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三川圖話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音gǔn)。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了,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9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他吸取了父親的經驗教訓,採取了疏導的辦法,帶領百姓開渠排水,疏通江河,興修水利,灌溉農田。

    傳說禹在治水的十三年當中,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沒進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懷孕了,沒進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沒進去探望。他一直想著老百姓仍在遭受洪水的禍害,莊稼被淹,房子被毀,於是,三次經過家門都顧不上進去探望家人。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經過十三年的努力,大禹終於治好了水患,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舜年老以後,也像堯一樣,物色部落聯盟首領。大禹因為治水有功,就被舜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舜死後,大禹繼任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

    【成長心語】

    大禹率領民眾,與洪水作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蹟更是其強烈責任感的最好體現。具有責任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一個沒有責任心、價值感的孩子,將來很難獲得成功。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啟蒙教師,要培養子女的責任感、事業心,家長首先就要敬業愛崗,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小時候對自己有責任感、對家庭有責任感、對集體有責任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才可能對社會有責任感。

  • 2 # 龍少日記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在堯、舜時期,黃河洪水氾濫,到處汪洋片,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洪水與自然災害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法”。據說,禹疏通了三百條大河,三千條小河,小湖、小溪不計其數,把洪水引回河藏,流向大海。

    大禹治水故意體現出禹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他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這個故事意義: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鬥、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 3 # 笑笑小仙

    傳說,堯在位時,黃河流域發生很大水災,莊家、土地都被淹沒了,百姓的房租、財產也被沖毀了。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無法生存。

    了治洪水,堯召開各部落聯盟會議,決定派崇地的部落首領鯀負責治水。但是連年降水,黃河水暴漲氾濫,災情嚴重,鯀用了九年時間,恪盡職守也沒有治得了洪水。鯀死後,兒子禹長大後成為部落首領,並接替父親職責,繼續負責治理洪水。

    當年父親鯀治水時用土石壘壩,結果迅猛的洪水很快就沖毀了題跋。大禹決定改變方法,他率領百姓挖渠,疏通河道排水,將洪水透過河道引到大海中。

    有一次,他來到黃河中游,發現一座大山擋住了黃河的旁邊,使得河道十分狹窄,翻滾的河水盤旋不止。水已經溢位河道。禹經過仔細勘察測量後,在大山劈開一個大缺口,引洪水奔騰而過。禹將此處命名為龍門。

    禹繼續往前走又發現一座山,命人開了山並鑿出三道門,神門、鬼門和人門。這就是如今著名的三門峽。

    大禹他的足跡遍及黃河兩岸,用了13年時間終於治好了全國的水患。期間有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正巧妻子生下了兒子,聽到孩子哭聲,他忍著沒有進去探望,“水沒治好,有何臉面見家鄉父老”,狠心咬牙又去治水。

    後來,禹擔任了各部落聯盟的總首領。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並令人鑄造了象徵九州安定和平的九鼎。

    據說,在三門峽附近有7口石井和2個馬蹄坑,是當年大禹治水留下的印痕。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為百姓造福的功臣,把他曾經休息時靠過的一顆柏樹稱為神柏,附近還有一座紀念大禹的神廟。

    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部落首領之位。那時候,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選舉制度已經正式廢除,變成了王位世襲制度。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 4 # 泰聞漫記

    大禹治水上古傳說時代的事情,《史記》對此曾有記載,而據最新的科學考察研究結果顯示,有證據表明,大禹治水的故事不只是傳說,而是真實發生過的。據研究發現,在公元前約1900年,中原地帶曾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地震導致黃河堵塞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量越積越多,導致堰塞湖崩潰,大量洪水奔湧而出,淹沒大片地區。而此時正是上古傳說的三皇五帝時期,堯帝便向四方諸侯徵求治理洪水的人選和辦法,諸侯都推薦鯀治理洪水,堯帝應允,鯀採用圍堵的方法治理洪水,經過多年治理,洪水不但未被治理,反而破壞性更大,最後鯀被處死。禹是鯀的兒子,在鯀被處死後,禹被舜帝任命治水,大禹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禹採取疏通河道的辦法治理洪水。而且大禹一心要將洪水治理好,在治理洪水過程中查看了天下高山河湖,大禹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並且曾三次經過家門都不曾入內。第三次經過家門的時候,禹聽見家裡有嬰兒啼哭,這是其妻子為禹生了個兒子啟,禹非常想看一看自己的妻兒,但想到百姓還遭受洪水的痛苦,他毅然決定走過家門去治理洪水。大禹還根據自己的測量資料和地理條件將天下分為九州。大禹經過13年治理洪水,終於馴服了洪水。天下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 5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傳說堯舜時,黃河氾濫,洪水沖毀了房屋,淹沒了禾稼,撥倒了大樹,捲走了人畜……,那真是可怕的災難。

    當時,堯召集四方長老和首領們議事,大家一致推薦鯀出來治水。鯀是曾經居住在黃河流域一帶,經常同洪水作鬥爭的一個氏族部落的首領。鯀採取古老傳統的治水方法,屯土築堤,以堤防水,保護氏族的聚落和土地。但洪水太大了,鯀築的堤防一次次沖沖垮了。鯀奮鬥九年,勤勉不息,結果還是失敗了。

    在舜主持的議事議會上,人們又一致推舉禹領導治水。禹是鯀的兒子,從小跟著先人治水,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也深知鯀失敗的教訓。禹為人勤勞,儉樸,又很謙虛。他再三推薦賢者以自代,大家還是把這項重任委託給了他。

    禹遂毅然奉命,不敢稍有懈怠。他揹著乾糧袋。拿著工具,勘察山川地勢,足跡遍及九州。禹在親自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改變了各氏族部落分散治水的辦法,動員九州的力量統一劃分治水區域,並把邊界上的大樹剝掉皮,刻上表記,以作標誌。禹鑑於鯀採用“堵塞”的辦法,九年無功,就改用“疏導”的方針,先導大河之水入於湖海,再導溝壑之水入於大河。禹用了十三年的時間,終於把洪水馴服,治理得地平天升了。

    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大禹治水”的故事。這個古老的故事告訴我們,浩浩蕩蕩的洪水給先民們造成了災難,人們在同災難的鬥爭中增長著才幹,密切了聯絡。洪水被戰勝了,氏族部落之間的狹窄界限也在同洪水斗爭中被突破了。這種在同自然鬥爭中引起的組織形式的變革,不久就反映到社會政治生活中來了。

  • 6 # 影視文娛藝苑

    堯帝時期天下遭受洪水,四處氾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人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不得已只得背井離鄉。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但是堯帝對於鯀不太信任,但是部落首領們都說:“現在沒有比鯀給強的人才了,你就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用了九年的時間也沒有把洪水治理好,他知道世間有一種神物可能有辦法,但是這件神物在天庭,此物名為息壤。息壤可以無限的自生自長,他就把這件神物從天帝那裡偷了下來用來堵住洪水,天帝知道之後十分震怒,便令火神祝融在魚淵殺了鯀並收回了息壤。鯀死後屍體三年沒有腐爛,祝融便用吳刀剖開了他的肚子,這是禹就出來了,而鯀的屍體變成了黃龍飛走了。

    大禹繼承了他父親的遺志開始治理水患,天帝還派了應龍來幫助大禹治水。後面大禹聯合五方上帝消滅了以前共工的一個大臣,他的名字叫相柳。傳說中相柳有著蛇身九頭,食人無數,它不斷嘔吐的毒液形成水味苦澀的惡臭沼澤,發出的惡臭能殺死路過的飛禽走獸。大禹殺死了相柳,但是相柳的血液腥臭,血液流淌過的土地五穀不生,要死之前流出的口水形成了巨大的毒液沼澤,禹三次填平沼澤三次塌陷,只好將此地挖掘出來修建了五帝臺。

    大禹不再用他父親治理水患“堵”的方法,使用自己想出來的“疏”來治理,疏通天下的水道,讓大水流入大海中,大禹開始行走天下四處丈量河道。到了青丘地界,塗山候覺得對大禹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英雄,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大禹,新婚的晚上當地的一隻精怪在興風作浪,召集諸神和各部落首領開會,讓夔龍去掃除妖孽。這時,桐柏山,以及附近諸山的部落首領,唯恐雙方打起仗來禍及自己,都面露懼色,懇請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鴻蒙氏、商章氏、兜盧氏、犂婁氏等部落首領臨戰怯陣,不願出力,禹把這些人都關了起來。這才知道:原來他們包庇的妖怪是淮渦水怪——無支祁。雙方在桐柏山下展開惡戰。禹先後派童律、烏木由出戰,都打不敗無支祁。最後,派庚辰出戰,才擒獲了無支祁。鴟脾、桓胡、木魅、水靈、山妖、石怪等數以千計的妖怪,看到無支祁被捉,都叫喊著衝了上來,想要搶走無支祁。庚辰揮舞方天戟,和眾神一起沒費吹灰之力就殺散了這群烏合之眾。禹命人用大鐵鏈鎖住無支祁的頸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銅鈴鐺,然後把他壓在淮河南邊的龜山腳下。

    大禹開山排水時放置了一面鼓,當他敲響鼓時便讓塗山氏來給他送飯。有一天大禹化身成一隻巨熊開山時不小心把一顆石子落在鼓上發出了響聲,塗山氏以為大禹需要吃飯了,便給大禹送飯,卻不想看見一隻大熊,塗山氏心中慚愧便轉身就跑,大禹看見後就追,無可奈何的塗山氏就換成了一顆石頭,但是當時的塗山氏已經有了身孕了,大禹大急便喊:“還我兒子來。”這時,石頭裂了一條縫一個孩子呱呱落地,大禹便給他起名為啟。

  • 7 # 劍指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不顧個人利益,"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 8 # 夢琪琪MQQ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氾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鉅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

    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裡,就遊不過去了。許多魚拼命地往上跳,但是隻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裡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 9 # 談史說魯

    大禹治水長期被視為神話,這一切的質疑,隨著一件3000年前的青銅器的現身,被徹底擊碎。在2002年的時候,有文物專家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器“遂公盨”。當時這件文物被發現的時候,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學者們十分高興,因為在這件文物裡包含著大禹治水的第一手資料。

    盨的內底上清晰銘刻著98個銘文,經過釋讀發現,竟然是對大禹治水的全面記述,包括具體疏通河道的方式。遂公盨全因內裡的九十八字銘文震驚了世人。

    這九十八個字,奠定了它國家一級文物的地位。目前出土的古文字材料,有關大禹的內容很少,只有春秋時期的秦公簋提到“禹跡”,春秋晚期的叔夷鎛上記載了成湯伐夏。遂公盨上記載的大禹治水是第一次在文物上被發現,成為大禹傳說最早的文物例證,將大禹治水的文獻記錄提早了六七百年,它也是最為詳實的關於大禹的文字記錄,這對於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有重大的意義。

  • 10 # 歷史至上

    大禹治水在《史記卷二·夏本紀第二》中曾有記載,

    “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嶽皆曰鯀可”,

    “於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鯀之業”,

    “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於是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於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

    當帝堯的時候,洪水爆發,百姓現在愁苦之中,開始是鯀去治水,可是九年都沒有成功。鯀的兒子大禹繼續治水,他總結了父親的經驗教訓,經過一系列的引流挖渠,大禹治水成功,歷經十三年將洪水引入大海,並且取得了帝位,建立了夏朝。

    大禹因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些事蹟深入人心,他的偉大奉獻精神已經千古傳頌。

    2016年,美國《週刊》上公佈了一箇中美科學家的重大研究發現,他們發現在洪荒時代有過一場超大洪災,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公元前1900年前後,也就是夏朝建立的時間。所以大禹治水的故事還是很有可能是真實的。

  • 11 # 日日悅讀

    大禹畫像磚。古代神話傳說中,英雄都有本事改變歷史,因為治理了水患,大禹也成為了英雄。

    華人對“大”有著特殊的嗜好,大禹!縱觀五千年華夏文明史,被古人推崇為神或者仙的唯有禹享受著“大”的尊號,這又是為什麼呢?

    商代緣何無“大禹”

    仰韶陶器。有人認為,這條變了形的魚,寓意著女性生殖器,生殖器是古人最早崇拜的物件之一。

    水乃生命之源,遠古時期,任何一種文明無不依水而生,尤其是洪水,咱們的祖先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洪荒指的是原始時代。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地質學家推斷,中國的洪荒時代應該在距今四千五百年以前的堯舜時期。這一時期為冰河時代晚期,氣候轉暖,積雪消融,大地淪為澤國,洪水催生了文明。有學者做過這樣的統計,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在啟蒙階段無一例外都有涉及到洪水的神話傳說,所謂“不破不立”,洪水衝破了數百萬年舊石器時代的愚昧,為人類樹立起來了跨進新石器時代的座標。

    甲骨文裡有名有姓的神有一百多個,但是,沒有禹。比商早了上千年的禹為什麼沒能被商尊奉為神呢?關於這個疑問,可以做出這樣兩種解釋:其一,禹的兒子啟建立夏王朝,將夏滅亡了的商王朝是不可能將前朝奉尊的偉人(或者神)當作自己的神靈供奉的;其二,商代的時候,禹還沒有“問世”,也就是說,由商上溯至夏,神話傳說中還沒有禹。對於禹的功績和能耐,商王朝的統治者不可能將其完全抹煞,商王朝的史官根本沒聽說過禹這個人(或者神)。

    禹是春秋戰國以後才“成型”的,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左傳》感慨道:“微禹,吾其為魚乎?”中國第一部詩歌集《詩經》追念這位上古英雄道:“奕奕梁山,維禹甸之”、“豐水東注,維禹之績”。不過,您注意到了吧,不管是《詩經》,還是《左傳》,在歌頌禹的時候,都沒有用上“大”。

    而加了“大”的禹、應該說,是更晚一些時候才“成熟”的,至於說,禹到底是人還是神?應該說,禹是被神化了的人。

    被完美的大禹治水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鯉魚跳龍門(上圖),龍門位於陝西韓城和山西河津之間,相傳,龍門乃禹所開。治水(下圖),創制出來了一個十全十美的神—大禹。

    禹與水有緣,禹與魚讀音相同,右圖是出土於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陶器上被抽象化了的魚紋並非隨意塗抹上去的,它是一種圖騰符號,古代仰韶的一些部落裡曾經將魚作為神供奉,禹和魚會不會有著內在的關聯呢?

    禹治水源於自己親爹鯀。(鯀字古書上說是一種大魚)鯀原本也是個半人半神的英雄,決心救民於洪水,於是偷了天宮的寶貝—能無限生長的神土“息壤”。天帝在得知勃然大怒,命火神祝融將鯀殺死在了羽山下,大神提著“吳刀”剁碎鯀的屍體。關於鯀治理大水失敗的原因,還有一種說法。鯀是被堯指定去治理水患的。但是,鯀只知道築壩造堤,採用的是水來土掩的方法,結果呢?堤壩擋住了洪水,越擋越多,最終難以支撐,大壩決堤了,水災更厲害了。舜接替堯當了部落聯盟的首領以後,親臨治水現場,發現鯀辦事不力,把鯀殺了。舜將鯀殺了以後,不計前嫌,命禹繼承父業繼續治水。

    禹接受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採用以疏為主、以堵為輔的治理辦法。傳說,禹治水卻得罪了水神共工。洪水大增,禹決定武力征討,並在今天浙江省的會稽山上召叢集神,為了嚴明軍紀,下令殺了遲到的防風氏。禹命應龍飛到高空,鳥瞰大地,判斷地形,然後用尾巴畫出標記,禹跟隨其後,開鑿和疏通河道,一直到了東方的大海邊上。被禹開挖和疏通的大河就是後來養育了華人的長江、黃河、淮河等大江大河。

    在塑造禹這個神的時候,編撰者還為禹新增上了無私的豐碑。比如說,為了治水,三十好幾了,仍舊是光棍一個。後來,偶遇到了一隻長著九條尾巴的白狐狸。白狐狸含情脈脈地盯著禹,令禹春心蕩漾,當即決定娶白狐為妻。婚後的第四天,禹便告別了新媳婦又去治水了。禹在外治水歷時十三年,三次途徑家門,都未曾進屋。禹路過自家門口而不肯進門,這種行為數千年來一直被當作了“美德”頌揚,不過,我琢磨這事有些不對勁,如果水患迫在眉睫,禹就不可能常經家門,如果事情並非火燒眉毛,不進家門也太不近情理了,禹的行為只能讓人得出這樣的結論:其一,禹已經不愛九尾狐了;其二,對自己的老婆孩子不負責;其三,沽名釣譽。

    禹治的是哪兒的水

    漢代九尾銀狐畫像磚。遠古的時候,凡是生育能力強的動物,常會被古人尊為圖騰,考古發現,狐也曾被咱們的祖先尊奉為神。

    禹治水,治的是哪兒的水?要是把神話傳說當作依據,那麼,中國大地上所有的“水”幾乎都能和禹沾上邊了,即便將禹看作神,禹也未必能有這麼大能耐,況且,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以及僅僅勞作了十三年來看,禹是不可能恩及到那麼多江河湖海的。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鯉魚跳龍門,龍門位於陝西韓城和山西河津之間。

    因為相傳龍門是禹開鑿的,所以龍門又被稱作了“禹門”。單以龍門來看,禹治水的傳說便存在著明顯的誇張的印記,以至於有後人頓悟:禹本無其人,僅是個神。既然禹是神,那麼,便可以隨意誇大他的能耐與成就了。

    假定歷史上真有禹其人(或者,有其神),假定禹當真十三年治水不止,他治理的會是哪些水呢?來看看學者們苦心盤查出來的線索:

    一種說法是,禹治水,治的並非長江、黃河、淮河,而是倒灌的海水。對此,孔子曾經說過:禹“盡力乎溝洫,”盡力,就是盡全力,這與禹全心全意治水的傳說是相吻合的,“溝”應該是動詞,而“洫”指的是田間的溝渠,海水倒灌殃及農田,禹挖溝渠,排海水。

    對於禹的作為,《孟子.滕文公》概括道:“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中國的江河,幾乎皆源於西,而東流入海,“水逆行”並且“氾濫於中國”,顯然指的是海水倒灌,因此,禹治水,其實治的是倒灌的海水。

    還有一種說法,禹治水,治的是當今冀東、豫東、魯西、南部,以及淮河流域的北部。這些區域,平原與山脈交錯,山脈阻隔,致使水患常有。禹開鑿群山,不懈努力,大山終於為水讓道,從此江河暢通無阻。

    千百年來,“大禹治水”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如果禹僅僅是生產水平極其低下時期的一個“包工頭”,就沒資格享受數千年來的盛讚,應該說,禹是華人炮製出來的十全十美的神。

    也許您早就覺查到了,禹簡直就是美德的化身,比如,忍辱負重,老爸屈死,理應報殺父之仇的禹卻置深仇大恨於不顧,轉而平心靜氣地領受了舜的指派;比如,公而忘私,三過家門;比如,不屈不撓,遇到洪水襲來,禹並沒有像希伯萊傳說的那樣,躲上“諾亞方舟”逃避水患,而是奮起與洪水抗爭;再比如,廢除禪讓,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嫡傳制度從禹及啟,在中國持續了四千多年。

    禹接替舜當上了王,最後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啟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

    “啟”?為什麼要將氏族制度改變為奴隸制度的君王要被稱作“啟”呢?或許,這裡隱含著“開啟”的意思,暗含著由治理洪水牽發出來的嫡傳理念:“鯀—禹—啟—XX。”可以這樣認為,一些別有心機的人將神話傳說當作了政治制度演進的依據,於是,啟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了老爸的衣缽。禹為什麼會被以“大”來尊稱?因為禹力排眾議,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開啟了華夏曆史新的篇章,所以,禹就被稱作了“大禹”。

  • 12 # 天平pzq

    天水與夏商周秦的關係初探

    禹姓源自天水!秦州來自嬴秦!沒有嬴也就沒有秦!三代之前舜帝在天水圭山賜大禹玄圭!賜伯益嬴姓!始有圭戎、邽縣、上邽。玄圭是伏羲文化聖器,圭加卜是卦字。

    根據《水經注·渭水》卷十七:“又東南出新陽峽,崖岫壁立,水出其間,謂之新陽崖水,又東南注於渭也。又東過上邽縣,渭水東歷縣北邽山之陰…渭水又東南,出橋亭西,又南得藉水口。”

    可見上邽縣就在邽山之陽的現天水市秦州區!

    全唐詩:卷858-14,詩人呂岩:

    《秦州北山觀留詩》

    【原文】

    石池清水是吾心,

    剛被桃花影倒沉。

    一到邽山宮闕內,

    銷閒澄慮七絃琴。

    玉泉觀又稱北山觀、崇寧寺、邽山寺,呂岩《秦州北山觀留詩》證明唐朝以前天水市秦州區北山就稱邽山!

    嬴秦歸根到底祖脈就是現在秦州區圭山禹水!也就是藉河川與渭河三陽川一帶!嬴秦源自“圭山禹水”這一鐵打銅鑄的事實!考古學溯源的證據是無法改變的!

    福建秦姓家譜開篇為:

    “秦姓族譜世系以便稽考:

    伯益公:

    舜臣,輔佐大禹王,初封伯爵,食邑天水郡,自三代以下族姓繁盛〞等等。

    福建秦姓家譜可以證明:一;舜帝是天水人!二;治水之地在天水!三;大禹是天水人!四;伯益是天水人!五;秦嬴源自天水圭山禹水與東夷無關!

    陝西由天水人命名!"蜀賊諸葛亮稱兵上邽"瞭解一下,《天水市志》第2438頁原文:"曹真殘碑,清道光未年出土於秦州東郊”。碑文"周輔東平,峨峨作漢,牧我陝西,萬載不刊!”

    是說天水周公輔政年幼的周成王,平定東部商遺武庚與三監之亂!建立巍峨廣闊的周朝疆土成為大漢帝國的煌煌基石!

    誰最有資格說"牧我陝西”?當然是周公和召公本人及其嫡系子孫!陝西稱謂是在北宋時才成為習慣。

    天水在東漢時期就以周公後人自居,而天然繼承陝西,元朝以前陝西省還不存在!陝西由天水人命名,周朝由天水人建立!

    先秦自公元前762年文公從天水遷都雍城、櫟陽、咸陽至二世歸漢,在管理八百里秦川555年期間,關中一川天水人,一水秦州腔,周秦大墓埋的喂都是天水人!

    周天子是天水人,《狄兼謨碑》《曹真殘碑》言之鑿鑿!

    “牧我陝西”,在於“我陝西”,我的陝西!不是我屬於陝西,而是陝西屬於我,是我的家園,“牧我陝西”,說明陝西是我周天子承黃帝之恩在天水發跡以來,經過多少代艱苦奮鬥,用天水周秦子弟兵血肉之軀換來的!

    是我天水人在陝西完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秤同權橫掃六國一統華夏的千古偉業!陝西相當人口為天水後人!殘碑中“牧我陝西”是陝西二字最早實物證據,陝西由天水人命名!二千年前的天水秦州人是怎樣的一種自豪與存在?!

    商朝的發展脈絡史記《殷本紀》講的很明白!商祖契因佐禹治水“封於商賜子姓”,大禹是天水人,治水之地是渭河天水三陽川與南河川之間的導流山竇峽,“禹奠朱圉〞摩崖石刻了解一下!再說一遍!三代之前舜帝在天水圭山賜大禹玄圭!賜柏益嬴姓!始有圭戎,邽縣,上邽!玄圭是伏羲文化的聖器!圭加卜是卦字!

    孟子曰:“禹生石紐,西夷人也。”

    傳曰:“禹出西羌,是也”。

    《寰宇記》引《十道錄》說:“石紐是秦州地名。”

    唯一“夏禹〞二字同框的禮器“秦公簋”出土天水收藏國博!銘文“鼏宅禹蹟、虩事蠻夏”,譯為:住在大禹故土,認真謹慎管理蠻族和夏族!清楚的說明大禹是天水人,夏朝起源於天水一帶!

    商鼎“犬祖辛祖癸鼎”證明,商朝由犬戎人建立!辛啟榮家譜證明辛姓源自天水一帶!

    甲骨象形文字商周漢藏語系,同文同種無縫溝通,周文王父親季歷就是商朝的牧師!周武王與殷紂王有血緣關係!商祖契與周祖棄都是天水帝嚳高辛氏兒子,帝嚳與次妃有娀氏之女簡狄生商祖契!帝嚳與元妃炎帝后裔姜嫄生周祖后稷棄,周是姬姓正宗!商祖子姓源於姬姓!

    商朝來源於西戎氐羌,從史記《殷本記》中商祖“有娀、簡狄”的名字就能看的出來!玄鳥生商與玄鳥生秦一樣,《秦本記》載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舜帝賜伯益嬴姓,與《殷本記》載“舜帝因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子姓”一致!說明殷嬴一脈同祖同宗,來自西戎。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載曰:“隴右道一。秦州。姓氏:天水郡姓:權、趙、尹、莊、龍、狄、姜;人物:李廣,孫陵。趙充國,段防宗,薛夏,楊阜。姜維天水人仕蜀官至大將軍。唐狄仁傑天水人相則天追封梁公。權德輿相德宗。李程,李逢吉,李石文宗相。”(採引《四庫全書》文淵閣影印本)。

    “姜、姬、尹、辛、莘、禹、桂、權、狄、嬴、李、趙、莊、龍”等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基礎姓氏都源自天水,《元和姓篡》《太平寰宇記》《百家姓》千古無爭議!

    《詩經·商頌·殷武》雲:“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翻譯為“過去有個叫成湯的王朝,他們來自氐羌那個地方,厲害到沒有人敢不來供養,沒有國敢不來進貢朝王!這就是經常說到的商朝!”

    著名國寶商朝青銅禮器“四羊方尊“就是實物證據,寓意“古羌一統天下四方”!姬姜就是氐羌!商王室子姓來自帝嚳姬姓,梁玉繩《漢書·人表考》:“以戊巳日生黃帝於天水”。都是天水黃帝后裔!

  • 13 # 冷箭92435811

    你說了那麼多就是想證明大禹是天水人嗎?又能咋樣?其實大禹治水真的原因就是黃河上游持續的強降雨,黃河氾濫直逼渭河,形成大面積的衝擊平原即關中平原,盡而形成洪水倒灌,淹沒了自黃帝時代延續的黃帝都城,大禹治水主要就是黃河和渭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皮狗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