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到彎道就加速

    陳勝是秦末時期的農民起義領導者,他帶領秦朝的百姓們和秦王朝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以扶蘇和項燕為口號,起義隊伍一呼百應,起義軍的人數迅速躥高,成為了一股能夠和秦王朝對抗的軍事力量。《史記·陳涉世家》中記載他們起義之初是因為大雨延誤了工期,沒辦法按時趕到,所以他們這一群人很有可能會被殺死,而陳勝吳廣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於是策劃起義,反抗暴秦。

    可是根據最新出土的秦朝時期的法律的記載,《睡虎地秦墓竹簡》:失期三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 水雨,除興。就是說受天氣因素影響而耽誤工期是不會被懲罰的,那陳勝和吳廣兩人又為何要以誤了工期要被殺頭為理由而掀起反抗呢?這樣仔細一想就會有一種他們是早有預謀的感覺。

    史料上記載著陳勝的身份是農民,但是一個農民能夠有利用鬼神之說來迷惑眾人的這種權謀思想嗎?一個農民武夫,他能夠有遠大的軍事指揮才能嗎?很多事實好像都不是陳勝這種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的人能夠做得出來的。所以,陳勝的身份很可疑。

    在秦朝末期的時候,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或者在百姓中聲望很高的人才會有字。楚霸王項羽是楚國貴族後代,他姓項,名籍,字羽。劉邦只是一介百姓,當過最大的官也只是一個亭長,而劉邦只有姓和名沒有字。這樣我們就可以證明,陳勝有字是因為他的身份並不是普通的農民那麼簡單,陳勝的隱藏身份一定是具有一定地位的,或者他是貴族的後代。

    除了陳勝的字引人生疑之外,他的出生地也有一定的爭議。《史記·陳涉世家》中有: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關於陽城到底在哪裡又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種觀點就認為陳勝的故里在河南周口的商水縣。春秋時期,在商水這個地方有一個國家,就是陳國。可是後來陳國被楚國給吞併了,後來商水就被楚國作為了一座都城,改名叫做“郢陳”。而陳勝建立政權的地方就在此地,想來此地不僅僅是戰略重地那麼簡單,應該還有背後的一些原因,比如這裡是陳勝故國的所在地。

    既然陳勝將身份隱藏起來,那麼這次起義是否是有意為之的呢?

    《史記·陳涉世家》: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以及這句著名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以此為起義的口號,他振臂一呼,決定以秦國公子扶蘇和楚國大將項燕為名,發起對秦王朝的反抗。他認為老百姓也是可以做王侯將相的,以此來鼓勵和煽動眾人加入他們的起義隊伍。這裡有一處十分奇怪,令人不解。陳勝要起義,反抗的又是秦國,為什麼他還要以一個秦國的王室的名義來發起號召呢?這個人他選擇的又恰巧是據說懷有楚國王室血統的始皇長子扶蘇。

    歷史資料裡面沒有關於扶蘇的母親的記載,相傳扶蘇之母應該是楚國王室之女,當時秦國的太后華陽太后就是楚華人,而秦國世代都是由太后來決定秦國君王的夫人人選,所以楚華人出身的華陽太后很有可能給秦始皇挑選了一位楚國夫人,所以扶蘇是半個楚華人。陳勝是楚華人,他為了反秦,所以以一個楚國皇室身份的人為代表人物發起號召也未嘗不可。

    另外,扶蘇賢名在外,在百姓中聲望很高,是秦始皇繼承人的不二人選。可是現在卻是“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的下場,而“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扶蘇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扶蘇在民間的聲望很高,以他的名義發起起義的號召一定會有不少人慕名前來參加。再加上現在很多百姓並不知道扶蘇已死,只知道現在做皇帝的人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所以他們這支隊伍也相當於是為扶蘇正名。

    雖然起義成功,最後卻以失敗結尾,其慘淡結局的根源就是因為內亂,而不是不敵秦軍。

  • 2 # 茶山劉的貓

    陳勝吳廣因為押解勞役途中遇暴雨耽誤了規定日期,按秦律要被處死。繼續趕路是死,造反說不定能拼出條活路,所以就下定決心造反嘍。既是造反也要師出有名,要不然也沒人響應。這時是秦二世在位,太監趙高當權,整個秦國被這二人搞得民不聊生,本來皇位是公子扶蘇的,結果卻被李斯跟趙高篡改成了胡亥,扶蘇被殺。按照史書的說法,公子扶蘇生性仁慈,愛國愛民,所以打著扶蘇的旗號,天下響應的人應該不少。

  • 3 # 尹禾

    我們都聽過“指鹿為馬”這個成語,講的也是秦朝的事情。趙高當年跋扈至此,都沒辦法讓大家認同他做皇帝。可見,名正言順是多麼重要。

    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耽誤了行程,按律當斬。於是對於他們那一隊人來說,要麼死,要麼反。可是對於天下其他人呢?你是誰啊,叫我反我就反?你跟我講反了就能推翻暴政,我憑什麼相信和跟隨你呢?

    因此就要找一個天下人都信服的理由,或者跟隨一個天下人都相信的人。足以讓大家凝聚。

    封建

    談到此處就不得不揭露封建社會的本質。是實行封建政治、經濟制度的社會形態,由地主階級掌握生產資料,掌控軍隊、法律,控制思想。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封建社會最大的笑話。軍隊和法律就是為了控制被剝削階級而產生的。封建社會的禮教就是為了愚昧民眾。這種由內而外的統治,讓很多民眾自出生起就堅信,天下是某一家的天下,反對他就是不忠不孝,這是當時普世的價值觀。只有當矛盾激化到頂點,人們才會不顧一切的改變自己的價值觀。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平穩過渡,需要一個引子。

    扶蘇

    回到問題,關於扶蘇。無論是出於封建統治的何種手段,都要讓民眾瞭解和擁護下一任的統治者。於是扶蘇或許真的有賢名和戰功,或許是封建統治者的粉飾。總之,全華人民都已經認同了這位繼任者。但是由於殘酷的政治鬥爭,原定繼任者沒能成功上位。這本身就讓民眾不解,於是在別有用心者的導演之下,一個本來已經失敗的人,又有了價值,全華人民都站起來擁護這個本該成功的失敗者,為他討回公道。至少,在道義上,所有人都站得住腳了。至於事實是真是假,那要用實力去說話,等我有了實力,我說真就是真,我說假就是假。

    這就是陳勝吳廣為什麼要藉助扶蘇的名義,因為人們不認識陳勝吳廣是誰,但是認識扶蘇是誰,他們都願意為扶蘇討回公道,順便推翻暴政。

    至於以後,陳勝吳廣也不用擔心什麼。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人們是見不到扶蘇的,他們只能見到扶蘇“指定”的代言人陳勝和吳廣,人們會慢慢發現,是這兩個人帶領他們打下一個又一個郡縣,攻克一個又一個敵人,帶領他們走向光明。當這種認識上升為崇拜和依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作為唯一的領導者。

    借勢

    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對這些手段掌握的都很好,這一招的學名應該叫做“借勢”。當你沒有足夠的實力獨立完成某件事的時候,就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

    歷史的規律有時讓人覺得很簡單,但是當我們面對同樣的境遇時卻很難識破真相。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用不到“借勢”,因為當我們遇到自己做不了的事情時,本能的就選擇了放棄。不要小看每一段歷史,當它跨越千年躍然呈現在你面前時,就註定了它的不凡。

  • 4 # 三日軒主人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陳勝吳廣扛起扶蘇的旗號,第一是給自己找一個名正言順的造反理由,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拉攏士族階層,增加起義軍的號召力。

    自陳勝吳廣以後,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都用這一招,說明這一招還是相當好用的。哪怕沒有成功,由於掌握了大義所在,所以後代史書上不會對這樣的隊伍太過排斥。

    你看後來的白蓮教和太平軍,兩個神神叨叨的組織,沒有祭起正統的旗幟,於是就被後世百姓所看不起,爭議也是最多!

  • 5 # 談笑間2018

    1.出師有名,所謂名正則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

    2.扶蘇在當時還是比較得人心,打著他的旗號可以籠絡人心,好辦事!

    3.二世殘暴不得人心,民眾還是希望擁護扶蘇這樣的人或者是跟從扶蘇的人來做事!

  • 6 # 潘不安講究史

    這個問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陳勝親自給出了答案:

    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當時,陳勝吳廣除了扶蘇,其實還打出了項燕的旗號。總結下來我認為有這幾方面原因:

    1、可以緩解來自秦朝的壓力。胡亥的繼位在當時是非常有爭議的,不排除很多秦人勢力的反對。所以打出扶蘇的旗號,可以減少來自秦朝的壓力。

    2、當時七國中,最強大的就是秦和楚,而且陳勝也是楚華人,因此打出扶蘇和項燕的旗號,可以團結更多的力量。

    3、打出扶蘇的旗號,會讓人以為扶蘇沒有死。那麼胡亥的正統性就會動搖,分化其力量。

    4、說明了當時低層百姓依然是渴望和平統一的,他們反的只是秦二世的暴政。

    5、秦朝滅六國後,王室貴族並沒有被消滅,而陳勝只是平民出身,無法打出六國王室的旗號,所以挑選了已死的扶蘇和項燕。

    6、扶蘇奉行仁政,而且被冤殺,朝野都非常動情。項燕是楚國大將,以身殉國,也得到很多故楚人的同情。打他們兩個的旗號,可以加不少同情分。

  • 7 # 彭聰3022632468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何要起義,以後再說為什麼要打著扶蘇的口號。

    在《史記·陳涉世家》中記載:“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我們可以直接得到的資訊是秦朝讓天下百姓受苦了好久,以前我們也學過他們一群人因為秦朝的律法要按時到達漁陽郡,那天天下大雨,致使他們不能按時到達,遲到了去了也是死,於是陳勝吳廣就藉機起事,確實也帶動了許多人,但也不足一千人啊。

    所以,他們要想辦法,要大家都加入他們的隊伍,人多力量大嘛!他們想到的是必須有一面天下人都認同的旗幟,這旗幟他們想到了:公子扶蘇(只可以被設計殺死了)。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很高,很多人很希望他能繼位。扶蘇仁愛,對百姓很好,若繼位了,天下百姓就能安居樂業,沒有繁重的徭役了,也沒有反叛被殺的危險了。於是,打著扶蘇的旗幟,能夠得到天下人的支援,不論是秦人還是六華人都對扶蘇很滿意。

    除此外,其實陳勝還拉了另外一面旗幟:楚將項燕。陳勝本身是楚人,所以必須號召楚人,要能號召楚人,項燕最合適了。這個不必多說。

    最後,我們可以知道,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天下豪傑分分響應,秦朝離滅亡越來越近了,劉邦和項羽是他們中最著名的兩支。

    所以,結論是:以扶蘇為口號,是為了方便起義,也順理成張。

  • 8 # 虎虎G觀影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那個時期長子也就相當於是後來的繼承人,只是扶蘇還沒有被秦始皇立為太子。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與盧生相互譏諷,並且評論秦始皇的暴政,後被秦始皇追究而逃亡去了,秦始皇感到很憤怒,便叫來侍衛去拘捕當時居住在咸陽的術士,當術士們被抓起來審訊的時候,他們之間互相檢舉告發,因此被秦始皇判處的人高達幾百人,後來秦始皇命令將這些術士活埋在咸陽。

    扶蘇生性善良,當他聽說了這件事情以後,他急忙趕到寢宮去見自己父親,趙高也在旁,扶蘇說到:現在天下才剛剛安定,邊遠山區的老百姓都還沒有歸屬於我們,儒生們都在全力誦讀孔子的言論,並且效法孔子的做法,天下已經沒有了殺戮,而今父王卻要用嚴厲的刑罰來處置他們,兒臣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妥當的,我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的,希望父王能夠慎重考慮。秦始皇就大怒起來。下令讓他遠離宮城,將他發配到了邊關。自此以後,扶蘇就在邊關和蒙恬配合管理邊關政務,直到秦始皇去世的時候。

    可是好景不長,秦始皇在後期重用趙高與李斯,使得朝廷上下都人心惶惶,而趙高,李斯二人與扶蘇的弟弟胡亥的聯絡比較密集,他們二人因為與扶蘇又有過節,害怕扶蘇繼位以後威脅到他們二人的地位,所以在扶蘇被秦始皇發配到邊關的時候趙高與李斯在後面扇了很大的一把火。在秦始皇三十七年的時候,秦始皇準備再次去巡遊天下,去了解民間的疾苦,但是當年七月的時候剛到沙丘就病重了,這次巡遊有趙高與李斯還有胡亥跟隨。秦始皇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就召見了趙高,叫他寫遺詔,遺詔上面說的是讓扶蘇儘快將兵權交給蒙恬,並且讓他趕快回來繼承皇位。當時遺詔的內容都已經寫好了,剛準備叫使者送出去的時候,秦始皇便去世了。由於是趙高代擬的遺詔,所以他清楚這份遺詔對他是非常不利的,他在秦始皇去世以後,就對外面封鎖了訊息,並且去和胡亥李斯商量說到:我們現在假造一份遺詔,讓扶蘇與蒙恬自殺,這樣胡亥就能夠繼承皇位,我們二人的後顧之憂就沒有了。

    趙高與李斯馬上擬好了假的遺詔,為了出現意外,就派使者馬不停蹄的來到了扶蘇居住的上郡,當使者將遺詔給扶蘇看了以後,扶蘇馬上就哭了起來,走入內宅準備自殺,蒙恬上前阻止說到:陛下如今是在外巡遊而死的,還沒有立下太子,他讓你來鎮守邊關一定有道理的,如今就因為一份遺詔你就想自殺,你怎麼會知道這個遺詔是不是假的呢?我覺得你應該再去請示一下也不遲啊。使者看見這個情況很驚慌,就在一旁催促,扶蘇對蒙恬說到:如果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那還有什麼可以請示的呢,說完便自殺了。

    不久後,胡亥登基,胡亥很是感激趙高與李斯的幫忙,但胡亥只知道享樂,所以朝政基本上就是趙,李二人在把持,後來趙高看不過李斯想辦法把李斯給乾死了。由於胡亥執政的時候很殘暴,天下很多人都不滿意。農民起義就開始了。陳勝,吳廣就是裡面的代表,當時他們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就說道:天下人都很不滿胡亥的統治,但是我聽說本來應該由扶蘇來繼承皇位的,但是因為他多次勸說秦始皇的緣故,所以被髮配到了邊關,現在傳聞都說扶蘇並沒有罪,但是胡亥卻把他殺死了,百姓都知道扶蘇賢明。老百姓卻不知道他死了,所以我們現在冒充公子扶蘇來起義一定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援的。

  • 9 # 水木清風yy

    扶蘇,太子,親母乃楚國之後,實掌世家諸侯一派,與蒙恬一族一氣,扶蘇即位肯定媛統,而始皇帝要的是一統: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所以立胡亥,陳勝吳廣只是諸侯代理人,故號扶蘇。這答案滿意否?

  • 10 # 國史記聞

    陳涉在起義之初便打著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旗號,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收買人心,擴充實力,借殼上市,旗幟鮮明。這在後世也是常用的一種手段。

    首先,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更具有政治上的正確性。《史記·陳涉世家》中記載,陳勝在宣佈起義之時曾說:“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也就是說,秦二世胡亥本來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他是篡位,所以天下應該起而誅之。而為人寬厚且愛民的公子扶蘇本應該繼承皇位,卻因為多次勸諫始皇帝而被調離京城,後來又被秦二世所殺,他實在是冤枉。

    正是因為公子扶蘇本來就得民心,陳勝等人又假想了公子扶蘇本來可以轉變“天下苦秦久矣”的現狀來烘托公子扶蘇的偉大,所以用他的旗號更能收買人心。另外,暴虐的秦二世根本就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公子扶蘇起兵奪取應該屬於自己的皇位是名正言順的。

    其次,公子扶蘇與大將軍蒙恬等人率兵戍守邊關多年,本來手中就握有兵權,而且還有一定的軍事能力,有他帶頭,對抗秦二世的正規軍更有勝算。

    綜上,陳勝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一方面是名正言順,一方面是反抗暴政,兵權還有公子扶蘇所率領的正規軍的支援,這無疑讓更多人相信追隨陳勝起義,是勝券在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一篇星期六晚上做了什麼事的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