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輪迴轉世與眾不同
-
2 # 出水菱角
我說說福建省吧,福建省近代的名人較多,比如林則徐,冰心,林徽因,林森,侯德榜,陳景潤等。陳林兩大姓果然名不虛傳。
-
3 # 小凌的生活錄
安徽襟江帶淮,通江達海,自古乃中原福地。人傑地靈,加上徽文化、淮河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特點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從而孕育和產生了一批又一批頂尖人才,無論政治、軍事界,還是經濟、文化界,真可謂星光閃耀,名人疊出。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漢末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
4 # 場主大叔
1、青海籍運動員
說到青海籍的運動員
優秀的中國競走運動員
切陽什姐
最新訊息:6月2日,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西班牙拉科魯尼亞站舉行,我省競走名將切陽什姐在女子20公里比賽中,以賽季個人最好成績1小時26分28秒的成績奪冠。

作為中國歷史上首位進軍奧運會賽場的藏族選手
她不但參加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
更斬獲女子20公里競走比賽銀牌
並打破亞洲紀錄
除此之外
切陽什姐參與的各大競走比賽中
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這兩年繼切陽什姐後
馬發穎、李毛措、齊吉卓瑪等競走新星
也漸漸凸顯其實力
共同書寫了青海競走新傳奇
相信在未來
他們也會像切陽什姐一樣
為國出戰為國爭光

在去年的第13屆全運會上,
青海籍射擊運動員紀曉晶斬獲一塊金牌,

這是繼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以來,
青海射擊專案獲得的又一塊全運會金牌。

而在今年5月15日
2018國際射擊聯合會世界盃班寧堡站
女子10米氣手槍比賽中
紀曉晶以199.0環獲得第四名
小姐姐真的很厲害啊
還有她曹茉婕

青海籍的中國田徑運動員
從2009年至今
用一次次的征戰和一枚枚獎牌證明了自己
跑出了青海女子長跑的新自信
真是我們青海人的驕傲
成功拿到2018年亞運會選拔賽入場券的
青海省田徑運動小將譚金蓮

她在全國女子800米決賽中
以2分6秒76的的成績獲得第一名
並打破了該專案青海省紀錄
其實,

1992年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
李春秀站在了世界最高級別的領獎臺上,
自此沉寂了22年的青海競走運動取得了空前的成績。
李春秀的成功成了青海奧運史上的里程碑。
1992年,對於李春秀的體育生涯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全國競走錦標賽10000米的比賽中,打破了全國紀錄,而且超亞洲紀錄。巴塞羅那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獲得了女子10公里競走銅牌,成功成了青海奧運史上的里程碑。
青海籍的運動員
越來越多的走進大家的視線
但他們每一位
對中國體育作出貢獻的都值得我們尊敬

2、明星藝人補充篇
都金翰

都金翰不但長
-
5 # 黑白文史mcn
我的祖籍在甘肅,李世民來自甘肅,說到這裡,大家一定以為唐朝皇帝李氏家族來自山西,其實不然!接著往下看: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
生於武功別館(今陝西武功縣),少年從軍,擅長騎射,曾往雁門關解救。首倡晉陽起兵,封為敦煌郡公,善於用兵。進入長安後,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封為秦國公。唐朝建立後,官至天策上將、司徒,封為秦王。平定、、、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設立文學館,籠絡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及二人所有兒子,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1]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對外開疆拓土,攻滅與,征服高昌、、,重創,設立,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他像荀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
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竇氏。李世民出生後,李淵和竇氏並沒有給他取名,而是按照兄弟排行稱呼他為“二郎”。童年時代的李世民聰明果斷,不拘小節,接受儒家教育,學習武術,擅長騎射。在少年時代,李世民就熟讀兵書,對《孫子兵法》能背誦如流,在同父親和兄弟一起談論兵法以及如何排兵佈陣時,他總是表現得見識超群,顯示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李世民早期從家庭中得到的良好軍事薰陶,培養了他的軍事才能,這些為他以後征戰沙場、縱橫殺敵提供了豐富的軍事營養。
起兵反隋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當時,隋政權已呈土崩瓦解之勢,統治階級一再發生大分裂,地主武裝和義軍星羅棋佈於各地。李淵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後,看到隋朝即將敗亡,萌動了取而代之的念頭。到公元616年,農民起義在全國已居優勢,隋朝再也無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擊各個武裝集團,李淵覺得時機成熟,乃於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在晉陽正式宣佈起事。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農曆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唐,隋朝滅亡,唐朝建立。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玄武之變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晉陽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李建成曾經下毒謀害李世民。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12]。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他悄悄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於是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
貞觀之治
因隋末戰爭而人口銳減,公元628年(貞觀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萬戶人口,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指中國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併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前後共29年)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更多精彩回答與文章,請關注鑑史以明志
-
6 # 小趙話古今
很喜歡這個話題
本人山西大同人,挨著張家口比較近,歷史上我們哪裡是代國的勢力範圍。
漢文帝劉恆,封地就在我們老家,都城相距不到80裡。
這個算狠人吧,文景之治的開創者。大漢帝國穩定的奠基人。
再往遠裡走,太原走出的帝王更是數不勝數。
唐代李姓皇族,女皇武則天,五代十國更是出了8,9位皇帝等,以至於叫龍城太原
-
7 # 落葉無聲wjh
我族居河南鄭州,先說鄭州的歷史名人吧。
黃帝---人文始祖 每年農曆三月三全球炎黃子孫都會到新鄭黃帝故里拜祖
杜甫---詩聖 鄭州鞏義人,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我喜歡這句
放眼河南的歷史名人就更多了
岳飛-抗金名將 河南湯陰縣人,岳母刺字 精忠報國
司馬懿 河南焦作溫縣人 我的偶像
蔡文姬 河南開封人 美女
張衡 河南南陽人 南陽五聖之一,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字家,大明家.地理學家,天文家。
商鞅,莊子,老子,比干,愚公,蘇秦,呂不韋,張良,等等多了去了,還有袁世凱,河南項城人,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就是在位時間短了點。
-
8 # 勇戰王聊歷史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1960年底,34歲的于敏在錢三強組織下,從事秘密(氫彈)研究工作。這一干,就是28年。在這28年裡,“于敏”這個名字“消失了”。什麼功名利祿,都和他無關。于敏教授把一生中最寶貴的28年,都獻給了國家。
功成之後,于敏教授所獲得的榮譽也是空前的。
例如:“共和國勳章”,改革先鋒獎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重點說說“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用99.9%純金鑄造,重量515克,直徑達8釐米。這枚獎章,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精美絕倫的勳章。。。非常”奢侈“。同時獲獎的還有:錢三強,錢學森,鄧稼先,等,共計23位。
當然,這個獎很“俗氣”。不過,這在那個“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年代,這算是國家能想到的最好的獎賞了。當然,相對於于敏等人所做的貢獻,這都不足為道。
對了,于敏這個“無雙國士”還有一個稱號——“中國氫彈之父”。他在研究氫彈時,提出了“于敏構型”。這是除了美國的泰勒-烏拉姆構型(T-U構型)以外的唯一一個氫彈構型。而且,其在小型化上還要超出美國。
正是在於敏這樣的科學家們的努力下,中國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搞出氫彈。而美華人用了7年多,法華人用了8年,英華人用了4年7個月,蘇聯人用了4年。
73歲那年,于敏寫了一首《抒懷》為題的七律詩:
-
9 # 月半牛
省太大了,說下宗族裡面的一個名人劉永福吧,清朝黑旗軍將領,帶著一幫南蠻子在1883年參加中法戰爭,屢次打敗法軍。
-
10 # 文舍
河南省 共伯和(西周年間諸侯)。
上榜原因:攝政期間令史官記錄歷史大事。
共伯和代替天子執政之前,中國歷史主要靠口耳相傳準確性差,這也是夏朝在國際上不被承認的原因之一,共伯和攝政期間讓史官開始做編年體記錄,使中國從此之後的歷史脈絡清晰、記載翔實、直到如今、沒再間斷。共伯和執政那一年即公元前841年,史稱“共和元年”。
西周後期,周曆王殘暴不仁、虐待人民,觸犯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於公元前841年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武裝暴動。周厲王驚惶失措,狼狽地渡過黃河,逃奔於彘(今山西霍縣),國不可一日無君,歷王孩子年幼,無法親政,眾諸侯都知悉共國的國君共伯和至仁至善,便一致擁戴共伯和起來代理天子,由他掌管政權,“攝行天子事”,從他代行王政開始,史稱“共和行政”;他代行王政的第一年,以他的名作年號,史稱“共和元年”。共和元年就是公元前841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準確紀年,以編年體的形式一年一年一直記載到今天。
共伯和代周王室行王政以後,國家事物管理的很好。薄賦稅,輕徭役,農民勤於耕種,百姓安居樂業;軍隊墾荒戍邊,習武學文,兵強馬壯;外族不敢侵略,內部沒有暴亂。國力強盛,民室日富,朝野一片讚美之聲。共伯和令周、召二公,為太子靜請了最好的老師,在文化上讓其盡覽典籍,通古博今,懂得治理國家的道理;在武藝上教他習武弄棒,執劍挽弓,使他武過群雄,智比姜伯,善於領兵作戰,敢於抵抗侵略。一切為他能作一代賢君才創造條件,做好準備。
公元前828年,也就是共和十四年,周厲王病死於彘,太子靜已經長大成人,並已經掌握了立身治國的本領。共伯和見其可以行王政了,就和諸侯及大臣商議,扶太子靜即位,這就是周宣王。諸侯和大臣們也異口同聲的贊成。宣王即位,改年號為宣王元年(前827年),“共和”結束,共伯和交出政權,重返故里,回到共山之首,去當自己的小國之君。被譽為“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廢之不怒,逍遙得志於共山之首”(今本《竹書紀年》沈約注),傳為千古佳話。
回覆列表
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每個省都有很多名人值得人們去懷念,我們浙江省,魯迅,劉伯溫,于謙,予盾,西施,,,,,很多很多名人,數不勝數,現代馬雲,李書福,,,,很多企業家為中國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朋友你也說說你們省份那些名子呵,評論下方留言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