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hulongspace

    簡單點說

    1、根據GDP

    2、城市人口

    3、城區面積

    4、985、211數量

    5、金融中心

    複雜的: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這份新的榜單沿用了以往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的評估標準,並維持了原有的演算法框架: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資料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此綜合計算得到的結果是: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但位次有了變化;15個新一線城市的名單及位次均有一定的改變。

    現在都五線六線城市了 一線城市對我是遙不可及了

  • 2 # 勇談樓市壹貳叄

    官方並沒有真正去定義一線、二線、三線城市

    如今我們看的一線、二線、三線城市都是媒體和一些機構為了統計方便自己定義的,在中國政府層面劃分城市的方法只有兩種:第一、根據行政級別來進行劃分, 直轄市、副省級、省會、地級市等等,但是這種劃分方法隨著國家中心城市提出如今已經漸漸不被提起了;第二、根據城市市區常住人口多少來進行劃分(記住是市區常住人口,不是區域人口),分為超級大城市(1000萬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萬)、大城市(100-500萬)、中等城市(50-100萬)、小城市(50萬以下),其中大城市還會根據人口多少進行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

    如今的幾線城市的劃分,個人覺得是在人口因素基礎上加上了經濟因素,主要就是生產總值的多少。

    如今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幾線城市是其次,自己舒服喜歡才主要

    尤其是很多原來二線、三線城市的朋友都會因為自己的城市這次媒體評為二線或者新一線城市感到興奮(包括一些當地的媒體),說明很多朋友都是愛自己這座城市的。不過個人覺得城市劃分幾線固然有好處,但是更多的應該由當地的居民來評價。如果你生活在三線城市但是卻是一線的消費,肯定你的生活是不會感到幸福的。所以,個人覺得一個城市到底是幾線固然重要,但是自己感覺是不是幸福和舒適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我的觀察來看,很多二線城市都算不上真正的二線,或者說距離我所想的二線城市還有差距,因為這些城市除去房價、生產總值之外在基礎配套、生活環境、就業環境、產業結構等方面與我們所想的二線城市相距甚大。尤其是中部的一些省會城市,除去房價外,其他方面確實感受不到二線城市的特點。

    綜上,如今幾線城市的劃分更多是為了房產商、投資商和一些機構統計和制定市場戰略做準備,不具備太多的實際意義。個人覺得只要自己過得舒適,幸福在哪裡並不重要,哪怕是這些媒體宣傳的三線、四線城市又如何呢?原創不易,喜歡城市發展等社會問題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哦。

  • 3 # 老師看見佛

    我的覺得這個要區分 無非有幾點 第一收入 第二人口比重 第三經濟 第四節奏 第五風氣

    我能想到的就這些 下面一個一個說說我的理解

    一 收入高一線二線城市肯定不用說 收入高花的就多 吃住比例都高一些 我在北京呆過很多年 說實話我很喜歡北京這個城市 我還記得我07年第一次去北京 看見北京的公交車 我說了一句這哪是公交車趕上火車了 好長好大 比起我的家鄉也就有3分之一大 讓我內心十分興奮 記得當年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朋友跟我說 北京真的很牛逼 知道北京的空氣為什麼這麼好嗎 天為什麼這麼藍嗎 因為北京有個很大的淨化器在過濾北京的空氣 我當時天真的信了 現在想想當時真的很傻很天真 其實現在我也是這麼呵呵!!!剛到那是不容易賺不到幾個錢 但是就是喜歡那裡 為什麼因為充滿了很多未知 我特喜歡北京妞說話的語氣 總感覺在北京 大家都很文明 自覺排隊 你很少見到不懂規矩的人 因為大家會用眼神殺死你 有點跑題 但是我確實想給大家說說我當時情景 後來混了幾年慢慢朋友多了起來 收入也多了 我發現我膨脹了 因為我也變得愛慕虛榮了 其實都是受環境影響 總結一句話收入高 花銷也大 錢能省下 需要付出的更多。

    二 人口 北京人真的太多了 如果想體驗一下 可以做地鐵一號線 保證讓你知道 什麼叫做人頭 擠的就剩頭了 人雖然多 但是有一個挺好的風氣 就是在北京真的沒有地域歧視 因為大家都是外地人 就是因為人多 有些工作真的是別的城市比不了的 我做過一些兼職 現在想想都覺得稀奇 給幼兒園當監考老師 不到一個小時40元 給交警大隊剪綵捏泥 好讓嘉賓留下手印 兩塊泥40元 工作輕鬆好玩 還記得那次捏泥看見李金斗了 但是北京有一點真的不如廣東 半夜想吃夜宵就只能簋街了 廣東12點才剛剛開始 男人大家都知道的 難民朋友過生日嗨一夜 在北京感覺夜生活太少了 歌廳大多都是3點就關門了 很少通宵的 總結就是人多 大多都是河北 河南 山西 山東 東北 內蒙多一下 南方人在北京真的不多 畢竟南方大城市也很多

    三 說到經濟 其實經濟對於老百姓大家都認為沒有關聯 其實不是的 在北京經濟高 很多大企業 企業多了 人們生活就便利了 很多新鮮的東西都是一線城市開展的 共享單車 滴滴北京早就有了 我家鄉1年以後 還很少有人知道 直到去年用的人才多了起來 比較三線城市

    四節奏 在北京節奏快 我覺得好多時間都浪費路上了 而且工作節奏也快 對於工作有時真的很閒不知道時間為什麼這麼慢 又突然忙的要死 連吃中飯都是問題 一次次開會 開到你想吐 我發現他們特愛開會 與其說是開會 我覺得倒是吐槽 因為上峰被罵 就跟下面絮絮叨叨 所以工作起來也要學會控制節奏 不能太慢 也不能太快 工作是做不完的 做的多了自己累的要死 別人也不會說你好 還會背後說你想表現睬呼你 俗稱扎針

    五 風氣 北京的風氣 就是把一個無知的少年慢慢變得貪婪起來 讓你有慾望 因為沒有慾望沒有野心都撐不起多久 而且要學會裝孫子 因為最後一個新人 只能客客氣氣老老實實做人 當你混的久了新人來了 你的春天就來了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轉移了 這是一種小風氣 大的風氣就是大家都挺文明的 文明的不用說一個髒字 讓你就對他服服帖帖 你不知道哪個是什麼部隊大官的家屬 又或者是富商的公子 總體來說還是很好的 比起三線四線 馬路上公共設施都破壞強太多了 還覺得自己打架厲害的要命 在北京你敢動我 我就敢躺下 錢不多位 我就不起來 哈哈

  • 4 # 大長春崛起

    個人覺得,以經濟規模和城市規模區分吧。

    參考標準,市區內地區生產總值 主城區建成區面積,主城區非農業人口

    北上廣深,公認的一線。

    從二線開始。

    準一線 城區人口>1000萬 建成區>1000 市區GDP規模>10000億

    二線強 城區非農人口>500萬 建成區面積>600平方公里 市區內GDP>6000億

    二線中 城區非農人口>400萬 建成區面積>450平方公里 市區內GDP>4500億

    二線弱 城區非農人口>300萬 建成區面積>300平方公里 市區內GDP>3000億

    設施,最好擁有軌道交通

    三線城市,城區人口方面:100<城區非農人口<250萬

    強中弱可100-150 150-200 200-250分 250-300是三線二線過渡區

    建成區面積:100-250 也可像人口這樣分檔

    市區GDP 1000-2500億的分三檔次

    四線城市,城區人口,50-100萬

    建成區面積50-100平方公里

    市區GDP500-1000億

    綜上

    一線二線過渡城市 天津 成都

    二線城市:

    強:重慶 武漢 杭州 南京 蘇州 青島 東莞

    中:西安 寧波 長沙 鄭州 濟南 合肥 瀋陽 大連 長春 哈爾濱 佛山 無錫

    弱: 福州 廈門 昆明 石家莊 南昌 常州

    二線三線過渡區 太原 烏魯木齊 貴陽 南寧 徐州 溫州 煙臺 南通 泉州 惠州 中山

    三線強代表城市(不完整) 東北地區:大慶 西北地區 蘭州 西南地區 暫無 中部地區 洛陽 華北地區 唐山 華東地區 紹興 揚州等 華南地區 珠海

    三線中 代表城市 東北地區 吉林市 西北地區 銀川 西南地區 綿陽 中部地區 蕪湖 華北地區 保定 華東地區 威海 華南地區 柳州

    三線弱代表城市 東北地區 鞍山 西北地區 寶雞 西南地區 德陽 中部地區 十堰 華北地區 秦皇島 華東地區 日照 華南地區 莆田

  • 5 # 錦繡中源

    其實國家並沒有所謂的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劃分,也沒有定義相關的衡量標準。關於對城市幾線的劃分,更多的是一些房地產商、投資商和有關機構制定的市場戰略而劃分的,經過媒體的大力宣傳,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大家約定俗成的一種叫法。比如近年來出現的“新一線城市”,就是由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劃分的。

    在中國政府層面劃分城市的方法有兩種,首先是行政等級劃分,中國城市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等。

    另外一種是按照城區常住人口來劃分,即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50萬以上~100萬以下為中等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為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為II型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為超大城市。

    根據這個劃分,以2016年城市人口資料為準,我們共有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5個超大城市;天津、武漢、成都、東莞、南京、鄭州、杭州以及瀋陽8個特大城市,75個大城市,其中I型大城市14個,II型大城市有61個。

    至於一線、二線、三線、四線這些城市劃分,其實不具備太多實際意義,因此我們也不必過於在意它的劃分。

  • 6 # 吉月文

    從國家行政層面來看,沒有所謂一二三線城市的說法。從行政權力層面來看,有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和縣級市4個層次。原則上講副省級城市本質上也是地級市,不過相應的官員享受副省級待遇。包括10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享受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不需要向所在的省份上交稅收,直接與中央進行財政結算。在官方檔案當中,也有透過城區常住人口進行城市大小劃分的方式。

    所謂的一二三線城市,主要是商業和房地產領域企業在進行市場劃分的時候,所進行的城市級別分類。最近幾年又搞出了一個所謂的新一線城市的噱頭,其實意義不大,本質上就是原來所稱的二線城市。具體的名單劃分,各個不同的行業和企業有不同的理解。但總的來說,比較主流的劃分是,一線城市一共有北上廣深4個。二線城市一般在15~20個左右。包括除了廣深以外所有的副省級城市,天津和重慶,再加上少量省會城市,還會加上像蘇州這樣在經濟上非常優秀的地級市。三線城市數量不一定。有些企業把所有不屬於一二線的城市通通列為三線。這些企業往往以高階自居,只在大中城市開展業務,所以不屑於進入三線因此不再細分。也有一些企業會把其餘的城市再進行三四五線的劃分。這個時候,三線城市一般涵蓋未納入二線城市的省會城市,以及經濟總量達到一定規模的地級市。具體的規模要求,由於經濟發展,所以每年都在變。但一般情況下,會以全國GDP總量第60名為限。這樣的話,三線城市框定的總量,大約是在35~40之間。

    按照這種方式進行城市級別劃分之後,就會發現一線城市的整體經濟水準要顯著好於二線,二線又要顯著好於三線,三線又要顯著好於其他城市。四五線城市由於普遍相對落後,所以差異反倒相對較小。

    按照商業和房地產企業的發展規劃來看,這種城市劃分還是很有價值的。一線城市的收益最高,但是市場相對較小,二線城市收益相對較高,市場也相對較大。如果做高階市場只能考慮這兩個層次的城市,三線和三線以下的確實沒有太大的進入意義,因為市場太小。如果做中端市場,三線城市反倒是非常重要,因為在一二線城市的競爭會比較激烈,三線城市所能提供的市場空間會更大一些。如果做低端市場,那麼城市劃分就不是很重要,畢竟什麼地方都要去。所以其實也可以反過來,透過高階市場佈局,大體判斷一個城市究竟處於什麼位置。比如,奢侈品是高階商業的典型代表。奢侈品品牌的進駐量和開店數量,大體上可以作為判斷城市地位的一個指標。高階商業地產和奢侈品相配套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 7 # MAJOR金玉爵

    應該分級!

    超級大城市,特級大城市,

    一類大城市,二類大城市,三類大城市,中等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 8 # 環球知識科普

    其實國家並沒有所謂的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劃分,也沒有定義相關的衡量標準。關於對城市幾線的劃分,更多的是一些房地產商、投資商和有關機構制定的市場戰略而劃分的,經過媒體的大力宣傳,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大家約定俗成的一種叫法。比如近年來出現的“新一線城市”,就是由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劃分的。

    在中國政府層面劃分城市的方法有兩種,首先是行政等級劃分,中國城市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等。

    另外一種是按照城區常住人口來劃分,即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50萬以上~100萬以下為中等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為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為II型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為超大城市。

    根據這個劃分,以2016年城市人口資料為準,我們共有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5個超大城市;天津、武漢、成都、東莞、南京、鄭州、杭州以及瀋陽8個特大城市,75個大城市,其中I型大城市14個,II型大城市有61個。

    至於一線、二線、三線、四線這些城市劃分,其實不具備太多實際意義,因此我們也不必過於在意它的劃分。

  • 9 # 地產與情懷

    所謂的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是一些機構根據城市內統計的資料,進行評估而來,目前大眾認可的一二三四線城市劃分,是2019年5月24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釋出的《2019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為中國337箇中國城市重新分級,評出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30個二線城市、70個三線城市、90個四線城市和128個五線城市。

    分級的主要依據是透過收集170個主流消費品牌的商業門店資料,18家各領域頭部網際網路公司使用者行為資料和機構的城市大資料,按照商業資源聚集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指數來評估中國城市。

    這裡主要介紹一下新一線城市,所謂的新一線就是指那些最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一線城市的城市,也泛指正在發展中的二三四五線城市,2019年,15座一線城市依次為成都、杭州、重慶、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其中北方城市5座,南方城市10座。再算上一線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異已經超越東西部之間的差距,成為中國頂級城市之間競爭格局的重要特徵。

    其實對於城市分級總結來說就是由人口帶來的城市繁華程度評價,預判未來的城市發展。並不是國家對於城市的定義,因為國家對於城市的定義,只是城市行政級別(比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以及城市人口規模劃分的等級(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等),這個城市分級也能反映一定的城市實力,城市人口數量、交通、商業等等資料,所以還是被大眾所認可的,即便是城市分級,對於廣大在城市生活的人來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才是最主要的。排名都是其次,看看就好,即便自己的城市再好,自己生活不理想也沒有什麼大的意義,所以看看就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才是最重要的。

  • 10 # 秋名山幣王

    根據行政級別來進行劃分, 直轄市、副省級、省會、地級市等等,但是這種劃分方法隨著國家中心城市提出如今已經漸漸不被提起了;第二、根據城市市區常住人口多少來進行劃分(記住是市區常住人口,不是區域人口),分為超級大城市(1000萬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萬)、大城市(100-500萬)、中等城市(50-100萬)、小城市(50萬以下),其中大城市還會根據人口多少進行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

    城市的一線、二線、三線等,不是簡單某一方面的比較,而且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比較,要考慮一個城市的政治地位、行政級別、管理層級、經濟實力、交通條件、科教實力等。中國一線城市,一般是隻具有國家全域性性的影響力、決策力、集散力、號召力的城市。簡單地說就是全國性的存在感,無可逃避,或者是管理上沒有上級的城市。

    中國一線城市,主要是隻京滬武三大一線城市。北京,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上海,國家門戶,對外貿易中心、物流中心;武漢,國家心臟,首屈一指的交通中心,工商業中心。

    人口及城區規模,人口是城市的基礎,城市規模是城市發展程度的體現。發達地區的外來人口總量極其大,這也是工業發達和吸引力的體現。城區規模也是一個硬性指標,一個城市的建成區總是和城市的級別相對應。

    區位交通,是一個城市輻射能力的體現,是否為區域的中心城市,以及輻射能力如何都是重要引數。大城市總要具有一定的輻射能力,這也是國家一直髮展的城市群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ad版本型號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