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w3721王建文
-
2 # 銀湖金濤
歷史的發展有其必然的規律,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所以曹操不會統一全國。
三國的分裂局面是封建經濟分散性的必然結果。當時長江上游、下游區域經濟的發展給劉備和孫權的割據提供了物質基礎。而北方由於戰亂,經濟有待恢復,使曹操一時難以統一全國。但各方都力圖打破均勢,完成統一。
-
3 # 千年楓橋
不會的,因為曹操重在能征善戰,打仗很在行,但是守江山他並非他的強項,能很好的應對危機,但是他會在溫柔中失了前蹄的。
-
4 # 中行偃1
答:曹操這個人的人格魅力是不用懷疑的。他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才靠的就是他“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的無比優秀的品質!僅舉一例:趙儼、繁欽、杜襲,在荊州時,一起商量投奔誰?本來他們就是奔著劉表去的,劉表也很到位,以貴賓的身份敬重他們。趙儼經過仔細觀察認為劉表不是他的菜!他說:“曹鎮東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吾知歸矣”!!!就是這樣的。曹操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認為,問題就出在“唯才是舉”的人事制度上!曹操自建安元年起(公元196年)就大權獨攬了,至220年曹操亡,共計24年(按年頭算應該是25年)執政,期間各個方面人才濟濟,各種問題迎刃而解,國泰民安、繁榮興旺……好話為止。這樣的人憑什麼就不能當皇帝!是他自己不想嗎?胡扯!誰不想!!!我們來看看誰推薦曹操稱帝:孫權!他是真心的希望曹操能稱帝,然後以篡漢之名,討伐之;陳群!這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這是個問題的關鍵!陳群一生只幹了兩件事:一,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曹操如果接受了陳群的建議稱帝,勢必就要接受“九品中正制”,這是陳群代表士族階層向曹操發起的嚴肅的挑戰!!!偉大的曹操絲毫不懼:“若天命在吾,吾其為周文王矣”。我寧可不當皇帝,絕不向“九品中正制”屈服!!!只要我活著,誰都別想廢除“唯才是舉”!你們的龜兒子龜孫子想靠平庸當官???門都沒有!不行就去當平民百姓……
口號畢竟是口號,不能當飯吃,為此曹操基本上把所有的官吏得罪了個遍,也就是說,如果當時實行民主選舉,曹操可能只有孫權這一票,他根本選不上!看明白了吧:“唯才是舉”不得人心!我為我說的話負責。不是不得平民百姓的人心,而是大小不同階層的官吏的人心,選票都在它們手中!
曹操是後漢三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傑出的文學家,他就不是也不可能是皇帝!
-
5 # 展不開眉頭
必須的!在魏蜀吳三國當中我個人認為曹操還是很厲害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亂世之中像曹操這樣能文能武的不多,論智謀不比任何一個謀略家差,論攻城掠地也不必任何一個軍事家差。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在我看來說的就是曹操。再來看看東吳孫權,不可否認的是孫權在政治上的確有他的過人之處,但是在軍事上就不敢恭維了。舉一個例子,合肥之戰曹魏張遼和東吳御駕親征的孫權,兵力相差很大,據說是曹魏八百,東吳十萬,孫權輸了,我反正不是很相信兵力相差這麼大。到簡而言之的說在軍事上孫權還是不懂打仗的,合肥之戰後孫權還是很懼怕張遼的。再來看看蜀漢的劉備,劉備在政治上也是厲害的,同樣在軍事上就一塌糊塗了,從十幾二十來歲起兵開始就屢戰屢敗,直到遇到了軍師徐庶才開始有所起色,那時也是四十多近五十的歲數了。劉備還是很執著的屢敗屢戰就可以看出來。所以我認為曹操最牛逼!
-
6 # 痴騎朽翁
絕對不會,曹操是一個疑心太重的人,因為他的疑心一生中寃殺錯殺了很多人,有的還是他的恩人,他的信條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智者給他的定義是,治世良臣,亂世奸雄。這就說明,做臣子可以是很好的治世良臣。做國君只能是亂世奸雄。綜述曹操絕不會使三國統一。他也絕不會治理好一個強大的國家。
-
7 # 狐筆春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國恆以弱亡,唯漢以強亡”。自從漢光武帝建鼎立極統一天下,營造出與功臣名將共享太平的政治局面之後,偌大的東漢王朝就以一種近乎聯邦制的姿態出現在歷史舞臺上。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分封在各地的功臣名將的家族勢力不斷膨脹,漸漸形成勢力龐大的世家大族或者地方豪強。並且逐步壟斷國家政治和經濟。再加上東漢皇帝除了光武帝劉秀較為長壽,活了63歲之外。其他基本沒有活過40的。以至於整個東漢政權的中樞往往出現幼主臨朝,外戚專政的局面。到了漢桓帝依靠宦官登上帝位之後,國家中樞權力之中又多了宦官集團勢力。所以放眼整個東漢王朝,他的權利主要在皇帝、世家大族和宦官四者之間流轉。這種詭異的權力分配製度,直接從內部將整個東漢集團生生撕裂。這一現象和當年王莽篡漢,司馬代魏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因為他的權利嬗變僅僅發生在上層機構,並沒有對下層的政治機制帶來改變。而這也就是為何王莽篡漢之後,整個西漢帝國的軍事勢力依舊如此強悍的原因所在。同時也是為何司馬氏篡魏之後依然有足夠能力進行滅吳之戰的原因。
公元184年,由於地方豪強肆無忌憚的土地兼併,大量失地農民終於在走投無路之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起義。趁著這次風波,各地豪族紛紛組建自衛軍,來保護自己的莊園和財產不被侵犯。而這就是後期割據一方的軍閥的前身。隨著董卓的擅行廢立,過分誅殺,作為東漢政治中樞的漢獻帝的權利進一步被剝削,朝廷的軍隊也被進一步削弱。此消彼長之下,牧守一方刺史和一些宗室子弟開始趁勢開拓地盤,擴張勢力。而以袁紹、袁術、曹操、孫堅等人為首計程車族豪強的武裝力量更是打著“興義師,討逆賊”的旗號迅速發展壯大。而東漢王朝的滅亡,正是由於地方勢力遠遠超過朝廷勢力導致的,並不是來自於外部的打擊和壓迫。等到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將已經成為光棍司令的漢獻帝迎到許昌之後。整個東漢王朝名存實亡。
之後雖然天下三分,感覺雖然是一大亂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當時的魏蜀吳,隨便拉出一家來,其實力都是異常強悍的,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魏蜀吳三家恰恰都有各自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而這就是為何曹操能夠兩線作戰,在面對劉備和孫氏的挑釁的同時,還敢於出兵北方,平定烏桓和匈奴的原因。也是為何諸葛亮以區區蜀國彈丸之地卻敢於兵出祁山,最後雖然失敗但是蜀國依然能夠堅挺數十年的原因。更是孫吳在內亂方平即有野心窺伺天下,即使國破身為俘虜卻依然敢放言在江東為司馬炎準備了違命候座椅的原因。彼時的天下,三足鼎立,其形式之強弱,實在不是當今的我們所能夠想象的。
所謂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毛澤東在50年代末期就曾頻繁提出要為曹操翻案。他在吟詠曹操的《觀滄海》之後曾這樣寫道:“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由此可見,雖然曹操沒有在形式上統一全國,但是就其在政治、軍事和學術上的貢獻而言,他絲毫不弱於“唐宗宋祖”等人。
宣告:一家之言,不值一哂,忘有行家裡手不吝賜教,感激不盡。
-
8 # 大已吧
我認為極有可能。
曹操,漢魏之際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孟德。
曹操統一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曹操對待俘虜方面也是表現出非常人所及的豁達大度,與荊州劉表殺降形成鮮明對比。
毛主席對曹操十分推崇。因為在古代帝王中,兼有文采武功的人也有一些,但像曹操這樣在政治、軍事、文學諸方面皆為一流則為僅見。所以毛主席曾在一首詩中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輕輕幾筆,便把這幾位著名的馬上天子蕩過去了。數來數去,要算曹操出類拔萃了。
所以如果曹操當年統一了天下,極有可能成為千古一帝。
-
9 # 清水空流
曹操,大文豪,大軍事家。絕對是文武雙全的人物。在文化上開建立安文風。可稱一代宗。在軍事上統一北方。奠定國家統一的基礎。完全有能力統一華夏。成為和造就成為一個偉大的帝國。唯一遺憾的是,曹操就是差一點運氣。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和開創者。 東漢丞相,魏王,公元220年去世。曹丕稱帝后,廟號太祖。魏武帝。 曹操以剿滅話。黃巾軍和董卓起家。曹操協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滅二袁、斬呂布、定劉表、平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統一北方。對外征伐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安定邊界。在經濟上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曹操治理下的北方,政治清明,經濟強大。使得曹魏始終是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而曹操之所以沒有能夠統一天下。拋開劉備和孫權方面不談,主要就是以赤壁之戰為界,曹操似乎是變成兩個人。之前的曹操從善如流,聽取諫言。謀士能夠修正曹操的錯誤和戰略的問題。而赤壁後的曹操變得剛愎自用,身邊重臣或因政見不合或因明哲保身而不在講話,使得曹操以後軍事行動幾乎沒有勝利。沒有任何大局上的突破,天下三分就此形成。而他卻無法阻止。在這一點上比劉邦差點,也許這就是運氣吧。
應該說,曹操是非常渴望當皇帝的。但當皇帝帝”他不僅需要巨大的實力和能力。更需要是‘輿論的支援‘’和足夠的“威望”來證明自己就是那個“順天應人”的“天子皇帝”,曹操從丞相到權臣最後到封建魏王,離帝位就差一步。但就是這一步。曹操就是跨不過去。人心在漢是一個方面,再就是沒有統一華夏。如果曹操在世的時候,統一華夏曹操絕對會稱帝。赤壁之戰以後,當上魏王的曹操基本上已經放棄當皇帝的想法。對於這時候的曹操來說 家天下。讓兒子登基 比一統天下重要 。如果再給他時間和機會,曹操依舊會把精力放在穩固和傳承政權上。也就是說晚年的曹操已經是日趨保守。沒有魄力了。
曹操成事主要依靠穎川氏族,自己不稱帝,可以唯才是舉。因為上面畢竟有個皇帝。但一旦自己登基就兩碼事。曹丕登基以後迅速和世家妥協。換取世家對自己支援。如果曹操登基也一樣。這是必然的。曹操由於和世家不和,在自己集團內部基本上都是本家擔任軍事主官。世家則是暗流湧動。完全是曹操強行壓下去的,如果曹操強行登基。或者徹底奉行寒門策略,完全可以導致曹魏分裂。
曹操沒有處理好和世家的關係,他既不敢和世家決裂,走底層路線;也不願意全面投靠世家。只能採取平衡措施。在軍事上一敗赤壁,二敗漢中,曹操徹底喪失了平定天下的機會。曹操比劉邦,李淵父子,朱元璋還是有所差距的。天命曹操還是差一點。
-
10 # 尋根拜祖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還不足以回答以上問題,那麼就再考慮一個問題:曹操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又為什麼沒有登基稱帝?
分析第一個問題。我們不否認英雄對於時勢的重要性,但顯然英雄更需要時勢的力量造就,要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生不逢時”的哀嘆了。曹操是當時最偉大的英雄不假,但要想實現統一天下,成千古一帝,還得看他這個英雄,是不是被時勢認可。
時勢不認可曹操嗎?不但不認可,實際上曹操一直在跟時勢抗爭,他是逆著時勢艱難前行的孤獨英雄。也就是在那個軍閥時代特定條件下,也就是憑著他個人超強的能力,他才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再想往前一步絕無可能了。
怎麼會這樣?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二個問題就知道了。
官渡之戰以前,曹操實際上並不是時勢的焦點。當他完成對袁紹的打擊,以及完全掌握朝政後,他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號人物。這是曹操政治生涯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敵人沒有浮現出來,反而在此之後,他的這個敵對勢力越來越強大,這個敵對勢力就是——門閥士族集團!
我們知道,曹操乃宦官之後,大宦官曹騰的幹孫子,因此他一直被門閥士族看不起,一直被排擠。想不到,他愣是靠自身的努力,成了帝國最耀眼的明星,這時他體味到了什麼叫高處不勝寒。
門閥集團不待見曹操僅僅是因為他的出身?當然不僅於此,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即他提出來的“唯才是舉”。因為這個唯才是舉,他把自己跟門閥集團的鬥爭上升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與“唯才是舉”相對立的是“察舉制”。那時還沒有科舉考試,官員選拔靠察舉。但東漢末年,門閥士族控制了察舉,寒門庶族根本沒機會被察舉,由此造成的弊端就是,門閥集團壟斷了官場,真正的人才根本報國無門。
曹操“唯才是舉”雖然解決了他的隊伍人才問題,但當他把這個政策放大到國家層面,等於斷了門閥集團的後路。放棄“唯才是舉”,曹操就斷了自己的後路,堅持“唯才是舉”就斷了門閥集團後路,你說雙方能不死掐嗎?
曹操在壓力之下,做不到廢除“察舉制”,只能實行雙軌制。雖然他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但要想統一天下,他的反對力量會越來越強大,難!
這也是曹操一直沒有登基稱帝的原因,不是他不想完成改朝換代,而是門閥士族不允許他這麼做!荀彧之死真的是為了維護漢統?扯!為了門閥集團的利益!
後來曹丕與門閥集團相互妥協,不提“唯才是舉”,也不搞“察舉制”,實行“九品中正制”,保證了門閥集團的基本利益,門閥集團這才投了曹丕的贊成票,完成了改朝換代。
看出來了吧,軍事鬥爭始終只是演員,政治鬥爭才是幕後導演,歷史向來如此!
曹操如果不解決他和門閥集團的矛盾,統一天下那是扯蛋,千古一帝也是笑話,不是曹操不行,是時勢不允許!
回覆列表
曹操生前做了最大努力,讓孫權己經服從中央政府。可按下葫蘆浮起漂,劉備又新成抗擊中央政府敵人,勢力還相當速快發展。他也只有認命。死前沒有完成統一中國宏願。
憑曹操一生雄才大策,遠見卓識,卓越組織的才能,寬宏大量政治家情懷。成就一代幹古一帝是沒有問題的。可惜生命短促沒有時間給他不夠久。人民生活還是特別苦,分裂局面沒有改變,子孫後,代代都是窩囊廢。不但無法繼承先人謀略,連應有勇力都喪失乾淨了。更無曹操機智警敏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是愚蠢象豬一樣等著人家屠殺的豬一群。
在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時,輕鬆交權,等待屠殺。不要說給先輩樹碑立傳,連掙下的榮光也被他們丟光敗儘自己成為笑料。
曹操從官宦家中出生的驍子。在東漢未年動亂中,從青年時代,立志做治世之能之臣,亂世之英雄。
在舉為孝廉,入京城成為北部尉,就揚名立萬有功升為頓丘令,變議郎。上書皇帝懇切進諫匡正奸邪。
黃巾起義爆發後投筆從戎,大破黃巾軍有功升為濟南相。大力整治貪贓犯法,使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在靈帝生前成立西園新軍後為典軍校尉。
曹操和董卓有相當交集。他見過董卓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隻弓箭,左右開弓,有野蠻兇狠的眼光,讓人敬畏三分。見過董卓豪爽氣魄,非凡才幹,有收羅落魄健俠,能親近士人,徵召名土(荀爽韓陳紀,韓馥,劉岱,孔傭,張諮,孔融,應劭張邈,劉表)讓他們擔任地方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跑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甚至為陳蕃,竇武和”第二次黨錮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照雪。提拔他們子孫為官。似成大才但權傾朝野,倒行逆施,曹操還是和張揚,衛茲在董卓權勢如日中天,弒殺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仗著軍權威勢,放縱士兵,劫掠富戶,搜到財物,姦淫婦女,掘陵盜寶,性格殘忍,好用刑法立威,借題發揮殺人。多致人死。
曹操堅決地棄官而走。招兵買馬對抗董卓執政擅權,釋出檄文,陳述董卓罪惡。呼籲各地起兵反抗董卓,恢復劉辨的帝位,說服太守張超,聯合其兄陳留太守張邈,在酸棗舉兵,成立反董聯盟關東軍。使反董卓之勢,如野火燎原,曹操和鮑信也帶領軍隊想佔領成皋縣。董卓派徐榮率軍迎戰。在滎陽汴水邊大敗曹操。曹操也被流失射中,僥倖曹洪救回,挽回生命。早年英雄創業,壯志非凡,都顯示超凡膽略為國不怕犧牲氣概。
曹操在政治上是相當成熟。用人唯才是舉,滅除世族觀念,抑制豪強,加強中央集權,廉潔自勵,以儉率人。以法治國為大策。為魏國建國打堅實基礎。
從189年討伐董卓陳留起兵,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成東郡太守開始逐鹿中原。讓張繡再次投降。以不及掩耳之勢去破劉備,以四戰殘破不堪之地打敗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有四世三公位,門生故吏邐於天下的袁紹,取得官渡大捷。遠征鳥桓,突顯張遼,大展神威,發動猛攻,陣斬蹋頓,全勝得降俘二十餘萬。斬殺袁尚,袁熙。肅清了袁氏勢力。西征平定涼州,漢中用離間計遂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得虎步關右,撐握漢中涼州地區。親征孫權,進軍濡須口。生擒公孫陽,成為魏國公,國列鄴城,為兒子魏國成功奠定基礎。從早先挾天子令諸侯,征討平叛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分化匈奴,成為五部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羌,氐等胡人,統一了中國北方。恢復經濟生產。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公家屯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穩定北方。還是揚名文學,善長詩歌,精賦散文,著作兵法,擅長書法。是一代文章宗師,留下無限精神財富。是古代所有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集一身。加上戰略上舍得唯勝得道。是世間唯一干古第一人,難為帝王無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