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樣行了吧

    偷換也沒有用的,雍正發明的秘密立儲制度是需要兩份遺詔放一起的,兩份同樣的遺詔,一份在正大光明匾後面,一份皇帝親自保管的,等皇帝快駕崩的時候皇帝的那份再交給顧命大臣,顧命大臣可能不只一個人,然後再去取匾後面的遺詔,兩份放在一起,檢查無誤再對外宣讀。相當於現在一個圖片驗證碼,一個簡訊驗證碼,這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漏洞。如果只掉包一份遺詔,也不能保證自己就能順利登上皇位,所以掉包這個方法並不高明,而且風險巨大。正大光明匾是放在乾清宮的,在雍正以前順治和康熙都是直接住在乾清宮的,雍正雖然不住乾清宮,但是住在旁邊的養心殿,再加上皇帝身邊那麼多太監耳目,可以說這一天誰進過乾清宮基本都瞞不過皇帝的,所以偷換正大光明匾後面的遺詔實在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 2 # 古玩聚閣

    正史野史都是史

    偷換也沒有用的,雍正發明的秘密立儲制度是需要兩份遺詔放一起的,兩份同樣的遺詔,一份在正大光明匾後面,一份皇帝親自保管的,等皇帝快駕崩的時候皇帝的那份再交給顧命大臣,顧命大臣可能不只一個人,然後再去取匾後面的遺詔,兩份放在一起,檢查無誤再對外宣讀。相當於現在一個圖片驗證碼,一個簡訊驗證碼,這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漏洞。如果只掉包一份遺詔,也不能保證自己就能順利登上皇位,所以掉包這個方法並不高明,而且風險巨大。正大光明匾是放在乾清宮的,在雍正以前順治和康熙都是直接住在乾清宮的,雍正雖然不住乾清宮,但是住在旁邊的養心殿,再加上皇帝身邊那麼多太監耳目,可以說這一天誰進過乾清宮基本都瞞不過皇帝的,所以偷換正大光明匾後面的遺詔實在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 3 # 伊耆角木

    要說偷換,沒有一個地方能百分百避免被偷換。而相對來說,正大光明匾後面恰恰是被偷換機率最低的地方。而且還有進一步的防範措施。

    首先要說明,清朝皇帝的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面,就是秘密建儲制度。這有象徵意義,因為正大光明四個字是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手書,代表了清朝正統,而正大光明四個字也代表了大公無私,光明磊落。這道詔書是要在皇帝臨終或者突然死亡時公佈的,所以存放的地點必須明確,不能是個誰都找不到的地方。也不能僅有一兩個人知道,否則詔書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楚。故而,無論詔書放在哪裡,都是眾人皆知的,那就都有被替換的可能。

    既然所有人都知道,那就要儘量確保在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下沒法被換掉。正大光明匾是個非常合適的地方。有兩點好處:

    一、戒備森嚴

    (乾清宮家宴)

    正大光明匾在乾清宮,是清朝皇宮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乾清宮在順治、康熙兩朝的皇帝寢宮。雖然雍正以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乾清宮依然是至關重要的所在。清朝皇帝每日早朝,也就是所謂的御門聽政,就是在乾清宮外的乾清門。如遇雨雪或是天氣寒冷,還會移入宮內。乾清宮西暖閣更是日常批閱奏摺、召見大臣的最常用場所,皇帝只要在宮中,幾乎可說每日必到。另外,乾清宮還是皇帝和後宮及皇子們舉行家宴的地方。因此,乾清宮的戒備可以說是整個紫禁城最嚴的地方,侍衛們日夜輪班值守,閒雜人等根本接近不了。自然被偷換的機率要小很多。

    二、高

    (正大光明匾的高度)

    單憑乾清宮戒備森嚴還不夠,因為如果放在某個櫃子裡,來往打掃的太監宮女還是有機會接觸到,到時人這麼多根本說不清楚。而正大光明匾就不一樣。它高懸於宮殿最高處,無論多少人往來,都夠不著,要替換後面的詔書得搬把梯子。試想怎麼可能有人能堂而皇之搬把大梯子進入乾清宮而不被攔下來呢?唯一能接觸的人大概就是偶爾上去撣灰的小太監了。而他們一樣不能輕易換掉詔書,因為詔書外面還有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匣子,上鎖貼封條。小太監既不可能在梯子上面完成抬匾額取匣子開鎖揭封條換詔書再復原的一系列工作,也不可能把一個匣子完全掩人耳目帶進宮再拿著上梯子(大小不夠藏著袖子裡)。所以,高懸的匾額讓換詔書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了。

    退一萬步說,真的被偷換了,也不是沒有防範措施。因為傳位詔書有兩份。一份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另一份則是皇帝隨身攜帶。比如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於承德的時候,正大光明匾後面的傳位詔書就沒找到,後來是嘉慶身邊的一個小太監找到了皇帝隨身帶的那份傳位詔書(相傳道光即位後原本應該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傳位詔書又找到了,還是和小太監發現的詔書一樣,傳位道光),至少這個雙保險還是能起到作用的。

  • 4 # 珞珈山的貓

    一式兩份,偷換名單的意義何在?

    清代雍正皇帝確定下來一條規矩:皇帝立儲的名單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邊。至此,正大光明匾便又多了另外一個功能,那就是負責儲藏皇帝立儲的名單。

    正大光明匾是由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所題寫並且懸掛於乾清宮的最高處,意味著提醒清朝的後代皇帝以及滿朝文武大臣做事一定要光明磊落,正大光明。

    而等到雍正皇帝繼位之後,親眼見證並且參與了康熙皇帝晚年九子奪嫡的雍正皇帝。尤其是在自己登基為帝以後,依然受到了其他皇弟們的百般刁難,自感孤家寡人的雍正皇帝,不希望自己父親晚年所發生的手足相爭的事情再次在自己百年之後發生。因此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這一制度既避免了諸皇子為爭奪地位,明爭暗鬥,互相攻擊陷害;同時也避免了太早的確立太子人選。畢竟太早的確立太子人選,即不利於皇子們的成長和歷練。同時又會將太子與其他皇子的關係拉遠,而且很可能發生朝中文武大臣向東宮太子主動靠近而發生阿諛奉承黨爭之事。

    因此從雍正皇帝開始,便確定了這麼一條規矩,皇帝會將親自選定的繼承人的名字以聖旨的形式確定下來,然後放在乾清宮內的正大光明匾之後。

    乾清宮是清代皇帝每日接見朝臣、辦理朝政的地方,由皇宮內的大內侍衛嚴加看守,一般人沒有皇帝的詔諫和旨意是不允許私自進入乾清宮內。而正大光明匾又位於乾清宮的最高處,同時也可以說是整個故宮之中的最高之處。再加上眾人把守,因此很難有人能夠私自登上正大光明匾取出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立儲秘匣。

    同時雍正皇帝在確立秘密立儲制度時,便想到了如何防止有人偷窺天意,篡改詔書,因此雍正皇帝在確定秘密立儲制度時採用的是一式兩份的方式,也就是說擬訂好的寫有皇位繼承人名字的詔書總共兩份,分別裝入兩個秘匣之中。一份放入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另外一份則由皇帝親自保管,在先皇帝駕崩之後,在皇帝指定的諸王爺皇子們以及滿朝文武大臣們共同見證下,取出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匣並開啟裡面的詔書,與皇帝臨終前拿出自己的那份秘匣中的詔書相對比。對比無誤之後,則正式生效,指定的接班人按照程式繼承大統。

    實際上清朝總共有12位皇帝,真正按照秘密立儲制度登上皇位的只有四位,他們分別是乾隆、嘉慶、道光和咸豐四位皇帝。其他皇帝都不是採用秘密立儲這種制度而登上了皇位。因此,歷史沒有給我們太多的機會去驗證,是否有機會篡改皇帝留下的秘密立儲詔書,但至少這四次都沒有發生有人偷窺乃至於篡改詔書的事情。

    其實清朝的這一制度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既避免了嫡長子繼承製容易出現昏庸之輩當皇帝的現象,又避免了膝下皇子太多,互相攻擊,手足相殘的歷史慘劇。

  • 5 # 史海爛柯人

    紫禁城內的大殿很多,牌匾也很多,能藏東西的地方多了,為何偏放在正大光明匾後呢?

    這主要是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這塊牌匾是當初順治帝親手書寫的。在大家的印象中,順治帝的存在感似乎不是很強,而且他之所能登上皇位、入主北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多爾袞的存在。然而,在清代皇族中,愛新覺羅·福臨可是順治爺!

    正大光明匾掛在乾清宮,而且是乾清宮位置最早的地方。乾清宮的地位,在紫禁城內是居於核心的,將傳位詔書置於這座大殿的最高處,且是順治親手所書“正大光明”後,是最合適放置傳位詔書的地方。

    至於說將傳位名單放置於此處,怕不怕讓人偷換,答案是肯定的:怕!

    自雍正帝創立秘密建儲制度以來,傳位詔書便會分為兩份,一份放置正大光明匾後,一份由皇帝自己隨時親身攜帶。等皇帝駕崩後,拿出兩份詔書,核對後昭告天下。

    或許還會有人問,那麼皇帝身邊的詔書就不會被親近的人給換了麼?然後再換了正大光明匾後的,豈不是就以假亂真了?

    其實,皇帝自己也不傻,如此重要的東西,又豈能輕易被人換走呢?而且還可以定期查驗啊!另外,乾清宮也有侍衛把守,又怎麼能夠讓人輕易得手呢!

    當然,如果一個皇帝到了連傳位詔書都守不住了,又怎麼能守得住江山社稷呢?或許到那個時候,詔書真假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 6 # 向敬之

    清帝的傳位詔書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是為秘密建儲服務的。

    這種傳位制度,為清朝的特例,是皇權集中和強化至頂峰的產物,始於雍正帝。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帝釋出聖諭,宣示自己建儲:“聖祖既將大事付託於朕,朕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雍正朝起居注冊》第一冊)

    雍正在即位遭王公大臣集體抵制時,為“以備不虞”,而公開建儲之事,並指明放置詔書之地,必然有幾份防範措施,如加強乾清宮守衛、另藏副本備查等,有著充足的準備,放置外人偷換名單。

    秘密建儲,就是皇帝獨自決斷,不許后妃、大臣、外戚、宦寺等外部勢力掣肘和制約。只有皇帝全面實現權力專制度,才能正常實施。清朝奉行秘密建儲制度的皇帝,有雍正、乾隆、嘉慶和道光四人,其中乾隆帝先後兩次秘密建儲(首立的嫡長子永璉幼殤,乾隆三十八年再行暗定皇十五子永琰為儲君)。

    乾隆即位後,將此制度化,並強調“恪遵家法,以皇次子為孝賢皇后所生,人亦貴重端良,曾書其名,立為皇太子,亦藏於正大光明匾內”(《清高宗實錄》卷一千〇六十六,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乙未),無疑是對被偷竊之事是有防患的。

  • 7 # 歷來現實

    皇帝在世之時,就把屬意的皇儲名單放到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這是雍正以來開創的秘密建儲制度的一個必備環節,也是核心環節。

    按照秘密建儲制度創制時的設想,皇帝先把皇儲名字寫好,再封匣處理,然後放到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等到老皇帝晏駕之時,顧命大臣們再按照程式,拿著皇帝的遺詔,再把正大光明匾後的匣子開封,兩相對照,確認無虞,新皇帝就可以擁有正式名分了。

    這乾清宮本是順治康熙兩朝的皇帝寢宮,到了雍正朝,為了給天下作表率,雍正選擇搬進了旁邊比較簡樸一些的養心殿。

    那麼雍正為什麼不把密匣乾脆放到養心殿的匾額後面?

    從戒備等級程度來看,養心殿作為皇帝寢宮,是不是也不會比乾清宮更低呢?

    其實這就是大家的誤解了,高高在上的密匣難道是防內賊的?這種可能性是有,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防止自己,是一種自誡行為。

    明明想戒菸,怎會把煙揣兜裡?讓它觸手可及呢?所以才不會放到養心殿。

    還是要說回秘密建儲制度的來由,皇帝選皇儲在歷朝歷代是一個大難題,只要皇帝優柔寡斷、或眼光有限選人不淑,輕者自相殘殺,重者動搖國本,江山不保,歷朝歷代的教訓比比皆是。

    遠的不說,明萬曆時期的“國本案”時間跨度長達三十年,說“明亡實亡於萬曆”,與立儲有關的“國本案”所造成的動盪難辭其咎。

    最近的更是就像是發生在“昨天”,康熙一朝因為立儲多費周折,晚年時期“九子奪嫡”的政治鬥爭即便讓最終的勝利者雍正帝也心有餘悸。各位皇子們早定早打,晚定晚打,不定有可能有新一代的“國本案”,左思右想,後來搞出了一個密定的想法。

    密定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皇子們的內耗,另一方面,也是對自身眼光的一種嚴峻考驗。父親康熙對立儲一事猶豫反覆的態度才是雍正主要對比考量的因素。

    一旦精心考核完成,定了誰就是誰,自己也不可以患得患失,所以此舉更加強調的是對自己的誡勉。

    你身為皇帝,總不能沒事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安排人把高高在上的密匣取出來更正一下吧,這樣既顯得自己很不英明神武,又與順治手書的“正大光明”四字宗旨未免也太忤逆。

    作為雍正個人來說,秘密立儲時可能沒有太多難度,畢竟弘曆無論從哪方面都能全面勝出,甚至康熙立他雍正為儲時,都不排除是在為弘曆鋪後路。

    總之,雍正創造的秘密建儲制度之所以放置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一方面是凸顯“正大光明”的偉光正,另一方面的確是有防範作用,所防之人,倒不見得是其他人,而更像是防範自己。

  • 8 # 魔方歷史觀

    首先,乾清宮是故宮內廷正殿,內廷後三宮之一。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重簷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為明清十六個皇帝的寢宮: 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自雍正始移居養心殿),清朝時,乾清宮正殿寶座上方懸著由清朝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這個匾的背後藏有密建皇儲的“建儲匣”。

    清朝這種立儲方法自雍正帝開始使用,因為康熙帝晚年時“九子奪嫡”的場面非常激烈,所以自雍正朝開始採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後。在皇帝駕崩之後,由顧命大臣取下“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佈皇位的繼承人。

    而皇帝為什麼不怕別人偷換呢,因為放“建儲匣”的乾清宮是清代皇帝每日接見朝臣、辦理朝政的地方,由皇宮內的大內侍衛嚴加看守,戒備森嚴,常人輕易不可入;而且,“正大光明”匾懸在高處,所以,在森嚴的戒備下,很難爬到高處去偷換建儲匣內的詔書。

    並且,就是偷換了又能如何,因為詔書是兩份,一份放在匾後,還有一份在皇帝身邊,只有兩份詔書放在一起核實後才有效,只偷換匾後的詔書,是沒用的,而且,風險太大,一旦被發現,就是死罪。

  • 9 # 歷史三日談

    但是首先來說這“正大光明”匾額所在地兒――乾清宮,乾清宮自有清以來,一直都是皇帝起居飲食辦公的重要場所,說白了,這個宮殿是利用率比較高的,皇親國戚、滿朝文武經常活動的地方,自然安保警戒也會比較嚴。

    而且這“正大光明”的匾額裡其實有一明一暗的大玄機在裡面,首先說這“明”,也就是說“正大光明”匾額後面有秘密,這是明的;再說這“暗”,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那裡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但是誰又不知道秘密的內容。

    就是讓人很容易就找到,但是卻又能讓人不敢輕易覬覦,越是這種讓人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越是讓人忌憚,說了這麼多,除了戒備森嚴之外,難道說這乾清宮就沒有其他的防盜玄機了?

    當然有,再一個就是這乾清宮是整個故宮最高的地方,有多高,屋頂到地板的垂直高度達20米,去過故宮的讀友應該可以注意到,“正大光明”匾額的離地高度得有五六米,而且前後左右沒有任何憑藉,除非搬梯子,要不就是大內高手想要上去都很難。

    上去是一方面,上去待不住是另一方面,而想要換掉秘密立儲的內容,還得開啟放置遺囑的木匣,整個換掉更不可能,太大,再說了,除非皇帝允許,你要明目張膽的搬梯子或者搬個盒子進去,那麼敏感的地方,守衛的人一眼就得能看出來要幹什麼,直接就能給自己掙個誅九族的罪名。

    當然話說胡來,這秘密立儲制度的確起到了一定的穩定政局的作用,畢竟誰是皇帝紙上寫著呢,雖然不知道是誰,但爭已經沒用了,再說了也不都全看“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東西,皇帝貼身還放著一份呢,兩個對起來沒錯才能定出來誰是皇帝!

  • 10 # 滿樓書坊

    眾所周知,雍正繼任皇位後,為了防止皇子們爭奪儲位,而設計了一個“秘密建儲”的方法。

    所謂“秘密建儲”,就是將傳位詔寫好後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之下,等到現任皇帝駕崩時,再將傳位詔取下,確定哪一位皇子是皇位繼承人。

    那麼現在有人問了,這個傳位詔就這樣放在匾額下,難道就不怕有人尤其是有皇子想方設法將之偷下撤換嗎?

    認真說,還真不怕。

    首先,乾清宮是皇帝召見眾臣的會所,這等地方,一般人不可能有機會進入。而且,正大光明匾額很高,非架梯子、興師動眾不能取得。

    而即使在休會期間,像乾清宮如此重要的政治建築,周圍都有侍衛、太監看管,所謂偷換,機率極小。

    其次,即使難免會有什麼飛簷走壁的高手或者皇子與侍衛、太監們串通而偷換詔書,其實也是沒有用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您要知道,雍正發明的“秘密建儲”,其傳位詔並不是一份,而是兩份,也就是說,還有一份一模一樣的由皇帝隨身攜帶。

    而且,這一份通常比放在乾清宮的那份更加重要,尤其是皇帝駕崩不在紫禁城時,就顯得更為重要。

    事實上,用於傳位的通常也是皇帝身邊攜帶的詔書,乾清宮秘藏的那份主要是起對照作用,從未是即時發生作用的。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雍正駕崩時在圓明園,當時就是用身邊攜帶的傳位詔確定乾隆繼位;

    再如嘉慶皇帝,其意外的在熱河行宮駕崩,當時其身邊攜帶的藏在傳位詔的寶盒一時沒找到,險些釀成事故。

    所幸的是,後來找到那個專門保管寶盒的小太監,最終才確定由道光繼位。

    之後,由於咸豐只有一個兒子同治,而同治、光緒都無後,雍正發明的秘密建儲實際上也就沒有辦法繼續執行了。

    從這個角度上說,在道光傳位咸豐後,所謂正大光明匾額下面藏傳位詔的典故,已經是前代故事了。

  • 11 # jacky85chan

    你現在你爸立個遺囑,你看看能不能偷樑換柱改一下,古時候跟現在是一樣的,都是相對的,古時候立遺囑的人比現代人可能沒那麼聰明,但是想動手腳的人比現代人也笨一些,但是他們是對頭,你爸和你是對頭,都處於一個社會和知識面平面

  • 12 # 空谷居士

    向世人說明是皇帝的正宗傳人

  • 13 # 保衛天山

    這就牽扯到電視劇《雍正皇帝》裡的兩大錯誤了。首先是遺詔,把傳位詔書放到正大光明匾後,那是雍正發明的繼位方法,康熙帝生前,根本沒有這個傳統。所以詔書傳位根本不成立。我們現在看到的康熙傳位詔書是雍正繼位三天後冒出來的。其次是詔命,除了雍正自己在大義覺迷錄裡提到自己是受到了康熙本人生前囑託傳位的,沒有任何史料證明他是當著康熙的面,被宣佈為即位者的,事實是諸皇子就沒人聽見康熙說什麼話,康熙在諸皇子進宮前就駕崩了,雍正比諸皇子進宮的時候還要晚,他怎麼能聽到康熙的遺命呢?就連他自己在大義覺迷錄裡也不敢說他是奉了遺詔繼的位,因為康熙去世當晚,就沒人看見有所謂的詔書。所以他是無詔奪位。

  • 14 # 小球球的影院

    正大光明匾額,順治皇帝的治國宣言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年輕的順治皇帝,成為了紫禁城新的主人。他把寢宮選在了乾清宮,後來,他在乾清宮正殿中央掛了一塊匾額 ,上書:正大光明。

    紫禁城是整個國家的中心,而乾清宮又是整個紫禁城後宮中規格最高的宮殿,關乎整個國家命運的決策,大多都是從這裡發出的。可以說,這是新王朝的治國宣言。

    但順治帝估計怎麼也想不到,他親手寫的這塊匾額,在日後的歲月中,逐漸演化出另一番味道。

    秘密建儲制度,雍正皇帝的獨特發明

    順治去世後,他的兒子康熙繼位,坐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下,執掌國家長達61年。康熙一生政績卓著,唯一的遺憾,就是在接班人的問題上,對太子立了又廢,廢了又立,眾多皇子為了爭奪帝位,明爭暗鬥,禍起蕭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九王奪嫡”。但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皇位傳承本就夾雜著太多的血雨腥風,這不過是歷史的重演罷了。

    親身經歷過這場殘酷鬥爭考驗的雍正,也許有太多的感觸和無奈,所以他痛定思痛,建立了秘密建儲制度。

    這個制度的核心就是:不再公開議皇太子,而由皇帝將自己選定的人選,書寫兩份,一份隨身攜帶;一份密封入匣,高掛於正大光明匾額背後。等到皇帝龍馭賓天,取出密匣,和隨身攜帶的那份一起,兩份對照,擁立新君繼位。

    這是雍正創立軍機處後,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又一創舉。自此,正大光明匾額下,又上演跟多的故事。

    皇子們的表演,競爭的殘酷與人性的扭曲

    雍正,可能是清朝12位皇帝中,最具爭議的一個。有人說他:生性多疑、不擇手段、冷酷無情、擅用權術的暴君;也有人說他:勤政愛民、敢於革新、講求實際、承前啟後的明君。兩種極端的評價,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可見雍正極具矛盾性。

    而他發明的秘密建儲制度,更是這種矛盾的具體體現。在最公正的匾額背後,卻隱藏著一個最不能公開的秘密。

    在清朝歷史上,一共有四位皇帝,透過秘密建儲制度登上皇位。為了最後的皇位,皇子們不得不戴上面具,在自己的父親面前,在正大光明匾額面前,上演一場又一場虛偽、做作的表演,以此來博得那最後的勝利。

    而在日復一日的表演過後,他們的內心可能更加的惶恐和焦慮,甚至已經完全扭曲,弄不清楚到底誰才是自己,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至於問題中涉及到是否會被盜,我個人覺得完全不必擔心。

    皇宮守衛森嚴。乾清宮是身在後宮,日夜有人看守,一般人員非召不得入宮,能進入乾清宮的多是皇帝的親信重臣。而且正大光明匾在正殿最重要,距離地面很高,沒有輔助工具,一般人是無法夠不到匾額後面的密匣的。

    傳位詔書,除了正大光明匾額後面放置的一份外,還有一份是皇帝隨身攜帶。只有兩份內容一致,才能確保登基。就算能偷換匾額後面密匣中的那份,皇帝貼身攜帶的那份換不了,也是於事無補,更可能引火燒身。

  • 15 # 時代的一粒細胞

    我個人理解為什麼把傳位詔書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扁後的原因有二,第一傳喻意新皇位繼承人猶如這匾額上寫的四個字,說明皇位正統與合法

    其二乾清宮是皇帝和諸位王公大臣談國事的場所,這地方神聖與尊嚴,同時又不可侵犯,這麼神聖的地方自然戒備森嚴沒人能進去偷。

  • 16 # 痞子姚6122632

    是不為了引起皇儲之爭。幹什麼太子黨,王爺黨

  • 17 # 幻中詩

    正大光明匾是由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所題寫並且懸掛於乾清宮的最高處,意味著提醒清朝的後代皇帝以及滿朝文武大臣做事一定要光明磊落,正大光明。到雍正皇帝確定下來一條規矩:皇帝立儲的名單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邊。至此,正大光明匾便又多了另外一個功能,那就是負責儲藏皇帝立儲的名單。

    要說偷換,沒有一個地方能百分百避免被偷換。而相對來說,正大光明匾後面恰恰是被偷換機率最低的地方。而且還有進一步的防範措施。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面,其實就是秘密建儲制度。這道詔書是要在皇帝臨終或者突然死亡時公佈的,所以存放的地點必須明確,不能是個誰都找不到的地方。也不能僅有一兩個人知道,否則詔書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楚。

    正大光明匾是個非常合適的地方。正大光明匾在乾清宮,是清朝皇宮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乾清宮在順治、康熙兩朝的皇帝寢宮。雖然雍正以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乾清宮依然是至關重要的所在。戒備可以說是整個紫禁城最嚴的地方,侍衛們日夜輪班值守,閒雜人等根本接近不了。自然被偷換的機率要小很多。

    而且偷換也沒有用的,雍正發明的秘密立儲制度是需要兩份遺詔放一起的,兩份同樣的遺詔,一份在正大光明匾後面,一份皇帝親自保管的,等皇帝快駕崩的時候皇帝的那份再交給顧命大臣,顧命大臣可能不只一個人,然後再去取匾後面的遺詔,兩份放在一起,檢查無誤再對外宣讀。如果只掉包一份遺詔,也不能保證自己就能順利登上皇位,所以掉包這個方法並不高明,而且風險巨大。

  • 18 # 回收舊電腦壞電腦

    皇宮內院守衛森嚴,24小時都有侍衛看守,你爬那麼高,那麼大動作,難道別人發現不了,再說古人也不是傻瓜,你當這麼重要的東西,沒有人明裡,暗裡看守著。

    就像現在的中南海,你進去看看,能進去的都是達官顯貴,達官顯貴會輕功嗎?也許會一點點,但是肯定達不到電視電影吹噓的那樣飛簷走壁,最多身子靈活,跳得高跳得遠攀爬能力好一點,那正大光明匾好幾米好,就是武林高手也是無法一躍而上的,兩邊大柱子高大光滑,沒有輔助工具根本沒辦法攀爬,你要麼自帶長梯子,要麼使用攀爬工具,不管那一個都會留下明顯痕跡。

    以上還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你不知道上面東西怎麼放的,放在盒子裡,盒子有沒有鎖,如果有鎖你還得具備高超開鎖技巧,如果打不開鎖,你暴力破壞聲音太大,你會被抓,你連盒子帶走,盒子如果很小,那完全沒有問題塞衣服裡面看不出來,如果盒子很大,你沒有地方隱藏,那也帶不走。

    假如一切順利你爬上去了,盒子沒有鎖,裡面內容開啟你看了,你想換成自己想要的結果,你得把立儲檔案帶走,回去山寨一份一模一樣的改成你需要的名字在送回來,兩次在守衛森嚴的地方攀爬,不能有任何閃失,不能被任何人發現,這個從理論上來說基本不可能。

    如果你能買通侍衛和一些官員也許可以成功,但是結果導致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就多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密探在各朝各代都有,沒有密探還有喜歡告密的人,很快事情就會敗露。

    偷立儲檔案屬於賭命,成功機率太低,就算立儲成功,自身實力不夠遲早還是會被廢掉,沒有太大的意義。

    偷立儲是下策。

    只有一種人適合偷立儲檔案,就是此人擁有像李世民一樣的實力確沒有被立儲,他為了避免兄弟相殘,偷改立儲名字為自己,這樣可以名正言順兵不血刃。

  • 19 # 七追風

    網友們真是為皇上操碎了心,前段時間看到有人擔心太醫、侍衛和御廚禍亂後宮,現在又擔心起皇上接班人的問題了……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咱們能想到的問題,皇上也能想到。像立儲這麼大事情,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出問題的。

    不過既然有人擔心,咱們也可以分析一下。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麼人才有機會偷偷換了正大光明匾後面的傳位昭書?

    大臣可以首先被排除,因為他們出入皇宮都有太監跟著,而且也不是天天能進來,找不到機會。至於嬪妃,也是重點關照物件,畢竟擔負著皇家血脈傳承的問題,所以平時沒事逛逛花園遛遛狗,在自己的寢宮老老實實待著,不可能讓你找到機會去乾清宮溜達一圈的。

    太監宮女呢?這些人在皇宮中數量最龐大,所以也是重點管理物件。

    有鑑於明朝太監的混亂管理,清宮的規矩極多。太監不僅等級分明,任務明確,而且互相監督、上級監管,根本沒有機會單獨跑到乾清宮偷換詔書。

    御醫御廚和侍衛就更不用想了,到點上班到點下班,安排好在哪就在哪,真有特殊任務也是太監在屁股後面跟著,更沒機會了。

    那有沒有可能一群人聯合起來呢?比如嬪妃聯合太監宮女和侍衛,一起偷摸把詔書換了?雖然操作難度極大,但是也有那麼一丁點可能的。

    但是,皇帝也不笨啊,現在籤個合同還最少一式兩份呢,傳位昭書這種關鍵性檔案,當然皇帝身邊要隨時帶一份。到時候該公佈的時候,兩份一對比,完全一致,才能生效。所以單獨換一份,完全沒有意義。

    當然,最關鍵是,沒人會冒險換這個東西。因為這種事情成功率極低,牽扯人員又很多,一旦被發現這輩子算是完了。不管是嬪妃還是皇子,都知道安穩過日子最重要,誰會傻到自斷前途?

  • 20 # 導師12345678

    我去看過,那個匾離地面很高的,換的話要搬梯子。皇宮裡用梯子要打報告遞申請好幾個部門審批程式很複雜,動靜也太大了。不可能不被發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魔刀作為呂布核心裝備,綜合屬性碾壓魔女斗篷,為何至今無法成為主流出裝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