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我是一個小書蟲

    易中天紅起來,可謂是一種文化現象。

    我看過易中天的《品三國》,《中華史》,《品人錄》等書,在網上看過易中天的採訪和演講。

    我本人非常喜歡易中天。

    1 易中天讀書多,智商高。易中天上山下鄉前,經常去圖書館讀書,易中天沒讀過大學,直接讀古代文學的研究生,這和他平時讀書多和智商高有著直接的關係。

    2 易中天知識面廣。他本身研究古代文學,在百家講壇上講的是三國的歷史,寫過有關於美學方面的著作,對社會學,人類學,中西方文化比較都有很深的研究,在這個沒有大師的時代,相比其他學者,可以勉強稱為“大師”。

    4 易中天有著強烈的使命感。易中天寫作《中華史》,導致很多人的非議,但是我個人認為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方面,他有著強烈的使命感,無論這部書如何,這種行為值得稱讚。

    所以我個人很喜歡易中天,易中天之所以會紅,有著多種原因。

    1 易中天本身學識淵博,知識豐富。

    2 易中天講課幽默風趣,喜聞樂見。

    4 知識飢渴的時代。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文化需求越來越旺盛,也是易中天紅的原因。

  • 2 # 陳廣逵

    我喜歡易中天、崇拜易中天。估計他能大我十歲左右。儘管我不全認同他的觀點,但我非常佩服他在學術問題上的造詣。易中天有才,表達有技巧,說話有水平,不胡說。他的講話是建立在清醒的邏輯思維基礎上的。我曾在“蜻蜓FM”上透過收音機的方式下載了他的專輯、他在幾個地方的講座,沒聽夠。

  • 3 # 能說與非

    易中天紅起來了,從某些角度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一些錯誤的觀點如果流行於世,對中國的文化發展可能不利,可能是開曆史的倒車。

    俗話說得好:“如果不懂中國的哲學,就不要講中國的曆史;如果不懂禪宗,就不能談大唐以後的文化現象。”易中天犯了胡適同樣的毛病,不懂禪卻大講特講,胡適不懂禪寫了《禪學指歸》,所以,牟宗三老先生才對他嚴厲批評:“《六祖壇經》是「祖師禪」,祖師禪是真正的禪宗之禪,是神會瞭解不到的。胡適先生這一點都不清楚,還想跟人辯,難怪被鈴木大拙當面斥為外行,其實他是真的外行。以像他這種人來領導學術界,出大風頭,這當然非國家學術之福。”

    易中天和現在很多人所言的“禪茶一味”一樣,剩下的只是茶渣,根本就沒有禪味。被“喝茶去”的真實內容是,你不懂禪,可以去喝茶去,以表對你到來的感謝之情,實為話不對機,半點多。有人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什麼“禪茶一味”,這就好笑了,這些人大多就是根本不懂禪。禪是對機於上智利根者的,磨礪於中下根基者的真正的智慧,而非知識、學問。當禪師問禪與你:“來過嗎?”如果回答來過或沒來過,都沒有對到機峰,都是門外漢,還在執著於眼前的Phantom中未曾離開。心性本智根本不被外境所轉,所以禪師轉而請他去喝茶去,這僅是世俗禮節了,非傳達出世的智慧。易中天卻說“吃茶去”是禪宗的直指心性,這完全是搞錯了。從易中天自己發表的,對禪闡述的文章和影片上來看,完全暴露了他對禪徹徹底底是一個門外漢,可以用証據確鑿來說他,一點也不為過。

    易中天在《品三國》中有很獨特的觀點,影響力也是很大的,也值得稱贊。但他不能因為自己一個人的觀點,可以來完全曲解禪的智慧,把優秀的民族文化,弄成了糟粕,以食於民,是不可原諒的!

    如果是涉及到大唐以後的文化曆史,不求甚解,其言語和見解可能會有問題。大部分的學者教授,僅僅是學問的一個研究者,學術的交流者,而非真實懂得禪的實踐者,其漏洞百出的見解,只能是嘩眾取寵,誤人誤已。

    當今社會,很多學者、磚家、教授、達人把禪劃入哲學範疇,實是矮化、弱化了禪,是不懂禪的最露骨的表現。把禪宗的禪稱之為禪學,當成了學問,則轉智為尋思分別妄念,沒有了一絲智慧可言。大家關注禪的妙用智慧是無可厚非的,我隻是希望真正的智慧,不要弄成了偽學俗事。

    (人們的思想被打劫了)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化大國,諸子百家的思想,對社會對國家都有積極向上的作用,值得宣揚。但是,如果你隨意引用各個宗教的觀點,再穿插各宗各派的典故,來闡述自己的立塲和看法,可能會出現混淆原有宗派自己的觀點和宗旨,因為,各個宗派的觀點和宗旨都不相同。

    雖然說禪師們也經常引用道家老子莊公等語句,那是站在自己已領悟了禪的智慧的高度上,來詮釋的;而非從知識上、學術上的分別尋思中來引用的。所以,不能把道家、儒家等諸子百家思想的空,可以等同佛教的空性智慧,詞同而義異;比如單空、斷空、頑空、空空,都不是般若波羅蜜多空性所攝的見解,唯有現空雙運的見解,才是般若空性正見。所以說,學者在推出自己的見解時,要特別細心謹慎,符不符合原有的文化特性,格外顯得很重要,因為一不小心,誤導群生,遺害千年。

    最近看到了易中天教授的影片,他在某校給上千位同學講儒家思想,講孔孟之道,又講了儒家孟子和墨家的墨子之間的相同處,最後又講了禪宗的六祖慧能,還給同學們直指心性,幾番引導,易中天問同學們說:“懂了沒有?”“悟了沒有?”學生們一臉茫然。我看了影片,想他想要同學們懂什麼?悟什麼?同學們沒有生起一絲一毫的出離心,你又想他們懂什麼?悟什麼?你自己悟了沒有!

    講禪、參禪都是一件大好事,然而曲解了禪意,錯誤的引導,那就不是好事了!有的人學佛得到了一些利益, 參禪確實很好。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參禪?參禪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出離,一個是不離。出離是指從凡雜的五慾中出離出來,然後才可能修持前一念未生後一念未起的覺性狀態,在這個覺性中不離開。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想,那還不成了“大乘尚和”的“無念和尚宗”了麼?!

    始知,參是一種行為,一開始就要擁有出離心、清淨心、信心等信念,還要知道般若法理後,才能去參;禪是未曾離開的覺性、本性、如來藏光明自性、自然本智等名。就是用參的行為,要讓覺性妙力顯露出來。在二十一世紀的曙光早已來臨的今天,我們可以去參禪了。

  • 4 # 如畫四季

    之前發過一個易中天老師的影片,引發網友熱議,其實我跟朋友們一樣,對易大師的心情是很糾結的,一方面對他狂放不羈的演講風格很欣賞,是百家講壇裡最喜歡的幾位老師之一。但是又對他解讀三國的很多觀點不敢苟同。

    在《易中天品三國》之初,他就旗幟鮮明的站到了曹魏一邊,連“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負我”這句喪病的話都強行洗白了一波,並且引用魯迅先生的話“諸葛多智而近妖”對諸葛亮一再明褒暗貶,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蜀滅歸結到諸葛亮身上,作為諸葛丞相的鐵粉來說真是叔可忍嬸不可忍。

    “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這是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治蜀的評價。

    諸葛亮為繼承先主遺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輔保後主劉禪穩坐四十年太平天子,“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兒孫在蜀魏最後一戰綿竹之戰中全部死節殉國,蜀地百姓自發在四時於路邊祭祀丞相,這樣的人還要挖空心思去黑,就過頭了,相比司馬懿,身為託孤之臣,卻回頭就把人家曹魏篡了,難怪“丞相祠堂今猶在,不見當年晉宣王”,而且蜀國之滅在諸葛亮身後後三十年了,難不成東漢之滅要怪劉秀麼?某種意義來說,沒有諸葛,有沒有三國都難說,說不定曹操早一統天下了。

    為了尊曹貶劉,在52集節目裡沒有一集說道高平陵事件,對司馬篡魏也一語帶過,說只不過是履行了一個手續,卻經常連篇累牘的講蜀國之滅,捧曹也無可厚非,曹操確有過人之處,但是為了捧一家就狂貶另一家,是為了節目效果?

    雖然易老師對三國的一些看法惹爭議,不過人家在開篇也說了,是從歷史、民間、文學三個角度來笑談三國,也就是並非絕對的以歷史角度來分析,更何況“歷史就是過去的事,過去的事就是故事”。既如此,我們這些看客還有什麼好激動呢,你既然笑談,我們也可調侃議論一番。

  • 5 # 朝雨塵

    易教授很幽默,他在百家講壇上主講『漢代風雲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國』時,常常引人發笑,但這絕不是在戲說歷史。他的講座開創了非常好的風氣,評論歷史必須拿出原始史料作為依據,在此基礎上,他把風雲變幻的歷史透過無厘頭的方式有趣的表達出來,調動觀眾聽講的興趣,再對歷史進行分析,給觀眾以啟迪,以達到一種感悟歷史的最高境界。

    易教授對待歷史人物評論中肯,他認為人物和背景結合起來的歷史應該是鮮活的,不是死板面對,也不是讀起來枯燥乏味,而是要讓人能夠感受到歷史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談得上研究,就是必須要有『史感』。他的講座生動真實,符合大眾文化,的確是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熒屏橋樑。

  • 6 # mulin30311368

    是一個文化學者,有才華。很精明地找到了一個名利雙收的突破口——批三國演義——靠羅貫中吃飯,還罵羅貫中。羅貫中先生從來沒有標榜自己是歷史學家,也沒有承諾任何歷史責任。他廣泛收集民間關於三國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寫成了小說。羅貫中研究了為什麼民間傳說中會神話諸葛亮,會褒劉抑曹。那就是民心——被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民心——忠君、重義、尚智!在百姓眼裡,漢室是正統,當時群雄逐鹿都打的是匡扶漢室的旗號,就是證明。曹操開始是真心匡扶漢室的,只是到後來自己的實力雄厚了就有了野心,所以弄得自己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奸臣,在戲劇中被變成花臉。孫權割據江南,沒有匡扶漢室的志向,還可能伺機染指中原,百姓不可能把他當正神。只有劉備,堅定地維護漢室,諸葛亮北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百姓認為劉備是正統,加上劉關張的義氣感天動地,諸葛亮的智慧神出鬼沒,心向劉備諸葛亮就成了自然的了。如果放大格局,羅貫中寫的也沒有違背歷史事實呀!三國鼎立真實吧?曹操雄才大略真實吧?諸葛治國有方真實吧?歷史的主要事件都是真的,只是為了突出小說中人物的特點,細節上作者做了改動,這是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必須的呀!歷史學者追求歷史真實,你就寫一部真實的三國史得了,幹嘛把《三國演義》作為晉升階梯呢?這就叫投機,很沒意思的!我讀了易中天寫的《易中天中華史》,真是非常個性化的“易中天解讀”,那就真實嗎?也未必。比如中天先生對中華文明起點的解釋,就沒有考慮新的考古成就,而是照搬西方學者的看法。又比如說對“信仰”的界定,他的意思是信仰等於宗教信仰,於是說華人沒有信仰,真實嗎?這都值得研究!說這些,不是否定易中天,相反本人還是很欣賞他的才華的,只希望他成為一個嚴謹的歷史學者,而不要墮落成媚俗的,為贏得收視率的一個歷史投機主義者!

  • 7 # 望君山人

    他就是個能說會道的教師而已,卻被媒體捧得老高。而他自我感覺也很好,然而離智者還很遠。他的《中華史》不知弄好了沒有,聽説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這種人會折騰,但不會成大器。看看吧。

  • 8 # 風輕雲淡137837366

    易老師思維邏輯非常清晰,旁徵博引而不亂,論據極富說服力,思辯力特強,絕對深入淺出,所以他的講座聽起來過癮。

  • 9 # 老李有刀

    易中天現在的出版基本都在果麥,也是果麥給易中天的書做的服務好的原因,易中天一方面能收到比較高的版稅,另一方面果麥也把易中天的書做出了比較好的形態。

    大眾對易中天的最深印象還是他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國,是百家講壇傳播度最高的節目之一。無疑大眾對他的印象主要還是文化明星,好口才有學識有激情。

    但易中天很早就在高校有名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武漢大學,易中天的課一直是爆滿狀態,像那個渴求知識的年代,易中天也做了大量研究,寫了很多氣勢恢宏的文章。但他的個性很強,還有讀書人的硬骨頭,高校機制下他並未平步青雲。

    大眾媒體的興起,讓富有才華的易中天進入大眾視野,財富上的積累讓他能夠堅持他的讀書人骨氣,去年他還做了一部話劇《模範監獄》。或許,易中天還需要做出一部真正硬朗的學術大作出來,才能讓他讀書人的生活更完整。你對易中天有哪些印象?你覺得他的水平如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 10 # 雙子座155380883

    易中天的節目觀點還是比較中肯,實事求是,從不為觀眾喜歡什麼就說什麼,也沒有被某些官方觀點歪曲自已,是個大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