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柳氏異聞錄
-
2 # 參叔1
其實儒法本是一家,按照馮友蘭的區分,法家可以算作儒家裡的現實派。這個界定我認同,因為儒法兩家的基本價值觀不衝突!
-
3 # 阿奇100
諸子百家只一家,側重點和受眾不同而已。跟才從山上下來不會種地的人講仁義道德,那是對牛彈琴。人家是,天大地大我最大,天有地有我就有。只需一根鞭子就教會他們如何做人,,,這就是法家,也是儒家,更是諸子百家。
-
4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偽也。″ 這是道家立論的基點,因此,荀子是與孟子相反的道家,你為什麼說他是儒家?
-
5 # 樸心若水
不奇怪,墨家還師從於儒家呢。
相比之下,荀子比其它儒家客觀一點,但他的學生又走了另一個極端。
-
6 # 一夫82
孔子基於人性善的觀念,提出他的"仁"的核心思想。孟子和荀子都認為人性亦善亦惡,也可以說不善不惡。即人的自然屬性偏向自利,比如媽媽生的雙胞胎,都會搶奶吃,吃不到的那個就會哭;而人的社會屬性偏向為善,比如這雙胞胎長大了以後,由於他們的兄弟或姐妹情誼,彼此可以謙讓和關照。
孟子更偏重人性善的一面,更接近孔子的觀念,因此,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義"的思想,孔孟是一脈相承的,故而人們提到儒家思想時候,就稱之為"孔孟之道"。
荀子更偏重於人性惡的一面,他認為人性惡,與生俱來,哪個孩子都搶奶吃,只有強制或限制,另一個孩子才不會被餓死。
荀子的思想,已經偏離孔子。因為,既然要限制惡,那麼就需要強權,就必須使用手段。這樣以來,荀子的思想就打上了法家思想的烙印。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言:
韓非只不過比荀子多走了一步。
-
7 # 順其自然1244249278449
荀子是不是儒家先不管。我們知道,儒家的發展不完全排斥道家;同樣的道理,法家和其它各家在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融入了儒家的一些東西,中間沒有完全切割的一道牆。荀子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儒家門生。
-
8 # 離相如如
荀子是以儒為基礎的雜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儒家,是實用主義的儒家!或者說是修正版的儒家!貢獻也頗大,但由於其教出了兩個成就與名氣都很大的法家人物,所以後世儒家不太推崇他!但我覺得荀子其實很偉大的!中國的封建制度,其實藍圖就在荀子那裡!
-
9 # 捨得7385
一個人一個性,一粒麥子一道縫,一胎能生幾男女,一父几子幾不同。一師一生多少徒,徒中優者幾人名,成名之中有忠奸,忠奸二字再追宗,產品廠家沒問題,再追追到真空性。
-
10 # 頁線442
荀子是是戰國未時的法家代表,當時,儒家主張“法先王"理念,宣揚“天人合一",既維護奴隸制禮制,認為奴隸制才符合天道。荀子主張“法后王"理念,宣揚“天人相分",既維護當時新興的地主階級利益,認為“人定勝天"。不知誰將荀子劃入了儒家,還有管仲的倡導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難道也可劃入儒家嗎?
-
11 # 東籬南山534
儒家為何不能培養法家人物,孔老夫子的弟子也不全是書呆子,遊說經商種地打仗,各類人才都有,荀子培養兩個法家人才很正常。
回覆列表
先秦時代,學派不是很死的東西。荀子本人早年還師從於宋子,所以《荀子》一書才會有子宋子的說法。而宋子是墨家的人。然後,荀子非十二子,他批墨家的內容也很多,說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可見,荀子對自己的恩師也沒多少客氣。
韓非、李斯這種投身法家,估計荀子也不會很在意。何況,韓非和李斯的思想算是法家,但是他們跟荀子思想還是有契合點的,比如法后王的觀點。儒家思想,從孔孟之儒是法先王,荀子本身就是儒家中比較另類,他主張法后王。法先王和法后王有什麼區別呢?法先王,就是以為先代君王的言行制度來佈政。法后王,簡而言之差不多就是以當世的王政來治當世之民。某程度上來說,荀子思想本身挺法儒的。韓非和李斯只是去儒從法而已。不過,荀子這樣主張人之初,性本惡,又主張法后王的大儒教出韓非和李斯這樣的學生並不奇怪。荀子思想本身就很實在。
不過,荀子思想的實在之餘,我覺得儒生轉法家這事情也不足為奇。儒家本身在諸子百家,算是比較有法治精神的一群人。因為孔子開創儒家之初,他就很崇尚周禮,也很強調周禮的優異性,他很明確曰過:“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周禮本身是一套典章制度,不僅僅是禮和樂的制度,涉及到了行政的一些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行為規範的約束性的。通常情況之下,一個人特別熟悉典章制度話,不太可能對法令一無所知。因為典章制度裡是包含法令、律則的。儒家和法家最大爭議不是遵法不遵法,他們一致認同遵法的。但是法先王還是法后王才是爭議。以周禮為行為準則,法肯定是要法先王。荀子之後,法先王還是法后王沒啥大爭議了。爭議點也就是當以禮重,還是法重。也就是荀子跟他弟子的分割槽,荀子強調隆禮。這問題後來被董仲舒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