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秀雲

    逛燈會,看冰燈,猜迷語,扭秧歌,踩高橋,舞龍獅,這是古代人,十五那天,吃完元宵還有燃放炮竹,放河燈,寄託對故人的哀思。放花燈在河面上,或者在空中飛走了,用蠟燭點亮燈再放掉。

    古人的傳統一直傳到現在,都在正月十五這天,吃完飯就到處去看燈,轉燈,大燈籠一排排的真好看 有的家庭也掛上了紅燈,正月一直到過完 ,晚上望去燈火輝煌,到處一片喜氣洋洋,小孩子也拿著小燈龍玩,滿地紅光,讓小時的火熱場面在現 ,想起小時候,都想回到那個天真的時代。

  • 2 # 專長古玩

    古人在元宵節到來之際非常熱鬧,大型龍燈一排排長龍,燈火通明,精彩場面可實熱鬧。還有拜寺廟人山人海燈火輝煌,鑼鼓喧天十分壯觀。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個個樂呵呵!想到過去那種場景真是太好玩了,現在已經不復存了。

  • 3 # 第五時空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 4 # 東北小野妞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轉載來源一個不知名的網頁)

    具有關古文獻記載,在每年的元宵節,國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傳統意義和活動,那麼大致歸類下,有這些文化和活動一直流傳到現在,具體如下:

    第一:南方舞龍舞獅

    第二:全華人民吃元宵

    第三:放鞭炮,慶祝新的一年的開始

    第四:看花燈,猜字謎。

    第五:黃河以北有祭祀或者各種廟會

    第五:長江沿岸有出海祭祀

    差不多這些就是傳承下來的所有東西,也是古代一直有的。

  • 5 # 抱香樓主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的說法,過了正月十五,這個春節就算是過去了。今天是正月十六,已經過了元宵節。今人慶祝節日已經簡單多了,最多是放些煙花,添一些熱鬧而已。但是在中國古代,上元節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如果要問這一天中,古人們都做了些什麼?一個字:“玩!”兩個字:“盡興!”

    元宵節是在魏晉之後才最終形成的民俗節日,主要以各種慶祝活動為主,其中有官辦的,也有民間自發的。雅一些的,有出門賞月、觀燈,猜猜燈謎什麼的。民間更是耍龍燈、舞獅子、劃旱船、扭秧歌,樣樣俱全。這些慶祝活動在唐詩裡面都有記載。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銀壺莫相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來看。

    似乎到了宋代,正月十五還增添了情人節的內容。像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就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描寫。蔣捷的《女冠子·元夕》,在回憶過往節日的時候,也有“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的詞句。周邦彥的《解語花·上元》裡面,更是說:“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這樣的故事。當然也有人做的是一些雅事,像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中,就寫了,“元宵佳節,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好像是到了清代,節日更加的務實,也接近於今天的我們。比如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詞》裡面,就寫了元宵的工藝。

    上元竹枝詞

    清代·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做元宵、賣元宵,這也是今天不少商家的節日必備工作。到了千家萬戶,一碗香香糯糯的湯圓,給節日增添了團圓的氣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羅納爾多是足球界的喬丹,歷史地位遠超C羅,那為什麼不看資料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