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看愛思考
-
2 # 德厚致遠
自古治國先治吏,吏治不清亂象叢生,官僚寡廉鮮恥,貪汙腐化,胡作非為,再趕上朝廷昏庸無能,又不予懲治整頓,進行有效的監督制約,那麼天下一定大亂。治國要安民,但是對國家政權最大的危害,往往不是來自平民百姓,而是來自官員的權力濫用,營私舞弊,徇私枉法,官場腐敗,朋比為奸,蠹國敗政,腐化墮落必會導致民怨國衰、民流政散。
明朝從明武宗朱厚照開始,政治顯現亂象,皇帝奢糜腐化,怠政荒政,宦官專權,朋黨爭利,賦役混亂,為官者貪婪斂財牟取暴利,有勢者兼併土地敲詐勒索,甚者,地主權貴的賦稅不交,又無辜攤派到窮苦百姓身上,更會加重百姓負擔,豪強惡霸再對貧民敲骨吸髓,更使貧民傾家蕩產,求生不能只會官逼民反挺而走險。
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在大明王朝社會經濟凋敝,吏治機構敗壞,政局黑暗紊亂中,醞釀而迭生了暴亂,人禍加上天災,更將饑民推向絕路,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而且四方響應者雲集,李自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狀大,朝廷也是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窮於應對招架無力,導致滅亡。
民心即天心,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如果沒有昏君奸臣亂政,貧民就不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不會有起義發生。也不會有努爾哈赤七大恨伐明。如果李自成不反的話,滿清也難有趁亂打劫的良機。
治國先治吏,吏治清明的社會,才會國強民富,才有政通人和,才能長治久安。
-
3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李自成作為農民起義軍力量當中的一支,在一定意義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如果沒有這支力量的建立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明朝的滅亡,但是那時清朝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八旗軍隊無論是野戰,還是平原戰都有橫掃的實力,大勢已經構成明亡清興以不可阻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4 # 風輕雲淡51055
我想題目的意思是假設李自成不造反,也就是說明朝末年沒有連年天災,百姓生活尚可維持溫飽,沒有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的內部原因和外部條件,這種情況下,後金還能入主中原嗎?
那麼,這時的問題就捋清了。
首先,大明王朝沒有了農民起義這個心頭大患,那麼,曹變姣、左良玉、孫傳庭等將領率領的幾十萬乃至上百萬明軍就可以北上加強大明朝北部防線,大明朝用於“剿寇”的鉅額財政支出可以用於防禦後金的侵擾了。那樣,後金根本上失去了到大明王朝屬地搶掠財物和人口的時機,後金還能夠那麼快地發展壯大嗎?後金還有能力圖謀中原嗎?
其次,沒有農民起義這個心腹之患,崇禎帝可以全力以赴從財力、人力上信任支援薊遼總督袁崇煥,後金也不能繞道蒙古長城進攻北京,崇禎皇帝也不會疑心袁崇煥通敵殺掉袁崇煥。而且身為袁崇煥部將祖大壽的外甥的吳三桂也根本不會引後金八旗軍隊進入關內,身為毛文龍部將的尚可喜、耿敬忠二人也只會在東北抗擊後金的大明軍隊盡忠職守。此長彼消,後金軍隊沒有入關的條件。
另外,皇太極時期的後金政權能入關佔領中原地區確實是存在偶然因素的,後金政權早期只是因人口稀少、物資缺乏偶而南下中原地區搶掠物資和人口而已,他們自己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當初有降了後金的漢臣建議後金軍隊入關時,皇太極和多爾袞都是反對的。
可見,如果沒有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等內部因素,如果沒有天災人禍等外部條件,中國歷史上便不會有滿清入主中原,也就免除了中華民族“三百年屈辱史”了。
∵
-
5 # 鬼影問道化真身
努爾哈赤起兵叛明,成立後金政權,幾乎是和李自成起事差不多的時候,甚至可能更早些。所以不管李自成起不起事,清朝都會建立,但是若無李自成起事,滿清能不能一統中原就很難說了,個人認為機會渺茫。
明朝敗亡的主因並非國內造反丶邊關叛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與滿清、李自成丶張獻忠、明朝皇帝丶明朝文武大臣…的關係都不大。
個人認為明朝敗亡最大原因就是制度設計缺陷。
蒙元以相對落後的草原體制統治中原,給中原文明造成嚴重打擊,對於農業文明國家體制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大明初立時,百廢待興,在文化丶服飾丶禮儀丶道德丶體制丶基礎設施……方面有海量的工作要做,別的都還好辦一點,但是在國家制度的設計上卻難度極大。
以前的漢人體制無從知曉,蒙元的草原體制又不可效法,所以大明朝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
大明朝新立,洪武帝必定要以天下安穩為首選,所以制度設計時只考慮到體制的安穩,忽視了體制的活力,所以明朝的體制只利於大明初期的國家?恢復性發展,而阻礙了天下太平後的社會進步。
這也就造成了明朝中後期的社會停滯,導致大明國困民貧,至始至終國家的經濟丶文化丶工藝都遠遜於兩宋時期。
大明體制雖然有缺點,但絲毫也不能掩蓋大明朝對世界行政體系的卓越貢獻。1,東廠、西廠丶錦衣衛是國家安全域性、反貪局的雛形。
2,內閣首輔制是國務院丶行政院的鼻祖。
3,宦、儒共治是穩定的公務員制度和領導幹部流動制度相結合的開始。
4,軍隊的文官體制的設立,有效的防範了將領擁兵自重,進而舉兵造反。
大明創立的國家管理體制被西方傳教士傳播到了西方,對西方現代國家管理體制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影響了全世界。
大明國家管理體制是一種偉大的創舉,但是任何初創事物都有一定的缺陷。明朝管理體制的缺陷,不利於人才的選拔,不利於民意直接傳達到中央,呆板的制度不利於貿易,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壓制了文化進步。
最終導致大明亡於天災人禍。
明朝為恢復中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滿清繼承了明朝的文化,繼承了明朝先進的國家管理體系的精華,維繫了中原近三百年的安定,也為後來的華夏文明覆興奠定了不錯的基礎。
明清兩朝為華夏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值得我們認真了研究。
-
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李自成1606年9月22出生,祖輩居住在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從小給地主放羊,如果李自成不造反領導農民起義,率領百萬大軍兵圍北京城,崇禎號召北京城老百姓上城牆共同抗敵,可是老百姓誰也不上城牆抗敵,為啥失信於民,因為皇太極率領清軍打到北京城下,祟禎號召老百姓上城牆抗敵,答應凡是上城牆抗敵的賞銀十兩,皇太極聽從漢人建議,大明氣數末盡,就是攻下北京城也守不住,大明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當時李自成張獻忠己經起義造反,而且沉重打擊了大明朝皇權統治,先讓漢人自相殘殺,從根本上消耗大明朝的軍隊和朝庭庫銀,讓老百姓對朝庭的統治失去信心,失去信任,讓老百姓對朝庭的統治絕望,認人民寒心,這個腐敗的朝庭快點垮掉,所以即使李自成不造反,沒有內亂大明朝也會亡於外敵入侵,大清朝照樣能夠建立,為啥,其實大明從嘉靖時期就己經衰落,嘉靖怕死修道養身以求長生不老,不好好管理朝政,長達二十年不上朝理政,讓首輔內閣宰相嚴嵩管理朝政,造成國庫銀兩空虛,曰本倭寇在東南沿海橫行,他們燒殺搶幹盡壞事,要不是戚繼光組識民兵抗擊倭寇,還不知倭寇要橫行多少年,大明後期山海關外滿清崛起,在遼東燒殺搶前鋒直逼山海關,己經成為大明心腹大患,到了朱由校當政,也是不理朝政,喜歡幹木匠活,別說家居乾的還不錯,但是朱由校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就是會使用人才,會平衡朝庭大臣的各方勢力,當時東林黨和江浙一帶官員管理朝庭政務,提拔重用太監魏忠賢,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知道怎麼管理國家,朝庭養了這麼多官員,這麼多軍隊,沒有銀子必定生亂,不能向老百姓加稅,否則會便老百姓官逼民反,會嚴重威脅大明政權統治,只能向江南江浙一帶權貴富徵稅,誰敢和朝庭作對偷稅,漏稅,逃稅,輕的罷官作牢,重的抄家滅門,這樣朝庭不缺銀子,當時遼東戰事吃緊,必須成立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來抵抗強的滿清鐵騎,朝庭有了銀子,就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來對抗滿清軍隊,朱由檢當皇帝后,他不會治理國家,也看不明白當時朝庭權力鬥爭,那就是東林黨江浙一帶官員當政,而是殺了魏忠賢,東林黨江浙官員就失去了監督控制,他們官商勾結,偷稅,漏稅,逃稅,致使朝庭國庫空虛,經常拖欠遼東軍隊的軍餉,致使軍心渙散,失去了戰鬥力,就是李自成不攻入北京城,大明也一樣會走向覆滅的命運。
-
7 # 我家的臭丫頭美美噠
建立起來很費勁,清朝就是靠著明朝的內憂外患才奪得的江山,最起碼李自成不能同意,漢人的江山應該由漢人來統治,決不允許外族來干擾
-
8 # 庭州行者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搞清楚以下幾個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
明朝的農民生活如何以及原因(好的話為什麼好,不好的話為什麼不好)
明朝的西北民變
後金與明朝的戰爭
明朝的滅亡
為什麼要列舉這些問題?眾所周知,明朝滅亡的直接因素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李自成的部眾,屬於西北民變之中最為強勁的一支;而李自成的部隊可謂是屢戰屢敗,李自成本人也多次差一些就死在明軍的攻擊之下,這就涉及到農民的生活問題,因為李自成屢屢能夠從孤身一人變成擁有百萬大軍的領袖,如果農民安居樂業,李自成不肯能做到如此快速的吸引農民,那麼明朝的農民過的不好的原因是什麼?
至於後面兩個問題,因為後金(清)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某些觀點認為沒有李自成的話,後金根本打不過明朝,後金純粹是撿了便宜;而最後,明朝的滅亡與上述三個因素都有關係,究竟那個因素所佔比重較大?
當搞清楚這幾個問題,那麼“如果李自成不反的話,清朝還能夠建立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
首先,明朝的農民過的是不好的,這種情況是從明朝建立初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的。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開始,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不斷髮生。究其原因,是因為明朝對於農民的人生控制非常嚴格,比如農民連離開自己所在的縣城都不行;再者,明朝的農業稅很高,所以農民不堪重負;還有就是官僚和皇族 的剝削,明朝對於官僚佔地的情況是不加抑制的,由此導致了土地兼併在後期越來越嚴重,比如明朝的名臣徐玠就曾經佔地將近兩萬畝,再加上明朝藩王對於農民的剝削,農民基本上沒有什麼活路可言,所以明朝的農民日子並不好過。
在古達中國,農業為國家的最根本的產業,所以,一旦農民的日子不好過,國家經濟基礎便會發生動搖,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朝的財政到後期會崩潰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所謂的藏富於民,而是對於農民剝削太過嚴重。
既然如此,農民起義也就不可避免,尤其是到了明朝後期,政治腐敗,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場基本上已經爛透,海瑞這種按規矩辦事的官員被整個官場打壓。這樣的 官僚機構,是不可能在災荒來臨時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的。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史很脆弱的,其經不住天災。所以,古代官府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在天災過後,對於農民進行救助,一來是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二來是防止災民因為得不到救助而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但明朝地方官員由於腐敗,並不能有效處理這一系列的災後安撫,不僅如此,其還吞併中央政府下撥的救災錢糧,災後對農民的剝削並不減少,所以,陝西的民變就在天災人禍的雙重作用下發生。
以至於到後來河南等地發生饑荒,災民一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二來受到宗室藩王和敵方官吏的剝削,所以為李自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
至於第三個問題,答案很清楚,在明清的純軍事對抗上,明朝毫無優勢。前期明朝丟掉了整個遼東,在孫承宗,袁崇煥的帶領下,明朝遼東的軍隊尚能夠進行很好的防禦(但進攻就很無力了),到後來,崇禎年間,清軍從長城一線,五次入侵關內,兩次兵臨北京城下,最遠深入到了山東。這表明,明朝北方的防線絲毫不能抵擋清軍,而清軍入關的路 ,也不僅僅只有山海關一條。到後來,松錦之戰後,明軍退守山海關更說明了問題。
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明朝之所以滅亡於農民起義,這與其制度設計以及採取的一些政策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即使沒有李自成,那麼在這種條件下,會湧現出其他的農民起義軍;而明朝對於清朝,並沒有太大優勢。可以這樣說,明朝的滅亡,並不是李自成和後金的合力造成,而是亡於自己的內部。李自成與後金,看似是造成明朝滅亡的兩股力量的 合力,實際上,二者只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因為李自成在軍事上基本上沒有對明朝佔優勢過(除了最後那一次),李自成這個人對明朝的影響並不大,只是,他的出現和屢次的崛起,預示著明朝內部已經出現了很大問題,換言之,李自成勢力對於明朝的警示作用遠大於其對於明朝的毀滅程度。所以,明朝的滅亡,看似是運氣不好,實則早已經種下禍根。
最後得出結論,明朝即使內部沒有李自成起義,也不會是後金的對手。
-
9 # 洛水清風
如果李自成不揭竿而起,明朝就不會面臨兩線作戰的兵家大忌,就能攥緊一個拳頭對付後金。如果李自成不反,崇禎就不會在煤山自殺殉國,吳三桂也不敢引狼入室。
假如沒有明末農民起義,大明與後金就會形成鼎足之勢,無論哪一方很難在短時間內,以壓倒性優勢摧毀對方。從皇太極那次饒過山海關,兵臨北京城下,最後不得不倉惶退回,可以看出,後金根本沒有能力與實力吞併大明。他們最多是僥倖打進來,搶掠一次罷了。由此可知,大明與後金只會長久的相持,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以大明當時的經濟、科技的發展程度來看,勝利的天平應該更多傾向於大明。畢竟,後金的彎刀快馬只是遊牧民族最後的輝煌,隨著先進火器的大規模應用,後金鐵騎最終必將成為戰場上的活靶子。
但歷史沒有假如,隨著崇禎在煤山殉國,大明一下陷入群龍無數絕境,形形色色的人物紛紛登臺表演,諸如吳三桂、洪承疇、尚可喜之流,他們帶兵攻城掠地,甘願做後金的急先鋒,用無數百姓的血鋪平他們的飛黃騰達之路。後金更是打著為崇禎復仇的幌子,迷惑人心,漁翁得利。
明末李自成的起義,毀了大明,便宜了後金,是一次歷史的大倒退,為近代中華百年恥辱埋下禍根。
-
10 # 悲傷雄鷹
李自成不反中原跟本沒後金國什麼事,另外一個問題,李自成一幫農民起義本來也可以借明朝大量舊官及體制略微修改一下統一天下,只是換個朝代而己,可是沒文化,沒見識,沒格局的李自成及本己成事的一大幫子農民兄弟只看到眼前的人妻,財物,搶人,搶物早以忘記了打天下的本意,亂哄哄的一群散沙結果是成就清軍入主中原幾百年,讓中華民族閉關自大失去工業發展的黃金年代,!!!!!!!
回覆列表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李自成本來是一名驛卒,由於被大明朝的董事長崇禎皇帝朱由檢裁員了,而因此走上就造反派的道路。這或許是天意,也或許就是人為。身為大明朝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朱由檢本身就沒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是真正的原因。張獻忠也是邊軍的一名軍人,不也造反了嗎?還有許多人都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就算是沒有李自成,還是會有其他的人。總之大明王朝股份有限公司的危機,並不是由董事長一個人造成的。但是朱由檢這個董事長急功近利,貪多嚼不爛的確是加速了,大明王朝股份有限公司倒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