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琦琦姐0989
-
2 # 李守成李醫生
是的,有的孩子叛逆,違拗,家長確實頭痛!只能靜下心來。分析原因,因才施教。逐漸解決,家長打罵,效果適得其反!!
-
3 # 經典球事匯
根據我們家經驗,生個二胎,老大就聽話多了。還有與老師配合,小孩都怕老師,別看他在家頑皮,但老師說話一定會聽的。
-
4 # 奇石美玉
和孩子交流,最好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孩子的年齡段,你今天打了孩子,這屬於暴力,當他在外面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和你一樣打對方,怎麼辦?你吼他,他也會和你學習的,今天的你用打,吼處理問題,這一切等他長大的時候,也會回饋給您的,犟脾氣就要冷處理,找個機會在孩子和孩子在心情愉悅的時候溝通交流一下,原生態家庭教育模式非常關鍵
-
5 # 蕙宸雙寶媽媽
其實您不妨換個角度想想,您的孩子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她還能夠懟道理回去肯定語言表達也好的。
對於這種有主見的孩子,我跟您分享我的經驗:
1.把道理換成是由孩子的角度出發:有主見的孩子如果硬要孩子聽家長的規定還不如你把規定轉成是她的角度。舉例來說:孩子想拿筆塗牆壁,您勸阻她她不聽,那你可以說 如果畫在牆上,畫錯了不能改,時間久了又會掉色不如畫在紙上,我們再一起動手做個框!你覺得如何?
把說出的道理由她的角度出發,孩子多半都能夠態度軟下來跟你商量
2.有時也得讓孩子嚐嚐選擇的後果,他們才更能夠聽你的建議。孩子本身就有挑戰、探索的天性,家長對於沒有危險性的行為也應該讓孩子多嘗試甚至犯錯、有了挫折更能夠讓孩子停下來思考您給出的規矩和意見,這樣會比強制規定孩子更能夠讓孩子接受!
因為我們家大寶也是個有主見的孩子,雖然道理解釋要花點時間但孩子知道自己要什麼、對事情有想法、個性也更為獨立也是她的優點!一起加油!
-
6 # 嘉嘉和嘉爸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這個時期的,壞脾氣不是天生的,孩子的脾氣不好總會是有原因的,甚至很多時候都是由大人引起的。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生氣,先冷靜下來與孩子溝通,瞭解一下原因所在,如果孩子生氣是有正當理由的,可以適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要求不合理,就嘗試與孩子聊些其他話題,分散注意力,從這個敏感話題中抽離。
-
7 # 蟲兒媽媽育兒
確實如此。
以前是我們的父母吼我們,我們當成耳旁風,現在是我們吼自家的孩子,孩子充耳不聞。等孩子長大成家了,再去吼他的孩子。
輪迴而已。
孩子就是上天派來收拾我們的人!
我們為人父母的人,也是從孩子長大的,我們那代人沒少被打被罵的,你覺得對你有效嗎?很多孩子是越打越皮,越打越沒有痛感和羞恥感,甚至是無感。等到了他自我意識甦醒的時候,你再打,他要麼直接給你上拳頭,要麼跟你講人權。打是下下策。打不得!
不打,總可以吼吧。但你吼歸吼,總得他聽進去才有用。往往是,家長一開吼,孩子立馬開啟噪音遮蔽模式,你就算吼得再大聲,急得雙腳跳,他還是優哉遊哉地。沒效果不說,還把自己弄得嗓子冒煙,氣得半死。效率太低且無效!吼也是下策!
結合我多年帶孩子的實操經驗,給你提供幾個參考:
1、 當孩子淘氣惹怒你時,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來處理事情。不要被孩子帶節奏。
2、 試著站在孩子角度先考慮他為何那麼做那麼說,努力去理解他。
3、 給孩子選擇,不要總是居高臨下地去命令他指揮他。
4、 多跟孩子協商。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且有擔當的個體,適當放權。
強烈推薦國際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和伊萊恩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給你。這本書對我幫助很大,裡面有大量的案例實操,相信你讀完此本,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
8 # 不完美職場媽媽
Q:現在的孩子打不得,吼不聽,你狠她更犟,是不是都這樣?該怎麼辦?
A:對於孩子打罵的反叛,這個不僅是孩子,就連成人都會有的反應。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父母自己的反思和改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遠要勝於校園和社會對其的影響。所以孩子身上所有呈現出來的問題,都可以在父母的身上去找答案。經常我們家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我都會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哪些行為語言導致孩子出現這些問題。
我們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隻有打罵,而且打罵孩子正是家長無能的體現。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去了解孩子的生理發育,個性特點,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情感。如果我們瞭解,也許孩子的一些任性和脾氣,其實是為了博取家長對自己的關心,或者是因為睡眠不夠等因素導致,那麼我採取的教育措施就不是打罵,而是關懷或讓孩子改變作息。所以請家長自己先反省自己,再改掉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
2.尊重和關愛孩子,促進親子關係。打罵之前之所以管用,是因為孩子的能力和意識沒有得到足夠的強大,在成人的威懾下不得不屈服。當他們逐漸有能力去反抗時,這些“棍棒教育”手段自然就失效了。
打罵孩子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尤其在外人面前會讓孩子失去“尊嚴”,孩子不管再小都如成人一樣愛面子。在尊重孩子的前提, 與孩子建立起平等而有效的交流,正在瞭解孩子的需求和心裡,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促進親子關係健康和諧,這樣孩子才願意與我們交流,而在交流的過程中,父母才能對其思想和行為糾偏,進行教育,而不是透過打罵的形式,強迫孩子,造成其行為上的接受,心理上的反叛。
3.少說教多行動,讓孩子承擔後果。不管是孩子和成人都討厭別人嘮叨不停地說教,行動很多時候會比說教更有用處。比如快睡覺的時候,我會要求哥哥自己收拾好玩具,說教之後他仍然不行動,我會與其商量一起收拾,他往往會答應,這時就很好的處理了可能會演變發展的衝突。或者我會告訴他不收拾也可以,但是弟弟可能會把他的玩具拿起來亂放弄不見了,告訴他後果, 如果他仍然堅持,我會尊重他的決定,直到他真的找不到需要的玩具,他會感受到收拾玩具的好處。
日常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和生活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如果需要教育孩子,那父母的日常行為首先得做好榜樣,透過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比打罵更有用。而對於一些對孩子無大傷害的問題,可以尊重孩子的決定,讓他承擔決定後的結果,切身感受之後,再遇到類似問題自己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總結建議透過先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改變對孩子打罵的教育方式,多尊重孩子和關注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心理情況,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與孩子有效的交流過程中去影響和教育孩子,並適當的減少說教,多從自己日常的行為去影響孩子,並讓孩子嘗試選擇和決定,承擔結果,以體驗式的方式去管教孩子。
我家大寶打不怕,吼不聽,你跟她講道理她就有一堆她自己的道理對付你,跟她說話她那個耳朵就完全跟個擺設一樣,乖的時候也還好-_-||但是不乖的時候總比乖的時候多得多,真擔心哪天被她氣死!
回覆列表
看樣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你也沒什麼心得,所以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該罵就得罵,該打就得打,決不能養成為所欲為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