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雨yp
-
2 # wow芳芳
記得有人說過一句話,缺啥補啥。
我曾對此不以為然。
很多年以後,回頭看看,我認同此觀點。
一個同事回憶說,在15歲的時候,有一天她回家告訴媽媽,“媽媽我想吃雞!”
他媽媽沒有嘲笑他饞了或者批評他。就不斷地給他做雞翅,煲雞湯,辣子雞丁等等。
同事媽媽變著花樣做,他也連續不斷吃了一個多月,有五六隻雞吧。
後來有一天,他又跟媽媽說,我不想吃雞了。
他媽媽跟他說,缺啥補啥。他身體裡一定是缺少了某種東西,所以才會提示他想吃雞。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一直記得媽媽說的話。有時候特別想吃一些東西的時候他一定去吃。
我暗自分析了一下。15歲的時候,正是長身體關鍵階段。營養的缺乏會給他一個訊號,告訴她想吃什麼。
聽他說起這些事,我突然想起我,20多歲剛工作的時候。每個月發了工資,一定要去超市先買好多零食。
兩年多的時間裡。各種各樣的零食在我生活裡一直是不斷頓兒。
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家裡條件不好,零食是絕不可能出現的。 最主要的零食是花生。炒一點花生也就是在過年的時候才有,是最好的零食了。
再有,春夏有了野果。在山野之間尋找能吃的東西。
老媽逢集去趕集。回到家以後,我和哥哥根本不去看老媽的車筐,看裡面是否有好吃的。因為自小我們就知道,家裡條件不好,媽媽極少極少極少地給我們買零食吃。
在我童年成長的過程中。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生活裡沒有零食這個概念。
工作以後,自己手裡有錢。突然放開了,放鬆了。看著超市裡琳琅滿目的零食,就放開了買。這或許就是對童年缺失的一種補充。
狂吃兩年多以後。忽然間對零食又失去了興趣。
現在我自己也有了孩子。 對於零食,我不控制他吃零食,但是控制他吃零食的量。
我就是讓孩子知道她不缺。見過,也吃過。再怎麼想吃這些東西的時候,不至於眼巴巴的看著別人的嘴。
零食的正確開啟方式,就是想吃就吃,別過量就好!
-
3 # 八線城市的丫丫
零食很多都是高熱量,高糖分,高脂肪的東西,尤其有些學校門口兜售的一些垃圾食品,三無食品,衛生不達標食品等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非常有害,而孩子每天吃太多零食,吃飯時就不想吃了,這樣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儘量減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數和數量,做到有效控制!
首先,給孩子看一些零食的製作過程,尤其是學校門口銷售的一些達不到衛生安全的製作過程,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學校門口的垃圾食品不安全不能吃。
其次,吃零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我們家長很多也喜歡吃零食,所以不能一刀切的切斷孩子的所有零食,去正規超市購買衛生安全達標的零食,同時告訴孩子不能吃過量,需要自己剋制!
第三,對一些能在家裡製作的零食,家長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做,既乾淨衛生,也能滿足孩子吃零食的小心願。
第四,督促孩子正常吃飯,孩子吃飯吃飽後,也能減少孩子吃零食的習慣。多建議孩子吃蔬菜,水果,給孩子普及吃水果和蔬菜的好處,再順帶分析吃零食的害處。
最後,孩子喜歡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家長既要滿足孩子的天性成長需要,又要引導孩子意識到吃零食的害處,從而減少孩子吃零食!
-
4 # 小小的玥
孩子吃零食是不建議吃的,如果吃也是儘量少吃。小孩子正在長身體發育的時候,需要補充營養和微量元素,很多的零食被稱為垃圾食品,不僅沒有營養,小孩子吃了還影響吃飯。
第一,很多的小孩子因為經常吃零食,在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看到做好的飯菜產生了一種厭惡心理,不想吃。很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都是從飯菜中來吸取的,而零食中並不含有,所以說百害而無一例。
第二,影響身體正常發育。因為零食中含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極少,所以對身體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不能及時補充,導致營養不良。會出現肥胖或者是長不高等常見症狀。
第三,導致消化系統紊亂。因為零食會對孩子的胃腸系統產生刺激,經常吃這些垃圾食品導致胃腸產生消化不良等症狀。
第四,導致慢性中毒。很多的零食色素含量特別多,會影響兒童的神經系統,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情緒不穩定、自制力比較差、食慾減退等症狀。
第五,口腔疾病。長時間吃零食,還容易產生口腔疾病,影響牙齒的健康發育。形成蛀牙。
第六,經常吃零食還會導致發育過早、影響睡眠、容易發胖等等。
所以吃零食危害多多,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管好孩子的嘴,養成科學的生活規律和飲食方法。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
5 # 牧心之家
但是我認為還有一個比營養學更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家長容易忘記自己有權力決定是否該給孩子買零食。我覺得先明確“家長自己有權決定是否買,而不是由孩子決定是否買。”是一件比“哪些零食吃了對孩子身體好”更重要的事。
原因如下:
第一:識別特權。
孩子吃零食,玩玩具,得到小禮物,都是他們從父母那裡得到的特權,而這些都不是孩子成長的必須品。每個家庭因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一樣,能提供的多少相差是很大的。但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取決於這些特權得到的多寡。
第二:確定界限
我們通常建議,在正餐時間能好好正常吃飯的小朋友。在兩餐之間如果確實感覺到飢餓,可以補充一點健康零食或點心。
第三:有時需要彈性
雖然,是否買零食的權力在家長手裡。但並不意味家長就不能給孩子買。反而要有彈性的掌握自己的權力。哪些情況可以考慮給孩子一點零食(例如一個好心阿姨給每個孩子分享一顆糖,自己的孩子是否可以拿呢?這需要考慮吃零食本身是否好之外的人際交往因素,以及孩子感受到的壓力因素)。
第四:抓根本
有些家長心情一好就給孩子買很多零食,心情不好就罰沒孩子的零食和特權,這會降低家長的權威性。所以家長通常在零食制度上,只抓根本——孩子可以提出申請和理由,但最終決定權由家長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儘量公正有愛,但又不絕情或放任。
-
6 # 米糖的小日子
適量吃,甄別質量,控制數量。
我就愛吃零食,有了孩子後我就各種藏,她睡著了或者不在家,我偷偷吃。饞媽一枚,但知道零食的危害,對孩子還是有限制的。
出去遊玩,過節,聚會,我會讓小朋友吃。但嚴格控制不要吃太多,一定記住不要吃太多。
我女兒前段時間就進了醫院,她爸爸給買的膨化食品我忘了收起來。超級大一袋,孩子給吃了。去醫院醫生都懷疑什麼病毒感染引起的,這樣,那樣……回去我特意看了包裝袋,連保質期都沒有的三無產品。我特意吃了好多,胃痛,不太消化,調料味濃。所以我懷疑問題就出在防腐劑,或者部分調料上。
路邊攤,辣片,燒烤類,油炸類儘量不給孩子吃。孩子免疫力,抵抗力都低,腸胃刺激,不好消化,會引起很多問題,家長們一定注意。
現在什麼小饅頭,小餅乾,火腿腸都可以自己在家做,乾淨又衛生。之前去醫院有家長反應孩子都是吃了火腿腸,還有之前我侄子,沒人管天天吃辣片。頭上都一個一個的白點,不長頭髮。所以寶寶還小,護理好孩子們的腸胃吧!
-
7 # 參度養生
一聽到“零食”二字,許多人可能立馬就會聯想到高熱量、高能量、反覆加工、食品新增劑等等。
很多媽媽反對給孩子吃零食:
其實,零食也分“好壞”,只要會“挑”,不僅對孩子無害,還能給孩子帶來不少好處呢。
首先,零食當然不宜多吃。
畢竟,太多的零食容易佔據小朋友們本就不大的胃,導致吃不下正餐。
但是,少吃 ≠不能吃,對於寶Bora說,零食能給寶寶提供除正餐以外的營養。
《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
推薦零食
不推薦的零食
2-5歲學齡前期是兒童生長髮育的關鍵階段。
這一階段三頓豐富的正餐與兩次適量的加餐是學齡前兒童獲得全面營養的保障。如果需要新增零食,應該少量,且要選擇健康零食。
看看,零食的存在還是有其合理性的。
再者,可能你越是阻止孩子吃零食孩子越是想要,偷偷揹著你去得到......(如,找他爺爺奶奶) 你也阻止不了不是?
吃零食的正確姿勢
有人可能要問:既然零食可以吃,那到底多大的寶寶可以吃呢?
答案是:1歲後。
因為,隨著寶寶年齡慢慢變大,活動量也是與日俱增(一不小心就餓了)。
因此,1歲後除了保證三餐的合理攝入,還應該選擇適合的零食作為兩餐之間的點心補充。
吃零食的幾個原則
①吃好正餐,少量加零食;
②零食首選蔬果類、奶類和天然無調味的果乾;
④安靜進食,防止食物嗆入氣管;
⑤飯前睡前不吃零食,保持口腔清潔。
從科學角度來說,合理有度地吃零食不但是一種生活上的享受,還可以彌補正餐能量和營養素的不足,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好吃的零食總是伴隨著童年的美好時光。
所以,爸爸媽媽不用再擔心寶寶吃零食的問題啦~
-
8 # 巧妙媽育兒
零食中含很多不健康的成份,吃多了影響孩子的胃腸功能,容易肥胖、早熟。
如果說一點零食都不給孩子吃,也不行,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自己也會特別想吃,你越是控制厲害對孩子來說誘惑反而更大。
對吃零食,我家女兒反倒很省心。主要原因是,小的時候孩子胃口差,抵抗力特別弱,為了調節好孩子的腸胃功,開始是嚴格控制零食的,主要以正餐為主,上下午加點水果,偶爾買一些小饅頭,自己壓果汁或者泡檸檬水給孩子們喝。
隨著腸胃功能越來越好,消化能力增強,會滿足孩子的要求。有時候為了讓孩子學會等待不是立即滿足,而是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這樣的延遲滿足也鍛練了孩子對誘惑的忍耐力。
孩子畢竟是孩子,看到別人也特別想要。有時候也會讓孩子放縱一次,後果讓孩子明白,零食吃多了的壞處。有過幾次吃了不舒服的經歷,拉肚子、肚子痛等,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控制。
家裡儘量不放置零食,當孩子想吃的時候,再買。去超市,孩子會在零食櫃前瀏覽,會讓他挑一樣自己最喜歡的。
買的時候會與孩子一起看商品的成份,保質期,生產廠家。因為閱讀、生活中接受的教育,孩子也有一些簡單的健康常識,潛移默化中也會減少對零食的誘惑。
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吃零食可以,但不影響正餐。正餐沒好好吃,會暫停一次吃零食的機會。
總之,過度控制不可取,適當滿足即可,重要的是要慢慢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減少孩子對零食的誘惑。
-
9 # 終成歸人
孩子可以吃零食,但要適量,同時要注意質量安全。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同樣孩子吃零食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的看。零食是孩子成長中不缺少的,對孩子充滿了誘惑。零食讓孩子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是當下大量零食都含有防腐劑和多重新增劑,對孩子的健康有不良影響。
因此在對待孩子吃零食上我的態度是容許孩子吃零食,但在要嚴格把控零食的安全問題,當然不要過量,畢竟是零食,不可當主食。
零食是孩子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讓孩子的生活充滿樂趣。食物對兒童有著天然的魔性吸引力。尤其對各種甜美可口的零食更是痴迷。小時候對美味的記憶會跟隨一個人一輩子。有零食的童年是美好甜蜜的,是繽紛多彩的。作家麥家說過,童年沒有吃過糖果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甜的滋味。因此適當的零食是孩子童年應該有的味道。
但是零食裡邊都含有一些防腐劑等食品新增劑,吃多了對孩子健康會造成影響。因此家長在給孩子選擇零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零食,購買有資質食品店的零食。選擇零食時注意看清配方成分,新增劑超標,新增劑過多的食品不宜給孩子吃。檢視生產日期,購買保質期內的食品。少食辛辣刺激,油炸膨化食品。
另外還要注意零食不宜過度。不可將零食代替主食。和孩子約好一週吃幾次零食,給孩子灌輸零食吃多了不利於健康的思想。
因此,在保證食品安全的範圍內給孩子適當的零食是可以的。
-
10 # 木橋故事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們常吃的零食十分警惕。骯髒的生產環境,各種各樣的新增劑,既不衛生,也無營養,這樣的零食,吃下去除了傷害身體沒有別的作用。
可是,愛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嚴格禁止,恐怕效果不會太好。若是揹著家長購買零食,反而更不容易控制。
那麼,零食到底該不該吃呢?
1 避免不健康零食現在市場上,零食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很多都屬於“三高”產品,高脂肪、高糖分、高鹽量,有的甚至還含有不少新增劑,讓家長們無從選擇。不給孩子吃,覺得他們委屈;允許吃,又怕對身體不好。
參加過《爸爸去哪兒》的夏克立就曾經說,因為擔心對健康不利,妻子不讓夏天吃冰激凌,以至於孩子直到去加拿大探親時,才第一次吃到冰淇淋。
《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為了不讓嗯哼喝可樂,也是煞費苦心。暖爸黃磊也提到過,多多小時候,他們每天只讓孩子吃一塊糖。
家長們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現在不少孩子都因為吃甜食過多,加上常喝飲料,導致牙齒早早地壞掉,或者引起體重問題。有些孩子甚至因為吃到了不合格的零食,傷害了身體。
還有被曝光的另一種零食,烤腸,也有很多健康隱患。那些廉價的,所謂的肉腸,有的是用大量劣質碎肉製成,有的乾脆不含一點肉,純粹用澱粉、香精、新增劑製成。聞著香,吃著毒。經常食用,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病機率都會大大增加。
如果總是食用這樣的零食,孩子們的健康如何能保證?
2 如何吃不合格的零食會帶來健康的隱患,無計劃的隨機零食會干擾孩子的食慾,並會破壞他們體驗飢餓和飽腹感的自然本能,所以有些家長千方百計地組織孩子們吃零食。只不過,愛吃的天性讓他們尤其無法抵禦零食的誘惑。若是絕對禁止,並不現實。
其實,如果安排得當,零食並不是洪水猛獸,還可以幫助孩子補充正餐意外所需的能量和營養。
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需要三到四個小時進食一次,這可以為他們不斷增長的活躍身體提供食物。
年幼的孩子每天需要吃三頓飯和至少兩次零食。
年齡較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吃三餐和至少一份零食。
進食零食的時間最好是在兩餐之間,飯前不可以吃零食,這樣可以防止孩子在用餐時拒絕食物。
至於零食的選擇,應該儘可能避開“三高”零食,選擇自然的、健康的食品,比如,堅果、酸奶,水果等等。
營養學家建議,購買零食時,可以注意配料表。如果一百克內所含的糖少於15克,脂肪低於20克,鹽的含量不超過600毫克,這樣的零食就算是比較健康的,可以適量地食用。
3 注意事項家長在對待孩子吃零食的這件事情上,有一些可以注意的地方。
1)不要用零食作為獎勵
有時,孩子不愛吃飯,大人便說:“你吃完這口飯,就給你一顆糖吃。”這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零食上,長遠看,反而更不願意吃正餐,達不到目的。
2)引導
告訴孩子,如何選擇零食。什麼樣的零食是健康的,要注意什麼。心理學上有種壓制心裡,也就是越禁止的東西越希望得到。禁止孩子一切零食,很有可能會讓他在將來的某一個時刻反彈,大吃特吃,不利於孩子養成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
作為家長,教會孩子如何挑選健康有益的零食,比一味的壓制更重要。童年是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零食提供了孩子在兩餐之間所需的重要營養素。而學會給自己挑選健康的零食,更加可以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正是父母一直追求的嗎!
-
11 # 依七媽媽生活劇
吃零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我們要規定孩子哪些零食是可以吃,哪些零食是不可以吃! 像如果快吃飯了,那麼我們就不能吃零食了,因為一旦吃了零食,孩子就不會再吃飯了。 零食是要適當的吃一點,如果你不給孩子吃,那麼孩子看到別人吃他的心裡就會想為什麼我不可以吃, 從她的內心來說她就會有一種非常羨慕別人,感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
12 # 是康博吖
孩子吃零食不僅僅是身體需要,更是滿足心理需求。但是我們要把控零食,要吃對。
1.首先,我們要先反思我們對零食的態度,認可孩子可以吃零食這個觀點,並不是所有的零食都是不能吃的。
2.要檢視零食的配料表,不健康的零食要儘量杜絕。所以零食要選對:優選水果,純奶類,堅果等
3.計劃寶寶吃零食的時間,固定三餐兩點。就是說零食的時間要在兩餐之間,下一餐的前一兩小時
4.零食要吃對數量,以不影響正餐的食量為準則,少量少份。
5.零食要吃對地方,為了安全與習慣考慮,建議在餐桌上進行!
回覆列表
我們都吃過零食,一日三餐之餘吃點零食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零食當作主食,把自己吃成了“胖豬”或“瘦猴”。
我的建議:
一是放在家裡的零食一定是新鮮水果、堅果之類的健康食品;
二是在兩頓正餐之間的某個時間點孩子可以少量吃點健康零食,但不可持續不停地吃零食。
孩子養成長期吃零食的壞習慣,主要責任在於父母懶於下廚,缺乏對孩子的食物教育。多去菜市場,常為孩子下廚做飯,少去超市購買已加工食品,這是為人父母者應堅守的食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