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守一修心
-
2 # 行者無疆007
一是佔用大量時間,時間碎片化,無法對基礎知識進行深入系統學習,二是使我們本來掌握的知識得不到系統總結而碎片化。
-
3 # 紅樓夜思
首先啊,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
為什麼我說這些方面的能力很重要呢?是因為這些能力也是一個人的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智力對一個人重不重要,這個大家應該是都很清楚的。
那麼,如果一個人長期用手機碎片化閱讀的話,最起碼對他的這個注意力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因為透過手機來做閱讀這樣的一個活動,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是很有可能受到其他的一些推送的訊息啊、一些簡訊呀、電話呀、微信方面的訊息的影響。這就註定了他這個閱讀的一個過程,是不可能完全精力集中,全神貫注的。
那麼久而久之,長此以往,他的注意力會受到影響,也就很難去集中注意力了。
這個時候如果他要去學某一樣科目,比如說數學或者物理,或者是參加一項需要長期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或者是研究或者是學習等活動,他就會發現這個時候他很難去集中注意力,他可能只能集中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如果讓他在長達四五個小時或者是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裡去學習這樣一個東西或者是參加某一項科專案的研究,或者是開展某一項工作,他會發現很困難,因為他已經習慣了心猿意馬,三心二意了。
碎片化閱讀會影響一個人的注意力,這是其中危害之一,第二點危害就是碎片化的閱讀,他很難對一個人的知識體系進行結構化和系統化的建立。
如果說一個人對他的工作或者是專業專長,或者他所學習和研究的某一項東西,沒有辦法去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那這就決定了無論他是在工作之中還是在今後的一個研究之中,都很難去成為行家裡手,即便是他去做一項工作,他都很難把這個工作做得很精細很深入,一來的話他以後的工資水平,或者說是職業前景就會受到一個發展的限制了。
-
4 # 第三隻眼看理財
謝邀。不說利與弊,只是談一談個人的想法。本人一直認為“碎片化閱讀”是一個偽命題,覺得稱之為“碎片化瀏覽”更合適更貼切。本人認為,學術界或理論界以及廣大的讀者把“閱讀”與“瀏覽”混淆了,導致“碎片化閱讀”的概念大行其道。所有的電腦瀏覽器都叫“瀏覽器”而不叫“閱讀器”,實在是恰如其分的先知之舉。
一、閱讀的本質是思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用手機是不可能的。本人每天也都會用手機“閱讀”,但我看的一般都是不用動腦筋的,比如新聞、小說等,看了就看了,記住沒記住都無關緊要,只是打發時間而已。孔老夫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因此,沒有思考的“閱讀”不是閱讀,只是瀏覽。
二、閱讀的目的是學習。閱讀是為了汲取他人的智囊與思想,透過不斷地積累沉澱為自己的學識,增加自身的內涵,提升自身的修養。可以說,人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而學習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閱讀書籍。而瀏覽可能是為了滿足一時的好奇,這也是各大自媒體平臺打擊“標題黨”的原因之一,“標題”吸引了瀏覽者的目光,佔用了瀏覽者的時間,卻沒有為瀏覽者提供有益的內容。
三、碎片化無助於系統化知識體系的建立。術業有專攻,沒有人能夠精通所有的知識與學問。因此,對於普通人而言,一般是儘可能地精於工作所需的專業,在此基礎上,廣泛閱讀,開闊視野。每一個人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學習的重點也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每一個都必須形成自己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碎片化的瀏覽對於系統化知識體系的建立沒什麼用處。
四、“碎片化閱讀”對紙質閱讀的衝擊是科技進步所造成的某種悲哀。沒有閱讀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可是在當下的時代,紙質閱讀越來越少了,很多人可能一年也看不了幾頁書。回想上世紀八十時代人們瘋狂閱讀書籍汲取精神食糧的場景,不過區區三十餘年,卻有滄海桑田之感。坐在電腦前安靜地閱讀書籍的PDF格式的電子書並隨時記下自己的心得,這種閱讀方式,本人也非常認可。畢竟,紙質書價格居高不下,從網上下載的成本就非常低了。但是,這種閱讀方式遠遠沒有紙質閱讀的那種感覺,總是差了一點點的味道。
最後想說的是,希望“碎片化閱讀”這個概念能夠消失,因為真得不能稱之為閱讀。
-
5 # 夜橫
海量的、雜亂的、被動的、碎片化的這種手機閱讀現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
一、海量的資訊裝入頭腦,形成了人們的資訊擁堵;
二、雜亂的資訊帶來了人們的思維混亂;
三、被動的資訊讓人們獲取資訊的主動性大大降低;
四、碎片化的資訊讓人們的知識結構碎片化,無法形成知識的系統銜接;
五、由於主要靠手機獲取資訊,於是把人們之間本來密切交往、語言交流、情感溝通、各方面意識溝通這樣一種人際之間的交往活動單一化、孤立化,形成了一種資訊的自我閱讀,資訊手機化的個體活動和自我封閉活動。
另外手機閱讀還會帶來長遠的社會和民族危害:
第一,30歲到50歲這批處於時代主體的人群,他們的意識、知識被這種海量的、雜亂的、被動的、碎片化的資訊所控制,帶來了思維判斷的下降。
第二,手機資訊帶來的交往的阻斷和資訊交流的自我化,獨立的、封閉的進行資訊的自我交流、自我迴圈,於是給人們帶來了心理障礙。
什麼障礙呢?就是內心的孤立化,封閉化,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和淡漠,不善於交往,防範心理的增加,孤獨心理的增加。
於是,未來社會群體的離散度因為手機資訊這種的碎片化大大提升。
社會關係、人群關係的疏遠和離散化意味著一個團體、一個民族向心力的淡化。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是民族的大問題。
所以手機給我們帶來的這種盲目的、海量的、錯亂的、碎片化的、孤獨化的資訊活動,對一個民族將在幾十年後產生嚴重的危害。
所以我們必須嚴重關切並儘快改變這種閱讀現狀,否則,等待我們的將是國民身心的退化,文明的斷裂,民族的衰敗,甚至於滅亡。
-
6 # 記憶力時空
網路的發展和智慧手機的普及使碎片化閱讀成為常態,坐在公交車上,站在地鐵裡,靠在沙發上,甚至是在會議室裡,我們看到的是“低頭族"“拇指族"無不在掌上刷屏,這就是碎片化閱讀的現狀。碎片化閱讀危害多多,僅舉幾例如下。
碎片化閱讀不利於人才專業化發展。同樣是上述原因,雜亂的資訊不利於培養人的興趣的專一性。
碎片化閱讀學習效率低下。碎片化閱讀更容易使人對知識的學習僅限於“知道"和“瞭解”,而不如紙質閱讀那樣易於精深地掌握知識。
政府、社會和家庭應當引導下一代把閱讀方式轉向傳統的紙質書籍上來,碎片化的掌上閱讀只能作為學習的輔助形式,而不能代替傳統的紙質閱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電子書不是人類進步的電梯。
-
7 # 5分鐘讀書
2019年1月15日,阿里巴巴釋出了《2018年華人讀書報告》。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使用者每人平均購買紙質書達到5.5本。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人越來越喜歡閱讀電子書。和紙質書比起來,電子書更加輕便、便宜、可以用手機閱讀,並且隨時下單、隨時購買,省去了不少麻煩。
但凡事都有優點和缺點兩方面,手機閱讀的危害也是非常明顯的。我覺得,這種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而閱讀,恰恰是需要時間沉澱的。
一個人刷抖音,15秒就能覺得“爽”;但要從書中看出什麼有價值的內容,15秒是遠遠不夠的,很多人甚至無法讀完一行字。
你可能會說:我看書的時候,是心無旁騖的、絕對不會被任何東西干擾!
這句話,絕對會讓很多網際網路公司興奮:原來還有不少人的注意力沒有被搶佔啊!看來這個市場還有賺頭。
於是,他們會推出更多新花樣、以便吸引你的注意力。
諸如此類的套路。
慢慢地,你就不是在“閱讀”了。
2.碎片化內容過於娛樂、缺乏邏輯手機閱讀,針對的是碎片時間:
通常,人們看手機並不是為了學到什麼東西,而是打發一下時間;如果能在打發時間的同時,再順便學到一點東西,那就太好了。
前面我們提到: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會搶奪你的注意力;如今,這已經是一個比較大的趨勢了——據統計,目前人們花在手機上的平均時間,已經超過每天6小時!
言下之意:人們看手機的時間很難再增加(大多數人總得吃飯睡覺、上班上學吧?),而手機app仍然層出不窮,那誰能佔據使用者更多的時間呢?
當然是有吸引力的內容!
什麼內容有吸引力?
看看微博就知道:明星、八卦、娛樂新聞最有吸引力——某明星脫粉、某明星又出軌了、某明星把自己的外遇物件送進了監獄……
讀書,讀的是數萬字、數十萬字,裡面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完整的邏輯;一本書讀下來,你的大腦就像完成了一次“馬拉松長跑”,這能給你的思維帶來一定的提升。
而那些泛娛樂的內容、或者所謂的“乾貨”,都是把有營養的東西打碎、壓縮、精簡,做成幾百字的小短文,只為博君一笑。
如果我們不時常鍛鍊自己的大腦、讀一些“硬貨”,久而久之,我們的理解力、邏輯思維能力就會下降,甚至影響到我們的表達能力。
想想前段時間流行的“藍瘦香菇”,如果你所有的悲傷、悲痛、壓抑、傷懷、愁緒……都只能用這四個字來形容的話,我覺得,那確實挺讓人“藍瘦”的……
3.容易浮躁,容易被調動情緒碎片化還有一個最大的壞處是:讓你變得浮躁、且容易被調動情緒。
很多人讀書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讀完一本書,我不記得內容怎麼辦?
其實,只要不是最強大腦,世界上沒幾個人能讀完一本書、還完全記得內容的。
因為我們讀書,並不完全是為了“記住”,更多時候,是透過閱讀大段文字、培養自己的邏輯能力、歸納能力,錘鍊自己的思維模式。
就像《奇葩說》,辯手們爭論一個話題、並不完全是為了說服誰、或者證明自己有多優秀,而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跟其他人的思維產生碰撞,不斷交流觀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這樣的人,內心會變得非常強大,不僅不容易被對手激怒、還會用自己強大的邏輯去碾壓對方!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愛閱讀的人,他們平時沉默寡言、也很少參與爭論;但關鍵時刻,他們總是能語出驚人、一語中的,給人一種“然而我早已看透真相”的感覺。
相反,有一些經常閱讀小短文的人,卻很難沉下心去閱讀一本書了。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手機閱讀一點好處都沒有呢?
那倒不是。手機閱讀雖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但它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我們只需要好好利用就可以了。
如何改善自己的閱讀習慣?分享三個方法:
1.可以用手機閱讀,但不能僅限於讀文章、刷影片,還要真正嘗試去讀一兩本有營養的書。並且,最好是每個月都抽時間去讀。
2.對於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朋友來說,要啃完一本經典書籍,這很難,不妨由淺入深的閱讀,從自己感興趣的書開始,慢慢習慣這種“讀完一本厚書”的感覺。
3.活用碎片時間:你可以用“碎片閱讀”的方式讀完一本書,但讀完之後,要用整塊時間來梳理書中的觀點、結構。如果還能完成一篇讀後感,那就太棒了!
希望以上方法能夠幫到你!
-
8 # 智慧小庫
如今可以說是資訊量氾濫的時代,人們很容易淹沒在海量、雜亂的資訊中。
第一、利用手機碎片化閱讀,很難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第二、利用手機碎片化的閱讀,容易造成資訊的擁堵,網路上的資訊過於雜亂,被動的接受,很難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
第三、碎片化的閱讀很容易讓人形成一種錯覺,感覺這些東西知識都知道,但是知道和懂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碎片化的資訊不成體系,人們瞭解的東西雖多,但是過於膚淺。
隨著技術的發展,獲取資訊雖然變得異常方便,但是資訊的碎片化和雜亂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的精力。網路可以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單單依靠碎片化閱讀獲取知識還是不可取的。
-
9 # 懿清歡
言說手機閱讀地危害,一定另有他方作為參照對比,比如紙質閱讀,比如閱讀經典。有幸昨日聽了北京師範大學劉勇教授的講座,恰好講的就是這一問題。筆者便結合教授觀點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手機閱讀最大的危害不應該首先在精神或思想的形而上領域去尋找,而是身體上。相信資深手機使用者都有所體會,手機使用久後頸椎病嚴重了,視力下降了,有時走在路上與車輛或電樁來個親密接觸也未可知。不知為什麼手機就是如此具有魔力,它呼喚著你的注意力,在你的內心騷動,撩撥著你的意志力,身體抵抗著,結果是投降。我們以健康為代價享受著窺視手機螢幕的快感,就好像那裡邊有一個黑洞般的世界。據健康調查顯示,華人的視力年下降均值為世界“第一”,頸椎病患者最低年齡逐漸減小,青少年患病率逐漸增多。看看身邊的人們,沒有人不是佝僂著、前傾著、良久地看著手機。從遠古進化到如今,直立行走是人類的獨有的身體結構,在與環境不斷磨合中,我們保持著如今的骨骼結構。違背正常生理曲度的後果是什麼,不言自明。
手機閱讀與紙質閱讀有何不同?初初思考後的答案大多是“形式”。可手機閱讀與紙質閱讀不僅僅在形式上不同,最重要的是內容。首先,所謂媒體的“小編”有多少是學者,有多少是欄目的專家,推出的文章中有很多知識性的嚴重錯誤是大眾無法察覺的,時代、姓名,乃至相關配圖都是難以保證的。這樣長久以來潛移默化的侵蝕,恐怕最基本的“常識”都要喪失了。再者手機提供的閱讀內容以被切割、碎片,畢竟沒有人願意捧著手機閱讀一篇長達一個小時的文章,我們更希望直奔主題,一切渲染、鋪墊都是多餘。如此以來我們再難體會到漸入佳境的閱讀愉悅。紙質閱讀,每一篇場景的設定都是一扇門,依次推開如同一一解開作者的心鎖,穿過文字的隧道,我們的心靈乘著小舟賞著書中每一處幽微風景。手機,讓我們失去了探險的樂趣,急切於在山洞口掘出一大桶黃金,再發出“哇哦”的驚歎,滿足地貪婪地洋洋自得:我也是知識分子!
說了很多,總結只有一點:手機正讓我們越來越浮躁。一個響鈴,一個震動,馬上停下手頭的事去看看是何動態。即使手機安靜地躺在那裡,我們卻一個個急於給自己加戲,是不是有人發簡訊給我了,微信朋友圈是不是有了新評論,會不會有未接來電沒有聽到?拿起,放下,拿起… …攝影圈有句話:賞景不拍照,拍照不賞景。遇到美食時先拍照,有了好訊息時先發朋友圈,為何快樂來了不能安靜獨享之後再分享呢?對自我把持地重心日漸外移後,當傷心來時如何自擔?很難想象。
手機也已侵入到學者地研究之地。當下很多做學問的人不會去讀文字作品,不願埋頭於經典,於是便出現了論文發表千萬篇,讀罷只覺毫無溫度。換句話說,提到一篇文章不會想到他的作者是誰,署名“不重要”了。
很多年輕人喜歡錶達自己,隨手微博,偶爾文青,偶爾文藝,有時矯情,卻不閱讀。從某些方面來講,閱讀越多,反而疑問越少。讀書多不值得刮目相待,讀出智慧才值得。有多少人在手機中讀出智慧了呢?
不知各位友人閱讀這篇文章時長是多少呢?
-
10 # 花間一家
首先我必須要強調的是手機閱讀會受手機影響,而影響閱讀效果。
2.用手機來閱讀的話的確是可以大大的方便的所有的人在閱讀時間。也就是說,你可以在走路的時候或者是你在坐車的時候你都可以拿起手機來看書。這樣子的話,其實可以滿足到很多人的那種閱讀習慣。
假如這樣能夠吸取更多的知識的話,這種方式是好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拿起手機的時候都是非常的碎片化的。我們剛看完兩行字的時候我們就要去做下一個事情,或者是說我們看到略有所感悟的時候,我們來不及拿筆話題重點或者是記錄一下,當我們下次再開啟的時候,我們已經完全忘記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呢,手機的閱讀只能是暫時的,滿足了我們的觀看需要而已。
我們要深入的學習的話,我建議還是要考慮用紙質的閱讀。
建議,儘量的多用紙質的書去閱讀!
為什麼要讓自己用紙質的書去閱讀?
首先我們可以保護我們的自己眼睛。電子產品總是傷害眼睛的,在長期看閱讀的情況下呢,我們最好還是要用紙質的書會比較好一點。
其次,紙質的書,摸起來比較有質感。可以讓我們更加輕鬆,更有深有體會的去觸碰到書裡面的故事。
再次,紙質書方便記錄,看到喜歡的字句,或者是看到喜歡的文段,或者是看到有感悟的時候可以在書上面記錄一下你的所思所感你下次再翻看的時候,你就會想起自己曾經在這裡有過怎樣的心靈火花的迸發!
愛讀書的人越來越越快樂!無論怎樣讀起來才是王道!書讀的越多,看的世界才越廣闊!
-
11 # 時尚天地2019
任何一門知識,都有他完整的結構,碎片話會讓很多人以為自己懂很多了,夜郎自大
-
12 # 園中的不老石
其弊端是學習知識不繫統,容易造成對一些知識概念理解上的斷章取義。走了歧途問題就多了。
-
13 # 生活一口茶
好的方面:可以增長見識;
不好的方面:犧牲了自我思考和發現身邊美的機會!
-
14 # 愛看閒書的小胖子
一個人的精力就只有那麼點,如果知識太過碎片化,容易造成學而不精,一事無成!
-
15 # 真沙廊美髮設計
最後好的文化還是老祖宗的經典文化,現代文明不能拋棄祖訓。
-
16 # 匠心繫列Anti
碎片化閱讀有危害?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待商榷,是誰說的碎片化閱讀就一定有危害了?
先來看看什麼是碎片化閱讀。
所謂碎片化閱讀,一般指在零碎的時間裡,不連續,簡短的獲取資訊,比如地鐵上刷刷微博,等人時隨便看看抖音之類。
在使用成癮的人當中,這些行為佔用了他們大部分連續的時間,比如持續四五個小時虛度光陰式刷微博,看抖音,這已經不屬於碎片化閱讀的定義了,而是一種成癮行為。這種行為甚至佔據了本該工作和忙正事的時間,而且不產生思考,讓人事後感覺是在浪費時間,這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危害。
但是這個危害不是碎片化閱讀引起,而是成癮導致耽誤所謂正事引起。
真正的碎片化閱讀是什麼樣呢?
比如你在上班地鐵上讀一份報紙,刷一圈微博笑話,看看今天社會發生了什麼大事,或者學習一下畫畫,一門計算機語言,然後下地鐵後馬上結束這些行為,開始下一件事。
這才是碎片化閱讀,可以打發時間,也可以學習,具體要看使用這些時間的人如何對待。
所以,碎片化閱讀本身並無危害,關鍵看閱讀者本身所處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
17 # 奇書妙言
首先,碎片化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常態,伴隨著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碎片化閱讀可以迅速的獲取大量的資訊。
而事實上,人類在閱讀的時候本身就不是一個字一個字來閱讀的,可以說是“分散式輸入”的狀態,只能說是在時間上整塊的處理,事實上還是碎片狀態獲取資訊的。
只能說,在手機上的碎片化閱讀更加快了資訊的獲取量,卻沒有提升資訊的加工能力。碎片化閱讀更多會停留在感官刺激層面,這也是為什麼很難記住碎片化閱讀的資訊。
進一步說,碎片化學習會消磨人的注意力和資訊的處理能力。
但,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本身,技術發展就是讓人可以更加碎片化的去應對各種問題,去接受分工碎片化、交流碎片化、資訊碎片化、協作碎片化的狀態,為什麼要回到從前呢?
更好的應對其實是要解決輸出的問題,也就是將碎片化的資訊整合成自己觀點的能力。
-
18 # 奇石哥get園與花
因為得到的知識不是系統的,不查出處,易誤導誤傳而以訛傳訛。
-
19 # 易鑑事兒
碎片化本身沒問題,關鍵是有沒有規劃,如果有規劃,那麼,碎片化閱讀也可以系統學習的“各個擊破”,沒什麼不好,怕的是沒有規劃,來什麼,有興趣點一些,沒興趣拉倒,學習沒有系統,那麼,聚沙成塔就不大可能了!
-
20 # 冰的智慧
閱讀只有好處,那有危害。動不動危言聳聽!
回覆列表
碎片閱讀多是碎片的新聞或知識,符合現在人快餐文化的需求,但是也是虛假資訊的搖籃,消遣一下可以,不能作為文化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