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商隱,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有些人說用古人的語言讀這些詩是押韻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11
回覆列表
  • 1 # 攀枝花雨花石

    謝謝邀請。個人觀點: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詩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創作出來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它必須是語言精練、意境深遠,濃縮人們語言精品,旣能雅俗共賞,又要精益求精,讓人讀來朗朗上口,記憶猶深。故現代人作詩,仍然需要傳承古代律詩,保留昂揚頓挫的節奏感,需要押韻來作詩。

  • 2 # 夢繫山河

    中國文學中分有散文、詩歌等,而詩則是一種比較頂尖的文體。這種文體她的特點就必須要押韻。打一個比方,燉一鍋雞湯假如不放合適的鹽等,喝起來就讓人感到無味。而詩歌呢不強調押韻使人讀起來還不同了呆板的文章。在我看來,詩歌不押韻不叫詩歌。

  • 3 # 舞動飛揚5

    個人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時代在發展,詩歌的體裁也可以發展。現代詩追求意境和空間,抽象的畫面更有韻味。當然我喜歡有韻律的古體詩不代表不押韻的現代詩不能稱之為詩,這是兩個概念。現代人更多的是需要包容和突破。

  • 4 # 武丁仗劍決雲霓

    謝文小姐邀!

    什麼現在有人要求作詩要押韻?詩歌本身就是有節奏、有韻律的高度精煉的語言,《詩經》、《楚辭》不押韻嗎?古體、近體不押韻嗎?即便是自由詩,西方的雪菜、拜倫、濟慈和中國的朱湘、陳夢家、徐志摩不都押韻嗎,不押韻的語言當然不能稱之為詩。其實,豈止詩歌,好的散文也押韻,讀朱自清、孫梨、賈平凹等人的散文,總感覺有弦律在跟著你動,這就是韻。當然古體、近體、現代詩對韻律的寬嚴要求不同。

  • 5 # 益龍民

    回答該問題不需要長篇大論!簡而言之:詩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臉炙人口的文體。它用精煉的語言配以和諧的音韻使之圓潤流暢,讀起來有節奏感,譜以曲子,唱起來順口有韻味。這就是寫詩必須押韻的原由。功能就是韻字的聲調而起到的作用。也許現代人寫現代詩不用韻書韻字,這種另闢蹊徑的文體,(其中不乏有許多好詩),誰又有非議呢?謝謝邀請!

  • 6 # 層城鵷雛

    李商隱的五絕《登樂遊原》是押韻的,古人寫詩講究偶數句押韻,“原”和“昏”同屬於《平水韻》十三元。雖然用普通話讀起來這兩個字大相徑庭,但在古代它們卻屬於同一韻部。隨著語言的變化,古人的發音已無從知曉。

    今人寫現代詩強調押韻,是非常好的,這一建議沿襲了古詩的傳統,畢竟古詩都是押韻的。古代詩歌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才形成了標準的格律詩。格律詩之所以講究押韻,是為了吟誦的時候產生鏗鏘和諧感,說白了就是一種美學,一種音韻美。如果不講究押韻的話,詩歌就失去了這種音韻美。

    現代詩人聞一多對於新詩,也提出了“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觀點,其中的音樂美,講的就是節奏和押韻,詩歌用同一韻腳,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迴環往復的音韻美,比如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就非常符合“音樂美”。

    詩歌講究押韻,不是一兩個人所提出來的,而是詩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古老的《詩經》已經有了押韻的雛形,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雖然不講究平仄,卻講究押韻,唐詩宋詞元曲都講究押韻。

    至於現代詩歌,雖然強調了押韻,卻似乎很少有人遵守,我覺得現代詩歌押不押韻都可以,不押韻的詩歌也可以稱為詩歌。我們應當與時俱進,不應該一味地因循守舊。現代詩歌,形式自由,隨心所欲,押韻反而限制了才情的發揮。

    我們應該用寬容的心胸去面對新詩的押韻問題,有時候,不押韻的新詩反而更好,比如卞之琳的一代名作《斷章》。

  • 7 # 羅曼67647969

    “可以”。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可以吟詠、朗誦,形式較為多樣化。 “古典詩歌”,主要標準為押韻,不押韻者不叫詩歌。 “無韻詩”,特點是有整齊的格律,卻沒有韻腳。 “自由詩”,是一種不受格律、韻腳或其他音樂節拍約束的詩歌形式。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與古典詩歌相比,雖都為感物抒情之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對聯”,是講究對仗、平仄的文學體裁。上下聯最後一個字一般上聯為仄聲字,下聯為平聲字;在偶數字的位置,還需要上下聯平仄相反。上下聯還要表現出一個有關聯的完整語境,服務於同一主題之下。從這個角度來說,堪稱是無韻之短詩。“對聯”也在與時俱進,不斷的推陳出新;但是,不會天馬行空,還是有規律可循的。(謝邀)

  • 8 # 雲卷飛山

    關於本題頭一問,筆者曾在《大家來做詩》4,詩歌為什麼要押韻?一文中作了詳細解釋,有興趣的朋友可去檢視一下,不再重複。現對後一問說點看法。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他的詩向以“穠麗”著稱,他寫的詩不可能不押韻。原、昏同屬《平水韻》上平十三元,在同一韻部,是按韻書嚴格押韻的,至於以前這兩個字怎麼讀,只有古漢語學者能搞清,我們這些人是搞不清了。

    押韻對於古典詩歌太過重要,“無韻不成詩”,凡流傳下來的古典優秀詩歌,都是押韻的,沒有例外。因為當時如果不押韻,又號稱詩歌,只會讓人鄙夷,不可能流傳到今。有的詩現在讀起來不押韻,那是語音變化了,不是古人當年的錯誤啊!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很著名: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現在讀來已不押韻了,但如果檢視一下《平水韻》就會發現,者、下,同屬《平水韻》上聲二十一馬;應該是“下”、“者”的音調變了,我們這裡鄉下土話仍將“下”,讀ha四聲,如:等我一下(ha);將“者”讀za三聲。可見當時肯定是押韻的。

    我們的文字是表意文字,古往今來,幾千年以來,傳承不絕,字意沒多大變化,音卻悄然變了,只在古典戲劇和鄉土方言中還保留著遠古遺蹟。

    韻是古人區別詩與文的重要標誌,文可以不押韻,詩卻不可不押韻。特別是格律詩對押韻要求近乎嚴苛,只能按韻書在同一韻部押韻。如果詩也可以不押韻,那詩與文就失去了區分標誌,詩可以叫文,文也可以叫詩,那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詩歌了。

    漢字總量在十萬以上,音節卻只四百多個,存在大量同音字,有大量同義字、近義字,這給押韻提供了廣闊迴旋空間。能把文章寫得棒棒的,文采飛揚、激情四溢的人,按理說押個韻絕對小菜一碟,無需皺眉頭,何需去為這古老傳統闖紅線呢?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押不了韻不作詩就是,寫出妙文一樣光耀門庭,名垂千古,吃不到的葡萄酸不酸跟我沒關係,一樣可以志得意滿。

  • 9 # 俺是徐老三

    謝文小姐高抬邀答!

    不僅僅是現在人作詩強調押韻,就連古人寫詩也同樣是講究韻律的,就象《詩經》、《楚辭》、《離騷》等。

    押韻是寫詩最基本的常識,也是詩歌最明顯的特徵。押韻,它能使人在品讀時自然流暢,琅琅上口,產生一種俯揚頓挫,爽快圓潤的藝術效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優美的韻律感,從而獲得一種無比美妙的藝術享受和人生感悟。

    詩也叫詩歌。也就是說凡詩者,譜之以曲便能放之以歌;放之以歌便能歌之以詠,進而詠之以情。但是它必須是以詩的押韻為基礎的。

    總而言之,餘以為不押韻的寫作不可以叫做詩。象題主所舉李商隱之例,好像還有出其右者,但在自古及今的詩歌的海洋裡確屬個例,鳳毛鱗爪。

    才疏學淺,一管之見,勿哂莫噴!

  • 10 # 張秉榮

    就你所提之問題,我簡單的談談我的觀點,就詩詞而言,是必須押韻的。如現代散文詩和各種雜詩對押韻就沒有嚴格的要求,只需在詩行間自由選擇帶韻的字既可,是靈活多變的。有好多新文化的文學大師的自由詩,是沒有按韻部來作的,但誰能說那就不是詩了的。沒有人敢說的,但是,如寫古體,近體,律詩,那就得必須按韻部而作。有一韻到底的,有換押鄰韻的,換韻指的是長排律詩。這就是有些人作的詩標明是平水韻,或是中華新韻。

    如按正規要求作詩,就必須按韻部押韻,你押的那一個韻部的韻,就在那個韻部裡去找,非常的簡單。因為,各部的韻字都規納在一起,查詢很方便的,我這裡指的是初學寫詩的新手而言,如是寫詩高手那就用不著韻書了。總的來說,詩和押韻是兩個概念,不能一語而論,要分是什麼詩和押的什麼韻的。本人觀點,謝謝各位師友的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換手機,華為5g mate30和蘋果11選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