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5年1月,在中國戰區僅呆了半年的柯蒂斯.李梅少將,被緊急調往太平洋戰場擔任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其中的原因,除了他是美國陸軍中最優秀的轟炸機指揮官外,其擁有轟炸武漢的實戰經驗,同樣可以用在轟炸日本本土上。

    也就是說,李梅火攻東京的戰術其實就是轟炸武漢的翻版。從效果看,500多噸M69航空燃燒彈,徹底摧毀了日軍在中國戰場的補給樞紐,遏制了其在豫湘桂大會戰中的強勁勢頭並轉而撤退。那麼,美軍在日本實施戰略轟炸能達到預期嗎?

    從戰略看,只能是一廂情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美軍中有一個不爭的事實,越向日本本土靠近,美軍遇到的頑抗就越艱鉅,硫磺島一戰傷亡2.8萬人,沖繩島更是傷亡近8萬人。換句話說,美軍在陸地上的表現與其裝備優勢不成正比,並十分擔心與日軍在陸地上“死磕”。

    於是,發揮裝備、技術優勢成了美軍認為加速戰爭程序的關鍵,這就有了李梅的“東京大轟炸”。單從戰術效果看,美軍也確實達到了目的,一方面,大火破壞了散佈在居民區內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的小作坊,徹底癱瘓了日本軍事工業。

    另一方面,為了加大火攻的震懾力,李梅在轟炸之前散發警告傳單,明確下一步轟炸目標,引發日本人的普遍恐慌,紛紛攜家帶口地逃亡鄉下,僅東京就有上百萬人逃往農村,工廠工人的出勤率不到從前的一半,並使得經濟也陷入癱瘓。

    持續幾個月的火攻,日本各大中小城市都遭到了可怕的轟炸,其軍工體系、商業活動全部中止,再加上《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上下都希望日本政府能迫於壓力而投降,既加速戰爭程序,又減少登陸日本本土的風險。

    但《波茨坦公告》實際上斷掉了日本試圖進行談判的幻想,反而更加堅定了頑抗到底的決心,他們集結700多萬軍隊,叫囂“一億玉碎”,準備在本土進行決戰。這對美軍來說,是一個代價巨大、時間漫長的過程,也預示著其在戰略上的失敗。

    那麼,美軍為什麼放棄戰略轟炸?

    1945年3月至6月李梅火攻日本,共出動B—29轟炸機近7000架次,對東京、橫濱、大阪等城市進行了17次大規模轟炸,燒燬市區面積264平方公里,850萬市民逃往鄉下,軍工生產減產2/3以上,日本維持戰爭的能力遭到了嚴重打擊。

    當然,美軍的戰略轟炸更是造成5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比兩顆原子彈造成的損害還要大,如果繼續下去,將日本炸回石器時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最終,美軍還是放棄了火攻,選擇威力更大的原子彈,這其中還有什麼鮮為人知的原因嗎?

    首先,美軍轟炸的目的基本達到。例如在東京,除皇宮等少數建築外,整個城市已成一片瓦礫,其軍事工業遭到了摧毀性打擊,上百萬人逃往農村,留守的醫務人員僅剩9名醫生、11名護士,再炸就只有炸皇宮了。說白了,它沒有轟炸價值。

    其次,儘管此時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已達巔峰,但連續4個多月的轟炸,投下燃燒彈41600噸,基本耗盡了儲備,凝固汽油彈的生產顯然跟不上戰爭的消耗,“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而不間斷地轟炸,飛行員們早已精疲力竭,需要休整了。

    更重要的是,適應能力極強的日本人,儘管對轟炸依然心存恐懼,但早已學會了如何生存,並在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做好了隨時打陸地戰的準備。為徹底掐斷日本人期盼陸地較量的念想,短時間內損害程度更高的原子彈,就是最好的武器。

    隨著兩個原子彈將廣島、長崎兩座城市瞬間夷為平地,其破壞力和震懾力比火攻更厲害。按照日本人一貫“不見棺材不下淚”的死性,一顆就能摧毀一個城市的原子彈,再來幾顆,整個國家就將灰飛煙滅了。這才是日本選擇投降的真正原因。

    說到底,這“兩炸”更多的是心理戰術,迷惑住了對方。因為當時的日本人並不知道美軍還有多少原子彈,再炸下去就不是投降這麼簡單,而是亡國了,這才放棄了抵抗。如果得知美軍僅有兩顆原子彈,他們絕不會就此妥協,繼續死撐下去。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 2 # 文史漫談

    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歐洲戰場上德國被推平,最強力的盟友被幹掉,自己獨木難支。

    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是日本頂不住美國的攻擊,蘇聯又對日宣戰,並出兵東北。

    原子彈爆炸只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程序,算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日本在一開始無比囂張,覺得自己天下無敵,成天做著大東亞共榮的荒唐夢。但是在戰爭末期,日本還是能夠清醒的認識到,美國、蘇聯能幹敗德國,那麼推平日本也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從1945年6月開始,日本已經開始在謀求結束戰爭的方法了。甚至更早一點,1945年的1月份,日本就曾派人跟美國方面有過接觸。不過這時的日本還有些託大,列出了不少停戰條件,所以羅斯福壓根沒搭理。

    隨著時間繼續往後推移,局勢越發明顯了,即使是日本最鷹派的高層都明白,日本沒有贏的機會了。

    所以此時的日本考慮的問題不是該不該投降,而是如何在對日本最有利的條件下投降

    無條件投降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日本為了實現這兩個目的採取了兩手措施。

    這個方法很不錯,畢竟蘇聯也不想在美國在亞洲擴張勢力。

    二是喊出“本土作戰一億玉碎”的口號,想在美國手底下硬抗幾波攻擊,熬過了大轟炸之後跟美華人決一死戰。日本明白美國如果大規模入侵日本,那麼如果沒有數十萬美軍的傷亡,美國打不下來日本。這是美國非常擔心的事,而日本也知道美國擔心這件事,所以認為只要給美國造成高傷亡,美國就會考慮日本“有條件投降”提議。

    就在日本想法設法讓投降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時,美軍開始大規模空襲日本。

    在1945年中,日本68座城市先後被轟炸,30萬人死亡,75萬人受傷,170萬人無家可歸。

    在全部的轟炸行動中,有66次用的是常規炸彈,另外兩次用的是原子彈。

    可就在此時,蘇聯宣戰了,日本的調停計劃胎死腹中。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150萬蘇軍從北、東、西三個方向對偽滿洲國發起進攻,之後蘇軍展開了對庫頁島和日本北方群島的登陸行動。

    被蘇美兩國兩面包夾,日本方面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他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無條件投降。

    而這時,新問題來了。

    到底是向蘇聯投降呢?還是向美國投降呢?

    權衡之後,還是選擇向美國投降,畢竟日本選擇的是資本主義道路。

    所以最後結論: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程序,蘇聯宣戰斷絕日本有條件投降的幻想。

  • 3 # 張139558534

    二戰日本投降,當然不是原子彈的作用了。這,只不過是美國自己宣傳的戰績。在他們那裡,似乎自己才是二戰中的最主要力量。其實,誰都知道他們才是二戰中,真正的投機家、生意人。

    二戰末期,日本面臨就是投降一條道路。只是怎麼投降?主要向誰投降?日本政界是希望儘早投降,並且主要向美國投降。在他們看來,美國可以保證他們國體平安,而不會如同蘇聯那樣,被其“殘暴”肢解和滅掉。但日本軍界仍然是堅定戰爭到底的一派,認定不經過幾場硬戰,是不可能形成真正有利日本的投降局面。用他們自己的話是停戰,不是投降。他們希望,日本本國大本營遷移到中國東北腹地,地方他們都選定好了,通化地帶。因為東北地域和日本相比,十分寬廣,有較大的戰略迴旋空間。通化地區處於中間地帶,又是山區為主,便於隱蔽、防守。但在蘇軍凌厲攻勢下,一線防線幾乎瞬間全部陷落,日本軍方也已經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底牌了。同時,美軍陸續扔下兩顆原子彈後,全面投降才成為定局。

    假如蘇軍第一波攻勢被日軍成功瓦解。那麼日本肯定不會馬上投降,最低困獸猶鬥幾個月沒有問題。那時,美國已經沒有原子彈可扔,而攻擊日本本土又十分艱難,他們自己處境將很尷尬。那樣情形下,他們也就無法吹噓自己的戰績了。在東北防線崩潰後,日軍最後稻草失去了,他們也不得不接受投降於美國的路子。最後,美帝是撿到一個大便宜,自己獨佔了整個日本。

    原子彈在二戰後期使用後,被美國各界吹的神乎其神,似乎真的有扭轉乾坤的戰神作用。其實,不過是戰爭期間急於試驗,主要轟炸的是平民及其設施的殘暴行動,有什麼好吹牛、自豪的呢?當然,從此後美國到處炫耀原子彈、核武器,似乎只要自己調動些,天下就是自己的。但如今二戰已經過去七八十年,各種戰爭也經歷很多,有一次是透過原子彈、核武器擺平的嗎?說穿了,還是紙老虎,威嚇膽小的人罷了。所以我們始終相信這樣的真理,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一兩件先進武器。美國不管哪 屆政府,奉行什麼主義,只要仍然如今這樣,推行唯自己利益的霸權主義而發動戰爭,都是沒有好下場,註定失敗的!

  • 4 # 士說新語

    關於二戰日本投降的主因,歷來爭論很多,但美國投放原子彈,只是與蘇聯出兵東北一樣是促成因素,非主要原因。

    我始終認為,日本投降的決定性因素是:華人民14年的抗戰消滅 日軍的有生力量,消耗了日軍的軍需物資,以及盟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

    但凡談及二戰,大多數觀點都嚴重忽視了華人民抗戰的作用。這些觀點是片面且不客觀的。

    據說戰後日本眾議院發表的材料顯示,偶從1931年侵略中國東北開始,至1945年9月戰敗投降為止,日本軍人、軍事人員及附屬人員戰病傷者共計287.4萬人,其中日軍在太平洋和亞洲其他戰場上被英美等國軍隊擊斃和死於傷病的只有89萬多人,而日軍在中國戰場傷亡達到了198.4萬之多。

    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傷亡人數比在太平洋和亞洲其他戰場上的傷亡人數多1.2倍,這已經充分說明日軍主要力量是被消滅在中國戰場上的。

    號稱日軍重精銳的第二混成旅團在1939年在太行山被八路軍劫滅,其以戰術家著稱的“俊才”“旅團長阿部規秀被擊斃,日侵華華北總司令多田駿聞訊後發出了”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的哀悼。

    日空軍中號稱“四大天王”的飛行員,在武漢大會戰中先後被擊落,日本炫耀的空軍是“無敵荒鷲”的神話,也就此告破。

    而在消耗日軍軍需物資方面,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以小國凌大國,它原以速戰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破產後,即陷入了中國全民持久抗戰的汪洋大海之中,其戰爭軍需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就尖銳地擺在日本侵略者面前。

    為了扭轉這種物資供給的困境,日本雖於1938年12月設立了“興亞院”,由首相兼任Quattroporte,制定了一個“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侵華計劃,也就是扶植傀儡政權,強化漢奸的作用,並且大肆擄掠佔領區的財務,發行貨幣,統制金融,掠奪工礦資源和農副產品,建立所謂“長期自給體制”。

    即便這樣,仍未能挽救日本的國力窮困急劇惡化的趨勢。1940年時,日本國家預算為 61億日元,其中軍費約23億,實際上1939年的對華軍費,不包括武器的費用已經高達21.033億,因此日本不得不另立軍費特別預算約44.6億日元。

    費用短缺和物質供給不足,迫使日軍把一線師團的裝備削減了5%,應儲備的彈藥減少三分之一。

    由此不難看出,對中國曠日持久的抗戰,使其軍事力量削弱,軍需物質供應匱乏,國內經濟危機日益嚴重,直接導致了好戰的東條內閣於1944年7月垮臺,窮兵黷武的日本法西斯徹底失敗已經註定。

    同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作戰勝利是迫使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使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後,接著又襲擊了英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新加坡,重創英國艦隊。

    日本對英美的不宣而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本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在短短6個月內,差不多席捲了東南亞各國,使得英美盟軍一時間處於不利地位。

    但由於日本陸軍主力被死死地釘在中國戰場,寸步難移,從而阻滯了日軍的“南進計劃”,有力地配合了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爭對日作戰。

    最終,美軍於1945年6月佔領了日軍重要戰略基地衝繩島,消滅了11萬日軍,擊毀千餘架飛機和大批軍艦,日軍遭受到沉重打擊,已經完全喪失海陸空各方面的優勢。

    日本認為沖繩島“與小笠原群島,為環繞日本本土之攻防戰中最重要的戰略要地”,沖繩島被美軍戰略“則日本本土、南韓、及中國沿岸一帶,即將被美國海空軍之威力所蔽,而為進攻此等地域之大基地”。

    至此,日本本土岌岌可危,日本政府惶惶不可終日,繼東條英機上臺的小磯內閣僅僅維持了9個月,便在1945年4月被迫辭職,而在決定由日本海軍打競技鈴木重組內閣的日本重臣會議上,鈴木卻憂心忡忡地表示:“本人認為軍人參與政治,實為亡國之基,羅馬以此而亡國,凱隆大將之末路,羅曼夫王朝之滅亡,莫不皆然。故在自己的主義上,本人出任政治,頗有困難。而且耳朵已經不聰,本人只好拜辭。”

    後來因為日本天皇拒絕,鈴木雖臨危受命,上臺組閣,但對侵略戰爭的發展前途甚感渺茫,宣告“在即令本人被兇漢刺死,亦決心在最後之機會,結束戰爭。

  • 5 # 劇座講電影

    原子彈爆炸就是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只是時機掌握的很好所以作用被弱化了。二戰期間沒有哪個國家能承受原子彈攻擊。

  • 6 # 大志遠思想空間

    原子彈爆炸當然不是日本選擇投降的主要原因,原子彈爆炸是日本投降的催化劑。主要讓日本投降的原因應該是華人民14年抗爭的結果,當然這一點日本是不同意的,但事實勝於雄辯。

    當年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那是因為日本想和美國爭奪東南亞的資源。日本知道當時的日本力量是打不過美國的,而又沒有其他道路可走,在其他地方日本找不到資源,所以日本採取了偷襲的措施,想從美國得到資源以支撐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

    因為當時日本和中國處在對峙階段,這是偉大的《持久戰論》的一部分,因為日本是小國,其工業能力再強也拖不垮中國,而日本肯定會垮掉。日本當然也明白這一點,日本必須尋找新的資源供給點,日本就看上了東南亞地區,這是因為日本在中國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沒有華人民的英勇抵抗,日本會這樣做嗎?

    所以才引發了日本奇襲珍珠港,才有了日本和美國的太平洋海戰,從此日本和德國走上相似道路,最後都選擇了無條件投降。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可能會再堅持一段時間。即使日本再堅持,也不會再堅持一年。而當時蘇聯已經開始攻打日本了,而日本已經搖搖欲墜,如果蘇聯攻入日本本土,這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這就是日本投降的來龍去脈,原子彈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 7 # 黑水布衣

    我個人認為,美國對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無條件投降和二戰的結束,應該是主因之一。但促成這個結果的,不只是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以《共同宣言》的形式,發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佈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

    可日本並沒有在乎,7月28日下午,時任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接見記者時就日本政府對於《波茨坦公告》的態度發表宣告說,《波茨坦公告》沒有任何主要價值,“只有對它置之不理,我們將堅決把戰爭進行到底”。這意味著日本公開拒絕了《波茨坦公告》,這也促使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按原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2日上午8時15分原子彈在廣島市中心上空爆炸。但在8月8日的日本各大報紙上登載日本大本營7日的通告中,只是說:“廣島由於遭受新型炸彈的轟炸,損失相當嚴重。”“這種炸彈並不可怕,我方有辦法對付。”日本政府仍然拒絕投降。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8月9日,美國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8月10日,日本政府向美、英、中、蘇發出照會,如果天皇地位不變,準備接受《波茨坦公告》所列舉的條款。

    8月11日,經過磋商,盟國決定讓日本保留天皇,但天皇必須授權並保證日本政府及帝國大本營簽署為執行《波茨坦公告》所必需的投降條件,天皇和日本政府必須聽從盟國最高統帥的命令,並由美國國務院透過瑞士政府發出蘇、美、英、中對日本宣告的答覆。   

    8月15日,日本向全國播發了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在兩次投放原子彈之間,蘇聯對日宣戰的舉動也是日本投降的重要原因。

    蘇聯的態度使日本徹底放棄抵抗。

    整個二戰期間,蘇聯的主要精力放在在西線與德國的對抗中,對於日本並沒有太多的理會,甚至一直都沒有正式宣戰,這讓日本認為,他們和蘇聯是有迴旋的餘地的,日本在接到《波茨坦公告》後,甚至期待蘇聯能替日本與其他三國斡旋,從1945年8月6日至8月8日,日本政府當局連內閣會議也未召開,他們根本就沒有在乎原子彈的問題。其關心的焦點或者說寄希望的,是8日夜間預定在莫斯科舉行的佐藤大使和莫洛托夫外長會談的結果。最後他們得到的訊息是蘇聯對日宣戰這個“絕望”的訊息。

    蘇聯的宣戰斷絕日本的希望。

    日本面對強大的美國步步逼近,從來就沒想過要投降,而美國也截獲了日本的電報:以日本本土為根據地,聯合中國和滿洲(處於獨立狀態)與美國死磕到底。

    當時美國已經基本封鎖了日本所有海上的物資通道,而中國大陸也早就開啟了反攻階段,滿洲地區(中國東北)是日本最後的稻草。而蘇聯的宣戰則徹底斷絕了日本的希望,其主攻的方向就是中國的東北。這相當於兩個超級大國合圍了日本,日本毫無希望,如果抵抗可能出現亡國滅種的情況。

    蘇聯的出兵促成了第二顆原子彈的爆炸。

    蘇聯一直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早在雅爾塔會議中,在討論德國投降後歐洲問題處理方式的同時,也談及蘇聯對日參戰及其條件。在這期間簽訂的秘密協定規定,蘇聯將在德國投降後兩到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作為條件,第一,要恢復沙俄曾經在中國東北擁有的特權(控制旅順、大連兩個港口和中東、南滿洲鐵路),同時收回庫頁島南部;第二,決定將千島群島割讓給蘇聯。

    應該說,蘇聯的胃口是不小的。令西方國家沒想到的是,蘇聯竟然這麼快就出兵了!顯然,蘇聯也要對遠東地區的利益進行瓜分,而美國不能坐視不理。就在蘇聯對日宣戰的第二天,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

    投降條件對日本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早日本的投降條件中,除了保留天皇制度之外,還想繼續擁有其在中國東北的利益。這是不可接受的。其實盟軍最早是想廢除天皇制度的,但考慮到如果廢除了天皇,日本軍部主戰派一旦不受約束,勢必抵抗到底,日本本土的局勢將難以收拾。於是,在美國的同意下,天皇制度得以儲存,這也是日本投降的底線了。曾經的無條件投降變成了有條件投降了。

    戰後,美國也玩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重新扶植日本,用以在遠東對抗中蘇。

    所以說,美國的原子彈確實是日本投降的催化劑,但真正讓日本選擇投降的不如說是“絕望”。美蘇兩大巨頭的夾擊,讓它成了物資緊缺的孤島,即使不用原子彈,常規武器也足以使日本亡國滅種,只不過盟軍的代價大一些而已。

  • 8 # 藍風破曉

    關於日本投降的原因,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日本是因為美國的原子彈而投降的,二說,日本是因為蘇軍進攻才投降的。

    到底,日本選擇投降的主因是什麼?

    我們先來捋一捋,看那一年多發生了什麼,再得出結論。

    1、日本在194411月--1945年8月間經歷了什麼

    先說一下背景:

    二戰時期,日本因為戰線鋪得太多,選擇了全面開花,一邊和中國大陸作戰,一邊在東南亞作戰,還一邊在太平洋和美國進行海戰。

    看起來挺威風,但是無論多麼威風,犯了眾怒,想要全身而退都不容易,特別是經濟已經遭到全面封鎖,日本需要的資源,越來越短缺,如此下去,因“卻血”導致失敗是大機率的。

    但是,小日本骨子裡有著深度的驕傲,他們不願意認輸,他們想要堅持堅持,取得談判的更多籌碼。

    於是,美國的第一波攻擊來了。

    1、東京大轟炸。

    1944年11月,美國對日本的一個“大轟炸戰略”開始了,涉及到了98個城市,從1944年的11月開始,斷斷續續到了1945年的8月。美國的目的很簡單,最好能用轟炸解決問題,讓日本人知難而退。

    9個月當中,美國炸死了日本23萬國民,受傷35萬人,其中,東京是轟炸影響最大的城市,轟炸僅僅三次,死亡人數就超過了14萬,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無法想象,如果是西歐的國家,估計人人都會搖白旗了,但日本人硬是抗住了,並且在1944年年底到1945年年初,還有了“全民玉碎計劃”,號召全華人民為保衛國家而戰,哪怕戰鬥至最後一人,也絕不投降。

    為此,日本把各戰區的物資開始想法往日本本土運送,只為了做好最後的本土保衛戰。

    2、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

    1945年的2月19日--3月16日,日本和美國爆發了硫磺島戰役,日本幾乎全軍覆沒,但還是讓美國大為震撼,因為美國傷亡人數比日本還多。

    1945年的4月1日--6月21日,日本和美國爆發沖繩島戰役,日本傷亡達到了11萬,美國達到了7.5萬。至此,日本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幾乎被滅完了。

    在沖繩島戰役期間,5月,德國投降了,被分割成了東德和西德。

    即使如此,日本人還是沒有投降。

    3、波斯坦公告。

    說實話,誰都沒能想到日本能一直不投降,一直會堅持。

    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國和盟軍必須登入日本本土作戰,那麼就算把日本徹底打敗了,也得準備100萬士兵的生命。(有美國專家推算過)

    在美華人眼裡,生命最昂貴了,如此的盲目登島不可取。因此,美國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等待一個“神器”的出現。1945年7月16日,原子彈試爆成功,美華人心裡穩了。

    1945年7月17--8月2日,美蘇英三國召開了波斯坦會議,很快,釋出了“波斯坦公告”,讓日本投降。

    日本人嘴硬,繼續不投降。

    於是,最猛武器原子彈的出場進入了倒計時。

    4、原子彈的轟炸。

    1945年8月6日,日本廣島的災難來了,原子彈來了,那一天,就像是世界末日一樣。

    在原子彈這種超級武器之下,生命如草芥,被隨意收割,人們欲哭無淚,而且一死就是一群,在原子彈附近的人群,無處逃生。

    整個廣島,當日就死亡了8.8萬人,受傷和失蹤的至少5萬人。日本人被打懵了。

    此時不投降,還待何時?但日本天皇和內閣,不知道是要展示自己的硬氣,還是被打懵了,總之,沒有做出投降的舉動。

    8月8日,蘇聯的“八月風暴”計劃啟動,這是要給日本雪上加霜的節奏。

    但,日本人意外的是,8月9日,日本長崎也迎來了一枚“超級糖果”,這次,當日又是8.6萬人死亡。

    面對兩枚原子彈,再加上蘇聯人強大的進攻,日本人暫時還是沒有投降,直到8月15日才投降。

    為什麼日本拖到8月15才投降,真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

    分析:

    1、美國對日本的大轟炸開始後,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此時,日本外圍的海軍力量還存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們不服軟,叫囂著要“玉碎”。

    可以這樣說,這個階段是日本政府綁架了民意,如果此時在“投降”和“繼續抗爭到死亡”做一選擇,一定會有不少的人選擇投降,這就是人性。

    2、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結束後,日本外圍徹底敗了。5月,德國也投降了,此時,日本政府還在堅持,他們堅持的目的只有一個:期望透過戰爭和對抗,讓盟軍感覺到艱難,如此日本可以談判得到好結果,比如把中國東北繼續留住,比如把北韓半島繼續留住等等。

    這個階段,很多老百姓處於“流離失所”的狀態,想抗爭到底的人數又會減少。

    說到這裡,可以肯定地說:在原子彈發射之前發生的所有事情,雖然給日本上下造成了極大壓力,但日本政府還能挺得住,一部分民眾也能挺住。

    如果後續不發生什麼,靠常規作戰,日本人是輕易不會認輸和投降的。

    3、原子彈的影響力。

    放了兩顆原子彈,蘇聯又動手了,日本為什麼還沒有投降,而是等到了8月15?

    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本人判斷,美國沒有原子彈了;二是日本人要看看,能不能抵擋得住蘇聯的進攻。

    如果美國沒有原子彈了,如果蘇聯的進攻抗住了,日本還是不會投降,所以說,8月9--8月15 ,就是日本在恐懼中等待著最好的結果出現。

    6天時間內,蘇聯攻勢迅猛,佔據優勢,但關東軍並未大量殲滅,還有一戰之力,且做好了和蘇軍在通化一帶決戰的架勢,不過,北韓半島的北部,被蘇聯的太平洋艦隊登陸。而薩哈林島還沒有全面陷落,千島群島還在日本手中。

    可以這樣說,8月15日前,日本人還沒有被打潰,為什麼就蹦不住投降了呢?這不符合日本人的做法啊!

    那我們看看,日本國內,在兩顆原子彈後的情況:當時,日本全國處於恐慌之中,每個城市的人都猜測著第三顆原子彈會爆炸在哪裡。人心徹底亂了,亂了的何止百姓,還有天皇等人。

    1945年8月14日,壓垮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來了,美國509大隊,就是那個執行原子彈投放任務的飛機大隊,飛過京都市,飛過愛知縣,並沿路投下了七枚“核彈”,這不是真的核彈,就是普通的“南瓜”炸彈,外形、重量與原子彈極其相似。

    這七枚“南瓜”炸彈,給日本人心裡造成的衝擊太大了,上面終於繃不住了,因為,他們也無法忍受美國再來一些原子彈,哪怕是一枚,他們也受不了。

    常規戰爭,人們就算會死,生的機率還是不小。可是,面對原子彈,只要爆炸在附近,就是死路一條,那種無力的、無法抗爭就死去的體驗,日本人不想要,是人類都不想要。恐懼!

    因此,日本天皇和政府綜合考慮後決定:投降。

    可以說,是前兩個原子彈已經收了日本人的“魂”,他們怕再來一發。

    至於,有人說是擔心蘇聯攻佔日本、分割日本,才投降,這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畢竟,蘇聯在15日,還沒有取得全面勝利,也沒有完全打潰日本。如果日本僅僅是擔心蘇聯,那麼還可以打一打再說。

    19~24日,日本投降5天后,蘇軍才進佔了齊齊哈爾、瀋陽、哈爾濱、長春和旅順,關東軍才大範圍投降。8月25日,薩哈林島嶼南部才丟。9月1日,日本丟了千島群島等島嶼。

    可以這樣說,因為日本天皇在8月15日投降,導致軍人的信心完全崩潰了,才大範圍投降。否則,蘇聯想輕鬆獲勝,還遠著呢。日本能夠四面出擊,能夠三大戰場同時開戰,絕不是輕易就被蘇聯滅了的。

    所以,無需質疑,日本投降就是因為原子彈,但不是哪兩顆已經投放的原子彈把他們打服了,而是擔心有第三顆、第四顆原子彈.....出現。

  • 9 # 夏嘉茨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有幾個,首先是中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準確的說,在這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是主要的戰場之一,並且拖住了法西斯軍隊的一大部分兵力,所以在其他戰爭相繼結束戰爭之後,作為二戰的同盟軍,蘇聯出動軍隊在中國東北,並且迅速的殲滅了戰場上大部分的關東軍,這是日本願意撤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其次,美國當時在日本投下了兩顆重量級的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直接使得日本國內軍隊的兵力補給大大下降,同時還使得其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從而迫使日本天皇不得不下令撤兵。再次,在中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分分合合,建立統一抗日戰線,共同抗敵。同時日軍在中國的戰線耗時太長,兵力物資上的補給越發艱難,長期的戰爭也使得日本的經濟開始停滯不前。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夏戰場出現了大逆轉,日軍連連敗退。最後,法西斯同盟瓦解,其他佔場上德國和義大利相繼戰敗,宣告認輸,並且撤出了戰場,這使得日本在後來的戰爭中孤立無援,而其他的國家則於華夏同仇敵愾,在歷史大趨勢下,日本只能投降。

  • 10 # 明道—崇峰

    原子彈爆炸是日本投降的誘因!美國取得了中途島戰役的勝利,蘇聯出兵東北與肅清日本東北勢力,中國部隊的頑強抵抗,歐洲戰場對法西斯的節節勝利,催生了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法西斯已經走投無路,失敗已經在所難免!當然兩顆原子彈的爆炸對日本人的“戰鬥意志”摧毀是巨大的!

    所有挑起全球戰爭,幻想奴役全球人民的“戰爭狂魔”註定要滅亡的!全人類正義的力量永遠占上峰,和平的力量永遠占上峰!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戰勝日本法西斯是人類正義的力量!今天世界上多個國家擁有原子彈,可以毀滅人類數次,所以原子彈的使用一定要正義的前提下使用,甚至銷燬核武器,限制使用!這是人類必然走的道路。

    限制個別戰爭狂魔出現的一定不是原子彈,而是整體人類思想的巨大提高,境界的巨大提升,中華民族古聖先賢的文化早就提醒人類:做人做事要符合“天道,人道,地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人類必然領悟的深刻道理。人類不是高速發展經濟金融科技就是進步,而是要思想的巨大提升才是真正的巨大進步!整體人類必修課是:“學習道是什麼?學習宇宙的規律和真相,生命的規律和真相!”而是不是看那個國家原子彈多,武器多而稱霸世界,毀滅世界!供人類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假了,家長們都在給孩子找補課的地方,教委三令五申教師不能辦補課班,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