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曾自述在太空的一幕:“我在太空碰到一個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敲擊聲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毫無規律。 這個敲擊聲可能是什麼帶來的呢?
8
回覆列表
  • 1 # 白兔子愛閱讀233

    最近霍金說叫各國不要再去月球探險了, 月球表面有外星人。厲害了我的哥!之前也有很多國家探月,都沒有發現他們的蹤跡,我懷疑他們是有一條軌跡,慢慢透過來的月球。估計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來到地球,感覺有好戲看了?我們做朋友?還是做敵人?還是成為殖民地?真的很難說!其實挺好奇這個生物的,就怕看見了末日也來了……開啟一扇門,ET到你家!

  • 2 # 生活小叮噹

    楊利偉聽到的不明敲擊聲真相

    原話是這樣的:

    "我在太空碰到另外一個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這個聲音也是突然出現的,並不一直響,而是一陣一陣的,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毫無規律,不知什麼時候就響幾聲。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裡面的聲音,而彷彿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無法準確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噹噹的,而是更像拿一個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

    因為飛船的執行一直很正常,我並沒有向地面報告這個情況。但自己還是很緊張,因為第一次飛行,生怕哪裡出了問題。每當響聲來的時候,我就趴在舷窗那裡,邊聽邊看,試圖找出響聲所在,卻沒能發現什麼。

    太陽能帆板有一部分能看到,我也一小段一小段地看,是不是哪裡崩開了,但它們都完好無損。回到船艙內,我一邊看著飛船的某個部分,一邊翻到手冊對應的一頁對照資料,但同樣也沒有收穫。

    回到地面後,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有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裡,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聽,我卻總是聽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覆聽,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聲音再沒有在我耳邊完全準確地再現過。

    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這個聲音也出現了,但我告訴他們:"出了這個聲兒別害怕,是正常現象。"

    由於從來沒有人體驗過,所以我在飛行過程中經歷的好多心驚肉跳的瞬間,等回到地球后分析,發覺其實並不複雜。雖說航天員的心理素質高於常人,但說實話,那時還是會本能地緊張。"

    人民網為此還做了個調查:"你覺得楊利偉在太空遇到神秘敲擊聲有可能是?"

    在1656名網友參與調查後,有19.6%的網友認為是"飛船本身發出的聲音",有14.1%的網友認為是楊利偉的幻聽,40.6%的網友認為"確實有不明物體敲擊飛船"。另外25.7%的網友選擇了"不知道,希望早日得到真相"。

    這些聲音其實與艙內溫度變化有關。楊利偉駕駛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8.8米,總重7.8噸,以平均每90分鐘繞地球1圈的速度飛行。飛船在微重力和稀薄大氣環境中飛行的,每繞地球飛行一圈,船體就經歷一次較大的溫差變化,這要比地面上一晝夜溫差變化劇烈的多,所以會造成船體微變形(又稱蠕變),引發飛船艙內外壁材料壓力變化所致。

    在溫度變化的過程中, 艙室內的壓力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內外壓差的變化導致艙體內壁材料發生一些形變,內外壓差變大時,向外變形,減小時向內變形,從形成咚咚的響聲, 聽上去類似外面有木頭錘子敲在艙上面的感覺。

    雖然在太空中沒空氣,聲音無法傳播,但飛船艙內是有空氣的,所以太空艙每天多次繞地球飛行的,其溫差的變化非常驚人,太空艙部件形變發出的聲音,只能在有空氣的艙內傳播,所以楊利偉在太空艙裡面就會聽到"咚咚咚"的響聲。

    神舟飛船的金屬或非金屬的結構和部件,由於熱漲冷縮和壓力變化,都會不同程度的發生形變,有些形變就會發出聲響。受力金屬結構遇到巨大載荷後會發出聲音,這種情況在地面也很常見。

    蘇聯BIOS-3實驗室內部的隔艙。

    尤其是北方寒冷的冬季,人們會發現房間的供暖系統在供熱時會發出不規則的敲擊聲音,就是壓力和溫差導致管道或供暖系統部件微小形變發出的聲音。另外在一些油庫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油庫儲存的桶裝油,有時候在深夜都會有"咚咚咚"的響聲,這是由於日夜溫差造成油桶變形而發出的聲音。

    早在1972年,為了驗證人類進行長時間宇宙飛行,蘇聯科學家曾經在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做過一個龐大的封閉生態系統試驗,該實驗的工程名稱為BIOS-3人工生態迴圈系統。

    圖片:中國的月宮一號人工生態迴圈,與蘇聯的BIOS-3實驗室類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的空間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地基綜合實驗裝置。

    蘇聯的BIOS-3人工生態迴圈系統是一個315立方米的堅固的全封閉艙室,不鏽鋼材料的密閉艙室,人工光源(氙燈)可供三名宇航員生存。系統所需的空氣、水、食物、能源都是全封閉的內迴圈,最長的實驗持續了180天。在這次試驗中,宇航員也聽到了類似的敲擊聲,後來確定是壓力變化導致的艙體微變形所發出的聲音。出現這樣的聲音,也從側面說明艙室的氣密性很高。  

    圖片:美國的生物圈2號,是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人工生態迴圈系統。

    由於壓力和溫度的變化是不規則的,響聲的型別就很難說了,不同的結構、聽者不同的主觀狀態都會影響對這個形變聲音的描述。這也是楊利偉返回地面後,聽回放錄音總是不像的主要原因。

    2016年12月1日,在浙江參加航天主題教育活動時,已經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的楊利偉也首次迴應了太空遇到的敲擊聲,他說每次飛行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的聲音,可能是飛船部件結構或者氣壓發生變化時發出的聲音。這非常正常,不是什麼外星人在敲門!

    楊利偉自傳揭為何不再上天:首次上天差點回不來

    楊利偉自傳揭為何不再上天:首次上天差點回不來

    2003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員楊利偉出艙的畫面經過現場直播傳到全世界。

    至此,中國成功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為世界上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出艙時嘴角滿是鮮血

    但仔細觀察直播畫面,你會發現剛出艙的楊利偉臉色盡顯蒼白,但身體狀況看上去還是良好的。其實這時的楊利偉已經被處理過:他是滿臉鮮血地開啟艙門的,後來臉上的血跡被擦乾了,重拍了出艙畫面。

    楊利偉自傳揭為何不再上天:首次上天差點回不來

    為了展現“中國第一航天員”的完美形象,做一些細節上的處理誠然沒錯,但大家仍然非常好奇,楊利偉滿臉的鮮血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

    對此,楊利偉在耗時兩年親筆寫成的自傳《天地九重》一書中曝出了箇中真相併回憶了太空飛行中的驚險瞬間。

    出書立傳自曝真相: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整,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幾百噸高能燃料開始燃燒,八臺發動機同時噴出熾熱的火焰,高溫高速的氣體,幾秒鐘就把發射臺下的上千噸水化為蒸氣。火箭和飛船總重達到487噸,當推力讓這個龐然大物升起時,大漠顫抖、天空轟鳴。

    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得像一塊鐵。

    開始時飛船非常平穩,緩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電梯還平穩。我心想:這很平常啊,也沒多大勁啊!後來我知道,飛船的起飛是一個逐漸加速的過程,各種負荷是逐步加大的。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壓力在漸漸增加。因為這種負荷我們訓練時承受過,我的身體感受還挺好,覺得沒啥問題。

    楊利偉自傳揭為何不再上天:首次上天差點回不來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體對10赫茲以下的低頻振動非常敏感,它會讓人的內臟產生共振。而這時不單單是低頻振動的問題,是這個新的振動疊加在大約6G的一個負荷上。

    這種疊加太可怕了,我們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我擔心的意外還是發生了。

    共振是以曲線形式變化的,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心裡就覺得自己快不行了。當時,我的腦子非常清醒,以為飛船起飛時就是這樣的。其實,起飛階段發生的共振並非正常現象。

    共振持續26秒後慢慢減輕。當從那種難受的狀態解脫出來之後,我感覺到從沒有過的輕鬆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極點,就在剛才短短一剎那,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飛行回來後我詳細描述了這個難受的過程。我們的工作人員研究認為,飛船的共振主要來自火箭的振動。之後改進了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神舟六號飛行時,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飛行中再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在空中度過那難以承受的26秒時,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陷入了空前的緊張。

    回到地面後,我看到了升空時傳到地面大廳的錄影。當時大家安靜得不得了,誰也不敢吱聲,因為飛船傳回來的畫面是定格的,我一動不動,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故。

    3分20秒,在整流罩開啟後,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進來,Sunny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楊利偉自傳揭為何不再上天:首次上天差點回不來

    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歸途驚心動魄

    2003年10月16日4時31分,我在飛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學家的設計,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這次太空任務才算真正圓滿完成。而飛船返回,是一個特別的階段——人類歷次太空飛行證明,返回階段是最容易出現事故的階段。我對此也非常清楚。

    人類自從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來,已有22名航天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著陸過程中犧牲的。

    5時35分,飛船開始在343公里高的軌道上制動,就像剎車一樣。飛船先是在軌道上進行180度調姿——返回時要讓推進艙在前,這就需要180度“調頭”,我感到飛船持續減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時58分,飛船的速度減到一定數值,開始脫離原來的軌道,進入無動力飛行狀態。此後的飛船飛行並不是自由落體,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術,按照地面輸入的資料,瞄準理論著陸點,依靠飛船上的小型發動機不斷調整姿態,沿返回軌道向著陸場飛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飛船返回就會是彈道式的,不可控地下來。比如2008年4月19日,南韓的李素妍搭乘俄羅斯“聯盟TMA-11”飛船,與一名美國航天員和一名俄羅斯航天員一同返航時,飛船就是以彈道式著陸的。當時偏離預定地點420公里,航天員除了遭遇顛簸,還承受了最高10個G的過載,李素妍因此受傷。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艙完好無損。楊利偉自主出艙。

    6時04分,飛船飛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進入稠密大氣層。這時飛船的飛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氣阻力,它急劇減速,產生了近4G的過載,我的前胸和後背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這種情況我們平時已經訓練過,應付自如。

    楊利偉自傳揭為何不再上天:首次上天差點回不來

    讓我緊張以致驚慌另有原因:先是快速飛行的飛船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把舷窗外面燒得一片通紅;接著在通紅的窗外,有紅的、白的碎片不停劃過。

    飛船的外表面有防燒蝕層,它是耐高溫的,隨著溫度升高,它就開始剝落,它剝落的過程中會帶走一部分熱量。

    我知道這個原理,看到這種情形,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

    但接著看到的情況讓我非常緊張:右邊的舷窗開始裂紋,紋路就跟強化玻璃被打碎之後那種小碎塊一樣,眼看著它越來越多……說不恐懼那是假話,你想啊,外邊可是1600~1800攝氏度的超高溫度。

    當時突然想到,美國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不就是這樣出事的嘛,一個防熱板先出現一個裂縫,然後高溫就讓航天器解體了。現在,這麼一個舷窗壞了,那還得了!

    先是右邊舷窗裂紋,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時候,我轉著頭一看左邊的舷窗,它也開始裂紋。這個時候我反而放心一點了:哦——可能沒什麼問題!因為這種故障重複出現的機率不高。

    回來之後才知道,飛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層防燒塗層,是這個塗層燒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為什麼兩邊不一塊兒出裂紋呢?因為兩邊用的不是同樣的材料。同時,他在書中公開介紹了他臉部受傷的原因:“著陸時巨大的衝擊力,因為麥克風有不規則的稜角,讓我嘴角受傷,要是在頸上,後果不敢想象。”

    楊利偉作為中國航天第一人,確實值得華人和自己自豪一生,也是國家航天事業的象徵,畢竟“神六”、“神七”、“神九”這些航天員的名字,華人不一定能記住和叫得出來,但楊利偉的名字,相信華人永遠不會忘記了。

  • 3 # 交朋識友8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開大車的司機們能體會到,比如行走的大車停車之後,剎車鍋會蹦蹦的響,因為發生了溫度的變化而出現不規律的響聲。

  • 4 # 百年山楓

    可能是熱漲冷縮造成的結構微小變化時產生的聲音。在太空中,飛船繞地球飛行時會有受太陽照射和不受太陽照射兩種情況交替出現的情形,這兩種情況在太空的環境中溫差很大,會使飛船結構發生微弱變化,從而產生一些聲響。

  • 5 # 科學船塢

    首先可以排除是外星人所為,因為在接下來的載人飛行中,同樣的情況再次出現,而其它國家在載人飛行之初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同樣的,也可以排除錯覺。那麼,就只剩下一種可能了,就是飛船自身的原因。

    我們知道太空中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即便對於金屬,我們也要在地面上進行疲勞測試,以測試金屬結構在面對交變載荷時而不產生破壞的最大應力。測試的目的就是因為在太空中由於艙內的溫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飛船的背光面與迎光面溫差更大,飛船環繞地球執行的速度很快,也會面臨著全在背光面的情況,這樣飛船的金屬材料就會容易發生熱脹冷縮導致的形變,或因為壓力差導致的形變,這就是交變載荷,所以才會出現“咚咚咚”的敲打聲。

    這也符合航天員的描述,“毫無規律、不管白天黑夜。”

    圖源於網路,侵刪!

  • 6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物理問題,我們知道每一種材質的膨脹係數是不同的,在地球上的常溫、常壓情況下,每一種材質表現的是常規狀態,將他們連結在一起後沒有體積的變化,也不會產生任何聲響。但進入天空之後,溫度與壓力都產生極大的變化,各種材質的特性表現出來,各種材質都產生體積的變化,體積的變化要克服連結的力量,因此就產生各種聲響,這個力量越大產生的聲響就越大,而且各種材質體積變化的的時間不同,產生的聲響時間就不同,因此產生聲響的時間是沒有規律的。這種情況不僅在太空可以出現,在對面上溫度與壓力變化後也會產生,只是人們比較少見而已。

  • 7 # 行者孫二郎

    有可能其他國家迷路的宇航員想讓他稍一段,也有可能是飛行器壞了想借個扳手,也有可能是飛行器沒油了想倒點油,也有可能是當地老百姓推銷土特產,也有可能是太空交警告訴他前邊交通管制讓他停飛……反正可能性很多,誰跑高速還遇不上個招手讓停車的。

  • 8 # 真神科技

    很假,我就不相信,飛上去的這幾天,這麼重要的研究,居然沒有全程錄影錄音,真是奇了怪了,而且第一次上天就發現這問題,第二次,第三次,依然沒有全程錄影錄音,居然還要回來後模擬出聲音給他辨認,是不是有點坑啊?

  • 9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的不明敲擊聲可能是什麼聲音?

    據宇航員報告並不止中國一家在太空聽到類似的敲擊聲,在航天史上類似的情況不勝列舉,只是很多時候已經習以為常了!那麼這些聲音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會是傳說中的外星人跟咱開玩笑嗎?

    從整體上來看,飛船就是一個大罐子,一個氣密狀態及其優秀的密封罐,由於其內部氣壓的變化以及在環繞地球軌道的日出日落溫度變化非常劇烈,因此在某些程度上出現熱脹冷縮是非常正常的,達到某個閥值時某個大面積的金屬板材表面就會出現壓力調整而回彈....出現“砰”猶如榔頭敲擊的聲音!

    而另一個猜測方向是飛船撞擊塵埃,但事實上塵埃撞擊如果能導致如此大聲的時候估計艙體已經破裂失壓了,因此這個可能性想必是極小!

    更誇張的想法則是“老外”和我們開的小玩笑,當然這個也就是大家笑笑而過,不會有人來當真的!

    不過即使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正式確認是哪種可能性引起的,但第一種熱脹冷縮的可能性最高,畢竟飛船那麼大一個系統所使用的各種材料膨脹係數都不一樣,而且太空中環境又如此惡劣,有點這種“神秘”問題也屬正常!當然見多了也就不奇怪了,相信宇航員碰到類似的問題時絕不會慌張,而是該幹啥幹啥.....

  • 10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這個問題竟然有這麼多人關注,竟然有這麼多人回答啊?

    其實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還沒解釋清楚是很奇怪的。因為這種情況要想調查清楚很簡單,多裝兩個麥克風就是了,麥克風又不值錢,也不重,耗電也不多,為什麼不裝呢?

    我是個醫生,其實在我看來,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生理學上,或者耳鼻喉科醫生說的“鐙骨肌反射”,鐙骨肌是中耳中的一個很小的肌肉,在特定環境,如太空艙中受到異常刺激而發生痙攣,痙攣的鐙骨肌帶動聽骨鏈運動,於是就會讓人聽到“咚咚咚”的敲擊聲了。

    這種現象不常見,但也不算罕見。臨床上常見的,是發生在乘坐飛機,潛水,高壓氧艙治療,還有極速騎行中等等情況下。對於一個醫生,特別是耳鼻喉科醫生而言,這是一種沒什麼好奇怪的,相對常見也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大概也是因為航空航天醫學家們,也是這樣想的,也是認為這不過是鐙骨肌反射,所以才沒裝麥克風進一步調查吧?!

    題主和大家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由幻想手遊輔助型劍客怎麼玩劍客玩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