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孫叟

    認同這個說法。

    “少讀李白”,大概是說青年人要像李白那樣,遊歷名山大川,培養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志向,抒發年少之激情豪氣。就像毛澤東寫道: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糞土當年萬戶侯。

    “老讀杜甫”,是要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胸襟和體恤民生的深情。如“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等。特別是年齡越長,生活集累越多,對杜甫情懷的領悟會越深。

  • 2 # 趙感恩妮

    晚年提倡學習杜甫,那是因為杜甫的詩更多的是在憂國憂民,在回顧自己的前半生而發出的總結性感嘆,更容易讓人有共鳴。一種悲傷又要一種對來的期盼,

  • 3 # 市場守望者

    李白的詩,如《靜夜思》《贈汪倫》都適合少兒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道難》選入高中課本,《將進酒》選入大學課本,都是藝術性思想性較高的。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孃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穿花蛺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好記憶。還有《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意境豐富,氣象宏達。對中小學生學習古詩都很有幫助。當然《賣炭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些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也是很好的。

    我們的生活畢竟不是處處有詩,還有心酸和淚水。

  • 4 # 冬天的大雪125

    其實這也跟他們所處的歷史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李白當時是唐朝的鼎盛時期,國家一片繁榮景象,所以李白的作品是激情向上的,對生活充滿著美好的幻想!

    杜甫就不同了,國家走向衰敗,貪官汙吏到處魚肉百姓,故而他一邊擔憂皇帝的治國方面。另外卻又店記著老百姓的溫飽。

    因此他的文字裡多數是消極的。而他的愛國熱情是值得我們頌揚的!

  • 5 # 套子哥哥

    李白的詩多了些少年人的乖戾之氣,杜甫的詩多了些老年人的傷感與淒涼。小時候不能太偏激,老了不能太世故,如此而已。

  • 6 # 雲卷飛山

    “少讀李白,老讀杜甫”是學詩人最樸素的經驗總結,對欲向詩山挺進的老少愛好者們,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我們知道,李白杜甫是唐代兩位最偉大的詩人,沒有之一。是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兩大帶頭人,李杜並稱,沒有第二。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少年走來,對未來世界充滿幻想和好奇,正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理應培養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心中充滿Sunny,就能正視黑暗,克服畏難情緒,使自己充滿自信,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詩句就有很多正能量,足夠人享用一輩子。

    魯迅先生和主席老人家就說過,年輕人不宜過早去寫格律詩,因為格律詩確實有很多束縛思想,約束想象的框框,是戴著鐐銬跳舞。過早陷入框框中,對後期的發展就會產生較大的負作用。

    代表李白最高成就的詩歌如:《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就不是格律詩,而且三言五言,七言十言夾雜,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詩,沒有格也沒有律,可最大程度表達各種意象,發揮想象,自由構思,抒發內心複雜情感和情緒。當然押韻是必須的,但也比格律詩更加自由和隨意,可以一韻到底,更可以平韻仄韻互相轉換,更加跌宕起伏,婉轉千回,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古代自由詩”。

    李白當然也有很多美侖美奐的格律詩,《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就讓貴妃娘娘如醉如痴。“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被譽為意境最美的唐詩之一,但李白就是不喜格律束縛,在意境和格律衝突時,毫不猶豫就會選擇出律。如“故人西辭黃鶴樓”,二四都為平,明顯出律,如果為了遷就格律,“故人”改為“故友”即可,但“故友”怎麼讀都覺得俗不可耐,一字之差就讓全詩大打折扣。所以只要你夠牛逼,能讓人翹大拇指,那麼你怎麼出律都行;但若沒那能耐,還愛出律,弄個四不象,就只能讓人笑話了。

    我們在經過了人生萬千風雨,意氣消磨後,進入中老年時,就得正視自己不再年輕的現實,還玩浪漫只會徒添煩惱。這時就該坐下來,好好研究一下格律,如何讓詩句更加精煉,讓詩歌更具韻味,讓詩意更加理性,才能彌補想象的不足。杜甫最工格律,結構嚴謹,而且充滿人性的光輝,很值得尊敬和體味。從中尋找生活樂趣,對老來樂大有裨益。

  • 7 # 齊若一

    李白豪放,激情。

    杜甫悲壯,老成。

    取之所長,性情。

    憫懷天下,情懷。

  • 8 # 蘭芷汀峰

    我覺得恰恰相反:

    少讀杜甫,可以少輕浮之氣,懷穩重憂思之情。

    老讀李白,可以去頹靡之氣,增灑脫豪邁之意。

  • 9 # 清風142332050

      實話實說,我以前特喜歡李白,但是現在我不是太喜歡李白!

      以前喜歡的原因是自戀,一直覺得自己有那麼點李白的影子,讀他的詩歌有豪情,並且覺得他的詩歌是天上落下來的,沒有杜甫的沉鬱頓作,讀起來總是豪情滿懷,“安能吹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多解氣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真是自信滿滿的,“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多有激情啊,看《恰同學少年》毛澤東冒雨在嶽麓山背誦“我本楚狂人”也是心儀的不得了,還有他的《大獵賦》也是豪情萬丈的,尤其是李白的那篇求職信《與韓荊州文》讀起來更是替讀書人掙了顏面了啊:“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當年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真是恨不得我也寫這麼一封求職書,應聘的時候進門直接甩給那些人力資源的面試官了事,後代的那些“請聘我,年薪十萬”估計就是學的李白,但是我們都忽略了這是一封失敗的求職書。

      後來發現,壓根不是那麼一回事,記得是哪位作家說過(魯迅?),李白是中國說大話的鼻祖,“燕山雪花大如席”有那麼點影子,“白髮三千丈”就未必,其實李白不明白自己壓根就不適合搞政治,原因就是他的詩人氣質太強烈、太突出、太顯眼,皇家御用道士司馬承禎贊他有“仙跟”,政治家賀知章誇他是“謫仙人”其實是說明他不適合生活在“人間”——這話讀者看到肯定會懷疑,不生活在人間那生活在哪啊?李白應該生活在詩裡,生活在山水裡,幸運的是當時“清Fluence月不用一錢買”要是在在這個這葉門票那葉門票的當代估計就沒有那麼逍遙啦(有研究這認為李白應該生於富貴之家,這話我絕對信),還好,李白做到了一半!正是因為詩人的李白有一顆赤子之心,用赤子的目光衡量著那個世界,於是就對政治理解不多,他不知道政治這潭水到底有多深,在李白看來以為政治就是寫詩,他想打破當時的一切,“什麼科舉?那得考到什麼時候?乾脆上書求職得了。”這就是李白的想法。李白沒有政治眼光,沒有政治胸懷,也沒有政治人的藏汙納垢,投靠永王李璘幕下就是明證,差點連小命都丟了。

      於是剩下的就是酒!

      開啟李白的詩集,那個真是酒香撲鼻啊!你不想醉都不行。可是李白卻告訴我們:“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除了月亮與影子沒有了朋友;“哥喝的不是酒,是愁啊”——“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就在自己給自己製造的矛盾中日日買酒裝醉——他真是裝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你看你看,他還明白自己是“臣”,說明不糊塗嘛。可是酒一喝,大話也就更多了。

      所以現在讀書,很少讀李白的詩歌——其實自己並不老,怕的是李白說這種大話的習慣遺傳到我身上來,說大話在李白那裡可以成為曠古的藝術,在我這裡大話就只能是大話的,再說我也見多了很多自稱有李白風範的人,真以為自己也“斗酒詩百篇”——其實他也就是斗酒多拉幾泡尿罷了!

      說到李白,就不能不和杜甫對比一番,自有李杜以來,就有挺杜一派挺李一派,喜歡李白的不在少數,熱愛杜甫的也很多,各有各的說法!我以前就不喜歡杜甫,覺得他老是“老氣橫秋”的,讀他的詩總是一股抑鬱的氣息充斥胸間,沒有李白的豪情萬丈,後來杜甫的詩歌讀多了就覺得自己淺薄!

      比方說,讀到一本趣味語文的書。裡面有前人評說杜甫的《登高》的前兩句是“九悲”。我們一起來看看: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他鄉做客,難返故里,一可悲;

      經常做客,漂泊無定,二可悲;

      萬里做客,長期流落,三可悲;

      適逢秋天,萬物蕭索,四可悲;

      重陽佳節,登臺無酒,五可悲;

      親朋寥落,獨自登臺,六可悲;

      顧及一軀,抱病登臺,七可悲;

      年過半百,人近壽終,八可悲;

      憂國憂民,壯志未酬,九可悲。

      兩句詩就含有如此深廣的意義,不想成為流傳千古的的名句都不行。原來不喜歡他的詩歌並不是他的詩歌不好使我太沒有境界。

      其實李白是仙人,不應該生活在人間。但是杜甫恰恰相反,他是真正生活在人間的詩人,讀的他的詩作,是人間的煙火味,有對妻子兒女的思念:“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也有對兄弟的懷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也有對朋友的懷念:“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親情友情愛情在他的筆下幻化得具體實在,讓人觸手可及。杜甫的愁,是實在的愁,杜甫的憂是具體的憂,杜甫的喜也是瘋狂的喜:“劍外忽傳收薊北,突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甚至杜甫的理想也並不比李白差到哪裡去:“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在李白的眼裡,能夠入他眼的也就那麼幾位古人,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在杜甫這裡,有了他崇拜的偶像,也有了不薄今人愛古人的非凡器宇。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書說李白的詩歌是用才華寫的,杜甫的詩歌是用勤奮寫的,當時自己也挺認同,後來覺得不是這麼一回事,誰敢說誰能說杜甫沒有才華?只是他一直生活在現實的世俗的世界裡並且又關注著天下蒼生,這是李白沒有的。“窮則獨善其身”是很難,“富則兼濟天下”更難,但是“窮則胸懷天下”更是難上加難,但杜甫做到了。

      自己的茅屋破了可是心裡想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們可以找到杜甫和李白諸多相同的地方,他們共同描摹祖國的大好河山,共同書寫胸中的憤慨抑鬱,然而杜甫卻用一雙渾濁的眼睛打量著那個城春草木深的破碎故國,用他滄桑的雙手撫摸著那方生他養他的熱土,這是“仙人”般的李白沒有做到的!

      我無意比他們的高低,自有專家學者去比較,這只是我讀他們詩歌的真切感受與變化歷程。僅此而已!

  • 10 # 寫字那些事兒

    基本認同。用現代說法看李白和杜甫。李白可以算是大哥級別,他的詩充滿幻想,讓人隨時都能感受到那種少年、青年的蓬勃,人生有很多美好,值得奮鬥,值得勇攀高峰!無時不給人激勵~

    而杜甫就像是大叔,看透了人世滄桑,想問題的角度與方式都會比較現實,比較老成,讀他的詩會給你一種現實的引導,讓你瞭解到現實的殘酷以及那種無可奈何改變的沉痛,是時候看淡人生,沉浸下來好好思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高情商?怎麼才能做到高情商?高情商體現在哪些方面?