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心內科喵醫生

    除非使用普利類出現無法耐受的不良反應,否則不應該更換為沙坦類。

    普利類和沙坦類臨床已經證明具有確切的心臟保護和腎臟保護功能。非常適合發生心梗,心衰,房顫,尿蛋白陽性,以及伴有上述併發症的高血壓病人,以及伴有血壓升高的糖尿病患者。

    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都是透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達到降壓和保護器官作用。

    但是普利類位於上游 ,沙坦類未有下游。大規模臨床實驗證實普利類的器官保護作用強於沙坦類。

    所以如果服用普利類藥物如果沒有出現咳嗽。還是不要更換。

  • 2 # 劉藥師話用藥

    普利類和沙坦類是臨床常用的兩類降壓藥,除了降壓之外,還可以用於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下面我就介紹一下這兩類藥物。

    普利類藥物又稱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簡稱為ACEI。其能夠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性,使血管緊張素Ⅰ不能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是一種收縮血管的物質,使血壓升高),從而降低血壓。普利類除了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外,還可使緩激肽(一種參與炎症反應的肽類)堆積,從而誘發咳嗽。

    沙坦類又稱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簡稱ARB。它和普利類作用不同,主要透過阻止血管緊張素Ⅱ與AT1受體結合,使其收縮血管作用不能發揮,從而降低血壓。因為沙坦類對緩激肽沒有影響,所沙坦類很少引起咳嗽。

    從以上普利類和沙坦類作用機制,大家可能明白了,這兩類藥物作用於同一通路的前後兩個不同環節。普利類作用在前面,使有升壓作用的血管緊張素Ⅱ不能合成;沙坦類作用於通路的後面環節,使有升壓作用的血管緊張素Ⅱ不能起效。

    1不良反應

    由於普利類藥物能夠升高緩激肽水平,因此乾咳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沙坦類多。國外報道發生率在5%-10%,國內發生率較國外高,大概在10%-20%。所以,當患者不能耐受ACEI時,可用ARB代替(I類推薦,A級證據)。

    2療效

    雖然沙坦類不良反應發生率較普利類低,但目前試驗研究均未證明沙坦類療效優於普利類。兩者用於治療心力衰竭的實驗研究表明,普利類改善心肌重構的效益優於沙坦類,這可能與緩激肽水平增高有關。因此,普利類仍是治療心力衰竭的首選藥物。當患者不能耐受時,可用沙坦類代替(I類推薦,A級證據)。

    關於題目所說兩者能否換著用,我不是太明白其中原因。是因為副作用換藥,還是因為其他原因經常換用?不過,我個人建議如下:

    1如果應用普利類,出現咳嗽 ,可換用沙坦類。2不建議經常輪換。

    長期使用一種降壓藥,血藥濃度達穩態後,血壓波動小。如果換用另一種藥物後,由於兩種藥物降壓的強度差異,或者劑量不能等量轉換,可能會引起血壓波動。並且部分沙坦類藥物達穩態所需時間較長,比如替米沙坦需要4-8周,才能穩定降壓。如果應用2周就換藥,血壓就會波動較大,長期如此,可能對靶器官造成損害。

    3不建議二者聯用。

    現有指南均不推薦普利類和沙坦類聯用。因為療效並未顯著增加,高血鉀、急性腎衰發生率反而升高。只有腎科在治療膜性腎病蛋白尿時,可能會聯用。

  • 3 # 醫患家

    首先,所謂的普利指的是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降壓藥物,常見的有貝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諾)、卡託普利(開博通)、賴諾普利等。而沙坦指的是AR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類降壓藥,常見的有纈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素亞)、替米沙坦(美卡素)等。兩者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兩種降壓藥物,降壓機制也非常類似,除了降壓外,還額外有抑制心肌重構、腦卒中預防、改善血糖代謝、減少蛋白濾出等諸多好處,那麼兩種降壓藥能不能換著吃呢?這主要取決於用藥的目的。

    如果用藥的目的只是為了降血壓,兩種降壓藥都可優先選用,且可以互換,無太多特殊要求。用於降壓時兩者的降壓效果也差不多,用藥禁忌症也類似(如高鉀血癥、雙側腎動脈狹窄、腎功能衰竭),可以相互互換,只要不是今天吃沙坦,明天吃普利,後天再吃沙坦這樣太頻繁換就行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藥一般不能聯用。唯一稍有點區別的是普利類引起乾咳的副作用比較多,出現此類情況時可以換成沙坦類藥物。

    如果是作為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療,還是有所區別的。按照目前指南要求,如果是心衰治療,普利和沙坦都可作為首選用藥,除此之外的冠心病治療目的,原則上是首選普利類藥物,如果出現不能耐受的咳嗽可考慮換成沙坦類藥物。但最新發表在JACC(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建議,沙坦類藥物的安全性高於普利類藥物,心血管病患者應首選沙坦藥物,而非普利類藥物,建議修改目前指南。

    總之,沙坦和普利類藥物大多數情況上是可以互換的,唯一有爭議的是用在心血管病的治療上。

  • 4 # 張之瀛大夫

    首先跟大家明確的是,這裡所說的普利類藥物是醫學界裡ACEI類藥物,這裡所說的沙坦類藥物是醫學界ARB類藥物。普利類藥物和沙坦類藥物都可以用來降低血壓、改善心肌重構、預防蛋白尿等等,它們就像一根繩上的兩個果實,起的作用相似,副作用也基本相似,當然沙坦類藥物不會引起咳嗽,這是有別於普利類藥物的地方。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患者來問我“張大夫,我可以把普利類藥物和沙坦類藥物換著吃嗎?”這個問題張大夫的回答常常是:“有時候可以,有時候不可以。”那麼都是什麼時候可以互相換,什麼時候不推薦患者換著用呢?今天張大夫來說一說這個問題。

    一、可以互換的情況

    臨床上對於普利類藥物和沙坦類藥物進行互換最為常見的情況是:患者口服普利類藥物產生了咳嗽的副作用,而且這種咳嗽比較嚴重,患者深受其擾,這時候醫生很可能使用沙坦類藥物替代普利類藥物。這樣一來,既儲存了普利類藥物治療的主要作用,有能夠有效避免普利類藥物帶來的咳嗽,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二、不可以互換的情況

    很多患者正在口服普利類藥物或者正在口服沙坦類藥物,服藥期間病情穩定,沒有明顯副作用發生。但是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比如聽朋友說另外一種藥物很好,想要把正在吃的普利換成沙坦,或者把正在吃的沙坦換成普利。這種情況下,張大夫不推薦大家換藥。因為原來服用的藥物已經適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沒有副作用,同時能把病情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換藥反而可能帶來身體重新適應新藥物,這個過程可能導致病情波動。總之,換藥一定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理由不合理儘量不要換藥。

  • 5 # 人中三里

    普利即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抑制劑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ACEI類如:卡託普利,福辛普利,貝那普利等等。

    沙坦即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ARB類):我替米沙坦,纈沙坦等。

    這兩種藥換用一般是在因為患者先服用普利類藥物產生副作用時換用沙坦類,比如有的人服用普利最常見的乾咳,就需要換用沙坦。

    還有的人是是因為開始吃兩天這兩種中的一種量血壓血壓下降不明顯就隨意換成另外一種,這是不對的,因為有些藥物達到穩定的血藥濃度或起效需要一段時間。再一個隨意換藥可以導致血壓不穩定,血壓忽高忽低對血管器官的損害是更大的。

  • 6 # 藥事健康

    普利指的是ACEI類降壓藥。ACEI透過抑制ACE而減弱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作用,從而減少AngⅡ生成、消除或減輕AngⅡ的心血管不利作用。ACEI透過抑制ACE還能提高迴圈中的緩激肽水平,發揮保護心血管系統的效益。因此,緩激肽對於ACEI的治療效益有重要貢獻。ACEI的第三項作用機制是增加迴圈及組織中的Ang 1-7的水平。發揮利尿、擴張血管、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等有益作用,還能增強緩激肽的作用。 ACEI的其他作用機制包括增加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物(t-PA)的產生和減少病理性纖溶酶原啟用物抑制劑(PAI-1)的形成,從而具有抗血栓-栓塞效益。

    簡單來說ACEI的作用就是:

    1.angII下降;

    2.緩激肽上升;

    3.ang1~7上升,促進angII下降,緩激肽上升;

    4.抗血栓 。

    沙坦就是ARB類降壓藥。與ACEI阻斷血管緊張素Ⅰ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Ⅱ不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與血管平滑肌、腎上腺和其他組織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結合,結果是阻斷了血管緊張素Ⅱ與其受體結合的途徑,阻滯血管緊張素Ⅱ介導的血管收縮等生物效應,阻斷醛固酮釋放引起的血壓升高。目前發現細胞膜上的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受體有AT1、AT2、AT3、AT4四種,研究較多的為AT1和AT2受體。血管緊張素Ⅱ在組織內產生包括血管收縮和醛固酮釋放的多種生物學效應主要與其和AT1受體結合有關,AT1受體拮抗劑(ARB)在抑制AT1受體的同時可以負反饋抑制腎素分泌,使AT2受體作用增強,而AT2受體作用與AT1受體正好相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即主要透過阻斷AngⅡ與AT1的結合,發揮其降壓及靶器官保護作用。

    有隨機對照研究顯示,在高血壓患者中應用此類藥物,包括在腎臟保護及心血管終點事件的預防方面應用ARB,具有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相近的臨床獲益(非劣效性比較)。同時對於部分無法耐受ACEI乾咳等不良反應的高血壓患者,選用ARB可以替代ACEI發揮降血壓的作用,且大部分患者可較好耐受。

    而對於這兩類藥物如何選擇,藥師建議如下:

    1.如果只是單純的降壓,可以選用沙坦類,總體而言,ARB類較ACEI類降壓效果更加明顯。

    2.如果合併冠心病、心衰等器質性心臟病,建議選擇ACEI,因為此類藥物在保護靶器官方面療效較ARB類藥物更加確切。

    3.對於使用ACEI不能耐受的患者,比如發生不能耐受的咳嗽,對ACEI過敏等患者,可以使用ARB替代。

    注意:雖然有些專家認為二者可以相互替代,比如美國指南建議冠心病、心衰患者均可選用ACEI/ARB,但是歐洲和中國的相關指南,基於相關研究仍然建議首選ACEI,在不能耐受的情況下,使用ARB類替代。

  • 7 # 家庭醫生線上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嚴重困擾人們的健康,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使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目前常用的副作用較小的降壓藥物是普利類和沙坦類。普利和沙坦降壓藥物其實同屬於一類藥物——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抑制劑。

      普利類藥物指的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能夠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性,使血管緊張素Ⅰ不能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常見的有貝那普利、福辛普利、卡託普利、賴諾普利等。沙坦類藥物是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主要透過阻止血管緊張素Ⅱ與AT1受體結合,使其收縮血管作用不能發揮,從而降低血壓。常見的有纈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貝沙坦等。相比較而言,普利類藥物除了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外,還可使緩激肽堆積,從而誘發咳嗽,這也是該類降壓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其實是作用於同一通路的前後兩個不同環節。普利類作用在前面,使有升壓作用的血管緊張素Ⅱ不能合成;沙坦類作用於通路的後面環節,使有升壓作用的血管緊張素Ⅱ不能起效。單純用於高血壓的治療時,兩種藥物是可以換著吃的。它們降壓效果、使用禁忌症等都是相似的。唯一稍有點區別的是普利類引起乾咳的副作用比較多,出現此類情況的患者可以換成沙坦類藥物。

      但是高血壓的治療上來講,通常建議長期使用一種降壓藥,沒有特殊情況下不要頻繁更換藥物種類,因為血藥濃度達穩態後,血壓波動小。如果換用另一種藥物,由於兩種藥物降壓的強度有一定的差異,可能會引起血壓暫時性波動,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講是有一定危險性的。

  • 8 # 沐歌夜談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常見的高血壓藥物分類,以及普利類和纈沙坦類(雖然在臨床上從來不這麼叫……)簡單藥理學知識後,我們再來回答您的問題。

    作為“慢性病之王”的高血壓,人們對它的研究可謂是非常“透徹”。當然,這是在一定的範圍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高血壓的常用臨床藥物越來越多,它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協助高血壓患者更好地調理血壓值,並預防因高血壓而引起的其他併發症情況,從而更有以利於患者的健康。那麼,常見的高血壓藥品種類有那些呢?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1、作用於自主神經系統的藥物

    (1)作用於神經末梢的藥物。常見的藥品有利血平和胍乙啶。

    (2)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常作用於中樞的α2受體。主要藥品有可樂定和甲基多巴。

    (3)作用與毛細小動脈的血管。常見的藥品有肼屈嗪

    (4)神經節阻斷藥。阻斷乙醯膽鹼受體從而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5)腎上腺素α1受體阻滯劑。常見藥品為哌唑嗪。

    2、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藥物

    (1)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常見的藥品有卡託普利;

    (2)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常見的藥物有纈沙坦;

    (3)腎素抑制劑。這類藥物主要是肽類。

    3、作用於離子通道的藥物

    (1)鈣拮抗劑。常見的藥品有硝苯地平;

    (2)鉀通道開放劑。

    當然,還有一些常見的像是氫氯噻嗪、吲達帕胺類高血壓藥物,在此就不做詳細探討了。

    透過以上的敘述,我們不難看出普利類藥物和沙坦類藥物同屬於作用於血管的降壓藥物,只不過,一類是作用於酶,另一類是作用於受體。它們的臨床應用大概如下所闡述。

    1、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以卡託普利為例,它的常見規格為12.5mg,它的主要臨床應用為高血壓症、心力衰竭;不良反應常見的有皮疹、心悸、心動過速、胸痛、乾咳,其中乾咳在多數患者中比較常見。

    2、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以纈沙坦為例,它的常見規格為80mg,它的主要臨床應用為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不良反應為,頭痛、頭暈、腹痛、睏乏,偶見血鉀升高、中性粒細胞減少、血紅蛋白下降,部分患者還會有鼻炎、咽炎、關節痛的可能(較少見)。

    在我們瞭解完這兩類藥物的基本藥理學知識後,現在我們來看看您所提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高血壓藥物我們在應用時當然應該根據醫囑來進行用藥,患者不可自行選擇,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準則。換句話說,高血壓患者在服用藥品時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良的後果!也就是說,如果醫生給您開的藥物能夠控制住血壓,就儘量不要更換,除非是因為身體狀況、耐藥性,或是一種藥物無法很好控制血壓的情況,會採取聯合用藥或是更改用藥種類這種臨床診斷,我們再在醫生的建議下更改藥物。

  • 9 # 阿卡醬醫生

    首先,從來沒有什麼“普利類降壓藥”、或者“沙坦類降壓藥”這種說法,你可以將他們稱為ACEI類藥物、ARB類藥物,當然,如果回到這個問題上面,我們不如將它們直接稱為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這樣可以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看兩個藥物的名字,是不是很像。確實,說白了,這兩個藥物確實屬於同一種作用機制,都是透過阻斷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來防止水鈉瀦留,降低血壓,同時也可以逆轉心室重構和保護腎功能。

    因此,在臨床上,如果已經服用其中的一類藥物,只要降壓效果不錯,並且沒有什麼明顯的副作用,那麼完全沒有必要進行更換,只需要長期堅持就可以了。而且這兩種藥物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必要同時服用(腎內科有時會選擇聯用)。

    最後,也再次澄清一下,儘管前端時間纈沙坦被爆出製作工藝不過關,但是大家也不必擔心。因為,第一,原研藥(代文)肯定是沒問題的,中國的仿製藥,製藥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也肯定沒有問題(比如纈克)。

  • 10 #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這件事要看怎麼說。

    “普利”類降壓藥和“沙坦”類降壓藥,在降壓的作用機制上,都是透過阻斷人體內同一個影響血壓的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來達到降壓目的的。

    “普利”類降壓藥,叫做“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抑制有收縮血管作用的血管緊張素II產生。“沙坦”類降壓藥呢,叫做“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是抑制組織器官上的血管緊張素II受體去和血管緊張素II結合的。

    這兩大類藥都是在阻斷血管緊張素II作用的環節上,只是“普利”類藥阻斷在血管緊張素I轉化為血管緊張素II的環節,“沙坦”類藥阻斷在血管緊張素II的受體部位,一個在上游環節,一個在下游部位,總體的作用都是一致的。這樣呢,血管緊張素少了也降壓,組織器官裡血管緊張素的受體不接受血管緊張素的作用也降壓。也因此,這兩大類藥在降壓治療中一般不主張合用。

    當然,藥物作用的具體細節方面還是有所差別的。

    普利類降壓藥問世比較早,臨床應用的時間長,對這一大類藥物的各個具體藥物的臨床研究比較多,藥物的臨床療效得到了很好的證實。沙坦類降壓藥問世比較晚,臨床應用的時間相對短些,但這些年也做了不少臨床研究,也都陸續證實了和普利類藥相類似的臨床療效,加上很少有引起乾咳的副作用(這一點,是普利類藥物出現得比較多的副作用),所以臨床應用沙坦類藥明顯增加,頗有點後來居上的勢頭,只是價格偏高。

    所以,普利類降壓藥和沙坦類降壓藥的適應證、禁忌證大致是相同的。這兩類藥的好處,是在降壓的同時,可以抑制血管緊張素系統對臟器的其他損害,對心臟、腎臟有比較好的臟器保護作用。如抑制心肌肥厚,防治心臟擴大,保護心功能;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還有對血管壁的保護等,除了用於降壓,還適合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的病人。

    前面說過,有些人吃普利類降壓藥後會出現乾咳。如果幹咳輕微,過一段時間能夠適應,也是可以繼續吃的。如果不能耐受這種乾咳,或者越來越重,可以考慮換用沙坦類藥物。如果服普利類藥物後降壓效果好,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是不必換藥的。

    再有,一些研究顯示不同的沙坦類藥物在臟器保護方面有所不同,也是可以根據病情選擇換藥的。比如厄貝沙坦的降尿蛋白作用,氯沙坦鉀的抑制心室肥厚、降尿酸作用等。

    不贊成在用藥後病情穩定的情況下來回換藥,一會兒沙坦,一會兒普利;或者不同的沙坦、不同的普利交替吃(這在臨床上是可以見到的)。因為每種藥物都有自己的代謝規律,藥物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服用才能在體內達到穩定的水平,持續地發揮療效。頻繁換藥,不同藥物的血藥濃度不穩定,藥物的降壓作用也會波動,血壓自然會波動,這對於患者的降壓治療是不利的。

  • 11 # 心血管王醫生

    為什麼要換著吃呢?

    很奇怪!

    理論上這兩種藥物的作用基本很相近,指南是這樣推薦的對於不能耐受ACI的患者,可以使用ARB替代,什麼意思呢,吃了普利不舒服,乾咳或者過敏,或者出現別的副作用,才考慮使用沙坦類藥物。

    所以,沒有必要換著吃,不耐受普利就換成沙坦。這兩種藥主要用於什麼疾病呢?

    第一、高血壓,是降壓藥的中堅力量,降壓平穩,長效,保護靶器官,相對副作用小。

    第二、心衰:心衰的基石用藥,可以抑制心室重構,防止心臟擴大,降低心衰住院率,降低死亡率。

    第三、糖尿病:可以降低糖尿病尿蛋白,糖尿病腎病的好幫手。

    第四、沙坦本身還有預防房顫的作用。

    但是,臨床上的證據還是試驗證據目前都表明,先用普利,如果不能耐受普利再選沙坦。這是因為普利在治療效果方面目前的證據優於沙坦。

    只有互換肯定是沒有任何必要的,也不主張聯合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用十張十萬的信用卡全部套現全款買房,划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