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我認為微子並沒有背叛紂王。原因很簡單,所謂“背叛”的證據,仔細分析都不可靠。

    所謂“背叛”的理由如下:

    1、一母同胞的兄弟,弟弟君臨天下,哥哥只是個親王,肯定不滿。

    2、微子啟的封地與周人接近,肯定有往來。

    3、有記載微子啟在一次出使周國的活動中與周人簽訂了密約。

    4、 牧野之戰前,微子啟派膠鬲去聯絡周師,約定進攻時間。周武王擔心錯過時間,加緊趕路。

    5、商朝滅亡後,微子啟建立了宋國,受到周王的禮遇。

    看起來似乎鐵證如山,有動機有方法有結果。

    但其實經不起推敲。首先,皇帝的兄弟必定叛國?這就是個偽命題。周公怎麼說?李憲怎麼說?如果因為血統就是一個人的叛國理由,那和因為他的血統就是壞人有什麼區別?這就是最腐朽的“血統論”。更何況,根據利益最大化,正常的人都明白。如果不背叛,在弟弟身邊還還可以當個王兄,但如果裡通外國只能異姓王,聰明如你,會這麼做?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除非連個王兄都當不下去才會這麼做。可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才會這樣?古書上說是因為紂王無道,現代說是觸動了利益。但你難道不覺得後者有點輕飄飄了嗎?一位王兄,會因為小小的利益問題叛國?可以參考在玄武門的情況。那是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親兄弟才會這麼決裂。如果到這樣的地步,既然事情都這麼僵了,紂王還把對方留在自己身邊以創造機會,這智商也是絕了。還是某些人說那樣“英明神武”?

    第二,同樣,地盤接近也不是通敵的理由。真要通敵微子啟就算在王城也可以。秦檜,汪精衛之流可不一定非出國才能賣國。事實上牧野之戰時,微子啟就在朝歌。所以這其實不是理由,要說是理由,只是後人為把其說成內應找的理由。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周軍千里奔襲時,微子啟就是朝歌的內應。問題還是在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簡直達到了地下黨的級別。要知道,如果他是內應,智商正常的話,就知道紂王隨時可以發現他,要他的命。是什麼讓他這麼有恃無恐?知道牧野之戰周人必勝?保命是人的本能,一個大內奸怎麼會把自己放在最危險的地方?

    第三,記載有那份微子啟密約存在的書就是《呂氏春秋》,可靠不?因為那時已經是戰國末年了,商朝亡國已經有700多年,如果有人抹黑紂王,就沒人抹黑微子啟嗎?假檔案事件也不是現在才有的。至少比製造“酒池肉林”容易些。而且《呂氏春秋》這部書本來就是雜家,什麼內容都有,在戰國時代的價值可能也就等於《明朝那些事兒》,能夠看成確切的史書嗎?反正可信度不可能超過“酒池肉林”。可以肯定的是,有關這份檔案的發現過程,歷史全無記載。有關對這份檔案的考證更是無從談起。《呂氏春秋》所以這麼記載並不是真有這份檔案,而是表述這樣一種思想,即“有道之君,眾賢來附”

    第四,有關膠鬲的記載,同樣見於《呂氏春秋》,和前面提到的“微子定盟”一樣屬於孤證,同“酒池肉林”一樣是晚出的材料。但原文只是說商人一方派膠鬲來與武王交涉,沒說派遣者是誰。並不一定是微子啟,也有可能是紂王,因為很顯然,不管紂王這方的軍隊是常備的好,拼湊的也好,當武王一方趕到決戰地,他們已經嚴陣以待。而且絕對數量超過周軍。這還能解釋成“偷襲”嗎?而且“約戰”本來就是春秋之前的軍陣古禮,所謂“結日定地,各居一面,鳴鼓而戰,不相詐。”雖然後世沒采用了,但至少那個時代的古戰是遵循的。其中堅持這一套最有名的是宋襄公。但那時已經被嘲笑為愚蠢了。然而宋襄公的愚蠢正證明了這種戰爭其實是存在過的,而且為多數人接受。也許就是當時倒推二百多年前的牧野戰場上。膠鬲作為殷軍的一員來約戰,就是內奸?而且周軍的態度也值得玩味,如果是“偷襲”的話,居然因為行軍困難就想失約。這種情況在兵不厭詐的後世是不可能的,只可能存在講究“君子之戰”的那個時代。

    另外,沒有任何膠鬲與微子啟關係的記載,只是他們都被認為是商朝的“賢人”。但膠鬲的出身卻是個鹽販,是誰提拔他的,史書沒有載明,一般認為是文王。這當然讓紂王喪失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好機會,要是膠鬲為紂王戰死,對有些人來說就太好了。又是歌頌紂王的理由。可如果膠鬲也是“叛徒”,那可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即使出身不是貴族,也不願意為紂王賣命。

    最後,事實上微子啟不是宋國第一代國君,商亡時他已經很老了。當時他肉袒負斧拿著商王的宗廟的禮器去了周軍營,當然如果他是從牢裡面出來會合理很多。注意,我說的是“叛徒”身份的合理性。因為不是他不想跑,而是想跑跑不掉。問題是紂王關過很多人,就是沒關他。微子啟的舉動算是投降,開始周人也沒太重視他,等想起他時,微子啟已經死了。第一代宋君是他弟弟,紂王的另一個哥哥。宋國算是把商朝延續下去了。

    那個時代的人都迷信,真正敢和神權鬥爭的不是紂王,而是周王和姜子牙。因為在商人樹立了600年的思想體系中,商王就是神的化身,神的代理人。所以武王伐紂其實從頭到尾都是戰戰兢兢的。不吉的跡象多次出現,差點半途而廢了。但他們最終成功了。然而最後他們還是沒有將商人滅族,不能不說是神權統治的影響。

    但微子啟不一樣,對於這位與商朝中心最為接近,行將就木的老人,最簡單的邏輯,如果他真出賣了紂王,那麼以什麼面目去見死去的歷代先王?難道他是無神論者嗎?如果他不是,是什麼動機讓他叛國?

    史書上其實只說了紂王對和他有親戚關係的貴族又關又殺,還真的除了《封神演義》裡的“黃飛虎”外,沒一個起兵反對他。就算是“大內奸”“大叛徒”微子啟在《尚書》中也是以一副苦口婆心規勸的面目出現的。頂多就是被不聽話的弟弟頂撞了發兩句牢騷,說商朝要完了。就《呂氏春秋》裡說他是奉有道伐無道。而且相去七八百年,接頭的人,說的話都清清楚楚。可能嗎?

    近現代史學家考證出紂王的殘暴荒淫是出自後人的抹黑誇張,可為什麼毫無真憑實據的“微子叛國論”能夠被說成歷史事實?恐怕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背後有人加持吧。

    所以有些東西不像偉人相信那麼絕對的。當然,人家其實也就隨口一說,自然有歷史學家幫他考證,如果與歷史真相不符,肯定是我才疏學淺,不知人心險惡,是吧?但如果你還相信微子啟是叛徒的話,這種不為祖先,不為子孫,都要為一個弟弟搞死另一個弟弟的精神是什麼精神?太無私了吧?

    到底誰抹黑了誰??

  • 2 # 禁街虎1

    按照封神演義來說,這是棄暗投明。可是演義畢竟是演義,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已經無法得知了,現在有學者開始為受辛平反,說他不僅不是昏君暴君,相反,是有作為的明君。

    許仲琳一部封神演義,讓人們對受辛的印象停留在壞的一面,可是誰知道周武王起兵反商到底是正義之戰還是篡逆不臣?

    封神演義裡,微子是忠臣,商帝國將要崩盤時,箕子、微子帶先人牌位逃離朝歌,可微子這樣做就是維護祖宗的好人嗎?我們不得而知。有誰能排除微子不是叛國投敵?當時的商已經是到了末日,微子出逃絕大部分原因應該是為了保命。

    微子帶走三十六位先王牌位,既給自己創造一個孝子賢孫的牌坊,又可以顯示自己是代表商湯而來,身份上也可以取得加分。當然,說他孝順也不無可能,畢竟他是真的保住了這些牌位的。

  • 3 # 話小房

    微子是商紂王的哥哥,要不是微子的母親不是妃子的話,當時繼承王位的應該是微子,而不是紂王。

    紂王不得民心,作為一個臣子肯定是要勸說的,誰也不想做亡國奴。微子多次勸告紂王都沒起作用,後來紂王的叔叔比干因為勸阻紂王被殺後,微子看出商朝已經無藥可救了,紂王不聽勸諫,沉迷酒色,為了自保,也為了保護其他族人,所以離開了商朝。

    周朝聯合其他小的諸侯滅掉輕易的滅掉商朝,主要是因為,很多商的族人沒有給予紂王幫助。所以當商朝滅亡後,殷商貴族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他們以宗法為紐帶,同聲同氣,仍然是一股相當強大的政治力量。這也是周王室不得不對他們採取懷柔政策的主要原因。

    周朝先是採用三公監管,結果發生了叛亂,武王死後 ,成王時期,管叔鮮,菜叔度聯合紂王的兒子造反,三年平叛。周朝變改變政策,把商朝的各族平均分配到各個周氏諸侯封地,為了防止叛亂,便拉攏當時威望最高的微子。

    微子也是一個明辨是非,識大體的人,知道自己便答應了周王朝,建立為宋。既保護了商朝各族的利益,又和周王朝達成共識,得以安養生息。所以不算是投降,只是種政治交易,一種共識。

  • 4 # 手機使用者61660323609l

    商亡,紂王辛殉國。

    周武王寬容善待微子,以便政治安定,彰顯仁德。

    微子藉此不絕祖先祭祀。

    武王禮待微子,為後賢孔子崇拜。

  • 5 # 大國系列真贊

    雖然微子是帝乙的兒子,商紂王同父異母的兄弟,相當於商朝的親王,但是他深感商紂王的暴虐,加上他多次向紂王進諫卻不被採納,他不能忍受商紂王的所作所為,在種種緣由之下,他決心大義滅親,背棄殷商,也背棄自己的兄弟,遠離紂王。

    後來他聽說周武王的名聲很好,為了幫助管理天下的黎明百姓而前往周武王的軍營請罪並請求輔佐周武王,獲得批准,最終因身份和功勞而獲得了宋國的這一塊封地。

    不過毛澤東認為微子是個漢奸,是周朝在商朝的內應,我認為微子是個好人,他的請罪不是作秀。畢竟在他的治理下,宋國的治理成績還是不錯的。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糾正提問者的一個常識性錯誤。微子啟與商紂王帝辛不是同父異母,而是一母同胞!不僅微子啟與帝辛,微子啟的接班人“宋二代”微仲衍與帝辛也是一母同胞!而且,微子啟和微仲衍都是帝辛的哥哥。想必提問者覺得,微子啟作為哥哥卻沒能成為商王,應該是庶出,理所當然地認為微子啟與帝辛是同父異母。微子啟和微仲衍是庶出不假,但是他們的這個所謂“庶出”與後世的庶出卻是有所不同的。因為微子啟和微仲衍是帝辛的生母扶正之前所生的兒子,而帝辛是她扶正之後所生的。這種情況在後世王朝也出現過,歷朝歷代的認同程度不同,有認定為嫡出者,有認定為庶出者,也有認定為嫡出但地位低於扶正之後的嫡出之子及原配嫡出之子者。但是,在商代,這樣的情況只能被認定為庶出,而微子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與商王之位失之交臂的。

    由於年代太多久遠,那段歷史早已被歲月侵蝕得支離破碎,我們能夠見到的相關史料記載也基本都是距離彼時千年之後的“轉載、轉述”了!關於微子啟投靠周武王的記載,大致是講周武王滅商之後,微子啟袒露上身、雙手自縛於背後,左邊有人牽羊,右邊有人秉茅,帶著商王室的宗廟禮器到周武王軍前投降。這很可能就是後來金太宗吳乞買給宋徽宗父子搞的那出“牽羊禮”的源頭!換言之,微子啟是在商亡之後,以類似“族長”或者“王兄”之類的名義向周武王投降的!並不是一些人所謂的微子啟在帝辛活著時便已經投靠周武王,又或者所謂微子啟一直與周文王、周武王有聯絡、不清不楚!如果真是如此,微子啟就應該是周滅商的“原始股東”,投降似乎不應該是由他出面才對。

    微子啟在降周之後,被封為公爵,封地在宋,故又稱宋微子。史籍記載就比較“感性”了,什麼周武王被微子啟的舉動所感動,親自為是鬆綁,並大家讚賞,而且還恢復了微子啟原有的爵位。瞭解歷史的人想必對這一類政治作秀都非常熟悉,什麼感動不感動的,周武王要真感動,他也就不去滅商了……個人認為,周武王善待微子啟有幾個重要原因:首先是為了安撫和收買人心,不僅是微子啟,帝辛的親生兒子武庚也被周武王封為了諸侯,並且封地就在故商都城殷。其次微子啟是帶著宗廟禮器來的,大概其就是那九口大鍋、八隻大碗吧!換言之,微子啟給周武王送來了正統地位,而這正是周武王想要的。伸手不打送禮的,周武王表面文章多少還是要做一做的。其三就是利用微子啟牽制帝辛的親生兒子武庚。周武王雖然封了武庚,但是對他極度不放心,所以將自己的三個弟弟封在了商王畿,也就是著名的“三監”。而恢復微子啟原有的爵位,實際上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如果武庚有異動,有微子啟這麼一位大爺在,武庚很難蠱惑並裹挾所有故商遺民。同時,周武王還可以利用微子啟這位大爺取代武庚的“三恪”地位,讓武庚從合法變成非法!

    周武王的顧慮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周武王去世之後,武庚果然反了,而且是勾結周武王派來監視自己的三位弟弟一起反的,是為“三監之亂”。正因為有微子啟的存在,武庚並沒能蠱惑和裹挾所有故商遺民跟著自己造反。在周公旦成功平定“三監之亂”以後,以周成王的名義正式封微子啟為公爵,封地在宋。同時,允許微子啟在宋地以天子禮樂奉祀故商宗廟。自此,宋國正式成為周天子架下的所謂“三恪”之一,周天子不視宋公為臣,以賓禮待之。不知道是微子啟沒有兒子,還是周天子出於權力考量的結果,微子啟死後,宋公之位由其胞弟、也就是商紂王帝辛的的另一位胞兄微仲衍承襲,史稱宋微仲。

  • 7 # 本昌談歷史

    一,首先對題目中微子為商紂王異母兄弟提出疑義。《呂氏春秋》說微子和紂王是同母兄弟,因微子是母親還是妃子時生的,所以說為庶出。紂王是母親"轉正”為王后時生的,所以說為嫡出。問題就出在《史記》中記載上,《史記》說“啟(微子)母賤,不得嗣……辛(紂王)母正後,辛為嗣”,據此得出了微子和紂王為異母所生的結論,我認為這一結論欠推敲,因為“啟母賤……辛母正後”,不能說此兩人不是一母,意思就是微子母親在地位卑下(賤)時生,而紂王是母成王后時生,因此按禮法來說,微子為庶出。其實《史記》和《呂氏春秋》說法是相同的,兩人是一母所生。

    二,關於微子為何要離開殷商,投靠周武王的問題,我認為是被迫反叛。是被封王逼到這份上的。

    其實,封王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個暴君,就是個壞蛋,史料記載,紂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一代帝王,他尚武能文,曾把商治理成最富強,文化程度最高的奴隸制國。荀子說他是“天下之傑”。但是在成績斐然面前開始追求享樂,大興土木,“肉林酒池”奢侈腐化。作風上獨斷專行,以“炮烙”酷刑壓制不同政見者。

    再說微子,微子曾是商朝庭中的“三仁之一”,由此看出他在輔佐紂王建功立業中是做出巨大貢獻,不然不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這麼一個有威望又深得百姓愛戴的人,在弟弟紂王腐化墮落的發展過程中是與叔父比干多次批評和勸告過的,這在史料中都有記載,但問題是紂王不但不聽,還變本加厲,將自己的叔父比干挖心以警示不同政見者。在此情況下,若微子再勸諫紂王,下場跟比干是一樣的,就是不在勸諫,性命保不保也是個問題,“政不同不足為謀”。因此,微子選擇了投靠周武王。

    三,對微子投周的看法

    其實微子有多種選擇,按照世俗的觀點,商是家天下,微子是紂王的哥哥,應該維護商朝,採用的手段很多,比如宮庭政變,殺死紂王,重振商政。比如,以死抗爭或自殺,以示對先祖創立商朝的忠心。但他選擇了反叛,投周,這就難免給後世留下反叛者的不忠之名了。

    照片選自網路

  • 8 # 閩西龍哥

    殷商的積弱由來已久,但是科技文化比其他部落領先太多,領先了那個時代的認知。

    帝辛的太爺爺帝武乙作為天子,不相信君權神授,反對宗教神明,相信人的力量。對大自然的風火雷電現象沒有心存畏懼,挑戰大自然,後來在一次暴雷天氣被雷電電死了。在那個時代,雖然相信人定勝天,但最終因為科學知識還不足,無法解釋自然現象,只能解釋為因為不尊重神明而遭了天罰,殷商也在信仰上失去了正統的支援。傳位到了帝辛的時候,殷商部落已經實力很弱了。不過帝辛很有才能,聰明健壯,舉用有實幹才能的人,使部落變得越來越強。帝辛開始四處征伐,擴張部落版圖,對於敢於挑戰和反抗的敵對部落進行清洗,俘虜了大量奴隸。而在這個時候的西伯侯陰謀顛覆殷商的部落盟主地位,對內收買民心,對外賄賂外交。在被崇侯虎識破並舉報後,西伯侯遭到了帝辛的囚禁作為人質。於是西伯侯用洛西之地交換了自由,並在表面上成為了殷商向外擴張的盟友。最終帝辛在對外用兵的時候,被周武王偷襲亡了國。

    周武王貶帝號,把帝辛稱為紂王。紂王的兄弟微子啟,實際上是漢奸一樣的存在,在殷商內部空虛的時候鼓動重臣出逃,作為相同陣營的紂王來說,實在是一個坑隊友。

  • 9 # 掩飾2013

    回到歷史環境中,周原來只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力量遠遠不如商朝。周武王聯合很多小諸侯國和部族(號稱八百諸侯),一起反抗商紂王的暴政。

  • 10 # 山村的鼕鼕

    微子只是在紂王無道的時候離開了殷商隱居,並沒有投靠周武王。在周武王滅商後,他向周武王請罪,也並不是投降,只是為了想保全殷商宗族不被周武王殺戮。

    比干的上疏,不僅沒有得到紂王的認同,相反給比干帶來了挖心之禍。比干的慘劇徹底冷了微子勸諫紂王的心。他認為殷商的基業必然會敗落在殘暴的紂王,他同胞兄弟帝辛的手裡。

    殷商基業敗亡之時,也是他成湯宗廟被毀,宗族被屠戮之時。故而,微子決定遠遁隱居,為保留宗室血脈做準備。

    微子因紂王的殘暴而隱居的訊息被天下有識之士廣為傳之,其中不乏有微子的門客和追隨者們推波助瀾的有意宣傳。微子的賢明之名更是傳播天下,令各諸侯和百姓無不感動。

    前期的宣傳已經到位,只等周武王聯軍攻進朝哥之時,他再出面演一場苦情戲就足以讓打著“推翻紂王暴政,解救天下蒼生”的周武王不敢殺他,及殷商宗室。因為周武王一旦殺了他,或對殷商宗族大開殺戮,那麼周武王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臉。

    果然不出他所料,頗重賢明的周武王在微子請罪的時候,不僅沒有殺他,還以上卿之禮待他,並准許殷商宗族繼續祭祀宗廟。

    周武王之所以以上卿之禮待微子,其實是反將微子的軍。倘若微子不答應,那麼就是微子對周伐紂不滿,而周又是天下人公認的討伐紂王殘暴統治的領袖,對周伐紂不滿,就是對紂王的殘暴統治滿意。不反對紂王的殘暴統治,那麼就是與天下人為敵。周武王就可以,以天下人計殺了他,順便剷除殷商宗室,以絕後患。

    可令周武王沒想到的是,微子竟然答應了。周武王無法只得保留殷商宗室,來保全自己的賢明和正義之舉。

    周伐紂滅商,之所以不徹底摧毀殷商宗廟全靠微子一人。這種犧牲小我名聲,而保全整個宗族得以延續的人,又怎麼可能是背叛之徒呢。只是他的犧牲,當時無人理解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親戚給你介紹過物件嗎?靠譜嗎?後來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