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曾仕強多次演講說到人生終極目標就是"求得好死",你怎麼看?
7
回覆列表
  • 1 # 利184617725

    首先,人生的目的不是死,是生。好死也是死,不是人生的目的。死只不過是人生的最終結果。

    其次,好死的定義是什麼?是壽終正寢才算做好死麼?那些為了人民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的、戰死疆場的、身手異處的,算不算好死?

    這個謬論就是曾仕強信口開河。也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的翻版,沒有什麼新鮮。

  • 2 # 老牛有話說

    終極也有最高最大最遠的意思,當然也有最終的意思,但你這樣說感覺人生的最大目標就是求得一好死,只能說是人生最後的目標才是求得一好死。

    現在,人的一生到了最後能夠輕輕鬆鬆,不受折磨和痛苦的死去,彷彿已經成了一件極其奢求的事。許多人,特別是癌症病人,在經受病魔摧殘的時候,還得忍受化療的痛苦,最後是頭髮掉光,骨瘦如柴,豪無尊嚴的死去。還有就是腦癱腦梗病人,長期衣食不能自理,需要別人照顧,自己受罪的同時還拖累了家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輕鬆的死去,這真的是最大的願望。如果一個老人晚上睡下第二天就沒再醒來,除開人為因素,那別人都會說這個人太幸運了,一定是前世修來的福分,讓他能夠輕鬆的死去。所以說人生到了最後能夠輕鬆的死去,是所有老人最大的願望。

  • 3 # 彌陀的如意寶佛感

    五福,人旺,富,貴,壽,無病而終。故最後一福是無病而終!這是儒家思想。道求成仙。佛求往生!能超脫輪迴之苦。成佛才應是終極目標!大家說呢?願一切眾生皆離苦得樂!南無阿彌陀佛!

  • 4 # 王海斌舉止輕緩久坐安

    對於“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求得好

    死”這句話,你怎麼看?

    如果說,這是曾老曾經說過的話,我更加多了一份信任感。

    老先生去世可惜了!

    核心是"終",人最終不就是一死這麼一個簡單的大事嗎?

    曾經的輝煌或暗淡的一生又怎樣?

    追悼會開的多隆重又怎樣?

    死了沒個葬身之地又怎樣?

    生前都顧不得身後了。

    只是誰都明白,身前放不下的是孩子,總得努力去替家人孩子考慮,

    死的時候,一想到臨死沒給孩子家人好的"遺產",甚至債務、麻煩、看不到未來,或者,臨近死之前給家人孩子帶來自己實在不願意帶給的麻煩,等等。

    這個"壞死"的確是當事者不願意面對的。

    所以呀,照顧好自己身體,擁有快樂的心,真正想得開放的下,尤其是結善緣、修善果,懂得吃虧是福。

    要多掙錢,到死的時候還是有掙錢的意識才是。

    我深深相信,人終極目標是混個好死。

  • 5 # 掛羊頭賣狗肉628

    把人生的終極目標“死”後事安排的最極致的人是秦始皇,在活著的幾十年當中把自己的陵墓打造的空前絕後,把活著時的意志同樣反應在陵寢規模上,十分老卵地宏大,令人歎為觀止。

    據史書記載,陵墓中上置天文下置地理,佈置成陽間境象人間仙境,活與死享受著同等待遇,從兵馬俑的規模氣勢判斷即便是死仍然做作帝王鬼。這是帝王將相的“終極”典範,平頭百姓在活著時能置備一口棺材預備著就心滿意足了(然而這點要求官家也不許可)。人,從生必死是一條鐵律任何人也跳不出的自然。

    即然怎樣,那就好好地活,開心地活下去,來個無疾而終就可以了。有像秦始皇那樣的終極,爾等平頭百姓想都不要去想,洗洗就睡吧。

  • 6 # 農村老冒晚6—8

    你說的人生終極目標也許是人生最後的願望了,就是能求個好死,這個好死也分怎麼說,有的死了留下很多遺憾,這輩子還有很多事沒有做完,特別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還有老婆的,死了也不會暝目,只有死的了無牽掛,才算好死,再有一種就是,死之前遭受病痛的折磨,有的被折磨很久才去世。如果能痛痛快快的死也是一種好死。以前還真沒考慮這個問題。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行善積德,死了也會得善終。我的回答滿意嗎,請給個評論。

  • 7 # 侯迦藍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這些句子都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對待生死態度的看法:輕生重死!在古代,厚葬是對一個人一生最高的評價。

    生存環境

    與今天的生存環境相比,古代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全部依靠農業而活,基本都是靠天吃飯,人們無法單純透過人力改變生存環境的艱難,在夏商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不過20歲左右,直到建國初期也不過50歲左右。

    所以,在樸素的世界觀裡,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們對於死,是三生三世的轉折點,對於下一世,我們有足夠樂觀的心態。

    文人的情懷

    傳統文化對於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超越了對生存本身,在文人的推波助瀾下,即使普通人也有更高的道德追求,看輕生,也有留其名(名譽)。

    尤其是在漢代之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被歷代帝王用在治理國家,在維護社會穩定層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這裡面也包含體現輕生重死,看重死後名聲的言論,並影響至今。

    即使在農業不能讓百姓裹腹的時期,文人對儒家思想的推崇讓普通百姓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忍氣吞聲,維護社會安定,一直到忍無可忍,才會揭竿而起。

    佛教的融入

    佛家的輪迴之道讓更多人相信,人死後會有一個歸宿,更會有輪迴,尤其是傳入中原的小乘佛教對於死也會有非常重要的儀式。

    這些儀式也是這個人一生價值和意義的“總結”,甚至是一種“救贖”意味,更是來生的“開始”。好死也是對上輩子的一種啟示,也是對來生的一種吉祥預兆,更是對今生最好的寫照。

    曾仕強教授所講的,一方面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人這一生在死的時刻會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事情,對於三生三世的認同,更是對在世者的一種道德驚醒。

  • 8 # 靈緣康身心靈

    建議大家先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來幹什麼?我最後又要到哪裡去?這四個問題搞清楚了之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就輕而易舉了,甚至可以不用回答了!

  • 9 # 立定田頭

    人生的終極目標是求得好死。我認為這句話很不正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很不客易。機率很低。每個人都應當有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我們不是求好死,而是求如何活的有價值,有尊嚴。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傑,為正義肝腦塗地。又有多少科學家,文學家,醫學家為人類的幸福生活貢獻出自己的一生。他們不怕馬革裹屍還。人生就應當活出意義。至於怎麼死無所謂。

  • 10 # 祥龍降甘霖

    謝謝邀請。我認為人的終極目標應是在去世時,沒有後悔且自己的一生無論怎樣的生活方式都能全心全意地對待。對父母,盡到為人子女應有的孝心;對配偶,做到擔當、責任、守護;對孩子,做到以自己的閱歷和經驗指導、引領孩子成功地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如此,在去世的時侯,不會無愧於走入人世間。個人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娃娃,目前10個月大,要求前夫一個月給1500的撫養費算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