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埃196011735

    陋習?陋他奶奶個腿啊,跪天跪地跪父母,跪自己長輩,是禮儀,是風俗。退一步人家願意,不像他個假洋鬼子忘祖。說什麼以前沒有,今年抖音特別多。我去,不是資訊發達,短影片興起,他估計還在井裡觀天呢。

  • 2 # 夜寒風

    作為一個山東人,我覺得要分場合情形,過年祭祖跪拜父母長輩那肯定是傳統,往遠了說,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祖先崇拜。如果是對權貴行跪拜禮那就是陋習奴性

  • 3 # 泛點心星

    有些人活的太好了太矯情了; 有的人沒事找事;有的人存心不良;有的人嘰嘰歪歪;有的人是私心氾濫;還有的人德行差使然; 更有的是唯恐天下不亂!這些事根本就不是事!!!是精華和糟粕,人性自有一杆秤!歷史自有定論!隨便例講幾個: 遊玩古剎名寺,道教佛門勝地時。家中婚喪時。祭祀、清明節時。西方的宗教活動時,告訴我,哪個不拜?哪個不跪?這些怎麼不去批評批判?是何居心???

  • 4 # 泱泱大國意之道

    春節回家,本事就是和父母、長輩及親人們團圓,探望及拜見長輩,包括行跪拜禮,是中華文明生生不已之傳承形式之一,是對長輩的尊重和禮貌,尊重和禮貌一定要有一種態度和儀式感。放眼世界,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幾乎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傳承和習俗,難道都有取消嗎?難不成都是“陋習”?試問,是對長輩的尊重和禮貌這樣的習俗,何陋之有?依我說,沒有尊重和禮貌才是“陋習”!

  • 5 # 飛雪連天166559515

    首先陋習怎麼定義,你想幹的不符合少部分人認知的傳統都會被一些譁眾取寵之人。帶個帽子,站在文明點批判你。這就是少部分人認定的陋習

  • 6 # 80後310107

    想想為什麼10年前沒有春節南北餃子爭論?沒有山東磕頭拜年爭論 5年前也沒有 為什麼今年突然爭論起來了?其實爭論一直都有 只不過現在自媒體時代 每人獨立的人的思想能迅速在網路上表達 一旦找到思想共同者就能形成一派 爭論就此開始 以前自媒體不發達 個人思想網路散發不迅速而已;同時 現在90 00後逐漸成長起來 成為社會新聲代也是網路自媒體主力 他們的思想更加自我 從機率論上來說 更加不認可我一個南方人憑什麼老是聽你說春節吃餃子 我憑什麼給你下跪 所以與其說是傳承和陋習的爭論 不如說是中國年輕一代思想的更加自我 ;我相信 山東下跪拜年這種習俗 以後肯定會慢慢消失的 和好壞無關 和是不是習俗 是不是陋習 是不是傳承無關 只是它肯定會慢慢消失…

  • 7 # 底相同冪相加

    孟子少時,父死而母親守節。

    初,孟母攜子住於墓地旁。孟子遂鄰家子學習大人跪拜、哭嚎,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母看到後,說:“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遂遷於市集,孟子又和鄰家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母知道後,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又搬家。這一次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之間施拱手之禮,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

    孟子才滿意地點頭:“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也說明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同是行禮跪拜,為何孟母反對學習跪拜死人,而樂於看見孟子學習跪拜文廟?

    而孟子學習的官員文廟之禮,只是於文廟中行禮跪拜,官員之間則互相施“拱手禮”以待,並非下級見到長官要行磕頭禮,而級別大小反映到“進退之禮”上,即晚輩或者下級禮讓長者和上級先進退。

    所以,孔孟之道根本就不存在給活人磕頭的禮儀,試問你們自以為磕頭是傳承“孔孟之道”的人,傳承自哪個孔子哪個孟子?

    活人磕頭,始於明朝盛行於清,民國時早已廢止,新中國成立時連拱手禮都廢除掉,改為握手禮。

    所以,磕頭拜年到底是不是陋習,你還不明白嗎?

    《孝經》寫到:孝子之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

    你們開啟《孝經》讀一遍,哪裡寫到過孝敬父母需要磕頭的?

    再延伸一下,孝順不是真正的孝,自古以來主張“孝”但並未主張“順”,以為孝就是一切以父母之命而行,做到無違無逆,完全“順從”,也是一種文化糟粕。

    《孝經》寫到: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所以,“順”不是真孝,“爭”才是,唯有子與父有爭執,才能使父不至於輕易陷於不義。

  • 8 # 十六公分的距離

    您的提問有問題!如果我答傳統的話,那麼你告訴我傳統全是好的嗎?行跪拜禮是華人崇拜祖先的一種體現!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是對小孩子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很多年輕人學洋鬼子求個愛還下跪呢也沒看這麼多人大肆鞭撻!妖風陣陣開始對傳統文化下手了

  • 9 # 風刀客

    宋之前的中國沒有這種令人噁心的難以復加的“禮儀”。這種撅著屁股的跪姿起源於耶律楚材的蒙元、成型於明清的東西。源於周禮的中國拜禮既稽首拜、空首拜與此絕不相同。先古時期華人的坐姿自然形成“跪坐”然後有了抱拳拱手的禮儀,即便對君主也是如此,多是站立拱手。

    可以說這種誇張醜陋的撅腚磕頭是奴化訓練的一部分,早該扔了!

  • 10 # yy上善若水yy

    現在社會上爭議和爭論的不是為爭議而爭論,是有目地系統有真對性對華夏曆史事件人物民族文化民風民俗進行認知及價值觀上的否定再否定。分化分裂人們的公德價值觀並使地域民族人群對立激化。從環境汙染的民族節日煙花爆竹到人狗伴侶,從爭論民族習性到請祖跪安,從吃混燉還是吃餃子,陰曆節日變成旅遊消費節。現在春晚變成看不看,想幹什麼,要怎樣高興爭議話題。

    民俗與是民族習性的延續,只要不對社會人類造成傷害,不損害他人的各種方式都屬正常行為。

    爭論,爭議,分化分裂群族,演化各種事態,挑起事端。最後變成真假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一次哭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