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歷史唯物觀
-
2 # 史之策
有的時候考古真的是帶著工作證的盜墓賊!
慈禧作為清朝晚期最尊貴的女人,一生可謂是奢侈無度。在生前透過自己的權利之便,收攏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俗話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慈禧偏偏用大量財寶陪葬。
Δ慈禧被盜
正是因為這些寶藏的存在,才引來了盜墓賊的覬覦。就在慈禧死後剛剛二十年,入土清東陵還沒多少年頭,很多的墓地框架都沒拆走。就引來了軍閥孫殿英的目光,率領著手下炸開了墳墓,大肆搶奪財寶。
雖然盜墓事件剛開始就受到各方的聲討,孫殿英剛剛盜了一半不得不作罷。但是慈禧的屍骨也被扔出了棺材,遭到了軍隊的侮辱。
末代皇帝溥儀帶著滿清遺老前去收拾殘局,把慈禧的屍骨整理好重新放回棺材。因為之前的陪葬品幾乎都被搶光,但是溥儀太過寒酸,只好草草地陪葬了一些。
Δ陵墓
八十年代初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諸如西安等地開始發掘文物來吸引遊客。出於同樣的目的,開始對清東陵發掘,準備挖出慈禧的屍體製造大新聞,但是遭到了一些專家的反對。
在上級最後的定奪還沒有下來的時候,竟然有人私自去打開了慈禧的棺醇。裡面的慈禧被黃布緊密包裹,雖然有陪葬品但是很少。這個時候上級的決定也下來了,禁止開啟慈禧的棺醇。
Δ慈禧墓
所有的考古專家緊急退出,並且重新對慈禧的棺醇進行了防腐處理。既然原有的環境已經被破壞,只好整理剩餘的文物,在這之後慈禧的地宮開始對外開放。
然而如今考古的政策已經是保護性發掘,墓穴不遭到破壞時不會主動去挖掘開發,希望尊重死者。
-
3 # 使用者52330716608
謝邀,慈禧死後的20年,1928年7月4日至10日。軍閥孫殿英盜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毀棺拋屍,掠走了全部隨葬珍寶。慈禧遺體被丟擲棺外,嘴裡的寶珠被摳走,上衣也被扒光了,下體僅剩一條內褲。盜案發生後,溥儀派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到東陵進行了重新安葬。 載澤等人見內棺尚完好,可以繼續使用,於是命旗婦用一塊黃綢子將慈禧遺體蓋上,將一件黃緞褥鋪在遺體一側,然後慢慢翻轉屍身,正好將遺體仰臥到黃緞褥上。只見慈禧面色灰白,兩眼深陷無珠,顴骨高隆,嘴唇有傷痕。
-
4 # 李三萬的三萬裡
緊急退出?都是杜撰和演繹的,只是後來當然要開始保護了。慈禧的陵墓有講究:“鳳引龍”與“鳳在上,龍在下” 慈禧對傳統男女地位的挑戰 “龍鳳呈祥”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而貴為“天子”的皇帝認為自己是龍的化身,於是龍鳳呈祥在宮殿建築裝飾上屢見不鮮。但龍是主體,鳳是點綴,鳳因龍而美麗,龍因鳳而雄健。慈禧別出心裁,在陵寢建築的裝飾上把龍鳳的位置顛倒了過來,不可謂不獨特。
慈禧陵大殿周圍石欄杆的抱鼓石,鼓面上雕刻的是一隻殿翅欲飛的雲鳳,立於山石之上,俯首下看。鳳的下面有一條蛟龍出水,昂首仰望上面的綵鳳,“鳳引龍追” ,興致盎然。慈禧陵大殿月臺前,還有一塊陛階石,也是鳳在上龍在下,雕工精美。
陛階石採用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鳳與龍的姿態生動優美,玲瓏剔透,栩栩如生,堪稱石雕藝術中的精品。慈禧在她陵寢建築上獨出心裁的構思,正是對傳統“男尊女卑”的一種挑戰。誰能說“鳳在上,龍在下”不是她挾制兩代皇帝、為所欲為而向世人的一種暗示?
-
5 # 與書居
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得對清理慈禧內棺過程做一番梳理。
慈禧地宮開放後,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觀光旅遊,最高峰的時候日均參觀人數都達到一萬多人。到了1983年,旅遊熱潮有所回落。為進一步促進旅遊開發,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決定清理慈禧內棺,並利用現代技術復原慈禧生前容貌,以吸引更多遊客參觀。
慈禧地宮清理工作早在1979年就開始進行了,慈禧內棺本應同時完成清理,由於當時急於維修慈安陵,所以慈禧內棺的清理工作就被耽擱了。因為慈禧地宮在被孫殿英盜掘後,溥儀曾派人重新收拾入殮。之後又再度遭到盜墓賊的光顧,直到1952年盜口才被封砌。因此,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員以為,慈禧內棺應該亂成一團,不存在技術不過關,保護不了文物的問題,便決意開啟慈禧內棺進行清理工作。
1983年12月6日,一切準備就緒後,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員便開啟了慈禧內棺。不想開啟後發現這樣的場景:一件黃緞大被把棺內蓋的嚴嚴實實,被上蓋著一件黃緞袍,袍上又蓋一件坎肩。一切保持著1928年溥儀派人重新入殮的原狀。
為保護文物,所在寧玉福當即下令不準觸碰棺內之物,立刻蓋上棺蓋,撤出地宮,並立馬向上級文物部門報告情況,等待上級部門的辦理意見。可見,當時這些工作人員開啟慈禧內棺,又立刻撤出,為了是更好的保護棺內的文物。
-
6 # 小鎮月明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開啟慈禧棺槨後,為什麼緊急退出?發生了什麼?
難不成是遇上大粽子了嗎?把考古專家嚇跑了?
完全沒有沒有的事!
我們都知道,慈禧執掌清朝長達半個世紀,名聲不太好聽。對外,慈禧可以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對內則是貪圖享受,魚肉百姓!
慈禧不光生前窮奢極欲,死後也想帶著鉅額的財富去另一個世界享受。慈禧的陪葬品,豐厚的讓人瞠目結舌,墊在她身下金絲被,上面鑲嵌了12000多顆珍珠。由大太監李蓮英口述,他的侄子執筆的《愛月軒筆記》詳細的記錄了這些陪葬品的清單。
慈禧如此豐厚的陪葬品,倒是便宜了一個人,那就是東陵大盜孫殿英。慈禧死後20年,也就是1928年,軍閥孫殿英假借軍演為名,炸開了慈禧的陵墓,將裡面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就連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身上穿著的金絲衣物,都被孫殿英給弄走了。
在如此野蠻的的行徑之下,慈禧本人自然也是遭殃,骨頭架子架子都被人弄散架了,丟的滿地都是。
孫殿英的行為自然激起了清朝遺老遺少們的強烈譴責,不過沒什麼效果。
溥儀只好派人過來,把慈禧的骸骨重新裝殮一下放入棺材,然後再稍微放了一點陪葬品在裡面。
新中國成立之後,設立了文物保護機構,對清東西進行了一下修繕。不過礙於當年的時代,也不太可能大規模的修復,也就是草草收拾了一下。
改革開放之後,時代背景就不一樣了,文物保護機構開始重新清理清東陵,並且將定東陵地宮對外開放。
為了吸引遊客,有人就開始打算盤,準備恢復慈禧下葬時候的模樣,並做出一個模型對外展覽。因為慈禧的骸骨已經被溥儀重新裝入了棺材,需要重新開棺才行。這不是一個小事,需要經過上級領導的批准。
但是有人心急,還沒有等到上級的批准,就私自帶著考古專家進入地宮,打開了慈禧的棺材,看到了這麼一副景象:
慈禧的屍骨被嚴嚴實實的裹在一塊黃布內,周圍零散地放著溥儀給慈禧的陪葬品!看到這樣的情況,考古專家都認為不適宜去開啟這塊黃布。於是他們把慈禧的棺材做了防腐處理,就退出來了。
而此時的上級批准也下來了:禁止開啟慈禧的棺槨!
-
7 # 逸聞軼事
自從1956年郭沫若挖了萬曆墓開始,全國各地都想開挖陵墓,一方面是取得墓中的文物,說白了就是想當一回有組織有證件不犯法的“盜墓賊”,另一方面是開放這些墓葬作為旅遊資源,增加本市的財政收入。
所以啊,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慈禧墓差不多被孫殿英盜空了,當地文物局就想對外開放慈禧墓葬,不過計劃檔案中並沒有說要開啟棺木,只是說清理一下墓室就好了,不過還是有人帶著滿滿的好奇心想去開啟棺槨,於是專家就一邊請示上級一邊準備開棺工作。
但是指示一直沒下來,底下的專家們就私自打開了棺木,開啟棺木後專家們只看到了被黃綾包裹著的慈禧屍骸,旁邊還有少量的陪葬品,沒辦法,孫殿英盜空了慈禧墓,溥儀帶著滿清遺老收拾殘局,把自己所剩不多的值錢東西給了慈禧,所以曾經輝煌的清東陵就這樣一幅破敗的樣子。
就在此時,上級的命令下來了:不準開棺。可專家已經先斬後奏了,上級只好讓他們做好防腐工作重新蓋上棺木,做完其他事宜之後退出慈禧墓。然而就是這一件小事吧,被後世傳的越來越玄乎,還說什麼屍變把專家嚇的緊急退出,子虛烏有。
-
8 # 老照片
慈禧作為大清末年最具權勢的女人,一生攬得無數奇珍異寶。俗話說“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帶不走”,可慈禧偏偏去世後也要帶進棺材裡,所以慈禧的墓價值連城。這就引來了不軌之人的覬覦。慈禧落葬後二十年,軍閥孫殿英就對慈禧墓虎視眈眈,他帶領著手下用火藥炸開了慈禧墓,瘋狂掠奪墓中的財寶。
由於當時社會反應激烈,各界輪番討伐,孫殿英盜墓盜到一半不得不收手。只不過此時墓中已基本洗劫一空了,連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也被搶了去。慈禧的屍骨慘遭侮辱,可以說十分狼狽了。
溥儀在此之後曾帶人前往慈禧墓中收拾殘局,將慈禧的屍骨放回棺槨中,又重新添了些陪葬。只不過溥儀此時也正值落魄,添不了什麼好東西,只是做做樣子、草草了事。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了刺激當地的旅遊行業發展,開始加強對清東陵的發掘,想挖出慈禧的屍體以炒作、製作噱頭,但此舉遭到了很多專家的反對。就在政府還未下明確指令時,竟有些考古學家未經允許私自打開了慈禧的棺材。之間棺材中的陪葬品很少,慈禧的屍體被一塊黃布包裹著。恰巧就在這時,上級明令禁止開啟慈禧墓的決定也下來了。於是這些考古學家們立刻匆匆離開了慈禧墓,並重新將慈禧的棺槨進行防腐處理。
挖死者的墓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對古墓發掘制定一系列保護性發掘措施還是很有必要的!
-
9 # 三叔小記
所謂的考古專家,有時候還真是“披著羊皮的狼”,帶著漂亮面孔的醜惡者,開啟慈禧棺淳緊急退出,不是碰到港劇裡的“屍變”,而是因為上面的禁令下來了。
在清朝,乾隆碰到大盛世,慈禧碰到守寡,兩人死後的陪葬品十分豐厚,算是清朝所有皇家人中最富的兩人。然而蒼蠅不叮無縫蛋,兩人的墓都被孫殿英給盜了。
後來,清朝遺老遺少聽說後,忍下憤怒,連忙趕來河北,只見慈禧光溜著身體,倒伏在殘破的棺材蓋上,頭髮散著,滿身白毛……儘管溥儀貧窮,但還是放了點陪葬品,重新收斂,密封棺淳,再次入葬。
到五十年代,考古專家們主動發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寢,本是打算掘朱棣的定陵,但那兒有公園,加上沒啥經驗,害怕出點啥錯誤,所以拿“定陵”開刀,練練手。
可定陵是發掘出來了,那時的專家也高估了自己,還真的沒有什麼經驗,使得造成了“定陵之殤”,絕大多數出土的文物都被破壞了。之後特殊時期,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帝的屍骨因反封建迷信所燒燬。
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鮮血淋淋,哀傷不已……但也使得全國浩蕩掘墓的行為得到制止,明確確定“不輕易開陵,以搶救為主”的原則。就算是搶救,也得小心謹慎。
改革開放,各地都在講“發展”,在講“市場經濟”。一些城市,比如西安,便想到以文物拉動旅遊發展,嚐到了點甜頭。清東陵管理所也眼饞坐臥不安,不甘示弱。
憑什麼來旅遊?這需要旅遊“g點”,擾動人的心,人才會來。為了尋求G點,管理所的人便打上慈禧陵墓的注意,用慈禧作文章,以吸引人流。當然,也遭到一些考古專家反對。
一些考古專家反倒是先斬後奏,匆匆忙忙趕到慈禧棺淳,可開啟時,發現慈禧屍體緊緊被黃色錦緞包裹,棺淳內依舊是1928年重新收斂的模樣,整整齊齊。
這時,剛好上面決定下來,說是禁止開啟。於是一群考古專家被迫關上棺淳,緊急退出,遺憾離開。但重新收斂時是密封棺淳,可這樣一開啟後,還不破壞裡面的文物嗎?
之後,經過研究決定,整理慈禧棺淳,並對其屍體進行防腐處理。而慈禧也幸運,生前幸運富貴一生,死後也屍骨齊全。
-
10 # 歷來現實
題目寫的再有“盜墓感”,事實也是事實,沒有所謂“緊急退出”這種說法,因為慈禧既沒有傳說的“屍變”,這次開啟行動也事先得到了上級部門授權,所有把盜墓和考古混為一談的都是耍流氓行為。
孫殿英將軍於1928年的清東陵挖掘行動事出有因,事後有果,最大的結果就是意外保全了慈禧的屍身,全華人民都知道慈禧墓中已經沒有油水可撈,盜墓賊們自然也心中有數,所以慈禧的定東陵才在後世清東陵屢次盜掘行動中被放過了一馬,想起乾隆都成了零碎兒,康熙還在潛水,你就說慈禧該有多麼幸運。
明定陵教訓之後,國家定出了“勿掘皇陵”的政策,地下長眠的皇帝們都鬆了一口大氣,考古事業也迴歸到了“保護性挖掘”的初心上來,這也是為什麼挖出了兵馬俑,但卻不挖始皇陵的原因。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中距離清東陵所在的遵化不遠,清東陵也受到波及,再加上特殊年代已經過去,已經收到嚴重破壞的某些陵墓的清理保護工作就開始進行。最先受到清理保護的是乾隆的裕陵,考古人員的工作富有成效,得到了國家文物保護局上級領導的認可,清東陵文物保護所提出的對慈禧地宮的清理保護計劃在1979年得到了國家文物保護局的同意。
這時候的旅遊事業也蓬勃發展,清東陵的裕陵地宮和慈禧陵地宮先後對外開放,觀者如潮,但慈禧的地宮裡,工作人員發現經常有老鼠出沒,很讓人擔心它們是以什麼為食物;另外,工作人員也很想圍繞著慈禧的真實樣貌穿戴,搞點複製什麼的,做一點旅遊文章,決定予以清理保護。
1983年12月,清理小組開啟慈禧內棺,老鼠是沒有找到的,只有一床黃緞大被把慈禧蓋個嚴嚴實實,被上覆蓋有一件黃緞袍,袍上又蓋一件坎肩,看上去,自1928年底溥儀派人重殮後,沒有再次被人動過的痕跡。所裡決定把情況上報給上級部門。1984年1月,國家文物局派員前來,親自指導並參與再次清理保護工作,開啟棺槨,又逐次掀開覆蓋慈禧的坎肩和黃緞袍、黃緞團龍大被、黃綢等,慈禧的遺體終於重見天日。慈禧的屍身完整,但不存在1928年重殮時的白毛現象,尚有枯肉,但有很多裂口,在給慈禧量完身高後,工作人員又把棺內消毒,把慈禧又放了回去,再次消毒,修好外槨,重新封棺,全程錄影拍照,操作比較正規,從事後的影像資料中,也絕不存在什麼“緊急退出”這種噱頭。慈禧現在仍然老老實實躺在那裡,紮紮實實的為清東陵的旅遊事業帶來穩定客源,珍寶固然丁點兒不剩,但她仍需感謝孫殿英將軍,正是由於他的所作所為,才賦予了定東陵的如此熱度。
回覆列表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考古界已經對考古發掘有了最基本的政策,那就是搶救性挖掘,因為經歷了郭沫若的一頓亂搞,考古界認識到了在技術不達標的情況下,對待陵墓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不動它。
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在1928年被孫殿英偷盜過,由於當時採取的是爆破手段打開了慈禧地宮,盜取了大量的文物。所以在當時考古界才決定開始發掘定東陵,對其進行保護性發掘,在當時對考古的要求下,考古隊非常謹慎的發掘這個被偷盜嚴重的陵墓。
在靠近慈禧棺槨後,考古隊發現問題了,慈禧遺體被盜墓賊移出了棺槨,而且身上所穿的衣物也被拿走。而且地上灑落了大量珠寶,還有最重要的是慈禧遺體可能含有未發掘的文物,而這一切都需要先請示,並且還要將保護措施做到完善,保證文物一出來就被清洗真空儲存。所以考古隊才會開啟棺槨後又退出來,但是這個卻被越傳越玄乎。
其實稍微瞭解一下近五十年的考古發掘,我們可以發現我們考古已經是越來越規範化,包括保護措施也做到了極致。在前面的海昏侯發掘工作中,發現了大量竹簡,而且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了!這說明了考古技術的進步是非常大的,像定陵發掘那樣的考古悲劇應該不會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