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鶯的歌聲
-
2 # 映夏424
自我接納和自我放棄 我覺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又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我接納的人在做加法 自我放棄的人在做減法 相同的是都在做選擇 不同的是取捨之前的積極響應和消極放棄 都是一種情緒和情感的表達 我接納我喜歡的放棄我討厭的 我接納我曾經討厭 放棄我曾經喜歡 經年累月 我們不斷成長 我們不斷改變 歲月雕刻著我們的模樣 給未來一個形狀 在接納和放棄之間不斷選擇 度過餘生 只為讓自己過的好一些 至少可以有個地方可以安心
-
3 # 心夥伴
首先,讓我定義自我放棄意味著什麼。這個術語來描述我們避免處理不舒服或痛苦感覺的所有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把你的“自我”想象成你感受這些情緒的一部分。你們這一部分需要什麼。所有的情感都是為了傳達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如果你自暴自棄(我們至少有時會這麼做),你就是在自暴自棄。一種概念化的方法是想象一個小孩心煩意亂,而大人卻轉過身來。
我們自我放棄的原因很簡單。我們不想感受痛苦。但是另一方面,我們避免這種方式會導致更大的問題。以下是我們做這件事的四種主要方式:
使用物質、成癮和強迫行為。你感到壓力,失望,不知所措,疲憊,拒絕…所以你喝了一杯葡萄酒(或幾杯),漫不經心地吃碳水化合物,出去購物,花你沒有的錢。這些都是自我放棄的一些具體表現。
我們分析。有些人為什麼這麼說?她為什麼離開?為什麼他情緒不好?她童年的傷疤是怎麼讓她這樣做的?例子是列舉不完的。雖然有時理解別人的行動和動機是有幫助的,但這使我們頭腦不清,身體也無法活動。我們的情感經歷在我們的身體裡。留下來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你的身體裡。
讓別人和你自己錯了。責備別人,甚至責備自己只是另一種方式,讓你的精力集中,遠離與你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
試著讓別人讓你感覺好些。這通常涉及某種控制行為。讓別人道歉,承認他們錯了,或者以任何方式改變來讓你感覺更好。
-
4 # 心靈之窗鑰匙
首先可以明確的肯定,自我接納不一定會造成自我放棄。人只有在在自我接納以後,才會更加深入瞭解自己。才會放棄一些一直影響並困擾自己的問題。修正自己,讓自己成長。心理才會更健康。
自我放棄並不是自我接納,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我放棄接近於自暴自棄的狀態。
-
5 # 默心理
接納?接納也不代表接受,也不代表內化。所謂接納是我允許你以客體的身份,以你那獨特的結構存在於我的內在。
可能誰都想過去接納自己——最求完美的人會極力得去排斥,想把自己打造的完美,但人無完人,這類人願意活在他們堅定的信念裡,與缺點抗衡的世界裡,這是他們的價值觀。
那些自我放棄的人不僅僅只是接納,而是完完全全的接受自己的缺漏。自暴自棄 豈不哀哉?
自我接納是人對金無足赤 人無完人概念的透徹領悟,是一種高境界的領悟。“我不可能把什麼都做的很完美,但是我會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它逐漸的完美”
接納!是放棄自己還是進一步的完善自我——唯在於己!
-
6 # 小未心理
於心理學上看,自我接納完全不等同於自我放棄,或者部分自我放棄,在心理學上的自我接納定義為接納全部的自己,好或者不好,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無條件的。那麼這就意味著你必須接納自己的所有,但,你只是接納它接受它,比如學生成績不好,於是就自暴自棄地說:“我就是笨,就不是讀書的料。”這叫接納嗎?這叫自我放棄。因為去克服學習帶來的煩躁是非常讓人痛苦的。對於一個學渣來說,翻開教材的第一秒就開始痛苦了。正是因為學渣不能接受這種痛苦,不能承認自己在學習這個領域確實沒有別人努力,所以就用謊言來欺騙自己,以此來壓低自己對學習成績的追求慾望。但人是一種活在因果邏輯裡的生物,我們必須給自己為什麼而活找到理由,否則就會抑鬱、迷茫,取得成就、超越自我這就是生命的最高意義。沒成就感的支援就不會有希望,絕望的人是活不下去的。在學業上無法取得的成就感,學渣一定會在其他地方找回來,比如沉迷遊戲。一方面欺騙自己就是笨蛋,一方面又不停地在其他領域證明自己不是笨蛋,這是相當矛盾的行為,一旦當遊戲提供的廉價成就感消散,精神支柱就會瞬間崩塌。
學渣不敢承認自己學習差只是不愛學習,所以他們會用“學不會”來給自己找退路。所謂接納,就是要承認自己確實不喜歡學習,但這是身為學生的責任,如果接納承擔責任的痛苦,這樣就會取得真正的成就感。其實很多學渣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拒絕承擔責任”,也不是“就是不愛學習”,他們的問題出在拒絕長大,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像嬰兒一樣獲得別人無條件的愛。他們對一件事情的喜愛是有條件的,必須要等這件事先給他們帶來價值,他們才會願意去嘗試。而主動承擔責任意味著像成年人一樣思考問題,要想獲得果實你必須先種樹,而不是等嚐到好吃的果子之後才想起來去種。要知道果實的美味是選育的結果,你想先嚐嘗那個最美的果實,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性。選育必定意味著失敗,要從一堆次品中找到那個最好的。而學渣認為自己無法經歷失敗,所有的成功都是別人已經固定好的,自己可以拿來就用,所以他們總是在等待,總是在提條件:“讓我學習?你先告訴我讀書有什麼用吧!”
當一種痛苦可以給人帶來收益時,人是會上癮並反覆嘗試的。但是一旦承認了自己就是不想負責,這就等於斷了合理化後面所有墮落行為的路,只有背水一戰迎難而上了,這種時候沒有必勝的信念,人是會因無路可逃的絕望崩潰的。
-
7 # —LY
自我接納,首先強調一點“自我接納”不是自欺欺人,放棄和隨波逐流。
而是回到事物本質,我們真正的樣子,原來的地方,正、直面問題。
當我做到這一步的時候,或者從一開始就努力去做的時候,改變就已開始。
而且“也只有當我們真正直面、正視自己的時候”的“改變”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
8 # 如是陽光
不會。因為一個人自我接納之後,會發現自己的美好。人生的正能量得到激發,減少能量內耗,會變得比以前更有力量。
自我接納之後,會發現人生的美好。從而促進自己去享受更多美好。這樣就會更加努力去促進自己成長。
可能有人擔心,接納自己後會放棄改正自己的缺點,隨心所欲,縱慾生活。我覺得人天生就有上進心,就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人不會想自己變差的。擔心的自我放棄,那是破罐子破摔,並不是真正的接納自己。
如果是真正的接納自己,不會放棄人生追求和生活的美好,會促進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並且更有力量。
-
9 # 三醒自我成長
不會,自我接納的本質是“承認、允許”存在,不接納的時候,我們是下意識的“否認”,不允許存在,一定要改變。
不接納的時候,我們是被動的選擇了一定要改變,而接納,是讓承認不改變也是一種方式,允許自己保持現狀。
接納只是讓我們全面的認識、不下意識的一定要改變,否則就難受、自責。這樣我們才有選擇的機會。
但接納之後,我們是否一定要改變?
這是我們新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改變,也可以選擇保持現狀,即時保持現狀,也與我們所說的“放棄”不同,主動的選擇,與無耐的放棄,是有很大區別的。
所以,自我接納之後,有可能選擇放棄,但已是心靈自由的選擇,而不是有負擔、自責的放棄,所以不存在我們所擔心的“放棄”,因為擔心本身,已經是選擇了不接納。
-
10 # 正大光明友友
不會!
中國有一句了不起的名言:"人貴有自知之明!″衡量一個人將來有沒有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沒有自知之明!人無完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點,就看你能不能認清自己的缺點。"自我接納″正說明了一個人認清了自己的缺點或者短板,"自我接納″正說明了一個人正視了自己缺點或者短板,從"自我接納″那一刻起,已經埋下了積極進取的種子。"自我接納″明確了將來的人生目標,規範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步驟,"自我接納″已經走在了人生大道上!只有不能正確認清自己的人,才會前途茫然,自我放棄!
還記得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嗎?第一他是黑人,第二他不是美華人,第三他沒有背景。按照美國總統的選拔標準,沒有一條符合要求!但是,正是他看清了自己的短板,從小立志要當美國總統,將人生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透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最終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
11 # 慕雨瀟瀟
我想樓主的自我接納可能理解的只是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自我接納指一個人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等一切特徵採取積極的態度。既包括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包括自己的缺點和短處。自我接納也就是接受並做一個真實的自己,這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標準。因此,自我接納不僅不是一種自我放棄,反而可以更有效率地促進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學習,追求幸福感。
-
12 # 沉路心理實驗室
自我接納,是指接納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現狀、過去、基因、環境、父母以及自我。
為什麼要接納呢?因為接納能帶來平和、從容和自由。
不接納,就會產生否定和抗拒,就會產生焦慮和恐慌,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在焦慮和恐慌之下,你難以有所進步。
接納和改變並不矛盾。接納是第一步,只有先接納了,才能去改變。就好像,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並不矛盾,只有先承認錯誤了,才能改正錯誤。
所以,自我接納,是不會造成自我放棄的。自我接納,絕不等於安於現狀,無所作為。
-
13 # 文史心理故事
當我們遇到問題或不幸時,心理學上認為一個健康的反應鏈是:接納——解決——放下。在接納之前可以有一段時間的逃避,但接受現實,接納自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如果僅僅停留在接納自己這一步,並不意味著一定能解決問題,確實有可能會導致自我放棄。但不接納自己往往無法解決問題。人生是一場長跑,關鍵是看長期的表現。
-
14 # 啊啦成長手記
自我接納並不等同於自我放棄,他們之間並沒有很強的邏輯性。
自我接納並不是指單純的接受現狀,然後面對這個現狀不作為,不改變,也就是說的自我放棄。
自我接納強調的是探索內心最真實的自己,接受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根據人都會有逃避痛苦的本性,在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將兒時所經歷的痛苦埋藏在最深處的潛意識中。也許事情我們已經刻意忘記,但是感受卻如影隨形。它就像一個大大的黑洞,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吞噬著我們。讓我們無意識的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決定,甚至是對外界的索取來填補內心的黑洞。
比方說小時候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導致女孩內心自卑,無安全感,個性卻很要強。還有缺乏父母之愛,一直想在親密關係找補的……這些都是內心黑洞在作怪,很可惜的是如果不意識到這個黑洞的存在,那麼我們所有做的一切都將是一個輪迴。親密關係不好是人為親密愛人不好,於是換一個,發現還是原來的問題。
而自我接納便是走出這個輪迴的第一步。
自我接納讓我們學會接受面對真實自己,真實感受。即使這個真實的自己是你認為的軟弱的,自私的,你都要統統接納,並且客觀的告訴自己我就是這個樣子。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自己,在於群體意識已經控制了我們(群體認為人都要結婚,人都要生小孩等等)。
當我們完全接納自己的時候,沒有對錯,沒有好與不好,只是單純的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直面內心那個黑洞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徹徹底底撥開層層迷霧,捨棄了那些自欺欺人的好受一陣卻難過一輩子的想法,完完全全的站在了事情的原點上。改變已經來臨。
當然接納自己是第一步,後續還有第二,第三步。這個以後在細說。
而如果說接納自己就等同於自我放棄,那麼這種接納自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接納,他只是接受了表面現象,然後自暴自棄的表現罷了。
-
15 # 愛在心理健康的萍姐
自我接納是接納自己所有的不良的和良好的東西,也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每個人都有許多方面不是自己給的,比如面相的外觀,身體髮膚,自己的出生家庭等都要接納。一個人學會了自我接納,也就有能力接納了別人,世界觀就不一樣,看問題或許會一分為二,至少可以寬容別人的一部分不足。自我接納能力強的人或許會自我覺察能力強,也就會學著逐漸改變自己的不足,一天天去完善自己。但也不排除有些人不想改變,喜歡滿足現狀,不是說在放棄自己。
-
16 # 獨家視角觀察
自我接納是深層次的全方位認知自己,而自我放棄是對自己的缺點無限放大,導致精神崩潰或自我放縱。前者是進步,只有從深層次瞭解了自己,才能發現自己的優缺點,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揚長避短才有跡可循。而自我放棄則是沒有完全接納自己的表現,也是被情緒所控制的表現,當你可以理智的審視你的內心,你的情緒也會煙消雲散。
回覆列表
自我接納理論上不會造成自我放棄。
首先你願意主動的去開始接納自己,心裡相比是做好了勇敢去面對自己的一個抉擇。既然這樣,那就堅持下去,接納自己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其次,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多接觸正能量,勇敢面對自己不好的一面並做出糾正。不僅不會自我放棄,而且更會換新面貌,嶄新的一種生活方式出現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