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鞅論財經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及奧巴馬開始推動美國製造業的迴歸,在特朗普時代更是達到了極致。甚至要求蘋果、通用汽車等企業抓緊落實產業回顧,否則對其進行高額稅金處罰。

    一個經濟處於高度發達的美國,在沒有強大製造業支撐下的服務業環境下、金融體系裡是也是非常脆弱的。更不用說一些發展中國家,離開了製造業支撐更是弱不禁風。

    西方發達國家開始迴歸製造業!

    在20世紀中葉,美國以強大製造業支撐經濟,佔據世界製造業的40%;到了2002年這個比例下降到30%;而後開始把製造業快速向發展中服務業轉移,到2010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後已下降到18%的比重。

    這也是美國開始反省這些年的經濟、和全球戰略的問題,並且要求回顧製造業、還有暫停了TPP等多項策略調整。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美國製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實現金融產業和實體經濟同步執行的模式。

    另外,在西方發達國家行列中的日本、德國、瑞士等國家,無不以現代製造業為核心的發展戰略。

    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發展困境!

    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化戰略的緊縮。中國出口貿易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也是為了彌補出口帶來了影響,推出4萬億投資。

    從2010年開始,透過投資拉動經濟的步伐邁出後就一直無法停止腳步,甚至還有進一步加大的跡象。從製造業轉向了基礎建設和房地產為核心的鐵公基及房地產發展經濟的模式。而在製造業方面也出臺了現代製造業發展戰略,2025現代製造業更是關鍵的節點,希望不要步入美國的後塵。

    只有金融產業而缺乏製造業支撐,就好比一顆參天大樹卻是根基薄弱,一旦洪水、颶風或地震來臨就會瞬間倒塌。在股市裡即便被炒到了天上人間。沒有製造業基礎的支撐、沒有企業經濟效益的回報,也一樣只不過是海市蜃樓。

    西方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回顧,對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佔世界人口總量40%的中國和印度,未來的發展道路也會更加艱難。印度等中等收入國家以低成本優勢奪走了全球更多的中端製造業,美國等發達國家如今又要在高階製造業方面爭取更大的份額。在中高兩端同時被擠壓的情況下,中高階收入國家未來的道路又何去何從?

  • 2 # 哈灬哈66096005

    結果,只有死路一條,沒有了創造財富的源泉,實體經濟,一切都將,灰飛煙滅,沒有水,再牛的魚,也會死!!!!!

  • 3 # 哪吒哥哥愛龍王

    看美國工業空心化就知道了,美國都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沒有工業的支撐如何製造中國產的武器裝備難道全靠買嗎?太多了涉及國防,民生各方面都受制於人不可取。實業才能興邦

  • 4 # 愛之育之

    只認金融,不顧其餘。

    順利的時候,盆滿缽滿。

    不順利之時,滿盤皆輸。

    重視金融,不唯金融。

    發展實體,不斥其它。

    共存共榮,協調發展。

    故,不走獨木橋,而走Sunny道。

    #凌遠長著#

  • 5 # 榕樺富桂

    反過來問呢,結果如何?金融業漏洞百出,混亂不堪,實體經濟的利潤讓金融的沒落打回原形,搜刮殆盡後被大的利益集團所吞噬,甚至被國外勢力利用壓低實體價值,實現收購侵吞,比如前蘇聯解體時的狀況,那時你說誰重要?只能說金融是戰略整體,實體是戰術區域性,眼光和大腦更重要!

  • 6 # 和光同塵一小學童

    不請自來,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這種極端的假設挺有趣的,那我也嘗試回答一下。

    首先,什麼是金融?金融是資金的融通,本質上由資金閒置的一方將資金使用權讓渡給有資金需求的一方,以便專事生產的資金需求方有足夠的資金擴大再生產,提高社會生產規模,增加產品供給量,為社會創造財富。這個是金融的核心意義,無論金融如何創新,以及層出不窮的各種不同金融工具、衍生工具,究其本質,其創造的初衷,都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即便是金融衍生工具,如遠期、期貨合約,創造出來也是為了對沖實體經濟生產中原材料升值產生的成本壓力,使得生產製造成本趨於穩定,能夠以穩定的價格為社會生產和提供產品。只是後面基於人性的貪婪,為了財富的投機性需求,被剝離了出來單獨交易。

    以上,我們能夠得出什麼結論?金融本質上並不創造財富,它只是財富的一種分配機制,真正創造財富的是實體經濟,而金融則以讓渡貨幣使用權為基礎,將實體經濟的財富切分給了自己。簡單一點說,實體經濟考慮的是如何做大蛋糕,金融則考慮的是怎麼將這個蛋糕最大化切給自己,這也是為什麼一再有人說華爾街的貪婪,其就在於此。

    基於上面的解釋,再考慮問題設定的極端情況,即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實體經濟,只有金融,會怎樣?

    換個語境去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完全沒有創造財富的功能,只有分配財富的功能,也就是說,你都沒有蛋糕,然後你去想著怎麼去分蛋糕,你能分個啥?

    一般國家發行貨幣都是以未來的稅收為基礎,或者以別的資產為基礎,比如黃金。一個不創造財富的國家,哪來的稅收,怎麼發行貨幣?即便發行了貨幣,在你國家沒有任何生產,你的貨幣除了擦屁股,還能幹啥?或者你們內部玩一個遊戲,我貸款給你,向你收利息,你再貸款給我,然後向我收利息,可能你收的利息比我略微高一點,畢竟你可能長得漂亮一些,有了差額,就有了收入,但問題是,多收的那點利息,我從哪裡取來給你?找其他人繼續借嗎?那這一切,不就是個龐氏騙局的貨幣遊戲麼?

    好,我們假定一個國家融入了國際社會,你只有金融,沒有實體經濟,你只想著去分配別人的財富,首先,你都沒有創造財富的功能,你哪來的財富去分割別人的財富?退一萬步講,可能作為一個國家,祖上燒香,掉了一堆黃金作為基礎財富,換成貨幣,參與到國際金融體系,去分割別人的財富,但你得考慮風險吧,首先是你投資的另一個國家創造財富的部門,這個國家的政治集團會不會將創造出來的財富捂在手裡,耍流氓就不分配給你;或者,你投資的這個創造財富的國家某一個部門,它非但沒有創造財富,反而會吞噬財富,比如你買了雷曼兄弟的股權,或者房地美、房利美髮行的抵押類債權資產支援證券,或者買了賈躍亭家的樂視股票?當然,也不全然這麼悲催,但畢竟大的金融危機全世界一直都在發生,你想用金融薅別人家的羊毛,也要做好自己變成羊毛的心裡準備。

    上面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金融從實體切過來的財富,是具有不確定性的。瞬間你缽滿盤滿,瞬間你剝得精光,是有夠刺激的。

    最後的結論,一個國家如果只想著從別人那分配財富,自己卻不從事創造財富的活動,就是一個國家都在耍流氓,就別怪別的國家也耍流氓把你脫得精光!

  • 7 # 淡淡禪風

    世界上不會有這樣國家的存在,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實體經濟,那等於說日常用品需要進口、軍事裝備需要進口、從事農業的工具也需要進口,總之一切都需要進口,這樣的國家太容易被針對了。遠的不說,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國家。

    實體經濟空心化後的美國

    美國的第三產業極度發達,佔GDP的80%,而低端製造業全部轉移到東南亞,只保留了高階製造業在本國,造成了美國工業的空心化,這就造成美國對進口商品的依賴性。在美國超市裡的日用品,幾乎全是進口商品,小到衣服鞋包,大到日用家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敢於和美國打貿易戰的原因,因為美國進口商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華人民的日常必需品,美國提高的關稅最終會轉嫁到美華人自己身上。

    這還只是沒有技術的低端製造業空心化的結果,設想一下,如果軍事裝備、農業機械、高階醫療裝置都需要進口的話,美國還會有底氣去打貿易戰嗎?答案很顯然,沒有。因為對於高階製造業來說,可替代性更少,就比如現在晶片,美國一封所偶,想找替代品都難。所以,對於一個沒有實體經濟的國家,提高的關稅最終都會轉嫁自己的身上。因此,一個完全沒有實體經濟的國家,就是金融業再發達,也成不了一個超級大國,只會淪為他國的附庸。

  • 8 # 老驥北京

    好象大家都錯了?金融也應該是金融業,金融業不是個企業實體?央行可能不是,那工行,建行等算不算?看到一評論說金融是血液,那血液是發生在肌理中的動力,這種“血液"可不是自然血,它是‘社會能量’。實體能離開?血液不需寄主?純金融國家能不能倒臺,不是指它的金融政策開放度多麼多麼好,而是說金融‘自有’,‘自控’能力是否‘好’。咱們國家就是心知而不放,美國就是掌握“天下"而不恐,那個冰島那就是志滿而無知!不過這樣題問好象是偽…。(不說)

  • 9 # 陽光煎蛋

    如果只是彈丸之地的國家有可能是件好事,反之 這個國家就危險了!什麼都造不出來!什麼都要進口!不說政治及安全風險,單說來個全球性的自然災害這樣的國家就得玩完!

  • 10 # 白雲2686513729776

    電商給國內經濟帶來了什麼......

    電商價格透明,惡性競爭,賣的多也不掙錢,一個東西網上一搜,看起來都一樣,有賣100的,有賣80的,有賣50的,有賣30的,特麼的還有9.9包郵的。那麼你靠品質,靠真貨的還賣的出去嗎?你給別人談質量,我特麼便宜!你跟別人談服務,我特麼便宜!你給別人談功能,我特麼便宜!你給別人談價值,我特麼便宜!我特麼便宜!便宜!便宜!大家都去比便宜去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大家都去研究便宜去了,還提什麼精工製造,還提什麼振興製造業,都搞假貨去了,做品質的都搞死了,誰還去創新?國家一直在提製造業強國,一直強調提高產品附加值,什麼是製造業強國?不只是高鐵,飛機,導彈。指的是哪怕一個螺絲釘,服裝鞋帽,化妝品,日用百貨,馬桶蓋,小家電等等等等做精做強,不用再跑到國外去買,這些都是民生基礎,內需巨大。都比價格去了 ,都想掙快錢,誰還潛下心來研究?

    大家知道什麼叫直通車嗎?你買東西最多翻10頁,為撒你的店能排到前面,不是靠口碑做出來的,就是比誰錢多,你得燒錢得給平臺交錢開直通車使用者才能搜到你,同類產品才能排前面,不燒錢根本沒流量。那麼賣的多掙錢嗎?也不一定掙錢,因為你要便宜才拼的過同類商品消費者才能接受,你還要給平臺燒錢才能排在前面消費者才能找到你。燒完了怎麼辦?再來個不怕死的繼續燒。某平臺號稱幾千萬個店,也就前面幾頁是活躍店鋪,其實不到百分之十,而這百分之十中,賺錢的又不到百分之十,而這百分之十把所有流量都吸走了,線上其他都是死的虧錢的,還搞的全國線下實體店哀嚎一片,線上廝殺的慘不忍睹,線下實體店都被弄死,這是什麼?這是癌症啊!癌症就是一個小小的毒瘤可它能要你的命!某平臺就像開了個賭場,大家都進來廝殺,輸贏是你的事,但都要給我交臺子費,平臺抽水,結果大家都輸了,那麼錢到哪裡去了?都到平臺那去了!大家都圖便宜,大家都沒錢掙,大家都沒利潤,大家都沒了錢掙,那麼你又去掙誰的錢,電商搞的自己也沒利潤了,實體店還被擠死了,造成大量實體店倒閉,一個實體店後面養活一家人,造成大量失業。只有利潤才是推動經濟的最大的動力,最後大家都沒利潤,都賺不到錢,都沒錢了大家就只有到網上去淘便宜貨,惡性迴圈!經濟就這麼被搞死了!最後錢都到了大佬手裡。

    還有江浙滬貨源發達,但全國只有江浙滬嗎?全國還有幾百個地級市,幾百個縣城,幾萬個鄉鎮。都在網上買東西等於都不在本地消費,那麼對於本地消費也是毀滅打擊。

    電商把利潤擠沒了,線上線下都掙不到錢,現在錢異常難掙,大家都掙不到錢了,都沒錢了,經濟能執行起來嗎?最基本的道理,你掙的到錢,我掙得到錢,大家就都掙的到錢。現在大家都掙不到錢,如何花錢,錢從哪裡來?以前一個小小賣衣服的專賣店光導購都十幾個,現在做不下去,一二十個人失業。都掙不到錢了,惡性迴圈下去,最後網購便宜貨都沒錢了,電商一樣會跟著倒黴,線下先死,最後線上也會跟著死,電商就是毒瘤啊,擾亂經濟。那些圖便宜的,鼓吹電商的,請你要明白最簡單的道理:經濟是流動的,我是賣衣服的,賺了錢我去買車,賣車的賺到錢了會去吃飯,開飯店的賺到錢了會去旅遊,等等等等,生意是有來有往,大家好大家生意都好做,都沒錢賺,到最後你也會失業(可能只是現在還沒影響到你,電商繼續野蠻發展,到你倒黴也是早晚的事),到最後連便宜的假貨你都買不起了!中國是人口大國,都要吃飯,社會還沒進化到那一步,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老闆都搞死了,打工的又到哪裡去打工?國家到哪裡去收稅?一個小店後面就是一個家庭,都沒收入了。國家會進入混亂狀態。不論是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大家都是池塘的各種魚類、水生物,原來池塘的水它賺來賺去,流來流去,可水都還是在池塘裡,可電商平臺把池塘裡的水直接抽走,誰又能獨善其身?

    電商弄的沒人去逛街了,都宅家裡,以前買東西出去逛逛街,逛完了可以順便去吃個飯,看看電影之類的還可以帶動其他更多的產業消費。

    現在到商場去,一大半都是餐飲,為撒?因為提袋式消費都被搞死,但大家要生活要吃飯啊,生意還得繼續做啊?可原來我是賣衣服的,他是搞建材的,他是賣傢俱的等等等等。現在都做不下去了,怎麼辦,想著餐飲無法快遞了吧?對!大家都這麼想,所以被逼只有盲目的不管懂不懂都去搞餐飲,結果大家都去搞餐飲,可餐飲的市場容量就那麼大,搞餐飲的比去吃飯的人都多,再加上現在錢也難掙,出去吃飯的也少了,結果餐飲也一個一個倒閉。

    很多人還在為電商搖旗吶喊,輿論都在玩新媒體的網際網路的人手上,還有既得利益者和靠這些大佬們吃飯的媒體,不敢得罪這些大佬。一個靠不規則,無序競爭,在國家法律目前不完善鑽國家法律空子,建立一個壟斷吸血平臺的投機商人被他們造成神,迷惑閱歷少但喜歡新鮮事物和有夢想的年輕人。

    並且忽悠的把生意不好做推到房租,但房東有成千萬上億個,交給房東,房東會養家消費,錢又流出做生意的再賺回去;電商是把錢交給平臺一個人,都吸到他那去了,肥了他一個,他把錢投到國外,最大的股東還是外華人,他自己能消費多少,錢最後都到寡頭手裡,老百姓沒錢。

    還有現在做生意非常難做,一下砸個幾百萬血本無歸的機率太大,又沒其他投資渠道,閒錢怎麼辦,買房子唄,先買幾套房子觀望幾年再說,還有生意不好做的也把廠賣了去買房子,我就是生意現在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投資什麼,可資金怎麼辦,先買幾套房子先放那再說,邊玩邊看,投的越多虧的越多,這幾年不虧就是賺!這就是為何這幾年經濟這麼差房子還暴漲的主要原因。還有,只要生意好,再貴的租金都有人願意租,為何?因為賺的回來,沒發現越是位置好,越是貴的租金的鋪面越是好租嗎?現在倒是租金下來了,反而租不出去,為何?因為沒生意!更何況現在鋪面租金已經下降了很多,漲價的是住宅!生意好!租金根本就不是問題!

    實體是國之根本,高精尖的東西,石油,電信,房地產等等等等賺錢的大生意只有國家國企和少數有錢有權的人才能搞。老百姓只有乾乾中低端的,靠基數大,靠一個個實體店來養家餬口,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大國,現在搞的真是無商可做。

    很多人又舉例什麼汽車代替馬車,機器代替農夫等等說什麼是科技進步淘汰落後。是的,汽車代替馬車,機器代替農夫是大大加大了生產力,社會的財富增加了,對社會有利。可電商提高了生產力嗎?他生產了什麼,他賣的東西是他生產的嗎?就一個APP,建立一個虛擬平臺把商家都忽悠進來,最後形成壟斷,綁架商家,只是換了種銷售模式而已,而這種模式更殘酷血腥。這種比便宜的玩法降低了商品品質,反而降低了生產力,降低了服務(好多東西買的時候還好,可過幾個月壞了,特麼網店都關了,找誰服務,承諾保修幾年,都是空話),降低了體驗(看不到實物,只有去賭,賣的好的集中在排名前面的幾家,只敢在評論的多的店買,可這樣的店買的人多,買個東西累死,靠打字溝通,詢問東西問一句話特麼過十多分鐘才回復幾個字,買個東西要花幾個小時),惡性競爭降低了商品品質,買東西還要幾天才到,到了還不一定合適,給你發個爛包包的快遞,以前還送上門 ,現在還要自己到菜鳥驛站去拿(壟斷綁架快遞,逼你降低成本的結果)。電商只是提供了一個不好監管的惡性競爭平臺,搞死實體,到最後搞死自己,還造成大量失業破壞經濟。汽車代替馬車,機器幹掉農夫,能一概而論嗎?農民失業可以從土地走向工廠生產機器,生產汽車,到工廠煉油,搞汽配,賣機器,賣配件,修汽車,修機器,當司機等等,反而創造了就業,創造了更大更廣闊的其他產業(拿汽車產業舉例,一臺汽車上萬個零配件,會催生多少個生產配件廠家,配件廠家又會催生多少個崗位?一個汽車整車生產崗位會催生20個以上其他輔助產業崗位),開闢了新的需求,增加了比以前多出上百倍新的崗位,收入比以前還大量增加。喬布斯為什麼偉大?因為他創造了需求,創造出了一個產業,一個產業要養活多少人?請問電商創造了什麼,除了幾個快遞還有什麼,壟斷惡性競爭(拿某外賣平臺舉例,開餐館的還是那麼多餐館,吃飯的人還是那麼多人吃飯,APP一搜價格都出來,一是比誰便宜,二是外賣平臺還要抽走20%,開餐館的你做了外賣平臺,別的餐館也得跟著也做外賣平臺,結果全被電商控制壟斷,競爭比以前更慘烈,利潤還要被抽走一部分,大家都是輸家,電商平臺是贏家。就在剛剛點了個外賣,所以再補充舉例進來,這幾天出差住賓館都在一家店點外賣,剛剛店家自己打電話來了,說我這次送飯裡面有個名片,下次再點不要透過外賣平臺了,他們要抽走幾乎一半,下次打電話你直接點,我自己送,這樣我可以便宜點,我也可以多賺點,小商家可悲啊,可憐啊,都被綁架了) 還要比誰更便宜,反而讓商家都沒利潤,工廠為了競爭為了便宜,降低成本,降低品質,大量裁員,都失業去幹快遞嗎(增加一個快遞就業,造成50人失業)?對!失業的人可以幹別的,都無商可做了請問幹什麼?服務業?中國還處於發展階段,多少人連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無法滿足,有多少人能消費的起高階服務?

    我並不是為了自己說這麼多,我自己錢賺夠了,不做事情也可以保證下輩子衣食無憂,很多年輕人還被迷惑,還在鼓吹虛擬經濟,還在為電商搖旗吶喊!貪一時便宜只是殺雞取卵的做法!電商當然應該存在,適當的存在有利於補充經濟,比如偏遠地區農產品,人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實體店不好找到的商品等等。但電商只能為輔,成為市場的潤滑劑是很好的,不能為主,任其野蠻發展成為主流,那對經濟將是毀滅性打擊。所以要限制,要加強監管,不能壟斷,打擊假貨,禁止刷單,禁止開直通車,要靠口碑排名,收重稅等措施。

    電商的玩法也就是綁架商家都到他平臺上,產生壟斷,他只是提供一個平臺,你給我交錢,我抽成就行,大家無底線競爭,死活我不管,死一個又來一個。他到哪個領域,哪個領域線上線下都死一大片,只有我平臺過的好,這種無底線競爭就像外來物種沒有天敵,他來了你就得死,國家為什麼會限制外來侵略性強的物種?澳洲兔子多了還成災呢。所以電商不能成為主流,只能成為個有益補充才行,物極必反的道理這個好理解吧。

    一切忙碌皆為利潤,無論你做生意,打工,公務員,忙碌工作都是為了利潤,有了利潤才能養家餬口,企業有了利潤,才會有動能,才會大膽創新,沉下心打造精品,推動社會發展。而不是把每個行業利潤全部吸到一個寡頭上面,就像某網:我們不做中間商賺差價!騙人的鬼話,差價比實體還大。電商只是把所有人資源綁架到某一個或幾個寡頭上面。弄個平臺讓大家都進來無底線廝殺,擠掉了所有人利潤。沒有了利潤,大家都死!

    最後一句話:熙熙攘攘,皆為利往!都沒了利潤,都沒了希望,誰還有幹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喜冰淇淋和哈根達斯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