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調APP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整個明白——它為何如此,它為何存在。” ——霍金

    他只是離開了輪椅,回到了他最愛的浩瀚星辰。

    《生活大爆炸》裡再也看不到霍金的身影了。

  • 2 # 濁酒燕然

    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他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生前曾經在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任職研究主任。霍金一生做出過很多重要貢獻,最主要的是他和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有關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

    創立無邊界宇宙理論

    霍金在上世紀80年代初,創立量子宇宙學中的無邊界學說。在他看來,時空是有限而無界的,宇宙不但是自洽的,而且是自足的,它並不需要上帝在宇宙初始時的第一推動。宇宙的演化由物理定律所決定,這就把上帝從宇宙的事物中完全摒除了出去,上帝一下子成為了無所事事的“造物主”,它再也無力去創造奇蹟。

    黑洞理論

    在經典引力論的框架裡,黑洞只能吞噬物質,而不能吐出物質。黑洞的表面就猶如地獄的入口,是一個有去無返的單向膜。霍金曾經證明視界的面積是非減的。在《黑洞在爆炸嗎?》一文中,他把量子理論效應引進了黑洞研究,從此證明從黑洞視界附近會蒸發出各種粒子,他們的譜猶如來自黑體的輻射。隨之黑洞質量降低,溫度就會升高,最終導致黑洞的爆炸。黑洞理論是科學史上非常罕見的例子,它首先在數學形式上被詳盡的研究,後來才在天文學的許多觀測上證實了它的普遍存在,現在,人們觀測到每個星系的中心都是一顆極其巨大的黑洞。

    奇點定理

    霍金和彭羅斯一起證明過廣義相對論是不完備的。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普遍有效的,而宇宙間的物質分佈滿足非常一般的條件,那麼宇宙時空中一定存在一些奇點,這就是奇性定理。人們通常談論的奇點就是宇宙產生元初的大爆炸奇點和黑洞中的奇點。奇性定理偉大在於,證明了對引力的量子化是不可避免的。

    讓我們緬懷霍金,著名的物理學家,身殘志堅的科學鬥士!!!

  • 3 # 夜行不如獨思

    雖然我對於物理領域研究不多,但是對於霍金本人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現在我家裡還有兩本不同版本的《時間簡史》,儲存地非常完好。對於霍金,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偉人”。

    我對霍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他在做一個實驗,內容是請未來人到現在來做客,這個實驗是為了證明時間的流逝性,以及進行時空穿越的可能。霍金寫了一封信,信上是邀請未來的人穿越時空來到現代進行會面,信被裝到一個質地非常好的瓶子裡面。然而在會面當天並沒有“未來人”前來赴會,所以有可能瓶子在歲月中被摧毀,要麼就是未來的人依然不可能進行時空穿越。當時知道這個實驗之後,我徹底成了霍金的粉絲,驚歎他的異想天開。

    還有一個霍金的理論實驗,是建造一個蟲洞,讓現在的自己和三十年後的自己可以對話,進行時空間的交流。如果殺了現在的自己,那麼三十年後的自己也會死亡。當然這也是個假設,不過卻十分有意思,多瞭解霍金的研究和實驗,你才會明白他的魅力所在。

    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又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20世紀最偉大的人之一。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向前推動一大步。霍金的每一次研究進步,都代表著整個人類的進步,對於宇宙的探索加深了許多,逐步揭開宇宙的面紗。

    霍金和愛因斯坦做的事,關係著整個人類的命運,用“偉人”都有點形容不了,所以他的逝世是整個世界的損失。

  • 4 # 毒刺劍客

    物理學界的巨星隕落了。霍金不是去世,只是離開地球,去了他為之神往的浩瀚星空。

    劍橋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這個榮譽有史以來只有兩個人得到了,第一個是牛頓,第二個就是霍金。作為一個重度殘疾的人,霍金身殘志堅,一直堅持研究黑洞理論,出版了《時間簡史》等著作,為推動物理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人類探索外太空奠定了理論基礎。

    致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

  • 5 # 山合水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2018年3月14號凌晨3時46分在家去世,享年76歲。懷著悲痛心情,我們簡單梳理一代偉人史蒂芬·霍金的成長史,以及霍金對世界的主要貢獻。霍金於1985年,2002年,2006年三次來到中國做學術報告,他的科學成就很多,其中有幾個著名的理論。1.奇性定理。霍金和彭羅斯的奇性定理表明了對引力的量子化是不可避免的。2.黑洞理論。隨著黑洞質量降低,溫度就會升高,最終導致很多能爆炸,這被稱為霍金輻射的場景中,量子理論、引力理論和統計理論達到完美統一。3.無邊界宇宙理論。他認為時空是有限而無界的,宇宙不但是自治的,而且是自足的,他不需要上帝這宇宙初始時的第一動力推動。4.霍金的星際移民論。5.身患重病依然堅持靠譜。21歲時醫生診斷霍金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只剩兩年可活。霍金不願對惡疾低頭,甚至不願接受任何幫助,仍繼續做學術研究和學術報告。霍金曾評價自己:我是一個樂觀的、浪漫的,並且頑固不化的人。世界級頂尖雜誌《天文學》對他有這樣的評價:“當20世紀物理學的成就被客觀的承認時,史蒂芬·霍金的的成就將被大書特殊書的載入科學史冊。”

  • 6 # 大寶影片

    霍金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非常巨大。被人們稱之為“宇宙之王”。

    在學術方面,他的主要貢獻是奇點定律和霍金輻射。奇點定律證明了廣義相對論方程導致奇點解,從而間接地證明了大爆炸奇點的存在。霍金輻射是運用彎曲時空背景下的量子場論方法,證明了黑洞是對外輻射的。這是霍金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結合的第一個典範。是其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霍金的代表作《時間簡史》詳細介紹了宇宙,星系、黑洞的變化。累計發行量高達2500萬冊,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

    霍金作為一個物理學家,向人類解釋了黑洞如何產生如何消失,星系如何產生,並用宇宙波函式解釋出宇宙的特性。這些都是對人類巨大的貢獻。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了眾多依據和理論支撐。

  • 7 # 趙剛125739764

    斯蒂芬·威廉·霍金 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於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

    1969年起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傑出成就研究員。1972-1975年先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學高階講師,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

    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4-1975年為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功勳學者。1978年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

    霍金的成名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愛因斯坦之後融合了20世紀另一個偉大理論──量子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

    1988年獲沃爾夫物理學獎。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臺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螢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透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5、6分鐘,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準備10天。

    1988年寫成科普著作《時間簡史》,至1995年10月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譯成幾十種語言,中譯本也已出版。

    《超空間和超重力》(1981年與人合編)

    《宇宙之始》(1983年與人合編)、《時間簡史》(1988年)。

    1990年與結婚25年之久的妻子簡·懷爾德離婚。1995年9月16日,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霍金,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家和宇宙論家。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70年代他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他的目標是解決從牛頓以來一直困擾人類的“第一推力”問題。

    霍金的宇宙模型是一個封閉的無邊界的有限的四維時空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力,宇宙的演化完全取決於物理定律。

    霍金患有嚴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行動困難,而竟能在物理學上作出突出貢獻,因此倍受尊重。

    1974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

    霍金簡歷: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剛好是伽利略300年的忌日。

    1963年:被診斷出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種病在英國被稱作運動神經細胞病,在美國被叫做盧伽雷氏症。

    1965年:霍金得到劍橋凱爾斯學院的一份研究獎學金。

    1965年7月:霍金和簡結婚。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羅伯特出生於1967年,女兒露西出生於1970年,而第二個兒子提莫西出生於1979年。

    1985年他更幾乎完全喪失了生活和語言能力,當時醫生曾宣佈他最多活兩年。

    1973年: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宣佈發現黑洞輻射,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此後他的研究轉向量子引力論。

    1979年:《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0年以後:他的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

    1981年: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

    1985年: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語音合成器的計算機。

    1988年:《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至今銷售2500萬冊。

    1993年:《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它論文》出版。

  • 8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導讀:剛才看新聞說,霍金去世了。他身殘志堅,是個思想者,值得敬佩。作為思想者,能給世人留下思想,我相信他是無憾的。霍金有哪些思想理論,大家可以看看下文。我在科普書《變化》介紹過他的理論。最後祝思想者一路走好。

    史蒂芬·霍金是英國著名的天文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

    我們絕大多數華人是在讀了霍金寫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後,才知道他的。

    霍金在21歲時就患上了盧伽雷式症,但後來他卻成了這種絕症有史以來最了不起的病人。

    世界級頂尖雜誌《天文學》對他有這樣的評價:“當20世紀物理學的成就被客觀地承認時,史蒂芬·霍金的成就將被大書特書地載入科學史冊。”

    霍金的成就就像他研究的黑洞一樣強力,令人傾倒。但是他卻幾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霍金的成就可以概括為:

    第一,奇性定理。愛因斯坦創立的廣義相對論被科學界公認為最美麗的科學理論。但是霍金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廣義相對論是不完備的。他們指出,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普遍有效的,而宇宙間的物質分佈滿足非常一般的條件,那麼宇宙時空中一定存在一些奇點。在奇點處經典物理的定律失效。人們通常談論的奇點是宇宙產生元初的大爆炸奇點和黑洞中的奇點。愛因斯坦早先否認過奇點的存在,他甚至還寫過論文以論證黑洞(那時還沒有這個生動的稱呼)的不可能性。霍金和彭羅斯的奇性定理表明了對引力的量子化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黑洞理論。人們知道,在經典引力論的框架裡,黑洞只能吞噬物質,而不能吐出物質。黑洞的表面(視界)猶如地獄的入口,是一個有去無返的單向膜。霍金曾經證明視界的面積是非減的。1974年霍金髮表了《黑洞在爆炸嗎?》一文。這是20世紀引力物理在愛因斯坦之後的最偉大論文。在論文中,他把量子理論效應引進了黑洞研究,證明了從黑洞視界附近會蒸發出各種粒子,這種粒子的譜猶如來自黑體的輻射。隨之黑洞質量降低,溫度就會升高,最終導致黑洞的爆炸。在這被稱為霍金輻射的場景中,量子理論、引力理論和統計物理得到了完美的統一。黑洞理論是科學史上非常罕見的例子,它首先在數學形式上被詳盡的研究,後來才在天文學的許多觀測上證實了它的普遍存在。現在,人們的共識是,每個星系的中心都是一顆極其巨大的黑洞。

    第三,無邊界宇宙理論。霍金在80年代初,創立了量子宇宙學的無邊界學說。他認為,時空是有限而無界的,宇宙不但是自洽的,而且是自足的,它不需要上帝在宇宙初始時的第一推動。宇宙的演化甚至創生都單獨地由物理定律所決定。這樣就把上帝從宇宙的事物中完全摒除出去。上帝便成了無所事事的“造物主”,它再也無力去創造奇蹟。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牛頓等人曾在宇宙中為上帝杜撰的那個關於“第一推動”的神話,完全是虛幻的。量子宇宙學的主要預言之一是關於宇宙結構的起源。若干年前,宇宙背景輻射探測者對太空背景溫度起伏的觀察證實了這個預言。

    對於奇性定理、黑洞面積定理、黑洞霍金輻射和無邊界宇宙理論,一個人生前擁有其中的任何一項成就,就足以名垂不朽。而霍金卻擁有了這些理論的全部。

    斯蒂芬·霍金是現代黑洞理論創造者之一,而近期這位英國著名科學家卻以一則“沒有黑洞”的新觀點震驚了物理學界。在發表於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上的一篇文章中,霍金摒棄了事件視界(即經典理論中黑洞的邊界)的說法,由此指出原有黑洞的概念其實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應是“灰洞”。

    新霍氏理論得到的褒貶不一。有人指出該論文只能算一個“表態”,文章通篇沒有計算,內容也基於霍金去年8月的一次演講,其中“沒有事件視界”的說法過於武斷;而支援的一方,將其視作霍金近年來對黑洞問題的思考總結,大膽卻不荒謬,認為其經多年修正,終於找到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版本。

    儘管引起了爭執,但不可否認的是,霍金在努力嘗試為物理學兩大支柱理論進行“矛盾調和”,同時,他也為當今理論物理學界的焦點之爭提供了一個“簡明而誘人”的新選項。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線上版日前也以問答的方式,梳理了此新理論中可能讓人疑惑之處,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霍金在說什麼?”以及“黑洞到底怎麼了?”

    黑洞究竟是什麼?

    按照理論物理學家所言,這裡曾是一塊時空區域,其如此緻密,巨大的引力產生了事件視界,此邊界以內連光都沒法從黑洞中逃逸。而在1974年,霍金將量子力學引入對黑洞的研究中,其可謂在物理學界炸開了鍋,甚至這鍋直到現在仍在“沸騰”。

    量子力學有什麼問題?

    它很好。但它和物理學的另一大支柱理論——廣義相對論相處的不太好。某些情況下你也很難確認二者的意義,例如在黑洞問題上就是這樣。霍金很早便將量子理論應用到黑洞,意識到它們“也不是那麼黑”,相反,黑洞會排放少量輻射,即“霍金輻射”。

    黑洞的問題出在哪?

    “霍金輻射”理論還認為,當一個黑洞死亡時,其中所有的物質資訊都會隨之消失。但這與量子理論的“資訊永遠不會遭毀滅”不相容。而其他科學家曾提出過,資訊可以透過類似蒸發的手段脫離黑洞。起初,霍金並不贊同這種觀點,甚至不惜為此打賭,但在30年後,他自己證明了這事兒的可能性。

    現有的黑洞理論已被公認了嗎?

    並非如此。在過去的18個月裡,“黑洞火牆悖論”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這是加州聖巴巴拉大學一個由波爾金斯基領導的團隊提出的——量子效應會讓“事件視界”變成一個高能區域,就像面“火牆”,任何東西一觸即焦。這個理論明顯不同意廣義相對論中穿過事件視界也可平安無事的觀點,產生了一個悖論。

    又是一次兩大理論的對決?

    沒錯。“黑洞火牆悖論”的意思就是兩大理論有一個是錯誤的。物理學家們拼了命似的想找出妥善解決的門路。現在,霍金也介入其中,他的解決方式就是——根本沒有事件視界。

    這個意思是我們可以從黑洞中逃出來?

    那你要先有光速運動的能力。霍金用一個表觀視界將事件視界取而代之。而表觀視界可以因量子漲落出現不同的形狀,這便給光的逃逸帶來了可能性。

    兩種視界真的非常不同?

    目前還不清楚。表觀視界的觀點也並不是一個全新的觀點,霍金與牛津大學的羅傑·彭羅斯以前曾運用廣義相對論證明了這兩個視界其實是相同的。但在霍金的新論文中,他運用量子力學可能揭示出了兩者的差異。

    從此誕生出一個新理論嗎?

    不完全是。新論文的主要貢獻,是試圖用新觀點來解決“火牆悖論”的問題——摒棄了事件視界的概念,自然也就沒有了悖論。霍金也不認為量子資訊會丟失,他指出,黑洞在視界以下部分,結構比較混亂,這使得我們很難理解被釋放出去的資訊。換句話說,該現象沒法解釋,僅可以說資訊並沒有遭到毀滅。霍金在文中寫道:“就好像天氣預報一樣,我們也沒法預測超過一定天數之後的天氣情況。”而該篇論文的題目就叫《黑洞的資訊儲存與氣象預報》。

    霍金是正確的嗎?

    這篇論文很短,也沒有出現計算,因此很難得到有力的結論,這也已經引起了一些質疑。波爾金斯基說其聽起來就像以“混亂牆”替代了“火牆”,而這完全可能就是一回事兒。英國約克大學的布朗斯坦也不服氣,因為“沒有看到任何確實的證據來表明他在談論的東西”。

    如果霍金對了,情況會怎樣?

    黑洞也好灰洞也罷,如果能真像他描述的一般,那我們將會更好地解釋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現在的種種“不和”。我們也可能從中學習到一些“新物理”,其對理解宇宙的不平凡結構具有現實意義。

    最後一個問題,霍金介意自己出錯嗎?

    每個人都痛恨自己的錯誤,霍金也不例外。在他70歲生日時,霍金對《新科學家》雜誌說,他以前關於“資訊會被黑洞毀滅掉”的想法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就是他此生最大的失誤——至少是在他的科研領域中是如此。

  • 9 # 正商參閱

    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週年忌日這一天,霍金出生了。天選之人。

    1959年,17歲,入讀牛津大學,得到一等榮譽學位後轉讀劍橋大學。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1964年10月,霍金與簡文定終身。

    1965年,和簡結婚。

    1971年,宣告黑洞不能輻射出任何能量,不過很快就打臉了。

    1973年,發現黑洞輻射,被現代量子物理學diss。

    1974年,闡述了宏觀黑洞發射輻射的機制,以大量心算完成論文《黑洞爆炸》,並且謙虛的表示這一點都不困難。

    1975—1976,將量子力學應用於解釋黑洞現象。

    20世紀70年代,與彭羅斯一道提出了著名的奇性定理,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不完備的。因此得了很多獎。

    1978年,獲世界物理學界最高獎——愛因斯坦獎章

    1981年,寫出了《時間簡史》。

    1983年,霍金與哈特爾提出了“無邊界”理論。這意味著宇宙不需要上帝來創造。

    1985年,非常大膽而開創性的提出時間會隨著宇宙坍縮而倒流,在學生的強烈勸導下乖乖承認錯誤並撤回了。

    同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

    也在是1985年,霍金第一次來到中國。

    1988年,最難懂的暢銷書《時間簡史》開始發行,成為網紅。

    1990年,霍金正式與簡離婚。

    1995年,迎娶伊蓮,他開心地表示,“好棒,我已與我愛的人結婚”。

    2001年10月,《時間簡史》的姐妹篇《果殼中的宇宙》發行。

    2002年,第二次來中國,向公眾闡釋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

    2004年,黑洞資訊遺失的答案被質疑,向裴斯基認輸並且送了他一本棒球百科全書。事實上,霍金經常為一些物理上的問題打賭,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有一次輸了一年的情色雜誌。

    也在2004年,媒體報導,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虐打。

    2006年,64歲的霍金與第二任妻子伊蓮辦妥離婚手續,結束了他們作為夫妻共同生活的11年。

    同年,霍金在香港透露正與女兒合撰寫一套類似於《哈利波特》、但主題是理論物理學而非魔法的小說。

    2009年8月12日,獲得自由勳章——由奧巴馬親自頒獎。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

    同年,霍金在趙曉凱收藏北京奧運火炬上蓋上了兩枚金色指紋,並題詞:“為了人類長期生存,為了世界和平,我們需要銷燬所有核武器”。

    2014年,霍金髮表論文,強調“黑洞”和“灰洞”,路人都表示一個洞的顏色沒必要這麼糾結吧。還被做了一回標題黨,人們都以為他承認了“黑洞不存在”,其實只是論文中的一個假設。

    同年,為“漸凍人”募捐的冰桶挑戰風靡世界。有人點名霍金,他接受了,但他自己就是漸凍人……72歲的霍金決定依然頑強,讓自己的子女出來代為接受冰桶澆頭。

    2015年,“小鮮肉”Zayn Malik宣佈退出,無數粉絲為之心碎。有姑娘問霍金這會產生怎樣的宇宙效應。霍金回答說:

    “我建議那些心碎的女孩子們,可以研究一下物理學,這樣說不定哪一天,宇宙平行理論就被證實了呀。在我們現有的宇宙之外,很有可能還存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宇宙。而在那個宇宙中,Zayn還是單向樂隊的一份子。”

    2016年,開了新浪微博,收穫了300多萬粉絲。

    甚至還接了一條捷豹的廣告。

    2017年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

    2018年3月14日,也就是今天凌晨3時46分,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和愛因斯坦一樣,他們都活了76歲,而今天恰好是愛因斯坦的生日。

    有人說,其實他沒有離開,只是去給愛因斯坦過生日了。

    但是,霍金的傳奇還沒有結束。

    他還留下了幾個關於未來的預言:

    2032年,地球進入冰河時代,全球氣候變暖。

    2060年,人類必須離開地球。

    2100年,人類進入外太空,新人種出現。

    2215年,地球將面臨災難性毀滅。

    2600年,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

    這些預言,將在他離開以後,伴隨人類和時間一起活下去。

    就像《三體》裡說的,"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對科學的敬畏,對偉人的敬仰,對星空的嚮往。

    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悼念霍金。

  • 10 # AAA福祿壽喜財AAA

    中午躺床上,睡著了,醒來昏昏沉沉,感覺很累,開啟手機,悲痛的訊息襲面而來。初以為又是標題黨的聳人聽聞的惡作劇,開啟連結,看到霍金坐輪椅上的照片,淚水模糊了雙眼。

    是啊,一代傳奇走了,不論他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這一刻,我的心為他而悲傷!一個人的一生能感動別人,這足矣!

    以下是他的簡評: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勳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徵信報告裡有個呆賬能辦銀行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