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新視鑑

    卡達位於中東的卡達半島,三面臨海,一面緊鄰沙特。卡達雖小,但是石油資源極其豐富,也是中東著名的土豪國。卡達之所以與沙特交惡,主要由於卡達長期在中東跟沙特爭奪主導權。

    卡達雖小,但一直自視為中東強國,憑藉巨大的經濟財富,一向以中立、獨立的姿態參與調和中東的各種事務。其大力打造的卡達半島電視臺更是其謀求政治影響力的體現,半島電視臺全部採用西方模式,整天對其它國家事務指手畫腳的。

    由於卡達的手伸的過長,難免會引起阿拉伯世界一哥——沙特的反感。但是卡達不僅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還一而再再而三在國際上與沙特爭奪話語權,更是試圖獲得海合會的主導權。可以說,卡達雖然國土面積狹小,但是其一直有一顆政治大國的心。

    除此之外,卡達還在很多中東利益上與沙特相左。如卡達一直是中東穆斯林兄弟會最大的幕後支持者,而穆兄會一直被沙特、葉門等國視為恐怖組織,多次向卡達抗議,但是卡達為了投射在中東的影響力,扶持自己的武裝派系,一直對沙特等國的抗議置若罔聞,這也就是為什麼沙特指責卡達干涉其內政的原因。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卡特爾與伊朗的曖昧關係,以沙特為首的中東遜尼派穆斯林一直對伊朗採取敵對的態度,而卡達不僅沒有敵對伊朗,還宣稱伊朗是中東重要的阿拉伯國家,任何敵對伊朗的行為都是不明智的。

    卡達的這種行為,被沙特認為是對阿拉伯世界的背叛,最終導致沙特對卡達徹底爆發。其不僅宣佈與卡達斷交,還拉著葉門、巴林等國一起與卡達斷交。斷交過後,的確讓卡達過了一段苦日子,其日常生活補給只能依賴伊朗的貨船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可是沙特的行為除了將一個小兄弟徹底推向伊朗外,最終也沒見有什麼效果,卡達依舊我行我素。 卡達國王

  • 2 # 走進伊拉克

    沙烏地阿拉伯是海灣地區領土最為廣闊,人口密集,經濟和軍隊力量雄厚以及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一直以來,沙特都以中東地區老大自稱,海灣各國對沙特試圖在安全領域實現區域主導地位的雄心特別謹慎。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阿聯酋,阿曼和科威特以及卡達,自1980年代以來,一再否決沙特方面提出的海灣安全框架提案。

    1992年,卡達和沙特軍隊由於長期領土爭端發生邊界衝突,導致兩人死亡。 1995年夏天,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這次失敗的干預塑造了卡達不斷演變的外交政策方針。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直到2013年,塔米姆稱為卡達國王后,卡達逐漸成為全球能源,金融,投資和房地產市場的關鍵領軍國家。而卡達在外交角色扮演中,也越來越重要,這對沙特在中東地區的地位構成了威脅。

    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卡達與美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以及不斷上升的天然氣收入以及半島電視臺的影響力。尤其是卡達電視臺的影響力,使得沙特頗為忌憚。2002年,一位憤怒的沙特領導層因半島電視臺為沙特異議人士提供了平臺而怒不可遏,他們召回其駐多哈的大使,引發外交危機持續五年。

    阿聯酋和卡達也曾因半島電視臺發生衝突,並曾捲入領土爭端。

  • 3 # 建章君

    卡達是中東地區人均GDP最高的國家,近6萬美元,遠高於以色列以及沙特。作為海灣地區的老大,沙特要是不眼紅那是不可能的。

    首先,卡達在歷史上與沙特及巴林有領土爭議,幾年前才結束與沙特的劃界,目前與巴林有一個小島方面的爭議。雖然卡達與沙特的領土爭議已經結束,但不可能沒有心結。

    其次,卡達與沙特在中東頭號敵人伊朗在波斯灣上共有一個超級大氣田,因此卡達不可避免必須與伊朗進行談判與合作。兩國共有的氣田叫做北方-南帕斯油氣田。這是位於波斯灣的一個天然氣田,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然氣田,位於伊朗和卡達之間。北方-南帕斯油氣田總面積大約9700平方公里,其中北部3700平方公里位於伊朗水域內,被稱為南帕斯氣田;其餘南部6000平方公里位於卡達水域內,被稱為北方氣田。

    第三、卡達與土耳其一起支援穆斯林兄弟會。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發動的“阿拉伯之春”差點使得沙特失去其中東最大的盟友埃及。埃及的現任總統塞西發動政變後,推翻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西后,埃及又重新歸入了沙特的陣營。也就是說,沙特認為卡達在背地裡透過支援穆斯林兄弟會(沙特已經將之歸為恐怖組織)在撬沙特的勢力牆角。沙特因此指責卡達支援恐怖組織。在敘利亞問題上,卡達也是支援土耳其的立場而不是支援沙特。

    第四、卡達著名的半島電視臺也犯了沙特的忌。沙特認為卡達透過半島電視臺的輿論來支援反對沙特的異見人士。

    總而言之,沙特認為卡達在挑戰其作為海灣國家老大的地位。因此,目前沙特率領海灣國家集體與卡達斷交。此外,卡達還邀請土耳其建軍事基地,並且與俄羅斯談判購買S-400防空系統。沙特日前發出威脅,如果卡達真的購入俄羅斯S-400,沙特將會對卡達發動軍事打擊。

  • 4 # 銘蘇先生

    從地緣環境來看,卡達位於阿拉伯半島上伸向波斯灣的卡達半島上,東北方向隔波斯灣與伊朗相望,東南方向與阿聯酋隔海相望,南部與沙特接壤,西北方向與巴林隔海相望。國土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國土基本被沙漠覆蓋,氣候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乾燥少雨,因此這一地區國土質量非常差。

    這一地區由於生存條件惡劣,早期只有一些遊牧部落在此從事捕魚和珍珠養殖,並沒有形成強大的政權。7世紀時該地區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16世紀中期又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1846年薩尼·本·穆罕默德在此建立了卡達酋長國。19世紀末,英國開始控制波斯灣地區,卡達變成英國的保護國,直到1971年英國放棄對波斯灣地區的控制,卡達才得以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就這樣一個沙漠廣佈的地區,如果沒有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估計很少有人會願意來這裡定居。然而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徹底改變了海灣國家的命運,卡達由於地處波斯灣的核心地區,已探明石油儲量253.8億桶,佔全球比例1.72%,居世界第12位;天然氣儲量25.7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

    卡達靠著開採石油和天氣然,一躍成為中東最富有的國家,2017年GDP達到1676億美元,人均GDP是63506美元。卡達有錢之後,開始追求擴大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試圖同周邊所有國家交好,但這樣做會得罪一些國家。於是,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先是同卡達斷交,切斷卡達跟沙特之間唯一的陸上運輸線。現在沙特還計劃在卡達和沙特之間挖一條運河,使卡達從半島徹底變成孤島。

    第一、卡達跟伊朗來往密切。

    伊朗雖然是什葉派國家,但是伊朗在波斯灣地區的實力可謂是首屈一指,中東影響力大。卡達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對伊朗採取溫和政策,希望透過聯手伊朗共同解決伊斯蘭世界問題。同時,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橫跨卡達和伊朗的波斯灣海域,兩國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這是兩國關係密切的重要原因。但是,卡達的這一行為被沙特等遜尼派國家認為是同伊朗妥協,要求卡達必須同伊朗斷交,否則繼續對卡達實施封鎖。

    第二、卡達半島電視臺影響。

    卡達半島電視臺是由卡達政府投資建立,目的就是擴大卡達在中東及世界上的影響力,由於其獨特的視角及報道內容,已成為阿拉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但是,半島電視臺由於報道了卡達埃米爾在一場軍方慶典上的講話,認為“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智的”,結果遭到了沙特、埃及即其他海灣國家的封殺。他們對半島電視臺的封殺,實際上是對於半島電視臺的恐懼,擔心半島電視臺的報道會危及這些君主國家的王權地位。

    沙特曾指責卡達支援恐怖主義,破壞地區穩定,但是並未拿出確鑿的證據。卡達被認為是穆斯林兄弟會的最重要金主。而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認為穆斯林兄弟會勢力的擴大會危及自己的利益,因此將該組織定性為“恐怖組織”,並且對其進行打擊。

  • 5 # 慶陽親王

    2017年6月5日,沙烏地阿拉伯聯合巴林,阿聯酋,埃及,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指責卡達支援恐怖主義並破壞地區安全域性勢,分別宣佈5卡達斷絕處交關係。

    這無疑是一個八級地震,這些看似親密無間的同志加兄弟,這是怎麼啦?

    一.歷史原因

    沙特雖然歷史上受英國控制,卻是一個長期獨立的國家,而卡達1971年獨立,剛獨立就與沙特有了領土爭議,激烈程度直至武裝衝突。現沙卡領土爭端已釐清,但沙特最忠心耿耿的小跟班巴林仍與卡達有領土爭議,這使沙特不爽。

    更重要的是,卡達雖與沙特同在一條船,但歷來不怎麼聽船長的話,標新立異,另僻溪徑,甚至與船長對著幹,這讓沙特積怨久矣。

    二.現實原因

    1.沙特指卡達支援恐怖組織,搞亂中東,特別是卡達支援的穆斯林兄弟會在阿拉伯強國埃及一度得勢,險致沙特最強盟友轉臉而去。

    2.卡達與沙特的勁敵伊朗過從甚密,在政治和經濟上越來越近。更有甚者,卡達不斷呼籲其他海灣國家,不應與伊朗為敵。這從根本上觸及了沙特的核心利益。

    3.半島電視臺:卡達建立半島電視臺,完全按西方模式運作。沙特指其扶持反王室鬥士,鼓動推翻君主制,有意主導阿拉伯世界政治宗教事務。這同樣也觸及了沙特的核心利益。

    沙塔交惡不單是斷交那麼簡單,沙特等國已開展政治經濟制裁卡達,封殺半島電視臺,將卡達逐出海合和阿盟。而卡達國雖小,卻是全球最富的國家,又有美國,伊朗,土耳其的支援,並不甘示弱,沒有退縮。

    我認為,局還是有解的,但要等折騰到卡達認為,政治宏心,於我等彈丸小國算個鳥,還是吃飯更重要。那時,定會峰迴路轉,一切又回到開始,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 6 # 高尚濤

    2017年6月,以沙特為首的幾個遜尼派國家集體宣佈與卡達斷交,並開始對卡達進行全面封鎖,矛盾存速升級。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兩國矛盾還沒有緩和跡象。關於這一矛盾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上述人際交往的微觀心理機制進行解讀:沙特等國之所以跟卡達鬧掰,一個重要原因是彼此對對方的重要關切理解不夠、關注不足。

    沙特和卡達都是阿拉伯國家,在政治派別上都是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在伊斯蘭教法上都堅持瓦哈比派,在政治制度上都堅持王權世襲體制,加上卡達的埃米爾家族來自以前的沙特。所以,兩國理論上存在成為兄弟般特殊夥伴關係的充足理由,這也是沙特和卡達兩國的一個基礎共識。

    正是基於這一共識,沙特認為卡達應該與其建立特別密切的雙邊關係:在與什葉派國家伊朗的競爭中,卡達應該和沙特團結一致對付伊朗;在抵制改革派政治伊斯蘭反對王權宣揚民選政治的鬥爭中,卡達也應該和沙特站在一起;在發展大國關係上,卡達應該優先選擇並主要依靠沙特,其次才是土耳其和美國等其他國家。在沙特看來,卡達應該完全瞭解和理解其對卡達的這些期待和要求、自覺與自己保持一致,否則就是成心與自己過不去。

    同理,在卡達看來,沙特作為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尤其是瓦哈比派王權國家的大哥,應該特別照顧卡達,多考慮他作為一個袖珍國家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敏感和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的難處,多體諒其希望透過發展經濟文化體育等事業補齊小國短板贏得世界尊重的強烈願望。在卡達看來,沙特應該完全瞭解和理解自己的關切和對沙特的期待、主動擔起責任幫助自己實現願望,否則就是有意為難自己、成心跟自己過不去。

    沙特和卡達這種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違背了人際交往從而也是國際交往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導致了最後爆發了激烈衝突。

    其一,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彼此要有一些基礎性的相互認知,主動了解、理解和尊重對方偏好,並儘量去迎合對方的這些偏好,否則很難搞好雙邊關係。沙特一味站在自己的國家利益角度,要求卡達聽從自己的指揮,絲毫不關心卡達對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關切和利益需求,更不願意主動迎合卡達的這些想法,自然不會獲得卡達的善意回饋。卡達也是如此,他一味站在自己的國家利益角度看問題,不太考慮和不願迎合沙特的要求和期待,所以也不會產生理想的互動效果。

    其二,沙特和卡達不僅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要求對方、從不主動為對方著想,更有甚者,當一方忍無可忍、腆著臉皮要求另一方為其做事時,另一方仍然不願接受,對方的內心憤怒可想而知。這種憤怒是互相的,而且是不斷累積的,終有一天會爆發,表現為劇烈的表面衝突。6月份的集體斷交時間就是一個表現。

    其三,對沙特而言,從戰略層面看,他希望將卡達留在對抗伊朗的遜尼派陣營中,所以,從人際交往的心理機制看,他應該表現出理解卡達並願意幫助卡達達成一些目標、提高其與海合會國家團結合作的能力。但遺憾的是,沙特可能自己也缺乏與其他國家團結合作的能力,所以其在處理與卡達的關係時只會威脅和強壓,導致卡達不得不跳出海合會和阿盟的圈子尋找外援。卡達的這一應急措施進一步刺激了沙特等國,致使雙方關係形成惡性迴圈,終於集中爆發。

    從沙特角度和戰略層面看,為了維護阿拉伯國家和海合會成員的內部團結和一致對外,作為區域主導國家的沙特應該儘快掌握理順國家間關係的微觀心理機制,透過理解卡達的關切並設法協助卡達解決困難與其建立互信,換取卡達對其領導地位的尊重和信賴,從而化解兩國目前的緊張關係。 如果沙特繼續缺乏與卡達理順關係的能力和意願、繼續試圖透過強壓手段逼迫卡達就範,那麼,沙特和卡達之間的緊張關係將難以徹底改善。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卡達國土面積11521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3月人口數量約為264萬,就是這麼一個只相當於中國一個較大城市大小的彈丸小國卻創造了1676.05億美元的GDP總量,人均 GDP 更是常年排名世界第一。人均收入超過9萬美元的卡達被譽為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實行全國免費的醫療和教育,卡耐基·梅隆大學、巴黎高等商學院、康奈爾大學威爾醫學院、德州農工大學工程學院、弗吉尼亞州立大學藝術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等歐美名校都在卡特爾設有自己的分校,這使卡達公民可以就在自己家門口就讀世界級名校。2006年多哈亞運會、2011年亞洲盃足球賽的舉辦使卡特爾在國際體育界的影響力得到提升。2010年12月2日23時38分卡達獲得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權,這使卡達成為了中東首個獲得世界盃舉辦權的國家,也是繼2002年日韓世界盃後第三個獲得世界盃舉辦權的亞洲國家。

    經濟富裕的卡達在醫療、教育、體育等各項事業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然而由於國家規模體量實在過小,所以在國際政治領域長期以來都並不是一個受到多少關注的國家。然而從2017年6月5日開始沙特、巴林、阿聯酋、埃及、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八國先後宣佈與卡達斷交:一方面這些國家逐漸限制乃至切斷與卡達的海、陸、空聯絡;另一方面各國紛紛驅逐卡達外交官,各國國內的卡達公民也被要求在規定期限內離境。這場斷交風波使一向不怎麼出現在國際政治新聞中的卡達突然變成了全球熱點之一,而這場斷交風波的始作俑者就是卡達的鄰國沙特,那麼卡達和沙特因何交惡呢?沙特為什麼要主導這麼一場排擠卡達的斷交風潮呢?

    卡達的鄰國沙特也是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一大土豪:早在80年代沙特就憑藉豐富的石油資源使自己的人均收入達到了30000美元,可以說沙特的人均收入儘管比卡達略低,但基本上也屬於世界一流富裕國家的行列。然而和彈丸小國卡達比起來沙特簡直就是龐然大物了:沙特的國土面積為2250000平方公里,是卡達的近200倍;人口約為3228萬,是卡達的12倍之上。和卡達一樣的是;沙特同樣是憑藉豐富的石油資源得以躋身世界富裕國家的行列,事實上不只是卡達和沙特,周邊的科威特、阿聯酋、巴林、阿曼等海灣國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憑藉豐富的石油資源躋身世界富裕國家的行列。而在海灣國家中沙特憑藉自己最為龐大的國家規模體量以海灣盟主自居,海灣阿拉伯國家和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經濟上高度富裕、政治上普遍保持親美立場。然而以海灣盟主自居的沙特一直試圖扮演海灣國家對美外交關係的中間人角色,也就是說沙特希望海灣國家透過自己發展與美國的外交關係,然而卡達卻一直試圖發展自己獨立的對美外交關係,這令以海灣盟主自居的沙特感覺猶如芒刺在背。

    卡達發展自己獨立的對美外交關係只是其與沙特交惡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導致兩國交惡的重要原因是卡達一直在外交上和作為沙特戰略對手的伊朗眉來眼去。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沙特一向以出手闊綽聞名,憑藉高度富裕的經濟水平使沙特得以購進大量世界先進武器。目前沙特陸軍擁有坦克1142輛、裝甲車5472輛、自行火炮524門、牽引火炮432門、導彈發射架322架;沙特海軍擁有護衛艦7艘、巡防艦4艘、巡邏艇11艘、水雷艦3艘;沙特空軍擁有戰鬥機203架、攻擊機284架、運輸機211架、教練機244架、直升機254架、攻擊直升機22架。單純就沙特的武器裝備數量和質量而言:放眼全球也不算弱,比起中東其他國家絕對處於一流水平,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沙特的軍事實力被美國全球火力網站評為全世界第26位。這樣的基本條件使沙特自我感覺具有角逐中東霸主的資格,然而沙特本國的軍工生產體系極其落後,不能實現國防自主化,與此同時沙特軍隊的實際戰鬥力也並不敢恭維,這點在同葉門胡塞武裝的交鋒中已暴露無遺。相比之下在沙特角逐中東霸主的道路上始終存在著一個強大的戰略對手伊朗:伊朗現役總兵力約為545000人,這一規模位居世界第九。約為35萬人的伊朗陸軍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伊朗陸軍的機械化程度較高——擁有大約1400輛主戰坦克近百輛裝甲偵察車、上千輛步兵戰鬥車和裝甲輸送車、約2000門牽引火炮、約300門自行火炮。伊朗海軍擁有兵員2萬人左右(這其中包括大約2000人的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主要海軍基地有5個——分別是波斯灣的阿巴斯港、布什爾和霍梅尼港,印度洋的恰赫巴哈爾潛艇基地,裡海沿岸的恩利澤。伊朗海軍的主要作戰艦艇包括俄製“基洛”級潛艇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3艘和輕型護衛艦12艘。約為4.5萬人的伊朗空軍(這其中包括1.5萬名防空部隊)編為16個攻擊/戰鬥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5個地空導彈中隊和16個地空導彈營。沙特也自知面對伊朗沒必勝的把握,好在伊朗所信奉的伊斯蘭教什葉派在伊斯蘭世界處於少數派的地位,這使沙特得以拉攏在伊斯蘭世界佔優勢地位的遜尼派國家與之對抗,事實上自伊斯蘭教創立以來兩派之間的分歧鬥爭就從未中斷過,教派紛爭和各自的國家戰略利益交織在一起使沙特和伊朗成為了尖銳對立的戰略對手,而在彼此身後各自站著一群遜尼派和什葉派小弟。令沙特無法接受的是:身為遜尼派國家的卡達卻一直和伊朗保持著較為密切的外交關係,這是因為卡達與伊朗之間擁有共同開發世界最大的南帕斯爾氣田的經濟利益。

    除了發展獨立的對美外交關係以及同伊朗關係密切之外,卡達半島電視臺也成為沙特仇視卡達的導火索之一,事實上還不只是沙特,幾乎中東各國都對卡達半島電視臺有極大的意見:卡達半島電視臺是卡達作為一個富裕國家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在國際政治舞臺影響力的重要工具。當別的中東電視臺不是講經就是拍王室起居的時候卡達半島電視臺卻頻頻爆出“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智的”“一夫多妻是應當隨著時代發展而被淘汰的陋習”等足以在伊斯蘭國家引起爆炸性影響的言論,更有甚者半島電視臺甚至還曾一度發起過關於”伊斯蘭教是否會阻礙社會進步“的討論。2011年中東各國相繼發生政治劇變,在這一過程中卡達半島電視臺積極報道埃及、利比亞、葉門等國的動亂,這就使卡達被中東各國視為是到處煽風點火、推波助瀾的攪屎棍。沙特、埃及等中東國家紛紛封殺卡達半島電視臺,這實際上是擔心卡達半島電視臺的宣傳會危及到本國的統治基礎。卡達政府對卡達半島電視臺的行為是予以支援的,事實上卡達政府還曾親自赤膊上陣支援埃及穆兄會等反對派勢力。早在2014年沙特、巴林、阿聯酋等國就召回了駐卡達大使以抗議卡達對本國內政的干涉,這其中一向以海灣盟主自居的沙特更是對卡達這種攪亂中東局勢的做法尤為惱火,於是就聯合同樣對卡達不滿的其他中東國家發起了對卡達的斷交浪潮。

  • 8 # 優己

    明顯是沙特不厚道!因為伊朗的緣故,沙特想要在卡達建立軍事基地用來抵近攻擊伊朗,而卡達不願意,因為這將導致卡達成為沙伊兩國交戰的戰場。所以沙特就想要施壓卡達逼迫卡達答應沙特的條件;顛覆卡達,找個聽話的人來服從沙特的意志。

    沙特在中東十分活躍,幾乎複製了整個北約對抗俄羅斯的模式,也帶領了一群阿拉伯跟屁蟲跟伊朗搞對抗,揍這個揍那個,只要有伊朗勢力的地方向沙特求助那麼沙特肯定會幫忙;而伊朗也是針鋒相對的搞反擊,只要有沙特軍隊的地方,向伊朗求助那麼伊朗肯定出兵幫助。比如葉門戰爭,就是由沙特支援的武裝跟伊朗支援的武裝在打代理人戰爭。

    沙特是小姐的理想丫鬟的命,空有美國的志向卻沒美國的本事,在葉門戰爭中沙特投入巨大可是卻被胡塞武裝反過來將軍,沙特想要扭轉戰局,重新開闢一條新戰線來跟伊朗搞對抗,這才看上了跟伊朗隔海對望的卡達。好在卡達頂住了壓力沒有被沙特當槍放,否則將變成下一個葉門。

  • 9 # 數學蔣一刻

    卡達與沙特的矛盾,源自於雙方實力與影響力的錯位。

    我們首先來對卡達進行一個大致的瞭解。

    卡達三面環海,陸路僅與沙特接壤,北面由於伊朗隔海相望。

    依靠豐富的油氣儲量,卡達成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國及出口國,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然而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正是卡達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其優越的資源稟賦,但卻也讓他夾在中東死對頭沙特和伊朗之間。

    而伊朗問題也正是卡沙關係的導火索和遮羞布。

    與中東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不同,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此外,伊朗還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大本營。

    而沙特是聖地麥加、麥地那的守護者,瓦哈比派第一國,全球穆斯林精神家園所在地,期待依靠其宗教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強大的經濟基礎,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頭羊。

    因此沙特、伊朗在種族、宗教上本就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再加為了追隨美國對待伊朗的強硬態度,沙特更是充當起了阿拉伯世界反伊急先鋒的角色。

    我們回頭再看卡達,因其王室家族與沙特王室有血緣關係,並且陸路相鄰,自卡達獨立以來,沙特一直保持著對卡達的影響力。

    然而富裕起來的卡達,卻並不願充當大國衝突的橋頭堡,其甚至自己小國寡民,如果在大國中選邊站隊,極其容易被當做炮灰,在矛盾中首當其衝。

    因此,隨著經濟實力的強盛,卡達開始打造自己的影響力,開始在國際局勢中四兩撥千斤。

    1.借力美國,創立半島電視臺,打造阿拉伯世界最強音。卡達以油氣資源做投名狀換取地區最強力量美國的支援,並在其指導下,學習西方媒體,建立了半島電視臺,並不斷加大投資,逐漸形成了半島電視臺在全球就中東事務的絕對話語權。

    2.大力資助宗教研究機構,搶奪宗教教義解釋權。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都極為虔誠,對宗教信仰、派別尤其看重,而卡特爾敏銳的捕捉到這一點,在長期的資金支援之下,逐漸形成了卡特爾境內宗教研究機構對教義解釋的絕對話語權。

    3.對地區極端勢力的支援。卡達深知自己無法透過正面的政治、外交、軍事實力去與周邊大國對抗來擴充套件其利益及生存空間,但卡達卻繼承了其曾經宗主國大英帝國的“攪屎棍”精神,透過對中東地區的極端勢力、革命勢力如“塔利班”、“伊斯蘭國”、“穆斯林兄弟會”、“阿拉伯之春”的支援,來不斷的削弱與牽制中東地區各大國的實力與精力,從而確保自己的利益及生存空間。

    4.對伊朗、以色列的曖昧態度。卡達與伊朗一衣帶水,其在經濟上與伊朗共享儲量龐大的南帕斯油氣田,在軍事上其處於伊朗彈道導彈射程之內,在宗教上卡達境內有10%的人口為什葉派,並且政府在宗教上保持了較為開明的態度,賦予了什葉派信眾相當的信仰權利。因此,卡達鑑於多重因素,在與伊朗交往上,並未追隨沙特領導的阿盟的腳步,而是選擇了較為中立的態度。而對待以色列,卡達一則沒有與其對抗的能力,二則沒有與以色列直接的利益衝突,三則希望藉助以色列來削弱中東其他國家,因此也保持了對以色列較為曖昧的態度。

    以上四點,前三點看似虛無縹緲,實則動搖了沙特稱霸中東、領導阿拉伯、號令伊斯蘭的基礎與野心,而第四點則可以看做是前三點的延伸,也是沙特為打擊卡達而選擇的藉口。

    因此,可以說,兩國的矛盾根源還是在於雙方體量與能量的錯位。卡達雖小,卻依靠其強大的經濟力量,長遠的政治眼光,為自己打造了強大的軟實力以及宗教正統地位,而沙特本想依靠自己歷史、宗教、地理上的傳統優勢來塑造自己成為中東霸主,卻被彈丸小國卡達擾了清夢。

    可以預見,卡達會繼續依靠其強大的軟實力與敏銳的政治嗅覺來攪動中東地區地緣政治,並且在美國的保護之下,沙特也無法正面與卡達直接交鋒,雙方必將在分分合合之中相愛相殺。

  • 10 # 李建秋的世界

    沙特和卡達有新仇舊恨。

    1995年,卡達王儲哈馬德乘其父親在境外養病,突然篡權上位,開啟了阿拉伯王權國家非正常變更的先例,給各國都立了壞榜樣,可以說從哈馬德上臺開始,沙特等老輩君王就非常厭倦,兩次海合會開的都非常失敗。

    哈馬德有壯志雄心,他一心想把卡達打造成中東版的新加坡,他利用石油資源為後盾銳意改革,卡達人均GDP以及綜合競爭力飛躍,人權,法制建設和民主建設得到了極大的進步,最難能可貴的是,在2013年主動遜位,是當代世界上唯一健在但是不搞終身制的君主。

    哈馬德還創造了傳媒奇蹟,以一個小小的卡達,居然打造出半島電視臺這種在歐美都有很大影響力的電視臺,大大提高了其知名度,成為密切聯絡阿拉伯各國反對黨,鼓動青年革命的動員機器,一直被沙特之類的保守力量所嫉恨,也因為同情穆兄會備受打壓。

    這就是半島電視臺,它有一個絕活:它一直都弄得到本拉登的錄音和錄影帶,CNN和FOX費了牛勁都不行。

    卡達的平衡外交導致卡達如魚得水的在中東各路人馬中來回穿插,卡達可以和以色列高調保持關係,還和以色列的死敵伊朗,哈馬斯與真主黨聯絡緊密,卡達儼然成了中東政治中心了。

    卡達有著名的伊斯蘭文明博物館,成功舉辦亞運會,奪得了2022年世界盃舉辦權,從任何角度上說,卡達都算中東的模範國家。

    在阿拉伯之春運動中,派戰機轟炸利比亞政府軍,帶頭歡呼穆巴拉克下臺,逼迫葉門薩利赫放權,在敘利亞扶持代理人,鋒芒畢露,早在2014年,沙特就帶著阿聯酋,科威特,以卡達收留穆兄會領導人為由召回大使,可以說沙特早就討厭哈馬德領導的卡達了。

    上次導致卡達和沙特出現矛盾的導火線是:卡達通訊社網站發了一條埃米爾塔米姆關於地區關係的內部講話,他稱讚伊朗是伊斯蘭和地區大國,作用不能小看,暗諷沙特與其作對非常不智,並且成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人民合法代表云云。

    結果沙特勃然大怒,沙特早就看卡達不順眼了,在2017年沙特動員海灣各國和伊朗斷交的時候,卡達就拒不配合,結果現在反而騎到頭上來了。

  • 11 # 我整幾句

    卡達是一箇中東的阿拉伯小國,只有幾十萬人口,與沙特等幾個海灣國家一樣,都是海灣阿拉伯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國;同樣是盛產石油的國家,卡達也非常富裕。

    國家雖然很小,但是卡達的外交似乎有自己的獨立性,有自己的想法,其“半島電視臺”的影響力很大,卡達長期有所謂“小國大外交”,在某些方面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不完全一致;比如,在伊朗問題上,卡達似乎並不希望太敵對,至少可以做生意,有來往,不應該限制吧?每個國家的國情又不同。

    沙特等國則認為海灣阿拉伯國家應該“團結一致”,在對外關係上應該儘量“行動一致”;沙特在海灣國家,甚至整個阿拉伯國家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對卡達這種“不守紀律”,又“屢教不改”的“小兄弟”,要給予警告和制裁,於是出現多國與卡達斷交,目的還是希望卡達“就範”,改變一些政策。

    目前雙方關係有所緩和;原本一個小國,其外交能有多大影響力;每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都有不同的外交政策,無可厚非。國際上有一些“玩家”,經常上演“小馬拉大車”的戲碼;有的“會玩”,能夠左右逢源,有的“不太會玩”,四面樹敵。近年來,土耳其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充其量算是個中等國家,但是扮演的角色可不少。

    我們中國一直奉行所有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政策,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然而國際現實,有些國家,未必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牛犬後腿o型腿站不直,英牛犬後腿o型有矯正成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