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國學熱”談起
2
回覆列表
  • 1 # 獵戶星球

    所謂國學熱,本質是面對新世界新機遇新的世界訴求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國學也不是一朝一夕單一區域閉門造車一蹴而就的,只有面向全球,海納百川,融合包容一切人類文明成果,才是歷史的必然,人類的自然。物聯的世界,高效的聯通,一天之內就能全球到達的時代,比春秋戰國秦國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方便快捷,還要談國學返本,那是固步自封了,無異於沉迷往亊的新式閉關鎖國。千萬年來,留存下來的,都是仁心為本的學問思想,是有共同點的,瑪雅,埃及等相信未日的早就塵埃在歷史中了。相信造物主,更相信人類,一起努力吧。去創造一朵宇宙的燦爛文明之花,讓它在星空中永遠閃耀,正如我們仰望星空,無限美好。謝謝!

  • 2 # 了凡四訓誦讀解析交流

    我是俗人,說的不周請諒解。

    國學經典裡可能有這樣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國學為什麼熱?因為有利。現如今的國學熱,是先從國外發達國家熱起來的,國外發達國家的高階人士利用中國國學的理念、方法、經驗,在經濟、政治、科學、處世等等領域都有高速的發展,發展後他們還要有更大的發展,於是就請教咱華人。咱華人在國外,因為國學經典、因為國家強大、因為傳統文化底蘊等等使自己受到尊重,從而自發的願意使自己及自己家庭成員,提高國學文化修養。

    提高了自身國學修養、提升了自己傳統文化涵養的華人,發現自己身、心都有很大的改善與提高,不光是在金錢上提高,在名譽、地位都有所提高。

    於是中國的國學就更熱了。

    國學熱起來後,自然就帶動傳統文化發麵與時俱進發展,華人們自發的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精神內涵等。尋找傳統文化中適合社會發展的優秀內容。

    民眾透過國學、優秀傳統文化,體悟到了誠信、孝順、敬業、仁愛等等,對自身的成長與提高。就更加認同優秀傳統文化了。

    祝願華人與時俱進,提升自身優秀傳統文化修養,返本開新,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

  • 3 # 這屋傳習所

    說起國學熱,歡呼雀躍的你也回不到過去,咬牙切齒的你也斬不斷過去,這就是勢。興與衰要看對發展動能的貢獻能力。傳統文化革故鼎新方能融入現代社會,而無法對後者進行驅離獨佔。

    任何一種文化無所謂好壞只有適應與否的問題。封建社會自有適應封建社會的文化,現代社會也有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這是一個不斷修正的動態過程。

    傳統文化返本開新的問題首先需要界定“返本開新”的含義。其實才是判斷如何的問題。返本是探究傳統文化的本源價值,而不是後世對其本意迎合性解釋或斷章化演繹。另外不要一說傳統文明就指向儒家。儒家不等於傳統文化只能說是一部分。華人向來是儒釋道互表一體。

    開新即創新,這個創新是承繼創新,承繼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原則。優秀以有利於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提供能量,有利於國家民族健康發展。創新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有所文化依據。

  • 4 # 起名取名馬先生

    九十年代,中國興起了“國學熱”,“國學熱”興起的本身就是文化現代化的進步。而從國學研究的內容來看,對現代化的發展就有多重啟示。學術界對國學沒有統一的界定,國學研究的內容相對龐雜。

    國學研究與中國現代化發展有著密切聯絡。首先,從微觀層面探求國學與現代化的關係,這要從國學研究的具體內容中尋求答案,這裡以國學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進行分析。

    其一,禮之用,和為貴。中國古代講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F》)。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和合,在中央與地方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家族與家族之間、甚至人與人之間都追求和諧共處的狀態。這對我們國家自身發展以及國際交往都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其二,道法自然。道家以崇尚自然聞名。老莊注重“天道”,即人與自然的關係。這裡的自然指的是事物原本的樣子,當然也包含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然。之前,我們秉承儒家的“人道”思想,堅信人定勝天,在這樣的理念下,當下的我們不得不承受沙塵暴、霧霾困擾。因此,在人與自然相處的關係上,道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的理念才更符合現代化發展。

    其三,窮則思變。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通變思想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莊子曾說:“物之生也, 若聚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住子 *秋水》),孔子也曾感嘆:“逝者如斯夫, 不捨晝夜”《論語子罕》。正是通變精神才使得中華文明綿延至今,仍舊輝煌。

    國家的興衰與文化的興衰密切相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文化也隨之發展起來,但是由於過多借鑑西方文化,導致本土文化嚴重缺失。不過,實踐證明西方文化並不是萬能鑰匙,資本主義危機等西方社會出現的各類問題引發了西方國家對自身文化的質疑與反思,而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民族,更應該從傳統中尋求自身文化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需要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文化建設的根基。民國時期,有兩個民族本位文化傾向的史學群體,-是辛亥革命時期以章太炎為代表的國粹派,-一是抗戰時期以錢穆、柳詒微為代表的民族本位文化派。國粹派與經學難以割捨,帶有濃厚的舊學色彩。而民族本位文化派在文化保守主義下凸顯出了現代化特徵。這一派堅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內裡出發,探索史學現代化發展道路,此一路徑與“國學熱”的興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見,只有民族本位文化才能夠成為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文化根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需要宣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普世價值。上文談到的 “和為貴”“尊重自然”和“通變精神”就是很好的佐證。嚴格來說,沒有萬能的價值觀也沒有永恆不變的價值觀,這就使得我們不能照搬西方價值體系,也不能全盤接收中國傳統價值系統。中國的“普世價值”應當是在繼承發展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順應世界潮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國學不僅為現代化提供啟示,而且同樣需要實現現代化。賈松青在《國學現代化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中提出國學現代化的三種路徑:“雙重批判;文化對話;現代闡釋”。即傳統文化要在批判中用現代觀念和方法加以闡釋,才能使國學與現代接軌。近年來,國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經典誦讀班、國學培訓班層出不窮。但如何使國學與現代教育完美結合,胡虹麗在《探尋國學教育與現代教育契合點》中談到,國學教育作為-種古老而又全新的教育理念,應該關注個體的生存,把揚棄和發展,要積極與其他文明對話,要傳統的柔性光芒投射到個體心靈上,在經典傳統文化的薰陶下,使每個人都能更接近德行完美。

    總的來說,“國學熱" 的興起與發展對現代化有著多重啟示,而現代化也對國學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國學發展任重而道遠。

  • 5 # 仰望星空的讀書郎

    【我的看法】

    從國學熱,到全民閱讀,一個民族想要復興與強大首先是意識形態的領先,文化是意識形態的先鋒,所以國之強大需要從文化領域入手,文化的返本開新是傳承與發展的問題。

    【國學的返本開新是傳承與發展的問題】

    返本不是我們怎麼去解釋國學而是要如何還原國學的本來面目,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學更是中國文化的根與魂,一本《易經》就讓古往今來多少人如痴如醉,天文地理,哲學等知識無所不包,孔子讀《易經》開創儒家學派;一本《紅樓夢》開創了一個紅學學派;四大名著更是滋養了無數人的人生與心靈。

    開新是講發展的問題。國學熱不是因為我們的國學學地好,恰恰是我們現代人學地不好。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燦爛的文明與文化其時已隨著那場焚書坑儒灰飛煙滅了,我們的許多文化其時是兵家文化,中國民間許多老百姓都熟讀兵法之書,所以我們的文化中許多都是尚武文化。由此可知,我們的國學熱應該首先學習與還原尚文的文化,這就是國學。

    我們的國學中有許多人生哲學,更有諸多處事方法,國學是我們的文化寶藏,我們應當秉承著敬畏之心學之,習之,思之,用之,最後是結合實際來將其發揚光大。

    在現代社會,有文化的地方各方面發展的酒比較好。比如西安是六朝古都,在整個北方地區我覺得西安是除了北京這個文化中心之外一個國學文化發展的比較好的地方。西安有相聲社,有戲劇社,文化名人更是百花齊放,賈平凹,路遙,張藝謀,張嘉譯等諸多文化影視名人都是陝西人,西安在西北來說也是經濟發達的地方,這就佐證了我的判斷文化先進與繁榮的地方其經濟等方面也會發展的較好。

    【總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規矩,規矩就是文化,越是文化先進的地方,這個地方的江湖就越有故事。

    文化是人類優秀經驗的總結,也是文明的象徵。越有文化的人掌握的優秀經驗也就越多,也就越可以更好地指導自己的生活與實踐,越容易走上成功的人生道路。

  • 6 # 山神001

    根本地講,國學之所以能站住腳,能歷久彌新受世人喜愛,關鍵是國學是真材實料,是學問中的真金白銀。一、國學探究的是自然本真。也就是天地自然萬物是古聖先賢研究的物件,並有深刻地認識。二、格物致知至。華人的認識不是憑空的想家,而是以客觀事物作比照,使認識接近自然。三、避免空對空,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大家如何做人做事。四、圓形的,多視角、全方位的思考模式,為人類建立全面世界觀提供了模型。

    要弘揚國學,先要學好,再要做好,不言之教也是很重要的。

  • 7 # 林默之健龍達人

    這題目有些大!幾位回答得都挺好!

    本人從自己感覺出發,有如下幾點感受 :

    1.國學,真的熱嗎?古代的國學,就如如今考公務員必考科目 ,有文化和有條件的人家,都會從小培養孩子學習各種國學。因此,目前,只是電視媒體多幾期節目談論或引導,並不說明整個社會都在熱衷學國學。比如最近有個四五歲的小孩王恆屹 ,奶奶教他揹他唐詩,會幾百首,也因此鍛煉出超常的記憶力,不僅在唐詩上有超強記憶,而且中華曲庫,播放幾秒前奏就能知道什麼歌名!但是,是否就大多的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唐詩(也屬於國學)教學或培養?

    2.國學的重視,怎麼體現?怎麼持續?而不是似一陣風的“熱”?國學涵蓋的內容太廣博!《易經》《道德經》《論語》《孟子》《莊子》,《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陽明哲學,唐詩宋詞,書法國畫,中醫學文獻,中國曲藝,圍棋,中國象棋,等等等等,博大精深!但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重視的東西,如今作為國考的兩大考試,高考和公務員考試,顯然是不大注重的。因此在高考指揮棒引導下,初中高中學生,很少有精力去學書法國畫了,除非準備考藝術院校的。公務員考試,有無重視國學修養?有無錄用時,有無加分或直接有科目來測試?因此,真要維持國學熱,重視國學,那麼在兩大國考體系中應該有引導!這是制度性的引導,比什麼都有號召力!

    3.國學研究要與時俱進,要去糟粕,繼承優良傳統,吸收文化精髓。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4.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和教育,不能唯利是圖,不能借著國學名義謀取暴利。但要在經濟上,稅收政策上,給予一定支援。

    5.整個社會的三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引導,利於國學的研究和傳承,同時,反過來促進社會及個體的三觀的端正和樹立。比如,反貪腐,就是一個很好措施和行動,有利於糾正三觀不正者,也有利於引導整個社會的三觀,從而也有利於大家繼承國學,研究和發展國學。

    5.國學的學習和研究,儘量做到學以致用,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不可能全學。但可以有重點學,但有的可以融會貫通。這要求社會組織和個人,雙向互動。

    以上幾點個人想法,本人覺得值得注意的。能力所限,或多有遺漏,或可作“拋磚引玉”之用。:

  • 8 # 程林4721

    本人愚見。國學熱,現在正處於熱身狀態,沒有達到有序的組合。打個比喻就好比是一個球隊,沒有能夠達到參加賽事的狀態。如果現在就開始推廣,那是必敗無疑。毫無收穫的價值。國學雖然代表了中華精神。可是中華傳統文化是在封建統治的捆綁下發出來的文化,並沒有完全放開手腳,否則也不會出現糟粕文化。推廣國學必須要把傳統文化精髓精神手腳放開,還得把那些封建統治者的愚民論述捆綁起來。然後才能夠推廣國學文化。打個比喻說國學好比是我們的國家。傳統文化就好比是國家的公民,傳統文化精髓好比是忠心愛國的公民。傳統文化的糟粕就好比是腐敗分子和黑惡勢力。如果不把這些腐敗和黑惡查清捆綁起來。就會給國學造成極大的傷害和損失。推廣國學必須要像掃黑除惡那樣,搞一次大清查把糟粕文化徹底的查清處理掉。然後在推廣國學精髓文化也不遲。

  • 9 # 袁聰

    ‘’國學‘’一詞(說),最早提出的是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國故論衡》。‘’國學‘’故名思義,就是中國之學,堪稱華人的生命之學,固本之學,是中華文化的學術基礎、是全面增加文化素養的學問。

    國學:是中華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術的總稱。蘊涵國脈、國魂、國本,是華人的根基、尊嚴等具體表現形態。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立身處世之本、之道,是我們不可勿缺的精神動力、智慧和源泉。

    學習國學、瞭解國學,繼承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每個華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和義務。

    中華巨龍騰飛的時代已經到來,在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今天,每一個華夏子孫都應該有良好的國學素養,走進妙趣橫生的國學長廊,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智慧,把握中華文的脈博,豐富自身的內涵,開拓文化視野,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盡應有的貢獻和力量。

    傳統文化如何返本開新:其實我們今天的每一個華人,為人處世、言行舉止、不知不覺的行為都是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表現方式方法,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資訊、知識,如果每個人加以提爍、昇華,多看多讀一些傳統文化的經典書籍,如四書-五經、《詩經》《離騷》《史記》《易經》《黃帝內經》,唐詩宋詞元曲,中華聖賢經、中華家訓經典、中華蒙學經典等諸多方面的書刊典籍內容,就會慢慢地明白、悟出人生真諦,領略傳統文化的風韻精髓,提升自己的素質、品味和境界。

    今天開放、文明、文化、科技、富強的中國,地球村的世界,迫切需要華夏兒女傳統文化踐行的典範,為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交觸做出榜樣,作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應有的巨大貢獻。

    如果不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我個人認為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華人,因為傳統文化的基因已經注入到每個華人生命共同體的血液當中,我們只不過要好好學習,發揚光大,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前景和自己的未來。

  • 10 # 周欣Vlog

    在一路披荊斬棘,風風火火的發展了幾十年經濟後,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學習了,或多或少的汲取了一些國外先進文化之後,近幾年來華人開始回過頭來掀起了我們的“國學熱”,這是令人欣喜的現象,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落後了,便要學習先進的,發展了,便不能忘本,才有了機會和資本拾起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畢竟那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如果不好又怎麼可以產生五千年的文明,又如何經久流傳?

    要做到返本開新不妨從下面幾點來思考:一、對有正面教育意義的國學進行提煉,適當把這些內容編入青少年教育的教材中去,列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 ,當然不要死搬硬套,學習靈活運用,也要不過於灌輸,注意多元素文化的學習,帶有批判精神的去學習,不讀成書呆子就好。

    二、返本開新就是首先要在現有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那麼好的方面繼承發揚,不好的方面需要開發新的文化來代替,或原來好的方面能創造出更好更先進的文化 ,可以培養有這方面愛好的專業人才,當成一門科學一樣研究,給予精神物質方面的鼓勵,想必會出成績的。現代人浮躁的居多,能個沉下心來做學問,研究文化的不多,需要好的風氣,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引導。

    三、國學返本開新還是要在原來的國學基礎上去發展,再結合當前時代特點,與時俱進,當成一個產業來發展,方能代表當前社會的先進的文化。

    四、需要相關媒體多作正面的宣傳來影響大眾,營造良好的整體環境,促進整個社會對文化返本開新的重要性的認知,既不能忘本,又不能吃老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作品中有哪些“神一樣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