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惑425
-
2 # 陡落風塵
中醫幾千年實踐中肯定有好的方子!不然華人口不會始終居世界之首!現今之中醫被自己人搞臭的!先清理門戶吧!山東某縣只學一週針刺就可發證行醫?行業管理無標準。既然是看療效,完全可以建立病人檔案嗎,從驗病到治療整個療程每個病人的詳細記錄,來證明有效啊!在這裡我依然看到了包括糖尿病等疑難雜症被治好的中醫回覆,那麼請利用手中的資料去申遺啊!
-
3 # 三禾米田
對於中醫難學的原因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愛好學中醫的人想問的問題。有人想學中醫,走進書店想選幾本學習中醫的書,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中醫理論書,或者是中醫大家的臨床經驗心得,等等。翻開幾本,不是講陰陽五行,就是臟腑經絡,要不就是辯證施治,望聞問切,還有什麼易經八卦。這對於想學中醫的人來說,身邊又沒有懂中醫的人指點,的確是難,這那是要學中醫啊,看都看不明白,詞句生僻,深奧玄妙,使人望而確步。
那有沒有讓愛好中醫的人,入手學習中醫的辦法呢?有,我根據自己的一點小方法分享一下,(我不是中醫,愛好而已,以免誤導大家)第一,學習中醫最好先看醫案醫話,尤其醫話,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感覺在看一篇短篇小說,有講一味中藥的發現來歷,以及用它治病作用,用法的故事,透過這些發現中藥及治病的過程,比死硬背還印象深刻。醫話當中也有治病的方子,這些方子可是這些中醫人的得意之作,也是經過實踐經驗所得。這樣的方子也更容易記,還有有個方子的運用,也是對以後辯證施治起到了範例的作用,積少成多,聚沙為塔。第二,熟悉每味中藥的藥性,是酸,是甘,是苦,是溫,是熱,是寒。先從身邊所認識的草藥開始,如車前子,馬齒菜,枸杞子,看到它就能知道所起的作用。第三,看方子,看這方子治某病所用某種藥的組合,搭配,因你熟悉了中藥的藥性,藥理,就明白了這個方子組方合不合理了,時間久了,你也可以慢慢的用藥組方啦。
我對中醫的理論,觀點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闡述,來普及。目前有一種現象某些人打著中醫講座的幌子,賣假藥,賣保健品,賣所謂的各種理療儀器。他們為了騙人,用中醫的名聲怱悠老人,他們的語言通俗,沒有中醫的理論,否則,這些老人不買你的賬。我不是說用中醫騙人,而是用通俗的語言普及中醫知識,才會讓學習中醫的人,不在感到難!
-
4 # 石上柏155
中醫難學嗎?答案是否定的,但古中醫難學,它最少都涉及相(看相斷病的輕重與愈否,即高階望診),易(周易)。古中醫就不談了,免得人們誤會成迷信,呵呵呵……
現代中醫難學的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幾點。
一:現代學生讀書都是現代文,文言文基礎知識差,就成了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不足,但中國的經典醫學都是古代文言文。古代教育,幼兒都是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開始的,自小就涉足古文,及長就學四書五經,所以古人學醫是比較容易的。這就是現代中醫難學的原因之一。
二:中醫學院的教育西化,走進了岔道,時髦的名字叫中醫現代化。學生進入中醫學院學習雖然主修中醫,但還要分散精力去學外語還要學西醫的各科。一個學生在短短的五六年內,從一無所知到進入人體的高階世界,即使全修中醫,也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更別說是狗抓耗子多管閒事的去學其他了,如外語等,畢竟學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這樣培養出不中不西的醫生大部份都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一箇中醫學院畢業出來的學生,理論一大套,其辯證治病的水平還不如師承的兩至三年的學徒。這不僅浪費了國家的資源也會讓學生失去了對中醫的興趣,這也是很多中醫學院畢業出來後不再從事中醫行業的原因,也造成了中醫難學原因之二。
三:中醫老師教導學生的過失。中醫老師在教導學生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學術水平之高,張口就是陰陽五行八卦,閉口就是12經脈流注升降浮沉……讓初學的學生如在雲裡霧裡。老師他自己治病時,卻不用那一套,用的全部都是他自己的臨床經驗。如廣西中醫學院的班秀文教授,治病時將一方桂枝湯演變成一千多個處方,透過加減變化治療一兩百種病症。如此講一套做一套,教出來的學生的水平怎麼能夠高?這也造成中醫難學原因之三。
以上都是現代中醫難學的原因。
-
5 # 林清傑2
中醫的出現發展到今天,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能夠名垂青史的醫家有多少?可見要成為名醫有多難!可見中醫有多難學!但為什麼中醫這麼難學呢?
學好中醫首先要有很高的悟性,很深厚的文學功底。我們知道,中醫的《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溫病條辨》這些經典,都是語言晦澀深奧難懂,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字、文學功力,是理解不了其中的含義的。中醫的典籍浩如煙海,你不必都讀,就是想讀也讀不過來,但前面那幾種還是要讀幾遍的。
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想成為名家是空想。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之間相互聯絡,八綱辨證,中藥方劑的配伍,哪一樣都得牢記在心,在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其中最難的就是辨證論治。有的患者來找你看病,什麼都不說,就是讓你把脈。如果沒有至少十年以上的功底,中醫很難確切的說出病人痛處所在。所以在這點上來說,中醫真的是很難學的。
診病過程就是醫生把“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在錯綜複雜的病症中整理出主症,這些主症是什麼原因?和五臟六腑的關聯,概括出發病的機理,才能制定出治病法則。這就要求醫生有縝密的思維,超強的判斷能力。
但並不是醫生能給你說出所以然就一定能把病治好的。只有把病治好才是真正的好醫生!所以用藥更關鍵。因此這對醫生又是考驗!因為不能精準的用藥,可能出現病重藥輕,或者出現藥重病輕的情況,導致沒有效果,或者用藥太過而使病情向相反方向發展。
我們學的這點中醫知識,只是中醫寶庫中的一點點細微末節,先不敢談發揚,我們只是努力繼承而已。但我們中醫人從不敢鬆懈,一直在不斷地學習!
-
6 # 歐陽雨晴
首先,中醫的難學是其本身的矛盾性造成它到底是"文化"?還是"醫術"?學中醫到底是學"文化"還是"醫術"?學什麼,學了幹什麼?學了中醫是宣傳文還是診病?這些都是一筆糊塗帳當然難學了!中醫難學,不是它象內科手術那樣多複雜而難學,而是因為中醫是經驗技術,太主觀,讓人琢磨不定。百草皆藥,抓藥太主觀,望聞問切,看病太主觀!!
當然難學了!
中醫是經驗技術,望聞問切的診斷手段是靠體會而來,非常主觀!
沒有什麼客觀標準,沒有形成系統化的量化的標準。比如中醫所說的"上火",多高溫度才算小火?中火?大火呢?
再好的中醫師傅也說不出一個靠譜的答案!!
現代科學知識都有明確的答案,客觀標準,所以可以透過老師傳道授業解惑!!
比如西醫就是這樣,可以進行大規模標準化實教。
中藥的配方雖然有不少是固定的,但是是可以憑經驗隨便增減的,用量也是可以自定的,因此如何增減/如何定量也說不個準。
中醫有一套理論"陰陽五行",用自然界的金本水火土來類比人的五臟,看似在學習"辯證治療",實際陷入"辯證法"的迷宮,相生相剋使中醫陷入了"變戲法",而對實際的病性判定並無多大幫助。
本來醫生看病就象斷案一樣,要精準地分清誰是主犯,誰是從犯,再依法<標準>進行治理,而經過中醫的一番"辯證"以後,搞得看似道理滿滿,實則主次不分,讓人一頭霧水,誰學誰湖塗,越學越湖塗!!當然"難學了"!!
再一箇中醫那些"醫典"古文,古義對現代人是一大障礙!!難學難懂,還難辨真偽,<<黃帝內經>>就有很多謬誤東西,實則是"巫術",學了只會害人!!
中醫的難學是其本身的矛盾性造成它到底是"文化"?還是"醫術"?學中醫到底是學"文化"還是"醫術"?學什麼,學了幹什麼?學了中醫是宣傳文還是診病?這些都是一筆糊塗帳當然難學了! -
7 # SYone
不為良相,便為名醫!可見中醫學習之難(成名醫)……但是治病是“簡單的事”嗎?像西醫那麼易學,反倒是說明了既是西醫優勢也是劣勢!中醫難學在於中醫之高深……問題不在中醫本身,而在於傳承者學習者的天賦、勤奮程度、社會環境、政治氛圍等……由於近幾百年來的戰亂與外敵入侵(統治)、政治運動等因素,中醫傳承與發展不理想……但中醫本身是中華文明的成果之一,黨和政府歷年來對中醫的扶持(各地中醫院與中醫院校及《中醫藥法》的頒佈),對建國後中醫傳承與發展還是起一定積極作用的!睜眼說瞎話的中醫黑汪們,從來不談這些……也不敢談!顧左右而言它……就知道汪汪汪!騙騙小朋友而已!
-
8 # 倚樓屋
中醫難學的原因是語言和國學基礎。
我是中醫愛好者,平時看健康之路等電視養生類節目和養生書籍,對於中醫的頗大精深越來越感興趣,就想自己學習和研讀中醫經典。
中醫最基礎的理論書籍是《黃帝內經》,我以為自己上學期間,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還算不錯,看《黃帝內經》應該沒有問題。
但是找來原書來看,除第一章的上古天真論前幾節還能看懂,後面的直接懵圈,為了搞懂後面的五運六氣,又尋找相關書籍看,又卡在了天干地支上,一直卡到了現在。
文言文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無論是文字本身還是語言習慣都發生了很大轉變,現在又都是簡化字,語義都發生了改變。
國學基礎,中醫和國學緊密相連,很多醫學大家同時也是國學大家,現在教育,已經把國學文化學習當成輔助課目,很多國學知識不去專門自己學習根本就不懂。
並且現在即使正規的中醫大學教育也是臨時應急型,只是為了應付畢業。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醫的傳承和學習變的越來越艱難。
-
9 # 金匱真言
中醫難學是現在公認的,現在中醫的學院教育五年不行,再加三年,八年的醫學教育尚且不夠,很多人繼續博士學業,十幾年出來的博士居然不會開中藥,不會用中藥治病。於是人們認為這些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才都不能弄懂中醫,那麼一般人就更加難學,以至於中醫推廣施行困難,但是中醫到底難不難,難在哪?
中醫難首在言語不同。中醫的經典著作往往採用的是古文的形式,古代人讀起來尚可,對於習慣了現代文的我們來講確實是一件難事。沒有很好的古文功底,確實是難解經典中的含義。
中醫難次在思維純潔。中醫秉承的是極簡的思維模式,所謂大道至簡,對於人體病理生理的解釋從不復雜,如感冒就是外感邪氣,西醫則從細微著手,發現了細菌、病毒,以及其它的一些微生物,但是治療仍然沒有辦法,這就是道與器的區別。現代人受到的外界干擾太多,忽略了最純真的思維模式,因此會覺得古代的思維簡單,不具有科學性。
中醫難亦在恆心不足。中醫需要學習等我東西很多,要做好活到老,學到老的準備,少年時候,一定要打好基礎,多多背誦,《傷寒論》自然是首要背誦的,其次《金匱要略》,有時間和精力不妨再來《黃帝內經》,由此三部,便可以學有所成。當然讀書永遠是學中醫應當堅持的。
-
10 # 王紅旗42
中醫難學是公認的,因為中醫面太廣了。藥物數千種,每樣都有歸經、升降沉浮、性味、配伍、功能主治、禁忌等,要掌握非易事。方劑又有數千個,功能主治,適應證型等,能知五六就非易事。經略穴位所經路線所在位置,或灸或針或按或摩,所用力道所進深淺所留久短,想要掌握更需時日。最難的是辨證施治,純寒純熱純虛純實者都易辨證也好施治。就怕寒熱錯雜虛中夾實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等,沒有相當功底真難搞清楚的,即使辨清了證,用藥上更見功夫。如一個女孩月經量多,引起了暈厥,每次倒哪自己也知道,誰說的啥也能聽到,一個老中醫給辨證為血虛不能上榮清竅,就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等一年下來絲毫無效,後來有人用白金丸半月治癒,你怎麼講?你能說老中醫辨證不對?用藥不對?都不能。前天一個陝西的朋友發簡訊讓我給他看看心口跳,說有兩年了,很多醫生都按房顫治的,越來越厲害,他發來舌頭的圖片我看看,又問了些情況,這哪裡是什麼房顫啊?與心臟沒有啥關係,這是胃病。只開幾樣藥,自己去藥店買,喝幾次就見效了嗎。看看出乎意料吧,不容易。不早了,睡覺。
回覆列表
本人酷愛中醫,從十幾歲時就開始閱讀各種中醫書籍,高中畢業那年治好了一位婚後六年的不孕症患者,常常利用自己掌握的中醫知識為周圍的人解疑答惑,感到很開心。本人學中醫的體會是,中醫難學難在辨證施治和靈活運用,首先要記憶好多東西,如藥性賦、藥物的配伍、湯頭歌訣、中醫診斷基礎理論、人體生理、平湖脈學,臨床經驗等等。同時中醫的婦科、兒科又是比較難以精通的專業,當然這是古人定性,認為婦女礙於面子,好多症狀全憑醫生醫術的高低來確定患者真正的病因及症狀,而兒科主要是應為小二自己無法精確敘述自己的症狀,要依靠醫生準確判斷,綜合分析後才能確定病情,從而對症施治。但是任何難學的東西並不是說就學不好,只要下功夫,多摸索,多求教,多分析對比找出規律就一定能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