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照邊關
-
2 # 窗外木橋
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天下並不是一片祥和,所有的國民都安分守己,來自政治、文化、民族等各方面的隔閡,導致小型衝突不可避免,只是他的死,使得小規模的反抗演變成了大規模的起義。原因如下:
1、統一六國後政治基礎並不穩固秦始皇在完成大一統後,車同軌、書同文,焚書坑儒,統一度量衡,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想要達到對六國貴族和人民的全面控制。
那時,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依然有很強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六華人民對一統後國家認可度不高,思想也極其不一致,對面統治者的嚴刑峻法,六國貴族和人民只好低頭,但骨子裡並沒有接受秦的統治方式和施政綱領,這就種下了抵制甚至反抗的隱患。
2、繁重的賦稅和徭役秦始皇在匈奴的襲擾下,決心修建長城以絕後患,面向全國徵集工人和款項,這樣無形中加大了原來六華人民的生存負擔,不但要繳納賦稅,還要出人力修築長城,服兵役,如果沒有全完服從,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在這種高壓態勢下,人民在活不下去,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就會鋌而走險。剛剛統一的國家看似高大上,政權穩固,實則暗藏巨大的政治風險。然而驕傲的秦始皇根本不把湧動的暗流放在眼裡:他有強大的國家機器,有無往不勝的秦軍。可他沒想到民眾的積怨沸騰到頂點時,這一切都將灰飛煙滅。
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吳廣的起義口號直擊服徭役者的心靈,把對統治者的不滿變為對政權利益的嚮往,全國性的反抗瞬間引爆,這一口號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沿著這個思路,劉邦、項羽、張良、韓信等等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人物悉數登場,從反抗秦的苛政,上升到推翻秦朝,建立新的政權。
受到壓迫的人紛紛響應,甚至待遇不錯的秦軍也倒戈相向,秦的民眾基礎坍塌,政權也就瞬間坍塌,僅傳二世而亡。
綜上所述,秦始皇的偉大不容置疑,但剛剛大一統的國家有著諸多不穩定因素,需要時間去磨合,更需要出臺撫慰六國貴族和人民的政策,一味的狂徵暴斂只會喪失對局勢的控制,最終自食惡果。 -
3 # 八零後愛做夢
因為,秦始皇是打天下的皇帝,更是千古一帝。
行軍打仗對秦始皇來說太正常不過,他有這個才能,有這個軍事能力,他就是大秦的一杆旗幟,只有始皇帝在,一切宵小都不敢出來作祟,最多也是搞地下工作。
大秦帝國的昌盛最離不開的是法家學說,但是法家過於苛刻,且苛政猛於虎,有始皇帝鎮壓或可以,但始皇帝不在,暴政還在,那就天下大亂了。沒有強有力的軍事集團支援,如果蒙恬的蒙家軍或王翦戰神支援,大秦不會二世而亡。
總結:如果你想讓別人違背自己的意願聽你的,要麼你有強大的後援實力,要麼你能給人百分百的安全感!
-
4 # 穿越再現彼岸
秦始皇不死,天下起義的烽火也會起來的,但範圍會很小,對秦朝構不成什麼威脅。秦始皇對於統一後的國家人民而言是神一般的存在,六國那麼多成建制的國家諸侯國部隊都被秦始皇消滅了,何況小打小鬧的起義,無疑是送死。再者,和秦朝最終決戰的起義部隊並不一定趕上之前諸侯國的部隊作戰能力強。(謀聖張良像,秦始皇時期也只能是刺殺這一招而已了)
秦始皇末年,很多人都是做著投機的動作,暗中聯絡極個別人進行所謂的政治操作,譬如“始皇帝死而地分”、“亡秦這胡也”這類的民間流言傳播。大名鼎鼎的謀士張良也是偷偷請了一個使用大鐵椎的人在博浪沙暗中刺殺秦始皇而已,這時的農民不會願意追隨這些六國的遺老遺少起義,起義就是送死。(秦始皇劇照)
秦始皇死後,為何天下大亂?秦二世胡亥即位後,如果妥善處置朝政,即便是有農民起義也會被消滅,不會導致秦朝的迅速滅亡。《孟子.公孫丑上》中有一段名言,可以說明胡亥的問題:
天 作 孽 , 猶 可 違 。 自 作 孽 , 不 可 活 。
弱智的胡亥在趙高的攛掇下,消滅了秦朝的三大柱石,是自取滅亡:
一、扶蘇和蒙氏集團的毀滅。
扶蘇是李斯的女婿,支援扶蘇的軍事集團是駐守長城沿線的蒙氏軍事集團,這是秦朝的主力軍隊之一。胡亥在即位之初就逼死了扶蘇,然後又毒殺了蒙氏軍事集團的核心人物蒙恬。(扶蘇、蒙恬劇照)
扶蘇、蒙恬去世,整個集團失去主心骨,手下的其他成員成為趙高和胡亥的打擊物件,很快扶蘇和蒙氏集團消失在秦朝的政治隊伍中,秦朝立國的基石少了一塊。
二、秦始皇的兒子、女兒的外戚集團滅亡。
胡亥即位之後,聽從趙高的建議,將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公主們進行無情打擊。根據《秦始皇本紀》記載,胡亥除毒殺扶蘇之外,還殺死了其他九位秦始皇的的兒子。
誅殺秦始皇的子女們不是簡單的小事情,秦始皇安排自己子女的婚姻是有政治意圖的,很多親家都是秦朝的大臣、將領,胡亥可不是隻殺秦始皇的子女那麼簡單,這些子女核心的政治人物也無疑會受到無情打擊,打擊面太廣了。
秦始皇的子女及其姻親是秦朝的另外一塊基石,胡亥自己毀的太快了。
三、李斯集團的滅亡。
趙高和胡亥最後搬掉的秦朝基石是李斯集團。李斯在趙高的誣陷下,連秦二世都見不到,被腰斬於市。隨著李斯的敗亡,和李斯關係密切的大臣自然也被趙高畫質洗乾淨了。秦朝的基石又少了一塊。(李斯被腰斬劇照)
如此以來,秦二世胡亥成了孤家寡人一個,秦朝只剩下臣服於趙高的趙高集團,手下的大將只有後起之秀章邯、王翦的後人王離、李斯的兒子李由等為數不多的戰將,威震天下的秦朝大軍已經土崩瓦解。(秦朝最後的名將,章邯形象圖)
即便這樣,秦朝還是撲滅了陳勝、吳廣起義,氣息奄奄的秦朝軍隊又迎來了六國貴族趁機拉起來的聯軍,不滅亡才是怪事。
-
5 # 倦河
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生死都深刻的影響著中國的歷史,建立封建王朝是他,開啟農民起義,群雄逐鹿同樣與他有關。
我們先淺談秦朝,只有先了解秦朝建立的基礎,以及面臨的歷史考驗,才能從宏觀的角度看待秦朝的興亡。人類的發展史或者人類文明的發展,都追尋著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規律。毫無疑問秦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開端。作為一個歷史的跨越,新的歷史時期,從道德綱常,政治制度,文化,經濟,軍事等等,都需要重新的兼併重組。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階段,作為一個社會的初期嘗試階段,無論如何都會帶著它天生的不足,或者這樣那樣的缺陷,註定不會長久。
秦朝透過經年用兵完成了領土的統一,統一了度量衡,更是透過焚書坑儒,抑制他家學說,推行法家學說,“依法治國”。政治上秦朝完成了中央集權的上層建築,軍事上中華大地其他列國皆被消滅,唯有大秦帝國,以以及推行法家學說,這樣封建王朝的三大支柱基本形成。隨著戰國統一戰爭的硝煙散盡,大秦帝國形成了強力的統治集團,更是形成了秦始皇前所未有的威嚴和不可挑戰的家國天下。
然後,看似奄奄一息的六國貴族,仍舊影響著各自屬地的人民,怯於強大秦朝的軍力隱藏於市井,那些曾經的六國貴族後裔,無不對大秦恨之入骨,曾經的逐鹿中原,各自為政的思想在他們腦海裡依舊根深蒂固。推行法家學說的大秦,嚴酷的刑罰,不容其他的政治,更是讓其他利益群體無生存可能,焚書坑儒殺盡天下儒生,更是激起萬千民憤,長年累月修築邊關長城,勾畫秦馳道,對匈奴用兵等沉重的徭役都深切的壓在人民身上,窮苦百姓生活在生與死的邊緣。秦始皇時期看似太平盛世,其實已經暗藏危機。
秦始皇強大的威嚴,帝國龐大的軍事集團,上層精英集團的彙集,維持了國家太平的艱難平衡。而帝國另一面,六國貴族後裔在角落窺視帝國的漏洞,帝國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透過法家學說的治理下,帝國更像是一支戰爭機器,在沒有戰爭時,內耗的一面暴露無遺。
看似因為秦始皇的駕崩,帝國天平失衡,天下大亂,實則亂像已有,只是表象的太平掩蓋了帝國危機。秦始皇的駕崩只不過是開啟亂世的導火索,二世的用人不當,奸邪亂政,六國貴族趁機崛起,都加速了帝國的崩潰。
可謂天下苦秦久矣,群雄並起,歷史車輪滾滾,秦帝國必然消失於歷史長河中。
-
6 # 方城闕
秦始皇在位時,天下並不太平。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統一天下東巡時,在博浪沙遭張良招幕的力士用鐵椎襲擊,砸中副車;二年後又在咸陽私下外出時,遭到四名不明身份的刺客襲擊,幸虧身邊的武士身手不凡,殺死了刺客。
可見,就是在秦國的老巢,天子腳下的咸陽,也不太平,更別提哪些被他武力平定的六國之地。
從秦末起義中,哪些風雲人物的身上也可以看出,他們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並不安分守己,而是伺機而動。如張良在刺秦失敗後隱於下邳,項梁、項羽在犯了法後逃匿吳中,張耳、陳餘藏在陳縣,彭越、英布則亡命天涯。
就連滅秦的二號人物,當時還與上述人物名氣相差很大的劉邦,都在秦始皇將死之際,躲在芒山與碭山,以避“東南方向有天子氣”的禍事。
由此可見,秦朝此時危機四伏,正處在一個爆炸的臨界點上,只需點一把火,添一把柴就能引爆全國。
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仁政不施,不顧戰國至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長達二百多年的戰火不止給天下帶來的巨大創傷,仍然是窮兵黷武,大興土木。
北攻匈奴,南征百越;遍修宮殿,大修皇陵;築長城、建馳道,永無休止。
椐測算,當時秦國統一天下後,全華人口在一千八百萬左右,除去八十萬左右的秦軍,負各種徭役的百姓近二百萬,這還不算哪些不事生產的大小官吏以及受秦各種酷法致殘的殘疾人,可見當時百姓的負擔之重,難怪人們都說“天下苦秦久矣。”
公元前211年,天降隕石在東郡。有人在隕石上刻下“始皇帝死天下分”,秦始皇派人去查,沒有結果,便將住在附近的百姓全部殺死。
秦始皇死後,胡亥繼位。驪山皇陵修建到了衝刺階段,日夜不停;喪心病狂的秦二世在此情況下,為了追求享樂,又開始重修停工已久的阿房宮,天下百姓更加痛苦不堪。
秦二世還遺傳了贏政的疑心病,而且更加變態。當他聽到各地起義紛起時,便怪罪於臣屬。
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面對各地狼煙四起,勸秦二世暫停阿房宮修建,減去戍邊和各種徭役,全力鎮壓各地起義。他竟然以他們不能盡忠盡力為藉口,將他們下獄治死。
各地的郡守、郡丞、縣令在作戰中稍有失利,輕則褫官,重則殺頭。仍至各地地方官為了保命,也紛紛加入到反秦的隊伍裡。
最終秦貌似強大的秦帝國,在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僅僅二年多的時間便土崩瓦解,這都是贏政父子不施仁政,不懂天下治理所造成的。 -
7 # 房產日記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那時,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依然有很強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六華人民對一統後國家認可度不高,思想也極其不一致,對面統治者的嚴刑峻法,六國貴族和人民只好低頭,但骨子裡並沒有接受秦的統治方式和施政綱領,這就種下了抵制甚至反抗的隱患。
2、繁重的賦稅和徭役
秦始皇在匈奴的襲擾下,決心修建長城以絕後患,面向全國徵集工人和款項,這樣無形中加大了原來六華人民的生存負擔,不但要繳納賦稅,還要出人力修築長城,服兵役,如果沒有全完服從,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在這種高壓態勢下,人民在活不下去,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就會鋌而走險。剛剛統一的國家看似高大上,政權穩固,實則暗藏巨大的政治風險。然而驕傲的秦始皇根本不把湧動的暗流放在眼裡:他有強大的國家機器,有無往不勝的秦軍。可他沒想到民眾的積怨沸騰到頂點時,這一切都將灰飛煙滅。
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的起義口號直擊服徭役者的心靈,把對統治者的不滿變為對政權利益的嚮往,全國性的反抗瞬間引爆,這一口號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沿著這個思路,劉邦、項羽、張良、韓信等等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人物悉數登場,從反抗秦的苛政,上升到推翻秦朝,建立新的政權。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夢想啟航2019
我們之所以說秦始皇不死,不敢起義,是因為秦始皇這個人非常有謀略。秦始皇帶兵打仗的能力非常強,而且對於局勢的預判也很出色。
1、千古一帝,有謀略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我們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是具有非常出色的才能,就是很大的勇氣。秦始皇之所以能被稱作千古一帝是有道理的,可以說,秦國在秦始皇的帶領下,國力是非常的強盛的。而且秦始皇這個人統兵的能力也很強,我們都知道秦皇掃六合這個故事。
秦始皇帶領著秦國能夠在戰國脫穎而出,可以看得出來這個皇帝並不是一個庸碌無為之輩。而且春秋戰國幾百年都沒有一個能夠統一天下的人,秦始皇能夠統一天下就足以說明他的治國能力和統兵才能。
2、不信小人
秦始皇這個人是非常穩重和霸氣的,所以他辨別是非的能力就非常的強。他不會像秦二世那樣容易輕信小人。所以說如果秦始皇在的話,像趙高這樣的人就沒有辦法獲得國家的權力。這樣他們也就沒有辦法生事端。沒有趙高這樣的人,破壞這個王朝的話,秦朝是不會這麼快滅亡的。
綜上所述,之所以說秦始皇在,劉邦和項羽不敢起義,主要是因為秦始皇這個人有謀略,不昏庸。
-
9 #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床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天下大統,民心不從始皇帝帶領秦國的虎狼之師東出函谷,南下商於,西征巴蜀,北服義渠,實現了華夏大地大一統的局面。
他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不願像周天子一樣做天的兒子,順從天意。
他決定與世世同君,與天同休,稱為皇帝。
天下沒有了大王,只有一個皇帝,其他國家的百姓肯定是不願意順從,即使他們的國家不在了但是百姓的心中還是屬於自己的國家。
周朝實行分封制800年,從春秋到戰國,後面這些國家已經過了幾百年的歷史,百姓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自己的國家,從小就被教育愛國,但是始皇帝的出現,讓這些國家的人突然變成了秦人,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的。
天下雖然是大一統,但是每個國家還有每個國家的文化,有自己國家的情懷,有些國家甚至非常討厭秦朝,所以要讓這些國家的人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不可能的。
由於始皇帝帶領的虎狼之師太過於厲害,沒有人敢造次,他們也只是心裡不從,也不敢表現出來,始皇帝制定的秦法過於嚴厲,百姓不敢造次。
皇帝死,天下亂,義帝起,群雄起。始皇帝死後,天下百姓還是不敢造次,大家都懼怕秦國的虎狼之師,但是天下人都以為是公子扶蘇繼位,但是卻是胡亥繼位。 胡亥的繼位已經引發了天下的猜忌,但是胡亥的做法使得秦華人寒心,篡位的事情歷史上也有發生,但是胡亥的做法太過於殘暴,使得秦朝內部都膽寒。
由於胡亥昏庸無能,由過於殘暴,在陳王起義後,沒有馬上的得到壓制,這發出了一個訊號,胡亥比不上始皇帝,這時那些心中還有復國夢的人們一擁而起,天下大亂。 但是復國也要有理由,這就是陳王失敗的原因,項羽集團吸收教訓,退出楚懷王,天下楚人響應,這也說明,天下人根本就沒有完全順從秦國,他們內心還是有自己的國家,
但是始皇帝能壓制他們的情緒,胡亥過於昏庸,才給了天下人機會,也可見天下大亂是必然的,只是由於始皇帝在沒人敢造次,但是當天下沒有人能壓制的了的時候,六國就是威脅,百姓是最大的威脅
-
10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我認為秦朝遲早有一亂,因為秦始皇滅六國的速度太快了,隱患太多。
首先,統一天下的時間太短,六國遺民沒那麼快忘記故國。舉個例子,秦始皇沒死的時候,南韓舊貴族張良就指揮大力士埋伏在他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想要刺殺秦始皇,但秦始皇遇刺太多,防範得很嚴密,張良沒有成功。
由此可見當時有多少人恨秦始皇,項梁、項羽叔侄倆以及眾多六國貴族都沒有忘記滅國之恨,全在默默的等待著。
其次,秦始皇還興建了那麼多大型工程阿房宮、萬里長城、靈渠、秦直道等等,這些工程都是利在千秋的,但以當時那種落後的生產力來看,每個專案都是國家的重大支出,足以拖垮一個封建國家的財政收入。
而且財政來自於百姓,賦稅太重不利於民間安定。
還有徵百越、擊匈奴、征服各方蠻夷,這些軍事行動固然可以宣揚秦始皇的文治武功,穩固邊疆,卻都是要錢要糧的,又是一筆沉重負擔。
當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時,造反就是唯一的選擇。
所以,秦朝必然要經歷一場大型起義。
那為什麼義士們不在秦始皇在世時行動呢?原因很簡單,怕他。別看現在這個也是千古一帝,那個也是千古一帝,在我看來真正的千古一帝就一個人:秦始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所以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創了一個全新的稱號“始皇帝”。雖然看似狂妄,細想卻覺得沒什麼問題,的確如此。
秦始皇在世之時,各方勢力只能忍著,不到忍無可忍的那一刻絕不敢妄動,六國都被滅了,誰還能與之對抗?可以說秦始皇在他們心裡是座巍峨大山,無法動搖。
也就是說,秦朝表面上的安穩不是來自國家的威力,而是為自於秦始皇個人。
所以當他一亡,之前那些隱患就全爆發出來了,六國舊貴族為報滅國之仇要反,最低層的民夫為了活下去也要反,不約而同,不謀而合,天下立刻大亂。
這種局面不是胡亥能控制住的,扶蘇也許強一點,也很危險。
回覆列表
秦朝末年,秦始皇還沒有死的時候,全國各地的農民不滿情緒已經普遍很高了,只是秦始皇本人雖然殘暴,但秦始皇很有能力,他在各地有起義苗頭的時候就會派兵已經官員進行合理的處理,不至於會使農民的不滿發展起來,以至到不可調和的地步,這樣就是在火苗還小的時候就掐滅,所以不會爆發全國性的起義。
秦始皇死後,由胡亥繼位,配合一個只會耍弄權術的趙高,胡亥沒有任何能力,根本不懂如何治國,橫徵暴斂,繼續加大力度的修復驪山陵墓。
胡亥的激化統治比秦始皇在位時更甚,卻沒有及時的注意疏導這種農民的不滿,也沒有及時的解決此起彼伏的起義,直到這些小起義發展到不可收拾的時候,才開始重視,而這個時候,全華人民的反抗情緒已經被大範圍的吊起來了,還出了無數個時代英雄,梟雄,這些胡亥的秦國已經是無法應對了。全國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想按已經晚了。
所以歸根結底,之所以秦始皇一死,全國大亂,根源在於胡亥無能,又不重視一開始的小範圍農民起義,以至最後無法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