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同濟天下

    廖化一生,先後跟著關羽、諸葛亮、姜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以勇敢果斷著稱,最後官封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在三國時就有“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之譽。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張為張翼,廖就是指的廖化。

    蜀國後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這樣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輩”,只能是伯樂瞎了眼,也是歷史上最大的冤枉了!

    廖化最露臉的一次戰鬥是在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對陣司馬懿的戰役中。諸葛亮用木牛流馬誘敵之計引得老奸巨滑的司馬懿上當,張翼收住後軍,廖化當先追趕。看看趕上,司馬懿慌了,繞樹而轉。廖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樹上,等拔出刀時,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隨後趕出,卻不知去向,但見樹林之東,落下頭盔一個。廖化取盔捎在馬上,一直望東追趕。原來司馬懿把金盔棄於林東,反向西去了……廖化獻上金盔,錄為頭功”。

    在戰鬥中,廖化一馬當先,他懂得“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不顧一切地要活捉敵猷司馬懿。要不是廖化一刀沒砍正砍在了樹上,要不是司馬懿老奸巨滑聲東擊西,說不定三國曆史要讓他這個“平庸之輩” 改寫了。

  • 2 # 邏輯文史游

    我想,如果九泉之下的廖化不幸聽到這局俗語的話,一定會痛哭流涕,一片忠貞之心竟成為他人的笑柄…

    在《三國演義》中,廖化還真的多次擔任先鋒去克敵,且經常和張翼一起搭檔。而“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明顯是在貶低廖化,覺得這位大哥除了歲數大其實也沒什麼超高的本領,只是蜀漢無人可用才不得不讓這位老將衝頭陣。但仔細檢視《三國演義》,全書並無一處提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字眼,所以單從羅貫中的角度來講,讓廖化去做先鋒還是基本遵循了歷史的。

    《三國志》記載,廖化是關羽鎮守襄陽時慕名來投奔的,之後就一直跟隨著二爺南征北戰。後來二爺兵敗被東吳所殺,廖化也被抓了起來,但這位大叔並沒有投降,也沒有從此自甘墮落,而是一心計劃著如何越獄回到蜀國。最後他選擇了詐死逃了出來,繼續去輔佐皇叔。論對主公的忠誠,廖化不下關羽和張飛。

    當然為將者光有忠誠遠遠不夠,廖化的軍事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華陽國志》中就有很霸氣的記載:

    張翼與廖化併為大將,故時人為語曰:前有何勾,後有張廖。

    所以說區區先鋒,我們廖化老爺子還是完全有能力勝任的。

    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廖化就成為百姓狂黑的物件了呢?這要追溯到清朝的光緒年間了,當時市面上流行一本名叫《掃迷帚》的反迷信類讀物,當然結合全文來講此句的本意也是指廖化年輕,而非諷刺其能力不行。另外的,作為襄陽世家出身的廖化被羅貫中寫成了劫財劫色的山賊,那麼再結合《掃迷帚》裡的俗語,廖化將軍就無故變成了反面素材…

    蜀國無大將,諸葛琴魔上!

  • 3 # 海鏡清

    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讓本來在蜀漢只能算二流人才的廖化一躍而成為三國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但也由此坐實了他能力不強的評價。

    廖化的確是關羽的部下,不過只是一箇中級文官,並未像《三國演義》虛構的那樣是歸附關羽的山賊

    其實廖化雖然比不上五虎上將和魏延、姜維,在蜀漢後期也稱得上是國家棟梁了。廖化本來是荊襄文士出身,並非是象羅老先生虛擬的出身草莽,出仕之初是當關羽的主簿,結果官沒當多久,關羽就敗亡了,廖化的老家成了孫吳的地盤兒。廖化大概是受關羽的耳濡目染吧,十分忠於劉備政權,不願意當孫吳的官,他於是就選擇裝死。那時候吳人既忙著穩定佔領區的局勢,又要提防劉備的報復和曹操的覬覦,哪有工夫去關心一個小官的死活,所以就成功的矇混過關。

    這一裝死就裝了兩年,直到劉備東征,才帶著老媽晝夜西行,在王昭君的故鄉秭歸縣遇到了劉備。劉備大概以前根本沒聽說過這個人,可這是東征以來第一個前來效忠的前荊州官吏,於是本著千金馬骨的想法,就任命廖化為二千石的宜都太守。 當時劉備大軍連營七百里,包括巫山、秭歸都屬於宜都郡,郡治所在地夷道城還在吳將孫桓控制之下,也就是說無法到任。於是,劉備就給了他一支部隊,讓他當都督,廖化正式從文職轉為武將,那個時候廖化還叫廖淳。

    廖化第一次帶兵的感覺並不美妙,劉備軍大敗,廖化僥倖逃了一條性命,宜都郡又讓吳軍奪了回去,但廖化從此就在武將的圈子裡出不來了。他先是當了諸葛亮丞相府的參軍,後來又擔任了羌人聚居的陰平郡廣武要塞的都督,多年的軍旅生涯,使他逐漸成熟起來。238年九月,時為陰平太守的廖化開展了蜀漢自諸葛亮去世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深入魏境 攻擊歸附曹魏的羌族部落, 魏雍州刺史郭淮立即派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遊奕帶兵夾攻廖化,結果這兩支魏軍被廖化各個擊破,大敗而歸,王贇也被射死,這也是蜀漢自諸葛亮死後的第一次大勝利,說明廖化軍事能力還是在水準之上的。

    247—248年,雍、涼二州的羌族不斷髮動反魏起義,都被郭淮擊敗,於是便向蜀漢求援。受費褘制約的姜維帶著不過萬人的蜀漢軍前來接應,並派廖化帶偏師在成重山築城,收容那些被郭淮打散的反魏羌人。結果廖化這支小部隊很快遭到了數萬雍州魏軍主力的猛烈攻擊,沒有任何懸念地被擊破。不過姜維軍則順利地接到了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的部眾,將他們遷入蜀境,這也算是一大成果。

    249年,姜維又派廖化帶偏師到白水河南岸安營紮寨,與對岸的魏南安太守鄧艾互相吹鬍子蹬眼睛,他自己卻悄悄帶著主力去襲擊東邊的洮城。可惜鄧艾到底是智力在90點以上的天才,根本沒理廖化,連夜跑到洮城駐防,讓姜維白跑了一趟。

    從上述看來,廖化也真不容易,除了自己做主一次以外,其他的時候都是給姜維當跟班,姜維每次都讓廖化去當靶子吸引注意力,估計廖化的壞名聲就是這麼來的。值得一提的是,廖化從來沒有當過先鋒,因為他本來是文官出身,武力值並不高。然而文學的影響力和流傳度是遠遠高於史書的,所以老百姓心目中的廖化永遠是那個各項指標平庸的三流武將。

    廖化雖然參加多次北伐,但他反對姜維不顧力量對比窮兵黷武的行為。在姜維最後一次北伐時,廖化認為“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結果不幸而言中,姜維又被擊敗,可見廖化是很清醒的。

  • 4 # 阿斗不傻

    廖化同志當然是被低估了的,廖化作為一個武將,可以評價為國之棟樑了。

    所謂棟樑,當然是支撐國家的存在,廖化在後期當之無愧。

    三國是個亂世,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群雄逐鹿,中原在霸,也因此產生了無數英雄,無怪乎人常說亂世出英雄。

    比如:蜀漢的五虎上將那是各各都超一流。

    比如:曹魏的五子良將,有句話說的好,五子當先。

    比如:孫權的東吳四英將,還有啥十二虎臣,也是人多勢眾。

    這些傢伙在歷史上都是有傳記的,可惜啊可惜,廖化同志卻沒有,原因嗎很簡單,出道晚了點,命長了點,存在感低了點。

    但是他的功績和能力絕對沒得黑,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可不是貶義詞。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儉,因為出生年月不詳造成結果就是他到底多大完全沒人知道,這傢伙也是荊州人,出生與荊州襄陽郡中盧縣,就是今天襄陽市哈,這人一生征戰,最後七旬多才壽終正寢,在三國也算傳奇。

    整個三國,活到七十多的都沒幾個,比他強的殺神呂布,貌似40不到就掛了。威震華夏的關羽,五十八也去了,虎吼出名的張飛,不到六十也掛了,還有那無數短命鬼比如孫策啊,周瑜啊,都如此。而廖化這傢伙就是能活,還能善終,這已經是本事了,司馬懿都沒他能活。

    能活是一個優勢,不僅能活還能打,就更不得了了。

    廖化的生平還是說說比較好,

    按照《三國志》記載廖化一開始是文官出生,可不是什麼黃巾軍出生,一開始是正兒八經讀書人,所以被關羽任做前軍主簿。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文書,相當於關羽的貼身秘書。關二爺雖然喜歡讀春秋,但是文化水平其實不高,這個時候廖化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

    後來關二爺,北伐襄陽,圍困樊城那時候,可謂志得意滿,可惜被孫權小兒背後偷襲,最後兵敗身死。

    這就坑苦了廖化,沒辦法的他被孫吳俘虜,在三國時代嗎。換個主子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比如關羽都跟過曹操,可是這廖化偏不,他完全詮釋了什麼是“身在吳營心在漢”找了個機會就一溜煙的跑了,臨走還不忘帶上老孃,絕對是忠孝二全的主啊。

    這逃亡過程那也是心酸不已,從荊州一路風餐露宿,一千多里路,就這樣靠一條腿,一個人還背個老媽踉踉蹌蹌回到了蜀漢。

    這一路沒有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風光,但是那種精神無疑是讓人動容的。

    回到蜀漢的廖化,恰恰就碰見劉備在秭歸準備興兵伐吳,那當然是踴躍請戰。劉備一見廖化也是老淚縱橫,不容易啊,兄弟,真苦了你了,這一路走來。太辛苦。

    我也沒啥好報答的,就當個宜都郡太守吧。

    《三國志》: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一個本來在哪裡都能活口飯吃的人才,僅僅因為思念故國,思念故主,就帶著老母親一起千里逃亡,穿過敵人的步步封鎖,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能耐啊,我反正是做不到的,有誰能做到可以留言。

    也因為這千里走單騎的驚心動魄。還有那無雙忠義。廖化最後在劉備去世後節節高升。

    先是做了丞相參軍,直接跟在諸葛亮身邊,後來又被調為廣武都督,陰平太守。沒點能耐。能做地方主官嗎?

    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參與北伐事業,劉備死後。劉禪登基,封廖化為飛衛將軍,隨後就開始跟隨諸葛亮北伐。在三國演義中,廖化曾殺敗司馬懿,奪得其金盔,獲大功,當然這只是演義,諸葛亮死後,蜀漢沉寂很久,知道蔣琬費禕先後故去,執掌軍權的姜維終於能又一次踏上戰場。

    這一刻,廖化已經年僅七旬,但是胸膛依然豪情萬丈,熱血又一次沸騰。讓他屢立戰功,但是再多的戰功也不能改變結局。

    蜀漢苟延殘喘幾年後被鄧艾鍾會強推,姜維的詐降復國也功虧一簣,廖化在被押送到洛陽途中就憂憤而死。

    廖化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他見證了關羽敗走麥城的悲傷往事;也見證了劉備託孤白帝的含恨而終;更見證了諸葛亮五丈原的秋風蕭瑟;

    最後和姜維一起聽聞蜀漢投降的無可奈何,最後在憂憤中結束這一輩子為蜀漢辛勞的一生。

    他這一生,從行軍主簿,到宜都郡太守,到丞相參軍,又從文職變為飛衛將軍,大軍先鋒,直到車騎將軍

    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飽含多少心酸?
  • 5 # Gurunding

    這問題問的非常好,我的回答是:不是。

    那麼廖化的實力行不行呢?當然是行啦,你想啊,劉備去世,諸葛亮掌兵,廖化做的先鋒;姜維北伐,廖化還是做先鋒。如果一個人能力不行能次次做先鋒嗎?

    當然,這裡又說道,什麼是先鋒?先鋒就是遇山開山,遇水架橋,攻擊時第一個衝上去,後撤時又是最後一個撤退的,我們都知道現代戰爭中有一類人叫做尖刀排,在尖刀排最突出的人視為尖兵,那麼先鋒就是這類尖兵,它往往需要的是能力最突出,判斷力最精準,武力最強,臨變反應最快的人擔任尖兵,所以如果廖化實力真的不行怎麼會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擔任先鋒呢~對吧~更何況擔任這麼多次先鋒盡然沒死,也是無敵於人世間了~哈哈哈

  • 6 # 一點點歷史

    即便是沒有讀過三國這段歷史的人,對於廖化這個名字應該都不陌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

    這句話確實帶有貶義,意為蜀漢人才凋零,連廖化這樣的人都能做先鋒,這句話並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清末小說《掃迷帚》,原文翻譯過來是一個老漢看到一個年輕書生在編寫縣誌,故而嘲笑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廖化曾為關羽的主簿,這個職位是各級主官的屬下,三國時期很多名人都曾擔任過主簿,比如呂布曾為丁原主簿,司馬懿也曾擔任過曹操主簿。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走麥城兵敗遇害,廖化投降東吳,歷史記載歸吳後,廖化思念劉備乃詐死,騙過眾人,帶著老母親逃回蜀漢。

    廖化歸蜀後並沒有被懷疑,依舊在軍中隨同劉備作戰,從這點可以看出蜀漢上下對廖化還是比較信任的。

    劉禪繼位後廖化官升丞相參軍,差不多相當於軍隊中參謀的意思,被諸葛亮器重的馬謖也是丞相參軍。

    在史書中也記載有一些廖化領軍作戰的記錄,蜀漢北伐之時曾奪取曹魏的陰平郡,當時廖化就被任命為陰平郡郡守,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甘肅文縣西北。

    在三國後期,蜀漢確實人才凋零,諸葛亮死後廖化憑藉在蜀漢多年忠心耿耿的履歷,一步步成長為蜀漢高階將領,公元259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這時的廖化已經年逾古稀。

    雖然廖化在名將輩出的三國時期並不出彩,但是在蜀漢還是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後諸葛亮時代,姜維不斷出兵北伐耗費國力就讓廖化非常憂慮,他曾說過:"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從這點可以看出廖化還是有一定的戰略眼光。

    蜀漢滅亡時,廖化已年近八旬,仍然率軍奮力抵抗,直至接到劉禪的敕令才向鍾會投降,不久後在遷往洛陽的途中廖化病逝。

    從廖化的生平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廖化沒有耀眼的戰績和履歷,但是在蜀漢政權中廖化憑藉豐富的經驗和資歷積累逐漸成為了蜀漢後期的重臣,不過廖化垂垂老矣依然在戰場拼殺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蜀漢人才凋零。

  • 7 # 劉老妖

    這句話原意並不是說廖化沒有實力,能力不行。只是在後世的流傳中加入了引申含義。在蜀國後期,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廖化成為了蜀國軍中的領軍人物,是姜維的左膀右臂。他的軍事能力和政治眼光都很出色。

    首先,他的軍事能力雖然沒有關羽張飛那樣耀眼,但也不是弱者。公元238年,蜀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劉備和諸葛亮都已經死了,但是蜀國遠征魏國,並沒有就此停下。廖化在這一時間,是蜀國主要的將軍,他親自率領軍隊向北討伐魏國。守城的將軍知道蜀國的軍隊,來攻打城池。就派遣人,就向魏國請求支援,但是廖化把他們一個一個都擊敗了,曹軍大敗。可見廖化的軍事能力是出眾的。

    其次,廖化還是一個政治眼光出色的人,關羽被殺後,廖化被任命為宜都郡的太守,宜都郡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他還諫言諸葛亮的繼任者姜維,要節制民力,減輕百姓負擔,不然會出現亂局。但是姜維並沒有聽取他的建議,而是更大規模的徵發兵力作戰,最後姜維死於兵變。

    可見廖化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實力並不弱,只是名氣上沒有五虎上將那麼響亮。

  • 8 # 住在雨中的小魚

    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那麼廖化真的實力不行嗎?

    首先廖化是一代名將,他為人忠心耿耿,辦事認認真真,很受劉備的喜愛,只是他不在五虎大將之中,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反映出,諸葛亮雖然說他鞠躬盡瘁,但是他所有事情事無鉅細,忽視了對蜀國後備軍事人才的培養。 這就在後來姜維北伐,蜀國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經相繼亡故,這個時候呢已經沒有將領可以啟用。只能起用年近八十的廖化作為先鋒,你想想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蜀國在這個時候連年輕的將領都沒有,廖化這樣的老將八十歲還要去出去打仗,我覺得他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更為近似。

    另外廖化這個人的武功也絕對不算差,他也一直是關羽手下的左膀右臂,廖化在很多次的作戰當中,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務,也有一定的軍事智謀,總體還算不錯,應該算是綜合素質不錯的一位了。

    所以這句怎麼看都是怎麼貶低廖化的話,可千萬別再理解為廖化是平庸無能的人,也別理解為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更不能理解為矮子裡拔大個,真是把廖化冤枉死了。

  • 9 # 西山秀才

      提到廖化,總會讓人想起這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很多人都誤讀了這句話,認為這是矮子裡面選將軍,廖化是平庸無能的人。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廖化是唯一一個完整經歷了從黃巾起義到蜀漢滅亡的歷史見證人,不管是從《三國志》還是從《三國演義》來看,廖化都絕非平庸之輩。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高調精彩亮相,武藝無比高強,也曾千里走單騎,差點活捉司馬懿”,從這裡可以看出,廖化絕對是個不簡單的人。特別是在姜維執政蜀國大權的時期,廖化成為了蜀漢集團舉足輕重的人物。

      廖化首次在《三國志》裡頭出現,是在劉備稱漢中王時,封關羽為前將軍,廖化則是擔任關羽的主簿。主簿屬於比較高階的行政秘書,因此可以判斷廖化的教育程度不差;還有就是,大家都以為主簿只是普通的文官而已,不知道的是連三國武力第一的呂布也做過丁原的主簿,還有司馬懿做過曹操的主簿。

      荊州之戰時廖化連同關羽都被吳軍俘虜,後面廖化用炸死的方法逃回蜀國,劉備對其大加讚賞,因為劉備本身忠義自詡,他也熱愛忠義之人。所以廖化非常得以被劉備所器重,遂拜為丞相參軍,相當於輔助諸葛亮的將軍。但是當時劉備最不喜愛的馬謖深受諸葛亮器重,所以劉備死後,廖化沒有受到多少好待遇,仍然只是負責後勤方面的事情。

      諸葛亮死後,廖化逐漸變成蜀漢軍事的中堅份子,後來更是當到了右車騎將軍,一直協助著姜維繼續北伐曹魏。《三國志》引裴注的《華陽國志》提到:“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王、句”是王平和句扶,“張、廖”就是指張翼和廖化了。換句話說,他們就是蜀漢後期的四大金剛。

      費禕被殺後,姜維主掌大權,而原本是丞相參軍的廖化被姜維推上了戰場。廖化已經年過花甲,和張翼,柳安等蜀漢將領開赴前線。當初,廖化極力反對姜維繼續北伐的態度,認為兵少將寡,國力不支,無法支援戰爭。所以姜維力排眾議,為了秉承諸葛亮的遺志,多次率領五萬人以下規模的部隊北伐,勝負參半。夏侯霸病死後,更加提升了廖化的地位,用老將來做先鋒,所以才有了這句老話: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蜀國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廖化也是迫不得已,因為無人可用,人才匱乏,有經驗的老將出山也能看出來當時蜀國已經撐不了多久了。可是即便這樣,廖化還是為蜀漢最後的輝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廖化一生忠於蜀漢,可是因為年輕時候不如關羽等人有名氣,不被看好,老了卻又有心無力,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了,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何等的悲哀啊。

  • 10 # 歷史兵說

    “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這句話,不過是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寫下“廖化充先鋒”之後,而演變出來的一句民間俗語。不過,千萬別小看廖化在三國時期是一個無足輕重小人物,但他卻是蜀漢後期的一名重要的將領,蜀漢滅亡的軌跡在他身上幾乎都可以尋得到。後人在成都武侯祠的文臣武將廊中,將廖化排在黃忠後面,位居第八位。羅貫中在《演義》裡把廖化胡亂侃了一通,但真實的歷史上,廖化沒有隨諸葛亮北伐過,所謂的“廖化充先鋒”這句話,不過是羅貫中自己搞出來的一個夢想。建興元年,廖化為丞相參軍,不領兵。所以在諸葛亮《廢李平表》所列北伐營中將帥,沒有他的名字。廖化晚年的時候,大多數時間都是留在成都參與政事。蜀漢滅亡後,廖化等亡國大臣隨劉禪一同被押解到洛陽,途中,廖化病死,年近75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手下士兵無數,宋江為什麼一直想要被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