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中人看世界
-
2 # 我的黑洞
我認為孩子是輸在轉折點上,而不是輸在起跑線
但是如何讓孩子每一次轉折點都順利,需要家長的努力,真正對孩子好的家長,不是走極端,雖然我不是很喜歡那種吧孩子逼的死的父母,但是我更不喜歡因為不想麻煩,而放任孩子,所謂釋放孩子天性,這我也同樣不喜歡,在孩子每個階段要教他該階段該學習的知識,讓孩子開心的學習,快樂的學習,主動學習,這是最關鍵的,而不是怕給孩子壓力而去選擇不去教孩子,這是耽誤孩子,每個孩子都有求知慾,如果能順利的利用孩子的求知慾,那孩子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
3 # 寒暑哀魚老
曾幾何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引起了家庭和社會對兒童成長的廣泛關注和深切焦慮,給早期教育籠罩了濃厚的緊張氣氛。在此背景下,形式各異的“兒童早教班”一時之間風靡社會,迎合了廣大家長高度的焦慮心態和敏感情緒,這也讓孩子的童年被湮沒在紛繁、機械的知識記憶和技能訓練中。
另外,幼兒園的景象也讓人喜憂參半:孩子們能背詩歌,會講故事,然而應有的遊戲時間卻逐漸被小班化教學所取代,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已悄然在幼兒園裡進行。
誠然,我們看到的景象也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但是,這些驚喜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教育的本真意義到底是什麼?可想而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已經嚴重干擾了兒童教育的秩序,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那麼,這句口號究竟謬在何處?何以深人人心?與教育的本質有哪些偏離?兒童教育究竟應該何為?
一、證偽:“起跑線”隱喻的謬論實質
1.“起跑線”隱喻誇大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固然有其重要性,對其後期的認知、情感、人格等有一定的影響,但過分誇大早期教育的作用,實際上陷人了宿命論的思想漩渦。孩子的身心發展過程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的成長。孩子今後的人生髮展猶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充滿著諸多可變因素,孩子的潛力是可以得到更多挖掘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的教育不是“百米衝刺”,早期教育上的“起跑線”對於孩子的人生髮展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在人生馬拉松中的耐力和潛力。
2.“起跑線”隱喻違背了兒童發展的客觀規律
杜威(Dewey. J )曾經說:“許多教育學者總想把兒童期縮短,將成人的知識經驗硬裝進去。他們以為兒童期是完全白費了的,哪裡知道這是真正的教育基礎。”兒童的身心發展是連續的、緻密的,與之相應的教育也應當伴隨孩子的成長步調。然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猶如早期教育的理論風向標,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廣告效應,造成了公眾、家庭對孩子成長的急切期待和盲目焦慮。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項漸進的、階段性的長期工程,過分在意“起跑線”上的較量,只會透支孩子的興趣和信心,必將付出改變生命成長的內在性、連續性、獨立性的代價。
3.“起跑線”隱喻是社會競爭條件下“實用理性”的產物
當前社會條件下,人力資源要求之高、工作競爭壓力之大,無不讓家庭將孩子的教育和今後的事業發展建立起緊密的聯絡。因此,家長的教育方式已然從“育人為本、尊重天性”中逃逸出來,摻雜了帶有自身主觀意志的功利想法。比如,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學習音樂,於是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著手進行胎教音樂的薰陶;當孩子剛學會說話,就開始為孩子配置鋼琴。再比如,家長期望孩子今後讀名牌大學,於是讓孩子在牙牙學語的年齡就開始背詩詞、做算術、說外語。可想而知,兒童身心發展的侷限性與認知任務的複雜性之間,不免形成無法調和的矛盾,孩子很可能會因為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而飽受挫折。這種只關注短期行為、急功近利的教育思維不免將兒童教育帶人了實用理性的漩渦。
二、透視:“起跑線”隱喻的錯誤導向
1.提前化的兒童教育
皮亞傑(Piaget. J )認為,學齡前兒童的思維活動是基於表象材料之上的,其水平還處在前運算階段,尚不能完成較複雜的思維操作。相應地,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要跟進和適應其認知發展的內在規律,讓孩子在其能力範圍內實現思想的啟蒙並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然而實際情況是,“學前教育”被偷換成“提前教育”,許多幼兒園把兒童的認知及心理特點棄之不顧,幼兒園課程內容及目標要求遙遙領先於孩子的思維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內容上,把本應屬於小學階段的內容如“乘表”等提前至幼兒園,給孩子增加了超出其能力承受範圍的學習壓力;教育方式上,一些幼兒園已不再是“兒童的天堂”,孩子應有的受教育形式如遊戲、活動等被小班化的課堂教學所取代;教學管理上,孩子的作息時間在知識學習本位的教育形勢下被安排得十分緊湊,學習的時間和任務幾乎達到小學階段的水平。
然而,當我們熱切關注孩子在“起跑線”上的“先機”時,教育的終端輸出一定符合我們的期待嗎?我們必須反思,早期教育小學化的急切、功利傾向,嚴重忽略了兒童的思維水平、心理承受和內部規律。我們更多地在乎何時讓孩子從事學習,而忽略了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切的方式去感知世界、啟迪思維,因此造成了早期教育階段對孩子的過早和不適當的開發。
2.功利性的教育目標
在我們的思維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子女的未來生活做好準備,教育的成果要在分數、升學、就業上得到實現。在這種實用理性的框架下,家庭僅僅看到了教育的工具價值,過分關注於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可度量的實用利益。所以,孩子剛剛出生,父母就開始規劃著他們未來的發展路徑和職業方向,孩子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都在家長的主觀願望中“理所當然”地進行安排,幾乎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機會。源於外部控制的強制性和功利性,孩子大量的童年時光湮沒在被動的學習環境中,個人的興趣只能妥協於家長精心安排的“書法班”、“藝術班”等。“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反映了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主觀願望,而這也恰好反映了其對教育的片面認識。
3.邊緣化的教育主體
兒童的教育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家庭之間的“裝備競賽”,摻雜了諸多旁觀者(客體)審視生命成長的個人意志,漠視了孩子(主體)在教育場域中的存在感,遮蔽了孩子作為成長主體的內在決定性。教育作為關懷和滋潤生命成長的媒介,其最終目標是實現受教育的“人”的自身成長。對孩子來說,應該被賦予足夠的自我認識、自主發展的空間和過程,以體現和發揮其作為生命發展的主體性;對家庭來說,要轉變過多幹預為適度引導,充分相信孩子的獨立監控及自我發掘的能力和潛力,為其提供自由、寬鬆的身心成長環境。
4.單一化的評價機制
家長慣於把對孩子教育的目標和結果都與其自身的實用主義思維建立聯絡。在評價上,則無法擺脫一元的、機械的“打分式”評價習慣,慣於依據量化評價標準度量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點進步。
然而,孩子在教育環境裡豐富、深刻的身心體驗及其對情感的潛在影響因其無法衡量的因素而沒有受到重視。
對即時結果的過度關注,勢必忽略了孩子成長程序中的潛在危機和真實需要,孩子為我們帶來的驕傲和驚喜或許正是以犧牲其自然天性為代價的。從另一個角度說,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思維和個性,把孩子的學習成果限定在家長主觀既定的“標準”下加以評價,往往只關注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顯性進步,而幾乎忽視了孩子思維深處創造力、想象力的培養及有意義的經驗積累。必須承認,孩子的發展潛力是無法預估的,我們無法從眼前可視的微觀變化度量孩子的現有能力和發展空間,學校、家庭對孩子要多一點認可和讚揚,多一點寬容和耐心,認可孩子對於事物的個人理解和真實感悟,重視孩子在成長曆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啟蒙。
三、靜待花開:早期教育的應然轉向
1.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
兒童的成長是一個緻密、漸進的過程,儘管早期的教育能幫助其取得一定的進步,但是外界的干預要基於客觀規律,承認和接受兒童認知能力的侷限性。我們應保持靜待花開的態度對待兒童的發展,對他們成長曆程保持應有的信任和足夠的耐心,尊重他們身心成長的自然規律,讓他們在自然的軌道上逐步實現良性的知識發展、思維延伸及情感滋潤。雖然孩子不可能在短期的時間裡取得可見的、明顯的進步,但是隻要家長始終對他們給予足夠的耐心和信任,孩子獲得的發展是具有生態性和可持續性的。
2.關注兒童的個性培養
作為發展的主體,孩子的個性應該得到充分的彰顯。而作為審視生命成長的旁觀者,家庭應還孩子以自由、獨立的成長環境,對他們的個性保持應有的理解和適當的自覺。此外,對孩子成長的衡量指標不應侷限於那些可觀、可感的分數、名次上面,而更要發掘潛藏在孩子心理層面、思維深處的潛力和優勢,啟用他們開發潛能,完善思維的主觀能動性。
3.關切兒童的成長需要
“起跑線”隱喻藕合的是應試、求職環境下家庭對於教育的實用思維取向,迎合了家長審視生命成長的焦慮心態,片面地關注了教育結果的區域性性、外在性和功利性。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的發展是內在的和獨立的,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成長。因此,我們要切實關注到兒童的真正需求,關切他們在成長曆程中的心理變化,減少和避免來自我們主觀意志的外在干預,讓他們的發展訴求得到滿足,在簡單而豐富的教育環境下協調、健康成長。
-
4 # 章魚老師就是我
結合老師與家長兩個角度來說。
我認同“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我不屑“因此嚴格要求孩子”
孩子的第一起跑線是家長自身。這一條線是孩子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起跑線。很可惜的是,孩子沒有選擇自己家長的權力。有句話說的很好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
這句話出自一個8歲的孩子,天真,可愛,感動。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讓讀到這句話的家長現在,立刻,馬上升到天上給自己重新選父母。他們會選擇當下的自己麼???如果你摸著良心說,我要選擇和自己一樣的父母。那麼我要恭喜你,至少你的孩子沒有輸在名為父母的這道起跑線上。
如果孩子已經輸在了第一道起跑線上,那麼我們還會有第二道,第三道。
因為隨時隨地都是人生的起跑線。只要我們決定開始跑。
對於人生的起跑線,我們能贏最好。輸了也沒必要氣餒。認真迎接第二道起跑線也不錯啊。人生那麼長,不會總是輸吧。
但是作為敗者組的家長。不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孩子的不努力!作為家長,永遠只應該是孩子的助力,而不應當做孩子的秤砣。
孩子沒做好?沒關係,我們幫他再做一次。
孩子沒聽課?沒關係,我們再幫他理一遍。
孩子沒有能“加分”的愛好。 那麼我們就給他找那些讓他感覺快樂的愛好。
家長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才能讓孩子贏在第二道起跑線上吶! -
5 # 山野良匠1571951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否則純屬晚扯蛋!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的不會輸嗎?泱泱大中華有七八億小百姓。老百姓的孩子能和富二代去比嗎?純屬誤導窮人去拼爹只會養出一個個窮富二代的費物一批孩子的!!!
-
6 # 把事做好做細
謝謝邀請!“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其中有多少是家長們的虛榮心?有多少是家長們的攀比?我跟蹤過不少小學時期的優等生,一直優秀的並不是多數,到後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厭倦了讀書、放棄了學習,成為了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的大學生(這是不是當今的大多數大學生放棄主動學習的原因呢)。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們的終生學習。
-
7 # 半支蠟燭176082858
對這句話我並不認同,這句話讓很多家長很焦慮,唯恐對孩子培養得晚,投入得少,很多孩子從很小就被迫開始接受各種“培養”,孩子累,家長也累。
個人認為,什麼都講究一個天分,無論體育,藝術還是學習文化知識,聰明的孩子做什麼都能事半功倍,“笨”孩子做什麼都事倍功半,很多時候不是你投入得多就能收穫你所期待的結果,接受現實還是很現實的選擇!
不反對投入,但是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你的投入起碼應該迎合孩子的愛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畢竟人生苦短,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又有何不可呢?
-
8 # 瀏陽河上的縴夫
不要輸在起路線上,這是家長強人所難啊,但中國還有一句經典名言(條條道路通羅馬)仔細想想這句話的含義也不是完全經典,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雖然有通羅馬的路,但有很多人一生也到不了羅馬。能笑到最後的人才是強者!
-
9 # 牛酒酒牛人牛人好好人
對於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這句話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句話。也不是單單指的我們學習課本上的一些東西。對於孩子將來少走彎路。在起跑線上多做點事情,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什麼是起跑線?就是好的,開始。並不是說我們學習能排多少名。而是對一個孩子綜合素質的一種培養。對於孩子從起跑線開始到最終的目標。對人生觀的認知,也是起跑線。對於能吃苦耐勞,也是起跑線。對於情商高也是起跑線。對於格局問題,也是起跑線。對於骨子裡透出的骨氣。也是,起跑線。所以說一句話的理解和應用。就看你怎麼看了?我們輸在起跑線。並不是說我們少掙了多少錢。而是我們的氣質和內涵。即使我們在若干年後迎頭趕上。那麼我們是否走了很多彎路呢?那麼走了很多彎路。是不是讓我們更紮實了?所以說,看什麼問題沒必要太片面。太直觀。
-
10 # 靜境通神
這句話謬論與否,確實害了不少人。中國教育歷來重視因材施教。幾十年來教育大環境把人們功利胃口吊得越來越大,攀比之風把孩子逼得苦不堪言。要比學習成績,要比課外才藝,要比吃的用的,要比……,總之無所不比。有的經濟富裕支付得起,有的則硬弓上弦,嚴重影響家庭生活秩序。都是為了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孩子們天資不一,性趣各異。對不起,有事,先說麼多。
回覆列表
個人發展方向小的時候很難正確判定,可能說你不信,有人就是小時候表現突出給害了,要具備正確引一個人還是挺難的,個人建議順其自然,有成語拔苗助長是較好的解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