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人是潮人
-
2 # 好風讀書
“唐宋八大家”中政治能力最強的一定是王安石。“王安石變法”不僅影響了北宋,而且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甚至國外的列寧先生和美國副總統華萊士也對他讚賞有加。
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列寧說:“王安石是中國11世紀時的改革家”。王安石差點在北宋時把中國帶入資本市場。
其它人如:韓愈更願意給別人當個好老師;柳宗元心態不適合當政治家;蘇洵文憑不夠;蘇軾城府差一點;蘇轍沉穩有餘,魄力不足;歐陽修可以當一名好政治家,可是政治上的成就比不過王安石;曾鞏沒有機會進入到高層。
-
3 # 求世事洞明書練達文章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寧譽為是"十一世紀中國最偉大改革家。
網路圖片
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早年就進士及第,宋神宗熙寧二年,五十歲的他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推行了著名的變法,結果以失敗告終。王安石曾先後被封為舒國公、荊國公,可謂位極人臣權傾天下。王安石曾在多地任官,《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分析了宋朝內憂外患交織,財政日益困窮,風俗日益敗壞的形勢,提出了變更天下弊法及培養大批適應變法革新需要的人才的迫切性。其提出的變法針對宋朝的各種弊病,意在富國強兵,卻因為保守派(包括八大家中宋朝的幾位)的反對而失敗。
網路圖片
王安石強調文學首先為社會服務,主張文道合一,所作多為有關政令教化、適於世用之文,如《傷仲永》在初一下冊課本有收錄。
王安石的政論文在唐宋八大家尤為突出,其言簡練明快,卻無害於筆力雄健,其文以折為峭而渾灝流轉,詞簡而意無不到。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用簡單的自己遊山洞的經歷說明了大道理:"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網路圖片
-
4 # 瘋哥哥l
政治影響力最大的,非王安石莫屬。
1.唐宋八大家是古文運動這樣的文化復興中的八位有代表性的的散文家。分別是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轍、蘇軾、蘇洵、曾鞏。
2.其中韓愈當過四門博士、監察御史和吏部侍郎,監察御史就是紀委書記,吏部侍郎就是組織部副部長。屢遭貶謫,起起伏伏,從當時看,政治影響力並不特別大。但是他三進國子監任博士一職,又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後世和提攜人才的文章。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後學。所以又稱韓老夫子。
2.柳宗元:官至柳州刺史。柳州的最高長官,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市場(或書記);其後被貶。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3.歐陽修:最大官職做到參知政事,副宰相,相當於常務副總理;地方職務比較多,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又以翰林學士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轉變有很大影響。在史學、文學方面影響力大。
4.蘇洵:年二十七方勵志苦讀,並未入朝為官;
5.蘇軾:最高職位是禮部尚書,相當於文化部長或者教育部長;蘇軾是一個在詩文書畫都有極高造詣的人,但是為官卻並不順利;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自請離京,之後輾轉各地,最後客死常州。
6.蘇轍:幾經沉浮,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最高的當過門下侍郎,也就是宰相。但這個宰相併不是一個,相當於總理或副總理的職位;
7.王安石:及第後,地方為官,政績顯著,升遷很快,任參知政事後,次年拜相。總領變法事宜,權傾一時;支援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王安石兩任宰相,之後退居江寧,即便退守,也依然保持保持相當的政治影響力。
8.曾鞏:做地方官,當過很多地方的父母官,市長級別。
在八位中,被後世稱為政治家的有韓愈、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當時的影響力和對後世的影響,自然是王安石最大。
-
5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時期的散文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二人。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六人。史稱唐宋散文八大家。
今天的問題是誰的政治能力強?只有是王安石了。他最著名的政治上的事件就是:“王安石變法”。他當過宋神宗的宰相,看到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北宋的社會矛盾也發生變化,深刻地感受到危機,曾上書宋仁宗,主張變法,以求國富民強,然而未被採納。
宋神宗繼位後,眼見財力日困,國勢日衰,很想振作一番,做箇中興君主。遂不顧重臣的阻攔,破格提撥王安石,實行變法。
王安石實行新法,首先從理財入手,開始就設了個“制置三司條例司”。它是個統籌國家財政,制定和頒行新法的官署。新法重要的有下列幾項:第一是青苗法,即由政府在青黃不接之際貸青苗錢給農民,以對付高利貸對農民的盤剝。
第二是免役法,這是一種以免役錢代替服徭役的制度,無丁壯的戶也要出助役錢,這就減輕了丁壯農民過多過重的徭役負擔。
第三是市易法,均輸法,是調節物價,防止富有者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的。
第四是田均稅法,即丈量土地,整頓賦稅,防止隱滿地產,這主要是防止大地主漏稅的。
此外還有保甲法,保馬法,置將法等等,這些新的軍事制度,是為了富國強兵的。
新法儘管是維護地主階級根本利益的,但卻觸動了大地主,大商人以及高利貸者們的現實利益,因而首先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反對變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司馬光,韓琦,呂誨,蘇軾等等。
後族與宮廷中的許多人也竭力反對新法,他們說,新法破壞了祖宗留下來的制度,擾亂了天下,弄得人心惶惶!連華山山崩,慧星出現,以及天旱不雨,都說成是王安石新法的罪過,說他的新法惹了天怒,王安石不滾蛋,天是不會下雨的。甚至有個叫鄭俠的大臣出來以頭顱擔保,罷去新法,趕走王安石,十天之內天準會下雨,如果不驗,情願斬首。
宋神宗在一片反對新法的吵嚷聲中有些動搖了。王安石卻正氣凜然,堅定不移,並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對反對派進行了回擊。
變法的工作仍然在進行,但推行新法在朝廷上得不到舊臣們的支援。王安石遂起用了一批年輕的官吏幫他推行新法,即所謂“新黨”。新黨中如呂惠卿等,也是官僚,他們的心思並不在新法的成敗,而想借推行新法之機,植黨攬權。後來,新黨之間也意見不一,互相排斥。甚至呂惠卿反轉過來揭發王安石的隱衷,並拿出證據,說他有欺君之罪。新黨分裂了,新法推行不力,舊黨的反對也就更激烈了。這樣,連支援變法的宋神宗最終也動搖了。
神宗死後,十歲的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她早就反對新法,現在她當政了,立即起用司馬光做宰相,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就把推行了十六年的新法全部廢止了。
-
6 #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唐宋八大家中當屬王安石政治能力最強。
王安石(1021—1086)撫州臨川人(今江西撫州市),在宋仁宗時考中進士,後來兩次做過宰相。
他的具體政治能力在於執政後,就積極推行新法(具體原來有寫過,今不贅述了),新法主要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貸者的利益,目的就是增加國家收入,加強國防力量,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新法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堅決反對,新法最後歸於失敗,王安石遭到排擠被迫辭職。
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和散文都很著名,有的篇章能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
他的詩作風格雄健清新,語言精煉,常用散文句法入詩。
現摘錄王安石在公元1076年遭排擠被迫辭去宰相職務去江寧(今南京)路過瓜州,看到實施新法後帶來的新氣象,想重返朝廷執政熱切意願的一首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其中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第四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借景抒情,表達了自己想回朝執政的熱切心情。
-
7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唐宋八大家裡面政治名氣和政治影響力最大的肯定是王安石。
不管按照官職還是他們所在年代調動政治資源的能力,都說明王安石的影響最大。。
王安石改革的主張又符合當下瞬息萬變的國內外環境。
王安石改革的失敗又增添了王安石悲情的色彩。
但是不代表王安石的政治能力最強。
政治能力不僅包括政治影響力,調動資源的能力,應該還包括政治措施對後世的影響性。
這一點,韓愈遠超過王安石。
韓愈,字退之,生於代宗大曆三年,卒於穆宗長慶四年(768-824),德宗時為監察御史。憲宗時代升刑部侍郎,而後因諫佛骨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代升為兵部及吏部侍郎。
韓愈的一生比王安石經歷的政治風浪小得多,但是韓愈留下來的貢獻和遺產卻影響非常巨大。主要有三點:
第一:排斥佛道兩教。
第二、積極宣揚孔孟之道。
第三:提倡古文運動。
自漢至唐,五百餘年間,只聞佛道,未聞孔孟。當時佛道兩教擁有大量土地財富,並享有免稅的特權,漸漸成為一個個獨立王國,嚴重危害國家財政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蔓延到影響國家政治的發展。而韓愈繼承孔孟儒家,大力弘揚民貴君輕的儒家思想,使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漸漸重新走上了儒家之路。(個人觀點:對百姓來說,雖然儒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對比佛道來說,還是算比較好的)
漢魏以後,文章崇尚駢文,講究詞藻工整華麗,然而到了中唐時期,駢文變成了只追求窮妍極態,淫巧侈麗,卻言之無物的空洞文章。韓愈提出以文載道,重道致用、尚樸崇散、宣揚教化等主張,掃除這種煩瑣無用之文。這種直指人倫、掃除繁瑣之章句,奠定了後來宋朝新儒家的基礎,故稱之為“古文運動”。
這三件事都是功在千秋的事業。至今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相比之下,王安石的政治措施對後世影響很小。
題外話:看駢文看的我都快懷疑人生了,不看註釋完全看不懂,就是看了註釋,呃。。。。我也沒看懂作者想說什麼。而古文裡面,就是號稱最難懂的莊子不看註釋我也能看懂幾句話。要是沒有古文運動,想一想天天背駢文的童年就不寒而慄。
-
8 # 使用者5263264918
如果講政治能力的話那就是韓愈和王安石!雖然蘇轍和歐陽修官當得很大!但為政能力一般!蘇軾 蘇洵 柳宗元 曾鞏建樹在文學 政治能力基本不行!這裡可能有人就會說了 韓愈最高不過吏部侍郎 副部級官員還沒有蘇軾大 怎麼把他拿進來了呢?首先我要麻煩你看清楚問題!問題問得是誰的政治能力最高 不是問的誰的政治影響力最大最強!如果是後者的話那肯定只能是王安石了 王安石是神宗朝首席宰相!類似於明朝的內閣首輔和清朝的領班軍機大臣 說政治能力唐宋八大家不得不提的兩個人物一個是韓愈 一個是王安石!王安石在這裡不用講了 熙寧變法足可說明一切 雖然最後失敗了 但他的成效非常的顯著 比慶曆新政影響力和成效大多了!韓愈這個人真的是大唐的一個大牛人!他在很多方面都是祖師爺級別!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 思想家 哲學家 教育家 他和元和名相裴度是至交好友 韓愈是裴度的幕僚 為政深受韓愈影響 作為裴度幕僚 曾跟隨裴度獻計擒拿叛軍首領吳元濟 可惜裴度沒有采納 否則雪夜奇襲蔡州的不是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李訴 而是裴度 他深諳軍事和政治 韓愈這個人絕對是宰相的大才 李純沒有用他是李純的損失更是大唐的損失 是一匹千里馬 但沒有伯樂 如果韓愈生在貞觀的話不但可以成就他的文壇大名 還可以成就他的政壇大名!因為諫李純不要迎佛骨損耗民力 帶壞民風 差點被殺掉 幸好平時人緣好 有裴度等重臣求情才免於一死 由吏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 說得不好聽相當於流放了 潮州不像現在這麼發達 那時山高林密還有蛇 天災人禍 比比皆是 比不得蘇軾的那個被貶為杭州知府然後還修了個蘇堤 以前潮州跟愛州 靜州差不多 這兩地是現在的越南了 大唐統屬安南都護府 韓愈幹了幾年的潮州刺史 搞得民生大力發展 盜賊也少了 政府收入大增 人民安居樂業 為了紀念韓愈 那裡有很多的韓文公祠 都是人民自發的 跟明朝那個魏忠賢的祠堂完全不一樣的 820年元和15年 李純被宦官幹掉之後他的兒子唐穆宗即位 年號長慶 長慶元年韓愈調回京師 結果被排擠 被皇帝調為宣撫大使 前往藩鎮 盆友都勸他別去 他無實權也不像郭子儀那樣在大唐軍隊裡有很高的威望 怕他重蹈顏真卿的覆轍 他說精忠報國 正義在我手裡 有何懼哉 欣然前往 剛進入軍營 刀斧手磨刀霍霍 站了兩列 一般兵士肯定嚇尿了 何況還是文人 可韓愈理直氣壯 威風凜凜 代表朝廷訓斥藩鎮 然後又以正義與忠誠 以及分析藩鎮周圍形式 恩威並用降伏藩鎮 結果韓愈成功了 回來馬上升官了!韓愈這個人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是強的一匹 這哥們兒口才和思維深度比清朝那些大狀師牛多了 丫的還發明瞭胡辣湯 他可不是後世那些只會耍嘴皮子的懦弱文人!宋昭勳閣功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與范仲淹並稱於世的宰相韓琦對唐憲宗李純未能用韓愈為相都深表惋惜!在唐宋八大家裡面 文藝最全的是蘇軾 文章最有深度和格局最恢宏的是韓愈和王安石 個人綜合素質最高的是韓愈 這是毋庸置疑的
-
9 # 沂溪風
在唐詩宋詞盛行的時代,散文也散發出奪目的光輝,追尋著唐宋八大家的足跡,就能領略到唐宋散文的獨特魅力。
八大家也都有濟世的抱負,然而他們大多經歷了磨難,政治上也遭遇過失意,這大概是文人的情懷與現實的不相融,說誰的政治能力更強,其實並不好評價,但個人較欣賞的,是王安石的政治思想。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從小聰明過人,飽讀詩書,口才極好。他22歲考中進士,從此擔任地方官近20年。
網路圖片
在此期間,他確立了自己體察民情,為民著想的思想。
擔任鄲縣知縣期間,他走遍縣內十四個鄉,積極從事發展農業生產的工作,“起堤堰,決破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稗新陳相易,邑人便之。”被普遍認為是熙寧新法中青苗法和農田水利法的早期嘗試。同時反對以苛刑峻法治理民眾,上書浙東路轉運使抗議強迫民眾納錢以求捕鹽販的措施。
48歲時,他被神宗任命為參知政事,即副丞相,推行歷史上有名的“熙寧變法”。
王安石所處的那個時代,內憂外患,財政“積貧”;土地被集中佔有,人民少地而賦稅沉重;由於過度選拔人才,造成了冗官與冗員,造成了機構與財政的雙重負擔。這種情況下,革舊創新其實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變法中,他重法、重經濟建設的思想開始體現出來。他認為法度要立,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但他同時也認識到,法僅能作為懲戒,不能決定一切。
而他的法大多與經濟建設相輔相成,比如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等等。
青苗法。每年青苗不接的時候,政府向農民提供貸款或穀物,等到收穫以後,農民再按20%的利息償還。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人民不受高利貸的剝削,也增加了財政收入。
募役法。徵收役稅,僱人服役,不服役的地主必須出稅,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限制了地主豪紳的特權。
方田均稅法。重新丈量土地,根據土地多少及肥沃 程度納稅,這也有效抑制了地主的特權。
等等等等。他的新法推行十多年,增強了國家財力和軍事力量,對豪紳貴族多有遏制,但因為其內容過於理想,過於超前,又加上用人不力,措施失當,導致了失敗。
神宗死後,哲宗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致王安石抑鬱而終。
王安石變法雖失敗了,但他改革的目的,完全出於一片報國之心,是為北宋的前途考慮,而且出現了替民眾考慮,同時遏制特權階層的進步思想,非常難能可貴。
-
10 # 刪繁就簡347
王安石變法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所以說王安石在唐宋八大家中政治能力最強。
因為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其變法取得了成效,“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王安石的變革思想及之前商鞅的變革的思想,都是是人類思想反抗的成果,正是這些成果,使人類有了擺脫野蠻統治的可能和方向。正如列寧所說: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回覆列表
此人自幼聰穎,好讀書,過目不忘;作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閱者無不歎服其精妙;連久負文名的文學大師歐陽修也讚歎不已,到處宣揚其文采。
此人乃江西撫州人氏,姓王,字介甫,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變法宰相,被偉大導師列寧譽為“中國改革家”的王安石是也。

與王安石交遊計程車人都知道,這位才子出身官宦人家,父親王益官至刑部都官司員外郎,雖非大富大貴,至少也衣食無憂。可王安石生活至為簡樸,他不僅不愛錦衣玉食,還常常不修邊幅,甚至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儘管如此,士人們都認為他是賢士。賢士就該衣垢不浣,面垢不洗嗎?當時蘇軾的爸爸蘇洵表示懷疑,他說王安石的行為不近人情,這樣的人鮮有不為大奸大惡的。蘇洵不看好他,不但不看好,還專門寫下一篇《辨姦論》諷刺他,說王安石是古時眾奸臣的集大成者。王安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王安石人如其名,人如其字。“安石”,安然挺立一巨石。而“介甫”的“介”,則是堅硬如磐石般不肯改變,還是石頭。
他的性格,為人處世,和石頭毫無兩樣,一旦認定了方向,誰也無法改變,說好聽了是“不屈不撓”,說不好聽了,是“固執”。
例如,他想在仕途上踏踏實實做一些實事,好事,於是固執地不肯轉任京官。當初,王安石年紀輕輕考中進士,做了地方官。按照當時的制度,地方官任期滿,可以以文才自薦到朝廷任職。
其他的官員趨之若鶩,安石獨否,先主動放棄了自薦朝廷任職的機會,後宰相文彥博推薦、文壇領袖歐陽修推薦,他都辭謝不就,反正不去做京官,只想做地方官。為何?因為地方官的職位,既能親民,又能鍛鍊自己的才幹。
在地方任上,真正體現王安石官風的是他任鄞縣知縣時,作為地方一把手,自己的政治意圖能夠實現。他修堤壩,疏水道,改善交通條件;青黃不接時,開啟官倉,借糧給農民度荒。
當然,王安石也是皇帝手下的臣子,只借不還的買賣,皇帝當然不依,他不能拿著朝廷的糧食賣人情。怎麼辦?王安石規定,百姓借糧,待秋收時償還官倉。

這樣一來,百姓固然度過饑荒,不用賣兒賣女、賣田賣宅,而官倉內的糧食,也得到了以新換舊,可謂官民雙贏。從這時起,王安石不但表現出他的愛民心,也展示了自己管理經濟的才能。
後來,王安石調任朝廷任度支判官,開始參與管理全國的經濟。經過多年的基層鍛鍊,加上在朝廷接觸到的宏觀經濟管理,他對現實有深刻的瞭解。王安石上書皇帝,凡萬餘言,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一是財力困窮。二是風俗敗壞。三是人才缺乏。四是政治守舊。
當然,當時的王安石位卑言輕,他的萬言書並未受到重視。但是,數年後,王安石執掌政權,他的施政舉措,大多來自這篇萬言書。
王安石原本執意紮根基層,為什麼肯任職度支判官呢?因為這個職位同樣是一個可以幹實事的位子。
王安石本來就是一個務實的官員,他希望務實,討厭務虛。朝廷調他去集賢院任職,這是一個有機會經常接觸皇帝的職位,而且也是一個十分榮耀的職位。因為集賢院裡聚集著天下一等一的人才。
不過,這裡卻做一些文字工作而已,在王安石眼裡是務虛的。他的犟脾氣又上來了,怎麼也不肯就任。同僚們以為王安石不求上進,無意於世務,悵恨不已,認為自己看走了眼。
第二年,朝廷委派王安石修撰皇帝起居注(更能接近皇帝),他還是屢屢辭絕。小吏手捧敕書找他宣佈任職命令,王安石卻躲進廁所。小吏急了眼睛,把敕書擱在書案上轉身就跑。王安石追上去,硬把敕書塞還給他。最後,朝廷讓他以知制誥的官銜糾察京師刑獄案件,王安石才肯奉命,自此以後不再辭職了。
在朝為官,最忌諱的是與同僚格格不入。王安石偏不,他獨行特立,自己認準的事兒,堅持到底。

有一年遇到一個案件:一少年得了一隻鬥架鵪鶉,他的朋友討要,少年不給。朋友仗著和少年平日私交甚厚,奪了鵪鶉就走。少年一時性起,顧不得朋友之交,追上去把朋友給殺死了。開封府判定少年處以死刑。
王安石提出反對意見:“依照法律,公然拿取、暗自拿取都為盜。少年不給,其友拿取,這是盜的行為。少年追而殺之,這是捕盜行為,雖然造成友人死亡的後果,也不能判處死刑。”他彈劾開封府辦錯了案子。
開封府不服,提請朝廷評理,百官都認為開封府判的對,請求皇帝處分王安石。皇帝裁決:對王安石免於處罰,但必須向開封府登門道歉。王安石接到聖旨,淡淡說了一句:“我無罪!”不肯去道歉。御史們彈劾他目無天子,抗旨不遵,王安石置之不理。
當時,有詔令取消舍人院申請修改詔書內容的權力。舍人院負責根據皇帝的決定起草詔書。當然,皇帝的決定來自宰相們的建議。皇帝精力畢竟有限。所以,很多皇帝的決定其實就是宰相們的意圖。詔令取消舍人院申請修改詔書內容,那麼就取消了舍人院發現、舉報宰相不當建議的機會。對宰相專權有利,卻對皇權乃至國家不是太有利。
王安石當即指出(當時他的官位還很低微):“若按詔令施行,則一切政事聽任宰相所為。我反對此詔令,倒不是宰相們都意圖以權謀私,只是建立法度的精神不該如此。如今,宰相們懦弱者不敢為國守法,宰相中的強悍者則恃皇權隨意下達政令,言官們無人敢於忤逆,我實在為此憂慮。”
王安石的意見一經上書,當然起不了什麼作用,卻引發了朝中高官對他的厭惡。這年,王安石母親去世,他依制辭官歸鄉守孝。守孝期滿,朝廷召喚,王安石的犟脾氣上來了,他不願與奸邪小人為伍,任憑朝廷召喚,他始終不肯回歸朝廷,直到宋神宗繼位。
宋神宗在做親王時,已經聽說王安石的聲名。他剛一即位,便召喚王安石入朝。王安石判斷年輕的宋神宗也想有一番作為,遂應召入朝。神宗問他:“我意欲開創盛世,該如何下手?”王安石答:“擇術為先。”他希望神宗學堯舜那樣的聖王。
神宗心中暗喜,感覺得到了一個有政治抱負的輔弼之臣,謙虛地說:“我自視才疏學淺,愛卿希望我學堯舜,怕難以做到。”但是,神宗接著說:“希望愛卿盡心盡力輔佐我,你我君臣二人,努力達到堯舜的境界!”一席話,說得王安石熱血沸騰,熱淚盈眶,他沒想到神宗如此信任自己。
從此以後,宋神宗對王安石言聽計從,當王安石獨行特立地發表某個建議,其他所有朝臣都在反對,神宗也要力排眾議,依從王安石的意見。

次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援下,開始變法革新。主要有:
一、青苗法。
每年青黃不接饑荒之時,政府貸款給農戶,待秋收時連本付息償還,利息二分。避免了大地主、大財主以高利貸趁火打劫中小農戶,造成小農土地田宅被兼併而破產淪為赤貧戶,政府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二、均輸法。
每年政府採購之物資,預先制定計劃,按照避貴就賤、避遠就近的原則採購。節省了政府採購支出,降低運輸成本,影響了採購官員和與之關係密切的大商人的利益。
三、保甲法。
鄉村建立自治組織,對壯丁登記造冊,每二丁選擇一人參加軍事訓練。加強了基層管理,提高國家軍事動員能力。
四、免役法。
對於人民為國家服徭役,不再按照人頭實際出人服役,而是按照人戶資產多少,向國家交錢,再由國家出錢僱人充役。這項制度相對公平,誰家錢多,誰理應多為國家盡義務;而且,普通農戶以錢代役,不影響農業生產。國家僱傭人服役,往往是無業者。只是嚴重影響了富人的利益。另外,之前不用服役的單丁戶(一戶只有一個勞力)、女戶(家裡無男性勞力),現在也要交錢了,造成他們不滿。
五、市易法。
政府直接參與市場流通。商品供過於求而價格低賤時,政府以稍高價錢買進,防止低價傷害中小商人利益;供不應求而價格高漲時,政府以儲存物資投入市場平抑物價,方式是允許中小商人向政府賒貨或者貸款,政府收取二分利息,中小商人再將物資投入商品市場。這樣大商人不能囤積居奇了,嚴重影響了大商人的利益。而政府可以獲利,增加財政收入。
六、保馬法。
鄉村義勇(民兵)或保甲人戶願意養馬者,政府提供馬匹或資金,民間自行養馬,以備作戰使用。之前是政府負責養馬,浪費且效率低下。
七、方田法。
農戶土地分為五等繳納賦稅。農戶稅負更公平了。
八、免行錢法。
京師之中,各行各業,都要為政府各衙門無償提供物力人力,更有貪官汙吏的層層盤剝,各行業不堪其任。王安石規定,行業不再直接提供物力人力,根據行業利潤多少,按標準向政府交錢便是,免得貪官汙吏直接盤剝。
總之,王安石的新法,初衷是提高國家財政收入、減輕人民負擔、加強基層管理和國防建設、抑強扶弱,效果也很明顯,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這都是允許發生的小問題。

但是 ,新法一經實施,便有反對聲起,一浪接過一浪。反對的人,有既得利益的受損者,這類人很可惡,不肯為國家和中低階層人民讓出哪怕一點兒利益。也有對變法革新認識模糊者,他們只看到弊病,看不到成效,這些人很可悲。
御史中丞呂誨彈劾王安石十過失,神宗為了支援王安石,罷了呂誨的官職,王安石趁機推薦政治盟友呂公著代替。韓琦在政界資格老,也上書反對變法,神宗為之動搖。王安石氣得要辭職。司馬光又上書變法造成“士大夫沸騰,黎民騷動”,王安石忍無可忍,上書自辯。
這時,王安石的政治盟友、神宗的寵臣韓絳支援安石,神宗便極力挽留安石。王安石尋機為神宗打氣,鼓勵他要堅持,不要向流俗保守勢力屈服。神宗這才重新振奮精神,支援新法。在宋神宗的支援下,王安石為了變法革新,決定與所有反對者鬥爭。御史劉述等十五人,諫官範純仁等四人,知制誥宋敏求等三人,先後因發對變法被驅逐。
呂公著對於王安石有舉薦之恩,是安石的政治盟友,後來因為反對變法被驅逐。司馬光是安石交厚的朋友,三番五次寫信勸安石,安石逐漸和他疏遠。韓維也於王安石有舉薦之恩,他反對變法,把民間有人因為躲避保甲法而斷腕斷指的情況反映給神宗,安石對他意見很大;神宗計劃任命韓維做御史中丞,安石極力反對,韓維不得已辭絕了這個任命。
歐陽修不滿變法,向神宗辭職,有大臣勸神宗挽留,安石說:“歐陽修攀附韓琦(韓琦反對變法),盛讚韓琦是社稷之臣。如此之人,在一郡壞一郡,在朝廷壞朝廷,留之何用!”富弼阻撓青苗法被免宰相,安石怒斥不足以阻奸邪,以至於把富弼比作遠古大奸臣共和鯀。
占星官尤瑛說天象變異,最好罷免王安石,安石索性判他黥刑發配遠地。唐坰是安石舉薦上來的諫官,也反對變法,安石大怒,對他頂格處分,最終死在貶謫的路途上。文彥博是政壇上的巨擘,說市易法與民爭利,安石把文彥博驅逐出京師。
上述人等,都是朝廷重臣,有對王安石有恩者,有的是安石的老領導,有的是好朋友,但都觸犯了安石的禁忌,就是反對新法。在王安石眼中,誰和新法過不去,誰就和他過不去,他要堅決打擊。
王安石這塊兒強硬的石頭,其堅強的性格表露無遺。從滿朝反對中可以看出,若想碰一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該有多難;也可以看出,若想真正為國家、為百姓做點兒好事、為底層人民謀點兒利益該有多難!
百官群臣好對付,難對付的是皇帝。神宗在堅決支援王安石的背後,也數次動搖不定。宰相韓琦反對變法,神宗似對新法有疑慮,急得王安石以辭職相逼。有一年,部分地區出現烈風,百姓震恐,不由得把惡劣的氣候和王安石的新法聯絡到一塊兒。神宗趕忙下令減省政事,安石擔心此詔令一旦下達,地方上落實新法會有懈怠,就擅自把這件詔書扣留下來。
神宗耳根子軟,害怕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幹事不自信,膽子小,他聽說有人為了躲避保甲法斷指斷腕,找來安石詢問。安石安慰他:“即使確有其事,也不足為怪。如今士大夫看到新法實施,尚且指三道四,何況是普通百姓呢!開封府二十五民戶,不可避免有愚蠢之人受到蠱惑,幹出蠢事,豈能因為一兩個人的極端行為就不敢有所作為了呢?”神宗不放心,說:“民間言論聽任其發展,則興盛,不可不畏。”
還有一年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神宗臨朝嗟嘆,堅持新法的意志更加動搖。王安石給神宗打氣:“水旱災害,即使堯舜時代也不可避免,此不足以招致陛下憂慮,我們應當做好應對工作就好。”神宗愁眉不展:“饑民流離失所,豈能視為小事兒?我擔心的,正是應對工作沒做好。如今,百信怨望賦稅過重,非議四起。自近侍之臣至太后家族,無不言新法之害。兩宮皇太后以至於涕淚交橫。”王安石聽到這裡,心想連皇太后也開始反對新法了,心中不禁連連叫苦,求神宗好好開慰太后。不久後,神宗還是經不過太后的質疑,只得罷免了王安石的職務。這是王安石第一次被罷免。
王安石對自己失去權力並不掛懷,他擔心的是新法的繼續實施問題。離任前,他請求神宗任用自己的得力助手呂惠卿為參知政事,任用支援自己變法的韓絳代替自己執掌政權。此二人不負安石厚望,都認認真真執行變法政策,守舊派諷刺韓絳是“傳法沙門”、呂惠卿是“護法善神”。

一座堡壘的崩潰往往從內部開始。王安石變法集團內部發生了分裂。原因在於呂惠卿有野心,希望獨專政權,他開始打擊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同時借其他案件陷害安石。韓絳發現呂惠卿的企圖後,勸神宗速速召安石復職。安石得到神宗召喚,日夜兼程,趕回京師。在他心中,新法的實施,是值得星夜兼程的重要事情。
王安石復職後,藉機消除了動機不純的呂惠卿,把他發配地方。但是,王安石萬萬沒想到,自己最終還是栽倒在呂惠卿身上。
問題出在王安石的兒子王雱身上。對於呂惠卿想取王安石而代之,安石看得很開,他只是把呂惠卿移走,省得阻礙變法便好。王雱卻不滿足呂惠卿僅僅被驅逐出京,他要的是呂惠卿坐牢。王雱和自己的門客密謀,由諫官鄧綰(王安石集團成員)調查呂惠卿的問題,再做一些渲染,呈交神宗,把呂惠卿打入詔獄。
誰知計劃被一個小吏洩露給呂惠卿。呂惠卿趕緊寫了訴狀揭露王雱陷害自己。儘管王安石百般辯解,神宗已經開始厭惡他。安石回家問兒子,王雱只得實話實說,安石劈頭蓋臉一陣臭罵。誰料,這王雱也是剛烈之人,不久竟然氣死了。
兒子去世,像一柄千鈞巨斧,把王安石這塊兒堅硬的磐石擊碎。他心力交瘁,徹底對政權失望,向神宗遞上辭呈。神宗順勢應允,自此再未召復原職。
王安石去世時,享年六十六歲。他一生剛強自信,知識淵博,口才極佳,為了變法革新,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引經據典,辯駁得滿朝文武無話可說;對待反對變法者,他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反擊,連朋友和恩人也毫不放過;他做的一切,不過是“國富民強”四個字。儘管新法也非盡善盡美,但至少他的動機是好的,為了國家,為了底層小民,而且也取得了成效。他的變法最終失敗了,但毫無疑問,他是偉大的中華民族脊樑式的人物,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