇志》刊行。直到改開後若干年,才以《水滸結傳》的書名問世。足見《蕩寇志》與《水滸》沒法比。
-
8 # 邏輯文史游
首先就算史上真的有宋江起義這件事,那他的規模也絕沒有《水滸傳》裡描寫的那麼大,那麼按照結局來講,《蕩寇志》中張叔夜率雷將蕩平梁山,倒是多少有接近歷史的感覺(歷史上宋江可能就是一群流寇)。作為《水滸傳》的衍生小說,《蕩寇志》一開篇就把施耐庵設定好的各種人設全部顛覆,所以今天邏輯文史姨就列舉幾個兩部書中矛盾的點吧。
一、關於統治者的設定首先《蕩寇志》是接著《水滸傳》的七十回開始寫的,自然兩者的故事背景都是徽宗年間。在《水滸傳》大排位之後,宋江等人就開始尋摸著去東京找牽線人安排招安了,於是在東京還發生了不少風花雪月其樂融融的故事。但在《蕩寇志》這裡,俞萬春先讓盧俊義做了一個嵇康射殺梁山群雄的噩夢(當然他這段是直接搬人家金老爺的),並且在夢醒之後忠義堂起了一場無法撲滅的大火,等火滅了,房子也燒的差不多了。在說完梁山之後,俞萬春讓趙佶務了一把正業,他居然安排大軍做操練並點兵,還霸氣外露的給讀者秀了一把大宋軍隊的超強戰鬥力。且不說放在《水滸傳》中趙佶是個什麼尿性,就算是在歷史上趙佶在大場面出場更可能是在組織球賽或者是組織酒會,俞萬春如此安排,讓趙佶有了明君的感覺。不僅如此,《蕩寇志》中的趙佶不再走文藝路線,而是漸漸跳出了童貫、高俅、蔡京等人的蠱惑,變成了至聖至明的能人。他不僅親自去派人盤查軍餉,規劃大局,還明辨是非,摒除壞習慣,“捨棄”李師師,為猿臂寨洗白,流放賊人,可以說雷將散仙們之所以能“肆無忌憚”的剿匪,很大程度是因為趙佶給了他們支援,再加上張招討父子的給力表現,梁山等人能留個全屍就可喜可賀了,還想招安?
二、關於梁山的設定我們知道《水滸傳》在前七十回把梁山好漢們上山的原因經過都基本描寫的很清楚了,他們就算佔山為王,也不像其他山頭那樣做打家劫舍雞鳴狗盜之事,宋江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讓梁山兄弟能夠洗白並且光宗耀祖的時機,所以梁山的口號是替天行道,忠君愛民,這裡的天不是老天爺,而是北宋朝廷。但在《蕩寇志》中,梁山的性質發生了本質的改變,你可以認為一些有前科好漢在上梁山後就變得老實了些,但俞萬春卻把這些人的缺點繼續放大,並且多少給他們加上了殘忍的元素。比如在開篇忠義堂被燒後,宋江怒殺三十二值夜人,於是乎三十二顆無辜的人頭就血淋淋的被獻上了,這樣的宋江在《水滸傳》中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而梁山聚義後宋江也不想著如何用誠意迎接招安,就是招兵買馬,攻打城池,儼然一副要造反的樣子,更搞笑的是,與朝廷對抗的久了,宋江居然沒有了招安的意思,但他又不想斷了招安的路,於是為了延遲招安,並且誣陷陳希真,宋江居然讓郭盛假扮陳麗卿,把趙佶派來的天使殺了,好基友呂方還慘兮兮的去報案,如此拙劣的計謀實在是噁心無比。畢竟俞萬春就是把梁山當賊寇寫的,所以梁山等人做出什麼齷齪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三、關於雷將的設定在第七十二回中,俞萬春引入了陳希真父女的劇情,並且延續施公的寫作手法讓他們走了一遍逼上梁山的設定。雷將的出現由高衙內傾慕陳麗卿開始(之前出現的鄧辛張陶暫且不提),是的,俞萬春讓高衙內在《蕩寇志》中復活了,這裡的高衙內頗為文雅,沒有了當年強搶林娘子的霸氣,而陳希真為了練法也讓女兒先忍一忍,等到法術修煉的差不多了,陳麗卿把高衙內的耳朵一割,和父親開始了逃亡時光。在《水滸傳》中梁山的設定是妖星下凡,那麼想要對付這些妖魔就得讓神仙來辦,於是以男一號雲天彪為首的三十六雷將以及以顏樹德為首的十八散仙就出來伸張正義了。這些雷將別管經歷如何,自身犯沒犯過事,反正就是莫名的鄙視梁山賊寇,而在水滸傳和梁山有淵源的人也都再次出現,諸如王進,欒廷玉,祝家莊成員都成為了剿匪的主要力量。那麼神仙都下來打架了,你們這些妖怪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四、關於武力水平及法術水平的設定《水滸傳》中定義的第一高手是盧俊義,當然諸如杜壆、史文恭的實力也沒和盧俊義差多少,除此之外梁山上還有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魯智深等好手,雖然整部書中高手很多,但這幾人的戰力也不容小覷了。但在《蕩寇志》中,為了貶低梁山人士,俞萬春專門挑梁山好漢不拿手的地方進行描寫,並且過分的拔高了朝廷武將和民間組織的戰鬥力。比方說張清的石子不再是百發百中槍法卻成為了一流水平;花榮居然與陳麗卿比箭被射死;顏樹德一人獨佔盧俊義、徐寧、張清竟不落下風;女將高梁式獨佔林沖、魯智深、武松沒吃虧;《蕩寇志》中就算是一個小小的都監,都能與林沖打個近百回合。這種近乎錯亂的武力設定,只能是為了黑而黑了,實在是讓人不爽的很。而公孫勝也沒有了師傅的幫助,處處被陳希真壓制,最後還因生辰八字被算出讓陳希真拿了魂魄。女諸葛劉慧娘算無遺策,吳用本身水平就有限,在劉慧孃的壓制下表現的更像個小學生了。
五、關於結局的設定俞萬春寫《蕩寇志》的動機是有感於清末時期各地多發的農民起義運動,他也曾隨父親鎮壓過起義,忠於朝廷的他自然對這些反抗的人厭惡至極,於是就藉助筆刀發了一下牢騷。《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下場固然不好,但好歹有幾個人還是享清福了,在《蕩寇志》裡梁山頭領全部死亡,俞萬春還安排了三十六人去京城凌遲,一旁的百姓見梁山賊寇落網紛紛拍手稱快。剿滅梁山後,雷將任職的任職,昇天的昇天。俞萬春不如施公的地方就是施公為了引出後續的靖康之恥,在時間節點上安排的很和諧,但按照《蕩寇志》的劇情,天子這麼生命,朝廷戰力這麼強大,那金人壓根就打不進來,說不定趙佶跟陳希真好好修修道還能長生不老呢,哈哈。
所以,兩本小說多少都屬於架空歷史的作品,但《蕩寇志》中的誇張和玄幻因素又過於多,所以論接近歷史,還是《水滸傳》更靠譜些。
所以,我們可以用看神話小說的心態去看《蕩寇志》~
-
9 # 60後生
水滸就一虛構小說,借用了宋江之名而已!史書只一句宋江等三十六人縱橫山東……至於蕩寇,寫法亂真水滸!另塑一批忠君之士,類比梁山108人,有的放矢,逐一對應,完滅梁山!如塑造陳麗卿,其武藝不下林沖,箭法持平花榮,最後比箭穿心花榮。其父陳希真,也出身八十萬禁軍教頭,且智鬥不輸吳用、道法爭鋒公孫、武藝不下俊義……全書以擒賊擒王手法,極貶宋江,結尾讓宋死於賈仁、賈義兄弟之手。俞萬春浸潤蕩冠十餘年,以原書筆意,摹水滸字句,在眾多水滸續書中,藝術性可稱第一!民同以來,此書長時間被禁,近年來才放開……
-
10 # 毛1937679
小說就不要認真,兩本成書年代差了三百年,作者沒有一點關係,隨便看看就好。現在的什麼大聖歸來,也和西遊記毫無關係。蕩寇志徵四寇之類只是早期的網路小說,反正都是胡扯,看不順眼自己也可以寫一本,把宋江寫成日後改名趙構當了南宋皇帝也沒人管你
回覆列表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蕩寇志》是《水滸傳》的續書,所以也叫《結水滸傳》,就是給《水滸傳》寫一個結局。《蕩寇志》並不是續的一百回或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從金聖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那裡開始續的,所以沒有徵方臘等原本後續情節,這可以視為《蕩寇志》與足本《水滸傳》的情節矛盾。此外,二書的人物形象也有矛盾之處,《水滸傳》中比較正面的宋江、吳用等人,在《蕩寇志》中都成了虛偽、奸詐的小人,這和作者視梁山人物為賊寇的觀念密不可分。當然《蕩寇志》對水滸人物也不是全盤否定,作者俞萬春對武松的描寫則仍是充滿敬意。至於二書情節與歷史真實的關係,只能說兩書都依據了宋江作亂、張叔夜平亂的基本史實,但卻加入了大量虛構的情節、人物,而《蕩寇志》作為續書又是依附《水滸傳》的。如果拋開事件的真實性,而看內容邏輯的真實性,《蕩寇志》應該更勝一籌。因為作者俞萬春有過真正帶兵作戰的經歷。《蕩寇志》中的很多戰爭描寫即基於其真實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