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葛亮既然非常看好姜維,為什麼不在生前重用提拔他?
11
回覆列表
  • 1 # 45喥卬朢暒涳

    謝邀,我認為諸葛亮有自己的考慮,畢竟姜維本身是魏華人,屬於降將,諸葛亮肯定要有自己的防範,而且,姜維主要的才能體現在軍事上,而不是內政,所以,諸葛亮臨死之前舉薦費禕,董允,蔣婉為相,而蜀國經過諸葛亮長期北伐以疲憊不堪,急需休養生息,所以,20年後,姜維才重新北伐。

  • 2 # 太古熒屏

    不是他不想早點北伐,完成諸葛亮和先帝遺願,而是他不能做主。諸葛亮雖然信賴姜維,但同時他還任用了蔣琬、費禕等人。而這些人都厭倦了戰爭,不支援北伐。他們認為像諸葛亮這樣的足智多謀的人都不能成功,更何況現在的他們了。所以一直都是在休養生息,姜維也沒有辦法。

    除此之外還有最關鍵的一點,他們拒絕了姜維的北伐提議之後,還把姜維的兵權給控制住了。姜維能調動的,不過區區一萬人,這些人如果出去北伐了,那可真是有去無回了,姜維是不會一意孤行的。

    所以20年來一直都沒有北伐,只有一些小規模的作戰。

  • 3 # 宇宙的塵埃27551

    謝謝邀請,我來回答。大家知道,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對曹魏發動了五次戰爭,後因疾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在他臨死前,把自己未完成的北伐大業交給了愛將姜維。希望姜維能替他完成北伐的遺願。但為什麼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20年才第一次北伐呢? 其實,不是姜維不想北伐,只能說是有心無力。因為在諸葛亮去世的很長時間裡,姜維並沒有掌控蜀漢的大權。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被後主劉禪封為輔漢將軍,蔣琬被封為尚書令,大將軍,大司馬。這相當於丞相的職位。由此可見,姜維作為蔣琬的手下,並沒有決策權。雖然他多次提議北伐,都被蔣琬拒絕了。公元246年,蔣琬病逝。姜維升為衛將軍,老臣費禕升為尚書令,掌控蜀漢大權。在費禕看來,經過諸葛亮幾次的北伐,蜀漢國力損耗非常大,需要進行恢復。所以他採用"休養生息"的策略,並沒有同意北伐中原。公元253年,蜀漢尚書令費禕被投降的魏國大將郭循行刺身亡。雖然費禕之死是蜀漢的損失,但對於姜維來說,他接替了費禕之位,才擁有了北伐中原的權力。在當年,便出兵漢中,北伐曹魏了。 其實,從另一方面說,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蜀漢國力消耗待盡,根本沒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討伐戰爭了。蜀漢與曹魏國力相差甚遠,確實需要透過休養生息來恢復國力。所以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姜維在諸葛亮死後那麼長時間才進行北伐了吧!不知大家怎麼看呢?

  • 4 # 禁街虎1

    這個要看看當時蜀國的國力、國情。

    蜀國敢高喊口號北伐,始於劉備。當時的蜀國兵馬錢糧都很充足,劉備認為時機已經成熟,諸葛亮也持相同觀點。可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算永遠不如天算,就在劉皇叔大兵即動之際,傳來一個讓他瞠目結舌的訊息——荊州失守,關羽陣亡。劉皇叔一怒之下把槍口對準了東吳,沒想到的是,親征的結果竟然被火燒連營,自己也身死白帝城。帶去的幾十萬人馬損折大半,軍需輜重丟失殆盡。此一役導致蜀國兵源緊張,糧草供應也有了不足。

    之後,諸葛亮南征南中,又動用了兵馬糧草。南中之戰結束後,開始了連續五次北伐。戰果並不理想,損耗日益漸增,致使原本富庶的益州地區逐漸沒落。

    到了姜維接手軍權,開始籌備北伐時,西蜀已經國力不濟。姜維避禍,屯田沓中,搞起了軍民大生產。試想,要不是極度的錢糧緊缺,你就是逃到天邊也避不了禍呀。而此時姜維竟能借這個藉口免死,同時還開墾荒地,生產糧食,這是否說明蜀國已經國力維艱呢?

    姜維是在諸葛亮逝世十九年之後開始北伐,供給尚且如此艱難,那麼十九年前諸葛亮剛剛病逝的時候,蜀國國力是不是比現在更難?甚至已經是油盡燈枯了?

    經過十九年籌劃,才有了一點底子,姜維出征的時候是何心情?沒準在偷偷痛罵劉備諸葛亮兩個敗光蜀國家產的“敗家子”呢!

  • 5 # 晴空喜歡笑呵呵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當時雖諸葛亮選定姜維作為接班人,但還是上個了雙保險,選定了費禕、蔣琬等一干文臣在旁輔助,並授予節制兵權之權,畢竟姜維也曾是曹魏的一員降將,可是諸葛亮沒想到之所以他能六處祁山是因為以他為首的主戰派權勢最大,朝野內外可以說說一不二,姜維就不同了,朝野內外包括蔣琬等人都是主和派,而且都是蜀漢的老臣,影響力不是姜維能鎮得住的,諸葛亮一死主和派佔據上峰,很快姜維的兵權也被解除,無奈只能採用主和派休養生息之策。

    2、蜀漢經過諸葛亮連年用兵北伐,國力早已衰退,才人凋零,已經不能繼續支撐大規模對外用兵,這點姜維也深知,加上主和派的緣由,只能暫緩。

  • 6 # 酒騎風

    同樣是北伐,姜維和諸葛亮之間的差距,比生薑和豬之間的差距要大多了。

    在此前的問題說過,諸葛亮北伐,核心在於緩解蜀國內部矛盾,就好像計劃經濟一樣,大家集中力量辦大事。

    當然,由於蜀國本錢太小,諸葛亮也不是非要把魏國打下來,所以一切事圍繞不死兵進行的。於是馬謖丟了街亭,撤;孟獲作亂了,接著撤;沒糧食了,撤……

    反正每次撤兵,諸葛亮理由都很充分,有斬獲最好,沒有就算了。再加上每次出祁山之間的間隔相差3~5年,老百姓也不會覺得丞相怎麼著。

    但是姜維不是。

    在《三國演義》裡,姜維是諸葛亮的學生……

    但按照諸葛亮的實際設想裡,真正蜀漢大權的接盤俠(接班人)是,費禕。

    費禕是個諸葛亮的腦殘粉。在費禕眼裡,講任何故事都要帶著諸葛亮:

    比如費禕要大赦天下,給出的理由是:你們誰能跟諸葛亮一樣明察秋毫呢?為了避免犯錯,大赦。

    再比如在本題的關鍵:蜀漢政權北伐的問題上,費禕也是一樣:諸葛亮這麼牛X的人,北伐都不成功,咱這幫泥腿子,懂個屁……

    於是諸葛亮死後19年,相安無事,直到公元253年,也就是延熙十六年,費禕被人刺殺了。

    這時,姜維才順利進入蜀漢政權的管理層。

    此時的姜維考慮的問題就是:立功,證明自己。至於蜀漢怎麼樣,一點也不重要。

    再加上姜維一輩子也確實沒取得過什麼像樣子的戰功,還有一個完全可以剋制他的鄧艾……

    於是可惜了,姜維就此gg。

  • 7 # 釣魚倌

    姜維為蜀漢效力之前畢竟是曹魏的官兒,投降蜀漢後也一直被防備,雖說是諸葛亮嫡傳弟子,諸葛亮死後和費禕死前,姜維一直沒有拿到軍權。

    諸葛亮的北伐和姜維的北伐有本質上的區別,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為了向外界顯示蜀漢的政治地位以及軍事存在,從而促成和孫吳聯合抗曹的保身大局。

    蜀漢是三國裡國力最弱小的,曹魏佔據廣袤中原,將廣、兵多、糧足,最具一統天下的實力;孫吳守著戰略咽喉,又處魚米之鄉,人口繁茂,具和曹魏抗衡的國力;反觀蜀漢,在巴蜀交通困難之地偏安一隅,總人口還不到一百萬,軍事實力也遠遠不如曹魏和孫吳,那麼,只有聯合孫吳才能在戰略上對抗曹魏,但是如何才能讓孫吳對聯合抗曹感興趣呢,諸葛亮高瞻遠矚,用國力可以承受之兵力對曹魏進行襲擾,使曹魏時刻處於兩線作戰的境遇,這樣既顯示了蜀漢的軍事能力又向孫吳宣示了蜀漢的軍事實力。

    姜維北伐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和轉移蜀漢內部的政治矛盾。姜維雖是諸葛亮的嫡傳弟子,在諸葛亮死後才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但終因降將身份而受蜀主劉禪和主持大局的費禕的猜忌並沒有得到軍事實權。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這時距諸葛亮去世已經19年了。

    然而此時的蜀軍堅守還可以,卻不具備主動攻伐的實力,可是劉禪求勝心切,姜維為了軍權被迫多次主動出擊,勞民傷財,嚴重的耗損了蜀漢的國力,同時也暴露了蜀軍的實力,使蜀漢成為三國中滅亡的第一名。

    蜀漢之滅,並非全是將軍之錯,實乃後主無道而致也!

  • 8 # 祥子談歷史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立志“繼承武侯遺願,復興蜀漢”的姜維,究竟為何,等了足足十九年(不是二十年,準確的是十九年)才開始北伐呢?

    一、位卑言輕,北伐的決策權掌握在他人手中

    蔣琬當政十三年,歷任職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後,蔣琬接任,被劉禪任命為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延熙元年(238年),劉禪下詔蔣琬:“賊寇反亂未除,曹睿又兇狠驕橫,遼東三郡人民難於忍受暴虐,於是相互連結,與魏分離。曹睿又大舉興兵征夫,與其相互攻打。往者秦朝滅亡,陳勝、吳廣首先發難,如今有此變故,這是天賜良機。您應嚴整治軍,總率各軍屯紮漢中,一待東吳舉兵北進,兩國構成東西犄角之勢,伺機進擊。”於是命蔣琬開府治事,加大司馬。

    費禕當政六年,歷任職位:

    延熙六年(243年)十一月,費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

    延熙七年(244年),蔣琬因病臨終前,將益州刺史之職讓與費禕。待蔣琬病故後,劉禪又升任費禕為益州刺史。

    姜維在這十九中,歷任職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維回到成都後,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蔣琬以姜維為營司馬,率領偏軍,多次西入羌中作戰。

    延熙六年(243年),姜維遷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不久,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

    由此可見,期間的十四年,姜維的職位相較當權蔣琬、費禕相差較大,只是在後面的幾場戰爭中,才有機會得以提升。

    正如孫子所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以姜維當時之職位和威望,根本不足以統領全軍,反之易生禍患。

    二、十九年中,十三年都在休養生息,六年謀劃東征並應對曹魏兵犯漢中

    諸葛亮死後,蔣琬接任後,便推行了全民休養生息的國策。

    延熙元年(238年),當蜀漢得知遼東公孫淵造反,司馬懿前去平定叛亂。因此,劉禪在朝臣們的鼓動下,認為征伐曹魏的好機會已經來臨。遂下詔蔣琬,令其領兵征伐曹魏。

    這時,蔣琬針對諸葛六次北伐,皆是領兵北出。孫子云: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因此,蔣琬認為秦嶺祁山一線,曹魏守軍警惕心較高,難以攻克。但是,如果從水路東征,突襲曹魏的魏興、上庸二郡,極易成攻。同時,又打算聯合東吳,一同共伐曹魏。

    但是,朝中之人討論後,認為蔣琬此計太過兇險,容易被曹魏和東吳堵在上庸,全軍失陷。對此,蔣琬又同費禕思得一個萬全之計。一是,任命姜維為涼州刺史,出兵隴右之地,聯合羌族騷擾曹魏的雍涼一線,牽制曹魏西北一線兵力;二是費禕領援軍駐紮涪縣(今四川綿陽),萬一曹魏想要切斷蔣琬東征大軍之路,也好迅速出兵增援,可保萬無一失。

    之後,此提議得到朝廷認可,蜀國便開始大造戰船,準備水路東征。然而,盟友東吳卻遲遲不見出軍。因此,蔣琬在漢中一等就是六年,不但因此失去了東征之機,最終於延熙九年(公元246年)不幸病故。

    期間,延熙七年(244年)閏月,曹爽領軍出征漢中,漢中守將王平與之相持。這時,費禕率軍繞至曹爽軍後,曹爽擔心後路被斷,遂無奈退軍。

    三、姜維有兩次出兵曹魏的機會,但均未獲勝,因此更無北伐之機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誅殺大將軍曹爽,奪取曹魏大權。而此時,擔心受司馬懿加害的夏侯霸,又正好棄魏投蜀。因此,姜維認為,待敵有變的機會來臨,遂上書朝廷,欲領軍北伐,但是,費禕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又不想逆了姜維之意,隨準其領軍1萬,征討曹魏。

    出征的姜維,首戰便對上了魏末名將郭淮、陳泰以及鄧艾,只能敗退而回。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姜維再次領兵1萬出征曹魏,雖然無攻而返,卻擒獲敵軍中郎將郭循。但是,斐松之在《三國志》的註解中說明:郭循就是一個普通老百九。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二月,費禕便被這個郭循刺殺身亡。因而,後世許多人猜測,費禕之死的元兇就是姜維。

    兩個月後,姜維便率領大軍正式開啟了北伐大業。

    正如馬雲所言:就算你有管理一個大集團公司的能力,關鍵是你要有這個機會。所以,機會對於姜維非常重要,從意氣風發的青壯年,也已踏進了老年人的門檻,人生的理想也在慢慢消耗。同樣,機會對於我們任何人,都非常重要,得之也許會一展宏圖,失之可能會碌碌一生。

  • 9 # 歷史簡單說

    姜維是在諸葛亮死後20年才北伐的嗎?我們知道,諸葛亮是死於公元234年,而姜維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47年,涼州、雍州的羌胡不跟魏國好了,要跟蜀國好,姜維是出兵至隴右,前去接應,然後在洮西,與郭淮、夏侯霸大戰一場。

    有些人認為,這個不算姜維主動北伐,只是為了接應羌胡而與魏軍相戰的,這種說法也說得過去,那我們這次就暫且不算。

    那在公元253年的夏天,姜維率著幾萬人攻打南安郡,陳泰前來救援,這次是姜維正兒八經的第一次北伐。那相比諸葛亮的234年,嚴格算下來,應該是十九年,而不是二十年,不過,這個不影響,說二十年也沒啥問題。

    那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姜維是二十年後才北伐?

    我們先來說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接任人,其實不是,諸葛亮明確的接任是蔣琬,諸葛亮在生前,就向劉禪上表說,如果我不在了,就讓蔣琬來了,這個沒和大家說。

    諸葛亮在死前,將大軍交給楊儀,楊儀誤以為是讓自己來接任,他還很興奮的除掉了魏延,回去之後才發現,諸葛亮早做好了安排,自己是個帶隊的,劉禪也根據諸葛亮之前的安排,讓蔣琬接任。

    而費禕和姜維呢?這兩個,諸葛亮沒有明說,並沒有像劉邦那樣,在呂后問蕭何死後,先後安排了曹參,王陵,周勃,陳平等人。但是諸葛亮對費禕與姜維的器重是顯而易見,諸葛亮臨死的時候,就有這兩個人,而沒有魏延。

    姜維到蜀漢的時候,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就是在公元228年,而諸葛亮死的時候是公元234年,這個僅僅才過了六年,不管從出身,還是從年紀,還是從時間來看,姜維是沒有資格接諸葛亮的任的。

    蔣琬在的時候,讓姜維率偏軍入西羌,看重的就是姜維熟悉西羌,蔣琬死後,費禕接任,姜維仍然做的這個事情,就是拉攏羌、胡,其實姜維想大展身手,帶個數萬,可是費禕十分謹慎,每次都不能超過一萬。

    這個事情,一直到了公元253年,費禕被一個魏國降將郭修所殺,費禕死後,那自然是姜維接任了,姜維就開始了他的北伐之旅。

    可以這樣說,諸葛亮死後,姜維就一直想北伐,他完全是秉諸葛亮遺志的,可是蔣琬和費禕都是比較謹慎之人,所以姜維一直是被抑制的,姜維就只能等,等這兩個人死了,他才可以放開手腳去北伐。

  • 10 # 小鴻哥

    姜維北伐是從公元253年開始,距離諸葛亮去世間隔二十年。在此之前姜維有率偏師接應隴右羌胡和騷擾魏國,但不算是真正的北伐。姜維真正北伐應是公元253年——公元262年這十年間。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蔣琬費禕秉政。姜維回到成都升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平襄侯是縣侯。這時姜維才三十三歲。據後漢書郡國志:涼州—漢陽郡(天水郡)—平襄縣。雖然涼州不在蜀漢控制範圍,這叫遙領。姜維是天水郡人。就像魏延領涼州刺史是一樣的意思。因為蜀漢以天下正統自居,整個天下都是蜀漢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統諸軍說明蜀漢的軍隊都歸姜維統帥,但還是得聽從蔣琬費禕。諸葛亮也許是有意培養一位在他去世後統領蜀漢軍隊。蔣琬費禕才能雖然出眾,但其才能主要在修理內政上。諸葛亮北伐時就留蔣琬在蜀地修理內政,費禕隨軍北伐。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官員。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有人叛魏響應諸葛亮。姜維投降蜀漢的原因。按照三國志的說法。在諸葛亮率軍攻祁山時,天水郡太守馬遵正在外面。得知各縣起事,懷疑姜維等人有疑心。馬遵連夜跑到上邽去。姜維和天水郡官吏看到太守突然跑了於是去追,上邽城門關閉。姜維他們就返回冀縣,也不能進冀城,於是投降諸葛亮。據魏略馬遵害怕天水郡吏民造反而跟郭淮去了上邽城。姜維勸馬遵應當回冀縣,馬遵回道你們不可信任都是賊。因為家在冀縣,姜維等人就返回冀縣。冀縣的人於是讓姜維等去見諸葛亮。姜維等人覺得太守不信自己,於是投降諸葛亮。魏略:諸軍攻冀,皆得維母妻子,亦以維本無去意,故不沒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就是說魏華人認為姜維是不得已投蜀漢的,並不是想造反。 姜維來到蜀漢,任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這時姜維才二十七歲,能封侯是多少人奮鬥一生才能得到的。諸葛亮是非常欣賞姜維的,也有意培養他將來和蔣琬費禕共佐漢室。諸葛亮回到漢中時給在成都丞相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永南就是是李卲,兄弟三人號稱李氏三龍。龍在這裡是指俊傑,就跟諸葛亮稱臥龍。李卲和他哥李朝等人並稱蜀之蘭芳。季常就是馬良,兄弟五人並有才名,白眉最良。就是說馬良是兄弟五人才能最出眾的,馬謖是他弟弟。馬良跟習楨(名亞於龐統)、殷觀等並稱楚之蘭芳。就是說姜維的才能在李卲馬良之上。

    諸葛亮在給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信中還講到要培養姜維,先讓他統帥精銳虎步兵五六千人。還評價: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畢教軍事說明諸葛亮有意培養姜維。姜維之後隨諸葛亮北伐,不久後升為中監軍徵西將軍。公元231年已經升為行護軍徵南將軍。這時姜維才三十歲。趙雲陳到在公元223年才封為徵南、西將軍。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重,臨終遺令讓魏延姜維斷後。也說明諸葛亮對姜維能力的信任。魏延不願意斷後。楊儀姜維率軍退回漢中,司馬懿率軍追擊。姜維反旗鳴鼓佯作進攻,司馬懿不敢進攻。

    公元238年姜維跟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這時王平已經接替吳壹督漢中。六年間姜維數次率偏軍騷擾魏國並接應叛魏的羌胡。蔣琬曾提出順漢水東下收復漢中東部四縣,劉禪派費禕去漢中阻止蔣琬。這一年魏國征討遼東。公元243年蔣琬又提出蠶食雍涼的計劃,費禕和姜維在漢中跟蔣琬討論計劃。我認為這計劃應該是姜維向蔣琬提出來的。三國志: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蔣琬的計劃是讓熟悉雍涼的姜維率軍為先鋒,他親率主力。於是升姜維為徵西大將軍、涼州刺史。這是當年魏延做的職務。然後蔣琬突然生病,公元246年去世。蔣琬死後,大將軍費禕並不支援姜維的計劃。每次只給姜維萬人的偏師,人馬太少姜維並不能實行當年的計劃。費禕拒絕的理由是我們才能比不上丞相,他老個家都沒成功。還是保境安民好了。公元247年姜維升為衛將軍,跟費禕共錄尚書事。這時尚書令是呂乂。就是說蜀漢軍國大事由費禕、呂乂、姜維三人負責。這時姜維四十六歲。所以姜維一直不能實施計劃。姜維的計劃是攻佔隴右四郡,進可籍隴右之資進攻關中。退可守隴右而切斷涼州跟魏國聯絡,一舉再拿 涼州。(紅色部分就是隴右)

    費禕雖然不同意北伐,但一直率軍坐鎮漢中。公元252年才回成都。公元253年正月大將軍費禕被魏人郭循刺殺。所以再也沒有人能制止姜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都知道哪些經典的廣告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