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肯定式教養
-
2 # 發現爸爸
不是的!只是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出現了隔層。孩子不聽話,更多的時候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用“旁擊側敲”的辦法向父母傳遞不滿。
1、讓孩子的感情有安放之所
人不是超人,總有情緒,也會軟弱。我們需要適當的獨立,但是不能一直孤獨。有時候選擇放棄,更多是因為那一瞬間的情緒無處安放。
我們無法掌控孩子踏出家門所要面對的一切,我們也無法預知他未來要應付的一切,作為父母能做到的,就是給孩子一個有溫度的家。偏激、固執只是很多人應對冷漠所採取的自我防禦,懂得安放的孩子不會長得像刺蝟,隔離了別人也刺痛自己。
2、在適合的時候才講道理
相處最怕不能交流,有些感情是說著說著道理就沒了的,有些親密是攢著攢著厭倦就完了的。
所以,當孩子有小情緒的時候,分析對錯不如分享悲喜,分析道理不如照顧情緒。
情緒和道理,猶如一對天生的冤家。當人們帶著小情緒的時候,講道理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會被嫌煩。因為,有時候我們不是不講理,只是不想在某個時刻講理,總是去做絕對正確的事情會讓人很累!
如果孩子有情緒,父母要懂得試探孩子是否有接受交流疏導的意願,如柳傳志的父親、如《無問西東》中張果果的爸爸,都是在孩子願意接受交流的時候,才與孩子進行理性分析的。
對的事情就是:在對的時間,與對的人說了對的話。否則,柳傳志父親的那一句“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以及張果果父親所說的“你的笑容越來越少了,我希望你能去做讓自己感到快樂和開心的事情。”,未必能讓孩子醍醐灌頂、受益終身。
3、要更用心留意孩子
我們總會認為,我們把時間花在哪,就一定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正如:自從當了父母,孩子就佔據了我們絕大部分的時間與心思,即便是在睡夢中,都是孩子的影子。但是,這樣我們就能成為了孩子喜歡的父母嗎?不見得。
我們總是太善於用想象中的自己,來定義自我,事實上卻漏看了好多鏡頭。
◆ 當孩子喜歡的顏色從紅色變成藍色、從藍色變成綠色、沒過幾天又從綠色變成了黃色,當孩子的表達方式從直接說“我想吃糖糖”變為“我是不是可以吃一顆糖”......諸如此類的變化,你是否都有察覺?每次變化,都是孩子的成長,所以你忽略的不是變化,而是孩子內心的成長。
◆ 當孩子沉默,是因為倔強、還是因為預設、抑或是失望;當孩子含著淚看著你時,是因為委屈、還是因為害怕、亦或是因為羞愧......與外人相比較,你如何更懂孩子?每一次對孩子肢體語言和情緒表達的忽略,堆積的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後會成為我們在孩子內心信任度的流失。
在愛孩子的路上,我們缺了什麼?與時間相比,恐怕我們更缺的是質地細膩的愛。
-
3 # 啟蒙的智慧
孩子不聽話,確實讓家長頭痛,多數家長認為是孩子不懂事,非常生氣,有的時候還對孩子的不聽話進行打罵,然而孩子不聽話可是沒有那麼簡單,這個現象大致有三種情況。第一,就是多數人理解地那樣,孩子不聽話,有他不懂事的原因。這種情況需要家長指出錯誤並耐心教育。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不贊同家長的觀點,因而不聽從,這種情況就需要好好與孩子溝通,瞭解他不聽話的原因,如果他真的說得有道理,家長不僅不要生氣,還要對其進行表揚,對於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感到高興。學會溝通,實事求是,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有百益而無一害。
第三種情況是孩子經常專注於自己的思維,而沒有聽懂大人的意思,這也需要耐心觀察與溝通來發現問題,如果是這樣的問題,有的需要與專業人員溝通,讓他們來調節為好。多數都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解決問題。
-
4 # 學霸數學
怎麼可能小孩子會懂事呢?
孩子的性格特徵與父母有莫大的關係,家長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孩子不聽話不是因為孩子不懂事,而是引導方式出現了問題;並不是小孩子懂不懂事的問題,小孩子本身心智發展不成熟,想要小孩子懂事本身不現實;溝通上可能出現了問題;
如何讓孩子聽話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對於一些孩子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行為,家長要做的並不是直接阻止,而是做好溝通,給到孩子一些可行性的建議,說明各類建議的結果和後果,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而不是直接逼孩子選擇你所認為的正確方式,如果是這樣,那長期下去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到了初中就更沒法管教了.
另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使用暴力,孩子可能聽話了,但長期下去孩子心理上可能發生變化,要麼是但小懦弱,要麼是張揚跋扈;要動之以情曉知以禮.
-
5 # 微笑153391099
孩子不聽話,真的是孩子不懂事嗎?經常聽到家長說,他家的孩子不聽話。不聽話的孩子真的不懂事嗎?不是。孩子不聽話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孩子有孩子的思想,他也有他想做的事情,他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二,家長管教不當。孩子小時候沒有好好調教,總覺得孩子小,無所謂,大點了在管,三歲覺得小,七、八歲也覺得小,十七、八歲了,仍然覺得是個孩子,請問,你的孩子多少歲才算長大?孩子大了,你管不了了,怨誰呢?自食其果吧!三,家長方式方法不當。孩子為了達到他的目的,不停的糾纏,哭鬧,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哭鬧,無原則的滿足孩子,沒有掌握好方式方法。當孩子提出過分要求時,家長要學會拒絕,絕不能心軟,慈母多敗兒。四,家長太忙,陪伴少。家長因為上班或其他原因,陪伴孩子時間少,孩子故意不聽家長的話,以此達到引起家長注意他的目的,而家長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五,孩子有主見。孩子大了,他也有自己的主見,希望自己能作主,這是好事呀,如果不違背原則,未必見得是壞事,家長可以大膽的放心的讓孩子去做他自己想做的。六,家長覺得聽話的孩子才是懂事的孩子。家長說什麼可以做,孩子就做什麼,家長說什麼不可以做,孩子就不去做,不可反對,如果孩子有不同意見,或是頂嘴,就覺得不懂事,在某些家長眼裡,乖乖孩子就是懂事的孩子。綜上所述,孩子不聽話,是有原因的,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不是聽你話就是懂事,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
-
6 # 菜包愛肉包
我想你問這個問題,一定是已經有自己的考慮與思量了吧。想表揚一下你,因為你已經在反思,孩子不聽話的深層原因是什麼,而沒有主觀的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孩子不懂事。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已經是成年人,需要的只是賺錢養家。其實當我們有孩子了,我感到我們才開始自己的第二次成長。
說的有些遠了。孩子不聽話,原因有很多面,一句孩子不懂事,有點簡單粗暴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不聽話,有什麼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去解決問題。
-
7 # Super媽媽呀
如何定義孩子不聽話?
簡單說,就是父母把孩子一切不符合大人期望的行為視為不聽話。
通常來說,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主要有以下三點,充分了解,才能對號入座。
1.淘氣搗蛋
當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父母眼中的淘氣搗蛋,比如亂扔,亂吃,亂摸等,其實都是孩子探索成長的必經之路,是孩子發育的重要標誌。
所以,對待這一時期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把一切視為正常現象,保持心態平和,不驚不咋,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探索和活動範圍。
2.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因勢利導。
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不愛玩的,他們的身心他點決定了他們愛玩的天性,而且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磨磨蹭蹭。
所以很多父母把孩子愛玩,愛看電視,坐不住,不愛學習,寫作業磨蹭視為不聽話。
其實,孩子有這些問題是正常現象,很少有孩子喜歡認真學習,寫作業,那些表現好的,大都是因為父母管教的原因。
有的孩子父母嚴厲些,就可以很好的督促,有的孩子父母管的越嚴,反而越叛逆,尤其是男孩。所以,父母學會分析孩子的性格特點,如何因勢利導才是關鍵。
3.孩子有不良行為,比如打架,罵人,撒謊等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所以,當孩子出現這些不良行為時,父母首先要反思,是日常生活影響了孩子,比如,家人是不是喜歡暴力解決問題,是不是經常說髒話,
或者是不是受電視節目影響等等,
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總之,父母如果能保持一顆童心,時時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那麼,很多問題本身就不是問題,育兒之路也會容易很多!
-
8 # 深冬雪潤
關鍵詞:孩子王,不聽話,如何聽話
看到這個題目問法就是一個很籠統的問法。
何為聽話?何為不聽話?
聽話的廣義定義是:孩子不在社會上惹事,能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不頂撞師長和父母。
其實不然,我更願意把聽話定義在狹義的範圍內。
聽話涵括了,孩子的自我本身來走父母那裡的修養,這種聽話更應該是有修養,有家教,做事有毅力,做事有板有眼,不半途而廢。而這些聽話恰恰是孩子成長的路上必須經過家庭教育的良好修養培育出來的。
這種聽話是一個家族的幸運所在。
目光短淺的家長,教育智慧缺乏的家長,他只在乎孩子聽不聽她們的話,這類家長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天天看手機,而卻讓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好好寫作業,好好懂事,那可能嗎?家長是孩子的一面大鏡子,你這面鏡子就不乾淨,孩子能把聽話二字在鏡子裡得到嗎?
所以不聽話會自然而然產生。
孩子不聽話先自己家長自己檢查。
找出家長的自身毛病,給孩子賠禮道歉。把自己的缺點先改掉。對照檢查有幾點:
1.夫妻之間有沒有離心離德,大打出手,夫妻是孩子的安全港灣,港灣天天出事,遲早孩子會溺死在港灣裡。
2.夫妻有沒有撒謊,和別人相處的問題,遇事愛佔小便宜,護犢子護的厲害。
3.夫妻是不是愛打麻將,玩手機,對孩子是應付式的教育。
自查後,覺得自己父母教育得體,那就是孩子在學校和社會上問出了問題。家長要及時調查,找出源頭。
孩子是不是交友不慎,是否被學校校園欺凌,同學關係緊張,青春期性心理發生變異,手機遊戲,手機裡的交友問題,有沒有和異性產生親密行為,等等要全面調查,然後求助教育專家解決。
-
9 # 宸媽碎碎念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嗎?當然不是的!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孩子不聽話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聽話,作為家長,我們要透過孩子不聽話的這個現象,去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幾個特殊的“叛逆時期”。
在孩子一歲,四歲和十二歲左右有三次我們常言所說的“叛逆期”,在這幾個時期,孩子的自我飛速發展,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而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表現出來的就是“不聽話”,實際上,這一時期的“不聽話”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家長了解到了這一認知,就可以更理智的去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了。
第二,孩子的不聽話可能是想要家長更多的關注和陪伴。
家長要思考一下自己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是否過少?孩子的言行可能是想要引起家長的關注和陪伴。
第三,孩子的不聽話可能是家長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不聽話,有可能是孩子的意願和家長的意願不一致,而作為強勢的家長是希望孩子遵從自己的意願的,不遵從就是不聽話。家長應該更多的去傾聽孩子的心聲,順應孩子的心理。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有意識的家長應該更多的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做那個最理解孩子的家長。
-
10 # 跳跳媽03
不是孩子不懂事,是家長不懂事。
我這麼說你可能會生氣,可真的是這樣,只要你把培養聽話的孩子當作目標,你這家長就是不成功的,甚至是不合格的。
為什麼很多人到了社會上那麼沒有主見,為什麼媽寶男媽寶女那麼多,就是因為家長總想著讓孩子聽話,認為孩子聽話了,就省心了,這是乖孩子的表現。
一旦孩子不聽話,就責怪他,其實,不過是他違背了父母的意願而已,這正好說明他有主見,是個好現象。
因為,你得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一個聽話的木偶,還是一個有主見的人?
更深一層來說,想讓孩子聽話,其實是一種控制,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讓他必須聽你的,但凡要求孩子聽話的父母,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樣地控制孩子。
建議看看《奇葩大會》中武志紅的演講吧,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先改變自己的觀念吧。
回覆列表
肯定不是。
我們所謂的懂事是建立在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下的,這都是後天制定的,需要孩子後天學習才能瞭解和掌握的。我們對成人都有“不知者不罪”的概念,那對啥都不懂的孩子來說,就更不能說不懂事了。
但是孩子小,大腦發育不行,自制力差,本身就容易忘,再加上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觸犯規則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所以,我們不能說孩子不懂事,而是孩子沒能力也不知道什麼是懂事,什麼是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